作为产品经理,你在 2015 年都有哪些进步、收获与成长?

理由
举报 取消

本问题已收录到知乎圆桌- 2015 年度盘点—-比如从换了新领域,对新的行业有新的认知; 比如掌握了新的工作方法,有新的心得; 比如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更近精准、分析思路更清晰; 比如从做功能到做产品,再到独立负责一条业务线; 再比如离开大公司,去做自己喜欢的项目或加入创业团队,有不得不说的经验与思考; …… 很多人说做产品是为了成长, 互联网行业很迷人的一点就是可以切身的感受到今年的自己和去年的自己很不一样了。 产品经理都来聊聊,在2015那些难忘的经历,以及自己的进步、成长与收获吧≧∇≦ 为即将过去的2015做个总结,为未来的自己提供可学习的经验,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呢~相关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968455作为产品经理,你在 2016 年都有哪些进步、收获与成长?

2017年12月14日 10 条回复 1445 次浏览

回复 ( 10 )

  1. 熊吉先森
    理由
    举报 取消

    无意中刷到了这个问题。

    突然想起了2015这么快就过去了~

    是啊,时间就是这么的狡诈,就这样悄悄的就过去了。

    关于感悟。

    • 1,产品经理最好的能力并不是偏执,或者逻辑思维清晰什么的。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沟通能力和预判能力才是产品经理最需要的。前者是驱动产品实现,后者是驱动产品往着正确的方向跑,两种能力组合起来就是“让正确的事情相继的发生”。
    • 2,如果你不是做产品总监,或者不是CEO,你做的产品很大可能主动权在别人手上。就是说,你所做的一切只是让别人的想法实现下来,这个想法可能是老板,可能是经理,也可能是总监。产品的方向和命运并不掌握在你手上,可能老板一句话,拍脑袋一个方向,倔强的把产品往着死里发展,你也只能默默叹息。
    • 3,参加线下产品活动的很多一部分人都是在产品领域里云里雾里的产品经理,有初创公司的CEO,也有刚转行想做产品的,也有一部分怀着一个改变世界的想法的人。创业活动虽好,但是要摆正心态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不要被虚假的创业繁荣所欺骗,要知道自己才是最值钱的,与其天天吹牛逼不如直接踏实做好一件事情。当你变牛逼后,自然会吸引到牛逼的人和你一起。
    • 4,产品经理真的是团队的润滑油,连接着几大部门的协调工作,然而带来的却是每个维度的压力,这份压力会比单独一个职位的压力都要来得大。

    关于成长。

    • 1,重新做回了产品经理,从早年的产品经理,到做了两年程序,到今年重新回到了产品岗去看待团队,整个公司的架构和流程都瞬间清晰了,无论是产品迭代,市场分析,还是项目协同,都没有多大问题。
    • 2,终于从带几个人变成了管理者,尝试重新打造了整个团队的同时,也尝试去从管理的角度去重新设计团队流程问题,提高了团队的效率。
    • 3,重新梳理了产品的思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让思考问题变得更加的清晰,期间完善和补全自己的产品论。
    • 4,提高了沟通能力和演讲能力,至少现在在演讲场合或者公共场合都能够镇定自若的去把控整个场面,不至于以前那样容易怯场。
    • 5,有机会借工作之便,去学习和吸取大量知识,什么都有,感觉每天自己都收获满满的。
    • 6,从创业公司里学到的大量经验竟然在大公司里派上用场了,把经验拿出来用并解决问题感觉棒棒哒。

    感恩现在的团队,每天上班都是一个很愉悦的过程。

    经常和各大部门撕逼,练就了一身好口才。

    经常研究各大数据分析,不停的去找缺口。

    经常被公司的人调侃说什么时候开脱口秀。

    其实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

    关于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蓝海早就过去了,这是切身感受。

    从2009年开始观望移动互联网的起风,到2012年投身于移动互联网的浪潮。短短几年,从观望者到产品再到程序,到今年的再次回到产品这个位置,看到的事情基本上翻了几番。

    当初移动社交缺乏时,开荒成为了首要的任务。哪有这么多用户体验,大家都一窝蜂的去到处尝试,正如大而全的QQ都感受到了危机感,纷纷往着一个未知的移动端方向去到处乱撞。

    这个时候涌现出来的产品,豌豆荚,微信,陌陌,支付宝钱包等等,都是这种开荒的条件下自成一派,并活下来了。

    第二批出来的,是在开荒后剩下的垂直细分领域,大概是2013末开始,大家开始感受到了巨头成型后的压力,纷纷往着垂直领域里找市场。虽然说垂直细分的产品向来都有,但是爆发期却在2013后开始。

    再之,还有垂直细分电商,垂直细分社交,各种要么靠烧钱的产品,要么垂直细分得像牙签那么细,都得扎堆进去做。

    都怀着一颗平台的梦,去做细分的事。

    总而言之,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如果你说真的想玩出什么好玩的东西的话,我只能说难了。

    真的很难。

    你说产品设计吧,各种优秀的设计风格,你可能亲自想破脑瓜几天几夜都不如直接参考别人的风格,然后模仿一个出来来得好。

    你说人机交互吧,经过大量的产品已经培养出一大堆交互的规则和用户习惯了。下拉刷新?确定按钮左还是右?弹窗好还是HUD?过于奇葩的交互可能还会带来更多的用户学习成本。

    你说产品定位吧,各种细分垂直领域扎堆,就怕一砖头下去都砸中一大片,你觉得别人做得不够好吧,换了你重新开始设计产品后发现,其实事情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总而言之,现在做产品经理,一点都不好玩。

    然而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做产品的还是得活下去吧?

    产品经理的未来在哪里?

    这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产品经理就是一个写需求文档的人,天天围绕着开发和设计,运营,老板这几大块到处跑,然后闭门造车的人?

    产品经理就是一个什么都懂,但很难用量化来形容的职业。产品助理,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产品总监,然后尽头只能创业?

    到处都充满着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味道,产品经理只是一个大家都做不好事情然后都可以转型的职业而已,并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可言?

    产品经理的最终目的是,做到让整个团队不再需要产品经理,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都知道怎么走?

    说个有趣的案例。

    圈外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圈内却找不到几个好产品经理。

    然而好的产品经理,各大小公司争相挖角,极度稀缺。

    这极度稀缺的程度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理论完全是相违背。

    在产品圈中,大家都似乎陷入了三个死循环。

    1)做产品时,在研发和运营和老板和设计之间跑来跑去,像个夹心饼干那样煎熬的把产品打磨出来,每天不停的重复着这些破事。

    2)产品经理就是思维类的工作,天天看书听讲座讲产品思维看资料到处忽悠就可以得到了不错的待遇和职称。

    3)乔布斯是产品经理,改变世界是我们产品经理的使命,所以我要做的是改变世界运筹帷幄制定大方向,而不是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然而如果是天天都在往着设计,研发,运营和老板这几方面去跑,你能有时间好好想产品做需求么?你要做的是如何解决阻碍你做产品的问题,解决完团队问题后才到产品问题,这就是找问题背后逻辑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你一味着为了做产品经理而做,很容易会因为过多的追求表面的名利而失去了创业的初心,这也是我见过最多的产品经理自欺欺人的故事,去参加各种活动,到处勾搭人,然后发个朋友圈,玩了一个下午的手机。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只靠着吹牛逼或者零碎的知识体系去支撑你去做产品,这和纸上谈兵有什么区别?

    数不胜数的例子。

    最后陷入了,要么闭门造车陷入死胡同,要么天天吹嘘然而却做不出什么产品出来。剩下的闷声做事,不停的把事情放在宏观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的人,在不停的踩坑途中懂得了越来越多绕开坑的技巧。

    做到了泥地踢着拖鞋都跑得比狗还快的技能。

    这才是做产品最基本的能力,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产品更像是一种思维,一种做事的思维方式。

    那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把问题具象化,然后针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不是创造,也不是改变。

    而是重新设计。

    在我的眼中,产品的尽头,就是能随时使用产品思维去解决身边所有的问题。

    你可以利用这种思维去做投资人,因为你知道投资的产品的问题和创业者的水平,市场的需求。

    你也可以利用这种思维去做分析家,因为天下道理大都相通,用户思维和社群思维分析可以让你很便捷的去抓取用户心里所想的背后逻辑。

    你也可以利用这种思维去创业,做企业家。因为你要设计团队,设计公司流程,通过优化和设计解决所有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你也可以利用这种思维去做商人,买卖公司掌握资金的流动,去创造更高的价值。

    你也可以利用这种思维去做产品经理,设计一个产品去解决一些需求和痛点。

    在这其中,没有绝对的抄袭,也没有闭门造车,更没有嘴边的互联网思维。

    因为这些都在你的思维理论上有无数的经验和答案。

    这就是产品的尽头,成为一个生活设计师。

    发散产品思维去重新设计生活中的所有疑问,从而解决生活遇到的所有问题。

    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

    一个在产品路上前行的产品汪,路上同行,不会孤独,欢迎勾搭。

  2. 龚博致
    理由
    举报 取消

    一点微小的工作:

    做广告过滤,做到把俄罗斯的移动网页广告网络公司关系摸了个门清,现在是UC在俄罗斯的一大卖点

    继续搞美股期权,股灾跌去80%,但到上周又赚回来了

    没有完成的目标:

    拿到微软的MVP

    建一个职能健全的团队

    成长:

    确认了后面要走的路还是全功能团队的全责产品经理,偏项目经理的工作逐渐减少。

    -交互、逻辑、文档、商业意识这些都不是现在需要提升的东西。

    -必须掌控资源,资源必须是100%投入。共享且需要pk的资源没有意义。

    确认需要增强对外的总结

    -一年没怎么写知乎,事实证明顾虑毫无意义

    -影响力是长期职业能力的重要一环

    实践的体悟:

    年初基本明确了一个观点:单个Idea是没有对错的, 不管是战略决策还是产品风格。重点是整个体系的自洽,或者是按传统说法的执行力。

    一个产品可以做复杂也可以做简洁,做简洁的要有做简洁的团队、人才、设计、组织架构,做复杂的也要有对应的配套思想和资源,最终两者都会成功,不存在简洁比复杂优秀的情况。

    就像马云说京东传统行业,刘强东说淘宝假货必死,最终两者都上市了。

    加上这一年不太顺利的过程,我确定我需要寻求一个符合需求和风格的团队,来从小到大做事情;最次也需要有专属的团队配置。

    资源可以少,可以职能不全,可以大家PK方向和需求;

    但不能接受和其他业务共享资源,PK完只做核心优先级;

    前者是一个成长的团队,后者是甲方和外包。

    另外对于能力的思考:

    Idea比赛、内部创新比赛等,我不认同是试错或创新,也不能提升能力(口头说服力不在我能力矩阵中)。

    因为是先脑暴-再PK-后安排资源,这样争到的宝贵资源我只会用在有把握的地方,比如保守稳定的功能。一定是先脑暴,然后拿现有资源去试,试完了拿结果来和别的pk是否要继续,这才是试错,才能提升能力。

    这个过程中核心环节就是先有资源,然后才有提升,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能力。所以我说其他能力我暂时不想提升了,先要有资源,然后提升管理能力将资源建设成团队,然后才有其他的可能。

    其他收获:

    捡到一只猫,收拾干净了,似乎还不错

  3. 于冬琪
    理由
    举报 取消

    15年有这么几点感受:

    关于团队的

    1、永远做自己相信对的事,除非被说服

    2、有错即认,知错即改,改得快比什么都重要。一开始谁都做不到完全看准方向。

    3、每个人做好自己的职责,就是最好的团队

    关于做产品的

    1、俯下身去理解用户,才能做出对的事儿

    2、对用户诚实,扎扎实实的为用户创造价值

    3、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对的方向,对自己也收获最大

    说起来都是清汤寡水,作为道理简直不用说似的

    只不过,15年这一年,自己严格的照着这几个道理做了下来

    结果还是很欣慰的

    举几个例子吧:

    case1

    7月时,加入了银客网

    半年时间里,面试了不知道多少人,组成了现在的团队

    而这是我们在拉勾上,面试者给我们的评价:

    这个结果只是我们的每个面试官,约定做到:

    1、不管面试通过与否,当场告知——别让人等结果

    2、发现对方的问题,当场指出,同时给出改进建议。让应聘者能有所收获

    3、如果录用,当天发Offer

    说起来很简单,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很多公司经常给面试者的回复是“回家等结果”,明明可以当场决策的,而显然,当场决策的面试体验更好

    于是,我们就照着我们认为对的做了,现在发现,成果不错

    case2

    我觉得,产出效果最好的团队,一定是自我反思、发现错误立刻改正的。当然前提是沟通要够坦诚,不能害怕被指出错误

    于是也照着做了

    最早第一次在组内开分享会时,同学们客客气气

    1个月后,分享会上,已经有人直接跟另一个人说:“你这样能靠谱吗?”“我觉得你理解有问题。”

    说的人和听的人都可以做到不介意,继续探讨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做得快,改得也快

    我们最近有一个游戏,让新同学感觉一下自己在银客干了多久了,再看一下实际的入职时间

    一个入职才6个工作日的同学,感觉干了至少俩月

    一个入职一个月的同学,感觉至少干了半年

    就是因为我们修正快速,带来的巨大信息量

    那位一个月的同学,在一个月里经历了6次定位调整。每次调整, 前几天的工作就白做了。但是这位同学说:“感觉越调越对,越调越接近成功。”

    而我们也是同样:

    ——坚持让每个同学参与决策,有人拍板,但决策环节全部涉及的成员都参加,了解全貌、有发言机会。

    ——坚持不妥协,自己相信对的,就做下去,除非被说服。而当我们一次次互相实现说服时,发现大家在对市场了解的深度上同时越来越深了,沟通成本越来越小。形成了真正的信任和默契

    case3

    每个人俯下身,去一线做调研

    怎么做呢?

    出去跑业务,在调研期间不许白天在公司出现,晚上回来讨论、写调研报告

    对用户的访谈,也是二手材料

    在我们这条业务线的范围内,真正的一手材料,是我们实际跟随一个用户一整天,看他都在干什么,记下来,第二天再反过来问他的原因

    很耗费时间,但因此,我们对“用户访谈”搜集上来的信息,才有了全面的解毒角度

    后来这个产品线上线了,数据超出预期

    而同学们也在这么跑了一个循环之后,收获了巨大的成长

    case4

    年初时,加入三节课做讲师,周六开课,培训“从0到1做产品”

    最后发现,讲课效果一次次提升,靠的也是笨方法:

    ——每回课程结束,看反馈,改PPT

    ——同学们喜欢案例,那么自己的案例库要不断丰富,强迫自己每次更换20%的案例,让重复听的同学也能不断有新收获

    ——老老实实解答同学们的问题,耐心点评每一次的课堂作业

    ——点评时要诚实,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看到问题直接指出

    一次次用心做下来,不仅仅同学们满意

    发现自己的成长,可能比任何一个同学都更加巨大

    从没像现在这样,清晰的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做法”

    也从没这样,感觉到自己体系的建立、方法的贯通。积累了远超此前5年经验的案例素材。

    我后来想了想,自己也只是想把每一次的课讲好而已

    这一年,总结下来

    就是把此前有时会和人说的:“你说的对,但是”

    在15年,彻底改成了:“你说的对,我们干吧!”

    这么改下来

    感觉收获最大的,也许就是一句话:

    “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认清什么是对的,然后坚持努力”

    越来越觉得,一步一个脚印是最酷的

    不过也有副作用,本来28岁的时候,自己特平和

    现在眼看31,反而脾气越来越大

    所幸:每次为什么发脾气,都和对方解释充分,所以也没得罪人

    上面说的,都是实话

    最后打个小广告:

    1、【银客网】在招产品经理,我们的团队辛苦,但是每个人都在高速成长

    2、三节课是目前为止,口碑最好的产品经理培训机构,没有之一。我们是免费的,我们在实打实的讲好每一门课。传递我们相信正确的产品方法。欢迎各位产品同学来玩儿

    报名链接:

  4. 墨小白
    理由
    举报 取消

    都在讲经验,我来说说教训吧。

    今年从大公司出来了,加入创业团队,花了7个月做死一个项目,现在在另一个新坑里赶一个产品要在年底上线。

    下面讲讲在这两个项目里遇到的坑:

    1.互联网加的项目里,和传统方成员合作的方式。必须要有足够话语权的人去协调这两方的工作。

    2.核心员工 比如产品 开发 设计,宁缺毋滥,否则沟通成本和士气会拖垮团队。

    3.小团队里,产品还是得兼顾项目管理的,必要时得有经理的权限。

    4.和非互联网出身的老板的沟通技巧不能太直接,管理想一步到位迭代意识差的老板需求要多花心思。

    5.小团队,关于需求管理和开发设计团队传达以及管理方面,要一开始就把流程定下来。什么能改,什么不能改。

    6.对于刷存在感的员工如何处理。

    7.需求撕b的时候要勇于拍板,背锅。

    8.搞清老板忽悠投资人的真正商业模式,有些时候太隐晦不好说,但你必须搞懂才能设计好产品架构。

    就先这些,其他的坑再补,关键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沟通 产品架构 带团队 商业模式洞悉能力。

  5. 王镇雷
    理由
    举报 取消

    2015年,是我即将离开校园迈入社会的过渡年,可谓收获良多。

    年初的时候定稿了作品集,为后续找工作、接活做好准备;

    四月的时候参加实习生招聘,顺利得到一份不错的实习,奠定了后来的转型和职业规划;

    完成了一份独立的产品设计外包工作,产品上线 App Store:

    秋天找到了一份中意的工作,正式转型做交互设计师;

    社会化多媒体方面,微信公众号写了超过一百篇原创文章,粉丝不多,刚刚超过五千。知乎粉丝接近八千,想要上知乎日报的愿望没有实现;

    2016将正式进入职场,希望本身就晚出道的我能够有快速的成长。

  6. 麦小麦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谢题主的好问题,让我有机会回顾一下自己的2015年,以及碎碎念一下自己的心声。

    先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

    1、完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转变,从一个纯粹的『产品设计师』转变为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

    2、又很幸运二级跳的从一个执行者完成了管理者的转变。

    3、创业公司经历让我做的更多。

    4、从一个纯互联网人,投入到更为垂直细分的领域,产品思维从线上开始延伸到线下。

    5、认识到更多。无奈也好,挫败也摆。都是成长的经历。

    一、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经理』

    回顾在百度的一年,有点的慢热的自己,花了小半年时间去解决好团队融合等一系列事件。在春节后,终于取得了自己leader以及技术团队包括其leader、测试团队、商务运营同学的充分信任。

    开始和团队小伙伴们一起开始推动项目进程。从年初的年度版本计划制定,到后面按照计划的每三周一迭代,从需求产出到研发到测试阶段,到最后的运营推向应用市场,甚至包括和合作方的讨价还价以及对接。

    自己都全程参与。没有PMO角色的我们,还得把控着项目进度。

    区别于在LBE阶段可能自己仅仅局限于输出需求,做做交互原型。

    在百度的这段阶段更像是一个创业公司氛围。我们整个项目组,一个PM,十几RD,四个QA,在一个特殊的氛围内自给自足,一起推动着百度ROOT SDK、授权管理/超级ROOT大师、以及xx业务向前发展。

    曾经性格有点内敛的自己,也开始学会了去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了如何去跟团队小伙伴们打气。

    在一个偏技术取向的产品线里,自己也一点一点的取得信任。一点点的获得话语权。

    当然,在百度的这段经历也是个人成长的最快的一段时间。

    特殊的氛围,也一步步的促进着自己不断进度。自己作为PM角色完全推动着项目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自己个人也开始掌握自己的方法论,开始注重数据,开始思考产品线中远期发展。

    七月由于种种原因,自己选择了离开百度。现在想想还是很感谢这段经历的,遇上了个好领导,遇上了一群很好的的小伙伴们。总之,感谢你们的信任。

    二、从『执行者』到『管理者』

    从百度离职后,自己来到了更为垂直细分的互联网家装,选择了一家初创公司。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话也很长,也有点小情怀因素在里面。

    在这家公司,完成了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转变,自己开始负责这家公司的产品、运营、电商三个方向的事物。

    自己也和自己的小伙伴与服务部门、供应链部门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线下产品的定义。

    也和市场同学和京东的同学一起完成了京东家装的发布,我们在奶茶馆像发布手机一样发布了家装产品。

    我们和京东同学一起在京东家装节上搞了互联网家装,双11互联网家装。

    在这段没日没夜的日子里。大家都目标驱动,过程中也犯过错。也因为各种原因经历过小伙伴离职,在送别的过程中有委屈,有祝福,也有遗憾。

    自己开始体会到以前从来没有的体验。

    创业不易,难以言表。

    三、尝试更多

    创业公司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是很多角色。

    这半年来,自己做过产品,也做过电商运营,谈过供应商,也做过销售员。

    哪里需要就去填补那里。

    以前内向的自己好像变得越来越能说。

    好坏与否不知道,自己在努力变好吧。

    四、产品从线上到线下

    跟曾经的领导沟通我正在做什么的时候,她给我一句”你就不能做点正儿八经的移动互联网的事啊”。

    是的,这半年以来好像一直偏离正儿八经的移动互联网,告别了上架下架发布灰度,日活月活等曾经念念不忘的词。

    开始很『接地气』的去研究抹灰刮腻子做防水,坑距是多少,腰线波打线是什么样的,浴室柜宽度多数,橱柜要用什么样的板材。

    开始去研究怎么去做成品保护,去研究怎么解决工人师傅普通话不好导致无法与业主沟通的问题。去研究怎么解决防水问题。去研究怎么解决环保问题。

    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后还怎么降低成本的问题。

    在过去的这段日子里。

    每次累的不行的时候,总是在想放弃,还是去做那正儿八经的移动互联网吧。业主也不领情,实在不想伺候这帮爷了。(真实情况,家装就是极低频高服务时间的服务,传统家装公司做到五六十分,你努力做到八九十分,用户业主还是会因为剩下的这些十分不满意还大发雷霆。)可每次又还是第二天早早的继续。继续琢磨怎么提高材料员的工作效率。

    抛去高大上的互联网+的概念,我们现在所做的简简单单用愿景来说就是想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细讲,在互联网家装还未尘埃落定之前。

    另,还请各位有装修需求的知友们,给互联网家装一个机会去了解一下,相比传统小店,真的好太多,我们也真正的在做事情,抱着敬畏之心,我们也并非一群互联网人在重现发明创造,而是和真正的家装行业骨灰专家们一起在改进这事。(当然,在大浪还未淘沙的今天,还是有很多打着互联网旗号的家装品牌,并无任何经历背景,甚至也无施工资质,就开始所谓的互联网创业,这些就需要消费者去伪存真了)。

    五、认识更多

    之前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当你去越深入的去做一个垂直领域的时候,才会发现产品经理的无奈挫败感。

    这时候你才能深刻认识到原来与程序猿同学撕逼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你会发现自己的渺小,你会发现所谓的改变世界真真的就像改变世界那么困难。

    这个世界除了互联网,还有很多很多真真实实的人,他们不是你日报中的一个数据,他们同样鲜活。他们也有很多渴望,他们也有很多想法。他们同样也苛求改变这糟糕的世界。

    只是他们顾忌更多。

    现在的这帮企业家们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在九十年代这股浪潮中毅然逐浪起家。

    现在却在下一股浪潮前,踟蹰前行。

    只有经历过这些,你才认识到所有人的需求,用户的需求,投资人的需求,员工的需求,创业者的需求。

    才能认识到不是一个idea就能去去创造一个企业。

    以及你才能深刻去了解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在改变世界,改变一点也是不错的。

    才能真正去认识到创业这会事,去真正的敬畏创业。

    以上,是我2015年的一些产品体会以及收获。

    希望来年收获更多。

  7. Marsking
    理由
    举报 取消

    工作经历过销售,商务BD,分公司管理,数据处理分析,网站运营,直到去年想换工作时认真对待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解了很多方向结合自己的性格和综合因素,决定做产品;后来面试一家300多人的虚拟交易平台的产品经理岗位并且通过了,可能由于岗位原因,也可能来自个人的经历,这两年也变的越来越沉稳成熟,不断的学习成为了我坚持的习惯。

    那收货最大的这一年,岗位的历练的确对我的迅速成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先讲产品经历结果吧:

    1.独立把混乱的产品管理线沉淀了一定规则后良好运转;

    2.独立把一个概念从0到做出一代web产品到二代套壳产品到三代桌面客户端产品,开发是迭代模式,每次也都无论时间压缩到什么程度按时完成项目(当然里面博弈就多了最小mvp形式减功能,非最核心功能方案二替代方案一,加班等等)。产品是相对比较难的交易平台模式,既要有商户又要有用户;岗位没有明确职责但既做产品设计也承担整体工作分配和项目的推进管理,非标准互联网公司都可能不会有什么交互设计师,运营岗实际也只是业务岗,那承担的事情则更多,真正儿是个万精油啊- -,无论如何带出了一支有较高战斗能力的小团队,氛围很融洽,都是带着同一目标在积极独立主动的做事;

    再讲收获:

    1.独立负责一个项目无论从人的管理,项目的管理,如何调动积极性,如何让氛围积极融洽上面都有了一定理论知识沉淀和实际运作的心得和体会(这些都很宝贵);

    2.区分清楚ceo和产品经理所需具备的素养和职能的区别,对于两者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都会从面入手,以点规划者持续研究和学习

    3.通过接触和学习,对于只有大学时候只学不懂用的几乎忘光了的全国二级C证书在手的我,带着主动性研究了解了互联网技术框架(推荐李智慧的书),代码实现思想,一些基础数据库管理及SQL,前端技术的演变和分割思想等,计算机网络原理,更多从思想和历史渊源方面系统的了解互联网和计算机

    4.每天关注喜欢的产品或技术人的博客(月光博客、异次元软件世界),科技媒体(36氪、极客公园等),大量的关于小众有趣的app,桌面实用工具的收集,经济学,创业,人物,甚至笑话,设计网站,等各个领域接触

    5.在这一年我变的更爱思考,更愿意去接触自然去热爱生活,不断通过所谓的产品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去思考着我所接触的一切,这很美妙…

    6.现在做任何事都带着主人翁意识去按照自己的思考体系研究规划产出…数据去验证

    7.哲理,人性这些真正决定一些结果的东西,不能说我完全没有,但总归在为有一天我能掌握也在不断积累,毕竟我应该有一定的悟性和慧根的…(从做饭上来就能做的棒棒哒是不是能体现)

    8.对于16年已经有了自己在工作,创业积累,感情,学习,研究上有了自己的清晰的规划

    学到的很多,最大的感悟是家人生病后我知道我需要更快的成长更快的挣钱能给到家人更好的生活,同时我热爱创造性的产品岗位,为用户喜欢使用你的东西而内心欣喜狂热,成为一个独立有思想有魅力的人这样管理应该会相对更简单一点;

    以上短时间编辑来的 想到什么便说什么了 没去好好整理~ 只为自己简单的这一年分享

  8. 织田信长
    理由
    举报 取消

    内部创业

    在腾讯算是内部创业,从一个做千万级亿级的产品变成屁都没有从零开始的负责人,做自己从来没做过的海外市场。结果没花多少钱没用公司名号也没抱大腿,找准切入点,细细打磨产品设计,接触世界各地的用户,一点一点长到快百万的日活,很开心。

    看好一个方向就坚持

    13 年那会儿和几个朋友业余做过一个跑步的项目,没有坚持下来,今年看着当时的想法被一一实现了,笑。

    互联网的聪明人越来越多,任何一件事都会被分析出无数优点和缺点,没有完美的项目。所以看好一个方向就努力大胆做出来吧,把「这个 idea 我早就想过了」的话噎在肚子里,用产品说话是最好的证明。

    做简单的事情

    经历过一个技术和产品逻辑上很完美的需求,项目想方设法要憋大招比对手做得更高级,推出后用户受众不大,也没有产生广泛的传播。

    复杂的东西大多是是一群聪明人在办公室闷头自high,好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往往是简单直接甚至有点的 low 的。

  9. David Hao
    理由
    举报 取消

    1、从无到有第一个百万日活产品Get

    2、做对事情选对方向比努力重要的多,努力是0,方向是1

    3、专业评级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虽然没什么卵用,但得到其他PM的认可也是有意义的

    4、对产品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回过头去看三年前,如见童稚

  10. 伊底
    理由
    举报 取消

    嘛,谢邀。作为自我总结,先说收获:

    1. 最直接的,跳槽两次,工资涨了;

    2. 体验到了大公司的正规流程和强大的技术支持给产品带来的便利之处;

    3. 能在创业公司负责一个APP项目上线,很累,很爽;

    4. 知道了一些北京租房行业内幕,并没有什么用;

    再说感受:

    关于找工作:

    1. 找工作的时候没想找熟人找内推,面试依然碰上了很多一度人脉或者二度人脉,拒绝offer时纠结万分,北京很大,贵圈很小;

    2. 在找工作时会尽量选择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项目,社区,搜索,O2O等等,感受就是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值得学习,在创业公司没有一个人比你更懂的时候可以自己硬着头皮上,总好过自己也是那个什么也不懂的人好是吧;

    3. 节操是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值得加入的重要因素;一家在产品发展过程中不断作恶的公司,很难保证对自己的员工不作恶;我不judge,也不加入。

    4. 所有招「程序员安慰师」的公司都不用考虑了;

    5. 创业是合伙人的创业;

    关于职业发展:

    随着我从一个拼命想做产品而不知从何入门的新人,到现在算是被人才市场认可的产品经理,我却对这个职业感到越来越悲观。

    「产品经理最好的时代,即将,甚至,已经过去了。」

    互联网经历了早期个人站长时代的技术导向,到后来强调产品形态功能的产品导向,再到现在的资本导向。看北京近一年新起的项目,在O2O和P2P领域扎堆,越来越多雷同的产品出现,贴钱拉用户,贴钱拉商家,然后破产,并购,或者找人接盘,典型的资本玩法,没有惊喜。

    这是一个行业发展到成熟稳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不是说互联网行业会衰落,只是产品经理的工作越来越不好玩。我的一个很帅的同事Aray有个观点,「产品形态的创新已经终结」。目前大部分肉眼可见的新的需求,都可以用当前已有产品形态加上少量补丁解决。

    当然你可以说,产品经理不只是关注产品形态,还可以负责业务模式、数据分析、抢占市场等等。由此可见,产品经理做到一定地步后地位尴尬,份内的事有限,开始转向管理层了。——这也不是坏事,只是现象。

    当然了,我仍然欢迎喜欢互联网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因为这可能是国内社会效率最高的行业了。

    知乎几乎每天都有人提问,作为应届生/非互联网/程序员等等身份,怎么做产品经理。无论他们是向往传说中的高薪,还是为了改变世界,还是想做一份有意思的工作,就像三年前的我。我依然会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们。

    因为我仍然记得,当初想做产品经理时,面对嘲笑和否定,内心的忐忑、软弱、孤独和坚持。

    =========

    更新2:

    当事人 @ArayS 来解释为什么说「产品形态的创新已经终结」,原文见评论第106条;

    (不爱瞎BB的产品经理一般都比较靠谱,推荐关注)

    ArayS

    关于「产品形态的创新已经终结」以及产品经理应不应该关注产品形态,我要补充:

    首先,还是旗帜鲜明的说:「已经终结了」。

    在现在的互联网软硬件环境中,说完全终结太绝对,也许可能还有,但肯定凤毛菱角。就像宣布自然界一个物种灭绝了,并不是说真的死的一只不剩。我的认知里,最后一个完整的产品形态*体系创新*是 quora,也就是现在知乎这个体系;最后一个产品形态*功能创新*是弹幕(阅后即焚也许更晚)。

    产品经理这个工种会越来越专业化,而不是创意为主,拼点子的职位(大多数人以为是,但很早就不是了)。这一点很像程序员,大多数程序员是不做创新的(别抠字眼啊!),而是怎么在努力把现有的工具用到最好。

    所以,产品经理还是得关注产品形态。

    关注的应该是已有各类独立形态以及不同形态互相搭配时的特性。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不同需求,选取合适的形态去解决实现。

    产品经理的成长,应该像顶尖的西餐学校培训厨师(博古斯、斐杭迪),培养厨师对各类食材特性的认知,不同的处理方式能有什么特别的风味。而不是像新东方那样教菜谱(类似现在流行的 PM 培训班)。

    —–

    说完了,有点儿不清不楚,但看得懂的自然懂。

    =========

    更新1:

    1. 很多人来问北京租房建议,我了解的更多的是中介行业规则,对租房者来说,有用的只有:贵是肯定的,每年还会涨;再贵也别想着省钱,品牌中介只是贵了点,小中介和二房东坑你没商量,低于市场价太多的房子别考虑了;

    2. 所谓的想做pm,哪怕是为了薪水我也不judge,但想当pm又什么也不做又抱怨找不到工作,甚至私信都懒得多说几句,回了长篇大论以后懒得说句谢谢的,就是你的不对了。自助者天助,请让我知道你值得帮助。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