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bshu 初入职场

数(索)码(尼)产品,编(复)程(制)和 ACGN。守望先锋资深鱼苗。朋友的朋友的叔叔是黄章。_(:з」∠)_

回复 ( 10 )

  1. bshu
    理由
    举报 取消

    「One Sony」战略:

    公司的全部力量将聚焦于移动、数码影像和游戏三大“支柱”业务,并计划将剔除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打破公司部门间壁垒,打造多屏终端融合的产品优势。

    ——————————

    说说 Xperia Z / X / XZ 系列和 SmartWatch 系列

    一. Xperia Z / X / XZ 系列(感谢 @Xpres@喵喵 指出错误)

    • (XZ 更新)6 台索尼,3G 内存。
    • (XZ 更新)X / XZ 系列只有日版才有防水和一些设计上的改进。(不愧是亲儿子
    • 索尼电子接手手机销售业务之后大量压货给经销商,导致价格跳水严重,Z1 时经销商甚至把礼盒里送的移动电源和手机分开卖赚两份钱。
    • 由于索移北京的裁员和运营商问题,Z3 和之前的国行机型基本没有系统更新。Z4 / Z5 国行由于直接引入国际版所以没有此问题。
    • Xperia Z Ultra 没有快门按键和闪光灯。有人可能觉得六英寸的机身应该很少有人会去用那个快门键,但是你防水是为了啥?(顺便一提,Z Ultra 在日本有去掉电话功能的版本……
    • Z3 和之前的机型都有磁吸充电口,一旦不小心接反直接重启,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坏。而且有不少充电器把磁吸口部分“拔”下来的案例。
    • 除了 Z4 和普通版 Z5,其他机型主摄像头用的都是镀膜很容易剥落并且很容易刮花的树脂镜片。
    • Z4 / Z5 被睾通坑惨,烫烫烫烫烫烫烫。索尼:更新一下系统,锁 3 个 A57 就好啦。
    • Z5 之前的机型自带的相机,小金标(自动)模式下最高只有 800 万像素。而且即使是手动模式,功能也少的可怜(ISO、快门、焦距都不能设置,更别说 RAW 出图了)。至于惨的不像索尼亲儿子的实际表现,别的答主都黑过了。
    • Z5 系列好不容易加入的指纹识别功能,在美版上又被阉割(@喵喵 说是软件屏蔽了)。
    • 友达友达友达友达友达友达
    • 全系手机解 BootLoader 锁之后拍照质量下降,X-Reality 失效。
    • 全系机型没有无线充电(除了 Z2、Z3、Z4 的 Verzion 定制版)。
    • @轻飏 提供:还有充电问题,Z5之前的机子除了日版外,全部锁QC2.0充电,只能5V 1.5A充电;ROOT执行命令开启快充后,9V 0.7A充电……

    二. SmartWatch

    • 这是 SmartWatch 1,屏幕分辨率 170*170这是同期的三星 Gear,320*320索尼恁弄啥嘞
    • SmartWatch 2,软件还是匮乏,再加上阉割版的 Android,基本没法运行标准 Android 程序。
    • 作为前 SmartWatch 3 用户我要多说几句。

    1. SW3 是第一批 Android Wear 里唯一一款没有心率检测的机型。

    2. 外观粗略一看还可以,但跟狗摩和牙膏厂一对比,简直像华强北出品。

    3. 硅胶表带粘灰太猛。前两代的硅胶表带也一样。

    4. 没有无线充电也就罢了,充电口这个用一次就有折痕的塑料防水塞是什么鬼?

    (致我丢失的 SmartWatch 3

    说了这么多,还是一句话,信仰解决一切。

    (Not my faith.)

    心疼我索

  2. Wordless Echo
    理由
    举报 取消

    好像没人说索尼音乐,我从乔布斯传上看到过一些关于它的描写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强烈安利

    纯手打,我只有纸质书

    (如无特别声明,所有粗体和下划线部分皆为本人强调所加)

    史蒂夫·乔布斯传(Steve Jobs: A Biography)- 豆瓣

    作者: [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三十章 iTunes商店

    第 365 页第二段

    如果音乐公司达成了一致,为了实现音乐文件保护而开发一个标准化的编码解码器,那么各种网上商店就会激增。这样的话,乔布斯要建立一个用来控制网上销售的 iTunes 商店就很难了。不过,索尼公司给了乔布斯这个机会。在 2002 年 1 月的库比蒂诺会议之后,索尼公司决定退出上述计划,因为它希望拥有自己专有的格式,并可以从中获得版税收益

    第 365 页第四段

    后来,索尼公司和环球音乐集团合作,创建了一个叫做 Pressplay 的订阅服务。同时,AOL 时代华纳、贝塔斯曼(Bertelsmann)及百代唱片(EMI)和里尔网络合作,推出了 MusicNet。这两个平台都不会把自己的歌曲授权给对方,所以它们各自拥有一半的资源。而且它们仅为用户提供播放功能,不提供下载,所以如果你的订阅过期了,就无法再访问。另外,它们还有诸多复杂的限制条款和笨拙的界面。事实上,这两款软件因为“不分伯仲”,在《计算机世界》杂志(PC World)评选出来的“历史上最差的 25 款科技产品”中并列第九。杂志上这样写道:“这些产品惊人的愚蠢功能说明唱片公司仍然没有理解用户需求。”

    第 369 页第五、六和第 370 页第二段

    约维内(本人注:上一段介绍:音乐集团旗下公司 IGA 的董事长 吉米·约维内『Jimmy Iovine』)马上给莫里斯打了电话,他说:“这家伙的确与众不同!你说得没错,他有个现成的解决方案。”接下来两人又抱怨了他们是如何在过去两年里与索尼公司合作,却一无所获。约维内告诉莫里斯:“索尼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他们最终达成一致,终止与索尼的合作,加入苹果阵营。约维内说:“索尼错过这个好机会的原因让我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个可以记下史册的大错。如果部门之间合作不力,史蒂夫会解雇有关人员,但是索尼内部一直搞得一团糟却没人出面解决。”

    实际上,索尼给苹果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反面教材。他们的消费电子产品部门能制造出时髦漂亮的产品;他们的音乐部门也签约了当红的艺人(比如鲍勃·迪伦)。但是由于每一个部门都在竭力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整个公司也无法合作推出端到端的服务

    索尼音乐的新总裁安迪·拉克(Andy Lack)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和乔布斯谈判,争取把索尼的音乐放进 iTunes 商店里出售。拉克是一个精明能干、不服输的人。他曾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制片人、全球广播公司的总裁,在电视新闻界是个相当当的人物。他看人很准,而且很有幽默感。他意识到,对于索尼来说,在 iTunes 商店出售音乐是一个既疯狂又必要的选择—对于唱片公司来说很多决定都是这样作出的。苹果将采用一种强盗式的做法,不仅要从歌曲中抽取利润,还要连带促进 iPod 的销售。拉克认为,既然是唱片公司促成了 iPod 的成功,那么他们也应该从 iPod 的销售利润中分一杯羹

    第 370 页第五段

    拉克知道,他是最后的抵抗者,除非能获得业内其他人的支持,否则自己无法赢得这场战役。但是乔布斯不惜甜言蜜语,并用苹果公司的营销优势把其他人拉拢得很好。拉克说:“如果整个业界结成联盟,我们就可以拿到授权费,这样我们就会有两个收入来源,这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我们的要求也是合理的。”当然,这也是乔布斯端到端一体化战略的精妙之处:iTunes 上的歌曲首先促进了 iPod 的销售,从而拉动麦金塔的销售。让拉克更为恼火的是,索尼公司原本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但是它的硬件部门、软件部门以及内容部门永远无法统一步调

    “铃鼓先生”(“Mr. Tambourine Man”,鲍勃·迪伦的一首歌曲名)

    第 376 页第四、五段和第377页第二、三段

    安迪·拉克在索尼参加的第一年度会议是在 2003 年 4 月,和苹果公司推出 iTunes 商店的时间在同一周。他在 4 个月之前被指派掌管音乐部门,花了很多时间和乔布斯谈判。实际上,他带着最新版本的 iPod 和关于 iTunes 商店的介绍,从库比蒂诺直接飞到了东京。在 200 位经理面前,他从口袋里拿出了 iPod,“就是这个。”CEO 出井伸之和索尼北美区总裁霍华德·斯金格看了看。“随身听的大敌来了。这并不是个徒有其表、滥竽充数的东西。我们收购一家音乐公司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够做出这样的产品。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但是索尼并没有做到。它拥有前卫的便携式随身听系列,有一家很棒的唱片公司,还有多年制造精致的消费电子产品的经验它拥有所有能与乔布斯的“硬件、软件、设备、内容销售整合战略”相匹敌的资本。那为什么失败了?一部分原因在于索尼是一家像 AOL 时代华纳这样的大公司,旗下有多个分支(“分支”这个词本身就不吉利),每一个分支都有自己的“底线”。在这样的公司里,如果让多个分支为了共同目标而协同运作,通常是很难实现的

    乔布斯没有把苹果公司分割成多个自主的分支,他紧密地控制着他所有的团队,并促使他们作为一个团结而灵活的整体一起工作,全公司只有一条“损益底线”。蒂姆·库克说:“我们没有财务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全公司统一核算。”

    此外,和其他很多公司一样,索尼也很担心“内部相残。如果他们推出了一个音乐播放器,以及一个方便人们分享数字音乐的服务,那么唱片分支的销售就会受到影响。乔布斯的一个商业原则就是:永远不要害怕内部相残。他说:“与其被别人取代,不如自己取代自己。”所以,即使 iPhone 的出现会蚕食 iPod 的销售,或者 iPad 影响了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都没有阻碍他的想法。

    相关回答:

    索尼有哪些「黑历史」? – bshu 的回答

  3. Tamago Wang
    理由
    举报 取消

    好像很多人都选择性忽略了Xperia Arc S到Xperia Z中间的那段历史啊……

    2012年上半年,索爱完蛋,索移成立。由于一系列事项,搭载高通骁龙S3(8260)处理器的Xperia S lt26i才开始上市……

    拜托,别人都已经卖了半年了好吗?

    半年!

    半年!

    半年!

    但是由于卖相相当不错,销量还是(相对)挺可观的,夺走了很多少男少女的第一次(逃。

    我们来模拟一下购机现场:

    呃……嗯……

    噢噢噢噢噢!!!买买买买买!!!!!

    这外观完全秒杀当时的三星和HTC旗舰机好吗?瞧瞧这腰灯,啊啊啊,Sexy~

    可惜仅过了两个月,就被各种猎户座(4412)、Tegra 3和骁龙S4 Plus(8960)吊打。

    地位一下子从旗舰强机变成了花瓶……

    性能被吊打的Xperia S的价格依旧保持坚挺,硬撑在3000以上的价位。

    注定曲高和寡(只能被外貌协会会员赏识)。

    (我其实是受害者啊,入手了第一批的lt26i,由于更换LOGO等一系列原因,屏幕出现大面积黄斑……)

    刚刚出现在市场上的新秀,Sony手机在当时给大家的印象基本上是:“太贵”、“屏幕黄斑——质量不行,还是TFT”、“性能糟糕”、“电池不耐用”等说法,持并续了好几年。

    2012年下半年,Xperia ion/TX/T/SL陆续上市,分别搭载8260/8960/8960/8260高频版。ion来自北京,TX与T分别是瑞典和日本的作品,SL则是S的超频版……

    根本分不出哪个好哪个坏好吗?

    而且同期的竞争这都已经用上骁龙S4 Pro(8064)了好吗?

    你8260还敢卖3000!

    8260卖3000!

    8260卖3000!

    8260卖3000!

    活该亏成Doge!

    不过这些手机也是有一些亮点的。比如1200/1300万像素摄像头和720P屏幕,在同期手机中还是非常耀眼的……

    那又怎么样,根本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

  4. 小懒曲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个很多啊。。真要说的话很难说得完,举些印象比较深的,有机会再补充。

    属于产品质量方面的

    1 锂电池自燃大规模召回

    2 ccd传感器大规模召回

    属于经营方面的

    1 CRT时代末期病急乱投医,多少人知道索尼曾经一年推出十几款等离子电视呢?

    2 合资液晶面板被夏普踢出门,跟三星签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之后总算是合资了SLCD。(考虑到没有合资的东芝被整出个竖线门,索尼表示也不算太亏)

    3 吹了许多年,「特丽珑的完美继承人」FED显示技术胎死腹中,最后相关技术打包给了奇美还是友达。(难兄难弟东芝跟佳能搞了个SED也是一样结局)

    4手机方面太多太多了,从x1的质量问题,x10的跳票门,索爱时代的SOC落后一代现象,吹了很久的psphone,ps for mobile到现在XPERIA仍然使用树脂镜片的情况。非主流记忆棒,艹不了几个月的fastport接口。

    5 cell的生产线跟东芝买过来卖过去。

    6 「四屏战略」提出来没多久VAIO就没了。

    7 「刺杀金正恩」事件

    8 psn被黑事件

    8 psvita大宝石大手柄

    9总部大楼保不住,索尼电子变身索尼地产索尼金融

    10 跟松下刚合资大尺寸OLED没多久马上又分手。

    11在「LED电视」推出上被三星再玩一次。

    12 Atrac格式在民用市场的完全溃败。

    13 ps3「模拟地球」等一系列宣传

    14 全世界第一台OLED电视,11寸的XEL1,使用一段不长的时间后,蓝色衰得妈都不认识。当然,当时买这个的都是极小众,所以这个事情没有流传开来。

    15 vaio的天杀专属驱动。

    16 BVML420胎死腹中,结果最后杜比做出来了PRM4200。(当然这也有索尼把精力投入到OLED的原因)

    17在CES上:CLED电视匆忙拿出来结果插错驱动板导致刷新率只有60Hz闪瞎眼,而后来CLED再也没有亮相民用市场了。

    19 PDA被干掉。

  5. Xpres
    理由
    举报 取消

    「One Sony」战略

    简直是笑话,一开始有靠这个战略扶起来移动业务的打算,结果呢?

    移动业务到去年Q3总算不亏损了。

    可姨夫都已经宣称「One Sony」失败了啊。

    那么「One Sony」战略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Xperia Z1——The Best of Sony

    看起来不错,听起来也的确是那么回事。

    然后你就上了个TN屏?

    然后你就上了个TN屏?

    然后你就上了个TN屏?

    嗯嗯,客观地来讲,大法这块TN屏也算上品,显示效果也是受到肯定的。

    ——————经评论区指正,大法没有用过TN屏,此处应为VA屏(VA屏显示效果较好,广泛引用于高端电视及显示器,但可视角度一般)。

    那你一个树脂镜片用几代是什么意思?

    「One Sony」黑历史各种各样,各部门勾心斗角,Z系用着最好的传感器却用着移动部门自己调教的辣鸡算法,而影像部门在吃瓜,从Z到Z5,涂抹油画感一直跟了六代。

    不仅仅是手机,再比如PSV一代用的竟然是三爽屏,你索看来真不是孤立移动部门而是一视同仁啊。

    大法的「Omni Balance」设计一直受到好评,我也很喜欢,尤其是玻璃砖这个设计风格,已经影响了一众厂商,也能说明这个设计多么讨喜。

    大法的Z系每代都会有配置基本不缩水的小型版也是很良心的一个战略(不只是单数代才有小型版,双数代会在日本本土上市小型版,归属于A系,没有玻璃砖设计),毕竟尺寸小的旗舰机并不多。

    那么这时候就又要把Z1系拉出来批判一番了

    Z1 Compact

    没记错的话是这个战略的鼻祖,那么Z1C身上又有什么黑点呢?

    当时发售的所有Z1C,只有日本本土的Z1C背面是玻璃的。

    而索尼并没有对这一区别加一明确说明,待发售后有人指出才进行了声明。

    不过好像不包括你国。

    (知道玻璃易碎所以才换成了塑料,我索真良心企业)

    其实索尼真的没有对你国区别对待。

    Z2国行单独给用塑料边框什么的,也都是出于对信号质量考量哦。

    其实索尼真的没有对你国区别对待。

  6. 磁暴天启
    理由
    举报 取消

    二年,上亲征喀尔喀,徵兵外藩,科尔沁不至。命索尼与侍卫阿珠祜赍谕饬责土谢图额驸奥巴。初,奥巴为台吉,入朝,太祖以贝勒舒尔哈齐女妻焉。既而奥巴屡背约,私与明通,复徵兵不至。索尼受方略行,既入境,其部人馈以牲,索尼不受,曰:“尔汗有异心,尔物岂可食耶?”时奥巴病足,索尼与阿珠祜见公主,以谕旨告。奥巴闻之,扶掖至,佯问曰:“此为谁?”索尼曰:“吾侪天使也!尔有罪,义当绝。今特以公主故,使来餽问耳。”奥巴顾左右趣具馔,索尼等不顾而出。奥巴恐,使台吉塞冷等请其事。索尼出玺书示之,即令从者先行。奥巴得书大惊,令所属大臣?忌留,索尼责以大义,奥巴叩首悔罪,原入朝。索尼与阿珠祜偕其大臣党阿赖先归奏状,帝甚悦。

  7. 七尾南琴梨
    理由
    举报 取消

    索尼有着传统日系企业的官僚味道,新世纪索尼的发展就是对外与其他公司的撕逼、对内各部门的宫斗中走过的。如果要把这些都算作黑历史,那多少都不够写,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VAIO品牌的变卖、OneSony的失败、索尼移动连续数年亏损等。下面即将提到一个曾经响当当的子品牌——QUALIA。

    QUALIA计划及其产品,应该是索尼的至高荣耀,也是黑历史的一部分吧。

    QUALIA计划,索尼史上最大规模最疯狂的计划,本意是让各部门拿出自己最顶尖的技术,创造出带有“情感价值”的产品,是一个电子奢侈品品牌,由时任CEO的出井伸之在2001年提出,整个公司倾尽全力。结果在03年4月,2002年财年巨亏的消息披露出来以后,引发了“索尼震颤”,包括索尼在内的日本科技股纷纷跳水,进一步拖累日经指数大幅下跌。2003年6月,索尼决定以“制造的复兴”来定义QUALIA计划,以唤回消费者对于索尼品质的信心。2005年,出井伸之辞职,新的CEO斯金格上台之后,索尼刚从“索尼震颤”中喘过一口气,QUALIA计划和AIBO机器狗,QRIO机器人等一并被终止。

    QUALIA计划的产品,计划发售20件,到终止时也只发售了10件,可以说样样都是工艺精品,但是普罗大众对其的认知也就停留在价格层面——在当时那个通货膨胀还不明显的时代,动辄几十万日元的售价还是有点吓人的,也是一个奢侈品品牌最能让人记得住的。没有现货,订单式生产,工厂接单之后起码要一个半月才能发货,产量极低。不计成本和用料,不能实现量产。就算是规格足够满足最吹毛求疵的人,却也始终找不到够多的人来为其买单。同时索尼在品质上也始终没有做到精益求精。再者,消费电子产品是快速发展快速迭代的,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奢侈品完全不一样,有些型号甚至在当时都是快要过时的产品,高精尖技术也挽救不了明日黄花的命运。

    QUALIA 002:

    售价598000円,以HDR-FX1为原型开发的摄像机,当时尚未普及高清电视,HDR-FX1也是索尼能拿出的民用最吊的摄像机,就连HDR-FX1售价也是高达40万円。但事实上也只是HDR-FX1的换壳版。外观提升、麦克风提升、加强了镜头的抛光精度……这不就是凑数是什么?

    QUALIA 005:

    几乎100% NTSC色域,震撼的颜色表现力,自然不用多说。但是

    至于实际效果,色彩表现确实惊人,但同时功耗及发热也异常高,甚至会出现烧屏特有的残像。总之,技术确实非常先进,投诉量也是蹭蹭蹭往上窜。

    Sony在2004年所发表的40寸及46寸LCD用LED

    QUALIA 016:

    概念相机,模块式设计。

    被评为QUALIA最失败的产品。只有拇指大小的超迷你数码相机,采用1/2.7英寸210万像素CCD传感器,支持自动对焦与单点对焦。但QUALIA 016有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快门曝光不准,外壳易褪色,使其直接沦为业界的笑柄。

    QUALIA 017:

    顶级天价随身听,全金属手工打造(钯银合金),站在MD顶端的产品:

    不过最大的遗憾还是没有获得Hi-MD的支持,受限于SP格式的缺陷,QUALIA 017离神作仅一步之遥,且再也没有机会追上了。

    其次,Q017每台都是手工制造,每月只生产15台,到停产前后一年也就一百余台的数量,销量是最差的还有一个失败,是一种甜美而又苦涩的失败,是“技术向权力低头的产物”

    因为从项目成立之初,QUALIA就不是一个实现自我超越的计划,而是命令索尼各个电子部门拿出能够代表自己最尖端技术的产品。像QULIA 002摄像机、QUALIA 016袖珍数码相机简直用来凑数的产品,既无新意,技术上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倒是索尼电视部门不遗余力开发出的QUALIA 005液晶电视、QUALIA 006背投电视与QUALIA 015特丽珑电视,让人感叹索尼不愧是做显像出身。反观今日的BRAVIA,似乎再未有过如那个年代拿出令人惊叹的电视产品了。

    在民用消费产品上,不完美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在QUALIA上,就算是小小的一点不足都会被无限放大。QUALIA是索尼的巅峰,同时也让人扼腕。QUALIA已死,技术永存,在其他产品上都得到了继承。只可惜,索尼再也不是当年的索尼。

  8. yolfilm
    理由
    举报 取消

    随便说几个。

    1、sony 最早是作电饭锅起家的,那个电饭锅是木头外壳。发生多次火灾。我读到的文字中,还有写到「电暖垫」,但时间久矣,评论串中有人认为没有上市,仅供参考。

    2、sony 的第一桶金,不是作的晶体收音机,而是作「3D电影院」的日本总代理。当年sony涉足媒体生产(买唱片公司,买电影公司时)被日本人批评过「不务正业」,他们的辩解就是搬出历史。藉此以证明「sony作媒体」是其来有自,有著悠久历史。

    3、sony在晶体收音机,继而开发卡带式录音机成功时,作的最重要举措,就是把总部搬到美国去。所以,从六、七零年代迄今,sony一直是一家美国公司(也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日资企业)。多年来,sony只是把工厂和研发放在日本罢了。

    4、盛田昭夫和丰田汽车的丰田家,是从小的邻居。很多人以为盛田昭夫是白手起家,其实呢,在日本这些大财阀(财团),多一半是贵族血统。盛田昭夫家的「盛田酒业」,据说迄今在日本仍然留存。(为了创业,盛田昭夫放弃了「长子继承权」,将家业交给弟弟。)

    5、影响sony的四大「民用」神器:晶体收音机、微型卡式录音机、三枪一体阴极射像管、随身听。其中的三枪一体阴极射像管,美国发明人叫「艾科卡」,后来是克莱斯勒汽车的总裁。因为专利申请慢了一步,被sony抢去。

    艾科卡多年后一直在抱怨,他受到了「命运之神的不公平待遇」。

    (这段历史全凭记忆写来,诸位权且听之,错了请订正。)

    6、

    sony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自己的直营店,它的店面就是挂在「松下」的店面里,占一个柜台。也是如此,sony从来不作AV(影音)以外的产品,是日本大机电厂家中,唯一一个不作「三白电器(电冰箱、洗衣机、冷气)」的厂家。

    日本人形容sony和「松下」的关系,笑称:「sony是松下的小白鼠。」

    7、最臭的黑历史。

    盛田昭夫是日本右派,写过一本足以留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书,叫「日本可以说不」。(所以,多年来,sony一直在大陆不受官方待见。)

  9. 林廷倩
    理由
    举报 取消

    给@磁暴天启 的回答补图

  10. BiLumi
    理由
    举报 取消

    井深大看上了前田多闻,于是娶了他的二女儿势喜田。感到厌倦后,就跑去和老情人同居。致使儿子批评父亲不懂得变通,不会开后宫。(其实井深大和盛田昭夫才是一对!)根据井深真琴的话“他们比情人还要亲密,甚至盛田太太都有这样的感觉。与其说将二人紧紧地维系在一起的是友谊,还不如说是爱。……即使二人均已重病缠身,担当他们在一起时,总会默默地坐在一起,握着彼此的手,泪水轻轻的划过他们的脸颊……”

    ~~~~~~~~~~~~~~~分割线,下面正经脸~~~~~~~~~~~~~~~~

    1.SONY这个名字是盛田在开展美国市场时,想要将拉丁语中的sonus(声音)和英语中的sonny-boy(宝贝男孩)结合起来,他觉得这个单词可以让人联想到年轻活力和桀骜不驯。但其实英语中sonny与sony的元音读音不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根本产生不了这样的联想…

    2.SONY在美国找的第一家经销商公司是一家名为Agrod的空壳公司。

    3.索美起初存在种族倾向,格外喜欢犹太人,在招收员工时要求过尽量招收犹太人。

    4.SONY在美国刚刚开展业务时由于经常工作到很晚,有一次被安保人员认为是国际大盗,拔枪对准了他们。

    ~~~~~~~~~~~~~~~~~~~~yol叔看起来很忙,我就只好放在这里了~~~~~~~~~~~~~~~~~~~~~

    1.盛田昭夫并没有放弃「长子继承权」,他依旧是名义上的总负责人,按照传统日本家庭的规矩,盛田终身是盛田集团的总裁,甚至在SONY如日中天后,盛田也必须回名古屋主持每年一次的家族会议,并继承盛田久左昭夫十五代的名号。

    2.木桶式电饭煲起家的说法起家也不准确,根据井深大的原话“我们从千叶市买回了100多个这样的木桶,把他们制成了电饭煲。但问题是那个时候你永运都不知道你买到的大米质量如何。用好的大米,假如你细心一些,蒸出的米饭口感很好。但是,假如大米稍微有些不新鲜……我们无法把它做成一款成功的产品,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因此,所有的木桶都堆放在这里了。”我们可以知道,木桶式电饭煲应该是没有上市的。SONY起初叫东京电信研究所时是依靠修收音机起家的,因为在战时,民众们的收音机都让宪兵破坏了。

    3.关于《日本可以说“不”》,这本书是合著,而非盛田一人说些,这本书极具反美情绪,但其实书中属于盛田的言论部分十分温和,盛田毕竟是美国商业交际圈的头牌人物,几乎在书中说的都是美国对外贸易立场的偏见和不平等,但是这是事实啊。

    4.盛田和井深大在早年,面对日本战败是非常开心的,回忆录里有写,甚至在天皇宣布投降前就偷偷的向上递了辞信做了“逃兵”。SONY在战略上采用了煽动民族情绪,爱国情绪这一招,据说是盛田授意的。

    资料来源:

    《索尼秘史》【美】约翰.内森

    《盛田昭夫的回忆录》【日】盛田昭夫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