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处理金钱关系的时候我们就把它丢在一边。举个例子,你在淘宝买了样东西,支付宝付款,从钱的角度看,这可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宝宝又花钱了!剁手剁手剁手!),忘记支付的痛苦(The Pain of Paying)是当务之急,所以你关注的对象自然是获得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支付宝里少了多少钱;余额宝之类的的收益也不用着一天看个好几遍。
我有个粗浅的理解,不管做什么样的互联网产品,一定要离用户近,或者离钱近。普遍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都是面向用户的,也都是有或者至少自称有商业模式的。不过,QQ 离用户就比搜索引擎离用户近,前者了解用户的信息、接触到用户的生活;淘宝离钱就比搜索引擎离钱近。这是百度如果不转型或者开拓新市场迟早要挤出 BAT 的理论上的原因。
回复 ( 10 )
集福这事没参与,看到微信群里各种想换福的真心烦,现在终于清静了。
支付宝做社交的野心显而易见,但个人觉得通过集福刷出来的支付宝好友数是无效增长。
借此聊聊支付与社交,不是互联网领域的专业人士,仅从普通用户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
正文开始喽~~~~~~~~~~~~~~~~~~~~~~~~~~~~~~~~~~~~~~~~~~~~~~~~~~
@我可以加你支付宝吗?
如果你在聚会上结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聊得不错。
告别的时候,他微笑着对你说,我可以加你支付宝吗?
这时候你会不会菊花一紧?
那么把支付宝换成微信是否自然得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我们的生活由两大类规范主导: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
社会规范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包括人与人之间友好的请求,暗藏于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社交大体由社会规范的主导。
而市场规范界限十分清楚,这里的交换黑白分明,也意味着利益的比较和及时偿付,支付即拥这种属性。
支付受市场规范主导,而「支付宝」这个应用的市场属性与生俱来—-这是一个围绕支付(钱)的应用。提到支付宝,你的潜意识里会立刻举起一块大字报,上面写着:钱!钱!钱!
而人们在工作之外的大多数时间里,更多地是活在社会规范里,我们拥有亲情,建立友情,互相帮助,有时涉及金钱的来往也是友谊和血缘的体现(红包、礼品、代购等等)。「微信」便是社会规范里的产物,微信里更多的是熟人社交的场景。
两个分别在两种规范中各自运行的应用(下称APP)巨头,在微信涉足支付领域这一引爆原子弹的行为后,大打出手。
@掐架之路
社交到支付
微信,2011年元月以移动社交应用起家,起初以QQ为用户来源,通过出色的用户体验和私密性以及语音、摇一摇、朋友圈、视频聊天、公众号等多种社交功能赢得了中国大陆移动社交之王的地位,于2013年8月发布的5.0版本中加入支付功能,公然挑衅支付宝,从此走上第三方支付之路。
支付到社交
支付宝,2004年以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角色起家,按部就班地成为中国大陆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王者,于2015年7月发布的9.0版本中大张旗鼓地加入社交功能,企图攻打微信最为核心的社交腹地。
你打我孩子的主意,我打你老婆的主意,这掐架之势已经从支付宝和微信之间蔓延到腾讯与阿里巴巴之间。然而从一名普通用户的角度看来,这两款APP其实有本质区别。
@无事不登支付宝
支付宝以支付起家,初期是淘宝网购的一个必要节点,也就是处理商家和顾客的金钱关系。后来,从单一的网购支付工具拓展到第三方缴费工具、转账工具、投资工具等等等等,都是支付宝不断优化和拓展功能的体现。作为个人处理金钱关系的工具,它便捷而有效,但存在一个与生俱来的缺陷:我们无事不登三宝殿。
不需要处理金钱关系的时候我们就把它丢在一边。举个例子,你在淘宝买了样东西,支付宝付款,从钱的角度看,这可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宝宝又花钱了!剁手剁手剁手!),忘记支付的痛苦(The Pain of Paying)是当务之急,所以你关注的对象自然是获得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支付宝里少了多少钱;余额宝之类的的收益也不用着一天看个好几遍。
@刷微信刷微信刷微信
与此同时,微信不断完善着的社交功能和用户体验把广大QQ用户黏到了自己这边。起初的微信,是我们与朋友畅聊,与陌生人相识的乐园。更加普及以后,它也成了家庭茶话会和同事工作联系的中心,朋友圈更成了我们每天刷新百遍的圣地。
基于不同的社交场景,支付功能成为微信用户的必然需求,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小明出国旅游,回来后给在另一城市的好朋友小丽寄了国外买的化妆品,小丽自然会付钱给小明,这个钱通过银行转账比较麻烦,通过支付宝转账方便许多,那如果直接在聊天的时候能把钱转过去就再好不过了。
很多用户都有过这种想法吧?但绑定银行卡却又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此外我们也会担忧:新的支付平台上线,安不安全?心里打了问号,就不愿行动了。而微信却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14年春节前夕,微信推出了春节红包功能,红包像病毒一样蔓延,许多人为了玩红包抛开了犹豫和担忧,纷纷绑定银行卡。发微信红包实际上是社交互动中一种既传统又创新的形式,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别人给你发了,或者你抢到了,还是要还礼的,但微信红包注重的是互动的乐趣,不同于等价交换(拼手气红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微信是通过推出社交新形式来发展社交和增强用户黏性,这种互动方式也轻易地打开了用户绑定支付功能的阀门,为微信支付的推广和功能拓展打下了基石。再后来,直接扎根于聊天窗口的微信红包渐渐成为小额转账的取代者,因为它带来更多惊喜和人情味。
@阿里的恐慌
14年春节,红包引发的微信支付用户激增被马云称为「珍珠港偷袭」,可见阿里高层们后背感受到的凉意。甚至有网友戏称,「一个红包完成了支付宝8年干的事」。
在微信支付上线初期,阿里高层就炮轰微信支付不安全,以十年老将自居。网络上也出现各种唱衰微信支付的文章。然而阿里显然是慌了:封杀微信、投资移动入口平台、联手新浪微博、加速移动端研发、推出「来往」和「钉钉」…阿里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了防御和打击微信上,一个老将面对新人竟是这幅德性。时隔两年多,支付宝更是承载了阿里太过沉重的社交之梦。
@举步维艰的社交梦
微信从社交发展到支付显得顺礼成章,而阿里的社交之梦却做得艰难。
「来往」这款模仿微信的社交APP彻底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社交应用的「从众效应」特别明显,一旦一款APP已经积累大量用户,更多的人是选择接触并使用它,从而跟大众取得联系。这时候再出来一款类似且没有极端优势的产品,并不能撼动先入者的地位。
个人认为支付宝也是一样,虽然活跃用户也是亿级的,但用户之间的互动都是围绕金钱。在市场规范的统治下从头建立社会规范,就好像存在利益冲突的同事要成肺腑之交一样,是非常困难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群同事聚会吃自助餐,明确说好AA制,但先由小明统一买单(这一约定设立了买单的市场规范),其他人再付款给小明。散伙时,大家都在转钱给小明,而老王却拿出饭前逛街买的棒球帽,对小明说,这个给你吧(送礼物由社会规范主导)。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想?
支付背景下打造社交也是一个道理,两个用户之间明明只是转个账的事,支付宝却希望他们俩好好聊个天,培养培养感情…支付宝模仿微信做红包,推出「集五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推动用户去加好友,但是并不能触发用户在支付宝范围内的互动,依然是一种无效增长。
@支付与社交
微信一直深耕社交,从一开始的基础社交功能,到打飞机、刷红包、刷支付、刷步数这些围绕社交互动的功能,微信没有改变自己的中心,说白了微信支付也只是微信社交的一部分。
而对支付宝来说,其实支付的全部就是支付本身,优化支付功能,拓宽支付领域,引入投资功能,这些是深耕支付的表现,而社交并不能在支付中生根发芽。
面对如今的微信,我想支付宝的惶恐也正来自于此,支付宝不可能撼动微信在社交上的地位(却一直在试图撼动),而微信却完全可以把微信支付这一只手做成另一个支付宝。不管支付宝的版图有多大,只要时间和资金允许,微信都有能力模仿并有可能超越支付宝,但这并不是微信的愿景。从市场角度来看,微信却可以以支付宝为鉴,选择支付领域那些收益率高、未来发展前景大、对整个微信乃至腾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业务部分来突破创新,攻城略地。
@各自为政
支付宝的标语是「改变,因我而来」,这句话确实是支付宝近年来发展的体现,支付宝改变了我们的支付方式,也带给我们很多可以触摸得到的便捷和优惠。但未来,你将走向何方?我想你的重心不该是围绕微信的斗争,而是做好你自己。始终坚持支付的改革创新和推广完善,基于自己在支付上的领先地位继续守好城,谋发展,那么你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用户也不会因为微信而抛弃你。
微信说,「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充分表明了微信一直以来做生态系统的愿景。前不久,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也说:我们是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说我们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出来。我们希望整个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个环境,我们让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去把它建造出来。扶持第三方开发者、扶持原创内容、推出应用号…我们可以期待微信成为大众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和PS,侵删。
让一个不善于社交的会计,去做交际花的感觉。
但不得不说,还是可以很大的提高装机量。
这是知乎这两天最热议的话题了,不光互联网的同僚、公关公司的写手,连同所有鸡汤大师、营销专家、段子手全都上阵了。这素材多好,全民皆知,有马云、有春节、有张小龙、有情节、有结果、有大家的愤怒不爽、有调侃全国最大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曾加老师都把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搬了出来(如何评价支付宝 2016 年春节期间的「迎五福,抢红包」活动? – 曾加的回答)。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聊点什么呢?
我想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支付宝为什么非要做社交,这不是像很多人说的一样不自量力,而是这是必须跟微信争的一块生钱宝地。
1. 往大了说,生态链之争
首先,我们可以先看一张图,这是早期微信和支付宝的生态:
而现在呢:
一下就丰富了起来。注意看红色的部分,就是微信和支付宝猝不及防相遇的地方。
对微信和支付宝来说,这都是在完善自己生态链的尝试,而这次的冲突是双方都最关注的点。微信在支付场景的缺失和支付宝在社交层面的缺失,是他们各自都急于弥补的。可以这么说,谁先取得先机,把支付和社交结合好、场景融合得漂亮,谁就是赢家。你说百度呢?科科。
我有个粗浅的理解,不管做什么样的互联网产品,一定要离用户近,或者离钱近。普遍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都是面向用户的,也都是有或者至少自称有商业模式的。不过,QQ 离用户就比搜索引擎离用户近,前者了解用户的信息、接触到用户的生活;淘宝离钱就比搜索引擎离钱近。这是百度如果不转型或者开拓新市场迟早要挤出 BAT 的理论上的原因。
离用户近,就意味着可以让用户发挥更大的价值。不是有句话吗:对于很多互联网模式来说,用户就是产品。离钱近,就代表着本身已经在产生实际的价值了,对这些价值的影响(竞价排名)和掌控(信用体系)同样也很有价值。
微信就是离用户很近,一直在尝试离钱更近一些。单纯的熟人社交和朋友圈公众号这样的信息平台并不会像支付一样简单粗暴。支付宝则是离用户和钱都近,但离用户显然不如微信近,发生的支付场景与社交是有距离的。
最近大家热议的两大功能「红包照片」「集福」恰好都是基于好友关系的支付场景的尝试。
2. 微信的好友支付场景尝试
坦白说,微信的红包照片并没有像去年一样漂亮,甚至让人觉得有些疲软。 我很认同微信期待在社交场景下建立支付环节的初心,但照片红包明显过于急迫和慌张了。
照片红包有这么几大坏处(很多人都提到了):
第三点我想特别提下。照片红包是微信近几年来少有的也许能称得上『不节制』的功能。
朋友圈让大家开拓了分享生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范围永远限制在熟人圈子里,没有做成另一个微博;公众号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载体,限制病毒营销、限制抄袭。
但照片红包却给情色和欺诈提供了温床,让一些人容易找到轻易图利的办法,而让更多人感到糟糕。作为期望通过社交去争取支付的产品来说,以破坏良性社交的代价,会有些得不偿失。
之前张小龙刚做过的公开演讲,提到过要节制:如何理解张小龙说的「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 – 刘飞的回答,现在这个举措,不得不说是有些违背原则的。
照片红包在刚出来的时候也被骂得很惨,几天后,微信就因为支付宝的「集福」又被称为很聪明的冷眼旁观者了,大家已经忘却了照片红包的糟糕。可以对比看看大家提到微信时的评论:
你如何评价微信在 2016 年 1 月 26 日推出的朋友圈「红包照片」功能? – 互联网
如何评价支付宝 2016 年春节期间的「迎五福,抢红包」活动? – 互联网
微信做得聪明的一点是,预先做了一次实验,发现大家评价不高,就及时收住。除夕夜里,摇得到有红包照片功能的并不多。
3. 支付宝的好友支付场景尝试
缺点和问题被骂的有不少了,这里不多说。
不过我很理解支付宝的初衷。
「集福」设计出来就是让大家缺的福通过加好友的形式补满,然后除夕当天再用摇一摇做刺激。这样的设计其实并没有问题,在网络游戏(尤其挂机类)中很常见,就是让好友关系链活跃起来。
关键问题在两点:
1)「集福」本身刺激弧长拉得太长了,大家年前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这上面,有些疲软。同时这个红包活动并没有多少乐趣(没有好玩的游戏环节);
2)这是核心问题,就是像游戏中的邀请机制根据完成程度会有不同的奖励,但支付宝只有一项终极奖励,让很多人不爽。
所以如果支付宝早做一次小规模的测试,也许就好很多啦。这也印证了我对产品设计的一个感触很深的想法:产品是要演化出来,而不是设计出来的。(怎么理解『产品是演化出来,而非规划出来的』? – 刘飞的回答)
4. 谁会笑到最后
微信和支付宝谁更可能笑到最后真的很难说,互联网让人着迷的地方就在这:你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你让十年前的人相信聊天软件跟支付工具现在掐起来,他们也不信。不过我可以说下我的看法。
微信是期望在大家日常生活中渗入更多消费场景。本来只有聊天的微信,慢慢可以看订阅号,慢慢可以扫码支付,慢慢能叫车、购物。能够吸引用户的更多的是方便(不用安装新的 APP)。
我感觉未来的风向仍然是会是垂直领域称霸,不会让微信成为新的操作系统。今日头条在抢占订阅号的市场,滴滴出行自己的产品也承载更多微信上难以完成的操作。在微信中的体验也将成为大问题:单靠 H5 页面做成极致也不如普通的 iOS 或者 Android 的 APP。这也是有很多人不看好应用号的原因。
支付宝其他的拓展业务且不说,关于支付交易方面的根基还是很硬、用户认知很硬。好友关系、朋友圈和服务号肯定不会是支付宝很核心的功能,但至少关系链是支付宝一定要争取下来的。现在的消费行为更多还是个人的,价值不能最大地体现出来。
我个人的感觉是,现在大家已经把微信当成是聊天和获取信息的工具了,再塞入交易、支付的心理定位,会有些困难;在大家已经把支付宝当成是交易和理财工具时,再塞入平时熟人社交场景中的交易、转账场景,实际上是更顺畅的、并没有改变心理定位。
当然啦,这是一家之言。
还有一点很重要:支付宝不会像大家说的一样,一个「集福」就会倒;微信也不会像大家说的一样,一个「照片红包」就说明要完。你看大家现在买票不还是在携程吗 ^_^
挺成功的,让很多人知道了原来支付宝里面还被无故加了这么多好友,正好有机会清空支付宝好友。
一个网购工具真的不需要社交,谢谢。
—
补充:不到0.5%的获得率,意味着99.5%以上的参与者都会持负面评价。这不由得令人想起「恶评营销」的概念,就是利用群众传播该产品的恶评,达到让更多的人周知该产品的效果,因为产品不怕夸不怕骂,就怕没人理睬。如果这是马云营销团队的目标,那么这一定是成功了。只是,这是否真的是他们的目标?
春晚那天咻到的。。。随手就送我姐了。。好像听她一直说差这一个。因为我从头到尾没打算参加这个活动。不太了解。。年夜饭的时候看我姐咻了一晚上。。。。
最后知道270多。。。这对肿瘤科的医生来说,这尼玛也叫钱?!
这是命!是命好吗!!!!!!姐姐你回来,我们再商量一下
非常失败
集五福的目的是打通用户关系链条。就目前来看,拿了红包的不会用支付宝聊天,没拿红包的都忙着删好友。不仅2亿打了水漂,还招人黑。
这活动出来的时候我就猜测按照阿里这个公司的文化和信誉,所谓红包活动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而且这活动看上去好复杂啊,第一眼没看懂就不想再花时间把它看懂了。
然后就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个红包活动,直到现在也不清楚这个游戏具体该怎么玩,红包该怎么抢。
节省了我不少时间,我真机智。
支付宝集福活动确实傻叉,傻叉到根本没参与集福的活动(除非你真的认为你可以跟马云平分2个亿),但是昨晚到今天看到一些趁机安利百度钱包的答案,我也是略有不解,难道是全家桶公司过节不放假来知乎安利自家产品?
卸载换其他APP解气可以理解,但你终归是不是还得再用回来?当年3Q大战还有人放言再也不用腾讯的产品,结果呢?任性赌气是小孩才做的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有本事你别用淘宝支付宝,可能吗?
另外有些人你真确定百度钱包能代替支付宝?那破玩意儿我绑一次都不知道怎么解绑,鸡肋的一坨,真不知道那些趁机安利百度钱包的是什么心态。
天下乌鸦一般黑,贼船那么多,别以为下了船再上一艘新船就能解决智商和奸商的问题,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锻炼双商和政治正确的国度,能答题不被举报就不错了。
其实年前就写过。
支付宝不是要搞社交,马云又不傻。
支付宝是防御性的,人人间转账是支付工具的一个重要功能,但是支付宝是商户和个人的关系,人人间转账不如微信支付好用。
所以支付宝要补上这个功能,防御微信支付从人人支付到购买商品服务支付,分它的金融蛋糕。
目的是让你在支付宝里面把联系的人都加上,以后人人转账也用支付宝。金融蛋糕它就独占了。
这个活动让你加好友领福卡,就是这个目的。
目的是加好友。
但是活动设计的不好,分享奖金这个模式取决于你发几套全的,无论你发多少套,都会有人领不到,而他们参与的成本是很高的。
时间精力花了,没拿到钱的就会骂,被耍猴了嘛。
要加好友你不用把程序设计的那么复杂,加的多分得比例高或者抽奖机会高不就行了。
一个十多页的规则,还得交换,而且有一个发放数量极少,怎么都换不着。
还弄个五福不全,中奖概率又极低。
用户得花多少时间精力,最后被耍,明摆着找骂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