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JD Power在中国发布的质量调研数据,参考价值很有限。
其原因,有JD Power的问题,也有整个社会的问题,包括这个链条上所有的人:访问人,被访群众,厂家,经销商。在一间不靠谱的学校环境,向一群不靠谱的老师,用不靠谱的教科书,想要学习靠谱的道理,难于上青天。
判断理由:
1 看结果
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跨国汽车公司布局齐全的两个相对类似的大市场,调研结果如此迥异(例如:质量排行榜2015年,中国Mini高居第一,美国排名末流),两者必有其一有不准确的重大嫌疑。
大家觉得,是美国的比较可能不准还是中国的更有可能不准呢?
美国的质量榜单上,品牌次序相对比较稳定,且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印象:日系相对出色,尤其是雷克萨斯;韩国车近年来不断提升,质量进步明显;英国车、意大利车、克莱斯勒集团的车,通常不靠谱。
反观中国榜单,哎,与大家日常印象不一致也就不说了,还年年大变样。似乎汽车公司,有在一年内快速提升/降低质量的本事。
2 看过程
JD作为跨国公司,有一套成体系的调研方法。
但这方法在成熟/发达市场或许行得通,在天朝则未必。
中国人都很忙,且不爱参与“不能直接为自己带来明显利益”的事情,更不爱和陌生人发生“超过30分钟的漫长语言沟通”。所以如果一个人陌生的年轻人想要带着一套长问卷,在一天之内访问大量的随机客户,无论线下随机拦截采访还是电话拜访,其结果可能是:
A 在遭遇大量闭门羹之后,年轻人顿悟,充分发挥了多年接受应试教育的心得,用自己的方法搞定了大量的问卷。
B 部分被访客户,为获得调研公司提供的微不足道的奖品,充分发挥了多年接受应试教育的心得,用自己的方法快速搞定了自己的问卷。
此外,很多情况下,为调研公司提供客户资料的是经销商渠道人员。
而由于JD Power作为“业内世界闻名”的调研公司,国内大厂普遍重视其发布的调研结果,并极有可能因其“结果好看而邀功得意,结果不好而责问相关人员”,导致厂家普遍把KPI分解给各个区域的经销商。面对这个难度颇大的命题,这些经销商则会充分发挥多年接受应试教育的心得,用自己的方法保证调研结果优秀,比如为受访客户承诺保养赠送,比如购买一大堆新的电话卡专门用于接听调研电话。
好多朋友在讨论车厂充值的问题
其实我想说 你们真是站得高看得远啊,车厂明目张胆的充值这个是不敢的,而且你能冲我也能冲啊,大家赛给钱,J.D.P敢收哪家的?
其实J.D.P对于问卷质量的把控也算是严格的了,我当时就有客户因为电话回访时回答说是在4S店附近接受的调查而被作为废卷处理。
一个同学做的样本因为没有串好台词差点导致我们那家小调研公司被取消资格!
只是J家在国内真的不算有名,而且这个问卷模式和内容设计实在不符合中国国情,随便问两句就被当骗纸!大骗纸!死骗纸!
即便是真实预约的客户接到类似电话一般也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问4S店,是不是真有这事儿,然后得到店里的 亲切指导!
最基础的数据真实性堪忧,用再优异的计算分析又能得出什么正确结果?
====================================================================
来来来!这个问题我必须要答一答了!
本人当年大学是新闻系,为啥会变成卖车的了呢?
J.D.POWER功不可没!
08年,我大二,J.D.POWER刚把我大学所在的城市纳入考核范围!
J家是如何在国内做调研的呢?
首先把项目按照一个样本量多少钱丢给北京、上海的大调研公司,08年好像是北京的特恩斯,时间太久也记不清了。然后由大公司再分包给下面各个城市的小调研公司。然后小公司再分包,最后再以20块/份的价格找到我们这种兼职的廉价劳动力——大学生!
不知道有木有见过问卷的朋友,现在问卷改了多少我不清楚。
当时的问卷售后好像是20多页,销售略少,大概十几页,全部完整的读一遍大约需要40分钟~1小时!内容涉及客户姓名年龄家庭人口工作收入等等各种会被认为隐私的东西!
然后像有的朋友说的,做问卷有礼品!那么调研公司提供的礼品是什么呢?
一个塑料运动水壶!!!
一个学生妹纸在你加油停车的时候拦住你,用一个价值十元的水壶换你一小时宝贵时间外加各种个人信息,你做不做?
另外,J家对于受访车主职业、具体车型、使用年限等条件明确要求。
就算有善良车主同情,愿意作答,如何保证马路随便拦下来的车主不是媒体汽车相关行业,一年内没做过问卷调查,车型符合还刚好购车在一年以内?
调研公司也会买客户资料(渠道我就不说了,反正经常客户在上牌后会收到退税之类的诈骗电话),这个是题外话。
然后打电话预约客户上门面访。
就是现在我跟你说J.D.POWER很多人都不晓得那是什么鬼!
反正当年接到电话的客户,百分之九十第一反应就是 尼玛!死骗子!
偶尔预约几个成功的,也往往是要城东城西的四处跑,毕竟客户不可能都住在同一个地方不是?也不会都和我一样有空!所以结果就是效率极低!
那大部分的客户是怎么来的呢?
4S店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刚开始我们就是去蹲守的,直接跑到客户休息区一个一个问客户,很多4S店工作人员也不晓得J是嘛玩意儿,当然是被当成 死推销的 撵出来的多!
故事转折于我去奥迪借WC,趁机问客户的时候被某售后SA识破!当时已经做好被撵滚的准备啦!
没想到那位大姐说 你们是做J.D.POWER的?我们上午才培训过!
直接带我们去见领导!
后面的故事就简单啦,4S提供客户,我只需要坐着读问卷,一天来个十份八份!店里还好吃好喝供着,至于4S如何答谢客户那我不管。
然后我们也就掌握技巧了,到一个店里就找管理层,店里提供客户,我们唯一要在意的就是提醒客户不要全打满分,那特么也太假啦!!!
很多年后不干这个了,某次和某通用旗下品牌售后管理聊到老外如何看待这个排名,答曰:USE MONEY!
我一介屁民,没那么多高深的分析,也了解不到JD内部的运作模式,充不充值我不知道,只摆点实事给大家看看。
我们首先来了解下JDPower,看是不是很讽刺,以下是百度截图。
在欧美这么牛逼闪闪的品牌,主要做两个行业的消费者调查报告,金融业和汽车业。中国的业务从2000年开始,首先是从提供行业的联合调研开始,包括:1、新车质量调研,2、汽车的销售服务、满意度调研,3、汽车的性能和设计调研, 4、经销商领域里面售后客户满意度的调研。除此之外目前在中国也开展了相关的定制调研,以及咨询、培训等等相关服务。
题主给大家看的是2015中国的VDS,我给大家发个2014到2012的。
这上头的数字,代表着车主在使用车辆1年后、3年内出现的问题总数,J.D. Power会列出202个问题来询问车主,然后每100台车车主出现的问题数量,就是你们看到的上图的数字。可见有些品牌起伏是非常大的。
比如Mini品牌,2014年的榜单里面,根本没有,但是到了2015年的时候,唉呀妈呀,它就是第一名了。
2013年、2014年中国市场上,实际口碑收到很大影响的一汽大众VDS值分别是186、190;但是到了2015年,也就是正式因为断轴召回这一年,变成了155。这两年,变速箱和断轴事件一直影响着一汽大众,特别是新速腾2012年上市后,那么按照J.D. Power 的VDS统计规则,统计1年~3年的用户,那么调研到这批用户应该是2014年和2015年。不过,大家看到数值反而下降了。
再比如在2012年的榜单上有哈飞,暴露了186个问题,也算成绩不错,但是在2013年就消失了。
在2014年的榜单上,斯柯达位置靠前,暴露了173个问题,也是牛逼哄哄,但是2015年的榜单上就消失了。
这可是汽车啊,这品控变化起伏的怎么象是金·卡戴珊的屁股呢?
再说斯柯达,在2015年的英国VDS榜单上,斯柯达排在第一名,暴露了77个问题,秒杀奔驰(88)、宝马(196)、奥迪(169)这些豪华品牌,秒杀丰田(88)本田(116)、日产(87)等日系品牌。
斯柯达英国质量能好到,通杀所有其他品牌,但在中国连榜都进不了。大众在英国和中国之间搞这么大差别,成本是不是会更高啊。就这些吧,大家自己去想。
JD POWER CHINA的报告不准,同样是进口车,有些在美国JD质量垫底的车到中国居然质量能达中上游,过了一个太平洋这么神奇的事就发生了,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数据与心理预期不同,通常有3种情况
1 被充值了
2 数据处理方法有误
3 心理预期是错误的
我看了2015年JD POWER的排名,觉得最震惊的是MINI排名第一。这直接挑战了报告的公正性。自己身边开MINI的朋友们没有哪个不抱怨MINI各种小问题和维修配件贵的。这与实际的消费情况完全不符。总体来说,MINI出故障概率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线的。当然这并不妨碍MINI是非常好看非常有趣非常好开的车。
结论:
JD Power被充值是必须的,他们也是一个盈利机构。你给我充值,我给你分析报告,你照着报告改善自己,来年排名可能提升。这根医生看诊一样,但究竟疗效能改善到什么程度,这就不敢保证了。在美国,如果充值直接改排名,美国人估计也不太敢。这在美国是直接进局子的罪。
数据处理肯定有问题。怀疑JD POWER在中国获得的样本量太少或者取样不均匀,导致出现MINI这种与实际出现严重偏差的现象。
不废话了,直接上图,其他的请自行判断。图片来源本人,之前在微博上发过。
难道中国产的大众车比德国产的大众车质量好?大国崛起啊!
我非常赞同@酱油兄 的答案,并且当初在采访时J.D.Power方面在解释自己调研策略的时候的确说到了这个答案中采取的一些方式——比如停车场等待车主、比如红绿灯找车主要电话等等,而且也提到了关于调查问卷需要花费的时间等等。实际上,当时我也认为这种调研手法可能有一定的纰漏,不过J.D.Power那边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回访专业性,以及对纰漏样本的剔除,就没有深究了。此外,对于样本数量的问题,J.D.Power方面说,根据统计学原理,其实他们对样本数量有一个限度,但是不是我们想象的需要那么多,因为考虑到各款车型不同的销售量,有时候很少的样本就可以具有统计学意义了。
说一下我的判断,J.D.Power应该没有被充值,但是这个排名结果的确有待商榷。之所以有待商榷,就是因为J.D.Power的调查方法可能存在比较大的漏洞和误差,并且中国车主对汽车使用的偏向性可能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差。
先解释下为什么我认为J.D.Power不会被充值。在2012年我曾经采访过J.D.Power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博士,他当时就提到过在全球范围内J.D.Power的本质是一家咨询公司,他们的服务对象包括汽车。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等,企业的自我定位是“通过先进的研究技术和分析模型为企业提供深刻的专业分析与行业见解”。这就意味着,J.D.Power的盈利模式是卖调研报告给车企,而不是收车企的钱写报告。如果是后者,那么J.D.Power就无法给车企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就无法帮助车企进行改善,那自己的这门生意就做不下去,毕竟读者又不会买J.D.Power的报告。
那么你会问,J.D.Power每年都把数据发布出来了,车企们不都看到了吗,他们卖的是什么报告呢?实际上,你注意J.D.Power所有公布的数据图表就可以看到,你只能看到平均得分以上的部分,品牌部分排名只会公布平均得分以上的车企,车型部分排名也只会公布平均得分以上车型,而剩下的部分就需要车企自己花钱买。据了解,全本的J.D.Power调研报告将对每一个调查项目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提供给车企足够全面的对比数据,帮助车企改进自己的问题,所以车企要想知道详细的内容,尤其是自己和竞品的差距,那就得去买报告,而这份报告的价格不菲,即便是为数不多的车企付费也足以支撑其J.D.Power在中国市场的运作。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公布出来的排名,只是一个大概内容,只是让车企们花钱买报告的一个“鱼饵”。
当然,虽然J.D.Power不会被充值,但并不妨碍车企对这个调研“作弊”,作弊的动机主要是好的名次可以作为市场亮点来传播,比如我们就可以看到软文广告中说某某品牌获得J.D.Power调研第一名、头三名这样的文字。但是到了近几年,其实车企们已经并不在意在这种调研中作弊了,主要还是投入产出比不合理。一位车企高层说过,可能每家店的DCC为了应付电话采访会做很多准备,又要先打电话给客户,又要自己装客户,又要模拟调查等等,但有这个时间他认为还不如直接把客户邀约做好,不考核调研效果每年还能给经销商节约很大的费用。
假定我们认同了J.D.Power不会被车企充值,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排名和我们所认知的排名有这么大差距。我们以2015年和2014年的中国VQS调研结果,以及2015年美国VQS调研结果进行一个对比。
根据J.D.Power自己的介绍,VQS是指车辆可靠性研究,这项研究衡量拥车期在37-48个月内的车主在过去6个月期间遇到的问题,包括8个问题类别(发动机/变速系统、车身外观、驾车经历、配置/操控/仪表板、音响/娱乐设备/导航系统、座椅、空调系统和车身内装)的202个问题症状。其中,总体可靠性由每百辆车出现的问题数(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质量越好。
我们可以看到,对比2014年和2015年中国的调研结果,MINI从榜单上一跃而出冲上2015年可靠性的榜首,但是在2014年却都不见踪影。对此,我给一个可能的解释:2015年看到MINI不是说它出来的莫名其妙,而是可能2014年它的得分是位于平均线以下,或者说之前样本数量不足没有计入榜单。同时,我们再看看这份调查的车主时限,所有接受调查的车主都是在调查期间有车3年以上、4年以下的,也就是大多集中在2011年到2012年之间,这个期间正好是MINI Countryman上市期。显然,MINI Countryman的热销可能造成了MINI的调研样本突然增大,然后车主们对这款的评价很高,使得MINI整体品牌得到了跃升。其实我们抛开MINI这种市场偏差,2014年和2015年大部分车企的排名变化并不大,不少车企的PP100数量都在减少,说明是中国车企的制造进步。
我们在对比2015年中美两地消费者对VQS的不同,首先是美国市场报告公布了所有品牌,并且豪华车和主流车是合并在一起的,而中国则是专门分开了的。我个人猜测是这样J.D.Power在中国把报告拆分可能是为了更好的销售,毕竟宝马奔驰们拿到主流车企的报告也没什么用,这样拆分后还能降低报告的销售单价,有利于J.D.Power中国区的业绩增长。而具体在排名上,我们可以看到,似乎中国消费者对于车辆的抱怨会多一些,但是差距也不大,平均数是160比147。同时由于中国的调研结果其实和美国差异也并不大,虽然在美国大众品牌在平均线以下,但得分也在165,相比中国两家合资车企一家为140和155,实际上的差距也并不大。而诸如奔驰、保时捷、三菱、马自达、本田这类得分在中美两地也是比较接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天翻地覆的差距。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成为,中美出现的部分差异还是很明显的,除了MINI以外,还有别克、现代这类,至于路虎、克莱斯勒、Jeep这样的我们也看不到排名,更无从考证中美差异。不过我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还有什么因素会导致调研结论的偏差,会不会是消费者的习惯和心理预期呢?对此,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尤其是J.D.Power的问卷设计中以定性语句来调研时,这种偏差绝对是大概率发生的。比如大众车主可能觉得烧机油不是一个质量缺陷,或者是日系车主认为自己的保险杠不如大众车结实是一个缺陷 ,又比如一个人买了一辆MINI觉得这车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不算缺陷,这都是有可能的。遗憾的是,J.D.Power从来没有在中国公布过调研问卷的任何一个部分,所以我们无法评估这种可能性,但个人认为这种消费习惯偏好很大可能导致了调查结果的偏差。
现在大学也有寒假作业了?
我说个业内的吧.
是这么一回事,我领导的朋友不知道买啥车,我推荐买新凯,巴拉巴拉各种安利,说丰田质量还不错北美的JDpower评价挺好,她就突然发话了..JDpower都是假的,原来我们还专门跟客户交代过,JDpower的调查给好评,能换各种礼品云云…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JD Power在中国发布的质量调研数据,参考价值很有限。
其原因,有JD Power的问题,也有整个社会的问题,包括这个链条上所有的人:访问人,被访群众,厂家,经销商。在一间不靠谱的学校环境,向一群不靠谱的老师,用不靠谱的教科书,想要学习靠谱的道理,难于上青天。
判断理由:
1 看结果
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跨国汽车公司布局齐全的两个相对类似的大市场,调研结果如此迥异(例如:质量排行榜2015年,中国Mini高居第一,美国排名末流),两者必有其一有不准确的重大嫌疑。
大家觉得,是美国的比较可能不准还是中国的更有可能不准呢?
美国的质量榜单上,品牌次序相对比较稳定,且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印象:日系相对出色,尤其是雷克萨斯;韩国车近年来不断提升,质量进步明显;英国车、意大利车、克莱斯勒集团的车,通常不靠谱。
反观中国榜单,哎,与大家日常印象不一致也就不说了,还年年大变样。似乎汽车公司,有在一年内快速提升/降低质量的本事。
2 看过程
JD作为跨国公司,有一套成体系的调研方法。
但这方法在成熟/发达市场或许行得通,在天朝则未必。
中国人都很忙,且不爱参与“不能直接为自己带来明显利益”的事情,更不爱和陌生人发生“超过30分钟的漫长语言沟通”。所以如果一个人陌生的年轻人想要带着一套长问卷,在一天之内访问大量的随机客户,无论线下随机拦截采访还是电话拜访,其结果可能是:
A 在遭遇大量闭门羹之后,年轻人顿悟,充分发挥了多年接受应试教育的心得,用自己的方法搞定了大量的问卷。
B 部分被访客户,为获得调研公司提供的微不足道的奖品,充分发挥了多年接受应试教育的心得,用自己的方法快速搞定了自己的问卷。
此外,很多情况下,为调研公司提供客户资料的是经销商渠道人员。
而由于JD Power作为“业内世界闻名”的调研公司,国内大厂普遍重视其发布的调研结果,并极有可能因其“结果好看而邀功得意,结果不好而责问相关人员”,导致厂家普遍把KPI分解给各个区域的经销商。面对这个难度颇大的命题,这些经销商则会充分发挥多年接受应试教育的心得,用自己的方法保证调研结果优秀,比如为受访客户承诺保养赠送,比如购买一大堆新的电话卡专门用于接听调研电话。
好多朋友在讨论车厂充值的问题
其实我想说 你们真是站得高看得远啊,车厂明目张胆的充值这个是不敢的,而且你能冲我也能冲啊,大家赛给钱,J.D.P敢收哪家的?
其实J.D.P对于问卷质量的把控也算是严格的了,我当时就有客户因为电话回访时回答说是在4S店附近接受的调查而被作为废卷处理。
一个同学做的样本因为没有串好台词差点导致我们那家小调研公司被取消资格!
只是J家在国内真的不算有名,而且这个问卷模式和内容设计实在不符合中国国情,随便问两句就被当骗纸!大骗纸!死骗纸!
即便是真实预约的客户接到类似电话一般也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问4S店,是不是真有这事儿,然后得到店里的 亲切指导!
最基础的数据真实性堪忧,用再优异的计算分析又能得出什么正确结果?
====================================================================
来来来!这个问题我必须要答一答了!
本人当年大学是新闻系,为啥会变成卖车的了呢?
J.D.POWER功不可没!
08年,我大二,J.D.POWER刚把我大学所在的城市纳入考核范围!
J家是如何在国内做调研的呢?
首先把项目按照一个样本量多少钱丢给北京、上海的大调研公司,08年好像是北京的特恩斯,时间太久也记不清了。然后由大公司再分包给下面各个城市的小调研公司。然后小公司再分包,最后再以20块/份的价格找到我们这种兼职的廉价劳动力——大学生!
不知道有木有见过问卷的朋友,现在问卷改了多少我不清楚。
当时的问卷售后好像是20多页,销售略少,大概十几页,全部完整的读一遍大约需要40分钟~1小时!内容涉及客户姓名年龄家庭人口工作收入等等各种会被认为隐私的东西!
然后像有的朋友说的,做问卷有礼品!那么调研公司提供的礼品是什么呢?
一个塑料运动水壶!!!
一个学生妹纸在你加油停车的时候拦住你,用一个价值十元的水壶换你一小时宝贵时间外加各种个人信息,你做不做?
另外,J家对于受访车主职业、具体车型、使用年限等条件明确要求。
就算有善良车主同情,愿意作答,如何保证马路随便拦下来的车主不是媒体汽车相关行业,一年内没做过问卷调查,车型符合还刚好购车在一年以内?
调研公司也会买客户资料(渠道我就不说了,反正经常客户在上牌后会收到退税之类的诈骗电话),这个是题外话。
然后打电话预约客户上门面访。
就是现在我跟你说J.D.POWER很多人都不晓得那是什么鬼!
反正当年接到电话的客户,百分之九十第一反应就是 尼玛!死骗子!
偶尔预约几个成功的,也往往是要城东城西的四处跑,毕竟客户不可能都住在同一个地方不是?也不会都和我一样有空!所以结果就是效率极低!
那大部分的客户是怎么来的呢?
4S店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刚开始我们就是去蹲守的,直接跑到客户休息区一个一个问客户,很多4S店工作人员也不晓得J是嘛玩意儿,当然是被当成 死推销的 撵出来的多!
故事转折于我去奥迪借WC,趁机问客户的时候被某售后SA识破!当时已经做好被撵滚的准备啦!
没想到那位大姐说 你们是做J.D.POWER的?我们上午才培训过!
直接带我们去见领导!
后面的故事就简单啦,4S提供客户,我只需要坐着读问卷,一天来个十份八份!店里还好吃好喝供着,至于4S如何答谢客户那我不管。
然后我们也就掌握技巧了,到一个店里就找管理层,店里提供客户,我们唯一要在意的就是提醒客户不要全打满分,那特么也太假啦!!!
很多年后不干这个了,某次和某通用旗下品牌售后管理聊到老外如何看待这个排名,答曰:USE MONEY!
我一介屁民,没那么多高深的分析,也了解不到JD内部的运作模式,充不充值我不知道,只摆点实事给大家看看。
我们首先来了解下JDPower,看是不是很讽刺,以下是百度截图。
在欧美这么牛逼闪闪的品牌,主要做两个行业的消费者调查报告,金融业和汽车业。中国的业务从2000年开始,首先是从提供行业的联合调研开始,包括:1、新车质量调研,2、汽车的销售服务、满意度调研,3、汽车的性能和设计调研, 4、经销商领域里面售后客户满意度的调研。除此之外目前在中国也开展了相关的定制调研,以及咨询、培训等等相关服务。
题主给大家看的是2015中国的VDS,我给大家发个2014到2012的。
这上头的数字,代表着车主在使用车辆1年后、3年内出现的问题总数,J.D. Power会列出202个问题来询问车主,然后每100台车车主出现的问题数量,就是你们看到的上图的数字。可见有些品牌起伏是非常大的。
比如Mini品牌,2014年的榜单里面,根本没有,但是到了2015年的时候,唉呀妈呀,它就是第一名了。
2013年、2014年中国市场上,实际口碑收到很大影响的一汽大众VDS值分别是186、190;但是到了2015年,也就是正式因为断轴召回这一年,变成了155。这两年,变速箱和断轴事件一直影响着一汽大众,特别是新速腾2012年上市后,那么按照J.D. Power 的VDS统计规则,统计1年~3年的用户,那么调研到这批用户应该是2014年和2015年。不过,大家看到数值反而下降了。
再比如在2012年的榜单上有哈飞,暴露了186个问题,也算成绩不错,但是在2013年就消失了。
在2014年的榜单上,斯柯达位置靠前,暴露了173个问题,也是牛逼哄哄,但是2015年的榜单上就消失了。
这可是汽车啊,这品控变化起伏的怎么象是金·卡戴珊的屁股呢?
再说斯柯达,在2015年的英国VDS榜单上,斯柯达排在第一名,暴露了77个问题,秒杀奔驰(88)、宝马(196)、奥迪(169)这些豪华品牌,秒杀丰田(88)本田(116)、日产(87)等日系品牌。
斯柯达英国质量能好到,通杀所有其他品牌,但在中国连榜都进不了。大众在英国和中国之间搞这么大差别,成本是不是会更高啊。就这些吧,大家自己去想。
JD POWER CHINA的报告不准,同样是进口车,有些在美国JD质量垫底的车到中国居然质量能达中上游,过了一个太平洋这么神奇的事就发生了,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数据与心理预期不同,通常有3种情况
1 被充值了
2 数据处理方法有误
3 心理预期是错误的
我看了2015年JD POWER的排名,觉得最震惊的是MINI排名第一。这直接挑战了报告的公正性。自己身边开MINI的朋友们没有哪个不抱怨MINI各种小问题和维修配件贵的。这与实际的消费情况完全不符。总体来说,MINI出故障概率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线的。当然这并不妨碍MINI是非常好看非常有趣非常好开的车。
结论:
JD Power被充值是必须的,他们也是一个盈利机构。你给我充值,我给你分析报告,你照着报告改善自己,来年排名可能提升。这根医生看诊一样,但究竟疗效能改善到什么程度,这就不敢保证了。在美国,如果充值直接改排名,美国人估计也不太敢。这在美国是直接进局子的罪。
数据处理肯定有问题。怀疑JD POWER在中国获得的样本量太少或者取样不均匀,导致出现MINI这种与实际出现严重偏差的现象。
不废话了,直接上图,其他的请自行判断。图片来源本人,之前在微博上发过。
难道中国产的大众车比德国产的大众车质量好?大国崛起啊!
我非常赞同@酱油兄 的答案,并且当初在采访时J.D.Power方面在解释自己调研策略的时候的确说到了这个答案中采取的一些方式——比如停车场等待车主、比如红绿灯找车主要电话等等,而且也提到了关于调查问卷需要花费的时间等等。实际上,当时我也认为这种调研手法可能有一定的纰漏,不过J.D.Power那边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回访专业性,以及对纰漏样本的剔除,就没有深究了。此外,对于样本数量的问题,J.D.Power方面说,根据统计学原理,其实他们对样本数量有一个限度,但是不是我们想象的需要那么多,因为考虑到各款车型不同的销售量,有时候很少的样本就可以具有统计学意义了。
说一下我的判断,J.D.Power应该没有被充值,但是这个排名结果的确有待商榷。之所以有待商榷,就是因为J.D.Power的调查方法可能存在比较大的漏洞和误差,并且中国车主对汽车使用的偏向性可能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差。
先解释下为什么我认为J.D.Power不会被充值。在2012年我曾经采访过J.D.Power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博士,他当时就提到过在全球范围内J.D.Power的本质是一家咨询公司,他们的服务对象包括汽车。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等,企业的自我定位是“通过先进的研究技术和分析模型为企业提供深刻的专业分析与行业见解”。这就意味着,J.D.Power的盈利模式是卖调研报告给车企,而不是收车企的钱写报告。如果是后者,那么J.D.Power就无法给车企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就无法帮助车企进行改善,那自己的这门生意就做不下去,毕竟读者又不会买J.D.Power的报告。
那么你会问,J.D.Power每年都把数据发布出来了,车企们不都看到了吗,他们卖的是什么报告呢?实际上,你注意J.D.Power所有公布的数据图表就可以看到,你只能看到平均得分以上的部分,品牌部分排名只会公布平均得分以上的车企,车型部分排名也只会公布平均得分以上车型,而剩下的部分就需要车企自己花钱买。据了解,全本的J.D.Power调研报告将对每一个调查项目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提供给车企足够全面的对比数据,帮助车企改进自己的问题,所以车企要想知道详细的内容,尤其是自己和竞品的差距,那就得去买报告,而这份报告的价格不菲,即便是为数不多的车企付费也足以支撑其J.D.Power在中国市场的运作。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公布出来的排名,只是一个大概内容,只是让车企们花钱买报告的一个“鱼饵”。
当然,虽然J.D.Power不会被充值,但并不妨碍车企对这个调研“作弊”,作弊的动机主要是好的名次可以作为市场亮点来传播,比如我们就可以看到软文广告中说某某品牌获得J.D.Power调研第一名、头三名这样的文字。但是到了近几年,其实车企们已经并不在意在这种调研中作弊了,主要还是投入产出比不合理。一位车企高层说过,可能每家店的DCC为了应付电话采访会做很多准备,又要先打电话给客户,又要自己装客户,又要模拟调查等等,但有这个时间他认为还不如直接把客户邀约做好,不考核调研效果每年还能给经销商节约很大的费用。
假定我们认同了J.D.Power不会被车企充值,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排名和我们所认知的排名有这么大差距。我们以2015年和2014年的中国VQS调研结果,以及2015年美国VQS调研结果进行一个对比。
根据J.D.Power自己的介绍,VQS是指车辆可靠性研究,这项研究衡量拥车期在37-48个月内的车主在过去6个月期间遇到的问题,包括8个问题类别(发动机/变速系统、车身外观、驾车经历、配置/操控/仪表板、音响/娱乐设备/导航系统、座椅、空调系统和车身内装)的202个问题症状。其中,总体可靠性由每百辆车出现的问题数(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质量越好。
我们可以看到,对比2014年和2015年中国的调研结果,MINI从榜单上一跃而出冲上2015年可靠性的榜首,但是在2014年却都不见踪影。对此,我给一个可能的解释:2015年看到MINI不是说它出来的莫名其妙,而是可能2014年它的得分是位于平均线以下,或者说之前样本数量不足没有计入榜单。同时,我们再看看这份调查的车主时限,所有接受调查的车主都是在调查期间有车3年以上、4年以下的,也就是大多集中在2011年到2012年之间,这个期间正好是MINI Countryman上市期。显然,MINI Countryman的热销可能造成了MINI的调研样本突然增大,然后车主们对这款的评价很高,使得MINI整体品牌得到了跃升。其实我们抛开MINI这种市场偏差,2014年和2015年大部分车企的排名变化并不大,不少车企的PP100数量都在减少,说明是中国车企的制造进步。
我们在对比2015年中美两地消费者对VQS的不同,首先是美国市场报告公布了所有品牌,并且豪华车和主流车是合并在一起的,而中国则是专门分开了的。我个人猜测是这样J.D.Power在中国把报告拆分可能是为了更好的销售,毕竟宝马奔驰们拿到主流车企的报告也没什么用,这样拆分后还能降低报告的销售单价,有利于J.D.Power中国区的业绩增长。而具体在排名上,我们可以看到,似乎中国消费者对于车辆的抱怨会多一些,但是差距也不大,平均数是160比147。同时由于中国的调研结果其实和美国差异也并不大,虽然在美国大众品牌在平均线以下,但得分也在165,相比中国两家合资车企一家为140和155,实际上的差距也并不大。而诸如奔驰、保时捷、三菱、马自达、本田这类得分在中美两地也是比较接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天翻地覆的差距。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成为,中美出现的部分差异还是很明显的,除了MINI以外,还有别克、现代这类,至于路虎、克莱斯勒、Jeep这样的我们也看不到排名,更无从考证中美差异。不过我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还有什么因素会导致调研结论的偏差,会不会是消费者的习惯和心理预期呢?对此,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尤其是J.D.Power的问卷设计中以定性语句来调研时,这种偏差绝对是大概率发生的。比如大众车主可能觉得烧机油不是一个质量缺陷,或者是日系车主认为自己的保险杠不如大众车结实是一个缺陷 ,又比如一个人买了一辆MINI觉得这车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不算缺陷,这都是有可能的。遗憾的是,J.D.Power从来没有在中国公布过调研问卷的任何一个部分,所以我们无法评估这种可能性,但个人认为这种消费习惯偏好很大可能导致了调查结果的偏差。
现在大学也有寒假作业了?
我说个业内的吧.
是这么一回事,我领导的朋友不知道买啥车,我推荐买新凯,巴拉巴拉各种安利,说丰田质量还不错北美的JDpower评价挺好,她就突然发话了..JDpower都是假的,原来我们还专门跟客户交代过,JDpower的调查给好评,能换各种礼品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