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支付宝集福这个活动的营销策略?

理由
举报 取消

支付宝最近推出的集福活动,引发了朋友圈的新一轮刷屏,怎么看待这次的营销活动

2017年12月7日 10 条回复 1229 次浏览

发起人:Taite 初入职场

回复 ( 10 )

  1.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其实,这是某里下的最大的赌注,“虚拟”上的两亿,可以令用户从一月份在某宝上活跃到二月份的春晚。你想想都只能呵呵了,

    某宝的添加好友集福红包活动,鄙人认为某宝绝对不是向社交工具进军,而某宝的定位俨然是支付工具,相信给多朋友更愿意用其他社交软件聊天,而不是把某宝充当聊天工具。

    这可谓某宝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春晚直播的四个小时(春晚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份量,姑且不考虑国外,份量的多少,自己掂量掂量…………)全部被某里的红包占领。

    其次第五张集福卡也就是‘敬业福’,更是稀缺宝物,所以你懂的(估计第五张集福卡会在

    春晚节目互动

    春晚节目互动

    春晚节目互动

    中大量出现,所以你现在可以掂量掂量春晚四小时的份量值多少个亿)你是不是想“貌似还是挺划算的”(对你来说)

    然而请看图,请看图,请看图,

    (默默地俺不说话)这是15年的用户活跃数据,2016年,你可以呵呵一下,两亿平均下来人均不到一块钱 。

    你只能呵呵吧。

    在鄙人看来最最关键的是,这次某宝的红包营销方式让我觉得很赞的是“对人性的考验”

    对,你没听错,是人性的考验,是人性的考验,是人性的考验。

    类似于美国一个电视节目(具体名字忘记了),规则大概是这样:每个关卡设置的非常简单,非常简单,非常简单。最后获得者将会获得上百万的美元作为奖金。

    每支队伍完成所有关卡后,将会有一支队伍(不能平分奖金,不能平分奖金,不能平分奖金,有且仅有一支,只有一支)获得一笔上百万美元的丰厚奖金。所以节目的亮点在于哪一支队伍做出退出,选择被淘汰,自愿放弃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奖金。这是对每一支队伍人性极大的考验………………

    最大的赢家是电视商家,类似于某里。

    某里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控制第五张集福卡

    (敬业卡)的数目,就可以控制整个局面。外加对人性的弱点的考验,能够集成五张卡完成任务的,呈现几何级下降。

    (纯手机码字,如果不妥之处还请知友,多多指点)

  2. 李沁雨
    理由
    举报 取消

    强答,而且还是与众相反意见!(˘•ω•˘)ง

    咳咳,处女答开始了(๑• . •๑)

    与其说支付宝想通过这个方法得到社交用户群体,不如说支付宝通过五福活动让大部分人都了解了支付宝的社交平台这个事,也愿意去接受这个想法,不然就没人集福了。

    五福活动结束,大家都在闹,咻了好久没有咻到是种什么样的体验(“▔□▔)。都在说咻个一块两块一毛两毛也好,应该人人有份。可是真的人人有小份了,明年这个活动还有多少人参加呢(答主表示支付宝集福还是蛮麻烦的,虽然过程好玩如果玩多了就不好玩了 )至少我不会为了一两块或者四五块第二年还那么麻烦的集福。

    相反,一部分人得到了福,而且两百多正好是一个很恰当的价格,在红包金额里不会嫌少也不会嫌多,起码答主这种穷人家明年十一定会咻的~o(〃’▽’〃)o表脸。

    虽然短期大家都骂骂咧咧,但是我相信,人的这种小心思,到了第二年春晚,大家一定会默默的把支付宝下载回来咻一咻(当然我这种一直用支付宝什么卡都在里面冲的粉是不会卸载的啦)。

    其实我觉得不是这个活动成不成功的问题,而是支付宝的定位问题。刚刚也说了,从扩大支付宝的使用量上这个活动是成功的,但是偏偏支付宝想要走社交道,就算是粉,我也得吼两句了。

    很多知友也说了,在社交圈里发红包是娱乐增进友情,可是在钱包里聊天谁特么踏实啊(ÒωÓױ)!!!况且,支付宝的聊天界面还是高仿微信好嘛!我都看不下去了(当然支付宝里那个几秒删的消息功能我还是挺欣赏的)

    马云欧巴一直担心腾讯在社交与金融这条道路上翻身,我在知乎上见过一个挺好的答案,腾讯的金融想要超过支付宝真的真的很难,支付宝里是大钱微信里是小钱,遇到真正的跟钱有关的东西还得靠支付宝,况且支付宝的辅助业务办得那么好(爹爹我连饭卡都不会下楼冲了๑•́₃•̀)微信的红包再红火也是很难跟上的。所以!所以!所以!腾讯只是在等支付宝犯错!犯一个大大的错!那腾讯就可以直接把自己的金融补上!

    所以支付宝研究自己的社交时还不如想想怎样把金融做实咯做好咯!想到了好多,不过被催着看公招书啦~~~~爹爹退了,第一次在知乎上答,留名乀(ˉεˉ乀)

    ✿✿ヽ(°▽°)ノ✿完结撒花!創建於 2016-02-13

  3. 露丝
    理由
    举报 取消

    阿里的恐慌

    14年春节,红包引发的微信支付用户激增被马云称为「珍珠港偷袭」,可见阿里高层们后背感受到的凉意。甚至有网友戏称,「一个红包完成了支付宝8年干的事」。

    在微信支付上线初期,阿里高层就炮轰微信支付不安全,以十年老将自居。网络上也出现各种唱衰微信支付的文章。然而阿里显然是慌了:封杀微信、投资移动入口平台、联手新浪微博、加速移动端研发、推出「来往」和「钉钉」…阿里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了防御和打击微信上,一个老将面对新人竟是这幅德性。时隔两年多,支付宝更是承载了阿里太过沉重的社交之梦。

  4. C-Wayne
    理由
    举报 取消

    带来的体验就像是发一篮子喜糖,结果就只把一篮子糖给了前排。

    其实也是能拿到糖的才是前排。

    平安喜乐,喜闻乐见。

  5. 李康
    理由
    举报 取消

    目前来说失败了,春晚很糟糕,少数人的福利更加。

  6. 曾叉叉
    理由
    举报 取消

    最近朋友圈热热闹闹的找朋友交换福卡,其中最多是缺敬业福。

    不得不说淘宝系运营十分了得,将利用人性的贪婪到了极致目前大概6000多人分2个亿,不知道淘宝系后续这个运营活动的打法如何是打算春晚大量的撒敬业福让更多用户分享到这2.15亿。还是继续保持敬业福的珍贵与稀缺春晚用其他方式的发红包?

    个人觉得应该倾向于春晚当天回撒福卡。为啥?差异性,目的性

    差异性:

    1. 去年微信红包直接撒钱,撒的是广告主的钱,让人人都有钱拿

    2. 那么今年淘宝系不会愿意重走微信老路,被视为没创意,没新意。公关传播运营如此之强的淘宝系应该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目的性:

    1. 去年微信人人摇一摇红包,让微信从一个社交应用,奇袭了移动支付这块蛋糕。

    2. 支付宝用福卡活动丰富了关系链,宝宝企图奇袭社交这块蛋糕。

    3. C TO C的支付场景的争夺,将AA收款啊,朋友转账这部分市场抢夺回来。

    目前距离去年微信红包的成功已经马后炮了不过嘴欠讲几句

    1.微信花的是广告主的钱,拿别人钱发红包,干自己的事略屌

    2.红包是一种社交行为,社交App做社交来奇袭移动支付 。只能说我奇袭你与你无关(本质上是一个高频社交需求转低频支付需求)。

    那支付宝这个事从目的来看(当然只是个人看法)

    1. 杀入社交?是不好看的

    第一个,有了关系链就等于杀入社交么?在移动端手机通讯录亦是一个关系链,其实每个App都能有关系链,支付宝通讯录稍微玩好。

    第二个,福卡拓展的关系链有多优质?关系链的形成是以交换福卡为目的,不会介意关系链的质量如何。那么这个时候添加的关系链是否一定有志于通讯录关系链呢?

    2.C TO C的支付场景。基于关系链的优质与否的问题势必严重影响到C TO C的目的性的达到。短期利益来看,C TO C的是一个赔钱的买卖。如果支付宝手头上只有2个E来投入做支付的话,那个人认为还有更多值得将这2E投放的地方。

    3. 支付是低频 转 社交高频 这个难度系数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拭目以待后续淘宝系如何运营此次的关系链吧。

    最后念叨一句如果淘宝系真的春晚撒敬业福,2个E 大概几千万人甚至上E人分的话,那我认为这是一个负口碑的运营活动。

  7. 懒笨色shadow
    理由
    举报 取消

    小时候也集过方便面里面的卡,那时候千方百计地问父母要零花钱买方便面,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小伙伴面前能够炫耀一把;而现在我看到大家却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争着抢着逼自己的朋友“分享”福卡,真心不知道我们到底长大了没有。

  8. 起名
    理由
    举报 取消

    两个字:失败

    1. 加10个好友给3张卡,很显然为了搞社交,没事,老子心疼你,有红包就玩嘛:可是为了分点钱(还不知道最终能分几毛)去加好友的,真是low到一定境界啊——现实情境:嗨~我们做朋友吧,因为我可能因此分到几毛钱!

    2. 啥也不管了,有红包还要啥底线,终于耐着心凑齐好友通过了(因为很多人除了付钱根本不会去点开支付宝看什么信息,看到了也觉得你是不是要来借钱啊懒得理你),支大爷终于赏了三张卡啊!——可妈蛋滴,居然还有重复的,天真的我之前以为直接填满三个坑,只要再跪求两张的啊!好吧,看在显示只有几百人已集齐平分这2个亿的份上,老子再耐心的玩玩吧!

    3. 于是老子开始走上了更加low的“求福”之路!我怎么就这么失败呢?辛苦奋斗了一年,妈蛋,大过年的还要求大家赏我点福气,老子可是要回老家农村挥霍送红包挣面子的狗剩啊!还是这么主旋律的富强、和谐,简直是让我这个小清新无地自容啊……差点就要怒摔手机!可是,因为有红包啊,虽然不知道能分到几毛,就忍辱负重吧!

    4. 各种跪求、分享、尔虞我诈之后,老子终于凑齐四张福,就差敬业了就差敬业了!哈哈哈哈哈,感觉马上就能摸到2亿了,简直是人生颠覆……但毕竟还是too young ——根本就没有敬业福!妈蛋,大家都在等这一张!支大爷你就是在玩我啊!!!!

    5. 没有第5了,因为凑不齐!妈蛋!!!!修改

  9. shenhuan
    理由
    举报 取消

    看了知乎好些人对支付宝集福行为的批判,而我更愿意从乐观的角度来看待。至于批判的合理性与否,不做深入。但支付宝的社交化行为冲击了旧的认知逻辑,这是客观事实。将支付宝的社交化理解为在社交化方面正面对抗微信,这个思路是不需要坚持的。支付宝的用意绝不是如此,以此作为批判的大可不必花费力气。

    在我看来这次集福营销,通过营销。

    其一 支付宝终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一定数量级的支付宝用户连接起来了,这是一个不錯的切入角度,将用户间的弱关系顺利强化了。在阶段性转化的角度,这已然是成功了,后续拿什么继续维系强化用户间的关系,或者说要不要继续强化,这已然是另一个问题了;

    其二 通过这样一次广泛的事件营销,用户群通过支付宝产生了更多的故事,生产了更多的内容。当然可能也多少圈了一些新用户,而我想说的是,这些新用户会不会有刚接触网络的新生用户。这在年轻的新生用户之间到底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我认为还是有待观望。同时也是对于后台运营人员的考验,如何能够把握好这个度。

    其三 也是我在知乎看到的说法(特表明),支付宝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抢回部分支付市场,我认为这还是颇为理性而且合理的说法。同时我还认同的一点是:支付宝必然是对此次集福营销做了全面的评估的,包括数据层面,逻辑层面,包括不限于此。同时可能会备有多种方案。每一种方案必然具有其正反面,也就是利弊。我认为这背后更多的是权衡。所以如网络上的各种质疑与看衰,多半是网络行业从业人员,或者对网络有着高度热情,高度敏感。对于普通用户这种敏感度少有具备。集福营销,作为一种选择或者是行为必然有反对的声音,然而往往反对的声音更加尖锐,更容易进入大家的视野。但是这些不应该成为一种思维定势的牺牲品,来往的失利,不能论断支付宝的社交化无望。支付宝的价值有多少可以转化为社交化的附加值,也无需过分寄予希望。这场微信与支付宝的社交亦或是支付,走向大体有其明朗的一面,在最终揭晓之前,还是留一点点面纱。希望是自己给的,绝望是对手给的。

  10. 阿旺的世界
    理由
    举报 取消

    跟微信抢客户,刷存在感,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