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喝了很多鸡汤,还是碌碌无为这个普遍的事情?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为什么喜欢喝(心灵)鸡汤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喝到随口就是鸡汤,还是碌碌无为鸡汤的指导意义大吗?在哪里?应该怎么吸收 2017年11月23日 10 条回复 1351 次浏览 书籍,创业,励志,文学
回复 ( 10 )
因为鸡汤只是麻痹暂时的思维,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用处。
—————————————————————————————————————————–
给题主讲个故事。
一个北漂,日子过得紧巴巴,找到于丹问:于老师,我在北京的生活只能算是勉强,可我的许多朋友一到周末就让我出去聚餐,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又无法拒绝朋友的盛情,且在外面打拼,人脉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现在生活的很苦恼,并且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于丹的回答是:
我觉得你的生活很好呀。第一,你有很多朋友,说明你人缘很好,而且你的生活也不会很孤 单; 第二,即使你现在一穷二白,经济能力不是很强,但你的朋友们仍然愿意和你相处, 说明你有很大的人格魅力。
年轻人听完,觉得自己的生活也挺好的,高兴地走了。
我们来看这段对话,于丹没有对年轻人的问题提出实际解决方法,如让其婉转地告诉朋友们自己的经济不足以应酬这么多饭局,或者对一些不是非常重要的应酬能推则推,在奋斗阶段,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比维系所谓的人脉更重要。
她绕过所有逻辑点,好似打擦边球一样直击洞底。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是一种假象,并且给年轻人造成一种自己算是过得很好的错觉。
更可怕的是,年轻人接受了她的暗示,承认自己过得不赖。而对问题的纠结在下一次有饭局的时候立马涌现出来,并且由于已经暗示自己“不应该烦恼了,现实是不足以让自己烦恼的”,可却真切地感受到“还是有这么多烦恼”,就会从实际的困难转化成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可能是我自己不会平衡,是自己能力不够,才使得本无烦恼的生活看起来烦恼重重”。而实际上这是个大大的伪命题。
几乎所有的鸡汤都是这样,绕过所有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从“精神层面”上一遍遍告诉你,“没什么”“挺好的”“你想多了“,并且循循善诱,以故事的形式让你潜意识里接受这些暗示,认为目前的情况是个人可以解决的。
”鸡汤有毒“,若是仅仅限于此,也就罢了。当读者接受这种暗示后,”这都是可以解决的“”情况是好的,是我看问题的角度不像鸡汤作者那样“,这种思想已经先入为主,而实际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的方法,就会让问题者产生”是不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强,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到最好“,否则”鸡汤上都说了,一切都是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我为什么还是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还这样烦闷。久而久之,就是对自我的否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鸡汤上都说了,根本没什么的”问题。
看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鸡汤文也好,成功学也好,都是”只熬鸡汤,不给勺子“。
总结:
所谓鸡汤,就是有滋有味的毒药,用几乎诡辩的方式绕过现实问题直接提升到精神层面,读者刚读完觉得柳暗花明疼痛被麻醉,不过多久药效尽退,疼痛就会因短暂的快感更为痛楚。饥饿时只管一碗碗鸡汤灌下去,只怕最后不仅腹中全是水,脑中也全是水了。
因为,越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碌碌无为的人,越容易相信鸡汤。
同样的道理,越是不成功的人,越热衷于各种成功学。
而真正内心强大有实力的人,不需要这些东西,也不会喜欢这些东西。
所以,很多人的碌碌无为和不成功,其实是他们本身的平庸特质决定的。
而这些平庸特质又决定了他们注定会喜欢鸡汤和成功学。
所以才会出现“喝了很多鸡汤,仍然碌碌无为”、“即使读很多成功学,依然难以成功”的现象。
鸡肉可以做出鸡汤,鸡汤却不能做出鸡肉。
朋友圈看到一句话:间歇性凌云壮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老板都是先舔了一口鸡汤,觉得味不错了,马上给员工灌完剩下的。导致很多老板不知道鸡汤的真正味道,而很多员工,也因为喝多了,味觉开始麻木。
用了这么多年淘宝,为什么我还没有成功?qq都被我用烂了,为什么我还没成功?
很正常,因为真正的鸡汤是文火慢熬的,不是鼓励急功近利的
因为鸡肉都被有钱人吃了。
说得好像汤喝多了就会饱一样。。。
空谈的人总比实干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