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户外服装品牌“The North Face”曾赞助了VICE的一个系列视频,这个系列的主题被设定为探访住在地球上最荒凉地方的人。这即符合VICE的定位也体现出了The North Face的品牌定位。另外,英特尔也是VICE最大的赞助商之一。2011年,传媒集团WPP投资了VICE。2013年,VICE获得了默多克旗下21世纪福克斯的7000万美元投资,估值达到14亿美元。
Brands have for a long time tried to become part of culture through their marketing, with most strategies hoping to create a clearer conne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brands they use. At the same time, wider culture also affects marketers more directly.
回复 ( 2 )
VICE给陈老师拍的这部纪录片有没有品牌赞助,这个我倒是没有注意。但这并不代表VICE的其它纪录片没有赞助,比如说,之前VICE给阴三儿拍的三集纪录片《本性难移》,就不是一部单纯的人物记录片,跟著名品牌converse有合作关系,主人公全程穿converse,还给各种特写,片尾部分还落品牌标版,这么高端应该是收了不少钱。
关于盈利模式,其实类似VICE、碧鬼这样的所谓关注社会亚文化的视频原创平台,跟别的内容类网站也差不多,无非就是尽可能的提供好的内容或者产品,形成具有一定消费能力以及相似价值观的受众群体。慢慢的,日积月累,自然会有合作者找上门来,就像上面说的converse。
现在我们在VICE上看到的免费纪录片,内容方面或许有品牌赞助商,或许没有品牌赞助商。没有品牌赞助商的纪录片,也都是在为网站本身的价值增值,并非做慈善,只是不直接向用户收取费用罢了。
发现一段关于VICE营收模式的报道,可以参考一下:
媒体的盈利模式基本就是两种:
一种是广告(1.硬广,例如banner;2.原生广告,例如朋友圈、今日头条这种依据算法区分并匹配目标受众;3.软广,例如各种微信KOL,将广告内容“无缝”衔接进平台内容里)。
一种是付费会员(1.会员特权 ; 2.知识付费等)。
90%的媒体平台,不管做什么内容,都是以广告为主要营收。当然前提是流量、精准度足够让广告主买单,所以很多媒体前2年是赚不了钱的,流量上来了,才能开始卖广告。
楼上引用的报道也说得很清楚了,VICE的营收模式还是以广告为主,只不过多以“软性”方式出现。例如“项目合作”,品牌通过赞助的形式加入VICE的拍摄项目,比方说 VICE×江南布衣,貌似13年就开始合作,VICE在亚洲寻找“特别”的女性,穿上江南布衣的衣服,最后由独立摄影师拍摄成“带着浪漫气息的女权”相册。
当然VICE上也有硬广,不过貌似才出现不久(我是最近才看到的)。
但是,平台本身对广告主调性有严格要求,而且不管页面顶部、底部、侧面的banner,一次只出现一个品牌,今天就只有BMW。
再就是,VICE作为一个展现“青年亚文化”的文化集聚平台,广告资源的优势在于何处?
引用DIGIDAY上的一段文字:
Brands have for a long time tried to become part of culture through their marketing, with most strategies hoping to create a clearer conne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brands they use. At the same time, wider culture also affects marketers more directly.
补充:VICE的视频广告生意。
链接:VICE 是如何操作他们的视频内容并取得成功的?
若微fly的回答
“Vice靠着对Customer端的影响力,做足了Business端的生意。
一方面老牌电视节目的制作经费越来越少,Vice就为全球的电视台制作各种各样的节目,例如为HBO做电视剧;另一方面广告开支整体从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向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中又以视频媒体增加最多,因为视频的广告是多样化的,比纸质媒体丰富得多,例如可以冠名,可以有片头广告,可以banner广告,也可以软植入某个场景。第三,vice在全球市场布局,多样化了自己的收入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新于3/26.好久不看VICE,今天一看,发现了原生广告……哈哈哈,风格还蛮像好奇心日报的,我看到的这篇是广告华为P1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