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国农业产量饱和,应控制产量。但我国农产品依赖进口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农业生产,真的饱和了吗?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依赖度越来越强,但又有很多人反对农产品追求产量。我们是不能一味追求产量,但就目前中国农业现状来讲,似乎又又许多土地的闲置(并非休耕),这到底该如何解释呢? 2017年10月30日 6 条回复 1271 次浏览 农业,农产品,农村,电子商务,社会学,食品安全
回复 ( 6 )
技术落后,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效率低,最后价格还比大洋彼岸进口贵,你说呢?这就和日本林业一样,超过2成都荒废缺乏管理,是过度饱和吗?不是,是因为砍伐加再造,然后运输,最后还亏本。相对进口东南亚反而便宜。
2015年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旨在“为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体制制度保障“。触犯食品安全法很可能会做赔本买卖。山东寿光是出名的蔬菜基地,但是相关部门规定,禁止给寿光蔬菜基地做有机认证!
从目前多数人的经验来看,追求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必然造成质量的下降,这就是题主所说的产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对身体健康乃至环境的影响,这是好事,下文将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问题的出现以及解决办法继续延伸。
再说耕地闲置的问题,在前些年,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发现,请假回去种植(收获)庄稼所产生的误工成本,差旅成本和劳力成本要远远高于粮食本身,所以人们宁愿地荒也不远回来种植庄稼。当然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户的关怀,这种情况正慢慢改变,不赘述。
至于进口粮食问题,我就做个搬运工:{据粮食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粮食生产量连续两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与此同时,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今年前7月进口粮食7256.8万吨,同比增加22.4%。这让不少人费解:为什么粮食连年增产,进口量却不断攀升?
粮食市场现状:品种调剂和国内外巨大价差导致进口增多。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品种调剂和国际粮价较低是进口量攀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进口的大头是国内短缺的大豆,主要满足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的需求增加。去年大豆进口7140万吨,同比增长12.7%。同时我国也进口了部分谷物品种,净进口1870多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主要是大麦和高粱,用于酿酒和饲料。
“进口增多,并不是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主要是国内外粮食的巨大价差所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叶兴庆介绍,2004年以来,我国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借此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随着收购价的逐渐上涨,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跟着水涨船高。而近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却掉头向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日趋明显。从2012年起,国内粮价开始逐渐高于国际市场。
目前,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到今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低1000元,导致粮棉油糖等进口不断增加,出现了“边进口、边积压”“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现象。 竞争趋势:“三量齐增”反映出我国农业竞争力不强
“‘三量齐增’现象是新常态下出现的新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其必然性,有些国内短缺品种确需进口,但根本原因还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说。}
继续产量质量之间矛盾问题。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农业的发展史。人们普遍認为牛耕、犁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农业革命。
牛耕牛犁时代一直持续到工业化革命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机悈、化肥、农药、种子等开始较大发展。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政府把农业作为安天下的战略产业。“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发展农业重要性的共识。这一阶段被认为是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革命。化肥、农药的引进解决了我国的温饱问题,但随着化肥农药越来越多的使用,其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第一张图是焦点访谈播出的“被化肥喂瘦的耕地”,第二张图是中国癌症村地图。也就是说,化肥农药从开始的解决温饱问题的功臣,逐渐过渡到破坏人类健康、污染环境的“凶手”。
2014年在北京科技会堂参加一个会议,工信部工程师郭源生讲了一个让人深思的笑话:“一次我们去农村考察,遇到一个大爷,我说大爷,还是你们乡下人身体好啊!大爷不以为然摇摇头说:还是你们城里人身体好,天天吃我们种出来的菜还能好好的活着,我们种的菜我们自己都不敢吃。”多数菜农(果农、粮农)在种菜的时候都会留一小片地,种自己吃的作物,区别于用来卖的作物的地方是:不用农药,不用化肥、激素。笔者曾经在某地蔬菜大棚看到大棚入口处一口大缸,就问菜农:这个缸是用来储水,浇水的吗?也太小了吧。菜农说,这个是兑药的!没错,菜农把各种农药、激素掺杂在一起,那么一搅拌,5~7天喷一次菜!无怪乎政府要出台严格的食品安全法,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到了何等骇人听闻的地步!
好吧,我说远了,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表达市场上买菜注意安全,只是为了说一味追求产量所造成的问题。在这里科普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安全食品有三个等级:①无公害食品②绿色食品③有机食品。平日里我们所经常听说的无公害食品是级别最低的。我重点说有机。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有机”,各种有机在市场上出现:有机蔬菜、有机杂粮、有机酸奶。。。那么什么叫有机呢?有机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严格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得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农药激素、抗生素等。它要求在生产、加工、储存等环节都必须认证,生产成品与销售必须一致。这么一来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必然低之又低,并且这么低的产量还要被害虫分一杯羹。所以有机农产品的价格必然是高到一般人只能看看了。那么有没有一种东西能让农作物在达到有机标准的同时,产量不下降,甚至是提升,并且不额外增加投入呢?答案当然是有,不然我也不会这么一问。所以大家放心,中国的农作物产量质量矛盾问题必然会得到解决,目前我也是奋战在解决此问题战线的一员。
但是解决方法在此我不多说,第一因为我没睡午觉很累,第二,避免广告的嫌疑,虽然看我答案的人可能都不会是农户、农场主。
我国农产品整体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产量很大,质量不高,所以要供给侧改革!!!进口的除了大豆等大宗之外,其他的都是高端水果生鲜。
简陋而高成本的低端同质化农产品严重饱和,适应社会不同阶层的需要,阶梯品质阶梯价格的农产品严重不足。
没法比,两种模式,中国农民地少效率低,加上种子化肥农药技术被剥削n遍,哪能跟机械化规模化比?
我们的农产品不是饱和,而是缺乏与国外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究其原因,不外乎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决定了成本居高不下,抗风险能力差和市场定价权丧失。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一方面家庭农场转型成生态农业+农业旅游,为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让农业规模化,工业化,让有实力的大型农企扩大种植养殖规模,降低成本;用大数据来指导农业播种和布局,抵御市场波动;让无力参与市场竞争的家庭农户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将土地流转到大型农企来规模化生产。农村土地确权和新城镇化建设,都是为了给这些战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