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维内(本人注:上一段介绍:音乐集团旗下公司 IGA 的董事长 吉米·约维内『Jimmy Iovine』)马上给莫里斯打了电话,他说:“这家伙的确与众不同!你说得没错,他有个现成的解决方案。”接下来两人又抱怨了他们是如何在过去两年里与索尼公司合作,却一无所获。约维内告诉莫里斯:“索尼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他们最终达成一致,终止与索尼的合作,加入苹果阵营。约维内说:“索尼错过这个好机会的原因让我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个可以记下史册的大错。如果部门之间合作不力,史蒂夫会解雇有关人员,但是索尼内部一直搞得一团糟却没人出面解决。”
回复 ( 10 )
「One Sony」战略:
——————————
说说 Xperia Z / X / XZ 系列和 SmartWatch 系列
一. Xperia Z / X / XZ 系列(感谢 @Xpres@喵喵 指出错误)
二. SmartWatch
1. SW3 是第一批 Android Wear 里唯一一款没有心率检测的机型。
2. 外观粗略一看还可以,但跟狗摩和牙膏厂一对比,简直像华强北出品。

3. 硅胶表带粘灰太猛。前两代的硅胶表带也一样。
4. 没有无线充电也就罢了,充电口这个用一次就有折痕的塑料防水塞是什么鬼?

(致我丢失的 SmartWatch 3
(Not my faith.)
心疼我索
好像没人说索尼音乐,我从乔布斯传上看到过一些关于它的描写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强烈安利
纯手打,我只有纸质书
(如无特别声明,所有粗体和下划线部分皆为本人强调所加)
史蒂夫·乔布斯传(Steve Jobs: A Biography)- 豆瓣
作者: [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三十章 iTunes商店
第 365 页第二段
第 365 页第四段
第 369 页第五、六和第 370 页第二段
第 370 页第五段
“铃鼓先生”(“Mr. Tambourine Man”,鲍勃·迪伦的一首歌曲名)
第 376 页第四、五段和第377页第二、三段
相关回答:
索尼有哪些「黑历史」? – bshu 的回答
好像很多人都选择性忽略了Xperia Arc S到Xperia Z中间的那段历史啊……
2012年上半年,索爱完蛋,索移成立。由于一系列事项,搭载高通骁龙S3(8260)处理器的Xperia S lt26i才开始上市……
拜托,别人都已经卖了半年了好吗?
半年!
半年!
半年!
我们来模拟一下购机现场:
可惜仅过了两个月,就被各种猎户座(4412)、Tegra 3和骁龙S4 Plus(8960)吊打。
地位一下子从旗舰强机变成了花瓶……
性能被吊打的Xperia S的价格依旧保持坚挺,硬撑在3000以上的价位。
注定曲高和寡(只能被外貌协会会员赏识)。
(我其实是受害者啊,入手了第一批的lt26i,由于更换LOGO等一系列原因,屏幕出现大面积黄斑……)
2012年下半年,Xperia ion/TX/T/SL陆续上市,分别搭载8260/8960/8960/8260高频版。ion来自北京,TX与T分别是瑞典和日本的作品,SL则是S的超频版……
根本分不出哪个好哪个坏好吗?
而且同期的竞争这都已经用上骁龙S4 Pro(8064)了好吗?
你8260还敢卖3000!
8260卖3000!
8260卖3000!
8260卖3000!
活该亏成Doge!
不过这些手机也是有一些亮点的。比如1200/1300万像素摄像头和720P屏幕,在同期手机中还是非常耀眼的……
那又怎么样,根本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
这个很多啊。。真要说的话很难说得完,举些印象比较深的,有机会再补充。
属于产品质量方面的
1 锂电池自燃大规模召回
2 ccd传感器大规模召回
属于经营方面的
1 CRT时代末期病急乱投医,多少人知道索尼曾经一年推出十几款等离子电视呢?
2 合资液晶面板被夏普踢出门,跟三星签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之后总算是合资了SLCD。(考虑到没有合资的东芝被整出个竖线门,索尼表示也不算太亏)
3 吹了许多年,「特丽珑的完美继承人」FED显示技术胎死腹中,最后相关技术打包给了奇美还是友达。(难兄难弟东芝跟佳能搞了个SED也是一样结局)
4手机方面太多太多了,从x1的质量问题,x10的跳票门,索爱时代的SOC落后一代现象,吹了很久的psphone,ps for mobile到现在XPERIA仍然使用树脂镜片的情况。非主流记忆棒,艹不了几个月的fastport接口。
5 cell的生产线跟东芝买过来卖过去。
6 「四屏战略」提出来没多久VAIO就没了。
7 「刺杀金正恩」事件
8 psn被黑事件
8 psvita大宝石大手柄
9总部大楼保不住,索尼电子变身索尼地产索尼金融
10 跟松下刚合资大尺寸OLED没多久马上又分手。
11在「LED电视」推出上被三星再玩一次。
12 Atrac格式在民用市场的完全溃败。
13 ps3「模拟地球」等一系列宣传
14 全世界第一台OLED电视,11寸的XEL1,使用一段不长的时间后,蓝色衰得妈都不认识。当然,当时买这个的都是极小众,所以这个事情没有流传开来。
15 vaio的天杀专属驱动。
16 BVML420胎死腹中,结果最后杜比做出来了PRM4200。(当然这也有索尼把精力投入到OLED的原因)
17在CES上:CLED电视匆忙拿出来结果插错驱动板导致刷新率只有60Hz闪瞎眼,而后来CLED再也没有亮相民用市场了。
19 PDA被干掉。
「One Sony」战略
简直是笑话,一开始有靠这个战略扶起来移动业务的打算,结果呢?
移动业务到去年Q3总算不亏损了。
可姨夫都已经宣称「One Sony」失败了啊。
那么「One Sony」战略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Xperia Z1——The Best of Sony
看起来不错,听起来也的确是那么回事。
然后你就上了个TN屏?
然后你就上了个TN屏?
然后你就上了个TN屏?
嗯嗯,客观地来讲,大法这块TN屏也算上品,显示效果也是受到肯定的。
——————经评论区指正,大法没有用过TN屏,此处应为VA屏(VA屏显示效果较好,广泛引用于高端电视及显示器,但可视角度一般)。
那你一个树脂镜片用几代是什么意思?
「One Sony」黑历史各种各样,各部门勾心斗角,Z系用着最好的传感器却用着移动部门自己调教的辣鸡算法,而影像部门在吃瓜,从Z到Z5,涂抹油画感一直跟了六代。
不仅仅是手机,再比如PSV一代用的竟然是三爽屏,你索看来真不是孤立移动部门而是一视同仁啊。
大法的「Omni Balance」设计一直受到好评,我也很喜欢,尤其是玻璃砖这个设计风格,已经影响了一众厂商,也能说明这个设计多么讨喜。
大法的Z系每代都会有配置基本不缩水的小型版也是很良心的一个战略(不只是单数代才有小型版,双数代会在日本本土上市小型版,归属于A系,没有玻璃砖设计),毕竟尺寸小的旗舰机并不多。
那么这时候就又要把Z1系拉出来批判一番了
Z1 Compact
没记错的话是这个战略的鼻祖,那么Z1C身上又有什么黑点呢?
当时发售的所有Z1C,只有日本本土的Z1C背面是玻璃的。
而索尼并没有对这一区别加一明确说明,待发售后有人指出才进行了声明。
不过好像不包括你国。
(知道玻璃易碎所以才换成了塑料,我索真良心企业)
其实索尼真的没有对你国区别对待。
Z2国行单独给用塑料边框什么的,也都是出于对信号质量的考量哦。
其实索尼真的没有对你国区别对待。
索尼有着传统日系企业的官僚味道,新世纪索尼的发展就是对外与其他公司的撕逼、对内各部门的宫斗中走过的。如果要把这些都算作黑历史,那多少都不够写,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VAIO品牌的变卖、OneSony的失败、索尼移动连续数年亏损等。下面即将提到一个曾经响当当的子品牌——QUALIA。
QUALIA计划及其产品,应该是索尼的至高荣耀,也是黑历史的一部分吧。
QUALIA计划,索尼史上最大规模最疯狂的计划,本意是让各部门拿出自己最顶尖的技术,创造出带有“情感价值”的产品,是一个电子奢侈品品牌,由时任CEO的出井伸之在2001年提出,整个公司倾尽全力。结果在03年4月,2002年财年巨亏的消息披露出来以后,引发了“索尼震颤”,包括索尼在内的日本科技股纷纷跳水,进一步拖累日经指数大幅下跌。2003年6月,索尼决定以“制造的复兴”来定义QUALIA计划,以唤回消费者对于索尼品质的信心。2005年,出井伸之辞职,新的CEO斯金格上台之后,索尼刚从“索尼震颤”中喘过一口气,QUALIA计划和AIBO机器狗,QRIO机器人等一并被终止。
QUALIA计划的产品,计划发售20件,到终止时也只发售了10件,可以说样样都是工艺精品,但是普罗大众对其的认知也就停留在价格层面——在当时那个通货膨胀还不明显的时代,动辄几十万日元的售价还是有点吓人的,也是一个奢侈品品牌最能让人记得住的。没有现货,订单式生产,工厂接单之后起码要一个半月才能发货,产量极低。不计成本和用料,不能实现量产。就算是规格足够满足最吹毛求疵的人,却也始终找不到够多的人来为其买单。同时索尼在品质上也始终没有做到精益求精。再者,消费电子产品是快速发展快速迭代的,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奢侈品完全不一样,有些型号甚至在当时都是快要过时的产品,高精尖技术也挽救不了明日黄花的命运。
QUALIA 002:
售价598000円,以HDR-FX1为原型开发的摄像机,当时尚未普及高清电视,HDR-FX1也是索尼能拿出的民用最吊的摄像机,就连HDR-FX1售价也是高达40万円。但事实上也只是HDR-FX1的换壳版。外观提升、麦克风提升、加强了镜头的抛光精度……这不就是凑数是什么?
QUALIA 005:
几乎100% NTSC色域,震撼的颜色表现力,自然不用多说。但是
–
随便说几个。
1、sony 最早是作电饭锅起家的,那个电饭锅是木头外壳。发生多次火灾。我读到的文字中,还有写到「电暖垫」,但时间久矣,评论串中有人认为没有上市,仅供参考。
2、sony 的第一桶金,不是作的晶体收音机,而是作「3D电影院」的日本总代理。当年sony涉足媒体生产(买唱片公司,买电影公司时)被日本人批评过「不务正业」,他们的辩解就是搬出历史。藉此以证明「sony作媒体」是其来有自,有著悠久历史。
3、sony在晶体收音机,继而开发卡带式录音机成功时,作的最重要举措,就是把总部搬到美国去。所以,从六、七零年代迄今,sony一直是一家美国公司(也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日资企业)。多年来,sony只是把工厂和研发放在日本罢了。
4、盛田昭夫和丰田汽车的丰田家,是从小的邻居。很多人以为盛田昭夫是白手起家,其实呢,在日本这些大财阀(财团),多一半是贵族血统。盛田昭夫家的「盛田酒业」,据说迄今在日本仍然留存。(为了创业,盛田昭夫放弃了「长子继承权」,将家业交给弟弟。)
5、影响sony的四大「民用」神器:晶体收音机、微型卡式录音机、三枪一体阴极射像管、随身听。其中的三枪一体阴极射像管,美国发明人叫「艾科卡」,后来是克莱斯勒汽车的总裁。因为专利申请慢了一步,被sony抢去。
艾科卡多年后一直在抱怨,他受到了「命运之神的不公平待遇」。
(这段历史全凭记忆写来,诸位权且听之,错了请订正。)
6、
sony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自己的直营店,它的店面就是挂在「松下」的店面里,占一个柜台。也是如此,sony从来不作AV(影音)以外的产品,是日本大机电厂家中,唯一一个不作「三白电器(电冰箱、洗衣机、冷气)」的厂家。
日本人形容sony和「松下」的关系,笑称:「sony是松下的小白鼠。」
7、最臭的黑历史。
盛田昭夫是日本右派,写过一本足以留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书,叫「日本可以说不」。(所以,多年来,sony一直在大陆不受官方待见。)
–
给@磁暴天启 的回答补图
井深大看上了前田多闻,于是娶了他的二女儿势喜田。感到厌倦后,就跑去和老情人同居。致使儿子批评父亲不懂得变通,不会开后宫。(其实井深大和盛田昭夫才是一对!)根据井深真琴的话“他们比情人还要亲密,甚至盛田太太都有这样的感觉。与其说将二人紧紧地维系在一起的是友谊,还不如说是爱。……即使二人均已重病缠身,担当他们在一起时,总会默默地坐在一起,握着彼此的手,泪水轻轻的划过他们的脸颊……”
~~~~~~~~~~~~~~~分割线,下面正经脸~~~~~~~~~~~~~~~~
1.SONY这个名字是盛田在开展美国市场时,想要将拉丁语中的sonus(声音)和英语中的sonny-boy(宝贝男孩)结合起来,他觉得这个单词可以让人联想到年轻活力和桀骜不驯。但其实英语中sonny与sony的元音读音不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根本产生不了这样的联想…
2.SONY在美国找的第一家经销商公司是一家名为Agrod的空壳公司。
3.索美起初存在种族倾向,格外喜欢犹太人,在招收员工时要求过尽量招收犹太人。
4.SONY在美国刚刚开展业务时由于经常工作到很晚,有一次被安保人员认为是国际大盗,拔枪对准了他们。
~~~~~~~~~~~~~~~~~~~~yol叔看起来很忙,我就只好放在这里了~~~~~~~~~~~~~~~~~~~~~
1.盛田昭夫并没有放弃「长子继承权」,他依旧是名义上的总负责人,按照传统日本家庭的规矩,盛田终身是盛田集团的总裁,甚至在SONY如日中天后,盛田也必须回名古屋主持每年一次的家族会议,并继承盛田久左昭夫十五代的名号。
2.木桶式电饭煲起家的说法起家也不准确,根据井深大的原话“我们从千叶市买回了100多个这样的木桶,把他们制成了电饭煲。但问题是那个时候你永运都不知道你买到的大米质量如何。用好的大米,假如你细心一些,蒸出的米饭口感很好。但是,假如大米稍微有些不新鲜……我们无法把它做成一款成功的产品,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因此,所有的木桶都堆放在这里了。”我们可以知道,木桶式电饭煲应该是没有上市的。SONY起初叫东京电信研究所时是依靠修收音机起家的,因为在战时,民众们的收音机都让宪兵破坏了。
3.关于《日本可以说“不”》,这本书是合著,而非盛田一人说些,这本书极具反美情绪,但其实书中属于盛田的言论部分十分温和,盛田毕竟是美国商业交际圈的头牌人物,几乎在书中说的都是美国对外贸易立场的偏见和不平等,但是这是事实啊。
4.盛田和井深大在早年,面对日本战败是非常开心的,回忆录里有写,甚至在天皇宣布投降前就偷偷的向上递了辞信做了“逃兵”。SONY在战略上采用了煽动民族情绪,爱国情绪这一招,据说是盛田授意的。
资料来源:
《索尼秘史》【美】约翰.内森
《盛田昭夫的回忆录》【日】盛田昭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