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5 )

  1. 薛特立
    理由
    举报 取消

    2016年内容创业看法

    一、起因:

    最近炒得很火的一个词语叫“内容创业”,据说内容创业接下来会很火,不讲太装逼的话,目前的内容创业实际上指的是我们可以搞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在类似的平台上,制造内容,写写文章,做做视频就算是创业。,作为一名多年在传媒领域深耕的从业者,我认为大部分媒体人创业只是内容创业的一个低维度,本文暂不做过多赘述分析。我把主流内容创业者大概分为两类:

    1.App Store

    超级app的用户量可以接近于互联网的总用户量,一个超级app本身就是一个云端的操作系统。一个等同于浏览器下各类网站的内容流量门户,如果按层级来划分的话,那第一级是硬件支撑,第二级是操作系统,第三级便是客户端软件以及网站

    2.PGC内容

    从内容风格与商业价值两个维度来划分,PGC可以大致分为泛娱乐化内容和垂直领域内容两大板块,从播放量来看,泛娱乐类内容的量级远高于垂直类内容,然而从受众精准度、内容稀缺性的角度来看,垂直类PGC商业价值或许要高于很多泛娱乐类内容,做内容是无所谓年龄,越是垂直的、小众的文化越容易形成粉丝。

    二、思路

    目前的竞争变得极其可怕。新创业实在是太难了,整个流量被更多聚集到了头部的App上,比如腾讯新闻占据了多长时间,微信占据了多长时间,所有这些App加一加能占用多长时间。当头部占到的量在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公平的,就是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所以,谁占据了时间谁就是未来的赢家。现在大家对内容都是很兴奋的。既然原来这么多看似不做内容的人都在做内容,内容一定会变成稀缺资源,至少是受大家喜欢的资源。然而问题来了,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格吗?做好内容的人就一定会产生高价值吗?从App到微信公众号,什么样的内容产品适合目前我们,我对内容的理解为以下几点:

    1. 内容对于互联网的价值在于提升用户时长,谁能占领用户的时间,谁就能赢得未来

    2. 内容创业有四种盈利模式:第一种是知识服务。内容本身就卖钱,比如说传课网,这就是知识服务。第二种是人格推荐。比如逻辑思维。另外一类未必是卖货,有可能是其他服务类型的,比如说可能是一个旅游的入口。第三种最最常见叫流量分发,流量分发就是广告。第四种是IP类产品,变成了新的文化产品。

    3. 多平台分发主要鼓励尾部流量,头部内容繁荣并不符合平台方长远利益

    4.2016年会是视频爆发的一年,视频将更多以直播的方式来进行。在传统的概念里直播比录播贵,因为需要大量的设备,但是现在直播的门槛越来越低。所以我认为视频会起来,会更强调尾部流量,直播在目前的状态下,单机手机直播的成本要比做一个栏目后期编辑便宜多了。

    5.为UGC内容做一个好的分账模式,基于UGC具备的特性“真实性”可最犀利的接入电商产业链,盘活尾部流量

    6.从内容生产方式,用户习惯,盈利模式三个角度来思考,我认为细分市场行业类媒体与传统聚合类资讯媒体在未来一定会先死掉。

    7.时下很多媒体行业朋友遇到转型、创业的困惑。我觉得对于个体来说,特别对于有文艺青年感的文化工作者来说,做个小生意是个不错的选择。要想清楚哪里会死更重要,不要在一个会死的平台上熬到最后失去了机会。

    8.至于什么样的内容更赚钱?视频,视频,还是视频!历史多次证明,无论传播介质发生怎样的变化,文字始终会越来越轻,视频浪潮必然兴起,相比文章,视频将会越来越受欢迎。越年轻的人越喜欢轻阅读,不用动脑子的内容。虽然在单位时间内视频表达的信息远少于图文,但这种形式一定会成为潮流。

    三、脑洞及竞品

    1、直播视频:

    传统的直播的进程,观众是影响不了。因为观众不能进行交互,唯一的互动形式,是在节目中加点经过筛选的评论,或者进行电话连线,但这些还是没有逃脱编导对这个节目的基本设置。但是在新媒体端,观众可以通过交互来影响直播的进程。但无论是弹幕还是底部评论,只要镜头没有你,你就不是这个节目当中的一员。那么,如何能让观众有更强的参与感?如何能让写好的故事和完全没有准备的路人甲产生关联?未来内容的生产是否具有这种可能性?

    2、强势抢占用户时间的工具

    周日家里来了亲戚,是做关于减肥方面工作的,聊到减肥这件事,有进程、有变化、有天然的故事属性,是非常受欢迎的直播类型。比如是否可以做一个减肥真人秀直播,并且让网友跟体重秤产生互动?这从技术上来看,一点也不难。体重秤关联在用户手机App上,用户通过手机App可以和真人秀直播主角形成减肥对比。做同样的动作,我轻了多少,他轻了多少?我能坚持吗,他能坚持吗?只要加一点简单的功能,就可以实现这种对比,用户的分享就能够在自己的朋友群里形成一个新的传播。可见,内容产生方式,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媒体”的进入,变得完全不一样。有各种脑洞大开的可能性,参与节目的人可以无限扩大,他们都可以形成新的话题和自我对这件事情的认知。

    App和用户有着各种各样的交互方式。各种新型的工具平台与用户交互后具有很天然的戏剧性,但是更多的戏剧其实是被设计的。如何写好一个故事,让用户在这个故事中有更强的参与感,将这些围观的群众形成一定的关联,然后这个故事性就会形成一定的传播,其实这就是未来很有可能的内容生产方式。

    在流量的竞争时代,大家从月活看日活,现在开始比拼用户时长有多长。国内13亿,全球70亿,已经到了天花板。每个人24小时,谁占了更多的时间谁就赢了。大家可以发现,高频度使用的工具类的App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开始向相关或不相关的内容延伸,就是为了吸引用户更长时间。

    3、UGC平台:Facebook, 今日头条,YY是三家神奇的平台,声称自己不产生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而实际上玩出了花样。

    人们对FB的传统定位是一个社交平台。实际上,它与微信相比,除了没有交易闭环,其他方面做的都很强。非常奇葩的一点是,FB可以通过推送广告来增加用户的阅读时间,阅读量和点击数,一旦减少广告数量,整个平台的用户日活跃度会下降。可见,FB把广告做成了用户需要的信息流。

    今日头条声称自己只是个性化搜索引擎,而实际上今年该平台73%的文章数来自于头条号,这个数据在一年前只有百分之十几。

    作为一个直播平台,YY实际上就是在做综艺节目导演的活儿,节目策划、制定活动规则、选演员。虽然平台是用户自己做主,但主题是YY定的,规则是YY定的,就连演员都是YY自己找的。YY有一个星探队伍,专门挖掘网红潜力股,然后进行包装,再送到平台上,你还能说YY没有做内容自制吗?

    四、几点问题,现象级内容如何生产,运营潜规则和商业化秘密是啥?

    高喊“内容为王”的同时,就能意识到,内容生态从来就不是生产者的独角戏,而是生产者、渠道、广告主还有用户的联袂演出。最终目的,都是要让用户称赞和转化,并形成黏性。

    几方玩家的关系,从商业模式上,近期的变化是这样的:内容创作者打造个人IP,掌握了一定的流量分配权、直接融资案例也不鲜见;渠道花样扶持(自媒体孵化器什么的);渠道的硬软广继续热卖,而自媒体原生内容也成了广告主的新欢;用户也许不会为内容付费,但他会为内容里推荐或植入的商品与服务买单…….道理大家都懂,可玩转这个闭环的技巧怎么get?

    1.如何生产优质、有趣、高质量的内容让用户追着看?

    2.如何把握潮流趋势,包装传播原创内容玩出独特新花样?

    3.如何把钱装进口袋良性变现的N种可能?

    五、综上所述理出的头绪及机会:

    1.垂直领域内容团队目前是内容投资领域的新蓝海,依据2015年数据,纯网内容已成投资界的大风口

    2.网生内容迎来年轻人的资本化狂欢时代,但现状是目前国内原生UGC内容严重匮乏

    3.2016年会大量涌现出创新内容形态及渠道,比如直播,中国版Maker或者MCN是否会诞生?

    4.网生内容跟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就是首先要研究用户,让粉丝有参与感很重要,目前研究用户的渠道有限,成本较高

    5.网生内容与渠道平台之间的分账问题,平台总体不盈利的情况下,内容生产者与平台都依然希望某个单个项目产生较高的收益,这样双方才会有更好的信心。

  2. Uncle Special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当下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科技的快速变革和信息量的大爆炸,人们的注意力变成了各路商家争夺的焦点,这样一来,各家公司为了最大化的抢占各位小伙伴的注意力,纷纷使出各路营销策略。伴随着各路营销模式的出现,反而没让这些公司收到相应的汇报,反而让大家眼花缭乱,好像突然之间,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如果你深谙历史,你会发现,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好像又回到了中国晚清和近代史的状态,即咱们更偏向于去信任的人那里买东西,那面临当下纷繁的选择,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说,关于当下生活用品相关种类的东西还好选择,可找工作咋办,现在工作的种类可比前十年翻了不止一倍啊。

    随着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大巨头(BAT)在2015年把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搭建完毕,以「互联网+XX行业」的全新商业模式正在袭来,这也是国家最近「两会」所强调的,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和「互联网+XX行业」的商业模式下,如果你能尽快的找到自己的擅长技能,那你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擅长在上班的时间赚钱养家,然后利用下班的时间,努力成为一名IP(一种新的知识产权)。(你回复「IP」和「成为IP」给你看两篇文章)

    回到主题,既然当下「互联网+XX行业」的模式这么热,那咱们该不该去结合当下的「大热门」去找工作呢?

    大家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如果你看过大叔的历史专栏,你一定不会陌生,大叔推荐大家在年轻的时候多去尝试,在可以被利用的尝试(试错)时间里,通过不断的尝试,去找到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行业+岗位的结合)。

    下面分两个方面的人群来说:

    一、在校学子类

    如果你正值读书阶段,你完全可以在读书期间参加大量的社团和社会实习去实践,通过实践早点定为你未来的发展,具体方法你可以回复「实习」和「实习经验」获得帮助,此外,如果你再看看微信菜单栏【新粉必读】里的《换工作技get》中文章,你就更有底气咯。(这是大叔给你的福利,记得好好收藏~)

    二、职场族

    如果你已经在职场工作,大叔建议你先以自己擅长的技能找一份工作,先养活自己,然后再业余时间,去寻找自己擅长的技能,努力成为IP,2016年起,是做原创自媒体人的红利,如果你文笔不错,又有自己擅长的部分,你完全可以自己在外业余时间开个微信公众号,这一点,对在校学子也同样适用。

    职场是金字塔结构,大家千军万马一起往上爬,可高处的职位就那么多,除了在职场会做人,出业绩之外,在职场里混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借助运气,而成为IP,如果你能找到1000个忠实粉丝,你这一辈子过上小康生活不是梦。

    所以,大叔不建议大家跟风似的去追求大热门,反而建议大家都去做IP从而有机会转行当老板,当投资人,这才是顺势而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当IP根本不难,只要你有擅长的技能和几个技能的组合,你一个人也可以开始(自媒体)。还记得《穷爸爸和富爸爸》这本书中提到的四个象限么(你回复「四个象限」给你看这本书),打工在哪都一样,看别人脸色,当自由职业者(IP的入口)自己说了算,当老板和投资人,那你就离财务自由不远了。

    通往IP之路-01 | 手把手教你成为IP,这么好的事你都不乐意?(上)

    本系列专栏将献给那些

    不安于现状、想找到方向、并努力

    提升自己,实现财务自由的

    一群小伙伴们

    【编者按】

    IP(Intellectual Property)

    不仅是一种新的知识产权,也是自2016年起,人人都可以利用上班和学习之余的时间,实现财务自由最好的方式。(在大叔公众微信号的菜单栏“新粉必读”中,【新机遇和财务自由】的选项里,有对IP有相关描述和大家都可以获得的机遇描述,建议阅读此系列专栏前之前,先看看这个部分的文章。)

    以下,正文开始。

    在农历2016的新年前,有很多小伙伴以各种方式和大叔留言和建议,说看了大叔有关「IP」系列的文章之后,感觉像打了鸡血一样,就想着赶紧去实现自己想成为「IP」的梦想,这一点非常好,所谓的“知行合一”,说的就是有想法就要去尝试嘛。

    另一个值得让你尝试成为「IP」的理由是,眼下是咱们国家鼓励「全民创业」的时期,正所谓「顺势而行」,咱们跟着国家制定的计划走,肯定不会有错,再说,IP在开始阶段可以兼职着做,咱们不还有工作嘛,怕啥的?

    可是,有的小伙伴这样和大叔抱怨说,这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原来成为「IP」真的好难,因为,成为IP就具备着你需要掌握以下本领:

    1、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可能是一方面,也可能是几方面的结合);

    (这一点需要你去寻找,要结合时间的长度去认真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能)

    2、要找到你这些擅长的地方怎么组合,形成你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很

    有可能你都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是谁)

    (在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前,请回复「竞争」,给你看一篇讲现代商业的竞争秘诀)

    3、你的用户是哪些人(她们为什么相信你);

    (1.这一点需要你善于发现身边的新事物,没事多关注类似「虎嗅网」、「36kr」、「Flipboard」类似的新闻,看看新机会产生的渠道,并想想你要如何利用这些渠道;比如你想做服装设计,那你完全可以先设计几款服装给你的粉丝,看看她们喜欢哪个,找到这群喜欢你的人,来个私人定制,还记得小米先开始让1000个铁粉装UI系统的故事吧。)

    2.此外,你可以恢复「参与感」,给你看一本书)

    4、你准备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服务的本身就是「运营」,你得找到让用户「爽」的点,如何去找,你得研究用户心理学,光是看一般的商科书可不行;)

    5、如何让你的用户为你买单,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这一点是核心,但是你的产品你得自己想办法,但凡市面上出来的书和方法你都可以用,但是适不适合自己,还是自己说了算)

    注:如果你有创业项目也要按照以上五点进行,道理都是一样,别强行让用户关注你,如何留住用户才是关键。

    以上五点,是成为IP的必经之路。在这五点中,没有先后顺序,没有逻辑顺序,当然,也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商业的本质是盈利,但是也是在混沌下的盈利,而这些盈利都是你通过自己尝试挖掘出来的。

    当下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是各路商家和IP争夺的焦点,你的竞争对手80%不会是你的同行,而是一切可以争夺用户注意力的地方,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去争夺用户的注意力呢?

    #你一定不知道,原来你的注意力价值千万美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资讯和信息数量的暴增,我们的注意力突然变得无比匮乏。在琳琅满目的信息和资讯中寻找我们需要的、适合我们发展的变的越来越重要。因为,一条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如果被一个需要的人接受,则很可能改变这个人的一生。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过滤”中成长,我们过滤我们需要的信息、资讯、广告、人脉、知识…而这些汇聚起来就组成了我们的独特的自己——别人替代不了的自己。在这个学渣和学霸共生的时代,如果你在某方面特别在行,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位IP(新的知识产权),从而拥有属于你自己的粉丝,从而成就你自己的事业。

    关于「如何争夺用户注意力」这个问题,如果你认真思考,相信你会给自己一个很满意的答案,但是前提就是你必须要认真思考(这就是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人们的刚需,方法只有你自己知道,任何人都帮不了你)。

    诚然,很多小伙伴之所以很快想要放弃成为「IP」的原因,就是是受了“立竿见影”思想的影响,就是大叔经常说的,「只要一付出,当下立刻就要回报」,这在职场、爱情和生活中不可能,在成为IP的路上就更不可能,所以大叔建议大家要慢慢来,别急。

    但是,如果你忍受不了成为IP路途的过程上的艰难险阻,大叔建议你最好还是不要尝试,因为在此过程中,你会发现你正在承受着:

    1、家人和朋友的不解;

    2、暂时的收入减少或没有;

    3、个人业余生活会因此减少;

    4、身边真正懂你的人会越来越少;

    但是,从长远来看,你的收益是:

    1、财务自由;

    2、找到新的圈子(和你志同道合的一群小伙伴)

    3、找到精神伴侣;

    4、颜值和内涵都会提升(做自己最擅长\喜欢事情的结果);

    5、其他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夜深人静时,你可以想想,在未来的十年,以下的生活你要哪种:

    1)有钱没时间;(富人)

    2)没钱有时间;(穷人)

    3)有钱有时间;(IP:新时代富人,如果你做的好,可以变成1),一般来

    说,做到财务自由就可以;

    所以,你确定在没尝试之前,就选择放弃?还记得那句经典的话么,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要么是25年前,要么就是现在。

    可是,如果你不去尝试的话,大叔敢说,当你看到现在身边很不起眼的人在未来有所成的时候,你千万别怪大叔,在今天没有给你建议。

    如何尝试,去找那些你身上能帮助别人的你的技能、你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一切让你感到开心的事情,一定要去试错。别担心你的技能和别人一样,就会没机会,如果你坚持去做某一件事的时候,你要相信,时间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有句话大叔很喜欢,和大家分享一下,愿各位小伙伴都成为新时代的富人。

    「那些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往往是在年轻的时候最不得志的人」

    各位早安~

    【大叔曰】

    1、成为IP的第一步是尝试,如果你做不到,大叔也帮不了你;但如果你敢于尝试了,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虽然在试错的过程中,在很长时间你都没能找到你擅长的、喜欢的事业,但是只要你慢慢找,一定就会有机会。而且通过你在寻找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眼界提高了,格局放高了,性格变好了——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让自己开始」——通往IP之路不是起点,而是一次蜕变,一次提高自己和让未来的自己感谢现在的自己的一种蜕变;

    3、你真的想放弃么,还是仅仅是你没想好而已。

    你的,

    大叔

    【本文是大叔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叔的微信号:uncleandyou,封面图片来自互联网)

    阅读 30赞投诉

  3. 陈儿
    理由
    举报 取消

    个人对内容创业模式的看法:

    作者:陈儿

    链接:内容大爆发时代 什么样的模式才是当下最合适的 – 陈儿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1年的时候,知乎有个问题“用户生成内容(UGC)和专业生产内容(PGC/PPC),谁会成为未来互联网真正的主流?为什么?”,到了2013年,“两者并行才是内容成熟表现”的论调成为主流,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蘑菇云(爆了还没散)早已出现,网络内容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以及纷杂喧嚣。

    已经烂大街的词汇,诸如IP,内容创业,网红,直播,PaPi酱,社群经济,情怀,自媒体,H5等等,诉说着邻居老王都可能知道的事实,内容的呈现方式,传播途径,爆发点已经前所未有的——失控。

    那对于只能逐流而动的内容产品,已经在碎片化内容信息中一边空虚一边努力寻求慰藉的广大用户来说,在这个内容大爆发时代,究竟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最为合适的呢?一起来探究一二。

    主流内容输出渠道,UGC和PGC界限已经模糊,泛PGC成为主体

    2016年,微信公众号红利期之后,自媒体也开始陷入了迷茫,主流网络媒体平台开始在内容分发上爆发。

    2016年1月7日,今日头条发布公告:

    2015年12月30日12时起,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头条号了。只需保证规定资料的真实与完整,申请人便可开通头条号并发布内容。

    今日头条头条号入驻条件放宽,个人/媒体/企业等都能在今日头条上发布内容。

    订阅头条号的用户可在移动端今日头条APP中“订阅”分类中查看最新内容。

    其他媒体平台的入驻标准,审核条件基本相同。如百度百家号,搜狐自媒体,网易媒体开放平台,类似平台现在已经有几十个之多。除了媒体渠道,UC浏览器清理大师、应用分发助手等具有信息分发能力的渠道也开始尝试建立“内容订阅平台”。

    在这些平台上产生内容的有一部分是由原来的微信公众号延伸的,还有就是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但随着平台开始放宽入驻条件,这些内容的制造者不仅仅是
    专业的内容生产者,只要能成文(相信受过基础大学教育的人都能做到),就能和专业人员一起接受用户的翻牌。这其中的大多数是UGC。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能长期输出内容的,一般都是专家,或者勉强算的上是专家,是PGC。

    至此,内容的产出UGC与PGC的界限已经模糊。内容产出源头丰富也繁杂。

    真正占据流量大多数的还是真正的UGC内容

    在以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内容输出渠道上,我们看到UGC开始和PGC融合,界限模糊,这只能说明泛PGC开始占据主流内容分发渠道,UGC的重要性仍不言而喻。

    微信公众号的数量是千万级别,而微信的量级是6亿,在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客户端,一条热门新闻的跟帖甚至能达到10万,信息输出量远大于原文章的
    内容。新浪微博中,热门话题#梦想合伙人#达到30万级别。近段时间,顺丰快递小哥被打事件中,从事件爆发,到打人的中年男子身份证爆出,UGC内容的制
    造速度和传播速度都非常惊人。

    而对于一般平台,“投稿”、“论坛”、“社区”、“评论”,鼓励用户产生内容的引导已经渗透到每个环节。

    商业色彩最重的电商,也在UGC内容上倾斜,新晋电商平台,蘑菇街、明星衣橱等都是“社区化电商”模式,而大平台也在增加内容权重,向社区倾斜。

    然而,UGC内容的缺点也很明显:

    1)容易“歪楼”

    比如,在一个活跃运营群中聊天,问:有个活动,做任务送钻,直接用“点击即可获得200钻”(腾讯风格)这样的文案怎么样?最终能聊到,深圳运营工资,再到房价,“楼歪的都要塌了”。

    UGC内容的方向,不容易把控,内容秩序容易混乱,最终“楼塌”,这次内容产出过程失去意义。

    2)内容混杂,优质内容被淹没

    用户产生的内容可能和主题定位“八竿子打不着”、“菜到不行”、“干货藏到大量废话”中,总是稂莠不齐。根据90:9:1法则:如果有 100
    个人在网上互动的话,那么有 1 个人会创作内容,大概有 9 个人会提供反馈,而剩下的 90 个人光看不说。但这光看不说的人还想看到最优质的内容。

    3)优质内容获取成本太高

    PGC内容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有保障的,但UGC内容的获取,在产出引导,人力整理上成本都要高的多。目前内容获取成本最低的就是:PGC+小范围UGC 。

    那该如果对待UGC内容呢?

    内容运营人的重要工作之一,整合内容。现在大部分产品的内容实际上也是UGC+二次多次加工的产物。

    加工包括但不限于,优化形式、确定优先级、整理分类、删改。当然,这个加工有些是通过产品逻辑、算法实现的,比如知乎、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甚至新浪微博等。

    也有些产品,人工参与的多些,A站PC端头条。

    内容信息量级越大,这样的“二次加工”需求越高。

    在碎片化信息带来更多的自我慰藉和空虚中交织后,优质内容的诉求将更为强烈。

    知乎,作为有名的知识传播社区,其用户群体也是网络优质内容高诉求的代表。

    在知乎问题知乎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改变?

    排名第一的答案:

    不期然,想到对人生境界的阶段描述中,有一种很装逼的说法::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一重因为无知,接下来因为信息轰炸,最后回归初心。

    UGC内容虽然占据大多数流量,但单纯的UGC已经慢慢不能满足大众的内容需求,在经过最初的混沌期后,UGC内容+二次加工的内容才会是网络主流。

    再说说社群对内容的影响

    去年,阿里巴巴集团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曾表示:希望淘宝网的未来能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平台,它不仅是 “买家 + 卖家” 这样简单的关系,还是一个集创意、导购、社区、内容的综合性平台。

    而京东已经成立了自己的京东社区

    在4月份,京东 3C 事业部总裁胡胜利提出新的年度战略规划,提到将打造京东 3C 社区,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体验化社交平台,未来还会对优质用户进行“京东自媒体人”的认证。

    社群电商开始成为传统电商的颠覆性存在。

    现在社群的主要存在形态有:

    1)及时社交社群 最为广泛,如QQ群,微信群,成员之间可以及时的交流沟通,分享内容,只要有一个需求点就能建立社群;

    2)论坛式社群 以前的网站社区,论坛,现在各种群组;

    3)意见领袖式社群 以罗辑思维、混沌研习社为代表,公众人物,网红,大V为核心的社群也属于此类。

    当人们更多的交际,社交行为放在线上后,社群就是最初人类群体的延伸,在这中间,特别是陌生人建立的社群关系中,内容才是最重要的粘合剂,优质的内容产出才能维持社群的持续存在。

    社群的崛起,也反射出大众对微博这样的宽泛社交关系的厌倦,需要更强烈的关系弥补线下社交的不足,填补“群居动物”内心没有群的空虚,刷出存在感。

    综合以上,是不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UGC内容+社群+平台控制,才是“内容型平台”最合适的方式。

    这个内容型平台包括知乎、豆瓣这样的纯内容平台,也包括对内容有诉求产品,如电商。

    UGC内容是内容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大的流量源,而这些UGC更需要去强化他们之间的社群关系,从而增强粘性,但有了这些内容还不够,平台作为支撑,需要对内容有更强烈的把控力度,确保UGC是有效的。

    当然在这种模式的建立上,小而美的产品似乎更为有利,但当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产品的方向不就是“小而美”吗,大平台也在追求产品的精细化,以求增加粘性。

    内容爆发已经是显而易见的趋势,也许这种模式不是最新颖,但却是最合适的。

  4. 爱迪生陈
    理由
    举报 取消

    本人想做一个以短视频形式呈现的 问答型采访商界 媒体界 等有特色的人士 问答的内容通过与用户互动收集并加以策划 后期突出一个重点 服务思想发问者 提供资源牵线和合作交流服务

  5. 斑马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认为 对于内容创业者 开发一款App不可取 还是踏实做自媒体好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