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用户付出越多,回应时间越长,退出成本越高,所期待的获得的回报也越多。
微信抢红包:
1、每次付出,都会对应一个回应,回应时间为0秒
2、回报很小(几毛,甚至没有),但因为付出很小(到点摇手机),与用户期望相差不大
3、每次付出,都是一个独立单元,不累计,用户的不爽度积累到一定值,下一次不抢就是了,退出成本为0。
支付宝集福
1、1月28日就有人开始集福,回报回应时间长达11天
2、用户要集齐五福,需要加支付宝好友,换福,向各种好友讨要,咻一咻等方法,付出很大
3、极长的回应时间,和很大的付出,导致用户的期望非常大。
4、已经花了近10天,集齐了4个福,还差一个敬业福,此时用户退出等于放弃了前4个福的努力,退出成本巨大
5、零点过后,以前的努力全部作废,用户获得的回报和期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所以,这个活动的问题,不在于2亿均分,还是像现在这样分给少数人。
就算均分,每个人花了近10天时间,拉了这么多好友,就分几块钱,我认为最后的反响也不会比现在好!
这个活动的核心问题是:用户巨大的付出导致巨大的期望,与现实回报的巨大反差!
1、你要是给不了这么多钱,那减少用户的付出。
2、你要是不想发这么多人,那就让得不到的用户及时止损。
而不是让这些用户的不爽值积累好几天,然后在一个时间点,让几百万,几千万人的不爽集中爆发。
3、你要做宣传,规则就简单点,规则越复杂,用户期望越大。
4、你要做复杂的规则,那你奖励就要有确定性
哪家训猴不是做对了一步,就给个枣吃?
你要是让一群猴子先踩高跷,又钻火圈,骑老虎。猴戏耍完了,和猴子说,你们手气不好,没有枣吃,猴子们会不会吃了你?
(转)
侵速删。
转自:@李长
为了推一个功能,长期造势,投入巨资,活动期间参与度爆炸,最终成功让自己大部分忠实用户开始对自己的产品产生厌恶情绪,积累负面口碑,最终骂声如潮,被竞争对手反杀。
这种“难受营销”也不是支付宝第一次做了。
还记得去年的打地鼠抢红包吗?
去年打地鼠抢红包的活动期间,无数人戳爆了手机屏幕,也没拿到几分几毛,被大家骂成狗。 估计支付宝内部没少把活动负责人批判一番,于是今年痛定思痛,在活动思路和去年如出一辙的情况下强行加入社交,更加被骂得狗血淋头。
我一度很怀疑他们是不是很享受狗血淋头的快感。
话说回来,这次支付宝的下的成本不可谓不重,但没对于目的并无太多助益,似乎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
支付宝的目的很明确:推广支付宝社交。
那么奖励的去处应该就很清楚,最起码应该奖励给最支持支付宝社交功能,和使用社交功能最频繁的用户。
然后我们看看他们的奖励分到哪些用户的手里:
1)脸帝:即是运气好抽到敬业福的很少数人;
2)交际花:即就是凭借个人强大魅力收取别人赠与福卡的人;
这些人对于你想要推广的功能的使用者重合度,实在是太低了,想要转化为核心种子用户简直是痴人说梦。
而大多数,那些肯来给这个功能捧场的人,那些加了很多好友,和好友苦苦交涉,终于拿到了前四福,最终发现能拿到奖励的名额只有那么几个,而倒在最后一张卡前面被骂不敬业的人,是没有任何奖励的。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心中是期望着有所收获的,可是最后敬业福的规则出现后,就意味着“我就是要坑你们大部分人,你们就眼巴巴看着吧”。用户心里期望崩塌,不骂你骂谁?
哪怕你说敬业福不限量但几率很低,都比现在这个被人指着鼻子骂的情况,要好得多了。
说支付宝白给用户钱但没拿到于是不高兴的人,大概认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一文不值吧?
你玩游戏的时候,完成一个很难的任务发现什么奖励都没有,想必你也很爽对吧。
试想一下,你打dota时胜利一方5人中,只有随机一个人算赢,可以获取积分奖励和装备。其它九人通通都算输,这游戏还有人玩么?
好吧,如果一个推广活动的奖励是看脸,而不是让使用推广的功能而获得奖励的人转化为种子用户的话,那么更应该让广大参与者对推广的内容产生好感,而进一步用户转化才是。
但支付宝“让广大用户对自己产生好感”的结果如何,我们都看到了。
然后他们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一直太太太高估了一点红包金额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他们从去年就搞错了一件事:
红包的火爆源于微信的红包社交,而红包社交的核心在于社交而不是红包。
微信红包之所以火起来,是因为从发到收,参与者都在进行社交活动。
短短的收发过程,就有:
发红包者与收红包者之间的互动;
收红包者之间的互动;
收到者与未收到者的互动;
而且发红包者——在支付宝活动方看起来应该是饱受损失的人——也玩的不亦乐乎。
拿几块钱和大家玩玩游戏,自己也图个开心,有几个人是真为了抢那几块钱?
用户相互之间拿几块钱是来交互,是来玩社交游戏的,是情侣来实力虐狗的,是备胎来奋勇表忠的,是领导来深入群众的,是员工来凑趣拍马的,是若即若离的朋友来借机套套近乎的,是基友来吹水吐槽聊天打屁的。
不然你试试把发红包和抢红包的人一律匿名,这东西能玩的起来真是见了鬼呢。
08年社会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邓恩的实验已经表明,拿一点点钱花在别人身上,比给自己买东西更加开心。
一个红包等于瞬间聚齐一桌人简单聊几句,快聚快散,正是互联网时代轻社交的产物。支付宝活动负责人总不会以为当年QQ农场火的时候,玩家红着眼半夜起来抢菜单纯就是为了要那几颗虚拟西红柿吧?
想想过年过节,有人请朋友一起吃饭欢饮畅聊,不也得出酒菜的成本不是,而且请的朋友有多少就是一门心思为了贪图这口酒食才来的?
但是,头一年支付宝打地鼠活动极为简单粗暴,用几块钱红包的噱头,吸引用户来玩一个只有回报率极低的游戏。使得在这个活动中的红包,从游戏载体变成了终极目标,赤裸裸,毫无包装,而且很难有机会拿到奖励,和国产山寨游戏用知名IP吸引来大量玩家前来上当受骗的蠢劲一般无二,用户在满是受骗上当的挫败感中,怎么可能对你有什么好脸色?
而今年似乎进行了反省,针对性地和社交元素进行强行融合,前期大家确实能玩的起来,可惜红包金额的定位依然是终极目的,虽然金额看上去很诱人,但对于促进交互的作用并不明显,以至于
“你好”
“对不起没有敬业福”
这个梗如此火爆,直接反映出这次支付宝强行社交的尴尬。
即时支付宝这次的奖励金额不是2亿,而是2000亿,依然是一个闹剧。
因为在用户看来:
获得奖励——因为自己来进行任务了,是我应得的;
没有奖励——你他妈坑我啊,老子费了半天劲,有这时间去微信上撩妹不好?
而在活动方看来:
获得奖励——爷赏你的,赶紧给爷高兴,并乖乖成为用户,以后多给爷拉些人来;
没有奖励——你也没啥损失啊,拿不到就喷老子,low逼。
这种完全无视用户的时间和行为成本,自高自大却只感动了自己的活动方,落到如今这个田地。
只能说不冤。
你忽视了「沉默的大多数」。
3月4号我去百度参加度学堂的时候,有一位百度的员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从我们的角度看起来,集五福的活动非常糟糕,但支付宝似乎内部并没有进行对应的调整,是否是运营侧缺少了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
我是这样回答的: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集五福活动没有达到支付宝预期的效果。 但实际上,这个前提,是我们所谓圈内人眼中看到或者参与活动之后推测出来的。 集福活动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只有支付宝团队内部知道,那么只有两种可能性: 1、支付宝是傻逼 2、我们圈内人是傻逼 第一个可能性的成立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因为如果我们真的假设支付宝是要做社交,所以才要求用户上交通讯录的话,那么我觉得,极有可能,我们对于支付宝促使用户上传通讯录的目的判断是错误的,即,支付宝获取用户关系的目的,并不是社交。 第二个可能性看起来让人无法接受,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 这里就要回到一个关键点,支付宝拿到用户关系链之后,到底想要做什么?因为它公开的数据表明,集福活动带来了11亿对好友关系。那么如果只是1对1的关系就有22亿人,而如果是1对10的关系,即假设每个用户上交了10对好友关系以获取五福,那么就是2.2亿人用了支付宝,而事实上支付宝本身的日活数据应该也是在3亿内。 这样来看的话,五福活动其实是谈不上失败的,因此,我们在讨论支付宝五福活动的风控机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的时候,似乎不能轻易的将「这个活动是失败的」结论扣在支付宝的头上。 支付宝五福给出的另一个很有趣的数据是,64%的用户在三四线城市。那么问题可能就会变得更加有趣,对于超过了6成的活动参与用户来说,支付宝的这个活动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奖品吗?似乎不是,似乎支付宝让三四线的用户在春节并不无聊。 这一点非常关键。 因为,至今为止我们听到的所有负面消息,似乎都来源于:媒体、业内及超一线城市,甚至连二线城市用户直接否定支付宝活动的声音都不大听得到。 这里就出现了「沉默的大多数」,对于没有发声的用户,究竟他们是否觉得自己被耍,后果有多严重,我们并不知道,甚至,他们会不会觉得这个活动挺有趣,我们也不知道。 回到支付宝收集用户关系链这件事本身来说,有一个现象,似乎大家都会碰到,在一个需要使用现金的场合,但是我却发现身边没带现金的时候,我会怎么做? 已经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在地铁里,零钱不够,又不想排队从窗口买票换取零钱,甚至身上连一毛钱都没有的时候,有人会求助路人——能不能给我10元钱,我支付宝/微信转账给你。 而对于用户的品牌认知来说,加上一个陌生人在微信上只是为了一次转账,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微信是什么?业内说是通讯工具、社交工具,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在你的通讯录里去加一个素未平生的人吗?有点障碍。 可是支付宝是什么呢?是支付工具,那么,在所有人目前都不大用支付宝进行沟通和社交的时候,通过支付宝去转账,似乎更加容易被接受。 于是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都有可能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下成为一个人肉ATM。 再看支付宝隶属于蚂蚁金服,这是一个核心做金融服务的集团公司,那么关系链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解决P2P的信任问题。 我认识小王,小王认识小李,现在我有10万块闲钱想要理财,但余额宝收益低,有没有办法有更高收益且风险更低,有的,就是小李这个时候需要个人消费贷款,但是他觉得银行利率太高,他想要低一点,那么,如果我、小王、小李的消费记录都在支付宝里存在,如果我们的关系链支付宝也获取了,支付宝就可以以小王的信誉为背书,将我的闲钱贷给小李,在这个过程中,支付宝能够判定小李的还款能力,因此可以制定更加贴合小李还款能力的利息与还款方式,而我也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风险。在这个场景下,P2P的个人消费借贷,简直是so easy的玩法了。 那么,是否能更近一步,那是另外一件事儿。 从我个人来说,我在1月29日的时候就发了订阅号,调侃支付宝是傻逼的行为,似乎就错了。因为我的立足点偏了,得出的结论会完全不同。 所以,你提的这个问题,从我目前反思的结果来说,我认为可能存在前提假设的偏差,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很难回答,我能做的就是把之前思考的情况共享出来,仅此而已。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集五福活动没有达到支付宝预期的效果。
但实际上,这个前提,是我们所谓圈内人眼中看到或者参与活动之后推测出来的。
集福活动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只有支付宝团队内部知道,那么只有两种可能性:
1、支付宝是傻逼
2、我们圈内人是傻逼
第一个可能性的成立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因为如果我们真的假设支付宝是要做社交,所以才要求用户上交通讯录的话,那么我觉得,极有可能,我们对于支付宝促使用户上传通讯录的目的判断是错误的,即,支付宝获取用户关系的目的,并不是社交。
第二个可能性看起来让人无法接受,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
这里就要回到一个关键点,支付宝拿到用户关系链之后,到底想要做什么?因为它公开的数据表明,集福活动带来了11亿对好友关系。那么如果只是1对1的关系就有22亿人,而如果是1对10的关系,即假设每个用户上交了10对好友关系以获取五福,那么就是2.2亿人用了支付宝,而事实上支付宝本身的日活数据应该也是在3亿内。
这样来看的话,五福活动其实是谈不上失败的,因此,我们在讨论支付宝五福活动的风控机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的时候,似乎不能轻易的将「这个活动是失败的」结论扣在支付宝的头上。
支付宝五福给出的另一个很有趣的数据是,64%的用户在三四线城市。那么问题可能就会变得更加有趣,对于超过了6成的活动参与用户来说,支付宝的这个活动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奖品吗?似乎不是,似乎支付宝让三四线的用户在春节并不无聊。
这一点非常关键。
因为,至今为止我们听到的所有负面消息,似乎都来源于:媒体、业内及超一线城市,甚至连二线城市用户直接否定支付宝活动的声音都不大听得到。
这里就出现了「沉默的大多数」,对于没有发声的用户,究竟他们是否觉得自己被耍,后果有多严重,我们并不知道,甚至,他们会不会觉得这个活动挺有趣,我们也不知道。
回到支付宝收集用户关系链这件事本身来说,有一个现象,似乎大家都会碰到,在一个需要使用现金的场合,但是我却发现身边没带现金的时候,我会怎么做?
已经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在地铁里,零钱不够,又不想排队从窗口买票换取零钱,甚至身上连一毛钱都没有的时候,有人会求助路人——能不能给我10元钱,我支付宝/微信转账给你。
而对于用户的品牌认知来说,加上一个陌生人在微信上只是为了一次转账,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微信是什么?业内说是通讯工具、社交工具,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在你的通讯录里去加一个素未平生的人吗?有点障碍。
可是支付宝是什么呢?是支付工具,那么,在所有人目前都不大用支付宝进行沟通和社交的时候,通过支付宝去转账,似乎更加容易被接受。
于是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都有可能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下成为一个人肉ATM。
再看支付宝隶属于蚂蚁金服,这是一个核心做金融服务的集团公司,那么关系链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解决P2P的信任问题。
我认识小王,小王认识小李,现在我有10万块闲钱想要理财,但余额宝收益低,有没有办法有更高收益且风险更低,有的,就是小李这个时候需要个人消费贷款,但是他觉得银行利率太高,他想要低一点,那么,如果我、小王、小李的消费记录都在支付宝里存在,如果我们的关系链支付宝也获取了,支付宝就可以以小王的信誉为背书,将我的闲钱贷给小李,在这个过程中,支付宝能够判定小李的还款能力,因此可以制定更加贴合小李还款能力的利息与还款方式,而我也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风险。在这个场景下,P2P的个人消费借贷,简直是so easy的玩法了。
那么,是否能更近一步,那是另外一件事儿。
从我个人来说,我在1月29日的时候就发了订阅号,调侃支付宝是傻逼的行为,似乎就错了。因为我的立足点偏了,得出的结论会完全不同。
所以,你提的这个问题,从我目前反思的结果来说,我认为可能存在前提假设的偏差,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很难回答,我能做的就是把之前思考的情况共享出来,仅此而已。
就酱。
歪个楼。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家伙,因为没有弄到敬业福,义愤填膺。
然后……
大骂了马化腾一通。
假设支付宝在最后一波咻咻咻中发了N个敬业福,让大部分人集齐五福。我们可以猜一下下面的评论。
“马云耍猴呢,我之前好不容易集齐五福(我还在网上买了敬业福),就等分钱了,你到最后给我来个这个?!真是补药碧莲。以后带现金都不用支付宝了。”
“看来之前营销号发的消息果然没错,之前缺敬业福只是一个噱头,让更多人来关注,最后还是要发很多来个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再见)”
“真是呵呵了,最后平分下来才一人两块钱,还不够手点的累的呢。还不如控制敬业福,大家就看运气,还能分个两三百的至少。马云也真是会玩。”
“看到大家都在骂它,我就放心了(微笑)。”
谢题主邀。
真希望我的朋友们都卸载支付宝,然后坚持两天不用,这样我拜年的红包就可以发到他们的支付宝里等一天后退回来了。
玩笑话,说点自己的看法,没玩这个,说错的地方欢迎在评论里一起讨论: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想在支付领域分一杯羹,它比较容易地做到了,因为人家用户数量在那里,并且用户社交圈和自身支付手段一结合催生出各种城会玩的玩法;
支付宝作为一款支付软件,意识到用户圈这一问题,于是让用户来加好友,希望用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有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借此满足自身用户在其他类似软件上能获得的体验,从而稳定自己的用户群。
这是他们在抢用户,用的方法也是只有这些大佬才能用的,有不少p2p理财的也有样学样地照搬他们的活动,想拉人投钱,最后下场悲惨。大佬做的事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大佬做的不好,但用户还是需要他们,离不开他们,不会太介意,这次集福活动中在微信群里秀自己瓜分多少钱的比朋友圈里扬言要卸载支付宝的多的多。
用户不傻,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更有好处。
采取集福的方式让用户加好友得福,然后再去自己的社交圈里要福,从而需要加更多好友,用户要福的过程中也是在帮自己宣传这个活动,从而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最终用户在各自的支付宝里都有了一个小圈子。这是不能像以往一样直接无脑摇一波奖励而需要集齐五个福的原因。
如果是支付宝自己做这事情,让用户在除夕之前就能有很多人集齐五个福,除夕无脑等瓜分效果会更好一点。但貌似它与央视春晚有个什么联系,导致用户除夕夜得继续(没玩这个集福也没看春晚,所以这活动和春晚之间的联系不太了解)。
除夕夜貌似是不分集没集齐都无脑送了一波,除夕夜事情很多的好吧,要群发拜年信息的,要回复更好的朋友的信息的,家人都要聊一聊天的,更多的人是没时间一直在那里咻一咻的。无脑地送一波讨好的人比得罪的那些非要集齐五个福的人要多的多。
必须集齐五个才送的话也会有人骂它说我加了这么多好友,给你忙活了半天,最终神马也没有!我被你骗了!
所以,支付宝不傻,他们要的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尽量别得罪用户;用户也不傻,知道用它比不用它更方便。
最后,真羡慕你们有钱人,有车有房有炮打,除夕还闲着集福抢红包。我们穷人搬了一年砖除夕八点就早早睡觉,早上七点不到还有起来给你们有钱人拜年。
哪个说因为支付宝红包生气要卸载的,能不能把惹您生气的那个红包转发给我?
被人赞,被人骂,让人欢喜让人忧,从营销深度或者到达深度上,已经算是成功了。当初天猫的命名也受到非议。至少用户give a shit。最大的失败用户,不管你怎么玩,用户都dont give any shit。
————————————
一般的文案只是引起受众的意识都是不错的了,引起赞或者引起骂,说明触动了用户的内心深处。满足的需求,受众说赞,未被或者违背受众的需求,就会谩骂。但这些都会与受众留下印象。而不是让受众漠不关心,形同虚设。骂声一遍也会传播,正可谓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
———————————-
危机公关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连串与受众博弈互动,最终达到正面形象。我现在能够感受到支付宝用户增多了,而且有人从支付宝里发信息,这个就是进步,就是成功。
——————————
好的产品,你喜欢也好,爱也好,恨也好,你就是离不开它。 好比两口子过日子,磕磕碰碰,骂也好,打也好,主流是好的,床头吵架床尾和,这样的PR舆论掌控力,也只有大公司也有这样的实力,这样的打法。
切。
说不在乎钱的我不信,要是79万人有你,你绝对不会BB。
说花了11天集福的我又笑了,我,仅仅用了大约一下午多一点时间集齐四福,去微博得知很多没有敬业福,就等春晚发了。
然而春晚我并没有得到敬业福,整个朋友圈几乎上百人啦,按照比例应该有进入79万人的,然而没有,所以我怀疑是不是有水份,这是我唯一有点不高兴的,但也不至于不用支付宝。
说卸载支付宝,骂马云,觉着有点过了。
补,每个人好像都明白马云此举的目的,虽然我不明白,但我不赞同你们。没毛病。
我只想知道
那些平时不根本没什么联系或者压根不认识的~
加我支付宝问我要敬业福的是什么心理。
1.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2.得到红包的是少数
3.付出与收获非常不成正比
以下吐槽+解释:
集五福活动开始后,我的朋友圈和空间被
【敬业福会在春晚咻一咻大量放出,急个毛线撒】轰炸辣!
然而结果呢!只有七十多万人集齐五福。
这些可恶的营销号的给大家的信息就是:
哎呦喂你咋这么不淡定呢!
为几块钱你至于嘛!
春晚动动手指几块钱就来了你咋这猴急呢!『倒是体现了猴年吼』
希望被无限放大,结果却让人十分失望,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得到的是多数,骂支付宝的舆论基础就不存在了
画风就变成了:
“你没咻到敬业福啊哈哈哈!”
“哎呦我的天呐,你人品是有多差哈哈哈”
“来来来,给你看看我的敬业福长啥样哈哈哈”
“哎呦我这运气,一定是因为我美哈哈哈”
人不就这样吗~现在集齐五福的也在想怎么换着法的炫耀呢哈哈哈
你让我加好友,我厚着老脸把八百年不联系的人都加了!
你让我咻一咻,我戳着屏幕累得半死还顾不得包饺子!
然后呢!
我待你如初恋!
你却一下把我飞到外太空去了!
你不挨骂谁挨骂╮(╯_╰)╭
切,我不过就是咻到了11个友善福而已~
我全都冲到知乎友善度里了,别问我怎么做到的,最高机密!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用户付出越多,回应时间越长,退出成本越高,所期待的获得的回报也越多。
微信抢红包:
1、每次付出,都会对应一个回应,回应时间为0秒
2、回报很小(几毛,甚至没有),但因为付出很小(到点摇手机),与用户期望相差不大
3、每次付出,都是一个独立单元,不累计,用户的不爽度积累到一定值,下一次不抢就是了,退出成本为0。
支付宝集福
1、1月28日就有人开始集福,回报回应时间长达11天
2、用户要集齐五福,需要加支付宝好友,换福,向各种好友讨要,咻一咻等方法,付出很大
3、极长的回应时间,和很大的付出,导致用户的期望非常大。
4、已经花了近10天,集齐了4个福,还差一个敬业福,此时用户退出等于放弃了前4个福的努力,退出成本巨大
5、零点过后,以前的努力全部作废,用户获得的回报和期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所以,这个活动的问题,不在于2亿均分,还是像现在这样分给少数人。
就算均分,每个人花了近10天时间,拉了这么多好友,就分几块钱,我认为最后的反响也不会比现在好!
这个活动的核心问题是:用户巨大的付出导致巨大的期望,与现实回报的巨大反差!
1、你要是给不了这么多钱,那减少用户的付出。
2、你要是不想发这么多人,那就让得不到的用户及时止损。
而不是让这些用户的不爽值积累好几天,然后在一个时间点,让几百万,几千万人的不爽集中爆发。
3、你要做宣传,规则就简单点,规则越复杂,用户期望越大。
4、你要做复杂的规则,那你奖励就要有确定性
哪家训猴不是做对了一步,就给个枣吃?
你要是让一群猴子先踩高跷,又钻火圈,骑老虎。猴戏耍完了,和猴子说,你们手气不好,没有枣吃,猴子们会不会吃了你?
(转)
侵速删。
转自:@李长
为了推一个功能,长期造势,投入巨资,活动期间参与度爆炸,最终成功让自己大部分忠实用户开始对自己的产品产生厌恶情绪,积累负面口碑,最终骂声如潮,被竞争对手反杀。
这种“难受营销”也不是支付宝第一次做了。
还记得去年的打地鼠抢红包吗?
去年打地鼠抢红包的活动期间,无数人戳爆了手机屏幕,也没拿到几分几毛,被大家骂成狗。 估计支付宝内部没少把活动负责人批判一番,于是今年痛定思痛,在活动思路和去年如出一辙的情况下强行加入社交,更加被骂得狗血淋头。
我一度很怀疑他们是不是很享受狗血淋头的快感。
话说回来,这次支付宝的下的成本不可谓不重,但没对于目的并无太多助益,似乎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
支付宝的目的很明确:推广支付宝社交。
那么奖励的去处应该就很清楚,最起码应该奖励给最支持支付宝社交功能,和使用社交功能最频繁的用户。
然后我们看看他们的奖励分到哪些用户的手里:
1)脸帝:即是运气好抽到敬业福的很少数人;
2)交际花:即就是凭借个人强大魅力收取别人赠与福卡的人;
这些人对于你想要推广的功能的使用者重合度,实在是太低了,想要转化为核心种子用户简直是痴人说梦。
而大多数,那些肯来给这个功能捧场的人,那些加了很多好友,和好友苦苦交涉,终于拿到了前四福,最终发现能拿到奖励的名额只有那么几个,而倒在最后一张卡前面被骂不敬业的人,是没有任何奖励的。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心中是期望着有所收获的,可是最后敬业福的规则出现后,就意味着“我就是要坑你们大部分人,你们就眼巴巴看着吧”。用户心里期望崩塌,不骂你骂谁?
哪怕你说敬业福不限量但几率很低,都比现在这个被人指着鼻子骂的情况,要好得多了。
说支付宝白给用户钱但没拿到于是不高兴的人,大概认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一文不值吧?
你玩游戏的时候,完成一个很难的任务发现什么奖励都没有,想必你也很爽对吧。
试想一下,你打dota时胜利一方5人中,只有随机一个人算赢,可以获取积分奖励和装备。其它九人通通都算输,这游戏还有人玩么?
好吧,如果一个推广活动的奖励是看脸,而不是让使用推广的功能而获得奖励的人转化为种子用户的话,那么更应该让广大参与者对推广的内容产生好感,而进一步用户转化才是。
但支付宝“让广大用户对自己产生好感”的结果如何,我们都看到了。
然后他们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一直太太太高估了一点红包金额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他们从去年就搞错了一件事:
红包的火爆源于微信的红包社交,而红包社交的核心在于社交而不是红包。
微信红包之所以火起来,是因为从发到收,参与者都在进行社交活动。
短短的收发过程,就有:
发红包者与收红包者之间的互动;
收红包者之间的互动;
收到者与未收到者的互动;
而且发红包者——在支付宝活动方看起来应该是饱受损失的人——也玩的不亦乐乎。
拿几块钱和大家玩玩游戏,自己也图个开心,有几个人是真为了抢那几块钱?
用户相互之间拿几块钱是来交互,是来玩社交游戏的,是情侣来实力虐狗的,是备胎来奋勇表忠的,是领导来深入群众的,是员工来凑趣拍马的,是若即若离的朋友来借机套套近乎的,是基友来吹水吐槽聊天打屁的。
不然你试试把发红包和抢红包的人一律匿名,这东西能玩的起来真是见了鬼呢。
08年社会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邓恩的实验已经表明,拿一点点钱花在别人身上,比给自己买东西更加开心。
一个红包等于瞬间聚齐一桌人简单聊几句,快聚快散,正是互联网时代轻社交的产物。支付宝活动负责人总不会以为当年QQ农场火的时候,玩家红着眼半夜起来抢菜单纯就是为了要那几颗虚拟西红柿吧?
想想过年过节,有人请朋友一起吃饭欢饮畅聊,不也得出酒菜的成本不是,而且请的朋友有多少就是一门心思为了贪图这口酒食才来的?
但是,头一年支付宝打地鼠活动极为简单粗暴,用几块钱红包的噱头,吸引用户来玩一个只有回报率极低的游戏。使得在这个活动中的红包,从游戏载体变成了终极目标,赤裸裸,毫无包装,而且很难有机会拿到奖励,和国产山寨游戏用知名IP吸引来大量玩家前来上当受骗的蠢劲一般无二,用户在满是受骗上当的挫败感中,怎么可能对你有什么好脸色?
而今年似乎进行了反省,针对性地和社交元素进行强行融合,前期大家确实能玩的起来,可惜红包金额的定位依然是终极目的,虽然金额看上去很诱人,但对于促进交互的作用并不明显,以至于
“你好”
“对不起没有敬业福”
这个梗如此火爆,直接反映出这次支付宝强行社交的尴尬。
即时支付宝这次的奖励金额不是2亿,而是2000亿,依然是一个闹剧。
因为在用户看来:
获得奖励——因为自己来进行任务了,是我应得的;
没有奖励——你他妈坑我啊,老子费了半天劲,有这时间去微信上撩妹不好?
而在活动方看来:
获得奖励——爷赏你的,赶紧给爷高兴,并乖乖成为用户,以后多给爷拉些人来;
没有奖励——你也没啥损失啊,拿不到就喷老子,low逼。
这种完全无视用户的时间和行为成本,自高自大却只感动了自己的活动方,落到如今这个田地。
只能说不冤。
你忽视了「沉默的大多数」。
3月4号我去百度参加度学堂的时候,有一位百度的员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从我们的角度看起来,集五福的活动非常糟糕,但支付宝似乎内部并没有进行对应的调整,是否是运营侧缺少了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
我是这样回答的:
就酱。
歪个楼。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家伙,因为没有弄到敬业福,义愤填膺。
然后……
大骂了马化腾一通。
假设支付宝在最后一波咻咻咻中发了N个敬业福,让大部分人集齐五福。我们可以猜一下下面的评论。
“马云耍猴呢,我之前好不容易集齐五福(我还在网上买了敬业福),就等分钱了,你到最后给我来个这个?!真是补药碧莲。以后带现金都不用支付宝了。”
“看来之前营销号发的消息果然没错,之前缺敬业福只是一个噱头,让更多人来关注,最后还是要发很多来个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再见)”
“真是呵呵了,最后平分下来才一人两块钱,还不够手点的累的呢。还不如控制敬业福,大家就看运气,还能分个两三百的至少。马云也真是会玩。”
“看到大家都在骂它,我就放心了(微笑)。”
谢题主邀。
真希望我的朋友们都卸载支付宝,然后坚持两天不用,这样我拜年的红包就可以发到他们的支付宝里等一天后退回来了。
玩笑话,说点自己的看法,没玩这个,说错的地方欢迎在评论里一起讨论: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想在支付领域分一杯羹,它比较容易地做到了,因为人家用户数量在那里,并且用户社交圈和自身支付手段一结合催生出各种城会玩的玩法;
支付宝作为一款支付软件,意识到用户圈这一问题,于是让用户来加好友,希望用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有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借此满足自身用户在其他类似软件上能获得的体验,从而稳定自己的用户群。
这是他们在抢用户,用的方法也是只有这些大佬才能用的,有不少p2p理财的也有样学样地照搬他们的活动,想拉人投钱,最后下场悲惨。大佬做的事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大佬做的不好,但用户还是需要他们,离不开他们,不会太介意,这次集福活动中在微信群里秀自己瓜分多少钱的比朋友圈里扬言要卸载支付宝的多的多。
用户不傻,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更有好处。
采取集福的方式让用户加好友得福,然后再去自己的社交圈里要福,从而需要加更多好友,用户要福的过程中也是在帮自己宣传这个活动,从而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最终用户在各自的支付宝里都有了一个小圈子。这是不能像以往一样直接无脑摇一波奖励而需要集齐五个福的原因。
如果是支付宝自己做这事情,让用户在除夕之前就能有很多人集齐五个福,除夕无脑等瓜分效果会更好一点。但貌似它与央视春晚有个什么联系,导致用户除夕夜得继续(没玩这个集福也没看春晚,所以这活动和春晚之间的联系不太了解)。
除夕夜貌似是不分集没集齐都无脑送了一波,除夕夜事情很多的好吧,要群发拜年信息的,要回复更好的朋友的信息的,家人都要聊一聊天的,更多的人是没时间一直在那里咻一咻的。无脑地送一波讨好的人比得罪的那些非要集齐五个福的人要多的多。
必须集齐五个才送的话也会有人骂它说我加了这么多好友,给你忙活了半天,最终神马也没有!我被你骗了!
所以,支付宝不傻,他们要的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尽量别得罪用户;用户也不傻,知道用它比不用它更方便。
最后,真羡慕你们有钱人,有车有房有炮打,除夕还闲着集福抢红包。我们穷人搬了一年砖除夕八点就早早睡觉,早上七点不到还有起来给你们有钱人拜年。
哪个说因为支付宝红包生气要卸载的,能不能把惹您生气的那个红包转发给我?
被人赞,被人骂,让人欢喜让人忧,从营销深度或者到达深度上,已经算是成功了。当初天猫的命名也受到非议。至少用户give a shit。最大的失败用户,不管你怎么玩,用户都dont give any shit。
————————————
一般的文案只是引起受众的意识都是不错的了,引起赞或者引起骂,说明触动了用户的内心深处。满足的需求,受众说赞,未被或者违背受众的需求,就会谩骂。但这些都会与受众留下印象。而不是让受众漠不关心,形同虚设。骂声一遍也会传播,正可谓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
———————————-
危机公关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连串与受众博弈互动,最终达到正面形象。我现在能够感受到支付宝用户增多了,而且有人从支付宝里发信息,这个就是进步,就是成功。
——————————
好的产品,你喜欢也好,爱也好,恨也好,你就是离不开它。 好比两口子过日子,磕磕碰碰,骂也好,打也好,主流是好的,床头吵架床尾和,这样的PR舆论掌控力,也只有大公司也有这样的实力,这样的打法。
切。
说不在乎钱的我不信,要是79万人有你,你绝对不会BB。
说花了11天集福的我又笑了,我,仅仅用了大约一下午多一点时间集齐四福,去微博得知很多没有敬业福,就等春晚发了。
然而春晚我并没有得到敬业福,整个朋友圈几乎上百人啦,按照比例应该有进入79万人的,然而没有,所以我怀疑是不是有水份,这是我唯一有点不高兴的,但也不至于不用支付宝。
说卸载支付宝,骂马云,觉着有点过了。
就酱。
补,每个人好像都明白马云此举的目的,虽然我不明白,但我不赞同你们。没毛病。
我只想知道
那些平时不根本没什么联系或者压根不认识的~
加我支付宝问我要敬业福的是什么心理。
1.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2.得到红包的是少数
3.付出与收获非常不成正比
以下吐槽+解释:
1.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集五福活动开始后,我的朋友圈和空间被
【敬业福会在春晚咻一咻大量放出,急个毛线撒】轰炸辣!
然而结果呢!只有七十多万人集齐五福。
这些可恶的营销号的给大家的信息就是:
哎呦喂你咋这么不淡定呢!
为几块钱你至于嘛!
春晚动动手指几块钱就来了你咋这猴急呢!『倒是体现了猴年吼』
希望被无限放大,结果却让人十分失望,结果可想而知。
2.得到红包的是少数
如果得到的是多数,骂支付宝的舆论基础就不存在了
画风就变成了:
“你没咻到敬业福啊哈哈哈!”
“哎呦我的天呐,你人品是有多差哈哈哈”
“来来来,给你看看我的敬业福长啥样哈哈哈”
“哎呦我这运气,一定是因为我美哈哈哈”
人不就这样吗~现在集齐五福的也在想怎么换着法的炫耀呢哈哈哈
3.付出与收获非常不成正比
你让我加好友,我厚着老脸把八百年不联系的人都加了!
你让我咻一咻,我戳着屏幕累得半死还顾不得包饺子!
然后呢!
我待你如初恋!
你却一下把我飞到外太空去了!
你不挨骂谁挨骂╮(╯_╰)╭
切,我不过就是咻到了11个友善福而已~
我全都冲到知乎友善度里了,别问我怎么做到的,最高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