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球最富62人资产可抵35亿贫困人口财富总和”?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全球最富62人资产可抵35亿贫困人口财富总和衍生:如果不做任何根本性干预,未来会发生什么?这些人的资产结构是怎样?对比古代大地主他们的优势何在?这个数据是不是有误导性? 2017年8月31日 10 条回复 910 次浏览 商业,社会,金融
回复 ( 10 )
不邀自来。
第一步,分析这个新闻和引发的思考。
题主立马联想到的是:
后来,补充了:
我换一个标题你看看:
全球最贫困的35亿人口财富仅相当于最富62人
接下来就很可能会问:
如果不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脱离贫困,未来会发生什么?
最后:
导致这些人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对比古代的贫困人口有何区别?这个数据有没有误导性?
这个新闻的重点放在“最富的62人”,
新闻内容引用源的重点是
所以,很显然,这个新闻至少是有倾向性的。至于误导性,不好评判。数据本身我暂时没有去查证,假定是真的。
我们回到新闻内容本身,反映的是什么。贫富差距非常大,贫困人口非常贫穷而且数量巨大,少数富裕阶层则非常富裕。
第一步: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穷?
1. 很显然,全球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帮助贫困人口脱困是我们必须要认真解决的一个挑战!
2. 然后我们会发现:贫困人口大量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
3. 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并不是全部都很贫困,也有一部分比较富裕的。
4. 人类总财富值并不是非常缺乏,造成他们极度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贫富差距过大
5. 政府采取措施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的努力还不够,其中一个原因是资源不够
6. 少数富裕阶层的非法避税可能导致政府用于改善贫困人口的资源不足情况加剧
第二步: 应该怎么做来帮助贫困人口?(只谈原文提到的政府作为)
第一点,
第二点,资源从哪儿来?
税收为主的财政收入。
第三点,财政收入不够怎么办?
尽可能增加税收,其中有一步:打击偷税漏税。
第四点,
第五点,
也就是说,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角度出发,我们会考虑到怎么从富裕阶层获取资源来帮助解决贫困问题。但是,解决贫困问题,主角是政府。富裕阶层只是政府获得资源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可能来源而已。
这篇来源于“新华网”的文章,出发点显然不在贫困人口身上。至于动机,大家自行判断。
衍生问题部分:
1. 如果不做任何根本性干预,未来会发生什么?
要采取“措施”,不仅仅是干预,单纯的干预可能使富人变穷,对贫困人口帮助不大
2. 这些人的资产结构是怎样?对比古代大地主他们的优势何在?
根据原文所用的统计数据,原文引用的应该是福布斯的排行榜,资产结构之类的,具体的自己可以进网页看一下。
(网址包括后面的中文部分)
对比古代的大地主,他们的优势是,很大一部分人是通过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他们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自己身价暴涨。而古代的大地主,是通过收取地租致富的。现在的富豪大多数是创造财富,然后自己成为富裕阶层。古代的大地主是完全通过垄断资源实现的。
3. 这个数据是不是有误导性?
如果贫困人口的数据统计没有问题的话,数据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报道方式具有比较明显的倾向性,至于是不是误导,国内的“标题党”也不是一个两个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如果把财富一词替换为资源,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一部分是富人控制的资源,一部分是富人消耗的资源。恒量生活水平的其实是后一部分,真的只占最富的那部分人的财富的很小一部分。一个年入百万的白领,生活水平未必比一个升价千万的老板低。事实上有数据表明,初创公司的老板,工资一般不如他雇员的高级职员高 —— 但是身价就不同了。
贫富差距过大依然会产生问题。资源代表实力,过于集中不是好事。
以其仇富,不如提高劳工权益,平衡劳资双方的分配模式。
因为这是市场经济的主观能动性造成的,在不是计划经济按需分配的国家,资本家通过人人都想成为少数富人的欲望来利用劳动力,促进发展。
除非类似抄袭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贫富差距可能会小很多,但是不利于压榨劳动力进行建设。
特别是中国这种大国。
因为有很多人的财富是负的。
好想看网易和腾讯的新闻评论。。。
本文同步发表于简书,欢迎来踩
不患寡,不患不均,患不公
这幅图左侧标注了平等,右侧标注了正义,这种标注当然未必贴切,这里我们采纳另一种观点,将左侧称为机会平等,右侧称为结果平等。机会平等更注重提供平等的客观条件,而结果平等更注重达成平等的客观结果。
在现实社会当中,如果一味坚持”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能走向绝对的平均主义。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吃大锅饭”的现象,试想如果两个工人一起生产同样的物品,结果生产多的和少的获得的报酬是一样的,那么工人为什么还要多生产呢?如此看来,结果平等是存在一些问题,机会平等看起来则非常不错。
但是现实社会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上图的两种情况还能用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来形容,那么有些情况则与平等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可以再看一幅图。
这幅图在上面的那幅图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三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下面的标注:capitalism——资本主义。如果前两种情况我们称为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话,那么这种情况算什么呢?大概可以视为以机会的不平等扩大结果的不平等。
那么是否加上这种情况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呢?当然不够。
比如我们让三个身高相同的人站在三个高度不同的台子上面,就可以让原本身高相同的三个人处在完全不同的位置上。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视为完全由机会的不平等导致的结果的不平等。再比如,我们把capitalism那幅图中第一个人和第三个人的位置互换,就可以让实际身高最矮的人所处位置比实际身高最高的人所处位置还要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视为上面那种情况的延伸。如果我们反对平均主义,那么这种情况我们就更应该反对。我们上面提到,如果两个工人生产相同的物品,两人生产不同数量的物品如果得到的报酬是一样的,对生产的多的那个人就已经是不公平了,现在在此基础上还要让生产的少的那个人得到的报酬比另一个人还多,岂不是更进一步的不公平?同理,假如两个工人生产相同数量的某种物品,却得到不同的报酬,自然也是违背公平的。
现在我们再来讨论社会不平等的问题大概就容易得多。我们的社会不是结果平等的社会,因此不平等客观存在。如何看待这种不平等,我想,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属于以上哪种情况。概括而言,是机会平等下个人能力差异造成的结果不平等,还是因机会不平等而扩大的结果不平等,还是完全由机会不平等造成的结果的不平等?造成不平等的原因是其中一个还是兼而有之?
我以为,其中一定包括“机会平等下个人能力差异造成的结果不平等”这一条原因,比如同样生产产品的工人,有人生产的快,有人生产的慢,自然会造成结果的不平等。但与此同时,我也知道一定不会只包括“机会平等下个人能力差异造成的结果不平等”这一条原因,比如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完成同样的工作量,不同学历的人报酬可能不一样,不同性别的人报酬可能不一样。
再说仇富,核心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的核心问题是完全对应的。那就是通常所说的仇富行为,反对的是机会平等下个人能力差异造成的结果不平等,还是因机会不平等而扩大的结果不平等,还是完全由机会不平等造成的结果的不平等?
这个问题相比之下更难回答,因为上一个问题属于分析客观原因,这个问题却是揣摩人心,因此不宜贸然下结论。我个人的观点是,仇富行为当中,人们并不会像这样分析社会不平等的原因然后清晰的反对其中某一点,而是直观反映他们朴素的不公平的内心感受。比如,他们会为同工不同酬感到不公平,但他们也不知道其中反映了什么抽象的原因。但我知道,在很多地方,有人是不遗余力地把仇富行为描绘成是“反对机会平等下个人能力差异造成的结果不平等”的,如此一来,就把所有的社会不平等完全归结到个人能力差异之上,从而掩盖因机会不平等而扩大的结果不平等,以及完全由机会不平等造成的结果的不平等。表面上看,他们是在支持机会平等,反对结果平等,而在他们的口中,仇富的人是在支持结果平等,反对机会平等;事实上,他们真正支持的是因机会不平等而扩大的结果不平等,以及完全由机会不平等造成的结果的不平等,反对的才是机会平等,而仇富者事实上支持的才是机会平等,反对的则是因机会不平等而扩大的结果不平等,以及完全由机会不平等造成的结果的不平等。
最后一点,我们来分析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关系。
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是对立的吗?其实不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整体而非一幅静止的图画,我们一开始的那幅图之所以会出现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相矛盾,是因为在此之前,由于各自的机会不平等导致在此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结果的不平等,所以从这个时刻开始的机会平等也只能保证原来的结果不平等不继续扩大。
举例而言,玩游戏的时候,第一关卡,你和对手拥有相同的防御装备,但对手的攻击装备强于你,这时候你们显然是机会不平等的,第一关卡之后,你的HP损失超过对方,第二关卡,你们拥有相同的攻击和防御装备,这时候你们机会平等,但是前面的机会不平等使你处于明显的劣势。
因此,强调机会平等同样也存在误区,就是片面强调某一时刻或某一方面的机会平等。假如机会平等始终贯穿如一,那么大多数结果不平等本不应该存在。
如果每一代人都没有金字塔顶上的那一部分,也许我们人类就和大猩猩一样只能茹毛饮血了。
一生下来就能享受科技和财富创造的现代社会,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赡养人类_百度百科;
赡养人类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
哥哥文明的故事;
被誉为【终产者】的某人获得了星球上的所有资产;
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
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或许有一天,将会诞生出一个大资本家,51%以上的地球资产都将标记着他的权力,而他也将实现历史上任何一位国王和男人最梦寐以求的奋斗,所有人都会称他为——地球王!
我好想知道这62个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