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王亚晖 管理大师

做过游戏,在搞漫画,朵推

回复 ( 10 )

  1. 阿牛先生
    理由
    举报 取消

    李宁本人重回李宁执掌大权以后,李宁终于在2015年实现了扭亏为赢,也在四年后第一次实现了店铺数量的正增长。

    但是,由于之前各种作死的弯路,李宁已经丧失了国内销售额第一的宝座。曾经最辉煌时期的李宁,离100亿大关只有一步之遥(相差不到5亿),但之后一路奔溃式下滑,导致被安踏反超。

    这些作死的折腾,包括盲目的乐观、冒进的发展战略、巨额的库存压力、过高的广告营销费用支出、榨干经销渠道、公司核心团队反复变化寄望于各种外企高管空降兵、组织架构冗余等等。

    2015年,李宁有望实现营收接近或超过80亿,五年来第一次扭亏为赢实现盈利,得益于李宁回归,战略调整,市场回暖,团队调整,费用节省,渠道整合,再次让李宁重现光芒。

    虽然市场地位短暂丧失,但是李宁相对于国内品牌还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的。

    1、李宁在前几年下降最严重的时期,也没有丢失他的核心渠道核心经销系统,包括国内一二线商超店铺,这跟kappa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李宁再次反超的家底。

    2、李宁拥有国内品牌最好最强势的代理商团队和经销渠道,远超其他国内品牌,到今天也是如此。这是李宁再次崛起的核心资本之一。

    3、最落魄的李宁,其设计团队、产品口碑、质量把控、营销团队也完爆晋江系。这是李宁品牌二十多年来积累的底蕴。

    4、李宁公司各种作死之后,终于学会了放下身段放下偶像包袱,节省费用精简组织和团队,开始以盈利为重,不再榨干经销商,一句话,终于开始正儿八经做生意。这是李宁需要向晋江系学习的地方。

    5、李宁停止了冒进战略,停止国外市场开拓,一心一意把重心放到国内,并且正在迅速收复失地,重建河山。

    以上几点核心优势,足以支撑李宁再次崛起。所以说,经过几年低谷熔断浴火重生后,我相信李宁再起崛起重回巅峰只是时间问题。

  2. 不列颠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以为李宁死去了,但它正在强劲地复苏。

    虽然还能看到不少人把它列为衰落的企业。但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宁逐渐从亏损,走向了2015年底的微利、和2016年年中的约1亿元人民币盈利。目前看来,李宁2016全年持续盈利没有悬念。

    在过去的2016年里,李宁的股价一路反弹,到第四季度最高点时,大概较2015年年初最低点时翻了一倍不止。 这是创始人李宁回归李宁公司的第二年,你看到了一个新的李宁。虽然它还没有回归到鼎盛时的状态,但公司气势在重新凝聚。

    李宁代言人郑秀妍

    在李宁回归之前,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并更换了两位职业经理人。

    电商是李宁的重要突破点之一。2015年,李宁电商收入同比上升95%,电商业务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从去年的5%增长到9%。 2016年上半年,李宁电商业务销售额维持高速增长,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超过一倍,预计在未来三五年,将电商业务的收入占比提升至20%以上。

    公司说:“目前我们电商渠道的毛利比传统平台的毛利高一倍”。

    李宁本人也把互联网渠道看得越来越重要,自己频繁使用微博。从2015年12月开始,李宁大概每平均不到三天就会更新一条微博,分享工作和生活的点滴,甚至发布一些搞笑的段子。

    当然,电商业务的兴起,并非李宁振兴的唯一要素。

    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战略失误,李宁仍然保有强劲的核心经销渠道,截至今年6月底,李宁实体门店数量仍然有6169个。其产品质量和口碑,也胜过了其它国内的运动品牌,这都成为了李宁能够强劲复苏的基本支撑因素。

    李宁回归后,精简人员,缩减不必要的营销开支,裁掉低效率门店渠道,这样的运营,使得李宁不断卸下包袱,焕发出活力,走向盈利。

    公众号:我们商业(ID: webizer),关注年轻人日常生活里的那些商业公司。

  3. 李天乐
    理由
    举报 取消

    从5岁开始踢球,从双星到阿迪,从20到800(所以此番言论不涉及最顶尖最高端市场),表示我穿过最耐穿最舒服最有脚感的足球鞋就是李宁的碎钉训练鞋,当时是在家乡二线城市的李宁专卖店里买的,才128。然而等我穿烂他再想找到完全一样的鞋却搜遍某东某宝,不是没货就是断码,或者也不是旗舰店的不太敢买,甚至连李宁官网上都没有这双鞋。

    我想说的是,李宁作为国产品牌质量和性价比真的很棒,设计师设计的鞋型虽说万年同款,但是质量都很好。然而那几年非要和阿迪耐克拼高端市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机会好好整合资源单点突破(就比如从那双鞋开始)做到极致,应该还是有机会的!

    对了,我现在每次去李宁店里都看看有没有那双鞋~然而~哎,赞多了再找找图吧~

    啊,终于找到这鞋了,碎钉完美征服所有人造草坪。然而刚才看了看,还有没有货,唉~

  4. Rufus Nixon
    理由
    举报 取消

    李宁想要翻身,先得整顿营销部门,我个人认为李宁的篮球鞋设计是可以做到世界一流水准的,但是营销方面还是拍马不及耐克阿迪。。

    它的营销方式也很奇怪,先不学人家好的,先搞限量发售,同时抬高发售价格。作为一个消费者,我是不大看好李宁的思路的。。

    另外李宁的休闲鞋设计师应当改变思路,不能一味的模仿借鉴,比如型自首尔系列,同时也应该总结创新,做出真正的中国精髓,中国制造。

    深夜思绪万千,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大家将就着看看吧

  5. 无条件
    理由
    举报 取消

    说到底,李宁把情怀这东西丢的太彻底。

    明明是一代人的精神符号。却非要扎进另一代人的世界。

    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初期这拨人还有好长的命活呢,何必去争90后的市场。等70后都要作古的时候,90后还能蹦跶多少年。

    而且这年头,70后还是挺吃情怀这一套,高晓松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最近齐刷刷又把朋友圈涮了一遍。

    反倒是跟90后谈情怀,都开始嗤之以鼻了。

    虽然我自己也是个90后,对李宁产品仅消费过一双鞋,一双足球鞋(初中,少不更事,不甚了解品牌的年纪)。等李宁签韦德的时候,早就投身耐克阿迪阵营了。

    但我知道稍微年长一些的人对李宁还是很有认知的。尤其是那些看看环球时报,抵制洋货的60后70后,嫌耐克太贵也是不买的。跟他们说安踏,接受度比李宁低得多。可李宁回报的是,逼近耐克的价格,把客人往耐克赶。

    稍微分析一下,中国篮球鞋市场。主力军肯定是80后90后。这帮人消费层次很简单。要么追求便宜,就如安踏,随便穿着打。要么追求巨星效应,有钱的买买买,拮据的省几个月伙食费也要买科比、詹姆斯系列,谁要穿一双最新版的球鞋,在学校能吹嘘大半个学期。李宁,签韦德。性价比跟匹克签的巴蒂尔差多了。韦德说知名度说影响力,都有,但跟前面几位科比、詹姆斯、麦迪在中国球迷眼里确实差了一截。就中国几个媒体天天报道火箭的秉性,熟悉巴蒂尔的人一点也不比熟悉韦德的少。

    李宁相较于安踏,走高端没错。就像奥迪走机关部门的高端。但目标群体要弄清楚。作为中国人一代偶像,作为体制内的英雄,老老实实把体制内生意做好。把90后年轻人放一边。(这话当然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没试过,90后也不知道对李宁这么不感冒)

    最近了解了一些迪卡侬,感觉如果李宁当初走这条路,全民健身概念,全民消费得起的路线也许意义更加好。跟体育部门挂好钩,没事儿就请个体育界朋友在开两会时候写个提案建议,然后自己树立体育公益事业的标杆性企业。别说迪卡侬起不来,安踏也干不过这种背景的李宁。

    当然这都是一厢情愿。现实是,奥运会上中国男篮穿着耐克的球服,而西班牙穿着李宁,这就是李宁挣脱体制的最佳写照。

    ====================分割线==================

    闲扯这么多,回归主题,李宁想重回巅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并非难事。

    出几款爆品,打打怀旧牌。

    还是那句,先把90后的消费者放一边。从来不是李宁消费主力。或许可以考虑从娃娃抓起,幼儿园那拨(这是后话)。

    目前NBA市场,国内品牌几乎被安踏和匹克之流垄断。从媒体合作还是球星可选择上,空间都很小。李宁就抱着韦德做做文章呗。韦德目前在联盟尴尬的地位,也代表了李宁在篮球市场的尴尬地位。这块生意,顺其自然好了。

    主要还是拓宽其他领域。针对中年人偏爱的运动项目,进行有效拓展。爬山、夜跑、家庭运动器械之类。说着怎么这么像迪卡侬,真心觉得李宁能挤占的也就是这块市场了。目前这批中年人想到对老年生活只能去跳广场舞,还是相当抗拒的。李宁这方面文章可做的很多。

    其他,想到再更

  6. 如来来了
    理由
    举报 取消

    韦德之道是成功的。

    希望更好!

  7. 冷芸
    理由
    举报 取消

    作为曾经在运动产业(耐克)工作过的一员,李宁公司中有不少是曾经在耐克工作过的同事。相对于不在这个产业的人,可以观察到些产业(企业)内部的事物。 所以站在一个产业内部的观察者,谈谈个人对李宁的看法。

    先用一句我来总结我个人观点, 李宁无论是其个人,还是其品牌,都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个人(品牌)。 因为我认为,李宁(品牌)是中国少有的,可以跌倒后,最有可能东山再起的品牌。

    众所周知,中国品牌(企业)的生命力都不算强。 许多所谓的品牌与企业都是借势发展起来的。 所谓借势,就是大形势很好,再加上个人的眼光与努力,便走向巅峰状态。 而如今,整个大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则更考验一个企业(企业家)的魄力、眼光与智慧。许多企业就是在这个转型期倒下的。我并没有客观调研过中国品牌的生命周期大概多久,但是以我对商场里品牌的观察,10到20年间是个考验期吧。很多品牌熬不过这个周期。

    我以为许多企业熬不过这个生命周期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点,就是缺乏东山再起的能力。 基本上,一旦走下坡路,就很难再起来。 换句话说, 我以为中国企业的抗压能力总体比较差。 外部市场有些波动,品牌就很快进入衰退。 有这个感触,是相对于国外企业来说的。 我在外企工作了10年, 一直比较惊讶于他们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几乎在我工作的每家外资企业,都曾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市场波折,包括金融危机、市场业绩衰退、战略合作伙伴撤资等。作为当时企业的一个员工, 我总以为“这家公司快要垮了吧?”,“在这里工作还有前景吗?”。 但是,这些企业到现在都还活着。他们都抗过了种种危机。

    而相对国内品牌(企业)来说, 我发现一旦遭遇重大危机时,企业的衰退就很快。而且很快人心容易涣散。如果此时再遭遇现金流问题,那么基本离倒闭不远了。

    我曾经好奇国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来自哪里?后来基于个人观察,得出的总结如下:

    1、 首先是团队,特别是企业领头人及核心管理层的心理素质。 是的,我把心理素质放在第一位。 我真的认为,在大决策面前,企业领头人的心理素质会影响结果。在危机面前,员工的心态很容易涣散的,甚至以旁观者姿态观望——大不了走人呗。 此时企业高层需要站出来稳定人心很重要。

    1997-98金融危机时,我所在的公司销售部(我所在的部门)裁员70%。 我周围原本坐的大多数同事都在半天内被辞退。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外企)。当时有1个多星期, 我感觉像在做梦——怎么周围的同事都走了呢?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如此大规模的裁员(不是简单地炒某个人鱿鱼)。

    此时, 老板站出来说话了——当然是鼓励、振奋人心的话——还宣布了公司发展计划,并且解释了裁员是为了让公司更加高效运转。 不仅仅是说话, 同时宣布本年度提升年终奖,总之是挺实惠的奖励。 这个举动让我至少相信, 公司还是有钱继续养我们的(作为当时没有太多经验的年轻人 我当时真担心公司是否没钱养我们剩下这批人了)。 这次老板的讲话与奖励,极大地稳定了人心。

    2、 国内大部分企业对市场危机预计是不足的。 这一方面因为中国在过去30多年呈告诉发展,也因此,中国企业在对市场危机的应对方面是极缺乏经验的。 我看到太多企业,其实在市场危机来临前,还在大规模招人,扩张,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预感。从这个角度而言,经历些市场危机对企业的成长, 加强企业的生命力是有利的。

    3、 中国企业欠缺试错文化。 许多企业之所以会死掉,在于固守老套的经验,最终与市场发展脱节。然而,要发展,及转型,势必要尝试新的东西。但创新事物在国内企业是很难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周围的人都希望你一次性成功。 一旦尝试碰到障碍,各种风言风语、冷嘲热讽会吹到老板耳边,即使老板本来是坚定的改革派,最终也被多次“狼来了“的传言而吓到。 改革终究会流产。

    4、 我要谈谈我们的媒体了——总是扮演着马后炮及冷嘲热讽的角色。 这似乎也是许多中国人喜欢扮演的角色。看到别人日子不好过了, 纷纷跳出来,以专家姿态冷嘲热讽。李宁当时转向90后市场失败后,几乎无一例外都认为李宁不行了。 其实不仅仅是这个案例,看看奥运会对运动员的点评即可知道,我们大多数媒体是多么地势利!失败又怎样呢?盖棺方可定论。一次失败又如何?只要不放弃总还有机会!这些人言,也足以杀死那些本就在生死线挣扎的企业。

    回到李宁。

    我是1990年代中期进入运动产业的。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运动迷知道,当年曾经有一批与李宁一起创业的运动员(比如楼云,还有其他一些乒乓名将)。而李宁几乎成了唯一的“幸存者”。这本身已经证明了李宁自身的生命力足够顽强。我相信这和李宁个人的性格与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李宁自身的经历——奥运冠军;离开运动从零开始进入大学学习;从零开始创业,危机时刻再次出山担当重任,这些都非普通人会做到的。 这也是我相信李宁品牌会东山再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客观地说,李宁品牌当中走过不少弯路。包括产品定位,及企业管理方面(先是依靠家族成员, 后来过于相信跨国公司团队;组织架构过于繁复与冗长,没有学到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 却学到了跨国公司的官僚作风等等)。 但是,我觉得李宁是不断从失败中学习成长的企业。 其正在缩减的财务亏损报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

    所以,对于本来就比较脆弱的中国企业,李宁显得独树一帜。 也因此,我认为李宁会东山再起。

  8.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个人观点 不喜勿喷】好像匿比较好,毕竟第一次回答问题….

    作为一个球鞋买家来说,在我眼中安踏和李宁是在国内可以相互抗衡的两家运动品牌,相对于安踏来说,李宁在球鞋的款式上更具有自己的想法。在14/15年的时候每一次路过安踏,或者是看到街上的人穿着安踏的鞋子,从款式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看出nike的踪影,是飞线的鞋面抑或aj4的装饰又或者air max的鞋底等等之类的,作为一个民族的品牌,这种行为真的不应该我都有点看不下去。在李宁这种行为真的比较少,而且在鞋的配色方面真的好大胆,鞋款嘛就看个人喜好啦

    在球鞋收藏有一位很出名的收藏家人称左大的左述,曾经发微博感谢李宁,具体还真的忘了…好像是左大受伤了,然后李宁公司都会慰问,每次出新鞋都会送给左大,左大都会在微博晒出来。我觉得在这方面李宁公司不保守守旧,懂得从这些球鞋收藏的名人中开挖市场,我觉得安踏是还没能做到的。

  9. 四哥
    理由
    举报 取消

    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10.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有,什么时候不好说。

    李宁底子好,渠道和供应链管理一直为人称道,注重技术研发。他的问题是缺一个牛逼的战略。

    耐克卖科技和文化,匹克专注篮球鞋,安踏抄袭归抄袭,性价比高,361像是跟随策略,但对于消费者,想起李宁,好像都有都好,又都不突出,价还比国内品牌贵一两百。

    咱再说说他的90后战略。品牌认可是说我愿意为你的品牌溢价埋单。李宁的品牌认可集中在70、80后,因为成长经历他们认这块牌子,也具备消费能力。相比之下,年轻人对李宁的品牌认可度低,更愿意加一两百买耐克阿迪新百伦。结果2010年的初夏,李宁告诉大叔们,你们不要买我的鞋了,我已经不爱你们。李宁销量开始断涯下跌。

    李宁是个纠结的人,内部的人跟我开玩笑说他太双鱼了。我想李宁在当时20周年的关口一定也很着鸡,觉得该做点事又不知该做什么。他可能也意识到年轻市场占有率低,是想学耐克吧,可是这和你企业以及你的气质完全违和啊。你搞的时候不觉得穿错衣服了嘛。

    我一直觉得,08年李宁鸟巢太空漫步是一个小巅峰,有很好的势,他只要乘着这波势,再做点什么,就能有质的飞跃了。我过去有个想法,是借金融危机在港股低迷时私有化退市,利用良好的现金流和利润预期做杠杆开海外并购。

    现在该怎么走不好说。反正这些年组织该变革一下了。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