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如题。
医药行业从业者
转自:建缘设计
一、这些情况下,请拒绝打假人赔偿
1.对于等待付款订单/自己取消订单,打假人直接咚咚索赔的,请各位大胆拒绝,你们之间就没有形成合同关系,他也不存在任何损失,不存在任何赔偿情况,严格意义上,打假人的这种行为属于敲诈,建议保存好记录,以备后期使用。
2.对于已经完成退换货售后的,也请直接拒绝,合同关系已经解除!
3.对于“正品”是否是违禁词? 当然不是,这个词不存在任何问题,请各位大胆使用!
二、打假人寻找猎物的习惯
1.查找销量比较少的商品,商家容易忽略这样的商品
2.找信誉较低的店铺
3.直接选一个品类进行销量排名 从中间位置朝后面找 几率比较大
4. 还有一个按品类 商品同质化比较高 找到一个商品,会搜类似商品,然后进行同类搜索
5.手机端和电脑端页面不一样
建议:
1.立刻你排查下自己店铺销量比较低的商品,有的可能已经被你遗忘了,可能你就先打假一步
2.安排工作人员开始排查APP页面和电脑页面是否不一样,是否存在问题
三、打假人新策略
近期发现打假人改变策略,直接投诉当地工商,不走北京工商,由于有的当地工商很少处理这样的事情,接到投诉后直接要求商家给顾客退一赔三,否则给予处罚和吊销执照,并要求商家到工商为一些文件签字盖章
您需要明白
1.工商无权要求商家给打假人赔偿,只有经过起诉,法院判决,胜诉的前提下,才有权利要求给打假人赔偿
2.工商在事实证据不清的情况,不可以强制处罚商家,如果工商强制处罚,您可以提请行政复议,或者起诉(如果先行政复议,不满意,可以再起诉;如果直接起诉,则不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
3.打假人提供的截图之类的,在未经法院公正,是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4.某些时候,之所以工商让商家赶紧陪,是因为打假人经常使用行政复议这一招骚扰工商,行政复议是当地工商上一级部门受理的,所以为了给领导好印象,工商会要求商家赶紧陪,所以,各位要善用自己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
5.对于当地工商要求签字盖章,建议大家看清楚在签字,确保自己对签字内容是清楚 明白,以及签字后续风险 都是知道的 ,如果担心的话,可以考虑不签,但要明确告知工商,你们支持法院起诉,同时要注意只接受当地法院实地受理,不接受异地和网络法院
四、不轻易向打假人低头
很多商家反馈一个问题,就是抱着怕麻烦的心态给顾客赔了,结果后续就来了更多的职业打假人
建议这里需要告诉一些还没有经历过打假的商家,打假人现在都是团伙作案,“少投入,多收获”,会下多单,但他们只会派一个人和你耗着要赔偿,其他人寻找其他“猎物”,一旦你赔了,其他单子就会纷至沓来,这时候你再拒绝就晚了,不给赔,他还是会工商投诉,而且还会以你赔了的一单为理由,让工商处罚商家,所以,给大家最好的方案就是拒绝,让顾客去起诉,可能折腾到最后还是有损失,但可以让打假人之后不再缠着你,因为问你要钱很难,他们也是需要考虑成本的
五、打假人起诉的那些事
1.打假人起诉,是打假人所在地法院受理还是商家所在地受理?合同纠纷的受理法院有两个:合同履行地、被告所在地,最终哪个受理就看打假人先投诉哪个法院了,虽然主动权在打假人手里,但商家可以提起受理地管辖异议的权利,同时现在新兴的网络法庭,大大减轻了打假人的成本,建议大家在接到类似询问是否接受网络法庭时候,一定要拒绝
2.被打假人起诉是否需要应诉?肯定是需要应诉的,如果置之不理,法院正常开庭的,判被告败诉的
3.被起诉后需要请律师吗?费用多少?如果不清谁去应诉?A,对于这类起诉,其实不需要律师,最重要的是准备下顾客是职业打假的证据,这点要求我们商家在和打假人沟通时候一定要保留好证据,另外也可以在商家群里寻求其他商家取得的证据,或者和运营联系下看能否取得法务部门帮助,希望各位能互相帮助,毕竟这是对大家都有意义的事情;B,如果您请了律师,各地律所费用不一,你可以在当地咨询下;C,如果大家没有请律师,企业法人或者被授权的员工有权应诉
六、异地经营问题
近期一些商家反馈,自己办公地在A地,但是发货地在B地,算异地经营吗? 只要大家保证在注册地有实际的办公地,发货地只是一个仓库,不属于异地经营。
七、“最字”的误区
1.如果最字出现在与商品本身介绍无关的地方,比如企业文化,不涉及违法广告法
2.如果只是表达企业的目标,例如“力求给予您最细腻的感受”或者”最流行的xx之一”,都不属于违法广告。
如果以上两点,被工商说是违法广告法,请大胆的行使自己行政复议权,对于前期自己承认有问题,工商已经处罚,数额巨大的,一定要善用行政复议,罚款金额会减少甚至没有罚款的,这是商家反馈的真实情况哦!
八、如何应对打假人交易纠纷单
职业打假不再电话投诉而是直接提起交易纠纷单,利用受理部门不一样,信息不对称来索赔,如果大家遇到类似问题,请即刻按照帖子结尾模板发送至官方邮箱yuwenhua@jd.com,官方24小时内回复。
九、投诉侵权怎么处理
一些商家反馈被打假人,投诉侵权,莫名其妙的赔了,想了解怎么算侵权,怎么样不算?
1.你的商品或者衣服上的标志和打假人投诉的标志是否是100%一样,不是,拒绝打假人的索赔;
2.标志一样的话,看这个品牌是否在国内注册,没有注册,拒绝打假人索赔;
3.在国内注册了,看是否和你注册类目一样,类别不一样,拒绝打假人索赔;
4.在国内注册了,类目一样,看谁先注册,你先注册,不好意思,你被侵权,赶紧通知对方不要在使用,对于打假人当然还是拒绝;
例子商家被投诉侵权,假货,衣服上使用法拉利的标志
解析:因为众所周知法拉利是汽车皮牌,如果在国内没有注册衣服类目,不涉及侵权,如果你现在注册了,那你就是所有人,后期法拉利想进驻中国的衣服行业都是不可以的。
PS,如果大家使用类似的商标,自己也不愿意去注册商标,建议还是尽快改掉,没准哪一天,你一查,就被注册了,那就侵权了。
十、注意事项
极致、奢华,完美、极佳、绝佳、独家、百分百、独一无二 ,不属于绝对化词语,但有虚假宣传的嫌疑(需要法律认定),建议大家拒绝赔偿,及时改掉!
爆款、高档、名牌、包邮、正品,根本不涉及违规,请直接拒绝,这不是打假,这是敲诈(顾客电话一般都打不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谢谢
十一、官方帮助渠道
打假人问题请发送至官方邮箱yuwenhua@jd.com,模板如下:商家ID,涉及订单号,商家联系方式,问题详情或是沟通记录截图。官方回复时效 24小时内,涉及工商投诉或是接到邮件,按要求,按时效提供材料,坚决不赔,就可以了,此邮箱只受理打假人问题,对于非打假类问题,请联系运营处理!请各位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在要在邮件中提供相关证明,聊天记录,仲裁单,工商邮件等,对于只提供订单号,没有任何证明的,暂时不会进一步处理,请各位见谅!
2.对于申诉、和之前已经扣分问题,请联系自己的运营处理,邮箱目前无法跟进这些情况!
3.各位提供信息的,请附上相应的订单号,方便去查询,鉴于大家邮件的反馈量很大,避免其他渠道的遗漏!
我就是反对下 @orange同学自问自答的这个答案。
这位同学想得很好,也很诚恳。
总结成一句,就是
“把自己管好了别出毛病就没人能找茬了”
大多数人民群众应该都是这样想的。
但是却低估了我国法律系统的奇葩程度和一些人利用现有法律系统牟利的能力和决心。
案例
今年收到的打假人举报,网站在促销活动中使用酒类当奖品。
有问题么?违法么?
酒类广告管理办法(96年) 第八条 在各类临时性广告活动中,以及含有附带赠送礼品的广告中,不得将酒类商品作为奖品或者礼品出现。
酒类广告管理办法(96年)
第八条 在各类临时性广告活动中,以及含有附带赠送礼品的广告中,不得将酒类商品作为奖品或者礼品出现。
不用脸红,我根本没看过这个部门规章。
听说都没听说过。
看到举报后,查了法规,
“现行有效”。
问了上级法制和广告专业科室,
问的人都是明白人,同样都没注意过这个。
稍微一查:
职权范围内,未废除。
举报完全正确。此事违法。
请问作何感想?
所以,想靠自我改良来规避职业打假人,
是好的思路,
然而对经营者来说,
非常非常困难。
困难到不切实际。
再比如现在的广告法,
已经快形成文字狱了。
还有,往超市带过期产品,
放好后再录一段购买过程的视频。
怎么破???
做电商7年,手头12家天猫店,每年都能遇到几个职业打假人来类似“碰瓷”,每次都是轻松解决问题。上过法庭,也一起吃过饭,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经验,如果有需要的,可以评论上你的问题,我会一一解答。
最后,不谢。
打人
不卖假的。
我想先说说自己的看法。
目前电商发展十分迅速,职业打假随之发展。如何应对职业打假,我想从电商的角度出发谈谈。
职业打假靠的是法律规定不假,而更重要的是电商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听到过很多电商称职业打假为敲诈。也有说职业打假是在针对自己。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不是电商存在问题,职业打假不会有机可乘。
值得指出的是,电商平台不是法律,不是政府机构,电商平台也没有义务告诉你你存在可以让职业打假有利可图的问题。
部分商家对平台期望太高,认为平台高于法律。甚至还会责怪平台不告知自身存在的问题。平台上的店家千万家,如果每家都检查过去,怕是没有这些时间精力。电商应做好自检。
很多电商都是个人在经营,一些小公司也不过寥寥数人。而这些电商都缺少法务。不是只有大公司才需要法务,很多小电商都表示自己请不起律师,更不用说专设法务一职。
但如果可以算一笔账,职业打假要求赔偿的钱可能已经抵过请一个法务的钱了。
当然,如果电商自己就知晓相关法律知识,或者愿意自学,那是最好不过。
还有一点,部分电商明知商品有问题,已拿去整改,却还在销售。这种行为必须停止,当知道商品有问题后,应立即停止销售。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被职业打假发现。整改期间虽有损失,但不能因小失大。
部分电商因承担不起职业打假要求的赔偿,选择关闭店铺、关闭公司,从此消失。这种行为不建议,若最后法院强制执行,对今后的生活可能会造成影响。
关于店铺转让问题,很多电商不按平台流程走,私下买卖店铺,无合同,仅口头承诺。此行为只是贪图了一时的利益。店铺没有正常转让,若发生纠纷,店铺身份证绑定没有更改,承担责任的还是之前的店主。
关于身份证绑定店铺这点,我在此提醒大家,千万不能乱借身份证!!!我碰到过不少电商,都是拿着别人的身份证注册的店铺。拿自家亲戚身份证还算好的,还有拿干脆不认识的人身份证注册的。之后若出了纠纷,找的就是身份证上的人。所以,身份证千万不要乱借!
关于进货来源,不管去哪进货的,一定要保留相关凭证,如发票等。进货单之类的需要厂家的公章。
不少电商表示自己只是销售商,不清楚商品是否有问题。职业打假是可以向销售商要求赔偿的,也可以向厂家要求赔偿。如果销售商有相关凭证可以证明自己是向厂家进货的,可以向厂家追偿。但最重要的是,进货前就了解清楚,商品是否可以出售。
如果电商能做到我说的这些,把关进货渠道,了解法律法规,及时检查店铺。把蛋上所有缝隙封死,苍蝇也不会来叮了。
要厘清“如何应对职业打假?”这个问题,
深究以上因由,方能厘清:“如何应对职业打假”。
大家对假货应该不陌生了,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那么,职业打假是否产生危害?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
“打假”之于社会之于人民,是一种促进,不产生危害;
职业打假,只是一种专业化的打假方式,同样是促进而不是危害。
那么,是谁,又是为什么要应对职业打假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确,两类人:
1、制假售假者,因被打假而应对;
2、有关部门,因被申假报假而应对。
大家对制假售假和有关部门应该也不陌生,这里也不展开详述了;
那么,是谁,为什么从事职业打假?
这个问题的答案相当明确:
假货受害者,因无法吞声愤起打假,日渐精通,继以谋生。
大家陌生的也许是职业打假群体,这里借媒体的报道先来看看他们的现状:
以前的王海,脾气冲,他的“假想敌”,不光是假货和造假企业,还有一些政府部门。 有一次在成都,王海举报一种假药,无论怎么说,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就是不受理。 王海指着人家鼻子骂,还要动手打。 当时他想的是“行使一个公民的批评权”, “作为了,要给我你作为的依据。不作为,也要给我依据。” “后来把领导给闹来了,当时就受理了。” 说到这儿,王海还强调,当时他们也不知道我是谁,我也没有仰仗我王海的名气。 他把这些称为过去“过去一直是这样的人。”,理直气壮。 吴广福认识王海17年,原在深圳法制报当记者的他,见证了王海的年轻气盛。 那时聊天,王海嘴里总蹦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这些字眼。 现在的王海,打假的事儿,你问一句他答一句,不再侃侃而谈。 聚会时,喝二三两白酒,就不再喝了。“低调、谦虚、说话小心翼翼。” 3月11日,谈到现在对政府部门的看法时,王海放缓了语速: “从对抗,到合作,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 前年,他关了投资12年的打假网站。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7 )
转自:建缘设计
一、这些情况下,请拒绝打假人赔偿
1.对于等待付款订单/自己取消订单,打假人直接咚咚索赔的,请各位大胆拒绝,你们之间就没有形成合同关系,他也不存在任何损失,不存在任何赔偿情况,严格意义上,打假人的这种行为属于敲诈,建议保存好记录,以备后期使用。
2.对于已经完成退换货售后的,也请直接拒绝,合同关系已经解除!
3.对于“正品”是否是违禁词? 当然不是,这个词不存在任何问题,请各位大胆使用!
二、打假人寻找猎物的习惯
1.查找销量比较少的商品,商家容易忽略这样的商品
2.找信誉较低的店铺
3.直接选一个品类进行销量排名 从中间位置朝后面找 几率比较大
4. 还有一个按品类 商品同质化比较高 找到一个商品,会搜类似商品,然后进行同类搜索
5.手机端和电脑端页面不一样
建议:
1.立刻你排查下自己店铺销量比较低的商品,有的可能已经被你遗忘了,可能你就先打假一步
2.安排工作人员开始排查APP页面和电脑页面是否不一样,是否存在问题
三、打假人新策略
近期发现打假人改变策略,直接投诉当地工商,不走北京工商,由于有的当地工商很少处理这样的事情,接到投诉后直接要求商家给顾客退一赔三,否则给予处罚和吊销执照,并要求商家到工商为一些文件签字盖章
您需要明白
1.工商无权要求商家给打假人赔偿,只有经过起诉,法院判决,胜诉的前提下,才有权利要求给打假人赔偿
2.工商在事实证据不清的情况,不可以强制处罚商家,如果工商强制处罚,您可以提请行政复议,或者起诉(如果先行政复议,不满意,可以再起诉;如果直接起诉,则不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
3.打假人提供的截图之类的,在未经法院公正,是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4.某些时候,之所以工商让商家赶紧陪,是因为打假人经常使用行政复议这一招骚扰工商,行政复议是当地工商上一级部门受理的,所以为了给领导好印象,工商会要求商家赶紧陪,所以,各位要善用自己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
5.对于当地工商要求签字盖章,建议大家看清楚在签字,确保自己对签字内容是清楚 明白,以及签字后续风险 都是知道的 ,如果担心的话,可以考虑不签,但要明确告知工商,你们支持法院起诉,同时要注意只接受当地法院实地受理,不接受异地和网络法院
四、不轻易向打假人低头
很多商家反馈一个问题,就是抱着怕麻烦的心态给顾客赔了,结果后续就来了更多的职业打假人
建议这里需要告诉一些还没有经历过打假的商家,打假人现在都是团伙作案,“少投入,多收获”,会下多单,但他们只会派一个人和你耗着要赔偿,其他人寻找其他“猎物”,一旦你赔了,其他单子就会纷至沓来,这时候你再拒绝就晚了,不给赔,他还是会工商投诉,而且还会以你赔了的一单为理由,让工商处罚商家,所以,给大家最好的方案就是拒绝,让顾客去起诉,可能折腾到最后还是有损失,但可以让打假人之后不再缠着你,因为问你要钱很难,他们也是需要考虑成本的
五、打假人起诉的那些事
1.打假人起诉,是打假人所在地法院受理还是商家所在地受理?合同纠纷的受理法院有两个:合同履行地、被告所在地,最终哪个受理就看打假人先投诉哪个法院了,虽然主动权在打假人手里,但商家可以提起受理地管辖异议的权利,同时现在新兴的网络法庭,大大减轻了打假人的成本,建议大家在接到类似询问是否接受网络法庭时候,一定要拒绝
2.被打假人起诉是否需要应诉?肯定是需要应诉的,如果置之不理,法院正常开庭的,判被告败诉的
3.被起诉后需要请律师吗?费用多少?如果不清谁去应诉?A,对于这类起诉,其实不需要律师,最重要的是准备下顾客是职业打假的证据,这点要求我们商家在和打假人沟通时候一定要保留好证据,另外也可以在商家群里寻求其他商家取得的证据,或者和运营联系下看能否取得法务部门帮助,希望各位能互相帮助,毕竟这是对大家都有意义的事情;B,如果您请了律师,各地律所费用不一,你可以在当地咨询下;C,如果大家没有请律师,企业法人或者被授权的员工有权应诉
六、异地经营问题
近期一些商家反馈,自己办公地在A地,但是发货地在B地,算异地经营吗? 只要大家保证在注册地有实际的办公地,发货地只是一个仓库,不属于异地经营。
七、“最字”的误区
1.如果最字出现在与商品本身介绍无关的地方,比如企业文化,不涉及违法广告法
2.如果只是表达企业的目标,例如“力求给予您最细腻的感受”或者”最流行的xx之一”,都不属于违法广告。
如果以上两点,被工商说是违法广告法,请大胆的行使自己行政复议权,对于前期自己承认有问题,工商已经处罚,数额巨大的,一定要善用行政复议,罚款金额会减少甚至没有罚款的,这是商家反馈的真实情况哦!
八、如何应对打假人交易纠纷单
职业打假不再电话投诉而是直接提起交易纠纷单,利用受理部门不一样,信息不对称来索赔,如果大家遇到类似问题,请即刻按照帖子结尾模板发送至官方邮箱yuwenhua@jd.com,官方24小时内回复。
九、投诉侵权怎么处理
一些商家反馈被打假人,投诉侵权,莫名其妙的赔了,想了解怎么算侵权,怎么样不算?
1.你的商品或者衣服上的标志和打假人投诉的标志是否是100%一样,不是,拒绝打假人的索赔;
2.标志一样的话,看这个品牌是否在国内注册,没有注册,拒绝打假人索赔;
3.在国内注册了,看是否和你注册类目一样,类别不一样,拒绝打假人索赔;
4.在国内注册了,类目一样,看谁先注册,你先注册,不好意思,你被侵权,赶紧通知对方不要在使用,对于打假人当然还是拒绝;
例子商家被投诉侵权,假货,衣服上使用法拉利的标志
解析:因为众所周知法拉利是汽车皮牌,如果在国内没有注册衣服类目,不涉及侵权,如果你现在注册了,那你就是所有人,后期法拉利想进驻中国的衣服行业都是不可以的。
PS,如果大家使用类似的商标,自己也不愿意去注册商标,建议还是尽快改掉,没准哪一天,你一查,就被注册了,那就侵权了。
十、注意事项
极致、奢华,完美、极佳、绝佳、独家、百分百、独一无二 ,不属于绝对化词语,但有虚假宣传的嫌疑(需要法律认定),建议大家拒绝赔偿,及时改掉!
爆款、高档、名牌、包邮、正品,根本不涉及违规,请直接拒绝,这不是打假,这是敲诈(顾客电话一般都打不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谢谢
十一、官方帮助渠道
打假人问题请发送至官方邮箱yuwenhua@jd.com,模板如下:商家ID,涉及订单号,商家联系方式,问题详情或是沟通记录截图。官方回复时效 24小时内,涉及工商投诉或是接到邮件,按要求,按时效提供材料,坚决不赔,就可以了,此邮箱只受理打假人问题,对于非打假类问题,请联系运营处理!请各位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在要在邮件中提供相关证明,聊天记录,仲裁单,工商邮件等,对于只提供订单号,没有任何证明的,暂时不会进一步处理,请各位见谅!
2.对于申诉、和之前已经扣分问题,请联系自己的运营处理,邮箱目前无法跟进这些情况!
3.各位提供信息的,请附上相应的订单号,方便去查询,鉴于大家邮件的反馈量很大,避免其他渠道的遗漏!
我就是反对下 @orange同学自问自答的这个答案。
这位同学想得很好,也很诚恳。
总结成一句,就是
“把自己管好了别出毛病就没人能找茬了”
大多数人民群众应该都是这样想的。
但是却低估了我国法律系统的奇葩程度和一些人利用现有法律系统牟利的能力和决心。
案例
今年收到的打假人举报,网站在促销活动中使用酒类当奖品。
有问题么?违法么?
不用脸红,我根本没看过这个部门规章。
听说都没听说过。
看到举报后,查了法规,
“现行有效”。
问了上级法制和广告专业科室,
问的人都是明白人,同样都没注意过这个。
稍微一查:
职权范围内,未废除。
举报完全正确。此事违法。
请问作何感想?
所以,想靠自我改良来规避职业打假人,
是好的思路,
然而对经营者来说,
非常非常困难。
困难到不切实际。
再比如现在的广告法,
已经快形成文字狱了。
还有,往超市带过期产品,
放好后再录一段购买过程的视频。
怎么破???
做电商7年,手头12家天猫店,每年都能遇到几个职业打假人来类似“碰瓷”,每次都是轻松解决问题。上过法庭,也一起吃过饭,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经验,如果有需要的,可以评论上你的问题,我会一一解答。
最后,不谢。
打人
不卖假的。
我想先说说自己的看法。
目前电商发展十分迅速,职业打假随之发展。如何应对职业打假,我想从电商的角度出发谈谈。
职业打假靠的是法律规定不假,而更重要的是电商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听到过很多电商称职业打假为敲诈。也有说职业打假是在针对自己。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不是电商存在问题,职业打假不会有机可乘。
值得指出的是,电商平台不是法律,不是政府机构,电商平台也没有义务告诉你你存在可以让职业打假有利可图的问题。
部分商家对平台期望太高,认为平台高于法律。甚至还会责怪平台不告知自身存在的问题。平台上的店家千万家,如果每家都检查过去,怕是没有这些时间精力。电商应做好自检。
很多电商都是个人在经营,一些小公司也不过寥寥数人。而这些电商都缺少法务。不是只有大公司才需要法务,很多小电商都表示自己请不起律师,更不用说专设法务一职。
但如果可以算一笔账,职业打假要求赔偿的钱可能已经抵过请一个法务的钱了。
当然,如果电商自己就知晓相关法律知识,或者愿意自学,那是最好不过。
还有一点,部分电商明知商品有问题,已拿去整改,却还在销售。这种行为必须停止,当知道商品有问题后,应立即停止销售。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被职业打假发现。整改期间虽有损失,但不能因小失大。
部分电商因承担不起职业打假要求的赔偿,选择关闭店铺、关闭公司,从此消失。这种行为不建议,若最后法院强制执行,对今后的生活可能会造成影响。
关于店铺转让问题,很多电商不按平台流程走,私下买卖店铺,无合同,仅口头承诺。此行为只是贪图了一时的利益。店铺没有正常转让,若发生纠纷,店铺身份证绑定没有更改,承担责任的还是之前的店主。
关于身份证绑定店铺这点,我在此提醒大家,千万不能乱借身份证!!!我碰到过不少电商,都是拿着别人的身份证注册的店铺。拿自家亲戚身份证还算好的,还有拿干脆不认识的人身份证注册的。之后若出了纠纷,找的就是身份证上的人。所以,身份证千万不要乱借!
关于进货来源,不管去哪进货的,一定要保留相关凭证,如发票等。进货单之类的需要厂家的公章。
不少电商表示自己只是销售商,不清楚商品是否有问题。职业打假是可以向销售商要求赔偿的,也可以向厂家要求赔偿。如果销售商有相关凭证可以证明自己是向厂家进货的,可以向厂家追偿。但最重要的是,进货前就了解清楚,商品是否可以出售。
如果电商能做到我说的这些,把关进货渠道,了解法律法规,及时检查店铺。把蛋上所有缝隙封死,苍蝇也不会来叮了。
要厘清“如何应对职业打假?”这个问题,
深究以上因由,方能厘清:“如何应对职业打假”。
大家对假货应该不陌生了,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那么,职业打假是否产生危害?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
“打假”之于社会之于人民,是一种促进,不产生危害;
职业打假,只是一种专业化的打假方式,同样是促进而不是危害。
那么,是谁,又是为什么要应对职业打假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确,两类人:
1、制假售假者,因被打假而应对;
2、有关部门,因被申假报假而应对。
大家对制假售假和有关部门应该也不陌生,这里也不展开详述了;
那么,是谁,为什么从事职业打假?
这个问题的答案相当明确:
假货受害者,因无法吞声愤起打假,日渐精通,继以谋生。
大家陌生的也许是职业打假群体,这里借媒体的报道先来看看他们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