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阿布熊 初入职场

[db:提问者简介]

回复 ( 10 )

  1. 波旬
    理由
    举报 取消

    营销如人生,

    人生忍耐的时间,

    一定多于成功的时间。

    环境:抬头五重困境,难见星空

    2016年营销环境,就像2016年中全国大部地区持续强降雨,努力抬头也难见星空——

    当产品是过剩的,价格是低估的,渠道是垄断的,传播是碎片的,顾客是挑剔的,多少踌躇满志高歌猛进的战友成了随风飞升的炮灰。

    困境1:产品是过剩的

    你的「酒」再香,也怕2016年的巷子比马里亚纳海沟都深——

    1、一是微商掠夺式压货

    你猜2014年至今,压在微商手里的面膜比用在脸上的多多少?

    即使现在停止生产,如今整个微商市场的面膜至少需要5、6年才能消化掉。

    不止面膜,微商把消费品类的中小经销商、与个体户的都干大了肚子,但分娩遥遥无期。

    2、二是厂商无下限贴牌

    你猜广州某些小厂几件起能贴牌生产?

    一件。

    也就是说如果你高兴,现在就能有100个品牌; 如果你有心,这100个品牌都可以包装成海外潮牌;

    并非危言耸听,你看九朵云马油火了之后,市面上多少包装完全照抄的产品?泊泉雅马油、卡啰伊马油、莱玫马油、颜素真马油、海洋诗韵马油、LISA BELL马油、柏诗宣马油、采萃马油、LOSHI马油、领舞奇迹马油、伊美众马油……都说自己做的是跨境电商。

    不止马油,抄款抢市场成了服饰、箱包、美妆、家居、日百等品类的丛林法则——不论谁出了新品,你方卖罢了我砸场——卖得不好你自己玩去,卖得好了我抄来自己玩。

    3、三是新品上市成本低

    自从火了双创战略,火了天使投资,火了众筹,上市新产品剩下三步:

    用双创向父母要钱做新产品;

    用对赌向天使要钱做新产品;

    用众筹向顾客要钱做新产品。

    ——于是每个品类都涌现出一堆莫明其妙的搅局者,瓜分着随经济下行压力下本来就在走低的市场容量、购买力、购买意愿。

    困境2:价格是低估的

    怪就怪电商价格战。

    2016之前电商平台基本一月一造节,整个电商生态圈、线上下生态圈还算平衡有序。

    2016之后迫于「流量」红利的消退,电商平台只好向「转化率」要销量,恨不得一个月三个节。

    以淘宝为例,近期新势力周、表白节、66大促、618年中促、造物节层出不穷……

    1、本来线上平台价格就透明的

    你不降价?竞争对手的产品就把你的顾客都抢走了。

    2、平台还要绑架商家降价促销

    你不降价?这个促销活动入口就给你的竞争对手了。

    ——所以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入驻平台,越来越多的电商促销节,产品价格、品牌溢价、企业利润都越来越低。

    困境3:渠道是垄断的

    2016年线上下渠道都无大红利——

    1、你想玩线上?

    再想想淘品牌这个词从你视野里消失多少年了?

    国内外大牌相继意识到电商的价值挤破头入驻,早已经不需要小牌撑场面了,谁还扶持这旧茬啊。

    线上平台99.99%的优质流量都给了大牌,因为大牌高转化给的分成多,因为大牌买大明星搞大传播能带平台一起火。

    2、你想玩线下?

    再想想特色小店从你身边消失多少年了?

    经济越下行,民众越恐慌;民众越恐慌,越不敢投资流动资产而投固定资产,于是租金随房价一再走高,玩小而美的特色小店,约等于给房东打工;再加上电商连年价格战,约等于给房东赔本打工。

    ——所以为什么前年起微商虚火过旺到如今?一条无监管的、低成本的,能压货走量的渠道多么难能可贵。

    困境4:传播是碎片的

    大传播资源连年涨价,但——

    • 买央视标王还有用吗?
    • 买网站首屏还有用吗?
    • 买户外广告还有用吗?
    • 买节目冠名还有用吗?
    • 买报纸头版还有用吗?
    • 买杂志封面还有用吗?
    • 买电梯广告还有用吗?

    还有用,但没过去那么有用了——

    1、一是资源的权威价值在淡化

    当微商品牌A某走进人民大会堂,微商品牌L某跟cctv官方合作,微商品牌Q某上了京东众筹首屏,传播资源再难为品牌背书。

    现在投之前的权威资源,更多是拿资源做事件营销骗后续传播了——就像韩后借南都玩天下无三,神州借电梯玩Beat U,优信借中国好声音玩鬼畜。

    2、二是资源的曝光价值在分流

    之前只有一屏(电视),现在都不止十屏了,电脑屏、手机屏、平板屏、电梯屏、影院屏、广场屏、地铁屏、机场屏、车站屏、商圈屏……

    别说引爆全国了,引爆个三线城市要投的钱都是你给不起的天文数字。

    ——所以为什么去年短视频,今年直播火了?这种卖脸就能换曝光的资源多么难能可贵。

    困境5:顾客是挑剔的

    低价甚至免费的商品实在太多——

    1、怪为骗融资发补贴的O2O

    反正骗到下一轮更多看用户数与市场份额,

    所以玩O2O们的赔本烧投资人钱,谁也都不心疼——

    你早起打顺风车收单免费,中午搜外卖平台活动几块钱吃顿好的,晚归点个免费的清洁工打扫房间,叫免费的按摩师上门按摩……

    2、怪刷销量才能活的小卖家

    付费流量太贵,都盯着自然搜索的免费流量;做品牌太贵,只能用销量证明东西还行;所以给返利、给折扣、给付邮试用都不心疼。

    3、怪为出名而出飞机稿的小乙方

    哪怕明知大甲方是骗稿,也要比稿,把甲方们越养越刁。

    ——所以为什么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社群经济今年火了?这种看人就能让顾客不再挑剔的噱头多么难能可贵。

    应对:低头三大老实,脚踏实地

    正如上文所解,

    2016年的创业环境真没给小你啥红利,

    ——从产品、价格、渠道、传播、到顾客,甚至之前风口飞起的猪也在陆续硬着陆。

    那就老实做人、做产品、做通路,耐心等下一个风口。

    老实做人

    创始人要做出四种价值——时间价值、技术价值、资源价值、平台价值。

    1、时间价值

    创始人要花更多时间学习国内外的营销案例与商业模式,并结合自己的受众与资源现状,嫁接出自己「一招鲜」的套路。

    • 就像去年的小牛电动车与700bike, 嫁接了互联网思维、工匠主义到当时的众筹渠道红利上,得以一炮而红。
    • 就像今年的AR涂涂乐,嫁接了AR风口与秘密花园涂色本,推出专供儿童4D互动涂色绘本,野蛮招商;
    • 就像前年的微商,去年的拼团与社群,今年的三级分销,最先嫁接的都拿到了红利。

    ——在有自己的「一招鲜」之前,千万别贸然烧钱;否则不是自己的钱血本无归,就是投资人的钱血本无归。

    2、能力价值

    当你有了「一招鲜」的套路,就好比有了一棵摇钱树——但这远远不够,对手会很快复制,再蓝的海也搅成红海。

    你得把「一招鲜」上升为「系统武功」,围住你的护城河。

    • 就像线下零食企业良品铺子,在赶上电商早期红利的崛起之后,迅速借线上势能线下招商,现已有近两千家线下店。
    • 就像电商祛痘品牌WIS,在赶上明星微博的红利崛起之后,为了长期占有微博口碑,不惜拿出大量高价正品返给微博、微信晒单的顾客。
    • 就像微商品牌小黑裙,在赶上三级分销的红利崛起之后,为了长期作为经典案例,不惜拿出重金做PR,只为媒体一提社群一提三级分销都无法绕过。

    ——如果「一招鲜」是靠时间打磨出来的,那么「系统武功」更多靠能力了。

    3、资源价值

    正因为渠道是垄断的,传播是碎片的,每一份渠道、传播资源在2016年都弥足珍贵。

    如何把手头的一份价值盘成两份,成了2016的必修课。

    比如去年年底微鲸电视和功夫熊猫3的合作,我让甲方把整个功夫熊猫的IP从渠道与传播两线出发置换资源——

    1. 渠道线,置换到了换线上渠道、线下渠道、顾客口碑、功夫熊猫渠道、合作伙伴渠道、微商渠道、自媒体大V渠道的七线资源,
    2. 品牌线,置换到了功夫熊猫的官微宣传、搜索引擎霸屏、同人创作大赛,新闻媒体报导、大V代言、受众讨论、非受众争议的七线资源。

    而今年3月的Papi酱广告代言拍卖会上,微鲸电视又以出价第三的名义,拿到了和第一、第二差不多的媒体报导与受众注意。

    ——正因为中小企业的资源多半只有创始人能调配,所以创始人要做最勤劳的PR经理。

    4、平台价值

    仅凭一己之力要打破产品、价值、渠道、传播、顾客困局难免顾此失彼,

    所以创始人得时刻想着如何团结更多人;

    最好的方法,是提供平台「让更多人因你成功」。

    • 为什么河狸家把初期的Slogan「上门美甲第一大」改为「解放天下手艺人人」?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手艺人加入平台、宣传平台、在平台消费。
    • 所以近期给某情感挽回领导品牌出策划案的时候,直接绕过品牌竞争,让做情感挽回加情感维稳的平台,赚情感维稳师、情感挽回师的培训费与推广费;赚首创情感维稳师、情感挽回师两种职业的名声;赚同行不得不入驻平台带来的客流。
    • 所以哪怕我自己的公众号关注不过几万,都推出了给生产商推产品、给销售商推资源,给营销人推产品与项目的专题;哪怕自己卖卖网课,都保证说过的决不再卖,让后来者找听过的买。

    ——创始人的格局,不在于能力多大、资源多少,而在于让多少人因为你的能力与资源而成功。

    老实做产品

    产品有三种价值,使用价值、体验价值、传播价值。

    物质匮乏的时代,产品能保证「使用价值」就不错了,讲的是物美价廉,就像狗不理包子,庆丰包子,皮薄馅多好吃。

    但2016年,产品过剩都物美,价值低估一个比一个价廉,加上顾客还挑剔,再那么玩是嫌死得不够快——

    你的产品得像雕爷牛腩,讲得出「无一物无来历,无一处无典故」的「体验价值」——让受众无论是听觉、嗅觉、视觉、触觉都在用餐;以及哪怕背上除了停尸房用干冰最多的地方之嫌,也要烟雾缭绕恍如仙境让受众好拍照发朋友圈发微博的「传播价值」。

    • 体验价值让产品差异化、价值有溢价、渠道高看你、顾客不挑剔;
    • 传播价值将产品包装成内容,让资源最大化、甚至成为传播资源。

    ——趁没啥红利,静下心打造卖得掉传得开的好产品。

    老实做通路

    2016年狼多肉少,传统电商与传统零售通路都无红利;再怎么投重金、布重兵,都是做和竞争对手相同的事——别期待不同结果。

    所以维持就好。

    判断其他哪些通路还有红利,主要看通路是否有三种种价值——顾客价值、网红价值、案例价值。

    一是顾客价值

    1、能触达品牌认知受众的通路,要不遗余力投。

    例如:

    • 百度搜索、360搜搜、搜狗搜索,因为能定投品牌关键词搜索结果;
    • 百度网盟,因为能定向品牌词关键词搜索人群定向;
    • 淘宝直通车或京东快车,因为能定向品牌关键词搜索结果;
    • 淘宝钻石展位,因为能定向的店铺购物相关行为,

    毕竟无论是搜索过品牌相关关键词,还是访问过品牌店铺的受众,都已认知品牌,再略加教育就能认可、认购品牌了,在2016这样每新客平均获取成本高达180元的年代难能可贵。

    2、能触达品牌购买顾客的通路,更要不遗余力投。

    每月至少两次促销活动,短信、邮件、微淘、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今日头条、新闻稿通发等通路全覆盖,最大程度唤醒顾客。

    毕竟已经认购过品牌的顾客,在之前已付出每新客平均180元的获取成本呢。

    二是网红价值

    2016年,相比企业品牌,受众更信个人品牌——于是网红从之前的「赚吆喝」的媒介,跃升为如今「赚钱」的卖货通路。

    而无论博客,到微博,到微信公众号,到短视频,到直播,手头没有自己的网红就得高价买网红替给你宣传;但如果是过复杂的流程,或过硬的广告,就算掏再多钱也难说服人家全力配合。

    所以企业得自己做几类网红:

    1. 娱乐类网红

      在于凭曝光量巨大的鸡汤文与视频露出产品与品牌,及做事件营销;但本质还是「戏子」难说服粉丝购买。如果发现基层员工有鸡汤或恶搞天赋,可以给钱给人支持运营自己的自媒体,火了以后在视频、文字中植入品牌与产品。

    2. 干货类网红

      就像玩知乎魅族的李楠,就像玩派代的百雀羚的花满天,就像我自己也曾经在知乎签名档挂了两年「某芙就是精油」。

      干货网红的价值,在于抛商业类的干货证明经营有方,引业内人士,及不明真相的围观受众为你的粉丝,能产生些真实购买。

      所以鼓励高管都经营自己的自媒体,无论微博、微信,还是知乎、在行、脉脉……在不断出内容的过程中为自己长本事,为品牌长脸。

    3. 榜样类网红

      就像罗永浩是锤子手机最好的代言,雕爷是河狸家最好的代言,周鸿祎是360最好的代言一样。

      榜样网红的价值,在于名正言顺地以品牌创始人的经历与言论吸粉、吸金、勾搭大V,打广告。

      这个得创始人自己上,装逼也好,撕逼也罢,如果创始人都不敢生龙活虎,品牌谈何生机勃勃。

    总之,当员工到高管到创始人都是网红,不但本身就是通路,更能说服其他通路给资源。

    三是案例价值

    2016年,除了传统电商、传统零售、品牌与网红通路外,赚钱难……

    那就至少借通路赚赚吆喝——

    • 可以是赚背书,例如入驻一条严选,借一条这样的优质媒体给自己背书;例如上京东、淘宝众筹,借京东、淘宝官方以及几万的众筹参与者背书。
    • 可以是赚曝光,例如入驻今日头条特卖,并积极参加所有返利、促销类网站活动,至少做到无处不曝光。
    • 以是赚争议,例如与「潮男微商」、「神奇百货」、「泡否网」这类风口浪尖的通路,然后大肆宣传……

    总之,无论是近期的利,还是远期的利,无利不起早。

    当你脚踏实地,

    把人做老实了,产品做老实了,通路做老实了,别说下一个风口,当下就名利双收都不成问题。

    总好过,仰望那触不可及的产品过剩,价值低估,渠道垄断,宣传碎片,顾客挑剔的星空,当了炮灰。

    窗外是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营民在生活,营民还将生活下去。

  2. sunx
    理由
    举报 取消

    有很多种,有些是市场造成的,有些是互联网造成的。

    我想说的有一种格外心塞。

    就是企业老板受到脑残营销课的影响,开始照葫芦画瓢的想要互联网化,想要o2o,根本不考虑实际企业情况和销售模式,在他的想法里,只要上了天猫一切都ok了。

    开始不惜一切组件电商运营团队,看着不懂产品不懂企业核心销售运营的人,拿着在网络没有核心竞争力也没有价格优势的产品自Hi,着实心塞。

  3. 颜城
    理由
    举报 取消

    2016年企业面对什么样的营销环境

    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经历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还是一个深度的社交媒体的用户,我想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目前的中国经历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产生了庞大的中产阶级,据高盛估计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了2.25亿。并且未来仍然会以高速增长,以后中国的中产阶级的规模会不断的庞大。

    这意味着什么了?

    意味着已经有2.25亿的国人告别以前的穷困,开始富足,并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已经不满足于之前的劣质,低廉,缺乏创意,服务质量不好的企业和产品了,而他们又是在社交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用户。

    他们几乎占据了整个互联网,新媒体的话语权,所以如果营销不能够渗透到这里,不能够满足中产阶级的需求,基本只有淘汰的命运。

    李克强总理所提到的供给侧改革,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也就是中国并不是缺乏消费能力,也不是缺乏中产阶级,中国的居民存款和储蓄率在全世界也是比例非常高的,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产品会滞销,很多企业没有利润,很多线下店不断倒闭了?

    其实是因为其产品,其服务,不能够满足新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说中国的旅游行业,长期以来就是脏乱差,服务品质不好,景区景点很分散,到处充斥着小商小贩,黑心导游,但是大量中产阶级,年轻人都有旅游的需求,现在每年出国旅游的有几千万人,在海外的消费是上万亿的人民币,而这些本来是可以留在国内,来使得国内旅游行业的成长的。

    比如现在很多房地产行业开始转型做度假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这是因为传统的写字楼,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已经饱和了,这十年来我们建了太多的房子,现在全国地产行业库存消化要67个月以上,也就是五年以内,不建任何房子,都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而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减少,生育率的降低,未来的房子必然越来越不值钱,当然这是针对二三四城市,一线城市还是会持续保有竞争力,房价会不断上涨,但是应该还是会在合理区间内。

    养老地产是因为人口老龄化,他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自然滋生了庞大的养老地产的需求,希望在剩下了的几十年里,能够好好的安度晚年。而旅游地产是因为,很多国内的优质旅游景点尚且没有开发,其配套设施,其娱乐,还有其服务跟国外的旅游度假地产差别非常大,这个可以借鉴美国,美国的旅游地产,度假地产是非常发达的。

    营销,其实可以拆分开来,也就是经营和销售,是先经营好,再谈销售,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洞察到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够适应互联网下的新的生存环境,其实谈再多营销毫无意义。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它就像水和电一样,无孔不入,占领着这个社会上每一个地方,所以互联网本来就是一种工具,努力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以互联网的工具来改造自己的行业,来建立跟用户互动和反馈的机制,能够建立好的用户管理体系,能够让企业跟用户平等交流,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的改善产品,设计产品,才是王道,未来的营销,产品,营销,运营,是越来越难以分别开来了。

  4. jdjsjandns
    理由
    举报 取消
    • 很多牛逼的人是不上知乎的,知乎上面的人以“我有一个朋友”开头, 写他们的故事。
    • 说点身边的事情吧,很多做新媒体运营的朋友辞职了,刚开始被风口吸引觉得自己在参与时代,参与伟大的事情,后来觉得呵呵,就走了。
    • 五道口光鲜靓丽的白领的收入也许不如一个山西阳曲县做微信代放任务的宝妈多,互联网带来的改变还是很大的,它催生了很多你看不见的,没有找到名字形容的职业,而且收入可观。
    • 继续说微信公众号对生活的改变,以前大学兼职的时候去肯德基麦当劳,一个小时0块钱,现在很多厉害的自媒体是大学生弄的,我这边接触到一些学生会组织,接一些宣传任务,还有一些玩儿自媒体的小朋友也做的不错,互联网给了做内容的人一点红利。
    • 互联网红利,我的预测是,做内容的人的红利,才刚刚开始,是的,刚刚开始,有一群大牛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这样的毕竟是极少数。真正的红利波,我估计是在这两年会开始。认真做内容的人,互联网会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这是极好的事情。
    • 直播,这个太火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梦:假如全中国人每人给我一块钱,那就好了。是的,这个梦在小范围正在实现。
    • 全民打赏,为内容买单。以后是内容的时代,目测豆瓣,知乎,还有别的平台,都会开通打赏。好内容应该得到打赏。
    • 版权保护愈演愈烈,这是好事,以前做自媒体,就是抄抄抄,现在这一套玩儿不下去了。很多这样的没有核心内容生产能力的自媒体会死掉。
    • 掘金的人百分之九十五没发财,富了卖水的人。这个说的是刷数据的。我身边的朋友,弄个一个工作室,刷微信阅读,一个月赚几十万。目测微信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制止这个,这些人还会继续发财。
    • ip经营:看过那个英剧吗,黑镜。其中有一集讲的是,一群人被关起来,全国人民都能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每天在健身房跑步,一举一动都能被看到。我想说就是注意力,ip的本质就是注意力。在这个荒唐的年代,你会发现阳曲县的宝妈可能比那些五道口的白领赚得多,你会发现那些好吃懒做贪玩花钱享受对未来没有规划的活得很不成熟的人,也许会比那些认真经营生活的人赚得更多。因为在这个没有安全感的时代,潇洒本身就是一个热门的ip了。从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到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与田野。这世界在不断以潇洒的姿态,撩拨这我们这些如同在鸡笼的鸡一样拥挤生活的白领。
    • 先说这么多。未完。
    • 729继续更一下
    • 我朋友在做网红直播,管理着十几个姑娘。最近在和一个公众号合作,妹子们会往公众号引流,两个月时间吸引了3万多粉丝,还算可以
  5. 此人武功极高
    理由
    举报 取消

    整个市场环境都在洗牌

    大公司靠贷款活着

    小公司靠老客户活着

    VC PE横行,实干企业少,空架子多

    制造业惨淡,收款难,资金链问题一堆,上下游情况一样,大鱼拖小鱼,小鱼拖虾米,虾米还不得不继续繁殖供应

    打铁还需自身硬,缩小体系,练好内功,稳扎稳打,先不要考虑营销增长多少,现在要考虑的是活下去

  6. 活动盒子
    理由
    举报 取消

    移动互联所造成的营销生态的碎片化、群居化的大环境,让营销手段和效果得以精进式地演进和发展。因此在这种生态环境下,2016年的营销趋势在我看来:

    1.从广告到达的角度上讲,先进的技术让营销的精准性进一步升级。换句话说就是更加逼近营销的本质。

    2.从营销的效果来看,将会越来越关注用户的极致体验。

    这里有两个标志性元素,一个是关键时刻:MOT(MomentofTruth),是用户消费体验中的关键时刻。比如,未来的穿衣体验,因为有了VR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体验;另外一个是社群属性,移动互联时代载体的无边界特征,让信息的交换交流分享更加开放,这会让群体特征更加鲜明。

    3.从消费者洞察的角度。

    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未来的数据更加智能化,这会让需求更加匹配,数据本身可能就是内容资源。营销的本质是需求匹配,营销手段的核心就是数据。数据让用户的画像更准确,未来营销人不用自己去画“用户画像”,而是在海量的数据支撑下由用户去画自己。

    GE中国首席发言人:李国威

    脑袋还是心智:信息爆炸把人的脑袋充满的时候,回到那个古老的话题——影响心智(Headormind.)。

    1.以人为中心。营销必须关注我们的生存状态,我们的痛苦、纠结、狂喜、抑郁、尴尬、无助。

    2.组织的愿景。品牌主自己,你的员工信不信这个东西,是一切的出发点。

    3.传统媒体的末班车。客观公正的媒体,曾经是品牌最好的传播载体,但政府和大企业在通过政策、资本和广告控制媒体,在这个媒体公信力尚有残留的转折期,抓紧发挥传统公关的效力。

    4.公关转为媒体合作。免费的公关越来越难,不是每个品牌,每个时间段都会产生大智慧。从免费变成付费,媒体合作需要企业相当的费用,媒体也在保持公信力和服务广告主之间艰难选择,决定谁的钱可以收,谁给多少钱都不要。

    5.软文是品牌捷径。公关和广告扯不清楚,作为中间道路的软文,可以是短期甚至长期的品牌捷径。高明的软文把品牌1.与人的状态连接,2.与商业洞察连接3.自我扩散。好的软文会越来越贵,影响心智的花费是合算的,我们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软文作者。

    6.企业微信号摆脱中间路线。不一定每个企业都做微信号,如果你真的需要好的渠道,专注两头,一头是媒体属性,重商业洞察,人情味,产品成为消费者洞察合理的延伸时才会获得关注;另一头是朋友圈属性,做员工微信,谈咱们的事情,咱们都认识的人。甩掉卡在中间的自嗨部分。1000万个微信号,不缺你那一个,你可以用这个时间和钱,做对企业和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

    7.摸索正确的一半。我知道做的一半事情没有价值,但是不知道是哪一半。解决办法只有边做边发现,价值也是在变化之中显现或消失,做决定真的是最难的事情。

    8.做深,做专。没有什么新的魔法,组合营销,广告,公关。做深,做专,“占有”一个话题,当第一,成为意见领袖,教科书上多数东西没有过时,只是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的难度增加了好几倍,坚持是一种选择。

    李叫兽创始人:李靖

    如果对接下来的营销界只有一个预测的话,我认为是:商业元素会进一步解构,营销会更加多元化。举个例子,当下已经非常明显的趋势:媒体产品化,产品媒体化。自媒体等传统营销手段将具备产品属性,而产品也将更多具备媒体属性。

    1.媒体产品化:过去我们认为企业自媒体是一种推广手段,目的就是引流量卖产品,而实际上自媒体并不是“媒体”,而是企业的一种“免费产品”,能够持续性地满足某种需求——比如某大健康行业的企业,实质上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包括收费的保健品和免费的自媒体,免费的自媒体用于持续提供高质量健康类内容,相当于把媒体做成了“产品”。我们“李叫兽”公众号也是一样,免费的提供营销方法的公众号,收费的工具和咨询服务产品

    2.产品媒体化:既然媒体可以具备“产品”属性,那么产品也能具备媒体属性——让产品本身成为传播企业信息、互动消费者的媒体工具。比如加多宝靠饮料罐印二维码来吸引粉丝,饿了么让早餐包装袋变移动广告位,都是让产品变媒体。

    总之,市场、运营、公关、销售、产品等,本来看似泾渭分明的关系,将变得越来越交叉。今天你会看到研发人员也开始学习社会化营销了,新媒体运营开始研究产品、研究用户需求了。这个时候,仍然狭义地把“营销”定义成“卖东西”的人会逐步被淘汰。成功的营销人,将把营销看成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整个过程(从市场到产品到推广等),而不仅仅是关心单次的推广数据。

  7. 王建坤
    理由
    举报 取消

    一、个人看法

    首先我从一个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者角度来说明。因为我本身是在杭州读书的,附近是阿里巴巴和梦想小镇互联网创业基地,加上现在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工作,所以对于互联网方面的接触内容比较多。

    虽然如今互联网发展速度不如2012年前后那样激增,但是它现在也是经济的一大增长点。而我另外比较看好的实体企业中的体验式营销,大大增加了客户参与感。

    成功的体验式营销案例有星巴克、宜家、杜蕾斯、滴滴打车 和UBER。像苹果、三星、华为也在开体验店,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重视顾客的体验过程,当你在体验一款产品的时候,很多时候产品都需要体验,只有亲身接触了,才知道是不是要下定购买决心,我们萌牙电动牙刷也运用了体验营销的相关内容,提出31天无理由退换货,保证用户先进行产品体验,再体验过后再来决定是否要退换货,充分保障了用户的产品体验。

    所以我认为体验式营销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起来的全新营销模式,互联网+用户体验模式,这将会成为2016年营销大环境的一支重要力量。毕竟今年大新闻都是相关滴滴合并优步,可见体验式营销的品牌影响力之大。

    二、实体案例—打车软件滴滴和优步

    滴滴的产品体验营销

    在去年的圣诞节和今年夏天上海暴雨,将叫车页面快速调整,原本的轿车图标变成了圣诞老人或是一艘船,这种体现人性化和趣味性的营销方式,直接作用到产品的用户体验,让追热点也与产品紧密相连。

    滴滴的品牌负责人说,“而且这种能够影响到产品体验的营销会变得更实际,而不是天花乱坠的吹嘘”,可见他们是非常重视用户的体验过程。

    根据小米参与感,滴滴也设置了“桔色星期一”,本质上它完全是一次促销活动,在每周一用户能享受到超低价甚至免费的乘车体验,但它同时也被做成了一次事件,让顾客可以超低价格享受乘车体验,不但可以急速扩充粉丝基数,也带来一批忠诚的用户,每个星期一都等着优惠券发放,同时也可以借助桔色星期一,带动其他新产品的促销推广,一举三得,体验营销果然不同凡响。

    三、总结

    所以我认为2016年将会是互联网+用户体验模式的新时代。现如今,顾客对产品的关注不再仅仅停留在产品质量与功能上,而是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产品购买和消费过程中的情感与价值体验。体验成为顾客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体验营销+互联网也作为新的营销模式登上舞台。

  8. 子道
    理由
    举报 取消

    微信电商将是一种趋势,但微信存在许多的漏洞和弊端,如果选择做微商,很难扩大规模,很难吸引陌生买家,信誉无法得到肯定,然而势必5年之内淘宝依然占据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如何给走微商和移动端的这些电商一些出路?微商应该改良还是革命?还是放弃微商选择其他app的电商渠道?现在网红,直播在手机端很火,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开辟这些道路(自己开平台成本吓人,没实力人家不加盟你)?

  9.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2016.1.18 这是我们考试的题目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