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这个心灵鸡汤式的商业逻辑,有没有漏洞?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一家卖高档男士商务装的服装店,推出的会员服务是:每个月免费为你干洗本店购买的衣服。普通会员1次,银卡2次,金卡3次。那么这家店卖出去的衣服,他们的会员再把衣服拿回来干洗,每次来在等着取衣服时,都要看看这家店的新款服装,看久了,买得也就多了。这家高档男士商务装店通过免费的干洗服务,锁定了足够多的客户在那里消费。你瞧,赠品就是这么厉害!【创业启示】用一个小小的增值服务,让客户心甘情愿重复地到店里来,从而轻松锁定客户。——————请问以上商业逻辑有何漏洞? 2017年9月28日 10 条回复 1402 次浏览 创业,商业,商业模式,想法,战略,策略,行业,零售
回复 ( 10 )
心灵鸡汤的漏洞一般来讲是
1,把某一点拔得特别高,比如说道德,比如说爱心。生意要成功,再说通俗点,衣服要卖得好,离不开成本、渠道、现金流、品牌、口碑、质量、营销、服务等等等等很多方面,只要有一方面做得不好,很可能就玩完了。而心灵鸡汤总是以偏概全,本文就突出了一个营销手段,潜意识就是你做好了这个就OK了,哪有那么容易?此店必然是各方面都做得不错。把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这一个点上来,是误导读者。
2,脱离实际。一般写心灵鸡汤文的,都甚少实战,做得不行,所以才玩嘴,光说不练,没有实战体会,像本文就是有点臆想成分在里面,有难以自圆其说的嫌疑。有照着做的,基本是亏钱的份。
3,逻辑细节是硬伤。
非常好的商业逻辑,我的朋友们都是按照这种商业模式在创业的,虽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我只说一句,今天绝不多说,更多的留给有思想的人自己思考。
这个逻辑里,需要假设都如意的地方太多,我们来做一个“在合理的地方加上如果两个字”的填字游戏:
“这家店卖出去的衣服,他们的会员如果再把衣服拿回来干洗,每次来在等着取衣服时,如果都要看看这家店的新款服装,看久了,如果按照理论买得也就多了。”
大家都知道,商业模式经不起如果的消磨,要完成一个商业模式需要这么多连接的点,而且每一个都是不稳固的,并且,购买的转化率还是基于更加不稳定的流量转化的模式,这是在是太愚蠢了。
其他人不知道,至少我不会买账。
这不是鸡汤,这是good idea。
两年的创业经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成本”概念。而之后据我的观察,理想主义者创业,最欠缺的就是成本概念。
具体到这个问题。
从商家的角度考虑:免费干洗一次衣服要多少成本?需要为客人干洗多少次,客人才会多买一件衣服?这多卖的一件衣服能赚多少利润?所以是不是划算?
从客户的角度考虑:来一次这里需要多少成本?如果成本过高,不如就在自己家附近干洗了。
一个真正精明的生意人,是无时不刻不在算这些账的。没有这些数据做支撑,几乎所有的good idea都是空想而已。
+++++++++++++++++
@lwd822
所以会有“眼光”这种东西!在缺乏数据,甚至没有数据的情况下,有些人能够具有天才般的直觉,而采取行动,最终获得成功。
当然,更多的人是悲惨的失败了。
其实眼光,来自于对行业的了解和熟悉。比如这专卖店的售货员,预测就会比我们准确得多。所以“隔行如隔山”,“做熟不做生”是很有道理的。
+++++++++++++++++
我的创业经历:风雨 – 《折腾》 – 知乎专栏
这个模式并没有漏洞,但是不现实。
我们假设这家服装店每天可以卖两百件衣服,每件售价四百元,平均每件衣服的成本是二百元。假设这家店没有请辣妹在街头揽客,也没有其他行政开支(负责摆衣服和收钱的老板娘是董事长、负责采购和扫地的老板是CEO),那么每件衣服的税前净利是200元,每天可以达成200 X 400 = 80000元的营收,然后获利40000元,一个月开店20天来计算的话,可以获利800000元。
这个简单的分析对应的是会计上的损益表,并没有直接对应到现金流量。虽然在计算中每天会有获利40000元,但并不代表这是每天的净现金流。
这家店的现金流发生主要在两个事件上,衣服卖一件收一件钱,所得现金是这家店的销售收入。但支付的成本不是发生在每一天或者每一小时,如果我们忽略水电不计,并且假设每周一进一次货可以供应五天的销售,可以看到,虽然一整周统计下来一定是净赚200000元,但现金流却是先负(周一进货现金流出),经过周三到周五共三天才累计转正,换句话说,即使一整周结算下来一定是净赚200000元,但因为应付账款发生时间点(每周第一天)早于应收帐款(每周第三到第七天),因此出现必须事先垫付现金的状况。
这种营运资本虽然也是投资的一种,但并不是研发或者营销那样的固定成本投资,而单纯是来自于“应收帐款”和“应付账款”的时间与金额不对称。
如果会计上是每周出帐,那么(最少在会计上)公司的营运资本就是200000元。这个营运资本是一笔被困在系统里的现金,在周期内并没办法释放出来另作他用——服装店不能不进货就先卖——因此与一个公司的资本效率有一些关系。
任何公司不管业绩好或坏,不管成长快或慢,随时都会有一定的现金以营运资本的方式被困在经营体系中。极少数的例外包含如沃尔玛在内的大型连锁超市,这些连锁超市每天从消费者手上收取现金(或者一两天就可以过帐的信用卡付款),但付给供应商的票期却可能长达数个月,因此营运资本反而是负的。但这种福利对于普通小公司而言如镜花水月。
以上面这家服装店来说,如果每周业绩都一样,成本利润结构也不改变,那么任何一周内被困在经营系统中的营运资本就只有200000元,也无需外部资金,因为这间公司毛利率相当健康,因此周一进货所投入的营运资本到礼拜五就可以全数收回,可放在一旁等着再投入下周的进货采购中。
注意,问题来了。假设采用免费干洗这个模式后,服装店的业绩每周都出现成长,那就没有这么单纯了。下面我们假设这家店每周业绩稳定成长10%(因此每周一进货也得多10%),并且维持每周出帐,可以看到随着每周业绩成长,每周所需的营运资本也成长,前一周末通过销售拿回来的营运资本,周一马上又要再吐出去,而且还要追加。
那么对于这家服装店来说,因为毛利高且(假设)无固定成本,因此这些营运资本的增额可以从前一周所赚到的额外现金来提供,大致上可以自给自足。
如果干洗的影响力有限,带来的额外客户消费仅仅抵消干洗的费用,那这个策略完全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个商业模式有神奇作用的前提,必然是免费干洗能带来更多订单或者更多客户。请注意,免费干洗的次数是累积的,那么如果这个模式真的导致爆红,积累到一定时间以后,忽然一周成长业绩100%,会发生什么事呢?
因为成长很快,营运资本是以很快的速度增加的,以100%周成长率的例子来看,前一周多赚的钱全都得灌回营运资本中,因此每周现金都是归零的状态。换句话说会计上虽然每周都有获利,而且获利持续成长,公司本身却是没有净现金流的。
如果一周成长超过100%呢?
我想你已经知道答案:成长遇到了天花板,必须刻意降低成长率。当然,你会说,去借钱不就好了。但你确定成长会持续吗?事实上,免费干洗起到的作用不过是让客户回流,和做一次广告的效果相同,但广告是可控的,免费干洗带来的效果,要么在新品上市时引爆要么完全没有效果。所以说如果方式有效,在同样的销售总量情况下,增加了营运资本的波动;如果无效……那除了增加成本还有何用?
从以上例子中其实也可以看出风险投资的逻辑。但这在以追求成长率为主要价值的风投眼中,如果你不融资,那么竞争对手融资后维持高速成长必然超越碰到成长天花板的你。为什么O2O公司大量破产,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
上面提到的服装店其实比绝大多数的公司都优秀,因为它的毛利率够高,固定成本很低,因此资金周转周期短,可以产生大量净现金流来支撑100%的周成长率。但如果是一家毛利率较低,周转周期长的科技公司呢?
如果是硬件制造公司,最大的付款项目在于支付代工厂的预付金和尾款(大多数状况下是50%-50%),总额加起来为产品成本。而制造周期可能长达两个月,然后外加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渠道备货,再加上两周到两个月的零售商付款票期。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季节波动,并假设每个月销量稳定不变的话,公司总共要准备相当于五到六个月出货量所对应的成本总额的营运资本。
对于已经有业绩作为参考的消费类产品,根据产品类别多半能够估计出季节销量的变化,以及投入多少市场预算能增加多少销量,因此波动性也相对比较可以预期。但如果是高速成长中的创业公司,营运资本也跟着变化剧烈。
而对于软件来说,目前主流的SaaS模式面临巨大的营运资本挑战:本来一次可以收齐的销售费用,被等效摊成两年或三年,已经投资下去的开发成本被困在系统中的时间变长了,这就相当于营运资本变高了。不过因为软件使用者的黏着度相对容易预测,再加上自动扣款,因此波动率相对较低。
云服务,需要砸钱在硬件设备上,然后细水长流地从消费者身上赚回来,因此使用者数目成长越快,营运资本的需求也会成长得更快,其波动性完全看使用者成长速度和黏着度而定。
至于我们最熟悉的免费模式,是营运资本需求最可怕的一种。这种模式中最重要的关键是转化率:免费转化为付费用户的转换化率不会是100%,但免费用户的部分仍必须投入营运资本去维持提供他们的服务,因此只要一踩到成长曲线,营运资本几乎是无止境地增加。
很多时候转化率有10%就要偷笑了,因此当公司高速成长时,转化率的预估就变得很重要,由于各用户进入时间不同,因此转化时间也如瀑布般层层叠叠地有不同的时间差,加上转化率本身也有波动性,让营运资本的需求更加难以估计,因此需要更高的预期会报。所以这类公司通常都是在资本热的时候疯狂融资,免得寒冬来了无米下锅。
“免费干洗”模式的问题,正在于此,如果真的有效。而作为服装店,能吸引风投吗?或许能吧,如果它有“互联网思维”。
谁家没洗衣机啊!
要干洗的衣服,有几个人只在乎这点洗衣钱就买你家衣服,还不如打折便宜50块来的直接。
首先你得卖得出衣服。
我在终端推广的是“终身免费洗烫”,邀请会员常来洗,增加进店频率。
实际上,这种商业逻辑是有严重的问题的。
我在做服装零售终端的时候,有句话常讲“生意好的门店,做的措施都可以锦上添花”。
实际的逻辑是:N种因素——导致——门店业绩上佳——导致——做的措施都有道理(因为有业绩这个结果反过来支持行动)
换种说法,一个人聪明绝顶,他每天在图书馆看书,大伙就说图书馆利于学习;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大家就说早起有利学习。总之,有了他的这个结果(聪明),无论其他人攀缘附会都没问题了。
想想看,这种事情还少吗?还记得屠呦呦获奖之后,这种“射靶子”(已经有结果了,然后往上面贴原因的情况还少吗)
服装终端门店想要做好,人、货、场、客、财、物、法、环、销,这几个方面一定都要有所建树。单方面突出一项,要么就是他太年轻,要么就是准备邀功,要么就是进行分享经验。但是如果想说服其他人,这种方式是制胜的法宝,那就把这门生意想得太简单了。
睡觉以前刷到,想不到这个“没有头脑”的问题聚集了一伙大V讨论,于是,我就偷偷摸摸爬进来了。
题主这个问题到底想探讨的是什么?
1一个很有“亮点”的高档商务男装的销售模式?
2增值服务的重要性?
3免费的魔力?
我认为这是三件事情,你一定要放在一起来说。
如果我说,高档商务男装不是这个卖法,你是不是要扯“免费的魔力”,如果我说,免费没有这么大的魔力,你是不是又要扯“增值服务”的重要性?
题主这个想法,顶多可以作为一个“课件”给学生讲讲课,拿他实操估计得“血本无归”。
这个商业模式没有漏洞,却一点也不现实。
先说“亮点”本身。
1大凡牌子衣服都有终身免费保养的服务。“免费干洗”特么是“亮点”吗?
2如果“所谓高档”只是一个好听的说法,谁会为了一次免费的干洗,去买一件“所谓高档”,傻的吗?这是粉末倒置。
3如果取衣服的时候,在同一环境,居然有“街”可逛,谁特么会对这个“街”欣喜若狂,这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吗?还是有钱不会花的土财主,懒到看不到其他。
4大部分人买衣服,图的是好看,图的是价格,图服务态度的是极个别,关键是:“免费干洗”特么是有门槛的服务吗?谁稀罕这种服务。
好,题主如此大赞“免费的魔力”,我们就再扯一下这个。
其实不管做什么生意,不管是在网上还是线下,真正赚钱的都是在后端成交,因为前期已经建立了信任关系。怎么建立信任呢?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免费”。
所以,我是赞成“免费”的。
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很简单,用户充值干洗卡,衣服免费送,让用户知道我的衣服货真价实以后。。。
题主,明白免费的本质了吗?
立足服装行业,增值服务我得想想。明天再说,睡了。
总概念是挺好的。列出数据看行不行得通咯。
干洗的成本,推出新款的频率,锁定打算重复在这的客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