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db:提问者简介]
营销如人生,
人生忍耐的时间,
一定多于成功的时间。
环境:抬头五重困境,难见星空
2016年营销环境,就像2016年中全国大部地区持续强降雨,努力抬头也难见星空——
当产品是过剩的,价格是低估的,渠道是垄断的,传播是碎片的,顾客是挑剔的,多少踌躇满志高歌猛进的战友成了随风飞升的炮灰。
困境1:产品是过剩的
你的「酒」再香,也怕2016年的巷子比马里亚纳海沟都深——
1、一是微商掠夺式压货
你猜2014年至今,压在微商手里的面膜比用在脸上的多多少?
即使现在停止生产,如今整个微商市场的面膜至少需要5、6年才能消化掉。
不止面膜,微商把消费品类的中小经销商、与个体户的都干大了肚子,但分娩遥遥无期。
2、二是厂商无下限贴牌
你猜广州某些小厂几件起能贴牌生产?
一件。
也就是说如果你高兴,现在就能有100个品牌; 如果你有心,这100个品牌都可以包装成海外潮牌;
并非危言耸听,你看九朵云马油火了之后,市面上多少包装完全照抄的产品?泊泉雅马油、卡啰伊马油、莱玫马油、颜素真马油、海洋诗韵马油、LISA BELL马油、柏诗宣马油、采萃马油、LOSHI马油、领舞奇迹马油、伊美众马油……都说自己做的是跨境电商。
不止马油,抄款抢市场成了服饰、箱包、美妆、家居、日百等品类的丛林法则——不论谁出了新品,你方卖罢了我砸场——卖得不好你自己玩去,卖得好了我抄来自己玩。
3、三是新品上市成本低
自从火了双创战略,火了天使投资,火了众筹,上市新产品剩下三步:
用双创向父母要钱做新产品;
用对赌向天使要钱做新产品;
用众筹向顾客要钱做新产品。
——于是每个品类都涌现出一堆莫明其妙的搅局者,瓜分着随经济下行压力下本来就在走低的市场容量、购买力、购买意愿。
困境2:价格是低估的
怪就怪电商价格战。
2016之前电商平台基本一月一造节,整个电商生态圈、线上下生态圈还算平衡有序。
2016之后迫于「流量」红利的消退,电商平台只好向「转化率」要销量,恨不得一个月三个节。
以淘宝为例,近期新势力周、表白节、66大促、618年中促、造物节层出不穷……
1、本来线上平台价格就透明的
你不降价?竞争对手的产品就把你的顾客都抢走了。
2、平台还要绑架商家降价促销
你不降价?这个促销活动入口就给你的竞争对手了。
——所以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入驻平台,越来越多的电商促销节,产品价格、品牌溢价、企业利润都越来越低。
困境3:渠道是垄断的
2016年线上下渠道都无大红利——
1、你想玩线上?
再想想淘品牌这个词从你视野里消失多少年了?
国内外大牌相继意识到电商的价值挤破头入驻,早已经不需要小牌撑场面了,谁还扶持这旧茬啊。
线上平台99.99%的优质流量都给了大牌,因为大牌高转化给的分成多,因为大牌买大明星搞大传播能带平台一起火。
2、你想玩线下?
再想想特色小店从你身边消失多少年了?
经济越下行,民众越恐慌;民众越恐慌,越不敢投资流动资产而投固定资产,于是租金随房价一再走高,玩小而美的特色小店,约等于给房东打工;再加上电商连年价格战,约等于给房东赔本打工。
——所以为什么前年起微商虚火过旺到如今?一条无监管的、低成本的,能压货走量的渠道多么难能可贵。
困境4:传播是碎片的
大传播资源连年涨价,但——
还有用,但没过去那么有用了——
1、一是资源的权威价值在淡化
当微商品牌A某走进人民大会堂,微商品牌L某跟cctv官方合作,微商品牌Q某上了京东众筹首屏,传播资源再难为品牌背书。
现在投之前的权威资源,更多是拿资源做事件营销骗后续传播了——就像韩后借南都玩天下无三,神州借电梯玩Beat U,优信借中国好声音玩鬼畜。
2、二是资源的曝光价值在分流
之前只有一屏(电视),现在都不止十屏了,电脑屏、手机屏、平板屏、电梯屏、影院屏、广场屏、地铁屏、机场屏、车站屏、商圈屏……
别说引爆全国了,引爆个三线城市要投的钱都是你给不起的天文数字。
——所以为什么去年短视频,今年直播火了?这种卖脸就能换曝光的资源多么难能可贵。
困境5:顾客是挑剔的
低价甚至免费的商品实在太多——
1、怪为骗融资发补贴的O2O
反正骗到下一轮更多看用户数与市场份额,
所以玩O2O们的赔本烧投资人钱,谁也都不心疼——
你早起打顺风车收单免费,中午搜外卖平台活动几块钱吃顿好的,晚归点个免费的清洁工打扫房间,叫免费的按摩师上门按摩……
2、怪刷销量才能活的小卖家
付费流量太贵,都盯着自然搜索的免费流量;做品牌太贵,只能用销量证明东西还行;所以给返利、给折扣、给付邮试用都不心疼。
3、怪为出名而出飞机稿的小乙方
哪怕明知大甲方是骗稿,也要比稿,把甲方们越养越刁。
——所以为什么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社群经济今年火了?这种看人就能让顾客不再挑剔的噱头多么难能可贵。
应对:低头三大老实,脚踏实地
正如上文所解,
2016年的创业环境真没给小你啥红利,
——从产品、价格、渠道、传播、到顾客,甚至之前风口飞起的猪也在陆续硬着陆。
那就老实做人、做产品、做通路,耐心等下一个风口。
老实做人
创始人要做出四种价值——时间价值、技术价值、资源价值、平台价值。
1、时间价值
创始人要花更多时间学习国内外的营销案例与商业模式,并结合自己的受众与资源现状,嫁接出自己「一招鲜」的套路。
——在有自己的「一招鲜」之前,千万别贸然烧钱;否则不是自己的钱血本无归,就是投资人的钱血本无归。
2、能力价值
当你有了「一招鲜」的套路,就好比有了一棵摇钱树——但这远远不够,对手会很快复制,再蓝的海也搅成红海。
你得把「一招鲜」上升为「系统武功」,围住你的护城河。
——如果「一招鲜」是靠时间打磨出来的,那么「系统武功」更多靠能力了。
3、资源价值
正因为渠道是垄断的,传播是碎片的,每一份渠道、传播资源在2016年都弥足珍贵。
如何把手头的一份价值盘成两份,成了2016的必修课。
比如去年年底微鲸电视和功夫熊猫3的合作,我让甲方把整个功夫熊猫的IP从渠道与传播两线出发置换资源——
而今年3月的Papi酱广告代言拍卖会上,微鲸电视又以出价第三的名义,拿到了和第一、第二差不多的媒体报导与受众注意。
——正因为中小企业的资源多半只有创始人能调配,所以创始人要做最勤劳的PR经理。
4、平台价值
仅凭一己之力要打破产品、价值、渠道、传播、顾客困局难免顾此失彼,
所以创始人得时刻想着如何团结更多人;
最好的方法,是提供平台「让更多人因你成功」。
——创始人的格局,不在于能力多大、资源多少,而在于让多少人因为你的能力与资源而成功。
老实做产品
产品有三种价值,使用价值、体验价值、传播价值。
物质匮乏的时代,产品能保证「使用价值」就不错了,讲的是物美价廉,就像狗不理包子,庆丰包子,皮薄馅多好吃。
但2016年,产品过剩都物美,价值低估一个比一个价廉,加上顾客还挑剔,再那么玩是嫌死得不够快——
你的产品得像雕爷牛腩,讲得出「无一物无来历,无一处无典故」的「体验价值」——让受众无论是听觉、嗅觉、视觉、触觉都在用餐;以及哪怕背上除了停尸房用干冰最多的地方之嫌,也要烟雾缭绕恍如仙境让受众好拍照发朋友圈发微博的「传播价值」。
——趁没啥红利,静下心打造卖得掉传得开的好产品。
老实做通路
2016年狼多肉少,传统电商与传统零售通路都无红利;再怎么投重金、布重兵,都是做和竞争对手相同的事——别期待不同结果。
所以维持就好。
判断其他哪些通路还有红利,主要看通路是否有三种种价值——顾客价值、网红价值、案例价值。
一是顾客价值
1、能触达品牌认知受众的通路,要不遗余力投。
例如:
毕竟无论是搜索过品牌相关关键词,还是访问过品牌店铺的受众,都已认知品牌,再略加教育就能认可、认购品牌了,在2016这样每新客平均获取成本高达180元的年代难能可贵。
2、能触达品牌购买顾客的通路,更要不遗余力投。
每月至少两次促销活动,短信、邮件、微淘、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今日头条、新闻稿通发等通路全覆盖,最大程度唤醒顾客。
毕竟已经认购过品牌的顾客,在之前已付出每新客平均180元的获取成本呢。
二是网红价值
2016年,相比企业品牌,受众更信个人品牌——于是网红从之前的「赚吆喝」的媒介,跃升为如今「赚钱」的卖货通路。
而无论博客,到微博,到微信公众号,到短视频,到直播,手头没有自己的网红就得高价买网红替给你宣传;但如果是过复杂的流程,或过硬的广告,就算掏再多钱也难说服人家全力配合。
所以企业得自己做几类网红:
在于凭曝光量巨大的鸡汤文与视频露出产品与品牌,及做事件营销;但本质还是「戏子」难说服粉丝购买。如果发现基层员工有鸡汤或恶搞天赋,可以给钱给人支持运营自己的自媒体,火了以后在视频、文字中植入品牌与产品。
就像玩知乎魅族的李楠,就像玩派代的百雀羚的花满天,就像我自己也曾经在知乎签名档挂了两年「某芙就是精油」。
干货网红的价值,在于抛商业类的干货证明经营有方,引业内人士,及不明真相的围观受众为你的粉丝,能产生些真实购买。
所以鼓励高管都经营自己的自媒体,无论微博、微信,还是知乎、在行、脉脉……在不断出内容的过程中为自己长本事,为品牌长脸。
就像罗永浩是锤子手机最好的代言,雕爷是河狸家最好的代言,周鸿祎是360最好的代言一样。
榜样网红的价值,在于名正言顺地以品牌创始人的经历与言论吸粉、吸金、勾搭大V,打广告。
这个得创始人自己上,装逼也好,撕逼也罢,如果创始人都不敢生龙活虎,品牌谈何生机勃勃。
总之,当员工到高管到创始人都是网红,不但本身就是通路,更能说服其他通路给资源。
三是案例价值
2016年,除了传统电商、传统零售、品牌与网红通路外,赚钱难……
那就至少借通路赚赚吆喝——
总之,无论是近期的利,还是远期的利,无利不起早。
当你脚踏实地,
把人做老实了,产品做老实了,通路做老实了,别说下一个风口,当下就名利双收都不成问题。
总好过,仰望那触不可及的产品过剩,价值低估,渠道垄断,宣传碎片,顾客挑剔的星空,当了炮灰。
窗外是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营民在生活,营民还将生活下去。
有很多种,有些是市场造成的,有些是互联网造成的。
我想说的有一种格外心塞。
就是企业老板受到脑残营销课的影响,开始照葫芦画瓢的想要互联网化,想要o2o,根本不考虑实际企业情况和销售模式,在他的想法里,只要上了天猫一切都ok了。
开始不惜一切组件电商运营团队,看着不懂产品不懂企业核心销售运营的人,拿着在网络没有核心竞争力也没有价格优势的产品自Hi,着实心塞。
2016年企业面对什么样的营销环境
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经历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还是一个深度的社交媒体的用户,我想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目前的中国经历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产生了庞大的中产阶级,据高盛估计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了2.25亿。并且未来仍然会以高速增长,以后中国的中产阶级的规模会不断的庞大。
这意味着什么了?
意味着已经有2.25亿的国人告别以前的穷困,开始富足,并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已经不满足于之前的劣质,低廉,缺乏创意,服务质量不好的企业和产品了,而他们又是在社交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用户。
他们几乎占据了整个互联网,新媒体的话语权,所以如果营销不能够渗透到这里,不能够满足中产阶级的需求,基本只有淘汰的命运。
李克强总理所提到的供给侧改革,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也就是中国并不是缺乏消费能力,也不是缺乏中产阶级,中国的居民存款和储蓄率在全世界也是比例非常高的,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产品会滞销,很多企业没有利润,很多线下店不断倒闭了?
其实是因为其产品,其服务,不能够满足新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说中国的旅游行业,长期以来就是脏乱差,服务品质不好,景区景点很分散,到处充斥着小商小贩,黑心导游,但是大量中产阶级,年轻人都有旅游的需求,现在每年出国旅游的有几千万人,在海外的消费是上万亿的人民币,而这些本来是可以留在国内,来使得国内旅游行业的成长的。
比如现在很多房地产行业开始转型做度假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这是因为传统的写字楼,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已经饱和了,这十年来我们建了太多的房子,现在全国地产行业库存消化要67个月以上,也就是五年以内,不建任何房子,都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而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减少,生育率的降低,未来的房子必然越来越不值钱,当然这是针对二三四城市,一线城市还是会持续保有竞争力,房价会不断上涨,但是应该还是会在合理区间内。
养老地产是因为人口老龄化,他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自然滋生了庞大的养老地产的需求,希望在剩下了的几十年里,能够好好的安度晚年。而旅游地产是因为,很多国内的优质旅游景点尚且没有开发,其配套设施,其娱乐,还有其服务跟国外的旅游度假地产差别非常大,这个可以借鉴美国,美国的旅游地产,度假地产是非常发达的。
营销,其实可以拆分开来,也就是经营和销售,是先经营好,再谈销售,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洞察到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够适应互联网下的新的生存环境,其实谈再多营销毫无意义。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它就像水和电一样,无孔不入,占领着这个社会上每一个地方,所以互联网本来就是一种工具,努力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以互联网的工具来改造自己的行业,来建立跟用户互动和反馈的机制,能够建立好的用户管理体系,能够让企业跟用户平等交流,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的改善产品,设计产品,才是王道,未来的营销,产品,营销,运营,是越来越难以分别开来了。
整个市场环境都在洗牌
大公司靠贷款活着
小公司靠老客户活着
VC PE横行,实干企业少,空架子多
制造业惨淡,收款难,资金链问题一堆,上下游情况一样,大鱼拖小鱼,小鱼拖虾米,虾米还不得不继续繁殖供应
打铁还需自身硬,缩小体系,练好内功,稳扎稳打,先不要考虑营销增长多少,现在要考虑的是活下去
移动互联所造成的营销生态的碎片化、群居化的大环境,让营销手段和效果得以精进式地演进和发展。因此在这种生态环境下,2016年的营销趋势在我看来:
1.从广告到达的角度上讲,先进的技术让营销的精准性进一步升级。换句话说就是更加逼近营销的本质。
2.从营销的效果来看,将会越来越关注用户的极致体验。
这里有两个标志性元素,一个是关键时刻:MOT(MomentofTruth),是用户消费体验中的关键时刻。比如,未来的穿衣体验,因为有了VR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体验;另外一个是社群属性,移动互联时代载体的无边界特征,让信息的交换交流分享更加开放,这会让群体特征更加鲜明。
3.从消费者洞察的角度。
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未来的数据更加智能化,这会让需求更加匹配,数据本身可能就是内容资源。营销的本质是需求匹配,营销手段的核心就是数据。数据让用户的画像更准确,未来营销人不用自己去画“用户画像”,而是在海量的数据支撑下由用户去画自己。
GE中国首席发言人:李国威
脑袋还是心智:信息爆炸把人的脑袋充满的时候,回到那个古老的话题——影响心智(Headormind.)。
1.以人为中心。营销必须关注我们的生存状态,我们的痛苦、纠结、狂喜、抑郁、尴尬、无助。
2.组织的愿景。品牌主自己,你的员工信不信这个东西,是一切的出发点。
3.传统媒体的末班车。客观公正的媒体,曾经是品牌最好的传播载体,但政府和大企业在通过政策、资本和广告控制媒体,在这个媒体公信力尚有残留的转折期,抓紧发挥传统公关的效力。
4.公关转为媒体合作。免费的公关越来越难,不是每个品牌,每个时间段都会产生大智慧。从免费变成付费,媒体合作需要企业相当的费用,媒体也在保持公信力和服务广告主之间艰难选择,决定谁的钱可以收,谁给多少钱都不要。
5.软文是品牌捷径。公关和广告扯不清楚,作为中间道路的软文,可以是短期甚至长期的品牌捷径。高明的软文把品牌1.与人的状态连接,2.与商业洞察连接3.自我扩散。好的软文会越来越贵,影响心智的花费是合算的,我们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软文作者。
6.企业微信号摆脱中间路线。不一定每个企业都做微信号,如果你真的需要好的渠道,专注两头,一头是媒体属性,重商业洞察,人情味,产品成为消费者洞察合理的延伸时才会获得关注;另一头是朋友圈属性,做员工微信,谈咱们的事情,咱们都认识的人。甩掉卡在中间的自嗨部分。1000万个微信号,不缺你那一个,你可以用这个时间和钱,做对企业和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
7.摸索正确的一半。我知道做的一半事情没有价值,但是不知道是哪一半。解决办法只有边做边发现,价值也是在变化之中显现或消失,做决定真的是最难的事情。
8.做深,做专。没有什么新的魔法,组合营销,广告,公关。做深,做专,“占有”一个话题,当第一,成为意见领袖,教科书上多数东西没有过时,只是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的难度增加了好几倍,坚持是一种选择。
李叫兽创始人:李靖
如果对接下来的营销界只有一个预测的话,我认为是:商业元素会进一步解构,营销会更加多元化。举个例子,当下已经非常明显的趋势:媒体产品化,产品媒体化。自媒体等传统营销手段将具备产品属性,而产品也将更多具备媒体属性。
1.媒体产品化:过去我们认为企业自媒体是一种推广手段,目的就是引流量卖产品,而实际上自媒体并不是“媒体”,而是企业的一种“免费产品”,能够持续性地满足某种需求——比如某大健康行业的企业,实质上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包括收费的保健品和免费的自媒体,免费的自媒体用于持续提供高质量健康类内容,相当于把媒体做成了“产品”。我们“李叫兽”公众号也是一样,免费的提供营销方法的公众号,收费的工具和咨询服务产品
2.产品媒体化:既然媒体可以具备“产品”属性,那么产品也能具备媒体属性——让产品本身成为传播企业信息、互动消费者的媒体工具。比如加多宝靠饮料罐印二维码来吸引粉丝,饿了么让早餐包装袋变移动广告位,都是让产品变媒体。
总之,市场、运营、公关、销售、产品等,本来看似泾渭分明的关系,将变得越来越交叉。今天你会看到研发人员也开始学习社会化营销了,新媒体运营开始研究产品、研究用户需求了。这个时候,仍然狭义地把“营销”定义成“卖东西”的人会逐步被淘汰。成功的营销人,将把营销看成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整个过程(从市场到产品到推广等),而不仅仅是关心单次的推广数据。
一、个人看法
首先我从一个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者角度来说明。因为我本身是在杭州读书的,附近是阿里巴巴和梦想小镇互联网创业基地,加上现在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工作,所以对于互联网方面的接触内容比较多。
虽然如今互联网发展速度不如2012年前后那样激增,但是它现在也是经济的一大增长点。而我另外比较看好的实体企业中的体验式营销,大大增加了客户参与感。
成功的体验式营销案例有星巴克、宜家、杜蕾斯、滴滴打车 和UBER。像苹果、三星、华为也在开体验店,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重视顾客的体验过程,当你在体验一款产品的时候,很多时候产品都需要体验,只有亲身接触了,才知道是不是要下定购买决心,我们萌牙电动牙刷也运用了体验营销的相关内容,提出31天无理由退换货,保证用户先进行产品体验,再体验过后再来决定是否要退换货,充分保障了用户的产品体验。
所以我认为体验式营销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起来的全新营销模式,互联网+用户体验模式,这将会成为2016年营销大环境的一支重要力量。毕竟今年大新闻都是相关滴滴合并优步,可见体验式营销的品牌影响力之大。
二、实体案例—打车软件滴滴和优步
滴滴的产品体验营销
在去年的圣诞节和今年夏天上海暴雨,将叫车页面快速调整,原本的轿车图标变成了圣诞老人或是一艘船,这种体现人性化和趣味性的营销方式,直接作用到产品的用户体验,让追热点也与产品紧密相连。
滴滴的品牌负责人说,“而且这种能够影响到产品体验的营销会变得更实际,而不是天花乱坠的吹嘘”,可见他们是非常重视用户的体验过程。
根据小米参与感,滴滴也设置了“桔色星期一”,本质上它完全是一次促销活动,在每周一用户能享受到超低价甚至免费的乘车体验,但它同时也被做成了一次事件,让顾客可以超低价格享受乘车体验,不但可以急速扩充粉丝基数,也带来一批忠诚的用户,每个星期一都等着优惠券发放,同时也可以借助桔色星期一,带动其他新产品的促销推广,一举三得,体验营销果然不同凡响。
三、总结
所以我认为2016年将会是互联网+用户体验模式的新时代。现如今,顾客对产品的关注不再仅仅停留在产品质量与功能上,而是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产品购买和消费过程中的情感与价值体验。体验成为顾客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体验营销+互联网也作为新的营销模式登上舞台。
微信电商将是一种趋势,但微信存在许多的漏洞和弊端,如果选择做微商,很难扩大规模,很难吸引陌生买家,信誉无法得到肯定,然而势必5年之内淘宝依然占据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如何给走微商和移动端的这些电商一些出路?微商应该改良还是革命?还是放弃微商选择其他app的电商渠道?现在网红,直播在手机端很火,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开辟这些道路(自己开平台成本吓人,没实力人家不加盟你)?
、
2016.1.18 这是我们考试的题目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营销如人生,
人生忍耐的时间,
一定多于成功的时间。
环境:抬头五重困境,难见星空
2016年营销环境,就像2016年中全国大部地区持续强降雨,努力抬头也难见星空——
当产品是过剩的,价格是低估的,渠道是垄断的,传播是碎片的,顾客是挑剔的,多少踌躇满志高歌猛进的战友成了随风飞升的炮灰。
困境1:产品是过剩的
你的「酒」再香,也怕2016年的巷子比马里亚纳海沟都深——
1、一是微商掠夺式压货
你猜2014年至今,压在微商手里的面膜比用在脸上的多多少?
即使现在停止生产,如今整个微商市场的面膜至少需要5、6年才能消化掉。
不止面膜,微商把消费品类的中小经销商、与个体户的都干大了肚子,但分娩遥遥无期。
2、二是厂商无下限贴牌
你猜广州某些小厂几件起能贴牌生产?
一件。
也就是说如果你高兴,现在就能有100个品牌; 如果你有心,这100个品牌都可以包装成海外潮牌;
并非危言耸听,你看九朵云马油火了之后,市面上多少包装完全照抄的产品?泊泉雅马油、卡啰伊马油、莱玫马油、颜素真马油、海洋诗韵马油、LISA BELL马油、柏诗宣马油、采萃马油、LOSHI马油、领舞奇迹马油、伊美众马油……都说自己做的是跨境电商。
不止马油,抄款抢市场成了服饰、箱包、美妆、家居、日百等品类的丛林法则——不论谁出了新品,你方卖罢了我砸场——卖得不好你自己玩去,卖得好了我抄来自己玩。
3、三是新品上市成本低
自从火了双创战略,火了天使投资,火了众筹,上市新产品剩下三步:
用双创向父母要钱做新产品;
用对赌向天使要钱做新产品;
用众筹向顾客要钱做新产品。
——于是每个品类都涌现出一堆莫明其妙的搅局者,瓜分着随经济下行压力下本来就在走低的市场容量、购买力、购买意愿。
困境2:价格是低估的
怪就怪电商价格战。
2016之前电商平台基本一月一造节,整个电商生态圈、线上下生态圈还算平衡有序。
2016之后迫于「流量」红利的消退,电商平台只好向「转化率」要销量,恨不得一个月三个节。
以淘宝为例,近期新势力周、表白节、66大促、618年中促、造物节层出不穷……
1、本来线上平台价格就透明的
你不降价?竞争对手的产品就把你的顾客都抢走了。
2、平台还要绑架商家降价促销
你不降价?这个促销活动入口就给你的竞争对手了。
——所以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入驻平台,越来越多的电商促销节,产品价格、品牌溢价、企业利润都越来越低。
困境3:渠道是垄断的
2016年线上下渠道都无大红利——
1、你想玩线上?
再想想淘品牌这个词从你视野里消失多少年了?
国内外大牌相继意识到电商的价值挤破头入驻,早已经不需要小牌撑场面了,谁还扶持这旧茬啊。
线上平台99.99%的优质流量都给了大牌,因为大牌高转化给的分成多,因为大牌买大明星搞大传播能带平台一起火。
2、你想玩线下?
再想想特色小店从你身边消失多少年了?
经济越下行,民众越恐慌;民众越恐慌,越不敢投资流动资产而投固定资产,于是租金随房价一再走高,玩小而美的特色小店,约等于给房东打工;再加上电商连年价格战,约等于给房东赔本打工。
——所以为什么前年起微商虚火过旺到如今?一条无监管的、低成本的,能压货走量的渠道多么难能可贵。
困境4:传播是碎片的
大传播资源连年涨价,但——
还有用,但没过去那么有用了——
1、一是资源的权威价值在淡化
当微商品牌A某走进人民大会堂,微商品牌L某跟cctv官方合作,微商品牌Q某上了京东众筹首屏,传播资源再难为品牌背书。
现在投之前的权威资源,更多是拿资源做事件营销骗后续传播了——就像韩后借南都玩天下无三,神州借电梯玩Beat U,优信借中国好声音玩鬼畜。
2、二是资源的曝光价值在分流
之前只有一屏(电视),现在都不止十屏了,电脑屏、手机屏、平板屏、电梯屏、影院屏、广场屏、地铁屏、机场屏、车站屏、商圈屏……
别说引爆全国了,引爆个三线城市要投的钱都是你给不起的天文数字。
——所以为什么去年短视频,今年直播火了?这种卖脸就能换曝光的资源多么难能可贵。
困境5:顾客是挑剔的
低价甚至免费的商品实在太多——
1、怪为骗融资发补贴的O2O
反正骗到下一轮更多看用户数与市场份额,
所以玩O2O们的赔本烧投资人钱,谁也都不心疼——
你早起打顺风车收单免费,中午搜外卖平台活动几块钱吃顿好的,晚归点个免费的清洁工打扫房间,叫免费的按摩师上门按摩……
2、怪刷销量才能活的小卖家
付费流量太贵,都盯着自然搜索的免费流量;做品牌太贵,只能用销量证明东西还行;所以给返利、给折扣、给付邮试用都不心疼。
3、怪为出名而出飞机稿的小乙方
哪怕明知大甲方是骗稿,也要比稿,把甲方们越养越刁。
——所以为什么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社群经济今年火了?这种看人就能让顾客不再挑剔的噱头多么难能可贵。
应对:低头三大老实,脚踏实地
正如上文所解,
2016年的创业环境真没给小你啥红利,
——从产品、价格、渠道、传播、到顾客,甚至之前风口飞起的猪也在陆续硬着陆。
那就老实做人、做产品、做通路,耐心等下一个风口。
老实做人
创始人要做出四种价值——时间价值、技术价值、资源价值、平台价值。
1、时间价值
创始人要花更多时间学习国内外的营销案例与商业模式,并结合自己的受众与资源现状,嫁接出自己「一招鲜」的套路。
——在有自己的「一招鲜」之前,千万别贸然烧钱;否则不是自己的钱血本无归,就是投资人的钱血本无归。
2、能力价值
当你有了「一招鲜」的套路,就好比有了一棵摇钱树——但这远远不够,对手会很快复制,再蓝的海也搅成红海。
你得把「一招鲜」上升为「系统武功」,围住你的护城河。
——如果「一招鲜」是靠时间打磨出来的,那么「系统武功」更多靠能力了。
3、资源价值
正因为渠道是垄断的,传播是碎片的,每一份渠道、传播资源在2016年都弥足珍贵。
如何把手头的一份价值盘成两份,成了2016的必修课。
比如去年年底微鲸电视和功夫熊猫3的合作,我让甲方把整个功夫熊猫的IP从渠道与传播两线出发置换资源——
而今年3月的Papi酱广告代言拍卖会上,微鲸电视又以出价第三的名义,拿到了和第一、第二差不多的媒体报导与受众注意。
——正因为中小企业的资源多半只有创始人能调配,所以创始人要做最勤劳的PR经理。
4、平台价值
仅凭一己之力要打破产品、价值、渠道、传播、顾客困局难免顾此失彼,
所以创始人得时刻想着如何团结更多人;
最好的方法,是提供平台「让更多人因你成功」。
——创始人的格局,不在于能力多大、资源多少,而在于让多少人因为你的能力与资源而成功。
老实做产品
产品有三种价值,使用价值、体验价值、传播价值。
物质匮乏的时代,产品能保证「使用价值」就不错了,讲的是物美价廉,就像狗不理包子,庆丰包子,皮薄馅多好吃。
但2016年,产品过剩都物美,价值低估一个比一个价廉,加上顾客还挑剔,再那么玩是嫌死得不够快——
你的产品得像雕爷牛腩,讲得出「无一物无来历,无一处无典故」的「体验价值」——让受众无论是听觉、嗅觉、视觉、触觉都在用餐;以及哪怕背上除了停尸房用干冰最多的地方之嫌,也要烟雾缭绕恍如仙境让受众好拍照发朋友圈发微博的「传播价值」。
——趁没啥红利,静下心打造卖得掉传得开的好产品。
老实做通路
2016年狼多肉少,传统电商与传统零售通路都无红利;再怎么投重金、布重兵,都是做和竞争对手相同的事——别期待不同结果。
所以维持就好。
判断其他哪些通路还有红利,主要看通路是否有三种种价值——顾客价值、网红价值、案例价值。
一是顾客价值
1、能触达品牌认知受众的通路,要不遗余力投。
例如:
毕竟无论是搜索过品牌相关关键词,还是访问过品牌店铺的受众,都已认知品牌,再略加教育就能认可、认购品牌了,在2016这样每新客平均获取成本高达180元的年代难能可贵。
2、能触达品牌购买顾客的通路,更要不遗余力投。
每月至少两次促销活动,短信、邮件、微淘、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今日头条、新闻稿通发等通路全覆盖,最大程度唤醒顾客。
毕竟已经认购过品牌的顾客,在之前已付出每新客平均180元的获取成本呢。
二是网红价值
2016年,相比企业品牌,受众更信个人品牌——于是网红从之前的「赚吆喝」的媒介,跃升为如今「赚钱」的卖货通路。
而无论博客,到微博,到微信公众号,到短视频,到直播,手头没有自己的网红就得高价买网红替给你宣传;但如果是过复杂的流程,或过硬的广告,就算掏再多钱也难说服人家全力配合。
所以企业得自己做几类网红:
在于凭曝光量巨大的鸡汤文与视频露出产品与品牌,及做事件营销;但本质还是「戏子」难说服粉丝购买。如果发现基层员工有鸡汤或恶搞天赋,可以给钱给人支持运营自己的自媒体,火了以后在视频、文字中植入品牌与产品。
就像玩知乎魅族的李楠,就像玩派代的百雀羚的花满天,就像我自己也曾经在知乎签名档挂了两年「某芙就是精油」。
干货网红的价值,在于抛商业类的干货证明经营有方,引业内人士,及不明真相的围观受众为你的粉丝,能产生些真实购买。
所以鼓励高管都经营自己的自媒体,无论微博、微信,还是知乎、在行、脉脉……在不断出内容的过程中为自己长本事,为品牌长脸。
就像罗永浩是锤子手机最好的代言,雕爷是河狸家最好的代言,周鸿祎是360最好的代言一样。
榜样网红的价值,在于名正言顺地以品牌创始人的经历与言论吸粉、吸金、勾搭大V,打广告。
这个得创始人自己上,装逼也好,撕逼也罢,如果创始人都不敢生龙活虎,品牌谈何生机勃勃。
总之,当员工到高管到创始人都是网红,不但本身就是通路,更能说服其他通路给资源。
三是案例价值
2016年,除了传统电商、传统零售、品牌与网红通路外,赚钱难……
那就至少借通路赚赚吆喝——
总之,无论是近期的利,还是远期的利,无利不起早。
当你脚踏实地,
把人做老实了,产品做老实了,通路做老实了,别说下一个风口,当下就名利双收都不成问题。
总好过,仰望那触不可及的产品过剩,价值低估,渠道垄断,宣传碎片,顾客挑剔的星空,当了炮灰。
窗外是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营民在生活,营民还将生活下去。
有很多种,有些是市场造成的,有些是互联网造成的。
我想说的有一种格外心塞。
就是企业老板受到脑残营销课的影响,开始照葫芦画瓢的想要互联网化,想要o2o,根本不考虑实际企业情况和销售模式,在他的想法里,只要上了天猫一切都ok了。
开始不惜一切组件电商运营团队,看着不懂产品不懂企业核心销售运营的人,拿着在网络没有核心竞争力也没有价格优势的产品自Hi,着实心塞。
2016年企业面对什么样的营销环境
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经历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还是一个深度的社交媒体的用户,我想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目前的中国经历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产生了庞大的中产阶级,据高盛估计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了2.25亿。并且未来仍然会以高速增长,以后中国的中产阶级的规模会不断的庞大。
这意味着什么了?
意味着已经有2.25亿的国人告别以前的穷困,开始富足,并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已经不满足于之前的劣质,低廉,缺乏创意,服务质量不好的企业和产品了,而他们又是在社交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用户。
他们几乎占据了整个互联网,新媒体的话语权,所以如果营销不能够渗透到这里,不能够满足中产阶级的需求,基本只有淘汰的命运。
李克强总理所提到的供给侧改革,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也就是中国并不是缺乏消费能力,也不是缺乏中产阶级,中国的居民存款和储蓄率在全世界也是比例非常高的,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产品会滞销,很多企业没有利润,很多线下店不断倒闭了?
其实是因为其产品,其服务,不能够满足新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说中国的旅游行业,长期以来就是脏乱差,服务品质不好,景区景点很分散,到处充斥着小商小贩,黑心导游,但是大量中产阶级,年轻人都有旅游的需求,现在每年出国旅游的有几千万人,在海外的消费是上万亿的人民币,而这些本来是可以留在国内,来使得国内旅游行业的成长的。
比如现在很多房地产行业开始转型做度假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这是因为传统的写字楼,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已经饱和了,这十年来我们建了太多的房子,现在全国地产行业库存消化要67个月以上,也就是五年以内,不建任何房子,都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而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减少,生育率的降低,未来的房子必然越来越不值钱,当然这是针对二三四城市,一线城市还是会持续保有竞争力,房价会不断上涨,但是应该还是会在合理区间内。
养老地产是因为人口老龄化,他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自然滋生了庞大的养老地产的需求,希望在剩下了的几十年里,能够好好的安度晚年。而旅游地产是因为,很多国内的优质旅游景点尚且没有开发,其配套设施,其娱乐,还有其服务跟国外的旅游度假地产差别非常大,这个可以借鉴美国,美国的旅游地产,度假地产是非常发达的。
营销,其实可以拆分开来,也就是经营和销售,是先经营好,再谈销售,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洞察到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够适应互联网下的新的生存环境,其实谈再多营销毫无意义。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它就像水和电一样,无孔不入,占领着这个社会上每一个地方,所以互联网本来就是一种工具,努力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以互联网的工具来改造自己的行业,来建立跟用户互动和反馈的机制,能够建立好的用户管理体系,能够让企业跟用户平等交流,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的改善产品,设计产品,才是王道,未来的营销,产品,营销,运营,是越来越难以分别开来了。
整个市场环境都在洗牌
大公司靠贷款活着
小公司靠老客户活着
VC PE横行,实干企业少,空架子多
制造业惨淡,收款难,资金链问题一堆,上下游情况一样,大鱼拖小鱼,小鱼拖虾米,虾米还不得不继续繁殖供应
打铁还需自身硬,缩小体系,练好内功,稳扎稳打,先不要考虑营销增长多少,现在要考虑的是活下去
移动互联所造成的营销生态的碎片化、群居化的大环境,让营销手段和效果得以精进式地演进和发展。因此在这种生态环境下,2016年的营销趋势在我看来:
1.从广告到达的角度上讲,先进的技术让营销的精准性进一步升级。换句话说就是更加逼近营销的本质。
2.从营销的效果来看,将会越来越关注用户的极致体验。
这里有两个标志性元素,一个是关键时刻:MOT(MomentofTruth),是用户消费体验中的关键时刻。比如,未来的穿衣体验,因为有了VR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体验;另外一个是社群属性,移动互联时代载体的无边界特征,让信息的交换交流分享更加开放,这会让群体特征更加鲜明。
3.从消费者洞察的角度。
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未来的数据更加智能化,这会让需求更加匹配,数据本身可能就是内容资源。营销的本质是需求匹配,营销手段的核心就是数据。数据让用户的画像更准确,未来营销人不用自己去画“用户画像”,而是在海量的数据支撑下由用户去画自己。
GE中国首席发言人:李国威
脑袋还是心智:信息爆炸把人的脑袋充满的时候,回到那个古老的话题——影响心智(Headormind.)。
1.以人为中心。营销必须关注我们的生存状态,我们的痛苦、纠结、狂喜、抑郁、尴尬、无助。
2.组织的愿景。品牌主自己,你的员工信不信这个东西,是一切的出发点。
3.传统媒体的末班车。客观公正的媒体,曾经是品牌最好的传播载体,但政府和大企业在通过政策、资本和广告控制媒体,在这个媒体公信力尚有残留的转折期,抓紧发挥传统公关的效力。
4.公关转为媒体合作。免费的公关越来越难,不是每个品牌,每个时间段都会产生大智慧。从免费变成付费,媒体合作需要企业相当的费用,媒体也在保持公信力和服务广告主之间艰难选择,决定谁的钱可以收,谁给多少钱都不要。
5.软文是品牌捷径。公关和广告扯不清楚,作为中间道路的软文,可以是短期甚至长期的品牌捷径。高明的软文把品牌1.与人的状态连接,2.与商业洞察连接3.自我扩散。好的软文会越来越贵,影响心智的花费是合算的,我们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软文作者。
6.企业微信号摆脱中间路线。不一定每个企业都做微信号,如果你真的需要好的渠道,专注两头,一头是媒体属性,重商业洞察,人情味,产品成为消费者洞察合理的延伸时才会获得关注;另一头是朋友圈属性,做员工微信,谈咱们的事情,咱们都认识的人。甩掉卡在中间的自嗨部分。1000万个微信号,不缺你那一个,你可以用这个时间和钱,做对企业和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
7.摸索正确的一半。我知道做的一半事情没有价值,但是不知道是哪一半。解决办法只有边做边发现,价值也是在变化之中显现或消失,做决定真的是最难的事情。
8.做深,做专。没有什么新的魔法,组合营销,广告,公关。做深,做专,“占有”一个话题,当第一,成为意见领袖,教科书上多数东西没有过时,只是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的难度增加了好几倍,坚持是一种选择。
李叫兽创始人:李靖
如果对接下来的营销界只有一个预测的话,我认为是:商业元素会进一步解构,营销会更加多元化。举个例子,当下已经非常明显的趋势:媒体产品化,产品媒体化。自媒体等传统营销手段将具备产品属性,而产品也将更多具备媒体属性。
1.媒体产品化:过去我们认为企业自媒体是一种推广手段,目的就是引流量卖产品,而实际上自媒体并不是“媒体”,而是企业的一种“免费产品”,能够持续性地满足某种需求——比如某大健康行业的企业,实质上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包括收费的保健品和免费的自媒体,免费的自媒体用于持续提供高质量健康类内容,相当于把媒体做成了“产品”。我们“李叫兽”公众号也是一样,免费的提供营销方法的公众号,收费的工具和咨询服务产品
2.产品媒体化:既然媒体可以具备“产品”属性,那么产品也能具备媒体属性——让产品本身成为传播企业信息、互动消费者的媒体工具。比如加多宝靠饮料罐印二维码来吸引粉丝,饿了么让早餐包装袋变移动广告位,都是让产品变媒体。
总之,市场、运营、公关、销售、产品等,本来看似泾渭分明的关系,将变得越来越交叉。今天你会看到研发人员也开始学习社会化营销了,新媒体运营开始研究产品、研究用户需求了。这个时候,仍然狭义地把“营销”定义成“卖东西”的人会逐步被淘汰。成功的营销人,将把营销看成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整个过程(从市场到产品到推广等),而不仅仅是关心单次的推广数据。
一、个人看法
首先我从一个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者角度来说明。因为我本身是在杭州读书的,附近是阿里巴巴和梦想小镇互联网创业基地,加上现在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工作,所以对于互联网方面的接触内容比较多。
虽然如今互联网发展速度不如2012年前后那样激增,但是它现在也是经济的一大增长点。而我另外比较看好的实体企业中的体验式营销,大大增加了客户参与感。
成功的体验式营销案例有星巴克、宜家、杜蕾斯、滴滴打车 和UBER。像苹果、三星、华为也在开体验店,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重视顾客的体验过程,当你在体验一款产品的时候,很多时候产品都需要体验,只有亲身接触了,才知道是不是要下定购买决心,我们萌牙电动牙刷也运用了体验营销的相关内容,提出31天无理由退换货,保证用户先进行产品体验,再体验过后再来决定是否要退换货,充分保障了用户的产品体验。
所以我认为体验式营销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起来的全新营销模式,互联网+用户体验模式,这将会成为2016年营销大环境的一支重要力量。毕竟今年大新闻都是相关滴滴合并优步,可见体验式营销的品牌影响力之大。
二、实体案例—打车软件滴滴和优步
滴滴的产品体验营销
在去年的圣诞节和今年夏天上海暴雨,将叫车页面快速调整,原本的轿车图标变成了圣诞老人或是一艘船,这种体现人性化和趣味性的营销方式,直接作用到产品的用户体验,让追热点也与产品紧密相连。
滴滴的品牌负责人说,“而且这种能够影响到产品体验的营销会变得更实际,而不是天花乱坠的吹嘘”,可见他们是非常重视用户的体验过程。
根据小米参与感,滴滴也设置了“桔色星期一”,本质上它完全是一次促销活动,在每周一用户能享受到超低价甚至免费的乘车体验,但它同时也被做成了一次事件,让顾客可以超低价格享受乘车体验,不但可以急速扩充粉丝基数,也带来一批忠诚的用户,每个星期一都等着优惠券发放,同时也可以借助桔色星期一,带动其他新产品的促销推广,一举三得,体验营销果然不同凡响。
三、总结
所以我认为2016年将会是互联网+用户体验模式的新时代。现如今,顾客对产品的关注不再仅仅停留在产品质量与功能上,而是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产品购买和消费过程中的情感与价值体验。体验成为顾客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体验营销+互联网也作为新的营销模式登上舞台。
微信电商将是一种趋势,但微信存在许多的漏洞和弊端,如果选择做微商,很难扩大规模,很难吸引陌生买家,信誉无法得到肯定,然而势必5年之内淘宝依然占据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如何给走微商和移动端的这些电商一些出路?微商应该改良还是革命?还是放弃微商选择其他app的电商渠道?现在网红,直播在手机端很火,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开辟这些道路(自己开平台成本吓人,没实力人家不加盟你)?
、
2016.1.18 这是我们考试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