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的服务或者技术类职业的价值不被人接受?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思考一些当下问题!案例1:某电子购物广场,顾客笔记本碎屏。顾客:我买一块屏,你给我换一下,维修费按照20!案例2:某人需要一个设计图,找到某设计师。你帮我作个图,帮个忙,一杯摩卡放在设计师桌上!案例3:某企业推出帮助应届生修改简历业务,联系了苏宁,百度等知名企业hr,在线修改简历15元每份,活动推广加入微信群人很多,最终转化率极低! 2017年8月30日 8 条回复 1141 次浏览 服务
回复 ( 8 )
泻药 @陈然
无他,这都是失败的交互而已。
3个例子都是充分竞争的市场。要么乙方提供的服务竞争力太差,要么甲方开价毫无价值。
1,服务竞争力不足,换笔记本屏也就需要专用螺丝刀,如果我有闲我自己都可以换。
2,甲方开价太低,作为设计师的乙方可以拒绝。
3,在线修改这行当水分太多,其服务确实没价值。
所谓服务,也是一种商品。商品存在的前提必须是甲方认同其价值。
重新解析3个例子。
1,苹果笔记本,若是碎屏了,必须找官方授权店返厂维修,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这时候便可以见识一下维修服务的价值。再有,小区门口的空调维修,找官方要等三天,找他们马上就来,今晚能用,保修期内官方免费或象征性收点钱,他们要200。这两个例子都是不充分竞争市场,同样不值钱的维修服务,因为垄断附加了额外的价值(便利),这并算不上所谓的服务价值。
2,上面所述,乙方可以拒绝的,甲方大可以去找愿意接受这个价格的乙方。如果乙方反而接受了,这并也不能说乙方的服务不值钱,是因为甲方提供了摩卡之外的价值,比如说人情,比如说认同。这个例子并不能表述服务是廉价的。
3,在线修改简历这项服务毫无价值,即便是名企的HR修改简历也不能保证100%通过简历筛选,如果改成一旦接受服务者会被内推100%参与复试,收费涨到10倍150块都有人抢着要来,信不信。
综上,看不着摸不着的服务要想有价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学苹果,垄断市场,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2,学小区服务商,不充分垄断市场,附加服务本身之外的价值(比如便利)
以上是服务门槛不高的情况下,在市场上做文章。
3,学设计师,建立行业壁垒,排除无法提供价值的竞争者。
4,提供实实在在可以量化的价值,比如提供内推机会以增加成功率。
以上是无法做到垄断市场上,就要从从提高服务价值上作文章。
这不是现在才出的问题,而是一个在中国人心中长久存在的思维定势:只有实物才是值钱的。
你看那么多在朋友圈里转发“iphone成本只有一千多”等等的文章,基本上也都是这种思考模式下的产物。
这个可能是中国几千年小农经济的遗留吧?
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社会需求的人才在不断变化,产业升级需要科研人才,更需要现场一线工程师。只有等到社会发展到必然阶段第三产业产值不断升高到大于一、二产业总和时,才能体现出这类所谓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价值。同时,社会认同也需要过程。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变化,相信我
泻药。。。本人水平也有限。。。答出内容欢迎指正批评。。。
原题目:为什么现在很多的服务或者技术类职业的价值不被人接受?
—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思考一些当下问题!
案例1:某电子购物广场,顾客笔记本碎屏。顾客:我买一块屏,你给我换一下,维修费按照20!
案例2:某人需要一个设计图,找到某设计师。你帮我作个图,帮个忙,一杯摩卡放在设计师桌上!
案例3:某企业推出帮助应届生修改简历业务,联系了苏宁,百度等知名企业hr,在线修改简历15元每份,活动推广加入微信群人很多,最终转化率极低!
—
题目中虽然有了个“或者”,但是根据题主给出的三个案例来看,想表达的其实是高技术服务类;而并不是纯粹的例如扫地洗碗之类的技术含量稍低的工作。
但这些都可以统称为第三产业(服务业)。
在第三产业中包含的很多分支,案例一可以分属“计算机服务业”类,案例二分属“软件业”类,案例三分属为“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但是,这三个案例都被题主将交易过程给片面化了。
——————–
首先是交易开始时的沟通过程
首先题主仅仅是按照顾客的角度进行了要求“我买一块屏,你换一下,给你20维修费”“帮我作个图”“改个简历”,但是对方一定会答应么?
如果没有一定的“交情”在,对方是不会答应了,因为这是市场经济所主导的,如果每一个电子购物广场里面的维修商都这么玩,那么这广场里的维修商早就烟消云散了。
为何?
电子购物商场的场地费,物业费,保洁费等,维持生存的店家自己的能源费,店面装修费,工具采买费,员工工资(总不可能一家店就老板一个人吧?),耗材费,元器件预采购费(不会每一个人都像题主假设的这样直接买好备件过来的吧?),缴税,缴金等等,等等。。。
假设二中的设计师更是要有办公楼写字楼之类的租金支出,要注册公司,要有注册资金,要积累客户。。。
而假设三中的一个企业的成立更是饱经磨难,这家企业已经可以联系苏宁百度等知名企业HR了,那么他积累的企业公关能力该有多大?不是个刚出道的小公司能做到的吧?
这些都被称为什么呢? 成本。
我的观点:题主的假设中的甲方,跳出了所有乙方的成本支出估算,开出这样的价格(或者说以物易“技”),必然是不能被乙方所接受的。。。。。。
———————–
其次是联系对象
三个假设中,第三个说的较为模糊,前两个很清晰的就是直接找到了最终解决方案提供者。
注意是“者”。
那么如何有效的找到最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呢?
第一个假设很简单,维修店开门做生意,你花个路费,花点时间就找到了;
第二个假设就有点难了,你怎么找到的设计公司?设计公司没前台接待你么?允许你直接冲进去找到设计师?
第三个直接就是企业间的沟通了,不用多说你也知道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努力就能促成的。
这里想表达的就是,你在做假设的过程中,就已经忽略了一部分的甲方成本支出。
假如你是靠朋友关系,那么人家收你的不是一个区区的20元,一杯咖啡,而是那份朋友的“人情”,这份人情,在社会中,是要还的。
你可以不还,但是长期不还会造成个人信用透支,时间越久越会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处处碰壁四面楚歌的悲凉感。。。。
假如你靠的是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说服了对方帮助你,那么你要么有对方想要的东西,比如你颜正体直爽朗阳光让人一见合不拢腿;或者你谈吐风趣,段子频发机智过人,而且丝毫不会让对方觉得有一丝一毫的不愉快。那很好,但是你忘记了你这些并非天生带来的,都是后天不断的修养和积累所得,你的积累和付出就已经是你所耗费的成本,而且,如果你在维修手机的半个小时内可以给人家带来源源不断的快乐~~~那么请参考一场脱口秀演员的演出收入,你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呢?
如果那个设计师本来就是十分阴郁落寞,你的出现让她精神一震,欢愉无比,简直起到了一个心理治疗师的作用了。(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2015年的价格是大约300+每小时)
你可以继续算一算你作为甲方提前付出的成本。
—————–
最后是交易的结束方式
第一个假设中,你的20元仅仅是让人家装好不掉螺丝就可以呢?还是装好能开机呢?还是装好三个月之内不能出现同样问题呢?还是装好之类一年所有问题包退包换呢?
第二个假设中,你的一杯咖啡是让人家哪怕给你设计出个鸡蛋饼你也欣然接受呢?还是必须要根据你当时所说的一句话来设计呢?还是根据你在边上喋喋不休不停纠正的来修改设计呢?或者是你带回去交差是被老师骂了一顿觉得不好还能再找她继续返工呢?
第三个假设中,15元修改简历,你企业不保证面试率么?不保证电话面试率么?不保证百度苏宁这些企业肯定能看到我的简历么?
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交易的结束方式,但是每一条方式,所带来对乙方的要求和成本都是非常可观的改变,这些都是20元,15元,一杯咖啡所无法达到的改变。
这些都是交易结束时的双方承诺。
————
总结一下,题主的这三个假设,首先是对第三产业认知的不全面,一个良性的第三产业是足以支撑起一个国家的运行的。
第三产业的可发展度也是非常可观的,在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家里的煤气灶坏了,刚巧你家附近有三个维修店
第一个要价50,但是店里就一个人,是一位满脸油烟正在柜台后面烧饭的粗壮的口音和你不同的老头。
第二个要价70,但上门费要30,店里是个50岁左右的夫妻档,老婆在招呼你,老公正在进行另一项电器的维修。
第三个是个加盟店,前台有个小妹接待,询问你的设备品牌,是否在保,如果在保可提供免费维修,如果出保可选择送货至店里依据墙上贴的更换部件价格及人工费来明确计算价格,如需上门服务请提前一天预约并保证当天有人在家,师傅上门费50元。
请问你选哪一个?
—–
第一个,上门之后修好了,但是地上灶台上弄得一塌糊涂,发现是打火丝短路了,往边上一挂就好了,啥也没换,弄好了整体灶具也不收拾,出门前要价100,说上门费50,维修费50。整个维修过程中骂骂咧咧,口头禅不断,反而嫌你家里厨房灶台乱七八糟才搞得灶具坏掉。
第二个,上门之后话不多,仔细维修,找出问题所在,更换对应打火丝,并告知问题原因可能是由于烧汤是汤水溢出导致,建议今后多加小心,并对打火丝采取了塑胶线缠绕避免下一次再出现同样问题,最终收费150,多收的50是部件材料费。
第三个,不多说了,人家一开始就说的很清楚,师傅也不多话,干好致谢就走,全程工作服鞋套准备妥当,修好时顺手把灶台还擦的很干净。
—-
这三个都是答主亲生经历,请问如果题主你是答主,你今后选哪一家?
这就是第三产业,也就是答主说的技术服务业,你觉得没价值是因为没有和他进行很多的接触,你接触了,了解了,自然就会体会他的价值。
否则,程序员不过就是动动手指头,作家就是摇摇笔杆子,修手机的就是摆弄摆弄螺丝刀,导游就是说说话,歌星就是唱唱歌,演员就是哭哭闹闹,这些观点。。。真的是落伍了啊。。。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盾,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同别人的产品相交换。在这里,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题主所说的不被认可其实就是交换这个环节需要通过货币来评价的过程社会价值与私人价值差距过大的问题,实际上社会分工以及由此决定的商品生产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各个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如果个别劳动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的性质也不被社会所承认,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也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使用价值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只能由商品是否交换出去来体现,而不能以任何其他的方式(如商品的广告、专家的鉴定等)来体现。
从行业或者群体的角度而言,当前这个社会,很多服务或者职业是绝对过剩的比如写字楼里的基层业务员(月薪2000左右)等,而有些职业又是绝对稀缺的比如催乳师(月薪10000起),因此就存在一个文化和市场的错位,催乳师很多人不愿意干,而“白领”在很多人眼里还是很体面的,这是文化惯性导致的人力资源市场的错配。
从个体而言,楼主举得三个例子其实是不恰当的,虽然现在经济下行了,但是行业内任然有高低之分,说句实话同样是设计师,你的私人劳动为什么不被社会认可,只值一杯摩卡?有的设计师一份图纸上千万?因此如果你能知道劳动二重性你就明白了。
因为人太多……
你换到某些人口负增长的国家,水管工进来先亮证件,然后收50块钱,回头告诉你,修不了,换新的吧,拜拜……
谢邀。我是学旅游管理,还没毕业。实习过半年,还不懂事儿。情况的确是题主说的这么个情况,但我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等我毕业工作稳定后再来答。
冒然一答。
这也许是国情决定的。
1.我国人口众多,所以劳动力之间充分竞争,劳动力成本较低。从而凡是人直接参与的工作都价格低廉。简单说就是你不干有人干。
2.传统思维注重孝道。让我们更相信亲人,尤其是长辈的话语。现在年轻的劳动力大多受到长辈的思想观念影响。因此对于服务价值的认知尚在初始状态,且成长缓慢。简单说就是我妈说了……
3.城乡差距,受教育程度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价值的判断。简单说就是数学和语文不兼容。
4.快速社会物质生活的变革,加之强大的生活压力导致了我们绝大多数人在思想上的转变跟不上物质生活的转变。简单说;会开汽车了,却还不懂交规。
但是题主也不必苦恼,因为社会上的人终究会变的,而一代人与一代人的思维的不同便造就了不同的时代与思想。我们可以预见服务或者技术类职业的价值绝对会增加的。原因如下
1.新赠人口数量下降,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力之间的竞争趋缓。简单说:爱找谁干找谁干。
2.消费主力人口产生变化,年轻人更能接受服务产生价值的观念。简单说就是人家都这样……
3.城镇化,受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更多的人适应了新的生活规则。对于价值载体的判断从简单的物质拓展到服务,技术,感官享受等等。简单说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4.思想与文化的积累沉淀到达足够深的时候便自然影响生活习惯与社会认知,时间越长我们的认识也就越深刻。简单说就是熟能生巧,干的多了自然就会了。
总之一句话:社会在变革,我们需要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