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Danica0319 初入职场

微信Danica0319,英国保诚专业理财顾问(非中介)

回复 ( 10 )

  1. 白鲸妹
    理由
    举报 取消

    大家好我叫小秋,安徽妹子,硕士毕业留港,平时喜欢写一些保险和香港保险科普帖,现居住香港,平时爱好广泛,养生旅游,在知乎答题写文章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也有快两年了,本来这篇科普贴想要写成怎么配置保险,后来想一下,这个课题太大,每个人的情况又不一样,还不如写成纯干货帖,分为,宏观篇/重疾篇/理财篇/住院篇/意外篇 ,说一些大家实际很有可能混淆或者不太注意的问题。

    不想去说任何关于风险或者到底要不要买的问题,这个只能说如果没有那就真的没有,如果有那就是100%,都有可能。

    欢迎关注公众号:白鲸财富

    长文预警。

    其实很多人打飞的去香港买保险早就不是新闻,但是很多人还是不了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内地保险业发展的挺火热,但是又不是特别敢去选择。只知道自己确实是需要保障的。我自己在从业之初也做了很长的研究,后来从事了这个行业,所在团队也大多是大陆人,大家互相帮助工作起来也特别开心。

    宏观篇

    市面上的保险产品类别复杂,尤其是内地保险,我是应该选择大杂烩的万能类型保险还是针对单个需求去配置?

    首先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大杂烩类型的保险产品,往往是很难去理解的,比如内地很多的保险公司会出一个看似噱头很足保障超级全面的产品,但是研究透彻了你会发现,每一项保障都不够。

    一项产品当中又有重疾保障,又有身故,还可以分红,从保险公司承担的成本角度来说,每一项风险从客户那边转嫁到保险公司都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并不会因为产品怎么设计而有任何变化。这一点大家需要看透彻。

    所以理论上来说产品设计越简单,把产品能够提供的保障显示的越通俗易懂,其实是更有助于往外销售和客户去理解的。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情。

    打一个简单的比喻,比如这个人需要三种保障,前者就是用100块买了一份什么都有但是每项保障只有80分的产品,而分开来你其实可以分别用30块买到120分的产品。

    所以小秋的建议是尽量针对自己的需求去分别购买不同类型的保险,保险结构越简单越好,方便了解这份产品带来的保障到底是哪些,能不能够满足自己当下和未来的需求,而不是一些华而不实且对自己无用的附加保障。

    内地一些大型的保险公司的产品确实是很靠谱的,但是有些类型比如重疾和储蓄确实比不上香港的性价比那么高,可是我却看见一些小的保险公司发行了一些惊天奇泣鬼神的保险产品,而且人家不是说大陆保险公司是不会破产的么,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就可以放心去购买?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宏观层面来看,首先像我之前说的,保险公司服务的是大量的客户群体,成本不会因为其他外在因素而改变,小的保险公司之所以愿意出一些看似比较激进(发行对客户划算但是自己需要承担很大成本的保险产品)产品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

    第一:为了在大型保险公司之间生存下来,扩大自己的保费率(收取更多的保费),这样子可以之后转手卖掉这间公司,转盘价值就是通过保费率来衡量的,那么卖给别人之后的情况就没有办法保证了,有点类似于仅仅为了一轮二轮风投而不是真心做实业的创业公司。

    第二:还是打算好好经营下去的民营保险公司,那么为了保证这些激进产品的赔付率,他们只能在投资上采取激进的策略,比如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股票,不然无法保证产品的兑现。比如xxx涉足股票市场,被保监会管制,而那些大型的保险公司反而不会涉足这些领域。

    内地的保险公司不会倒闭的意思并不是任何一间公司出问题政府都会无条件出资兜底,而只是为了经济稳定保证保险公司不会倒闭,接盘,转卖,出现负债都是有可能的,这点大家需要注意。

    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次我举一个例子,比如甲状腺早期癌是否应该属于重症赔付的问题。众所周知,hk的重疾险的甲状腺癌属于早期轻症赔付20%,后续重疾继续保障,而大陆一些产品则是归属于重症赔偿,全额赔付。

    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来说甲状腺问题是属于比较高发的疾病,而且治愈率很高,那么如果罹患了甲状腺早期癌然后入住私家医院全套手术治疗的费用是多少呢?

    条件较好的私家医院甲状腺全切治疗整套费用也仅仅在9万港币左右。

    更别说内地的价格了。

    如果把这种不算严重的疾病当作重疾赔付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会出现两个问题。

    1.

    客户本人已经有了重症赔付历史,因此以后再也买不到任何重疾保障了,但是已经有过甲状腺早期癌历史的人恰恰更需要保障,而且这个治疗费用本就应该属于轻症范围,合理合规,有助于保险公司控制成本。

    2.

    保险公司成本大大增加,定价也相应需要增加,不然会导致错误的精算模型最终让公司亏本,买单的还是客户本身。

    之前韩国有一家保险公司因为错误的精算模型,把甲状腺早期癌算作重症赔偿,最终发现发病率和预期估计不符,太高发而导致最终破产转盘,我也仔细研究过为什么香港这边的产品设计拒绝把甲状腺作为重症赔偿,设计部门的意思是再保险公司不允许,认为风险系数过高。

    所以保险公司并不是慈善机构,要知道他们最大的资产就是精算模型以及健康风险数据,作为商业机构,都是以赚取最大的商业利益为前提的,若在模型许可的前提下能够承担的风险他们是愿意承担的,但是一旦承担的成本明显和公司实力不符,背后往往都有坑。

    所有的内地代理人都在说内地的保险公司不允许倒闭情况出现,那么发展了一百多年明显更加商业化的香港保险公司是不是就可以倒闭破产?

    先不扯别的,我们先来看一下香港保险公司必须遵守的法律条文:

    《保险公司条例》 (第41章) 第25A条规定 ,除专业再保险公司及专属自保保险公司外,所有经营一般业务的保险公司须在香港维持一定的资产,数额不少于其香港一般业务净负债的80% 及因应该业务而适用的偿付准备金的总和。

    解读:这项规定旨在确保一旦保险公司无偿付能力,它们将有资产在香港以应付香港保单持有人的申索。根据香港有关无力偿债的法例,此等索偿较普通债权人优先获得赔偿。

    说人话:保险公司必须随时保证自己的资产足够应付保单持有人的索偿,不然保险业监理处会出手干预。并且关于保险公司清盘的法律条文:

    《保险公司条例》 (第41章) 第45 条规定: 除非法庭另有命令,否则保险人不得自动清盘,而除非申请通知书已送达保险业监督,否则不得根据本款作出命令,而保险业监督有权在法庭就该申请陈词,并有权传召、讯问与盘问任何 证人,此外,如他认为适当,亦可支持或反对作出该命令。

    《保险公司条例》 (第41章) 第46条规定:除非法庭另有命令,否则清盘人须继续经营保险人的长期业务,目的是将该业务作为正营运中的事业而转让给另一保险人,不论此保险人是已存在的保险人或为此目的而成立的保险人;此外,清盘人在如上述般经营该业务时,可同意更改在清盘令作出时已存在的任何保险合约,但不得订立任何新的保险合约。

    解读:这个意思就是说,香港保险公司不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要清盘,同时及时必须要清盘了也需要在之前一直维持业务的运营,也就是该赔付还是赔付,直到转让之后。而且大部分这种情况是一家公司把业务卖给了另一家公司,而并不是真的清盘,香港的法治程度还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

    重疾险篇

    内地的所谓的两年不可争议条款是不是真的可以像内地保险代理说的那样当作隐瞒病情的手段?

    绝对不可以,说可以的那都是没有法律常识的忽悠。内地纠纷大多也是因为代理人对这个条款的错误解读,而香港某些不赔的案例会被保监会收集起来作为参考储备,警示可能会出现矛盾和纠纷的地方,而内地由于发展时间短往往纠纷多到大家失去了信心,有时候真的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首先看一下不可争议条款的真实内容:

    「不可争议条款」是人寿保单中常见的条款,通常指定只要保单生效一段时期(通常为期两年),即使保险公司其后发现保单持有人及/或被保人没有披露所知范围内任何对签发保单的重要事实,如果并无欺诈成份,则保险公司不可以就保单提出争议或抗辩。

    不可争议条款并不适用于任何附加契约,因此所有附加契约均不受这两年「并非欺诈」期的限制,如果没有披露的资料对签发保险合约至关重要,则无论保险合约缮发多久,保险公司都可以提出争议。

    所以看条款最怕的就是标题党。

     不包含附加契约——主要就是住院附加险和意外附加险。住院赔偿是赔偿纠纷的主要战场,而不可争议这点主要牵涉的就是有严重的隐瞒病情的情况存在。而保险公司对于任何附加契约的隐瞒是有理由不作出任何赔偿的。

     无欺诈成分,这一点很重要,说白了这和“欺诈”证据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就是假如你投保之前的疾病史或者体检结果在医院留下了记录,那么在保险公司质疑你是否真实申报疾病的时候,就可以把医疗记录作为“欺诈“的证据,这个意思就很明白了吧。

    再换句话说这就是个拿证据说话的问题,那假如说这个人从出生到现在一辈子没体检过,但是身体照样有问题,可是从来没住院,那么他去投保即使不申报任何健康问题也没有关系,因为保险公司拿不出他“欺诈“的证据。而不是说过了两年之后保险公司无条件妥协。

    所以严格申报,是你不管在哪边买保险都必须执行的事情。

    投保时都说健康申报很重要,关键是我也不知道哪些问题重要到需要申报,尤其是不需要住院的这些毛病。到底有没有个标准?

    就这个问题我以前特意和核保部门的人员聊过,毕竟风险大不大也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道理很简单,公司看中的就是概率,以及可以被证明的概率。

    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曾经心脏问题住过院,后来又治好了,或者曾经体检出现了脂肪肝,甲状腺结节,但是没有严重到需要住院的程度,只是被医生叮嘱定期复查。那么从医学角度来说,你得和这些器官相关疾病的风险比一般人大的多,公司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大得多。那如果是类似伤风感冒拔牙住院等的明显不会增加以后的病风险的,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如果自己觉得自己身体有问题,在医院没有留下任何记录的,不与告知无任何关系。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往往在理赔的过程中,医生不要无故揣测这一点无比重要,既然是写确诊报告,那么就直接下诊断和写明诊断原因就好了。我之前有一个客户朋友仅仅是跟医生说平时偶尔会加班熬夜,医生就在附加评价那一栏写了“病人生活习惯不良,长期加班熬夜导致。。。。”,实际上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随意揣测和评价,容易导致理赔拖慢,保险公司会怀疑在这么不良的生活规律之下客户是否可能有隐瞒以前的一些健康问题,如果就此打算抽时间去调医疗记录的话,就会拖慢理赔的时间,殊不知这个对于客户来说意义是巨大的。这个时候切记一定要和医生沟通好,不要乱多事。

    至于之前有新闻说xx理赔电子化两天即可,其实这个并不是一件好事,理赔快这一点哪一家保险公司都做得到,为什么?只要材料来了随便审核一下就赔偿那不就快了么,一天理赔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会大大增加错误赔偿和欺诈的风险,保险公司的成本会因此损失很多,最终买单的也不仅仅是公司本身,还有其他需要赔偿的广大客户,所以一个合理的审核时间和机制是保险公司保证自己稳健长久经营下去所必须的严谨态度,也是对客户负责任,在确认了病情详情之后理赔款项出来往往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内地重疾所谓的轻症豁免,对比香港没有轻症豁免但是长期随年龄增长的保额相比,到底哪个更划算?

    从保险公司承担的角度来说,轻症豁免的成本比持续增加赔偿额低的多得多的多!

    首先从概率角度来说,30岁购买了10万美金保额。

    假如就是轮上了买了立马就获了轻症,而且连续两次,那么针对基本保额的杠杆,也仅仅多了0.4倍。

    而香港的前十年赠送的比例多为35%-50%,十年之后分红追上,很快高出基本保额20%。

    重要的是在高风险年龄段55-65岁涨幅追到了0.4-0.8,之后更高。

    这一块对于保障而言更加重要。

    对于公司成本而言也更高。

    所以不能捉了芝麻丢了西瓜。

    香港保险公司重大疾病的实际赔偿情况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情况是真的被拒绝赔偿了的?而真正赔偿时金额是怎么算的?

    根据最大的两家保险公司的赔偿报告,2016年6月和7月份,其中癌症的比例均占到了75%,其次是心脏相关疾病(所以投保前心脏有问题即使问题不大也很容易被拒保)占大约10%-18%,基本上每个月都大致是这个比例分布。

    那么每个月大致赔偿数目是多少呢?参考样本的其中一个月赔偿了大约6000万港币,另一个月七千多万港币。而正常一个重疾险的保额大约在20-50万美金,就算真的是比较高额的赔偿,也仅仅是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意味着一个理赔部门一个月要处理一两百份申请,根据医生的诊断报告作出真实性判断然后开具相应支票,更多的时候你的案例在部门人员眼里确实就是一份亟待处理的文件而已,没有必要为难客户不去进行理赔,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你在购买之前搞清楚保障的范围到底是怎样的,比如很便宜的重疾险等到赔付的时候人家也是按照严格的程序和定义来走流程,说不赔就是不赔,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在购买之前多花一些时间了解是一项很重要的安排。

    一般拒绝赔偿的情况很简单。

    比较常见的第一种就是:

    这个病明明没那么严重,但客户自己觉得很严重,而医生开具的病例报告拿到赔偿部门那边根本审核不通过,但是客户自己就是觉得很严重,要求赔偿。

    这个情况在内地很常见,因为在买的时候大多都没花什么时间了解,而内地很多重疾险对于疾病的定义也比较严格,因此矛盾多多。

    而其实这是比较合理的设置,因为如果真的不能算重疾的,那说明你好好接受治疗基本就都是可以治好的,这个范围内轻症提前赔付的钱就足够了,如果真的直接被医生在诊断书中写明了xxx癌症,心脏病的,那绝对都是可以赔偿的,但是同时也说明这个病情很严重了,你得不工作全面积极接受治疗了。

    所以香港的另外一个优点是轻症的种类比较多,当中一些常见重症早期并发症对于客户的意义价值更大一些。比如心脏微创手术这种。

    重疾险本身也是一份人寿保险,如果被保人没有生病世界去世了,那么可以拿到一样的赔偿,也就是说身患重疾和直接身故的赔偿额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这是人寿险的一个进化产品,在生病的时候提前预支了人寿保险的赔偿额,那如果没有生病直接身故或者生病还没来得及索赔就身故依然按照人寿保额来赔偿,所以按道理来说这是一份必定会赔偿的保险,因为人不可能不身故,因此对于这种产品的审核是最严格的,保额过高的话公司会对投保人的身体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

    其次,除了基本保额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收益率,这个收益率千万不能理解为“收益”,计较它高不高什么时候能拿出来,不然你以为有钱人保50万美金保额的那“几万块”人家能不知道更好的投资渠道?

    这个部分最大的功能是把保额逐年提高,而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通胀和你不断升高的生活水平。

    其他乱七八糟的好处都没有这个好处来的实在,都没有这部分需要承担的成本高。因为这个才是实际最有价值的部分。

    因为重疾险保费这一部分资金的支出说白了就是为了足够的保障,而且是51-65这个岁数区间的风险最大,总不能自己本来觉得足够的保障,等到需要的时候被通货膨胀腐蚀的差不多了,所以务必要看清楚,每一年发生赔偿时对应的金额到底是多少。一般这个数字都会明确列出来。

    还有就是不保事项一定要问清楚,也就几分钟的事情。正常来说需要注意的就是1.不是刚买完就有保障了,买完一般等候期过了才正式开始保障,所以等候期间最好不要体检,以免有什么事说不清楚。

    2.先天性疾病

    3.艾滋病或者hiv病毒感染,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也不包括因为感染病毒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其他重疾比如爆发性病毒性肝炎或者癌症。

    4.自我伤害

    其他,看不同产品。

    理财保险篇

    理财也是保险很重要的一个功能之一,如何去选择一份靠谱的储蓄理财产品?不管是内地的还是香港的?

    内地长期理财险的真实收益到底是怎样的?

    我自己的客户经常会给我发来一些内地的理财产品让我帮他们看看收益率划不划算,我往往也很纳闷,收益率这个东西看数字不就好了吗有什么不容易看的呢?结果发现,内地业务员给的资料往往是ppt之类的宣传资料或者是不会附在合同中的额外的收益数字表格,并没有太大参考价值。而不像香港这边一开始所出具的计划书就是最终签署合同签字的版本。

    我有咨询过内地的精算师朋友也自主计算过一些产品,尚未发现任何一款内地长期理财持有40年真正的真实复利大于4.3%的。而香港储蓄险20年则可以达到5%,40年则是高达5.9%。

    这个数字在很低风险下属于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期回报,并且在长期跑赢市场的前提下保险公司可以高于这个数字获得收益同时分配给客户预期的数字。因为从我们个人的投资角度而言,偶尔的赢得股市或者基金是一件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是难的是每次都赢,所以平均下来大部分人基本是不赚不亏甚至是亏的。所以保险公司做的事情是长期跑赢市场,替你赚得这个收益率,所以合理的预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越高就越好。

    很多人依旧会相信内地宣传的高收益主要是因为一个误区:

    万能险是会扣除管理费的,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并不是最终利息,也就是你的资金进入保险账户首先就会被按年扣除一部分资金,最终进入账户投资的只是一部分,而且由于内地保险公司监管还没有放开政策,公司盈利能力不强,所以实现率仅可以在低档或者中档,而不像香港公司为了保监会要求挂在官网主页的红利实现率,宁可预期给的不那么高,也要有亮眼的实现率作为脸面.

    所以小秋的建议是:内地的理财型保险暂时不推荐购买,7-10年之后保险公司投资策略转型之后可以考虑。

    而香港的理财型保险没有外界宣扬的那么高,而且除了理财功能还兼顾可以带有人寿和信托功能,所以如果是自己对投资理财了解不多,不愿承担很多风险,同时这笔钱相对来说比较闲置的可以用于购买香港理财储蓄。长期年化5-6%,固定锁定期限最好大于8-10年,不然可以不考虑。

    除此之外,可以考虑通过设计此类储蓄作为传承或者是理财和人寿兼顾。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对冲自己其他投资的风险,而不是把此类保险当作赚钱的手段,这仅仅是长期稳定资产增值的一种相对较好的选择罢了。

    .hk储蓄险带有人寿成份的和不带人寿成份的怎么去选?到底是买在小孩子身上还是自己的身上合适?

    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能看中受益忘了考虑风险问题,不然怎么能取决于其他的妖艳贱货理财呢。

    很多考虑买这种长期且低风险更多注重于稳定增值的理财险的家庭大多步入了生娃或者打算生娃或者希望生活逐渐稳定的阶段,不想要任何幺蛾子和黑天鹅~

    所以对于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积蓄来说是不适合都拿去做激进的投资的,那么很容易导致一个问题,忽视了人寿保额的问题!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知道要买重疾险医疗险了,为啥呢?因为看病贵嘛,而且也没有铁饭碗了生病了公司也不能养着我,但是不太存在看病问题的发达国家地区比如欧美地区,大部分都是把人寿配置作为一个基础配置的。

    一方面考虑到税收的问题,一方面是对于孩子和另一半以及父母的保障,俗称延续的爱吧。

    换句话说你的这笔钱存进去这两种方式到底有啥区别?比如都用两万美金存五年,一共10万。大人30岁。

    20年后,人寿版本是26万左右,宝宝储蓄版本的多两万,但是假如期间大人出现身故,人寿版本可以赔出来约26万➕一些分红,宝宝的则啥也没有~钱继续滚存~说白了就是牺牲部分分红来有一个人寿保障,这样子,如果是从长期现金流来说宝宝的版本可以拿的钱更多但是大人没有任何保障。

    所以具体的选择就是看家庭的需求。

    住院保险篇

    自己有社保,公司也给买保险,是不是就不需要买住院报销保险了?

    社保大家都比较了解,都讲的很透彻了,归纳一下就是总报销额度比较低,也不给用什么先进的药物和器械,不保长期康复治疗,其他方面还行。所以一般一些好的东西给买的商业保险都是包括除去医保以外的部分,俗称带有垫底费的医疗保险,这个垫底费的意思就是xxxx元以下自己解决,那有社保的就是社保解决,超过的部分才归我管。

    所以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 要是将来因为行业或者工作变动,没有这么好的保险了怎么办?

     有额外保险,有啥事就去看病,留下一大堆记录,等退休或者老了很难买了怎么办?

    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第一种,先买一种垫底费比较高的商业保险,占个坑,这样子一方面保费比较便宜,而且等以后自己没有了公司的保险之后转换为低垫底费的商业保险,相当于事先买了一份期权以后兑现。

    第二种:医疗融资

    做一份指定期限内可以供款完毕的终身报销的计划,在不退保的情况下享受终身医疗。若是以后因为其他原因换居住地或者有其他计划可以选择退保把钱拿回来。

    举个例子:29岁不吸烟男性每年存4200美金,存17年,一共71400美金储蓄,可以供断终身医疗报销计划,每年2000usd垫底费,1000万港币报销上限。如果65岁退保拿回钱可以有13.2万美金,同时还带有同等额的身故保障。

    待更新

  2.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简单地说:

    1. 保障更多

    2. 费率更低

    3. 回报更高

    4. 美金资产

    5. 境外资产

    6. 理赔宽泛

    7. 按照香港法律框架

    如果你已经有国内的足额计划,可以不用考虑香港保险。毕竟都是保险,已经有了保障的作用。

    如果你还没有买,一定要对比一下,再做决定。

    我个人认为,香港保险更值得买。

  3. Alex
    理由
    举报 取消

    香港保险值不值得买?

    对于这个问题,人民日报最近发了一篇文章。

    人民日报谈内地人为啥去香港买保险?

    第二,香港重疾险的优势

    1、保费便宜:相同年龄的被保人,香港保单的保费通常是国内保单的70%-80%;

    2、保障病种更多,还保52种早期重疾,保障范围更全面;

    3、核保相对国内保单更宽松。

    第三,香港重疾保单理赔简单

    首先要申明,香港保险理赔时,无需投保人亲自来港办理,香港保险的索赔流 程很简单,只需要填妥申请表格,提供所需的医疗文件和收据,递交给您的理财顾问或者直接递交回保险公司即可。香港保险一律先出理赔款,再核实理赔资料准确 性,确保第一时间款项到位以解客户燃眉之急!部分高端医疗更有直接由保险公司与医院结账的服务。

    索赔表格可以在保险公司网站下载,

    在此强调的是,整个理赔过程,建议在专业代理人的专业协助下进行。

  4. 栗子
    理由
    举报 取消

    内地人主要是选择香港的以下几种保险:

    1. 最基础的重疾——重疾产品的吸引点在于保障疾病更多,同时保额每年都在增长,抵抗通胀(比如1995年在内地和香港各买20万人民币保障,2016年,内地仍是20万人民币保障,但是香港保险可能增长至30万多了)。

    2. 储蓄险——种类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有10年内就能连本带息全部取出来的储蓄险,也有长期增值、二三十年后资产翻倍的长线投资储蓄;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储蓄险均已美金或港币计价,尤其对于钟爱国外旅游、孩子会出国念书、未来考虑移民的朋友们。

    3. 医疗险——一般的医疗险,由于理赔不如国内快,再加上我们内地人都有社保,所以大多数内地朋友并不需要选择普通的医疗险;可以考虑能够提供免找数服务的高端医疗——住院前后、住院中的花销,都由保险公司和医院直接进行结算,我们不需要进行付账。

    4. 人寿保险——人寿保险的亮点之一,也在于保额会逐年增长,比如2000年买了100万人民币的保障额度,2060年去世时,内地人寿保险仍然只理赔100万人民币,但是香港人寿保险可能理赔500万人民币了;此外,香港对人寿的免赔条款也很简单——只有1~2年内自杀,保险公司不理赔,其他死因(无论是战争、刑事犯罪、极限运动等)均可理赔。

    总的来说就这些了。

    更多问题欢迎添加个人微信进行咨询:liz91126

    或关注公众号:栗子财富管理。

  5. Zemo LU
    理由
    举报 取消

    一,香港这边的保险保障的范围广。

    1,末期疾病可理赔。以英国保诚的重大疾病险来说,在重大疾病险上除了普通的癌症以及其他50多种常见癌症外,还有一个“末期疾病”的选项。所谓末期疾病,即是指此前并未发现,可一经发现便可以定义为重大疾病的疾病,如当年的非典型肺炎,即SARS。因为在国内的一些保险公司里,疾病名单没有列明此项,当出现一些突发性的重大疾病时,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以不进行理赔。可香港政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规定在香港执业的保险公司必须有此项;

    2,即便在其他疾病上,香港保险也涵盖了很多国内公司不提供理赔的疾病,如川崎病等。

    3,与世界除中国大陆外其他保险一样,香港这边所购买的保险,当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出现需要理赔的情况,只要你能提供公司认证的国内医院的诊断报告(几乎所有三甲或以上医院都属于认证医院之一。以本人家乡小城市肇庆为例,就有三家),保险公司都会提供理赔。而中国大陆的保险,只接受在中国提出理赔的个案。简单地说,就是假设你日后移民了,你在中国所购买的保险就几乎全废了。4,保险范围广还体现在原位癌的预支赔偿上。所谓原位癌,即是已被发现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还没有入侵其它组织的肿瘤。在原位癌阶段,只需接受一定的治疗,病情就能得到控制。因此,香港的保险公司在客户查出有原位癌后,可以预支保额的一部分(20-30%左右,具体额度因公司不同会有些许出入)进行治疗。而反观国内的某些公司,可能只有当癌症到晚期后,才能申请理赔。

    5,保障范围广还体现在,几乎所有的香港的重大疾病以及医疗保险都是保终身的。简单地说,假设你供了20年的重大疾病险,但在三十年后出问题了,保险依旧生效。而你一直健康没事,到了七八十岁时,你可以拿到一笔钱做你想做的事或者给你的后代,因为重大疾病险就是有事当保险,没事当储蓄,且其收益率又比普通银行存款高。

    二,费率优势。费率优势分香港的重大疾病险费率一般仅为国内的1/2或者1/3。此外,香港的保险在费率上与国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保费不变,保额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三,储蓄险回报率高。这里说的储蓄型保险,其实就是分红型人寿险。据香港保险行业数据显示,香港储蓄型保险回报率大多在5%到10%左右,加上每年的现金红利等最高可达到30%左右,而内地分红险、万能险等利率水平也仅维持在4%左右。只要内地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一天不放宽,两地保险的差距就会一直存在。以英国保诚公司的分红模式为例,其产品采用英式粉红,将分红累加在保额上进行复利滚动。险资较大比例投资长期债券,因此长期收益会比较高。

    四,香港的保单以美金或者港元结算,因此在香港投保算是離岸资产管理的一部分。

  6. [已重置]
    理由
    举报 取消

    如果便宜又好的产品你都不愿意买那么我没办法了

  7. zhangye
    理由
    举报 取消

    作者:zhangye

    链接:香港保险值不值得买? – zhangye 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值不值得”这四个字呢,还是针对个人的。有这个经济能力,并且看重香港保险优势(包括它本身作为保险产品在产品上的优势,和它作为境外资产配置的功能)的客户,完全可以来香港。

    所以以下这篇文章,我就具体来谈一下这两点。谈这两点之前,想强调一些前提。
    
  8. 周小哥
    理由
    举报 取消

    全是卖港险的在回答

  9. Phoenix
    理由
    举报 取消

    很多时候投保人都会忘了自己起初是要一份保障的,而将过多的关注放在分红上,甚至有人用保险和理财相比较,只能说如果本身有投重疾或寿险的意愿的话,那么各方面考虑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相比有绝对优势,至于值不值得,就看你想要的是是什么了

  10.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肯定值得买,因为已经限购了,说明是好东西,但并不适合每个家庭,中产阶级有条件果断买。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