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如何节省成本?

理由
举报 取消

————标题修改后的补充————各种奇葩的,好的坏的,短期的长期的方法,只要能节省成本就好了。————原标题————-创业型公司,为新项目招一批人,三个月实习期,然后不到三个月开掉,是不是一种省成本的好办法?————原问题补充————昨天和我朋友闲聊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又去了解一下,发现我之前的表述是有错误的。这家公司有自己完整的开发团队和完整的管理团队和各种总监,有一个主营项目,其余新增项目开发时间控制在三个月。然后大量的招聘的是产品经理,设计,测试,基本上一直在招一直在开。在客服和销售上使用的是大量的实习生,等到毕业就换掉。这样的话就不用承担非常大的人力成本,实习生做的业绩是没有提成的(这点倒是和我上家公司的对手挺像)。————原问题—————昨天吃饭的时候听到的,邻桌一大堆人说他们公司,由于我吃的比较慢,几乎听了全程。大概内容就是:某个创业型公司,好像是做英语的还是什么的,然后有个什么项目,招一了批人,三个月实习期,然后不到三个月开掉,再开招一批人接手。我想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团队,估计是零时加的项目,维护应该比开发省心,如此做似乎可以省成本。

2017年9月12日 10 条回复 1226 次浏览

回复 ( 10 )

  1. 徐文瑞
    理由
    举报 取消

    题主修改了问题描述,但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太能够接受这家公司的做法。

    但是我不太清楚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具体是什么模式,所以可能有失偏颇。

    1. 客服和销售使用实习生,毕业后就开掉:首先每进一批人就要培训,这是一部分成本,这些人有没有可能带着客户走,也是一部分成本。客服和销售一个售前一个售后,几乎可以说都是直接关乎企业收入的岗位,真正和客户交流沟通的恰恰是这些基层员工而非所谓总监和高管,所以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好的销售策略,如果把实习生换成有资质的员工所带来的销售额提升可能远远超出要支付的工资。与其单单考虑员工薪酬的支出,更应该关心的是员工薪酬和员工能为公司带来多少收入之间的关系。

    2. 大量招聘 PM、设计、测试,边招边开:先说 PM,如果有足够资深的总监,让手下的小 PM 都只是单独负责一小部分的模块,也未尝不可,只是一个无法对产品全局做出把控的 PM 即使只是负责一个单独的模块也可能会导致整个产品的体验有割裂感,平白增加了总监的工作量。产品可能是在一个团队里做的时间越长、了解的信息越多就越有价值。其次是设计,每个人的设计风格和理念不同,我还是会比较担心给用户的体验有割裂感,没有太多其他看法。至于测试我的了解就更少了,不评价。

    (据说 Uber 在一些部门就是使用了题主所说的用人策略,能否凑效感觉主要是看中层是否给力……)

    感觉这家公司在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至少作为一个初创期的公司,我推荐他们的高管(为何创业期的公司会有很多高管……)读这两本书《联盟》、《重新定义团队》。公司人员的流动性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风险,这对公司文化和氛围的形成非常不利,同时也希望管理者能够认识到,人不仅仅是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也应当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原回答—–

    并不是,成本反而高得多。

    私认为维护远比开发要困难。

    前期会有招聘的成本和组建团队过程中等待关键人物的成本。

    以及三个月的时间项目成员可能不足够熟悉业务,导致时间节点内任务没有完成的成本——这会导致接手的团队成本大大增加。

    即使这帮实习期的孩子们把项目开发完了,之后维护的成本依然很高。

    估计这帮人毫无团队开发经验……

  2.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除非他这是毫无技术含量的职位,一天就能上手的。不然三个月根本还没熟悉业务。

  3. 黄勇刚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不打算长期用人的话,签劳务合同就行,不需要签劳动合同然后又费劲开掉。

    创业初期现金不足,可以用未来收益支付报酬。但是要设计可靠的规章,确保企业实际控制人不能食言。

    这已经是常识,所以说,创业初期调不动未来的收益,是创业者失职。

  4. 喜蔷
    理由
    举报 取消

    创业公司首要不应该从节省成本下手吧?虽然这是一个必选题,但是不应该是首要因素吧?当然还要根据项目定。毕竟每个行业项目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而要算的,这虽然是一种办法,但不是好办法。

  5. 大灰灰
    理由
    举报 取消

    填不完的都是新手坑。。

  6. 打杂大人
    理由
    举报 取消

    其实很多公司都是这么做的。

    这大量的流动新人的岗位也都是最低级的地推或初级销售。

    各种培训公司,各种中介公司,各种地推公司等等。

    培训成本极低,3天就可以上岗;人员成本极低,底薪无保险(因为试用期公司可以各种空子),协议工资可以高一些,但是各种奇葩制度再扣掉就行了;招聘成本极低,各种渠道收简历,但凡正常人类都可以面试,最多一年10w,平均1个有效简历也就是10元而已。

    大家可以鄙视这样的公司,但是他的生意经只是奸诈,并非作恶。

    那些入职的新人反而应该感谢有个机会锻炼自己,积累起码的社会阅历,早晚你会找到更好的工作,以后会越来越好。

    大公司不会替社会培训底层年轻人的,他们只是把尖子都挖走了而已。

    我们应该提醒年轻防范的是那种收押金跑路的皮包公司,那才是真真正正的诈骗。

  7. James Lou
    理由
    举报 取消

    节约成本的四个思路

    过客君认为精细化运营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有了思路的指导,一些方法和措施自然水到渠成。其中有四个独立的思路是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简述如下:

    1.阿米巴模式

    阿米巴经营模式是稻盛和夫创业困难时期所创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即将一个组织分割成很多独立的小组,并在经营上委以重任,培养有经营意识的组织领导者。独立阿米巴的集体发展,带动整个组织的高效率成长。本质上说阿米巴经营是一种量化赋权或者量化分权的管理模式,通过定量的经营考核来培养经营者和团队。

    简单的说可以认为是业务单元独立核算,将人员成本,费用支出计入独立业务单元,同时在薪酬设计上,一个阿米巴组织中的每一位人员都和业务单元的利润挂钩,其中重点是这个阿米巴的领导。过客君在实践中,除了最基础的办公室租赁等办公成本外,其他的费用支出都会分摊到各个独立的阿米巴团队,包括人员费用,出差费用等等。这样除了企业股东外,所有人都有意愿加实际利益来节约公司成本,以利润为导向。想详细了解阿米巴实施的可以阅读稻盛和夫的《经营与会计》等书籍。(过客君也会单独写一篇分享心得,欢迎关注公众号”id: jameslou2046”)

    概括的说,阿米巴模式就是通过全员以利润导向,一起从意识和行动上都来节约成本。

    2.精益创业

    埃里克•莱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企业的初步成果应该以最小单元尽快上线,依据反馈不断做出调整或转型。貌似不是为了省钱,实际是减少了浪费,缩短了迭代的时间赢得了转变的机会,这是最大的节省。详细的可以看他的书《精益创业》。我们以这个思想作为延伸,有时候要考虑风险平衡后的支出效益。服务器是自己购买还是租用,或许业务不稳定的时候,看似租用会贵,但却可以减少购买固定资产的现金支出。成熟稳定的公司虽然不适合现在的创客空间等办公场地,但是对于初创企业,无论是业务验证不成功或者相反人员急速扩张,某些特定时期灵活性比费用低更重要。最终是一种概率下的节约。

    概括的说,精益创业是一种快速迭代,风险平衡后的一种节约经营之道。

    3.改善

    东方的管理哲学与西方的差异化的地方,东方追求日积月累,点点滴滴的改善而不是变革。“改善”主要起源于日本的经营理念,比如丰田的生产管理,对质量与效率的持续不间断的优化。企业节约成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复一日的改善。

    4.给现金而不是变相福利

    好福利固然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有一种情况要避免,就是认为是薪酬不足的补偿。有时候我们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公司的岗位工资一般,但是餐饮报销出差等报销比较自由”。企业主或许也隐约知晓,不过鉴于其认为该岗位或者该员工,薪酬没有给够,这些其他福利的就作为补偿。貌似是等同的企业支出,但实际不同。一方面因为即使减少开支员工也拿不到,所以会有浪费的倾向。其次会产生不同员工之间不同标准,或者其他员工倾向于此标准之后就会造成浪费。所以还是提倡先节省然后给现金,避免过度福利作为薪酬补偿。

    一般的方法流程

    除了在整个公司的氛围上有精细运营的思路和策略之外,还需要在方法上有一定的指导。高管和会计在意识上和公司达成一致还是容易的。然后员工常常会碰到以下状况,员工不太清楚某个操作是否已经是较优的方式了,不太清楚成本是否已经很低了。如果有一些通用性的方法流程,可以更方便于低成本运营的推行。

    效率核算

    成本是每个企业都在核算的,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算效率,效率的分母可以是人,件,立方,平方。比如单人的发货效率,单件的物流成本,每立方的包装成本等等。如同营销方面大家都在算ROI,每一项的费用科目也要和销售额或毛利润相比,获得费用占比。光有这些占比只能知道花了多少钱,但并不能知道是高还是低。因此只有通过更本质的运营操作的效率成本才能看出来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即要算单位人、单位件、单位立方的效率等。并且占比支出越大的项目,越值得去思考和优化。

    标杆学习

    有了费用占比和效率数据就可以和周围企业比较,特别是和同行业标杆比较,和极致的数据比较。这方面过客君也有过现实的教训。记得四年前我们仓库的租金是20多万,每年按收入有个比例,比如说大概是1%左右。当时换仓库做新预算,就采用对销售额预估然后乘以这个比例,机械的认为比例没有变高那就是合理的。这里面有个不足:只是在算比例,却没有将重心放在降低费用的可能性上。后来看DK出版社的《商业百科》专门有一节提到“只管降低成本,不要计算比例” 后醍醐灌顶。因为电商零售的竞争是全国性的竞争,所以你的标杆要从全国范围去找。按这个思路,你杭州市区的一个仓库,怎么也没有杭州近郊的仓库便宜,近郊的仓库可能没有三四线城市的仓库便宜,更不用说很多和你竞争的企业可能是自有仓库或者当时有很多政府补贴的物流园区。几十万的租金虽然不至于影响企业的生死,但是这样的思路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效率。一定要一直拿自己在各方面投入产出数据去和行业标杆的数据对照和学习。

    老板带头

    这一点很好理解,任何在企业内要形成氛围的事情,都需要老板带头,主管拥护,大伙理解。只有老板和主管比较精打细算,所有的人才可能照此执行。无论是从动机和意识来说,老板带头都责无旁贷,而不能只寄希望于成本会计。过客君在这些年的运营中,养成几个小习惯,除了每月看会计的两张表之外,月度的费用明细表还是可以一项项看一遍,很多的费用科目的多少,可能会和你原先预设的不同。其次,银行及现金支出的明细有精力的话也可以每月扫一遍。另外报销的制度不要嫌麻烦,最好从严按额度设级审批会好一点,太轻松的审批会增加费用支出。最后,如下一条所述,可以形成一些节约的制度来保障。

    形成制度

    宣导可以让大家理解与接受,制度能方便执行。举个栗子,企业内要倡导节电,提出以下倡议 “空调使用建议夏季温度不要开太低,早上不要开太早,傍晚早一点关掉,初冬温度还不太冷,不要过早用等等”。想法是对的,不过员工会很难执行,甚至让行政为难。大多数企业很难做到所有人都很有主人翁意识,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管理者失职。还是通过具体的制度来明确简单化一点,比如 “夏季温度设定不低于26度,冬季没有低于10度不开空调… “。另外,可以形成奖励制度,过客君实行的是:新措施新方法如果是持续有效的,那么将一个月省下来的金额作为奖励給贡献点子的人。企业不但收获了11个月的降低成本的收益,而且起到了内部宣传节约的目的。

    具体的操作举措

    过客君尽量以实际操作过的例子来说明这些举措,即使这些例子很小。因为以例子为启发,更容易结合自己的企业经营来类比,得出适合自己的节约措施。

    外包

    举个栗子:可能全球8成袜子生产在中国,中国8成在浙江诸暨。袜子生产流水线有个环节是剪线头,挂金属小勾(将两只袜子口中间勾在一起)。大唐镇的几个村的大多数在家闲散劳动力都在做这个外包活,每天工厂的工人开车将当天待处理袜子挨家挨户送到,同时把前一天工作完的打包拿走。每双袜子大概收个三五分。对于这些在家看小孩的,看店的,要做饭的闲散人员而言,乐意在家补贴家用1000元,也不乐意去工厂工作赚3000元。对于企业而言,即使不算管理成本,单单按计件成本,外包给闲散人员的成本也是低于全职员工的成本。量如此大,这个差异还是十分可观的。出口优势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点建立的:)

    举个栗子:过客君也将公司服装的串吊牌的工作季节性外包(将衣服的吊粒主牌合格证串在一起的过程,8分每副),淡季的时候自己挂,旺季的时候外包,尽量帮助减少淡旺季的人员需求差异。

    二手

    举个栗子:在山姆会员店网购时,一般外包装的发货盒都是二手的。牛逼如沃尔玛都用二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用二手呢。过客君受此启发,由于每个月要发一千箱衣服入仓给京东和唯品会,生产新的瓦楞纸包装箱大约5元/个,后来找了几家合作单位,二手的纸箱大约在3元左右。之前认为理所应当的支出,还是可以节约不少钱。

    举个栗子:最普通办公电脑大约在2.5-3k,后来通过网上二手大约1.5k肯定可以搞定了,配置还比新机好。(现在大众创业,一年就淘汰不用的太多了,还有网吧的)对小企业而言,一台差异不大,买个10台就有差距了。

    所以用好淘宝的闲鱼,58的转转,可以节约不少办公成本。当然前提是不影响顾客的体验和员工的实际需求。

    计件

    这个不用多说,总体也是业绩考核的一种形式,能直接考核利润的考核利润,对于能计件的尽量做到计件。即时多劳多得的依据,也是提高效率的措施。

    比价

    办公用品能做到批量采购,源头采购,还是可以有些折扣。另外现在营改增之后,也要考虑税票的情况下的比较。

    举个栗子:用app平台有时候就是集中采购的提现,比如零散的叫一辆货车,在杭州跨个区送个货大约在200元,如果你用互联网的app,只要100元不到。这样也是比价的一种,平台上的“供货商”由于竞争太透明,所以价格是趋于合理的,有些还有营销补贴的话更不用说。(题外话,滴滴这样的平台,最终对司机是不会多少有利的,对于市场需求对于成本可以精确到几十元,他很清楚花具体到多少成本可以有多少司机给他打工。当然对乘客还是很有价值的,自身价值就是乘客价值的积累)

    如果知道淘客京挑客的人,原本在淘宝京东沟通的办公采购,用自身的账号平均还可以节约10%左右。

    无纸

    这个是很容易关注到的点,大多数企业都在提倡。比如有些尽量通过邮件方式,一次性不重要的文档就减少打印等等。

    举个栗子:原来请假报销,周会都是打印出来的,现在我们通过OA系统和内部协作软件,直接走电子流程也可以减少无纸化和提高效率。这样的软件很多,比如阿里的钉钉,过客君在用的明道等等。

    账期

    这个不用说,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减少应收账款的账期和延长应付账款的账期,是节省财务成本的核心工作。

    综上,过客君认为精益管理的思路是最要紧的,然后在一些通用性的方法和流程下,对各项费用用清单式的节约措施进行排查是可以实际实践的企业节约成本之道。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星际过客” ID:jameslou2046,欢迎留言,请指正和讨论。

  8. 诸葛王朗
    理由
    举报 取消

    频繁换人的成本,比给老员工加工资,更浪费钱。

  9. 莱牧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样成本其实非常高。

    你是没招过人吧。

    你是没被招来的2b坑过吧。

    你是没有吃过好不容易有个人能帮你干活结果人炒了鱿鱼

    你经历过以上3条就不会问出这种问题了

  10. 黑格蓝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样其实成本非常高,这家SB公司不如直接招兼职。上猪八戒吧。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