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设计师或创意人,你有什么特殊的工作技巧或小窍门?

理由
举报 取消

比如搜集素材灵感的方法呀、处理设计项目文件的方法、整理设计作品的方法等等……(题主自己也会好好整理以答好这道题与大家分享!)

2018年1月17日 10 条回复 970 次浏览

发起人:Running Tree 管理大师

*知乎上主要努力的阵地在专栏儿“Runningtree的创意撒欢儿”。2月学期结束了继续更东西XD*人生的过程就是我的作品——是过程,不是结局。

回复 ( 10 )

  1. 陈允信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最近在英国一个设计团队呆了一下,学习了一下他们在开创意会时是用一种怎样方式。跟大家分享下。

    【1. Brainwriting-书面头脑风暴:有别于传统的头脑风暴】

    首先是头脑风暴,对于做设计做创意的人来说,这个词都说烂了,以致于我们都觉得想创意就得这么干,把团队的人召集起来,然后就开始发散开始写,但是我看到了现在这个比较成熟的设计团队,他们并不是这样做脑暴的。

    他们改善了传统的方式,他们认为头脑风暴不应该只是自由讨论,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划的行为,他们认为在更多情况下,小组成员单独工作的效果反而比一起讨论的好,你们是不是也一样遇到这样的情况?例如有人没准备好;有时特别安静,现场人犯了尴尬癌;更多时候是只有一部分人在主导,而主导的人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方向;内向的人往往羞涩不愿发表意见;如果是老板在主导,那几乎没什么有反对意见的人……等等问题。

    于是我们团队采取的是书面的头脑风暴,什么意思呢?和传统头脑风暴不同,成员不用发言,只需要把观点写在纸条上,然后相互交换,看过其他人的纸条后,再继续补充观点,最后在把观点汇总。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脑暴方式,对于话少而且母语不是英语的我来说,思维也被调动起来,而且沟通成本变低了,根本不需要费口舌费时间解释,三两句把要点写下,如果能一两个单词就是解释,那是再好不过。

    这是我们小组在家讨论时的的场景,做完脑暴,把全部的小纸条贴在墙上,直观的看创意,接着,再把属性相同或者方向一致的想法再撕下来重新排列好,最后就是一面条理清晰的创意墙。

    这个书面的头脑风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事先准备好想法,并列贴墙,每个人看一轮后在每一标签上留言评论或者继续发散;第二种是临时开会,那就开始先每个人花10分钟,各自写下各自创意,在贴墙汇总,讨论5分钟,再继续写想法,再讨论……以此循环。

    这是我觉得在开创意会时效率比较高的做法。

    【2. Moodboard-情绪板:制作项目素材库】

    Moodboard是国外汇总调研结果的一个常用方式,更多运用在视觉层面上,它是指经由我们对一个品牌或者产品甚至是海报主题的认知色彩,影像,字体或其它材料的收集,可以引起某些情绪反应,作为设计方向与形式的参考。设计师可以运用它来引导视觉效果的走向,样式,并据以说服其它人之所以如此设计的理由。

    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收集的素材全部放置在一个画面中,这时的视觉冲击力会带给你无数灵感。

    例如以上面这图为例子,假如他是一个品牌的moodboard,那我们从这可以得到这个品牌的视觉是复古风,形象以人物为主,字体是年代感比较强的衬线字,颜色的单色偏暖,冷色为点缀,如果是做特殊工艺还可以烫金等等。单单一个moodboard就可以联想出无限的东西,而往往做品牌时,moodboard要比上面的图大很多很多,那灵感自然是取之不尽了,最后可以用上面说的书面头脑风暴最后的办法,把选中的图像全部挑选出来,再单独放置,这时,大多数视觉风格、元素样式已经基本浮出水面了。你也可以把moodboard的制作流程理解为创作一副拼贴画,理性的设计方法也可以变得很艺术化。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在选择字体上,例如,我们现在需要为一个中文字配英文衬线字。那第一步可以先把电脑中的衬线字觉得合适的一个个挑出来适配,然后这个文件不要删掉,保存起来,以后只要还要用到衬线字,那就是信手拈来,而且会对各个字体的样式细节越来越了解。如果次数多了,经验足了,需要怎样的字型心理已经有数了。但是在经验不足之前,还是先一步步打好基础。这个方法是之前做设计师的时候总监教给我的方法,实用。

    先更新这些,等我总结其他后再与大家分享。

    =======================================

    如果对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知乎专栏:设计是一种信仰:

    我会不定期更新我的设计读书笔记和案例分享。

    一起学习。

    共勉。

  2. normansu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管创意有多垃圾,一定做完。如果中途有更好的灵感,记下来,等目前的方案完毕了,再从头做,不要中途打补丁。如此做到第三个第四个版本,基本上会非常好。如果中途一有想法就改,那么半天做不完一个完整的方案,实际结果往往很差。

  3. 赵皂赵
    理由
    举报 取消

    – 会花固定时间去看大量的作品和素材并分类收集整理。

    – 装很多 App,会分类看分交互形态看,理解不同形态的优劣,技术门槛等,以及收集创新点

    – 在 Evernote 里会对素材源、类型,以及设计风格流派、字体等进行梳理。

    – 工作不同阶段也会在笔记本里进行反思和总结,经验也是这样沉淀的。

    其实记笔记算一种整理和输出,能帮助自己理解、梳理、巩固很多知识,包括写博客、写公众号什么的,分享行为利人其实更利己。

    – 在做项目前充分了解产品想要表达的个性,并用各种调性风格类似的素材去构思。类似情绪版。

    – 设计一定要多做几版,一方面客户或老板有得挑,另一方面思路会渐渐打开,不同版本都是不同角度去思考的过程或者一个设计的演进。

    – 多涉猎各种不限于设计本身的文章、作品或领域,这样有助于理解不同项目的背景文化和诉求,更有「同理心」。有文化很重要。

  4. 苏志斌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本身是理工科出身的,所以在工作中用到的方法一般也都比较偏“梳理”性质的,谈不上奇淫技巧,基本上人人都能用得上。

    1、侦探游戏:专栏文章页面

    这个主要是在日常上网和看书等无目的性地阅览资料时用的方法。关键在于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通过不同的触发点来拓展延伸,丰富所阅读内容的周边信息。触发点包括关键词、图片、文字段落、各类大小链接、标题描述、副标题、作者、内中提及人物及其外围信息等。作为日常资料的收集,这个方法主要用于自身知识库和眼界的拓展,攒多了让它们自己在脑海里发酵。当面临比较急切的状况时,并不十分适用。

    2、重节点,轻流程:合理性分析完成设计方案

    关于做设计的流程方法有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很多不同的状况,所以在流程和方法的指导下,剥离出关键节点严格把控,实际上要比遵循流程和方法更为高效和灵活。每一个节点,就是每一个影响设计落地效果的瓶颈,至于过程,怎么样都可以。

    3、不迷惑的关键点: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做的设计的评价

    这是一个在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判断技巧。我们一定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声音,但如何过滤信息、修正设计或说服团队,就需要用到这个方法:明确项目/事件的属性,找到各人之间的意见分歧点,回顾设计方案的设计点,就事论事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过程中时刻保持对自我执念的警惕。

    4、树状文件夹系统

    这个方法应该有很多人都在用。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纷繁复杂的过程文件按照类别、时间、对象等编排放置,例如:

    这只是一个例子,具体应运用看各人以及项目本身的需求。但关键其实就是归类,即使再小再临时的文件,也应该时常整理、编码,以确保文件夹系统清晰明了。

    5、随时记录日常观察和想法,与日常相册及备忘记事分离。

    我用的是印象笔记,纯属个人习惯,用什么工具都可以,关键在于分割日常相册与记录相册。平时我们会随手拍很多东西,但把用于记录想法的照片单独分离出来管理,会有利于需要回访记录时的快速搜索,当时只需简单写一两句辅助记忆和日后拓展的话即可。

    6、写博客:驱动一个人长期写作博客的动力

    上一点是随手记,而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梳理总结一下,写出来,记录在博客上,作为对之前一段时间中的想法和思考的归纳。设计师写作和画草图是一样的,不论是以文字还是图形的方式来表述,归根结底是把自己的思绪整理清晰,一旦发现自己说不清楚或者画不出来,那往往意味着自己没考虑充分,需要继续想。思考过程可以打草稿、列大纲,形式不限,但一旦决定成文记录,就一定是在现阶段想清楚明白了,即使日后觉得有问题甚至反悔都不要紧,这是一个推进的过程。

    我从05年写到现在,没间断过。时常回头翻翻,仍然能有收获。

    7、一闲着就断舍离

    不定期地删掉一些APPs

    不定期地丢掉一些物件

    不定期地审视一下自己

    怎样都可以,关键是让自己尽可能的简化。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什么清修、禅念之类,而是通过不断地丢弃来梳理自己的生活和思绪。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过年出去玩,拍了一大堆的照片,整理的时候你发现这样好看那张也好看,都不舍得删,但都留着就很占空间怎么办?其实只要仔细想想过程中哪些时刻最值得留恋就可以了:这张照片是不是只有在此时此刻才能产生,这些花是不是只有这里才有,这些人在照片里的情绪是否能让你回忆起那时的感受,等等。过滤一遍,自然会有很多照片是不必要留存的。

    推一及百,很多东西都需要时时过滤,一个小习惯就能让自己保持清醒。私以为,清醒是设计师最重要的素养之一。

    以上都是一些小习惯,说出来都很不起眼,但多年坚持下来,于我自己而言是收获良多的,但愿对大家也能有所帮助。

  5. 章鱼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自己总结的一个方法,希望对题主有用!

    只需2步,3分钟无限创意

    继上一篇《LOGO干货,老司机与老艺术家独处的三天三夜》很多朋友问我是怎样来做图形,LOGO创意的。

    恰好我之前在斗鱼(房间号:961920)我做了一个小小的直播节目《三分钟奇葩烧脑》,节目的内容就是我在直播中观众随意的说名词,我任意选择两组不相关的名词,将名词视觉化,根据视觉化的图案,在三分钟内,快速的对元素重构,筛选,组合出一个完全新的图案来!概括为两句话就是“两组奇葩名词,三分钟烧脑创意!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把画面交给导播!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我是每日一设哥,这次的两组奇葩名词是“写作”+“咖啡”,可以看见画面中我把咖啡杯口 ,和写作文稿,做了一个结合,进而形成了新的图案!可用做写作咖啡屋的logo!谢谢宝宝送的火箭,有现场的观众说出了“闪电”的名词,我又把杯子的下半部分和咖啡杯口又结合了一个闪电的标志,比如有一新款速溶咖啡叫极速咖啡,就可以用上面的这个logo,主持人,大概情况就是这样!请画面交回给主持人!”

    这是我当时直播的时候做的一些创意图标!我选取一部分创意内容做成了图标!看似不相关的名词,在特定的环境就会出现新的含义!下面我主要讲述一下我是怎样通过两步,三分钟做无限创意的!

    第一步,两组奇葩名词

    为什么是“两组奇葩名词”?

    我们在做LOGO设计的 时候往往都是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元素相互堆叠后,进而设计出新的图形!

    在设计LOGO之初,我们往往会根据甲方或客户的信息,针对品牌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公司资料,服务体验,竞争对手,品牌市场认知等,

    对企业的用户人群定位和品牌概念:提炼几组精准关键词(品牌灵魂所在)!然后根据几组关键词进行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过程:收集想法——产生联想——进入创造——联想图案

    在头脑风暴的时候,针对关键词任意联想相关的词语,可以多级层次的联想!不在乎质量,达到足够多的数量,也不要带批判性的去评价联想词语!

    比如之前做的一个项目,根据“粥”这个关键词进行的相关联想!

    经过头脑风暴后,联想了很多关于粥的设计元素!其中的一个设计方案选取部分关键词“碗”“勺子”“流质的”“欢乐的”等关键词进行组合创意,最终设计出方案!

    上面所提及的关键元素,都包含在设计中!品牌提取的关键字一定要精准,精准的关键词决定头脑风暴所联想的设计元素,设计元素决定设计传达的品牌调性

    在头脑风暴的时候需要记住几点:

    1、自由畅谈:关于主题,不受任何限制,让思维联想发散,尽可能的提出不同视角的想法。

    2、禁止评论:对别人提出的任何想法都不能称赞或批评,同时也不允许自我批判。这会影响团队的其他同伴!

    3、追求数量:头脑风暴会议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追求数量是它的首要任务。在一定基础的量上,去寻找优质想法!

    4、二次联想:在他人的想法上再次进行联想,来提出新的设想。

    以上四点只是我筛选的我觉得重要几点,还有更多的注意点,你可以研究一下关于头脑风暴更深入的研究!

    头脑风暴可以常用于团队,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自我头脑风暴也是可行的!

    通过头脑风暴最终形成的就是一个个针对于关键词联想到的名词,或形容词!在通过组合这些关键词,就是一个LOGO设计的元素概念的组合!

    所以,我们经常看见LOGO设计说明下面都有几组关键词和关键元素!例如:我自己的LOGO,我想做LOGO与图形的深度研究,我每天也坚持做一个练习的小logo,积少成多。设计元素自然联想到水滴,水滴石穿等关键词!

    在直播中因为我是平常做创意练习,没有品牌理念的东西!同时也想和观众更多的互动!所以跳过前期调研和头脑风暴,直接随意组合关键词!因为这些关键词的是无意识的,所以我现在做的很多图标也是无设计理念的!

    当某一天一个品牌概念的精准关键词和这两个名词一样,这个时候你就会看见这个图形其中的含义与内涵!

    第二步:三分钟烧脑创意

    为什么是“三分钟烧脑创意”?

    三分钟我主要是想更多的强调手绘的重要性!往往手绘是最具创造性的!大脑运转速度最快,也是思如泉涌的时候!手绘能最快速的将脑海中的联想表现出来!在手绘的过程中,不断的对上面两组名词作进行视觉化,并自动将图形重构,筛选,组合

    重构

    重构的过程就是视觉化名词的过程,上面的两组词语往往在你脑海里面其实已经有一个大概的模型了,因为我本是做工业设计出生,所以拿到一个名词,往往脑袋里面都会快速构建一个立体模型,我会开启上帝视角(感觉自己屌屌的)720°去观察物体形态,上下左右,前中后,放大缩小…的去观察一个物体,更重要的一点是把你脑海中的物体图形视觉化!记住你画的这个点是一定是一个元素的关键特征!关键特征就是一个元素区别于其他元素的点,这一点往往是设计的重点。

    视觉化不仅局限于元素的形态轮廓,也包含元素的色彩,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可以看看TED上的五感理论

    视觉化需要画大量不同的视角,一个元素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概括设计元素!比如LOGO设计中常见的元素,狮子

    筛选

    筛选就是在大量的不同的角度中,选择能两个元素能相互组合的角度且凸显元素特征的角度。

    对于上图狮子这个元素,选择合适的角度,主要取正面和侧面,很少选取顶视和后视图,因为其他视图很难表现出狮子的形象特征!

    上图也同样可以看出狮子最凸显的设计元素是前脸和蓬松的狮毛,上图的图一是一头母狮,设计元素很容易和其他猫科动物混淆!

    在筛选的时候一定要选出元素的关键记忆点!方便后期元素组合的时候,不至于元素的特征不明显!

    组合

    刚才做的是元素的拆分与筛选 ,现在做的就是将元素相似部分组合。也是LOGO设计创意的关键所在!不同的元素组合你会有一种造物者的感觉!这就是设计奇妙所在!

    设计元素的组合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常用的技巧:相离,相切,相交,包含

    1,相离:

    两组不同的元素之间互不干扰,只是简单的重组就能构成一个新的图形,例:桃心+悟空,桃心元素加悟空的紧箍咒,就构成了一张猴子的脸,同时猴子的脸也类似于桃心。

    2,相切:

    两个元素共用一部分相同的边或元素,例:小鸟+云,小鸟的尾巴和云朵共用一条边,从而两个元素产生关联,形成一个新的LOGO!

    3,相交:

    两个元素相互重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例:USB+奶茶,整个USB团通过接口与奶茶的习惯结合,下半部分奶茶的标签与USB线又相互结合,产生了一个新的图案,两个元素大面积的叠加。

    4,包含:

    最后一个就是包含,很多正负图形的创作手法大都基于此方法!例子:3+烧脑,这是我给自己之前节目设计的LOGO,

    将大脑这个元素融入“3”这个图形中来,“3”的造型负型做成一个脑袋的样子,外加了一点点闪电的元素,凸显快的感觉,最后在给脑袋点一个眼睛,这个LOGO就设计完成了!

    总结:

    用好上面的两步头脑风暴+手绘草图,你也能三分钟做无限创意!注意是无限创意,只有你想不到的元素,没有不能组合的元素!如果你想不到,在回头看看我说的头脑风暴,思维导图!

    即能想到品牌理念,又能做组合设计元素!还不是无限创意吗?

    简单给你算一下,就算只想到两组关键词,每个元素选取两个设计外轮廓,运用两种设计手法,两两组合你至少都有八个设计方案?舍弃一半,你都还有四个,何况一般设计提案只需三个!

    下次做LOGO方案的时候,你还会说你没创意没方案?打死我也不信!

    以上只是个人平时经验总结,如大神们还有更好更专业的方法,望给予指点!小弟感激不尽!

    我也希望更加完善自己的设计流程与方法

    关于我

    我叫章鱼

    一名工业设计师,做着UI的工作,心里想着品牌设计的事!

    现在连载着 【 每日一设 one day one logo 】

    深度研究LOGO与图形设计!

    斗鱼不定时直播:961920

    个人微信号:zhangyusheji123

    当激情不在的时候,不妨去跟志同道合的朋友聊聊天!我在这里等你!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谢谢!

  6. 黑门山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的创意阵法——天地人三才阵。

    天地人三才阵

    1、收集全球顶尖设计师的作品,按主题编成天、地、人三卷,每卷108个作品。

    2、遇项目,则分别从天、地、人三卷里随机各取一个作品,将三者的创意进行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的规则为君、臣、佐使。

    例如项目主题属天,则天卷作品的创意为君,将此创意套用在主体元素上;地卷作品的创意为臣,将此创意套用在辅助元素上;人卷作品的创意为佐使,将此创意套用在背景元素上。如项目主题属地,则地卷作品为君,人卷作品为臣,天卷作品为佐使。如项目主题属人,则人卷作品为君,天卷作品为臣,地卷作品为佐使。

    3、此阵法取自中国古代著名的文案大师、工业设计大师、策略大师诸葛亮的天地三才阵。此阵法百试不爽,大有可为。诸如logo设计、版式设计、ui设计、片头设计、编写文案……只要跟创意有关的工作,无往不利。

    ————————————–

    说明:此阵法的用途有三:

    一、作为创意训练之用。日常把玩,不亦乐乎。

    二、作为检验自己创意水平之用。例如,接手一个项目,你先闭门造车做个创意方案,然后再用此阵法攒一个创意,两箱对比,方知自己的创意之深浅。而且还可以做为陪标样本提案给客户。

    三、作为提高效率之用。例如,你的朋友求你免费做个设计。你丫就不用点灯熬油的苦哈哈想创意。直接用此阵法,5分钟之内搞定创意。以后啊,就再也不怕亲戚朋友求设计了。

    心得1:作为设计师,纵横设计圈无所惧矣,只需读半部三国。

    4、点赞过百,则再讲一套诸葛亮的创意八阵图。这是更高级的创意工具哟。

    老夫我是个分割线————————–

    夫我是个分割线—————————–

    我是个分割线——————————–

    是个分割线———————————–

    个分割线————————————–

    分割线—————————————–

    割线——————————————–

    线———————————————–

    ————————————————–

    点赞过了100,老夫我按约定放出《创意八阵图》1.0版

    创意八阵图取自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是中国古代的文案奇才,只一篇《出师表》就流传千古;他也是工业设计大师,到现在都没人能复制出真正的木牛流马;他更是一个策略大师,他的策略智慧不仅用在争熊天下,也可以用在我们今日的创意设计上。今天我就放出苦心研制的《创意八阵图》,此图知识产权归我,其余责任归诸葛亮先生所有。

    创意,是干设计这一行总也避不开的大山。设计员和设计师的一字之差,主要就体现在创意方面。所有内心有所追求的设计从业人员,他们的心里都有同一个信念!

    动物也会使用工具,但人类不仅会使用,而且还会制造新的工具。工具会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我的《创意八阵图》,就是这样一个挑战我们思维,改变我们行为的创意新工具。它的核心理念是:心物交融,移易迁变。(具体解释去问各自的体育老师)

    《创意八阵图》里含有心、物、变三个概念。心指人的意念,物指物质的属性,变就是变化的方式。

    《创意八阵图》中《心》在内圈是红色,《物》在中圈是蓝色,《变》在外圈是橘黄色。《创意八阵图》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象。下面是青龙。

    如何使用我先不讲,大家发挥智慧猜一猜。

    看不清图可以点鸡放大,放大了还是看不懂,那也没关系。反正这图是知乎首发,除我之外不见得能有几人看得懂。所以诸位

    该干哈还是去干哈。等点赞过500,我再继续…

  7. 陈达博
    理由
    举报 取消

    要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方法就是把你设计的对象当作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去对待。用这个思考方式指导你的设计。

    无论设计产品,界面,交互,服务,空间还是品牌,这些东西都是为了給用户看,用和体验的。

    设计的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大多数情商健全的人都能够理解人的心理。建立在这个事实之上,把设计的对象当作人来对待,就可以很好的帮助你做出设计决策。

    如果你设计的汽车是一个人,用户会期待这个人(车)是友好的,当用户接近汽车的时候,门当然应该会自动打开,就好像我们会期待5星酒店大堂的门迎帮我们开门一样。

    如果你设计的是公交车,用户会期待这个人(公交车)在他上车的时候可以降低原本过高的底盘来迎接腿脚不便的人,就好像我们会期待年轻人去搀扶老人一样。

    如果你设计的是一个网页,用户会期待这个人(网页)不要在一个页面上放1000个按钮,就好像我们会期待跟我们对话的人说话有条理,语速不要太快一样。

    如果你设计的是一个交互界面,用户会期待这个人(界面)可以按照符合预期的方式展示交互的结果,就好像我们会期待对面的这个人能够在我们伸出手的时候也把手伸出来和我们击掌一样。

    即使你是一个刚入门的设计师,你也应该有了20多年与人交往的经验,对于另一个人我们期待什么,喜欢什么,是你本身就具备的常识。将这样的尝试用以上的思维方式套在产品,服务,界面或品牌的设计上,你会得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因为说到底,我们不在乎产品,我们只在乎产品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我们在乎另一个人给我们什么感觉一样。

  8. Monk
    理由
    举报 取消

    花瓣采集图片非常方便,里面的画板搜索非常好用。但是图片都不是保存在本地的,强迫症?不能忍,而且网速不好的时候看着也慢。

    有个方法,例如我搜头饰,选择画板,就能出来一堆别人采集并归类好的图片。之后用一个叫做豆皮DouP相册下载器的软件就可以批量把单独一个相册的图全部扒下来。非常适合收集癖用。甚至连pinterest的图都可以扒下来。(开发者太厉害了,十分感谢)比淘宝买的几块钱的套图方便多啦!

    有个缺点就是毕竟是别人的收集的图片,可能有些分类和自己需求得不太一样。而且图片采集多了说不定反而懒得看了。

    好像八爪鱼采集器等的软件也能达到差不多的效果,但是网上的要不就是收费要不就是看不懂,这个算是比较方便的了。

  9.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个人的经验

    “总体战”理论

    设计不是一个单纯孤立的东西,很多时候好的创意,好的设计,可能他的来源并不是“美学”。要通过各个领域的知识,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总体战。

    比如,我做一个湿地的景观设计,湿地这种东西,随机性很大,尤其是江滨的湿地,还不像单纯野外沼泽地里面的湿地,所以要考虑船只通航,航道,停靠,洪水,潮汐,鱼类,蛙类,□_□,两栖动物和鸟类的迁移,冬季结冰,冬季冰上艺术文化体育活动,周围城市对他的影响,如果这个湿地巨大,还要不要桥梁,隧道或是索道连接,等等,所以,理论上,它有无数种可能。

    那么,这个东西,如果只懂美学,这可能只是一个漂亮的作品集,并不是一个精彩的景观设计。

    我的入手点是植物和动物,我先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水生植物,这个植物是通过科技改良过的,生长速度快,适应力生命力强,但是不具备野外的繁殖能力,一个整株死了就要铲了种一个新的,所以不会造成不可控的生物入侵,利用这种植物来提供足够多的视觉上的低矮植被区,固沙固岸,以及小型动物栖息地。由于大规模培育,以及基因技术的加入,他的养护成本是远远低于一般的野生同类的,你不需要像是保护大熊猫一样的维护着它,也不用担心一般的旱涝让它灭绝。

    当然,这只是个例子。实际操作,当然也要考虑其他的好多因素。例如新型科技植物会不会造成周围原生植物的灭绝,会不会因为不具备繁育能力而让周围的生态圈出现变化,实际中,什么情况都要考虑。

    但,如果我们两位的美学水准都差不多,因为我的技术让我的设计可以只花你的设计的三分之一的钱,就能达到甚至超越和你一样的效果,那么甲方会要谁的呢?

    现在的设计已经是一输皆输的境地了,你科技不行,你想在美学上找回面子,那是不可能的。现代的这种工业化社会,没有技术,就做不出来漂亮的设计。这个技术不光是材料,也是载体,媒介,传播方式,视觉效果,能源技术等等,因为有了这些先进的科技,使得我们设计师可以有更多的可能,从更多的方面来解决问题。事实上,我科技强大,所以我在美学造型上有比你更多的可能性,在你还研究怎么在最大7米间距的柱间,常规240,370的墙体上搞设计的时候。我利用科技反倒可以任意的做任意尺寸,跨度,高度的设计,所以,科技的落后,代表着美学的落后。这个科技的差距如果太悬殊,你的美学造型做的再漂亮也没用了,因为设计不是博物馆橱窗里的工艺品。设计追求的首要是利用更先进的设计,逻辑和技术解决问题,而把审美放在第一位的那是纯艺术了。

    这就是总体战,利用全方位的各种“看似和设计没关系”的学科,来反哺设计,来给设计找更多的打击角度。

  10.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作为一个长者,我有必要传授一些经验给大家,当你觉得来不及完成工作的时候,可以试着出去浪一下,让感觉来不及变成真的来不及,这样你的心情就会从焦虑变成死水无波。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