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感谢再三邀请。我只说两句:
1、别说废话,别长篇大论,因为“太长,不看了”
2、别提理论,与其向年轻人布道,不如和年轻人一起胡闹。
70后、80后们还没玩够,就基本上都已经或者将要“奔四”了。什么你不知道奔三、奔四,Intel泪崩了,我们真是老了。
爱亲90s,还不回去温习下历史。
现在消费界的大佬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敬爱的90后,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6-25岁之间,他们出生在一个伟大国家的伟大复兴年代,他们有幸咀嚼着KFC,看着二次元,听着BigBang,刷着nice好赞,……把70后,80后的生活方式秒杀的无影无尽。
媒介即信息——麦克卢汉如是说。那么,90后的媒介是什么?信息是否又在重塑媒介呢?
不论是从市场营销还是从管理学概念,我一直在想,新一代的年轻人们是如何彰显自己和上一代的差异的呢?看到单位里的年轻人还是中规中矩,老老实实的将汗水奉献给我们的中国梦?如何管理90后纳入一个高度重视的管理课题范畴?
我知道,我如果不懂你们,你们就将把我们摔在沙滩上。所以,要与时俱进。学习如何影响和发现新一代的年轻人?
00后都没见过 那些80后记忆中的老古董
在消费大佬们的眼中,题主这个问题就是:如何用更接地气的营销方式,把更多更好的产品推介给广大人民群众。影响大众消费的经典著作《影响力》出自罗伯特·B. 西奥迪尼之手,书中提及了互惠、社会认同、承诺一致性、喜好、权威、稀缺等影响人们的心理要素。同样,90后也是人,变得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变的是人性!
也许80后喜好黑猫警长,那么90后更喜好小黄人。那么小黄人就是我们的影响力媒介!下面用一些案例来说明如何把影响力送达到人们群众身边。
1.寻找有身份特征的角度(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社会认同)
首先要学会找到目标受众的特色,例如nice 90后生活方式报告有了正确的拍照角度,然后在图片上打上Adidas-original,还可以通过关键词不断地连接到更多的其他帖子。接着,你低调的发在你的新浪微博,你的nice好赞上面。你正确的拍照角度和方式,一定会引来正确的关注和行动。没错,有些时候一个正确的拍照姿势,就说明你们是一类人。人就要以类聚!
同样,sony在深入研究了90后对化妆品的需求和理解后,将XPERIA Z5精心的融合到了彩妆中,从色调的设计就具备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协同优势,加之正确的垂直拍摄。喜爱美色的90后,你忍得住么?
2.联动地址、联动场景、联动品牌(本质上是唤起关注权威)
90后的生活遇到了伟大的城市化浪潮,穿梭在城市中大街小巷的90后,自然的就像穿梭在麦子地里的70后,所以,联动地点,联动场景,联动品牌,联动社交。如果你长期穿梭于时尚之地三里屯太古里,二次元的圣地日本秋叶原,那么你无形中在社交网络中会有自己的权威感。
传统的传播方式,借助一个浪漫的场景和外景地拍摄,可能无法达到核心文化地标在新青年中的权威影响。
例如:在太古里搞得一个联动地名,联动品牌,联动大屏幕的活动,自然吸引了很多90后的关注。nice 90后生活方式报告把小黄人融入生活,并进入90后生活的逻辑中,再通过社交网站的转发,没有不火的道理。因为你懂得我,我懂得你,你真懂我,我真懂你,我们都懂彼此。So,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小黄人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此时,作为营销大师的你,只需要理解和联动90后的喜好,也许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就要融入营销的价值,让热点在疯狂传播中,即可唤醒无数个充电宝。
4.重复、而且是有素质的重复(本质是利用了重复是记忆之母)
我们都知道nike是运动服装界的大哥大,但是,身为大哥,nike居然还无情的在各种媒体,各种场景中做广告,当然,nike目前已经将广告的配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微调,现在主打社交网络,因为报告显示,57%的关注来自社交网络啊!还让不让其他兄弟们生存了。
大卫·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曾说,我永远不知道应该节省那一分广告费。是的,基于正确需求的重复,是营销的成功之母。当然,在重复调研基础上的性价比方案,就是操作级的保障!
为了推广一款新鞋rosherun,nike居然发动了主题活动,“逼迫”大家每天晒不同外形,不同颜色的鞋。
今年过年不收礼啊,收礼还收脑白金!!!!当年你被烦死的广告,却牢牢的记住了脑白金。重复是记忆之妈妈,这话说的真好。
所以,nike啊,你重复的刷图,利用了我天朝的社交媒体,利用了我天朝年轻人的活动特点,还不带重样的,真的是对友商毫不留情啊。
5.主题,还是主题(互惠而稀缺的积极主题是永恒的关注)
麦当劳推出了主题:拿下今天。
爱奇艺也推出了电影《我去上学了》,分享主题活动。
当我我们推出一个口号式的主题,就被90后分解、挖掘调动起了无数个新的场景和内容。一场以主题为基础的社交行动,轰轰烈烈的推动了人们对积极生活的关注和向往。也许这招不仅仅让90后们沸腾。
因为每一代热爱生命的人们都会选择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换来积极的生活。
人类进化的历史表明,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征服,而征服这些困难展现的正能量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如果人们在协同中的彼此激励,更能推动整个组织的健康发展。所以,话题和正能量营销对于任何一个阶层都有杀伤力,不仅仅是90后。
大总结,大总结
广告界说:天下没有新鲜的广告!
的确,我们在变得永远是形式,不变的永远是内容!
例如我们不变的:互惠、社会认同、承诺一致性、喜好、权威、稀缺等影响人们的心理要素!而且,人们由于对心理学的研究,决策和影响行为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而变化的90后生活方式,变化的看,报告,黄的所反映的90后文化,与我们的市场营销策划相结合,就创造了全新的形式和传播通路。媒介承载了信息,信息又二次选择了媒介!
最后让我们再次理解广告、理解营销、理解年轻人,最终理解人性,理解决策,理解影响力!
谢邀。
一针见血!跟上趋势!有独到之处。
学习更多互联网运营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办办学苑,回复 “福利” 免费获取50G运营干货。
年轻人喜欢有新意,特别的东西,比如这两年就很流行“吐槽式营销”,这种方式能很快吸引眼球,并且对于互联网人群(特别是年轻群体)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什么是吐槽式营销?
吐槽式营销,与近两年盛行的吐槽文化有关。吐槽文化最早源于日本,早期可能是对不满意现象的发牢骚。
不过,随着吐槽文化的普及,网络上,吐槽更多的是对一件事的戏谑、嘲讽和调侃,是一种借由调侃来达到娱乐和幽默的效果。
吐槽文化之所以能在社交媒体上盛行,与社交媒体的使用人群特征是分不开的。
以#吐槽#为关键词,在微指数中进行搜索,得出用户年龄分布图,结果显示年龄段在12-34岁的人群对这一热词的搜索热度较高。其中又以19-24岁的年轻人表现最为突出。
一. 那年轻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吐槽?究其原因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点:
1.热情,勇于表达内心的观点。这一年龄段的人,对社会充满热情,并因为无所顾忌,勇于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天然带有反抗心理。对于带有戏谑、调侃性质的“吐槽”,年轻人表现出极大的好感。
3.面临学业与工作的压力,需要情感纾解。学业与工作是他们生活的重心,也是他们全部的压力所在,为了排解压力,他们需要借势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压抑。
4.彰显了主体个性,而且这种方式容易传播。年轻人用妙趣横生的“吐槽”的方式参与时事讨论,不仅能彰显个性,而且这种文本也打破了古板的传统叙事习惯,让吐槽者成为积极的信息传播者。
所以,抓准了年轻人的这些特质,就能够明白吐槽文化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活动的必然呈现。
二. 该怎么玩吐槽式营销
与其他营销手段相比,“吐槽式营销”的优势在于自埋槽点。主动引发吐槽的行为让营销充满灵活性,能更精准的切合产品特点和用户需求。
对于运营工作者如何在平时的工作中,灵活的运用这一方法为自己所用呢?其实,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切入:
1.主动制造吐槽点
这是一个相对困难且考验功底的营销策划过程,如何找准受众的吐槽兴趣点而又不至于引发厌恶是一个技术活,这需要对目标受众的长期跟踪与考察。
2.品牌也要主动迎合吐槽点
这就相对比较简单了,借势即可。当网络狂欢有开始的苗头时,找到一个品牌营销点与网络狂欢的结合点,加以宣传,通过借势自然地拉近品牌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3.制造吐槽点,不能越过受众群体的忍耐度
比如,iPhone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品牌,这也让他们在产品研发的时候对每一项技术都一丝不苟,假如在某一项技术让用户体验度急速降低,那么就不能成为吐槽的受益者了,而他们的品牌美誉度以及影响力也会遭受严重损失了。
所以,吐槽点并不是不专业的点,适当的缺陷会给人以亲切感,但是严重的缺陷就将让吐槽点越界,就是失败的吐槽式营销。
那么,吐槽式营销的经典案例有哪些呢?欢迎关注办办学苑,回复 ”吐槽“ 获取吐槽营销案例。
一年分享500篇互联网运营干货,举办上百场线上运营公开课,汇聚全国优秀互联网运营人才,欢迎加入办办学苑。
谢邀,我只是个撸代码的,真的不是做营销的。。。。。
分享一个最近看到的。
转载自36氪微信订阅号。
原链接: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6 )
感谢再三邀请。我只说两句:
1、别说废话,别长篇大论,因为“太长,不看了”
2、别提理论,与其向年轻人布道,不如和年轻人一起胡闹。
70后、80后们还没玩够,就基本上都已经或者将要“奔四”了。什么你不知道奔三、奔四,Intel泪崩了,我们真是老了。
爱亲90s,还不回去温习下历史。
现在消费界的大佬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敬爱的90后,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6-25岁之间,他们出生在一个伟大国家的伟大复兴年代,他们有幸咀嚼着KFC,看着二次元,听着BigBang,刷着nice好赞,……把70后,80后的生活方式秒杀的无影无尽。
媒介即信息——麦克卢汉如是说。那么,90后的媒介是什么?信息是否又在重塑媒介呢?
不论是从市场营销还是从管理学概念,我一直在想,新一代的年轻人们是如何彰显自己和上一代的差异的呢?看到单位里的年轻人还是中规中矩,老老实实的将汗水奉献给我们的中国梦?如何管理90后纳入一个高度重视的管理课题范畴?
我知道,我如果不懂你们,你们就将把我们摔在沙滩上。所以,要与时俱进。学习如何影响和发现新一代的年轻人?
00后都没见过 那些80后记忆中的老古董
在消费大佬们的眼中,题主这个问题就是:如何用更接地气的营销方式,把更多更好的产品推介给广大人民群众。影响大众消费的经典著作《影响力》出自罗伯特·B. 西奥迪尼之手,书中提及了互惠、社会认同、承诺一致性、喜好、权威、稀缺等影响人们的心理要素。同样,90后也是人,变得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变的是人性!
也许80后喜好黑猫警长,那么90后更喜好小黄人。那么小黄人就是我们的影响力媒介!下面用一些案例来说明如何把影响力送达到人们群众身边。
1.寻找有身份特征的角度(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社会认同)
首先要学会找到目标受众的特色,例如nice 90后生活方式报告有了正确的拍照角度,然后在图片上打上Adidas-original,还可以通过关键词不断地连接到更多的其他帖子。接着,你低调的发在你的新浪微博,你的nice好赞上面。你正确的拍照角度和方式,一定会引来正确的关注和行动。没错,有些时候一个正确的拍照姿势,就说明你们是一类人。人就要以类聚!
同样,sony在深入研究了90后对化妆品的需求和理解后,将XPERIA Z5精心的融合到了彩妆中,从色调的设计就具备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协同优势,加之正确的垂直拍摄。喜爱美色的90后,你忍得住么?
2.联动地址、联动场景、联动品牌(本质上是唤起关注权威)
90后的生活遇到了伟大的城市化浪潮,穿梭在城市中大街小巷的90后,自然的就像穿梭在麦子地里的70后,所以,联动地点,联动场景,联动品牌,联动社交。如果你长期穿梭于时尚之地三里屯太古里,二次元的圣地日本秋叶原,那么你无形中在社交网络中会有自己的权威感。
传统的传播方式,借助一个浪漫的场景和外景地拍摄,可能无法达到核心文化地标在新青年中的权威影响。
此时,作为营销大师的你,只需要理解和联动90后的喜好,也许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就要融入营销的价值,让热点在疯狂传播中,即可唤醒无数个充电宝。
4.重复、而且是有素质的重复(本质是利用了重复是记忆之母)
我们都知道nike是运动服装界的大哥大,但是,身为大哥,nike居然还无情的在各种媒体,各种场景中做广告,当然,nike目前已经将广告的配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微调,现在主打社交网络,因为报告显示,57%的关注来自社交网络啊!还让不让其他兄弟们生存了。
大卫·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曾说,我永远不知道应该节省那一分广告费。是的,基于正确需求的重复,是营销的成功之母。当然,在重复调研基础上的性价比方案,就是操作级的保障!
为了推广一款新鞋rosherun,nike居然发动了主题活动,“逼迫”大家每天晒不同外形,不同颜色的鞋。
所以,nike啊,你重复的刷图,利用了我天朝的社交媒体,利用了我天朝年轻人的活动特点,还不带重样的,真的是对友商毫不留情啊。
5.主题,还是主题(互惠而稀缺的积极主题是永恒的关注)
麦当劳推出了主题:拿下今天。
爱奇艺也推出了电影《我去上学了》,分享主题活动。
当我我们推出一个口号式的主题,就被90后分解、挖掘调动起了无数个新的场景和内容。一场以主题为基础的社交行动,轰轰烈烈的推动了人们对积极生活的关注和向往。也许这招不仅仅让90后们沸腾。
因为每一代热爱生命的人们都会选择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换来积极的生活。
人类进化的历史表明,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征服,而征服这些困难展现的正能量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如果人们在协同中的彼此激励,更能推动整个组织的健康发展。所以,话题和正能量营销对于任何一个阶层都有杀伤力,不仅仅是90后。
大总结,大总结
广告界说:天下没有新鲜的广告!
的确,我们在变得永远是形式,不变的永远是内容!
例如我们不变的:互惠、社会认同、承诺一致性、喜好、权威、稀缺等影响人们的心理要素!而且,人们由于对心理学的研究,决策和影响行为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而变化的90后生活方式,变化的看,报告,黄的所反映的90后文化,与我们的市场营销策划相结合,就创造了全新的形式和传播通路。媒介承载了信息,信息又二次选择了媒介!
最后让我们再次理解广告、理解营销、理解年轻人,最终理解人性,理解决策,理解影响力!
谢邀。
一针见血!跟上趋势!有独到之处。
学习更多互联网运营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办办学苑,回复 “福利” 免费获取50G运营干货。
年轻人喜欢有新意,特别的东西,比如这两年就很流行“吐槽式营销”,这种方式能很快吸引眼球,并且对于互联网人群(特别是年轻群体)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什么是吐槽式营销?
吐槽式营销,与近两年盛行的吐槽文化有关。吐槽文化最早源于日本,早期可能是对不满意现象的发牢骚。
不过,随着吐槽文化的普及,网络上,吐槽更多的是对一件事的戏谑、嘲讽和调侃,是一种借由调侃来达到娱乐和幽默的效果。
吐槽文化之所以能在社交媒体上盛行,与社交媒体的使用人群特征是分不开的。
以#吐槽#为关键词,在微指数中进行搜索,得出用户年龄分布图,结果显示年龄段在12-34岁的人群对这一热词的搜索热度较高。其中又以19-24岁的年轻人表现最为突出。
一. 那年轻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吐槽?究其原因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点:
1.热情,勇于表达内心的观点。这一年龄段的人,对社会充满热情,并因为无所顾忌,勇于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天然带有反抗心理。对于带有戏谑、调侃性质的“吐槽”,年轻人表现出极大的好感。
3.面临学业与工作的压力,需要情感纾解。学业与工作是他们生活的重心,也是他们全部的压力所在,为了排解压力,他们需要借势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压抑。
4.彰显了主体个性,而且这种方式容易传播。年轻人用妙趣横生的“吐槽”的方式参与时事讨论,不仅能彰显个性,而且这种文本也打破了古板的传统叙事习惯,让吐槽者成为积极的信息传播者。
所以,抓准了年轻人的这些特质,就能够明白吐槽文化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活动的必然呈现。
学习更多互联网运营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办办学苑,回复 “福利” 免费获取50G运营干货。
二. 该怎么玩吐槽式营销
与其他营销手段相比,“吐槽式营销”的优势在于自埋槽点。主动引发吐槽的行为让营销充满灵活性,能更精准的切合产品特点和用户需求。
对于运营工作者如何在平时的工作中,灵活的运用这一方法为自己所用呢?其实,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切入:
1.主动制造吐槽点
这是一个相对困难且考验功底的营销策划过程,如何找准受众的吐槽兴趣点而又不至于引发厌恶是一个技术活,这需要对目标受众的长期跟踪与考察。
2.品牌也要主动迎合吐槽点
这就相对比较简单了,借势即可。当网络狂欢有开始的苗头时,找到一个品牌营销点与网络狂欢的结合点,加以宣传,通过借势自然地拉近品牌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3.制造吐槽点,不能越过受众群体的忍耐度
比如,iPhone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品牌,这也让他们在产品研发的时候对每一项技术都一丝不苟,假如在某一项技术让用户体验度急速降低,那么就不能成为吐槽的受益者了,而他们的品牌美誉度以及影响力也会遭受严重损失了。
所以,吐槽点并不是不专业的点,适当的缺陷会给人以亲切感,但是严重的缺陷就将让吐槽点越界,就是失败的吐槽式营销。
那么,吐槽式营销的经典案例有哪些呢?欢迎关注办办学苑,回复 ”吐槽“ 获取吐槽营销案例。
一年分享500篇互联网运营干货,举办上百场线上运营公开课,汇聚全国优秀互联网运营人才,欢迎加入办办学苑。
谢邀,我只是个撸代码的,真的不是做营销的。。。。。
分享一个最近看到的。
转载自36氪微信订阅号。
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