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不免费写文案的文案。微信:NowayZhou.
当你对一个事情理解和转述都只能依赖于一个比喻,而你也不能同时提出另外一个比喻的时候,说明你并不懂得这件事物。
这是我多年来以一名物理本科生水平向广大文科生科普相对论、量子力学、统一场论、宇宙学、四维和十一维空间之后的心得。
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这些东西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我所有真切掌握的工具,只有可怜的相对论变换公式(电动力学课程)而已和迈克尔逊以太漂移实验而已。
但是我发现有意思的是,只要我把这些东西包装成一个看起来稀松平常的比喻,他们竟然就表示听懂了。比如最经典的黑洞-漩涡理论。这一切在观看《星际穿越》的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我被邀请作为片外解说员看了这场电影3次……
可问题是,黑洞是一个漩涡吗?当然不是。基于事物之间必有区别,若无区别则为同一事物的基本哲学原理,黑洞理所当然的不是漩涡。可是如果脱离直觉化的常识性的比喻,文科生们就表示无法理解。这样的问题在解释原子模型的时候更为明显,你说原子核就是恒星,电子就是行星,行星绕着恒星转,他们5秒钟就明白了。但如果你说,电子以概率形式出现在原子核周边的区域中,由于各个点位出现的概率不同,形成了一片电子云,观测累积后看起来就像轨道运动,并且这种概率分布随着能级不同有所差异因此看起来像不同的电子就像在不同的轨道上之类的,那么科普在5秒钟之后就失败了。类似的还有薛定谔猫论之类的,不是物理专业的具有非常理性的抽象思维的人,无法准确理解什么叫“概率叠加态”,也无法准确理解什么叫半死不活的猫。
所以说看懂了一个比喻并不是真的看懂了这件事物,懂得原子模型像轨道并不能懂得获得这个比喻背后基于的是怎样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加以应用。
社会学稍微宏观一些,大部分实验现象和理论基于日常所见的常识,不会像物理学那样过度抽象,但是问题却是同样存在的。比如央行发行货币的本质这样的问题,即便是经济金融系的学生,也有大片的并不真正理解。更深刻一些的问题,何为信用,何为权力等等,表现尤甚。
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他说得很生动是因为他掌握了这种比喻的技巧,但是这种比喻的技巧并没有让你能够理解他所描述的事物的实质。
比如你问的这个问题,什么叫线的时代点的时代?时代的哪一部分属性等价或近似于点线的哪一部分属性?如果按照比喻所用的几何体系,时代的那一部分属性又能否外推出聚点成线的性质?
当比喻被外推至其相似度的边界时,立即就会显出你对事物本质的无知和比喻的无力。比如这个比喻,那有没有“面”的时代?假如有“面”的时代那又是什么样子?“面”的时代来临条件是什么?人在“面”的时代应该做什么?
看到上一段第一个问题的你立即就懵逼了,你发现自己果然并不懂什么叫点线面体的时代,更遑论后面3个应用的问题。
这一切就仿佛当年我用沙漏模型给一个充满理性思维的文科生科普黑洞-白洞模型时,他问我,那么白洞附近能否观测到“反引力”现象?如果白洞仅仅是黑洞的出口,那么引力就应该只出现在物质喷发的白洞这边,黑洞那边为什么也还会有引力?当时我也懵逼了……很显然这个同学意识到了,在沙漏模型这套语言体系之下,所描述的黑洞-白洞模型与物质(质量)产生引力这一常识是相冲突的,因此明白了沙漏模型的错误或者说局限之处。我从没见过这么难忽悠的文科生!!
所以我们说:你懂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你并不是真正懂得这些道理,你只是记住了这些道理的文字形式、比喻或公式,这些东西只是道理的“像”,而非道理本身。
对一个理论理解到位表现是,明白理论的边界和局限所在。
所以你懂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你不知道这些道理应该在哪里运用。
对一个理论完全理解的表现是,能够将这一理论与其他理论融会贯通。
所以你懂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不能将这些道理与其他的具体实践的动作(其实也是一些道理)相结合,因此这些道理成了无法践行的空谈。
然而更致命的问题是,只要是别人给你讲解道理,就一定只能采用文字、比喻、图表、公式等等这些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只是提供了理论(即事物本质)的“像”,给你一个入门方向的指引,所以你无法完全依赖别人的讲解来明白道理,你终究还是得靠自己去悟,逐渐的在自己脑中构建出事物的全部特征集合的模型,并明晰其边界,这时才达成真正的理解。这也正是我所理解的王阳明“格物致知”的含义。
你脑中的模型越是庞大,边界越是广阔,那么你对事物的理解可能就越深刻、准确和接近本质。有的人脑里,经济学是一套,行为学是一套,而有的人脑里,经济学就是行为学大量叠加之后的宏观形式。后者显然更为“通达”。有的人脑里欧洲史是一套,东亚史是一套,但是马克思眼里全都是一套阶级斗争史,所以前者是史学研究者,而马克思是史学宗师。
好了绕了半天回到问题。我想问题主你,对于“点”的时代这样的理论,能否和你脑中其他的一些旧知识发生关联融为一体?(或者你能发现冲突的边界)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实现另一种表述?如果你发现你甚至不能将这套理论与任何你所知道的其他的理论或常识相结合,那么说明你对这个理论的理解连门坎儿都还没摸到,或者,这个理论极可能是远远偏离现实毫无实践指导意义的瞎扯淡。
会是哪一种呢?
前年罗振宇演讲时候是这么说的——
男性天生是占欲的,不愿意分享。但是女性,过去研究村里的结构,过去有对女性非常不礼貌的词,就是老婆舌头,女性在一个村里,就是扮演这个村里信息网络的作用。下午晒太阳的时候,一墙根女的在那聊,聊的各家各户的信息都传到各家各户。未来互联网结构当中,有两个存在,一个叫点,一个叫线,男性往往就是点,女性扮演的一定是线,把点连起来,愿意去分享、愿意去串接一些东西,线的价值显然远远大于点。
为什么要引用这个,一会再说。
去年年中的时候演讲说的是——
2015年可能是中国创业者最重要的分界线的年份,就是“线”的机会再也没有了。
这个段子说了整半年,就没变过。
我觉得罗振宇的运行模式其实不过是所有意识形态形成发展过程的常规进程。推行一种言论或是理念,成绩就是影响力,越多人参与和信奉,越说明成功。
吐槽罗振宇,什么也收获不到;跟风,可以获得某种精神满足,虽然不一定转化为行为上的提升,但仍然算正面;但想成为罗振宇口中的成功者,恐怕不是靠跟风就能做到,相反,可以多研究下罗振宇本身。
罗振宇的言论犀利吗?当然不。其套路非常简单,“我不代替大家思考”…“人类历史上”…“我发现”…“今年”…“我做了xx事”…“我有一个奇葩结论”…最后灌鸡汤。不管有没有道理,反正一整套打完听上去就很有道理。最开始引用那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线也好点也好,其实都由着人说,但用这两个词才是关键,因为这类抽象的词汇起到的作用和“人类历史上”类似,都是听上去就高大上。
如果仅仅这样就能成功吗?当然不是。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坚持一年又一年,段子宣扬一遍又一遍。
我倒是觉得,不管线也好面也好,如果能像罗振宇这样做事情,都能成功。简单说就是:找到目标—〉找到诀窍—〉坚持。对罗振宇来说,找到粉丝是目标,售卖知识观点并按照高大上套路炮制是诀窍,然后不间断地保持更新。
就像知乎上很多“干货手”(我个人定义的,以输出知识作为营销方式的人),也一样,希望被关注,然后发现堆满数据和图表就能忽悠到并没有判断力的读者,然后任何国计民生时代潮流的问题都会主动出现。也许你会说知乎作为一个社区影响力是虚的,但针对社区内部以上的做法就是能带来“成功”。
延伸到现实社会也是一样,成功者炮制自己的成功,然后享受普通人的追随,而大多数普通人每天只是讨论这个好还是那个好。
如果真的想成功,走自己的路,输出自己的观点,而不用去纠结某种观点的对错。
这家伙抄过知乎答主好几回了,跟知乎人沟通说自己是公益分享,节目上说自己就是想赚俩钱
他是标准的自己没积累死活不行鸡汤都写不好只能转述偷盗的,这么多年眼看着他知识水平越来越低越发不堪入目
商业道德低到这个程度了怎么还有人拿他说的话当真,你也想变成无耻小人咯?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恶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扫以下二维码,欢迎加入
知乎有句名言:你懂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罗振宇懂很多道理,但他终究是靠卖嘴发家的,所以,他的理论是靠搜来、听来、拿来的,而不是靠投入某个领域亲自实践来的。
做事情是要靠细节的,这种听来的理论只能兼听则明,不能全信的。
比如这个点线面的事情,我是做跨境电商的,在我工作的领域中,不要说线了,连做“面”的机会都是大把,关键是你有实力握得住么?
就算你想做面和线,难道一开始不都是从“点”开始的吗?
这就是典型的拿着“结果”当“原因”说,听听一乐就行了。
——————
针对评论区的罗粉们,我只想说:
一个跨年演讲的活动预卖20年,象不象香火钱?有香火钱的地方,本质就是思想宗教。
以前互联网还不发达,就有个人比罗振宇还要有名,粉丝群还要庞大,他就是陈安之。
其实两者的路数是一样的,只是载体不同罢了。
当初的陈安之已经慢慢消失在公众视野了,罗振宇将来也是这样,这就是挣粉丝快钱的必然结局。
只是那时候,又不知谁会冒出头来继续挣这种钱。
点线面在不同层次的人眼中需要做的是不一样的。他的论点就是要讲给需要点的人听的。
这是对题主的回答,放到前面来会更好一些。后面是我对我这个观点的解释。
大一的时候,很喜欢逻辑思维,感觉自己从中得到了很多东西。节目中很多话题都很吸引我,不过自己也在成长,直到有时候自己的见解与逻辑思维向左了,便开始了思考。
这毕竟是个节目,肯定有目标群众,也许就是当年的那个我吧。水平更高的人也许会对这个节目嗤之以鼻,但是很多无法涉及到宽广知识面的人,有人在给你为你读书,告诉你书本传递的思想,比自己一点一点累肌快太多了。可以说很符合这个宣传多读书但是很多人并不是那么愿意潜下心来一点一点自己领悟的时代。有人直接告诉你,观点又那么新颖,何乐而不为。逻辑思维可以作为一种快餐迅速满足需求。
之前看的那些娓娓道来现在看来变成了金玉其外。逻辑思维只是提出一种看法,不是教科书般的理论。它不是黄历,你做什么之前都要去参照他们的说法再去行事。你是这个节目的目标,你便受用了,你不是节目推广的目标,便不会让你感兴趣。
放到这个问题中,情况因人而异,你认为有道理是因为你需要,你认为没道理是因为你已经不需要了或者还没到这个层次。到底有没有道理,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搞创业,做企业的话题太大,我说个最最简单的,大家看过大型卖场门口搭舞台做活动吧。
那么怎么做一个活动?
当然创意是很重要的,而实际执行中,有很多细枝末节的问题可能比创意更要命
…………
其实卖场活动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活动,策划方案出来以后光一个执行能出的问题会有一大堆
更何况创业,开新公司呢?
为什么一定要跟着别人的思维走呢?
脑袋长在自己脖子上,自己多思考就好了呀!
听别人吹嘘,纯属浪费时间,
还不如去看场空洞的电影呢、、、
与其虔诚的做一个木偶听众,
还不如自己多做多想多和身边人交流呢
要做一个有自己的思想的人!
看到这么多人反对罗振宇我就放心了。
他的节目大部分我都看,因为挺长知识的。
然而,
我逻辑课作业就是拿他的节目做的,找出他节目逻辑的问题。
老师说:嗯,不错,其实还有更多的。
我:……
并没有。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善,始终是资本的渴求~
你们为什么总是黑罗胖,这么做不合适,我只能这么说:
一切类比都是不当类比。
然后,通过比喻自以为理解了本体,然后告诉其他人自己理解了本体是一件很蠢的事。除非你能向其他人展示出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当你对一个事情理解和转述都只能依赖于一个比喻,而你也不能同时提出另外一个比喻的时候,说明你并不懂得这件事物。
这是我多年来以一名物理本科生水平向广大文科生科普相对论、量子力学、统一场论、宇宙学、四维和十一维空间之后的心得。
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这些东西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我所有真切掌握的工具,只有可怜的相对论变换公式(电动力学课程)而已和迈克尔逊以太漂移实验而已。
但是我发现有意思的是,只要我把这些东西包装成一个看起来稀松平常的比喻,他们竟然就表示听懂了。比如最经典的黑洞-漩涡理论。这一切在观看《星际穿越》的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我被邀请作为片外解说员看了这场电影3次……
可问题是,黑洞是一个漩涡吗?当然不是。基于事物之间必有区别,若无区别则为同一事物的基本哲学原理,黑洞理所当然的不是漩涡。可是如果脱离直觉化的常识性的比喻,文科生们就表示无法理解。这样的问题在解释原子模型的时候更为明显,你说原子核就是恒星,电子就是行星,行星绕着恒星转,他们5秒钟就明白了。但如果你说,电子以概率形式出现在原子核周边的区域中,由于各个点位出现的概率不同,形成了一片电子云,观测累积后看起来就像轨道运动,并且这种概率分布随着能级不同有所差异因此看起来像不同的电子就像在不同的轨道上之类的,那么科普在5秒钟之后就失败了。类似的还有薛定谔猫论之类的,不是物理专业的具有非常理性的抽象思维的人,无法准确理解什么叫“概率叠加态”,也无法准确理解什么叫半死不活的猫。
所以说看懂了一个比喻并不是真的看懂了这件事物,懂得原子模型像轨道并不能懂得获得这个比喻背后基于的是怎样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加以应用。
社会学稍微宏观一些,大部分实验现象和理论基于日常所见的常识,不会像物理学那样过度抽象,但是问题却是同样存在的。比如央行发行货币的本质这样的问题,即便是经济金融系的学生,也有大片的并不真正理解。更深刻一些的问题,何为信用,何为权力等等,表现尤甚。
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他说得很生动是因为他掌握了这种比喻的技巧,但是这种比喻的技巧并没有让你能够理解他所描述的事物的实质。
比如你问的这个问题,什么叫线的时代点的时代?时代的哪一部分属性等价或近似于点线的哪一部分属性?如果按照比喻所用的几何体系,时代的那一部分属性又能否外推出聚点成线的性质?
当比喻被外推至其相似度的边界时,立即就会显出你对事物本质的无知和比喻的无力。比如这个比喻,那有没有“面”的时代?假如有“面”的时代那又是什么样子?“面”的时代来临条件是什么?人在“面”的时代应该做什么?
看到上一段第一个问题的你立即就懵逼了,你发现自己果然并不懂什么叫点线面体的时代,更遑论后面3个应用的问题。
这一切就仿佛当年我用沙漏模型给一个充满理性思维的文科生科普黑洞-白洞模型时,他问我,那么白洞附近能否观测到“反引力”现象?如果白洞仅仅是黑洞的出口,那么引力就应该只出现在物质喷发的白洞这边,黑洞那边为什么也还会有引力?当时我也懵逼了……很显然这个同学意识到了,在沙漏模型这套语言体系之下,所描述的黑洞-白洞模型与物质(质量)产生引力这一常识是相冲突的,因此明白了沙漏模型的错误或者说局限之处。我从没见过这么难忽悠的文科生!!
所以我们说:你懂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你并不是真正懂得这些道理,你只是记住了这些道理的文字形式、比喻或公式,这些东西只是道理的“像”,而非道理本身。
对一个理论理解到位表现是,明白理论的边界和局限所在。
对一个理论理解到位表现是,明白理论的边界和局限所在。
对一个理论理解到位表现是,明白理论的边界和局限所在。
所以你懂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你不知道这些道理应该在哪里运用。
对一个理论完全理解的表现是,能够将这一理论与其他理论融会贯通。
对一个理论完全理解的表现是,能够将这一理论与其他理论融会贯通。
对一个理论完全理解的表现是,能够将这一理论与其他理论融会贯通。
所以你懂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不能将这些道理与其他的具体实践的动作(其实也是一些道理)相结合,因此这些道理成了无法践行的空谈。
然而更致命的问题是,只要是别人给你讲解道理,就一定只能采用文字、比喻、图表、公式等等这些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只是提供了理论(即事物本质)的“像”,给你一个入门方向的指引,所以你无法完全依赖别人的讲解来明白道理,你终究还是得靠自己去悟,逐渐的在自己脑中构建出事物的全部特征集合的模型,并明晰其边界,这时才达成真正的理解。这也正是我所理解的王阳明“格物致知”的含义。
你脑中的模型越是庞大,边界越是广阔,那么你对事物的理解可能就越深刻、准确和接近本质。有的人脑里,经济学是一套,行为学是一套,而有的人脑里,经济学就是行为学大量叠加之后的宏观形式。后者显然更为“通达”。有的人脑里欧洲史是一套,东亚史是一套,但是马克思眼里全都是一套阶级斗争史,所以前者是史学研究者,而马克思是史学宗师。
好了绕了半天回到问题。我想问题主你,对于“点”的时代这样的理论,能否和你脑中其他的一些旧知识发生关联融为一体?(或者你能发现冲突的边界)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实现另一种表述?如果你发现你甚至不能将这套理论与任何你所知道的其他的理论或常识相结合,那么说明你对这个理论的理解连门坎儿都还没摸到,或者,这个理论极可能是远远偏离现实毫无实践指导意义的瞎扯淡。
会是哪一种呢?
前年罗振宇演讲时候是这么说的——
男性天生是占欲的,不愿意分享。但是女性,过去研究村里的结构,过去有对女性非常不礼貌的词,就是老婆舌头,女性在一个村里,就是扮演这个村里信息网络的作用。下午晒太阳的时候,一墙根女的在那聊,聊的各家各户的信息都传到各家各户。未来互联网结构当中,有两个存在,一个叫点,一个叫线,男性往往就是点,女性扮演的一定是线,把点连起来,愿意去分享、愿意去串接一些东西,线的价值显然远远大于点。
为什么要引用这个,一会再说。
去年年中的时候演讲说的是——
2015年可能是中国创业者最重要的分界线的年份,就是“线”的机会再也没有了。
这个段子说了整半年,就没变过。
我觉得罗振宇的运行模式其实不过是所有意识形态形成发展过程的常规进程。推行一种言论或是理念,成绩就是影响力,越多人参与和信奉,越说明成功。
吐槽罗振宇,什么也收获不到;跟风,可以获得某种精神满足,虽然不一定转化为行为上的提升,但仍然算正面;但想成为罗振宇口中的成功者,恐怕不是靠跟风就能做到,相反,可以多研究下罗振宇本身。
罗振宇的言论犀利吗?当然不。其套路非常简单,“我不代替大家思考”…“人类历史上”…“我发现”…“今年”…“我做了xx事”…“我有一个奇葩结论”…最后灌鸡汤。不管有没有道理,反正一整套打完听上去就很有道理。最开始引用那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线也好点也好,其实都由着人说,但用这两个词才是关键,因为这类抽象的词汇起到的作用和“人类历史上”类似,都是听上去就高大上。
如果仅仅这样就能成功吗?当然不是。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坚持一年又一年,段子宣扬一遍又一遍。
我倒是觉得,不管线也好面也好,如果能像罗振宇这样做事情,都能成功。简单说就是:找到目标—〉找到诀窍—〉坚持。对罗振宇来说,找到粉丝是目标,售卖知识观点并按照高大上套路炮制是诀窍,然后不间断地保持更新。
就像知乎上很多“干货手”(我个人定义的,以输出知识作为营销方式的人),也一样,希望被关注,然后发现堆满数据和图表就能忽悠到并没有判断力的读者,然后任何国计民生时代潮流的问题都会主动出现。也许你会说知乎作为一个社区影响力是虚的,但针对社区内部以上的做法就是能带来“成功”。
延伸到现实社会也是一样,成功者炮制自己的成功,然后享受普通人的追随,而大多数普通人每天只是讨论这个好还是那个好。
如果真的想成功,走自己的路,输出自己的观点,而不用去纠结某种观点的对错。
这家伙抄过知乎答主好几回了,跟知乎人沟通说自己是公益分享,节目上说自己就是想赚俩钱
他是标准的自己没积累死活不行鸡汤都写不好只能转述偷盗的,这么多年眼看着他知识水平越来越低越发不堪入目
商业道德低到这个程度了怎么还有人拿他说的话当真,你也想变成无耻小人咯?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恶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扫以下二维码,欢迎加入
知乎有句名言:你懂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罗振宇懂很多道理,但他终究是靠卖嘴发家的,所以,他的理论是靠搜来、听来、拿来的,而不是靠投入某个领域亲自实践来的。
做事情是要靠细节的,这种听来的理论只能兼听则明,不能全信的。
比如这个点线面的事情,我是做跨境电商的,在我工作的领域中,不要说线了,连做“面”的机会都是大把,关键是你有实力握得住么?
就算你想做面和线,难道一开始不都是从“点”开始的吗?
这就是典型的拿着“结果”当“原因”说,听听一乐就行了。
——————
针对评论区的罗粉们,我只想说:
一个跨年演讲的活动预卖20年,象不象香火钱?有香火钱的地方,本质就是思想宗教。
以前互联网还不发达,就有个人比罗振宇还要有名,粉丝群还要庞大,他就是陈安之。
其实两者的路数是一样的,只是载体不同罢了。
当初的陈安之已经慢慢消失在公众视野了,罗振宇将来也是这样,这就是挣粉丝快钱的必然结局。
只是那时候,又不知谁会冒出头来继续挣这种钱。
点线面在不同层次的人眼中需要做的是不一样的。他的论点就是要讲给需要点的人听的。
这是对题主的回答,放到前面来会更好一些。后面是我对我这个观点的解释。
大一的时候,很喜欢逻辑思维,感觉自己从中得到了很多东西。节目中很多话题都很吸引我,不过自己也在成长,直到有时候自己的见解与逻辑思维向左了,便开始了思考。
这毕竟是个节目,肯定有目标群众,也许就是当年的那个我吧。水平更高的人也许会对这个节目嗤之以鼻,但是很多无法涉及到宽广知识面的人,有人在给你为你读书,告诉你书本传递的思想,比自己一点一点累肌快太多了。可以说很符合这个宣传多读书但是很多人并不是那么愿意潜下心来一点一点自己领悟的时代。有人直接告诉你,观点又那么新颖,何乐而不为。逻辑思维可以作为一种快餐迅速满足需求。
之前看的那些娓娓道来现在看来变成了金玉其外。逻辑思维只是提出一种看法,不是教科书般的理论。它不是黄历,你做什么之前都要去参照他们的说法再去行事。你是这个节目的目标,你便受用了,你不是节目推广的目标,便不会让你感兴趣。
放到这个问题中,情况因人而异,你认为有道理是因为你需要,你认为没道理是因为你已经不需要了或者还没到这个层次。到底有没有道理,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搞创业,做企业的话题太大,我说个最最简单的,大家看过大型卖场门口搭舞台做活动吧。
那么怎么做一个活动?
当然创意是很重要的,而实际执行中,有很多细枝末节的问题可能比创意更要命
…………
其实卖场活动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活动,策划方案出来以后光一个执行能出的问题会有一大堆
更何况创业,开新公司呢?
为什么一定要跟着别人的思维走呢?
脑袋长在自己脖子上,自己多思考就好了呀!
听别人吹嘘,纯属浪费时间,
还不如去看场空洞的电影呢、、、
与其虔诚的做一个木偶听众,
还不如自己多做多想多和身边人交流呢
要做一个有自己的思想的人!
看到这么多人反对罗振宇我就放心了。
他的节目大部分我都看,因为挺长知识的。
然而,
我逻辑课作业就是拿他的节目做的,找出他节目逻辑的问题。
老师说:嗯,不错,其实还有更多的。
我:……
并没有。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善,始终是资本的渴求~
你们为什么总是黑罗胖,这么做不合适,我只能这么说:
一切类比都是不当类比。
然后,通过比喻自以为理解了本体,然后告诉其他人自己理解了本体是一件很蠢的事。除非你能向其他人展示出本体和喻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