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陈昆廷 初入职场

最近想一个人静静,你们退出知乎吧。 (。•ˇˍˇ•。)

回复 ( 10 )

  1. Falcon Leo
    理由
    举报 取消

    写在最前面的话:毋庸置疑这篇文章触痛了某些人,毕竟很多人想要快乐地生活下去,靠的是创造与重复假象不断地麻痹自己,这也正是绝大多数人传播读书无用论的根本动机。我本无意撕下他们的眼罩,无奈国内反智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侵犯到了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切身利益(例子太多了,转基因食品算一个吧),总得有人站出来发声。在此授权所有公众号在标明作者的前提下自由转载此文,不用再私信询问我了,希望每一个读完这篇文章的人,下一次能够理直气壮地对高唱反智主义的LOSER们说:“读书无用什么的,我们自谦的时候说说而已,你们别当真了。”

    另外我在评论里看到了至少好几十次喷什么中美差距,说我只会用国外数据,没有说服力的,是不是瞎?我一开始就在后面放出了国内的数据,图表清晰、格式明了,怕有人看不懂还认真地解析了数据含义,这种文章都不看完就张嘴开喷的习惯到底是跟哪学的?对喷子而言,比没受过教育更可怕的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盲目从众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正文,3月22日的更新在最后:

    反对前面的几乎所有高赞答案,这种时候熬什么心灵鸡汤,直接干货甩一脸不就好了?!

    Table 1: Mean Earnings by Highest Degree Earned, $: 2009 (SAUS, table 232)

    Table 2: Unemployment Rates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 (BLS)

    图一是美国社会收入和最高学历的关系,图二是美国社会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数据来自SAUS和BLS,够不够清楚了?(后面更新了国内数据)

    Basically,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higher the income. For example, peopl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earned 6x as much as people who did not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in 2009: $128,000 vs. $20,000). 最高学历群体比高中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个教育阶层都显示出明显的级差,这个差距称不称得上天壤云泥?

    这么清楚的问题,一张图就说明一切的问题,扯什么时代变迁,扯什么人生追求,扯什么统计口径?

    我反正是越来越看不懂知乎的风气了,这题主写了这么一大段话,立场清晰,态度十足,处处暗指读书无用论,很明显他不是来虚心求教的,他是来传播观点的,说得更通俗点儿吧,他是来带节奏的。带的什么节奏?就是如今中国社会上占主流的贬损知识分子经济与社会地位的节奏,你们不认清他们问话的具体动机,答得越多,越让读者思想混乱,还自以为格调高雅,另辟蹊径。一言以蔽之,他写了那么多有的没的,就是等着你们入瓮呢。

    举个栗子,某个答主,放一张物理学家的合影,说什么受教育的追求不是为了高收入。首先你这个回答离题万里,人家问的是教育和收入的关系,问你人生境界人生追求了吗?他既然认为社会地位就是和收入挂钩,那你就向他证明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更高呗。其次,除了众多知乎er脚下踩的这片神奇国土之外,全世界还有哪个地方科研工作者过的跟苦行僧一样?难道基础科学研究者不应该是高收入群体吗?难道科学家就应该筚路蓝缕、甘于清贫,牺牲自己造福大众吗?令人庆幸的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科学家们平均收入都高得很,之前知乎有一篇分析big bang theory里面四位男主角收入的文章,讲得很清楚了,不再赘述。他们理应收入高,因为一个物理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比一百个杀猪卖肉和卖洗发水的舅舅都大得多。

    答主是研究public health的,在社会统计领域,有无数权威统计资料证明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水平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指标都呈无可争议的正相关可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中国社会还能引起争议?换句话说,为什么这年头网上越来越多这样带节奏的人,大肆地鼓吹读书无用论和反智主义?

    很简单,因为他们说出来的话,不是由脑袋,而是由屁股决定的。

    图来自新华网(2005年1月20日,数据是有点老了,后面有解释),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网民不到30%,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网民仅占3%,这还不考虑到统计对象出于虚荣心的瞒报,以及国内官媒条件反射式的造假。网络没有学历门槛,所以大部分网络话语权是掌握在低教育程度群体手中的,他们出于自身利益与社会认同感,当然会极力贬低教育的价值。比如此前70%的网友要求高考取消数学,是因为数学没用,还是因为数学考试的存在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此前三十多年的急速发展中,很多人掌握了和他们能力极不相称的财富,这群人中有一部分掌控着社会的权柄,他们出于保护既得利益与社会认同的目的,当然也会极力贬损教育的价值。

    最为重要的是,在如今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中,权力和财富的大蛋糕不是通过知识能力进行分配而是更多通过血脉继承,所以authority们不希望那些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自己没有享受到和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相符合的财富和权力。他们希望知识分子们安(gan)贫(yu)乐(yi)道(shi)、默默做(dang)贡(nu)献(cai),不吃草又可以跑得快。所以政治结构才是中国反智主义与读书无用论的最大推动力。这个问题展开了可以说得很清楚,但是答主有deadline,又怕被查水表,就不说得太细了。

    总结一下,苍蝇不打自己不会死,虽然四面楚歌,但还是请知乎er们旗帜鲜明地反对读书无用论,下次再碰到这些带节奏的,干货图甩他们一脸就好了。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就是更有钱,就是更健康,就是更道德。知乎er们既然选择相信真理,就请把它大声地喊出来。

    01/03/2016更新

    答主真的有deadline来临…但是眼看一千多赞受宠若惊,匆忙中回来更新一点内容。

    1.评论里最为关心的中美差距和中国数据问题,我找到了母校的统计数据,看图:

    这是2011年中国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关系。这里面详细统计了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从图中明显可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平均收入比起高中文化劳动者有一个质的飞跃(超过2.5倍的差距)。为什么没有把本科、研究生、专业人员和博士生单独细分?我的推测是,一是样本数量不多,统计难度较高;二是研究和揭示不同阶级收入差距在中国是政治不正确,研究者为了避嫌有意隐瞒;三是本科文化以上的劳动者比起未受高等教育者差距极大,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在研究中罗列出来还会牵扯到更深刻的社会问题,与研究目的不符,因此被研究者隐瞒。

    然而即使如此,仅看此统计数据,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不同受教育阶级之间的收入鸿沟。赵家人再愿意轻贱读书人,阿Q们再愿意自欺欺人,他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即使在中国这样一片轻视、歧视和敌视知识与知识分子的地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真理也仍然成立

    2.上面新华网的那张图受到了质疑,有评论认为中国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没30%那么多,这是肯定的,上面那张图显示的是网民比例。真实的人口-教育程度比例如下: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这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官方口径,可以算出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7%左右。这也是读书无用论广为散布的群众基础——大部分人都没读过书,他们当然要目标一致地宣称读书无用。另外想要吐槽的一点是,在我国,人口-学历比例居然一直被称作人力资源分布…可见在authority们的眼中,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非一个社会学问题,这很有代表性,在这里不细说了,大家在赵老爷们心目中地位几何心中都有数。

    3.读书无用论在中国多有市场?这个问题不太好定量回答,不太可能设置一个survey去统计人们对读书价值的判断。但是定性地答一答还是挺随意的。用坊间流传甚广的两个小故事来展开:

    a.同一件事, 博士后花了90万, 农民工190块搞定。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90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1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2、学历不够的人很有创造力;3、能吹是多么的重要。

    b.美国宇航员这幅图中并未显示出教育对道德的影响,但Richard此后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对以上问题的回答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

    The results of a variety of OLS regressions strongly

    suggest a link betwee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individual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morality. Individuals with more formal education were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fundamentally evil (by two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of education), more likely

    to believe that human nature is fundamentally good (by 1.2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morality is solely a personal matter (by 0.8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and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science breaks down people’s morals (by three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Parameter estimat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1%

    level or greater for each regression run within this category, exhibiting remarkable

    robustness to inclusion of controls.

    简单总结一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以上道德问题越倾向于显示出道德水平较高的回答,且回答的差异性根据受教育年限的变动显示出非常明显的级差,例如,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回答‘相信人性本善’的比例提高1.2%,这是极清晰的趋势。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presum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moral development. A

    variety of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education

    policy would benefit from knowledge of whether such an association in fact exists, and

    what it implies. There are a multitude of channels through which education might affect

    morality: direct transfer of moral information; exposure to new (non-moral) information,

    concepts, or modes of thinking; improvements in logical reasoning abilities; by

    generation of varied social interactions. Conversely, there are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simpl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might not affect moral attitudes: It is possible that only the

    content of one’s education (and not the extent of it) determines moral attitudes; attitudes

    may harden at a young age and be unaffected by continued education; non-school social

    interactions or other life events may dominate the shaping of one’s morality.

    此文中Richard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教育通过这几种途径影响道德水平:直接接受到道德信息;减少暴露在非道德环境中的机会(这个很好理解,看看辍学的小混混就知道了);逻辑思考能力的提升;更多更好的社会互动(这个很多鸡汤经常提及,越受他人尊重的人,越懂得尊重他人)。相应的,较低的教育水平会显著降低人的道德水平。

    再上一张更直观的图片说明吧:

    这份统计数据来自答主本校,显示的是英国的犯罪率与受教育程度关系,最后一行显示相关率,数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高,可见在21-25岁的成年男子群体中,未受教育群体比受教育群体受徒刑率高出8.57倍,犯罪乃至受徒刑可以说是道德水平低下的极致体现了,8.57倍的差距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用先贤的话说,教育剥离掉人野兽的一面

    22/03/2016 更新

    很长时间没有更新这个回答了,其实经常在看大家的评论,很有启发意义。现在论文写完了,迎来了复活节假期,也来更新一些内容,算作统一回复。

    5.关于很多人提到的国内高考制度问题。

    有一些人,他们不直接说读书没用,但是爱扯国内外差距,然后顺势说起中国高考制度的不合理性,顺便提一提国内参差不齐的高等教育质量,看得人眼花缭乱。其实这也是读书无用论的一个分支——“在中国读书无用论”,典型的论调有”并不是我考不起大学,只是高考制度有问题“,”中国的大学教育质量太差,我不愿意浪费时间“云云。看得人又好气又好笑,真是阿Q精神的活样板。

    这种论调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它混淆是非,把高考与某种技能等同了起来——“我仅仅是不擅长这种技能而已,并不说明我不如别人,就好比我篮球打得不好,但是我会踢足球啊。”

    问题在于,高考并不是一种技能测试,高考是一种素质测试,它的出发点是把更优秀的人筛选出来。读过大学的人能清晰地认识到高考涉及的基础知识有多简单,以数学为例,最难只到函数的变形与应用,连微积分都鲜有涉及,要知道微积分学17世纪下半叶就被创立了,也就是说,高考所考察的数学知识仅仅是17世纪以前的研究成果而已,大学数学系一个学期学的内容,大概在知识广度与深度上就已经数倍于全部初高中内容了。整个高中阶段,教育部门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更复杂、更诡秘的题目形式去强化考核的技巧性,而老师则配合地带着高中生们,翻来覆去地熟悉那一丁点知识点,掌握它的全部变换,这一切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把那点儿可怜的基础知识领悟透彻,因为大多数的解题技巧在现实生产中毫无价值。高考的出发点,直白点儿的说,就是看看哪些学生更聪明、更勤奋、更有执行力(“我已经告诉你该干什么了,你能干好吗?”),通过这种筛选,完成社会分化(这个词可能让左派看着扎眼?换成社会分工也是一个意思,马克思和韦伯很多时候不过是用词不同罢了)。柏拉图的理想国理论,其实一直在被应用,只是大家都很有默契地不说出来罢了。

    此前知乎有一篇文章说得很好:高考就算是考电子竞技,仍然还会是目前上名校的这些人上名校。我很赞同这种观点,高考只要还是素质测试(电子竞技还真的是素质测试),那么它考什么都一样,因为更聪明、更勤奋、更有执行力的人,干任何事情都同样优秀。连高考这么简单的测试都通不过的人也敢说自己比他人优秀?!至于说为什么现在世界各国不用LOL而是用数学物理等等来筛选考生,大概是想着把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高考、SAT的附加价值吧,毕竟三年时间呢。

    许多电子竞技游戏都对国内各学校的总成绩有排名,比如LOL、DOTA2什么的都有,放眼望去名列前茅的几乎都是名校。答主高中班上有许多各县市中考状元,上了高中之后通宵玩游戏的大有人在,其中最狂热的一位在高三时还通过比赛加入了WE.IGE战队,最后凭数学全国奥赛一等奖保送中科大。人家抽一丁点时间出来打打游戏就比某些沉迷者整天打要强很多,真是悲伤的现实。

    说回来,那些说“学历不等于受教育程度”的人,请等你们拿到高学历之后再说这话吧。我承认中国的大学教育一塌糊涂,但拿到学历的资格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比尔盖茨确实从哈佛大学退学了,但他申请哈佛时的SAT分数是1590分(满分1600),如果有人能在高考中拿到类似的分数,然后选择不上大学创业,我相信他也能一样取得成功。

    6.有一些知友质疑教育投资的回报性,觉得“那么多钱拿去投资早赚钱了”。我无意举出个例反驳这种论调,直接干货说话吧。

    数据来自密歇根大学,原文请点击链接:

    National Poverty Center

    收入和绝对财富的关系绝对是正相关,还不是线性正相关而是J型曲线,绝对财富随着收入增长呈指数增长,因为消费增长的速度并没有收入增长的快。

    从二战以后,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回报率都比GDP增长率高2-4个百分点,经济学上马太效应可以很好解释这一现象。

    再来一张图说明吧:

    美联储St.Louis 分部(感谢 @不芥 细心指出)的统计数据,说明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需大于40岁)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净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的比例的关系。可见绝对财富的级差比收入级差触目惊心多了。硕士学历以上家庭比高中学历家庭的百万富翁比例高30倍,请感受一下。

    写得比较匆忙,干货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指出,谢谢。

  2. 飞天巡洋
    理由
    举报 取消

    杨过武功高不是因为他少一条胳膊。

    我解释一下我的意思,题主所说的这些挣大钱的人,影响他们的因素有很多,运气,天赋,才干。而学历只是其中题主划分他们的一个特征,而且低学历绝对是个不利的特征。他们赚钱了可能是因为其他各种因素,因为有运气或者有天赋,而绝不是因为他们学历低。就好像杨过武功高并不是因为他少一条胳膊。

    另外我非常同意本问题下的最高票答主的回答。但我还是看到了很多人在说自己或者自己朋友不学习不照样挣大钱,而好多读了那么多书的还是不如自己。我相信他们说的是对的,因为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很多。但这些只是个例,因为基数太大,所以看起来有很多。我一直相信,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概率问题。没上过学可能挣大钱,上了大学也不能保证你会衣食无忧。但上大学之后会成功的概率比不上学要大,这一点我相信没人不承认吧。对于无法预测自己未来的人,学历高点总不是坏事。

    当然,对于盖茨和扎克伯格这样觉得上大学是浪费时间的牛人,我的话不适用。但现实生活中,我没见过几个低学历是因为自己考上大学而不想去上的。如果有,我真的佩服他们的魄力和决心。当然,这些牛人成功了也是因为他们的魄力,而不是学历低。

  3. 晓风残月
    理由
    举报 取消

    看了@Falcon Leo给的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官方口径,可以算出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7%左右

    这个数据,让我忽然想到一个简单的概率模型,来解释为什么“学历越高越容易得到高收入”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许多人(包括题主)却觉得“周围高收入人士学历普遍低”。这个模型几乎每本基础概率论介绍贝叶斯公式时都会提到的。

    为方便叙述,我们令:

    1. H为”高学历“这个事件,L为”低学历“。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我们大致可以说P(H)=\frac{1}{10} P(L)=\frac{9}{10}
    2. S为”成功人士“,NS为”非成功人士”,我们不妨定义收入最高的百分之十为“成功人士”。所以P(S)=\frac{1}{10} ,P(NS)=\frac{9}{10}
    3. 最后有个略显武断但其实合理的假设:P(H/S)=\frac{2}{10} ;P(L/S)=\frac{8}{10} 。题主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发现周围的高收入人士大部分是杀猪的,买洗发水的:但题主也知道存在像李彦宏之流的学历高收入高的人(虽然在题主的意识中这样的人是少数)。

    机智的读者们应该知道我想说的是什么了,就算”每十个成功人士里有仅有两个高学历”这个信念是对真实情况的一个无偏估计(现实情况是这个信念也许严重低估了高学历者在成功人士中占的比例),so what?低学历者的基数本来就大啊。我们需要关心的概率并不是P(H/S)P(L/S),而是P(S/H)(我是个高学历者我获得高收入的概率有多大)和P(S/L)(我是个低学历者我获得高收入的概率有多大)好吗。

    P(S/H)=\frac{P(H/S)\cdot P(S)}{P(H)} =\frac{1}{5} =0.2

    P(S/L)=\frac{P(L/S)\cdot P(S)}{P(L)}=\frac{4}{45}  \leq 0.1

    在这么不利的假设下,高学历者获得成功的概率依然超过低学历者的两倍。

    总结:就算你周围的高收入者大多是杀猪的,卖洗发水的,你依然不能鼓吹读书无用。

  4. 张小凡
    理由
    举报 取消

    题主的问题描述,我其实是见过的,我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之前在朋友圈疯转的一篇文章:

    1.小强每天在村里晃悠,爹妈看着发愁,心想这孩子将来怎么办呀;小明每日都苦读诗书,父母喜在心里,村里人都认定他必有出息。

    2.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十九岁,小强跟着村里的外出打工,来到了高速公路的工地,保底工资三千块;小明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读的是道路与桥梁专业,学费每年五千多。

    3.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二十三岁,小强的爹妈给他说个巧媳妇,是邻村的,特别贤惠;小明在大学里谈了个女朋友,是邻校的,很有文化。

    4.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二十四岁小强在老家结了婚,把媳妇带到工地上,来给他洗衣做饭,恩爱有加;小明终于大学毕业,找了施工单位工作,跟女友分居两地,朝思暮想。

    5.小强每天很快乐,下了班就没事,吃了饭和媳妇散散步,晚上便和工友打麻将看电视;小明每天很忙碌,白天跑遍工地,晚上还做资料画图纸,好久不见的女友跟他分手了。

    6.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二十八岁,小强攒下了二十万,已是两个娃娃的爹,心想着回家盖栋漂亮的楼房;小明过了中级职称,还是单身一个人过,心想着再干几年就是高级了;

    7.小强在农村老家盖了两层小楼,装修很漂亮,剩的钱买了一群仔,让媳妇回家种地养猪;小明在城里贷款买了一套新房,按揭三千多,父母给介绍了新女朋友,在城里上班很少见面。

    8. 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三十一岁,小强媳妇从老家打电话来说:小强,现在家里有房有存款,咱喂喂猪,种种地,很幸福了,家里不能没有男人,你快回来吧;小明媳妇从城里打电话来说:小明,小孩的借读费要十五万呢,家里没有存款了,你看能不能找公司借点。

    9.小强听了媳妇的话,离开了工地,回老家跟老婆一起养猪,照顾父母小孩;小明听了妻子的话,更努力工作,去了偏远又艰苦的工地,很难回家一次。

    10.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三十五岁猪肉价格疯涨,小强的一大圈猪成了宝贝,一年赚了十几万;通货膨胀严重,小明的公司很难接到项目,很多人都待岗了;

    11.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五十岁了小强已是三个孙子的爷爷,天天晒着太阳抽着旱烟在村里转悠;小明已是高级路桥工程师,天天顶着太阳皱着眉头在工地检查;

    12.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六十岁了,小强过六十大寿,老伴说:一家团圆多好呀,家里的事就让娃们操心吧,外面有啥好玩的地方咱出去转转;小明退休摆酒席,领导说:回家歇着没意思,返聘回单位做技术顾问吧,工地上有什么问题您给指导指导;

    13.小强病了一场,小强拉着老伴的手说:我活了快七十岁了,有儿有孙的,知足了;小明病了一场,小明抚着妻子的手说:我在外工作几十年,让你受苦了,对不起;

    14.……由于长期体力劳动,吃的是自家种的菜、养的猪,小强身体一直很硬朗,慢慢就恢复了。由于长期熬夜加 班、小明喝酒应酬、工地食堂饭菜也很差,身上落下很多毛病,很快就去世了。

    15.八十岁的小强蹲在村头抽着旱烟袋,看着远远的山;远远的山上有一片公墓,小明已在那里静静睡去;小强在鞋底磕磕烟灰,拄着拐杖站起身,望了望那片公墓,自言自语地说:唉,都是一辈子呀…

    谨以此向工作在大城市,付出了青春、爱情、亲情甚至生命的人。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读书确实没啥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这篇文章:

    3.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二十三岁,小强的爹妈给他说个巧媳妇,是邻村的,特别贤惠;小明在大学里谈了个女朋友,是邻校的,很有文化。

    这种连大专都没考上的,19岁就出来上高速公路工地干的,在现如今这个社会,能娶到贤惠的媳妇的概率不超过十分之一,我们就算0.1的概率吧。

    为什么?因为电视里干高速的都是这样的:

    而实际干高速的都是这样的:

    4.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二十四岁小强在老家结了婚,把媳妇带到工地上,来给他洗衣做饭,恩爱有加;小明终于大学毕业,找了施工单位工作,跟女友分居两地,朝思暮想。

    这段话明显毛病,小明是管工地的,小强是干工地的;管工地的苦逼着单相思,干工地的恩爱着过幸福生活?你信吗?现实的剧本都是,小强温柔贤惠的媳妇最后跟小明了。

    我们且不管那么多,就算题设情况发生的概率为0.1

    5.小强每天很快乐,下了班就没事,吃了饭和媳妇散散步,晚上便和工友打麻将看电视;小明每天很忙碌,白天跑遍工地,晚上还做资料画图纸,好久不见的女友跟他分手了。

    吃饭打麻将看电视睡媳妇,这是小明干的吧?工地上的工人,哪里来的上下班?真正干高速工地的工人,基本上是六点多就上工地了,晚上天黑才下来,一身臭汗,累得趴下,衣服上的水泥什么的,三盆水都漂不清的,还下班没事,吃饭、散步睡媳妇?

    相反,小明的日子才不是这样的,干工地的根本就不会画图纸,图纸是设计院做的。实际上是,小明看着工人都去上工地了,自己翘着二郎腿,对着门,看看资料,小强媳妇在辛苦地洗着小强昨晚换下来的臭汗衫,一脸的嫌弃,看着对面衣衫整洁的小明,慢慢地就芳心暗许了。

    我们且不管那么多,就算题设情况发生的概率为0.1

    6.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二十八岁,小强攒下了二十万,已是两个娃娃的爹,心想着回家盖栋漂亮的楼房;小明过了中级职称,还是单身一个人过,心想着再干几年就是高级了;

    二十四到二十八,四年的时间,一个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去工地,差不多可以干到项目经理了,高速公路的项目经理,年薪不会低于20w,我说的是到手。

    小强能攒下20w我信,一个攒了20w的人怎么去鄙视一年赚20w的人?而小强,结婚四年,差不多是俩孩子的爸了。

    孩子的衣服钱、玩具钱、奶粉钱,过几年的读书钱……,20w能顶个啥用?

    我们且不管那么多,就算题设情况发生的概率为0.1

    7.小强在农村老家盖了两层小楼,装修很漂亮,剩的钱买了一群仔,让媳妇回家种地养猪;小明在城里贷款买了一套新房,按揭三千多,父母给介绍了新女朋友,在城里上班很少见面。

    20w盖楼倒是够了,只是他媳妇一个人养一群猪崽,这可不是一个轻松活,一窝猪,我们算15头,各种准备猪食、管理、看病,能把一个人困得死死的,真要一年轻温柔漂亮小姑娘去干,几年就能熬成黄脸婆,没养过猪的,才会觉得这是一件很艺术化的生活。

    手上慢慢地就沟壑丛生,永远褪不去的猪食味道。

    而且,盖房子不是买房子,可不是你给钱就成了,中间买材料,请工人,打下手,煮饭什么的,没个一年半载根本搞不定。

    我们且不管那么多,就算题设情况发生的概率为0.1

    8. 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三十一岁,小强媳妇从老家打电话来说:小强,现在家里有房有存款,咱喂喂猪,种种地,很幸福了,家里不能没有男人,你快回来吧;小明媳妇从城里打电话来说:小明,小孩的借读费要十五万呢,家里没有存款了,你看能不能找公司借点。

    现在家里有房有存款,咱喂喂猪,种种地,很幸福了”,真是不当家不知油盐贵,不下厨不知道盐水咸。

    人借读费15万?那是上的什么等级的学校?人未来有有可能步入中层以上社会的,这怎么能拿来鄙视?

    我们且不管那么多,就算题设情况发生的概率为0.1

    9.小强听了媳妇的话,离开了工地,回老家跟老婆一起养猪,照顾父母小孩;小明听了妻子的话,更努力工作,去了偏远又艰苦的工地,很难回家一次。

    三十一岁,七年,在工地上,如果真的是名牌大学毕业,差不多已经是快是有经验的项目经理了,会混的,过几年就是公司副总了,哪里需要再去 偏远又艰苦的工地?

    我们且不管那么多,就算题设情况发生的概率为0.1

    10.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三十五岁猪肉价格疯涨,小强的一大圈猪成了宝贝,一年赚了十几万;通货膨胀严重,小明的公司很难接到项目,很多人都待岗了;

    一年赚个十几万?那是小米二十八岁时候的事情了,小强熬到35岁才有这待遇。

    再说了,通货膨胀不是卖猪肉会挣更多的钱,二是卖的钱不值钱了。

    我们且不管那么多,就算题设情况发生的概率为0.1。

    11.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五十岁了小强已是三个孙子的爷爷,天天晒着太阳抽着旱烟在村里转悠;小明已是高级路桥工程师,天天顶着太阳皱着眉头在工地检查;

    高级路桥工程师,手底下带得徒弟都已经是专家了吧?还天天皱着眉头检查工地?

    12.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六十岁了,小强过六十大寿,老伴说:一家团圆多好呀,家里的事就让娃们操心吧,外面有啥好玩的地方咱出去转转;小明退休摆酒席,领导说:回家歇着没意思,返聘回单位做技术顾问吧,工地上有什么问题您给指导指导;

    领导说:回家歇着没意思,返聘回单位做技术顾问吧,工地上有什么问题您给指导指导;

    这是真的技术顾问,人有事跟着请教的,这种技术顾问还有一个名字,叫专家,这种一个星期去个一两次单位足够了。

    13.小强病了一场,小强拉着老伴的手说:我活了快七十岁了,有儿有孙的,知足了;小明病了一场,小明抚着妻子的手说:我在外工作几十年,让你受苦了,对不起;

    实际上应该是,小强病了一场,哭着对老伴说,我这辈子没出息,累你受苦了;小明病了一场,对着妻子说,这辈子总算是没给咱老祖宗丢脸。

    14.……由于长期体力劳动,吃的是自家种的菜、养的猪,小强身体一直很硬朗,慢慢就恢复了。由于长期熬夜加 班、小明喝酒应酬、工地食堂饭菜也很差,身上落下很多毛病,很快就去世了。

    长期体力劳动落下的才是病根子,即便是农村,真正长寿的,大都是笔杆子吃饭,半辈子清闲的主。

    15.八十岁的小强蹲在村头抽着旱烟袋,看着远远的山;远远的山上有一片公墓,小明已在那里静静睡去;小强在鞋底磕磕烟灰,拄着拐杖站起身,望了望那片公墓,自言自语地说:唉,都是一辈子呀…

    谨以此向工作在大城市,付出了青春、爱情、亲情甚至生命的人。

    突然想起一个段子:“夕有吾友屌似卿,而今坟头绿草盈”。题主算算这故事发生的概率,比买彩票中五百万高不了多少。

    实际上,最悲哀的是,这故事都他妈是小明写的。

    我几个表叔都是杀猪卖猪肉,都发了财,这几年回家盖了别墅,买了奔驰奥迪宝马,身价好几千万。每年过年回家都开回去,令人羡慕。就连目前相对来说较穷的舅舅,卖洗发水,做了10年,现在也是百万的身家。他们文化水平都不高,多数是小学至初中的水平。反观不少表哥表姐在名牌大学(211和985)毕业,但都只是每月领正常工资,月薪五千到一万,不久家里面都基本帮付了首付买了房子。找找对象谈谈恋爱,人生至此,每天轻松享乐,按时工作。没有任何想去创业或者赚大钱的念头,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因为你对比的是两个时代的人,你去看看你表叔那个年代上大学的人都在干嘛,你再去看看你表哥那个年代没读书的人都在干嘛

    你表叔那个年代的人,那个年代的读大学的人,现在在干嘛?在主导着政界、商界、学界……,

    你表哥那个年代没读书的人,要么在啃老,要么在揍小。

    题主,你知道你啥毛病吗?

    就是懒,还他妈的懒得矫情。你别看你表叔杀猪买宝马,那是因为那个那年没学上,要是搁现在,人说不定就是动物学博士了。

  5. 吴厝坑
    理由
    举报 取消

    上了福布斯富豪榜的不能说赚不到大钱了吧

    请看福布斯2015中国富豪榜前十名本科毕业学校

    1、王健林,300亿美元,辽宁大学

      2、马云,218亿美元,杭州师范大学

      3、马化腾,176亿美元,深圳大学

      4、雷军,132亿美元,武汉大学

      5、王文银,121亿美元,南京大学

      6、李彦宏,104亿美元,北京大学

      7、何享健,93亿美元,未接受本科教育

      8、许家印,87亿美元,武汉科技大学

      9、刘强东,78亿美元,人民大学

      10、丁磊,75亿美元,电子科技大学

    同为福布斯富豪的,但是没那么靠前的有

    复旦

    复星集团 郭广昌(“中国巴菲特”)

    盛大集团 陈天桥(30岁当上中国首富)

    复星集团 梁信军

    携程 梁建章

    华兴资本 包凡

    浙大

    步步高,VIVO,OPPO 段永平

    巨人网络 史玉柱

    绿城 宋卫平

    中南大学:

    三一重工 梁稳根(11年中国首富)

    比亚迪 王传福(11年中国首富)

    华南理工大学

    TCL 李东生

    创维 黄鸿生

    康佳 陈伟荣

    搜房网 莫天全

    南京师范大学

    苏宁 张近东

    中科大

    58 杨浩涌

    投资人 江平(09年交易分红超过一亿美元)

    香港科技大学

    DJI大疆 汪涛

    北大

    当当 李国庆

    新东方 俞敏洪,王强,吴小平,

    明天系 肖建华

    去哪儿 庄辰超

    拉卡拉 孙陶然

    清华

    美团 王兴

    搜狐 张朝阳

    中国人民大学

    重阳投资 裘国根

    高瓴资本 张磊

    中山大学:

    铂涛酒店 郑南雁。

    上海交大;

    联想 杨元庆

    红杉中国 沈南鹏

    东方财富 其实

    携程如家,汉庭 季琦

    西安交大:

    360 周鸿祎

    武汉大学:

    泰康人寿,宅急送,嘉德拍卖行 陈东升

    华中科技大学:

    海康威视 龚宏佳

    北京交通大学

    汉能 李河君

    深圳大学

    腾讯 张志东

    重庆大学

    华为 任正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赛富亚洲 阎焱

    北京化工大学

    滴滴出行 程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柳传志

    引用评论区里@城市猎人 的评论 :这十大富豪所属年代是很难很难考上大学的。但是,十大富豪中至少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比例是大学毕业生。 这说明(至少在“十大富豪”这个样本中)读书能力强与做生意能力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正相关关系,有本事考上大学的人成为超级大富豪的几率远超(注意:远超)考不上大学的人。

    引用评论区里@李濛 的评论 :其实应该在许家印后面补充一句,他是1978年以河南省周口市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武汉科技大学的(网上可以查到),远远不是现在刚刚一本线的水平,说实话,老三届的含金量比后来的高太多了……

  6. 章孜
    理由
    举报 取消

    回头想想,世界真奇妙。

    你看,上过大学,认真学习,懂得统计的基本原理的人,他们能正确取样统计,得出了上大学的人中,更容易出富豪,获得了心理上的幸福感。

    没上过大学,没好好学习,懂不起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的人,他们会觉得没读书的人更容易成为富豪,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幸福感。

    啧啧,想想真是觉得冥冥中自有一番生命的大和谐呢。

  7. 厨子周小雨
    理由
    举报 取消

    生活的运行机制,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向下兼容的。

    高版本的可以支持低版本的,反之则走不通。就像Office2007能打开2003创建的Word文件,但是Office2003就不能打开2007的Word。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没有选择。

    所以,如果可以多握住一些筹码,也多一些选择的权利,不好吗?

    低学历能否比高学历更加会赚钱?

    我一个天秤座,很多时候都是很怂很中立的啦。但是这个问题我一定会很偏激的说,不会,不能。

    请反方辩友先把自己的毕业证书撕了再来教别人怎么做人。

    —————————————逼逼叨分割线——————————————–

    总是大惊小怪过一阵子就跳出来汇报一下我最近的打工经历,嫌烦的可以就此打止不要往下看啦。

    现在在一家酒店工作,HR跟我说,你是整个后厨,学历最高的一个。

    本科,丢在整个知乎里不算什么,或许还是被淹没在平均线之下那一部分的。但是,在酒店厨房这个地方,我本身就陷入了这个题目所说的这种高、低学历的对比境地(没有歧视的意思,就是陈述。)因为这里本身就对学历没有过高的门槛,只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我可以说说我看到的高、低学历所处的真实的两个世界。

    酒店的流动性是很大的,两三个月就能换一批人,待上一年的都能算老员工。尤其是我所在的饼房,就是做甜品的那个地方。或许是因为其中有一些人,是抱着喜欢或者热爱之情进来的,但是来了之后发现,现实过于骨感,内心的落差过大,所以很快就走了。

    因为你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4个小时,没有加班工资,体力劳动,月薪3K以下。很多人在这种境地里,要么麻木,要么绝望。做到Chef或者行政总厨,可能要熬十年以上。而大多数人,都熬不了这么久。

    我以前老喜欢发朋友圈吐槽,大周末的跑到办公室来加班,啥事都不干在这里等领导指示,浪费我一天可以拿来逛街的时间。

    现在觉得啥事都不干的加班真是太幸福了,比起要去扛一袋50斤的面粉。

    我的同事苒苒,95后的陕西女生,脸圆圆的红扑扑的很可爱。她是专业学校派过来实习的,已经待了9个月了,据我观察,也是我们厨房里最勤快的一个。

    看到她一个人抬几十斤重的搅拌机的时候,我真的觉得那些拧瓶盖的「女汉子」都得来拜她一下。我问她,干嘛这么拼啊。她说,因为要努力赚钱啊,得罪了这些人回去都毕不了业。

    昨天有个晚宴,我们做完那些甜品,要等在那里直到晚宴结束。站在那里很无聊,她就拉着我去宴会厅外面的走廊转悠,那里在做一个陶瓷展,我本身也很喜欢那些锅碗瓢盆,就看得很开心。

    这个时候,经理走过来了,恶狠狠地说,你们俩家里是要搞装修吗,站在这里看什么看?

    苒苒脸上一闪而过的落寞。当时我就一股血上头,想对那个经理说,关你屁事,老子就爱看。

    苒苒瞬间又微笑了一下赶紧扯着我的手走了。她说,你看旁边都是穿西装的,我只是个乡下人,又没读过什么书,穿着这身厨师的衣服,也是站在那里不合适吧。

    那一下子我觉得我简直像在搞行为艺术写纪实文学,写手们瞎编的朋友小A小B小C的故事我都经历了一遍。

    很多指点江山的「读书无用论」赢了也就是多几个赞和赞美,但是如果有任何一个年轻的个体因此而懈怠,或者做着卖洗发水发家致富的梦,然而最终却不是被命运选中的那个,而是余生都要陷在一种困苦的境地中,谁可以对此负责?你赔我一生吗?

    一个男生说,你吃过味千拉面吗,很好吃,就是要几十块钱一碗,很贵的。

    苒苒说,那是什么,我没吃过,我们那边只有兰州拉面。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味千也就是一些味精调料包勾兑出来的浓汤,并不是那么美味和健康的。但是在他们听起来,这些话就是,装逼。

    职业是没有高低贵贱,富裕也并不是人生的终极要义,但是很多像苒苒一样的在大门之外徘徊的人却没有听说过天赋人权,而是觉得自己天生就低人一等了,主动或被动的关上了去看那个更大更多彩的世界的大门。

    像我脸皮这么厚,还可以吐槽,不就是一群代理商拉着几百个微商来搞个洗脑Party晚宴吗,有什么好拽的。

    但是苒苒和我说,她就很难过,因为自卑。

    有的东西是不可逆的。

    酒店的地上和地下是迥异的两个世界,有一道壁垒在那里,学历就是一道通行证。地上有那个可以拿来写装腔指南的总统套房,而地下的生存空间却那么逼仄,不会关心地上有多少人是手持黑卡飞遍全球体验一些微小的人性化设计,感受哪一家酒店的枕头是高密80支的意义何在。

    如果我是中专毕业去厨房,可能我也受不了这样的工作强度,那种感觉就是绝望,你看不到出路。每天在一个阴暗,潮湿,看不到阳光的地方,不断的重复劳动,工资入不敷出,晋升空间很小。

    有人问我这么低工资怎么生存,我说我还能用其他合理合法的方式赚钱啊,只是辛苦一点,拿我曾经受过的教育去养活我的爱好。可以写稿子,帮别人写文案,做活动策划等等。退一万步说,我还能回去啊,实在熬不下去了,我还能继续挂个工牌回到格子间嘛。

    学历只是一张纸,但是它背后的经历,有时候也可以成为你的一条退路,一张护身符,一个让你在看不到光的地方,坚持得久一点的微小能量。

    有人说,高中毕业不想读了,想去学厨或者开个小店,怎么样?

    所有的热情和喜爱,我懂。

    但是,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都心惊胆颤诚惶诚恐。生怕别人是因为看了我写的东西就一股脑热血上身,要披甲上阵自由飞翔。误了我自己也就是打碎一颗牙往肚子里吞的事情,但是误人子弟这种罪我可是背不起。

    没有必要拿自己的人生去验证任何一种主义,也别拿不作为当做不负责任的借口。一个人能做喜欢的,擅长的,有回报的,三者重合的事情,当然是最大的幸运。但三者取其任何之一的活法都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

    电影:革命之路

  8. pansz
    理由
    举报 取消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成功人士可以随随便便讲故事。(把这句话当关键字搜索,你会知道它说的是什么)

    低学历人士为什么能赚大钱?他们不会告诉你他有不为人知的后台,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突然有高人相助,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在某个偶然中抓住了奇特的机遇,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具有非同常人的天赋与毅力,他们只会说他们虽然低学历还是能赚大钱。为什么?

    因为他们成功了,就可以随随便便讲故事,你也就随随便便信了。

  9.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委婉地说,这可能是仅仅因为题主你认识的大学生太少了。

    直接的说,因为题主你自己没有上过名牌大学。

    另外,我国确实有过一个赚钱只靠胆的年代,但是可惜的是,那个初中毕业的老板满地跑,赚钱全靠闯荡的冒险者的黄金岁月(大约是八九十年代)随着08年金融危机,包括四万亿计划,已经完全过去了。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初中老板能赚大钱的年代,你去看看那些新崛起的公司,哪个掌舵者的学历低了?基础建设可能还能赚点钱,可是这真的属于小钱。和题主你说的赚大钱相去甚远。

    至少我觉得,这种转变是一种好事,至少意味着我国产业的技术含量在逐渐提高。

    说什么高学历的不敢闯荡绝对是瞎扯淡,那只是因为我国过去的产业实在是不怎么高明,造个打火机确实不需要什么知识。但是放到现在,政府大力扶持的机器人,新能源等行业,初中文化的老板分分钟被员工骗死好吗?

    而且我觉得学历更高的年轻人其实在这方面更豁得出去,因为反正创业失败了还是可以随便找家公司拿高工资,题主的表叔呢?大概不可以吧。

  10. 鲶鱼殿
    理由
    举报 取消

    请题主多参考下我的签名

    表面上你的那些长辈学历不高,做的也不是什么听上去很好的工作,却都发了大财;你的同辈学历高,工作带来的收益却不如你的长辈。

    首先一点,你从根本上理解错了收益,一个人的收益来自于别人对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乐于支付的价格减去他的成本。而他人支付意愿的高低则取决于该产品或服务本身的稀缺性和购买者自身的迫切性,众所周知的,我国广大消费者对培根的支付意愿远高于对知识的支付意愿,更何况,即使名校出来也不能保证你学有所成,鹤立鸡群,那么每年几百万毕业大学生中,你提供的服务的稀缺性体现在哪呢?

    其次,你没有看到二者在获取财富过程中支付的隐形成本,有句俗话叫光见贼偷吃,不见贼挨打,题主扪心自问,你是愿意在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在臭气熏天的屠宰场(菜市场)忙碌到晚上八九点挣一万块钱,还是在朝九晚五空调间里挣三千块?如果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为什么很多这个阶层的父母会常说,我们今天辛苦就是供你读书让你不要走我们的老路?你的表叔长辈们自己在各自领域混的不错,为什么拼命送孩子去念书,没一个让回来继承家业?我知道职业无贵贱,但你真的很希望你被人称为杀猪的而不是(xiu)程(dian)序(nao)猿(de)?都知道夜店的烧烤摊很赚钱,那你知道那些摊主要抱团跟城管斗?跟其他抱团的摊主斗?你以为他们烧烤摊上的刀真的只是用来切肉的?

    再次,你没有看到高学历带来的优势并不仅限于变现能力,更在于选择。对于你的长辈来说,他们的一辈子虽然物质丰富,但人生基本就固定下来了,缺乏选择新的发展的能力和眼光,换句话说,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削弱的,年轻时敢闯敢拼是因为他们真的一无所有,一旦他们熟悉的市场发生剧变(城市化、大型连锁企业进入)他们之前的经验很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其结果不是家道中落就是今不如昔。而相反拥有高学历,一方面意味着他的眼光眼界比一般人要高,另一方面也代表他进入陌生领域的成本和风险要小于低学历人群,这方面的例子你只要看看丁磊就可以了,人家哪怕是去养猪,也能养出卖点,养出逼格,这是你的长辈能想到做到的?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财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很多大宗支出是短时间内支付但可以长期享受的,比如说,我进入社会后,由于在外地上班,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车、房两大件,即使考虑贷款的话,汽车+首付+装修怎么算也都是50万+,这笔钱需要我在工作的头几年支付掉,而它们带来的收益却可以持续起码十年,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你拿几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同龄去和在社会摸爬滚打十来年的大叔作比较本身就不科学。我相信在相同奋斗年限中,你的长辈是远不如你的同辈的。

    所以,你认为的学历越高却越难发财是不成立的,学历高和发财一定方面是正相关关系,但二者间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