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房价如果崩盘我们该怎么办?钱会缩水吗?我们要购买黄金保值吗?

理由
举报 取消

很多人都在说一线城市房价不会降,二三四线城市房价会崩盘,房价崩盘会引起什么呢?我们需要购买什么来保证自己的钱不会贬值?谢谢知乎大神解答。请不要莫名其妙地举报我的问题,谢谢。

2018年1月7日 10 条回复 1072 次浏览

发起人:宝翼 初入职场

回复 ( 10 )

  1. 白心子
    理由
    举报 取消

    讲真,我真没听过哪个老百姓在大萧条中能真正做到保值的。要是连老百姓都能轻易做到避开大萧条,那大萧条对经济还有个屁的影响。实际上,你不可能做到资产不贬值,因为你得吃,你得住,你怎么保证不贬值?像你说的买黄金吗?你饿了能吃黄金吗?而且真的到了你这个老百姓都需要把所有资产换成黄金的那一步,别说黄金,估计你连大米都买不起了。

    搞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你就是普通工薪阶层,就是夹心层!啥叫夹心层?比你富的不担心(有的是钱),比你穷的不害怕(反正没钱)。夹心层是往上比只有那么一点钱,往下比还要为这点钱担惊受怕。经济一有风吹草动,不管是大萧条还是通胀,最先受影响的逃不掉就是你。什么股票货基P2P,黄金原油新三板,你认为是理财产品,本质不过是压榨夹心层的安慰剂。为什么?目前国内这些金融产品的利润源头就是信息不对称,夹心层们无论在何种层面上,对金融机构都是绝对的信息弱势,你玩你玩得过机构吗?越是信息不对称,就越是机构与散户的零和博弈,而散户妥妥的只能是零。经济向上还能有所缓和,人家大口吃肉还能分你点汤;经济向下就是妥妥的零和博弈,肉都已经没有了,不割你的还去割谁?

    没有什么理财产品可以让你逃得掉金融法则,你能想到的都没有,真的。可以想办法理财,但是一定要摆正姿势和认清形势,不要有永远保值的幻想。好好工作努力赚钱是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最正确的道路,切记不可因小失大。尤其越是经济不好,就越要小心避免成为机构或者骗子的猎物。

    最后再说回房市,房市已经说得够多了,知乎上随便一搜都是一大把。这里只说一句:你的第一套房屋和第N(N大于等于2)套房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商品。只租不买是一种极端,买个十套八套是另一种极端,而大多数人的最优也是唯一选择就是这两种极端的中点。别的不多说,多说无益。

    P.S.请容我忍不住吐个槽,孟子他老人家那句“无恒产者无恒心”真心不是为房地产打广告啊喂!产不是那个产,恒心也不是那个恒心。。。现在搞得孟子都快成了房地产的祖师爷了。。。。

  2. 萧虫子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过就是想陪大家唠唠嗑,结果被“政治敏感”了。而且修改后显示“评估中”已经一周了。慢慢评估吧。

    修改了几次之后,已经将正文几乎删除光了,却提示依然政治敏感。

    果然很多朋友一开始先收藏的觉悟是对的。

    什么话也不必说——这是坠吼的!

    至于评论区~~~~~~~~~~还是那句话,别吵架,别抬杠。

    个别的朋友也别给我扣帽子。

    我没有说要崩盘,也没有说药丸,没指望让每个穷人都不劳而获,没有指望政府包揽一切,没有任何这个意思。

    只是,保障穷人的基本生存权,保障穷人对未来的那一丝希望,其实也是保障人生赢家们享受生活的前提。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优胜劣汰,是过不了良心与道德门槛的拷问的。即使某个白手起家的富人扪心自问后仍然能够信誓旦旦表态自己的第一桶金是纯洁无暇的,乃至是袁隆平这种身家财富完全理应再加几个零的富人,也不应该漠视两极分化的鸿沟继续加深。

    所以刚才你一定要如实……在宣传上,将来如果你们报道上有偏差,等于你也有责任吧?

    喷人,也是要讲基本法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没必要非要谁说服谁。不喜欢,那就不看,或者就反对加没有帮助,总之自己高兴就好。

    我又不跳大神,我唯一的判断,也就是:之前十多年的一飞冲天,不可能再重现了。

    这也就是我说的“不乐观”。至于是缓涨、微涨,还是横盘,亦或者经济转型成功之后再消化,又或者还能涨多久之类的预测,不说了,反正辩论是不能改变世界的。

    关于黄金么:

    人类告别金本位已经一百多年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黄金现在不算高位,但不代表就不会跌,当然,图保值长期持有,还是可以考虑的——可以考虑,不算建议持有。毕竟黄金实际退出流通太久了,你拿金子去买方便面,店老板还真不见得识货。何况,真出现极端情况,黄金肯定是被管制的。

    而且,很多人所谓的“买黄金”,恐怕更多的是指的纸黄金、期货罢。这些我不懂,就不乱说话。

    祥瑞御免。

    ——————————试验一下,之前保留在word的原文,能不能重新存活——————

    (以下5月28日唠叨)

    首先,道个歉。

    回答这个提问,最早就是抱着聊一点自己想法的态度来答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想到会让这么多朋友有感触。于是就又多说了一些,最后也导致回答越补越长,见笑了。

    我本人非专业人士,就一个平头老百姓,说的本来也就是外行话,水平有限,絮絮叨叨,可能让有些朋友失望了,抱歉。

    第二,关于评论。

    头一次写一个回答一天几百条评论的情况,没想到大家积极性这么高,谢谢各位能够花这么长时间来看我这条并不精彩、也不简洁的回答,而且还这么热心的互动留言。从很多朋友的评论里,我也看到了以往自己并没关注的角度,受益良多,谢谢。

    只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理性沟通,好好说话,尽量尊重不同意见。房价跟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基本上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只要不进行人身攻击,不冷嘲热讽,相信多数人还是能够好好沟通的。

    毕竟,为了撕逼而撕逼,没意义。

    大家来知乎,原本不就是为了交流、分享的么?互相听一下不同的声音,借鉴一下彼此的看法,总会有所收获,不是么?没必要非得争个输赢,论个谁对谁错,更没必要党同伐异、彼此嘲讽。

    (另外,可能我这人说话不太注意,如果有哪位朋友觉得我那句话说的冒犯了,那对不住——然而就别指望我再改了,哈哈。)

    第三,归纳一下我的看法,免得浪费没耐心的朋友的时间。

    1、未来经济的关键,不在于房价涨跌,而在于转型。

    2、未来十几年,必须要考虑最穷的5%~10%的赤贫阶层,房价将成为“慰稳”的重点

    3、“经营城市”理论以及卖地财政必然不可持续(这个没有详细说,不过知乎已经有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就不再展开了)

    结论只有一个:房价不(太可能)会再向之前这十几年一样持续暴涨,而且很可能最后一棒已经不远——这也就是之前说的“不乐观”。

    至于“不远”是多远,别问我,也许一两年,也许三五年,但不可能再长了。不能用前十年的“经验”判断后十年的风向。

    再来一个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危害就不是老百姓的财富缩水,而是威胁整个经济蓄水池的堤坝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稳定。

    本届核心班子任内必然见分晓,很可能2018年之前就能看到明显的信号。

    ——————————以下为4月份原文,略有修改————————————————

    我们距离2030年,只剩14年了。

    2030年时:

    80年出生的人50岁,基本到了绝育绝经的年龄;

    90年出生的人40岁,人生上半场结束;

    2000年出生的,30岁,大约一半左右已婚。

    80后,总人数约2.3亿;

    90后,只有八零后的七成(不到1.7亿);

    00后,比90后还要少(1.6亿)。

    过两三年,00后就要开始上大学了;再过五六年,00后就是毕业结婚的主力军了。

    (历年出生人口,见360doc链接: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1929-2013年)

    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历年的出生人口数字,但公布了每年的总人口和当年的出生率,该链接数据为二者相乘得到的间接数据,可作为官方口径参考。

    如果根据网上的其他数据,如1929年-2014年中国历年出生人口数量数据分析_中国报告大厅

    1929年-2014年中国历年出生人口数量数据分析

    那么人口下降趋势将更加明显。)

    在这个背景的前提下,我们再来看房地产:

    无论从市场的逻辑,还是从政治的考虑,未来房价都是不能乐观的。

    1、从市场的逻辑来说,大家都清楚的一句话,供求决定涨跌。

    (1)

    过去十几年,之所以任大炮的“上涨论”成立,无非就是两个原因:1、政治,2、预期。

    房价永远上涨,说白了,就是借未来的钱,买现在的房;靠明天更高收入的“预期”,来圆今天讲的故事;靠将来的年轻人,来给现在上涨的房价买单。

    至于中间的各种手段,过程,都可以忽略。

    年轻人源源不断,农民蜂拥进城,各地人口涌入北上广深,这是房价上涨的最根本的基础。经济泡沫、营销炒作、专家站台,都只是推波助澜。

    任大炮号准了这十几年的脉,的确是号人物,但一旦要扯成“永远上涨”,那就很快会被现实打脸——跟谢国忠一样。

    因为这终归是不可持续的。

    房子,归根到底,就是房子,终归是用来住人的——无论买还是租。

    你可以认为买房是投资,不是居住;

    你可以说房地产涨跌是有钱人决定,跟穷人无关;

    穷人买不起房是应该的,房子本来就不是给穷人住的。

    但这不会是“永远”的常态。

    因为:

    房地产讲的故事,永远需要刚需来支撑;

    专家们画的大饼,永远需要现实来兑现;

    今天扯的“预期”,永远要明天的事实来兜底。

    如果房子离居住属性越来越远,买房越来越多地变成有钱人之间击鼓传花的游戏,乃至融资洗钱的工具,也就意味着距离彻底没法玩下去不远了。

    (2)具体一点说:

    有钱人的钱是哪里来的?

    假如有这样一个项目:今天你给我一千万,明天我给他一千五百万,后天他再两千万卖给你,咱们仨就共同致富了么?

    显然,这是传销,就咱们三个人而言,没有盈利模式。

    假如有钱人都是聪明人,就不会玩一个没有穷人买单的游戏。

    你一千万卖给我,我一千五百万卖给他,他最后三千万卖给50个穷人兜底——这才是和气生财、细水长流,有了“盈利模式”,咱们三个自然“共同富裕”。

    如果没有最后的50个穷人兜底,很可能你从一开始就不会玩,我和他也更不会接盘。

    即使一开始的本钱可以靠权利从银行空手套白狼,咱们仨也不会玩。

    房价如果继续暴涨(特别是抛出通胀后暴涨),就会面临这样一个悖论:接盘“穷人”越来越少,甚至完全没了。

    90年代的海南岛,今天的鄂尔多斯、温州,面临的都是这样的困局。

    (3)

    未来10年内,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人口不萎缩就不错了。即使是一二线城市,常住人口也很难维持继续增长。退一步,一二线5年、8年后如何,不好说,但三四线城市注定是没有未来的。

    人口高度老龄化、人才外流、年轻人没有希望,这将是未来三四线城市的必然命运。

    即使是美国,三四线城市的命运也是明摆着的——虽然美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要比中国乐观。

    至于三四线崩了之后,一二线会如何,不确定,毕竟很多时候逻辑在“国情”下是会做出一定屈服的特别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乃至紧随其后的“1.5线”、“新一线”、“强二线”等概念下的城市,常住人口总共也不过1亿人左右。

    不论发生什么极端情况,只要经济不崩溃,真要铁了心保,这几个城市肯定还是保得住的。(不考虑成本与收益,不考虑社会代价。)

    (4)

    更不要指望农民工,特别是现在还没能在城市买房的农民工兄弟们,来接盘买房,成就新一轮涨价的故事,那是痴人说梦。

    农民工兄弟们比较有钱的,的确可以做到月入过万(比如装修、快递以及技术工种),也的确可以承受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四五千到一万的房价——可是对他们来说,花二三十万在农村盖一个两三层的小别墅,岂不是更舒服?

    三四线城市的绝大多数学校,择校费没那么贵的,毕竟同一个省内高考分数线人人平等,不因你娃在实验一小还是乡镇小学而改变。何况在地方上,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的“读书无用论”并不缺乏验证的案例(我不赞同读书无用论,更不认同大学生不如民工,但部分大学生的收入不如部分农民工是事实)。

    换位思考,你会选择20多万300平的独栋别墅,还是选择60万90平米单元房?如果二者同时具有wifi、自来水、下水道呢?花10万买辆车,到市中心车程都是半个小时呢?

    2、从政府的考量上,也肯定不会放任房价继续上涨了。

    (1)多数人是穷人,多数人是穷人,多数人是穷人。

    虽然穷人是沉默的大多数,没有话语权。

    按之前十几年这个势头,多数人收入增长幅度是永远跟不上房价上涨的。

    纵使拼进双方父母两代人的全部积蓄,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穷人,即使在县城也买不起房。

    这个“相当一部分”,哪怕比例只有不到10%,甚至1%,都是一个数以千万计的人群。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知乎上年入千万的人生赢家。穷人,远远比知乎er想想的人数多得多。

    (2)农村已然空巢,而且不可逆转。

    想让在县城打了几十年工的农民工,体力衰竭之后“滚回农村”;

    让在北上广深熬到四五十岁的外地狗,两手空空“滚回老家”。

    说说也就罢了,真打这个算盘,那是作死。(何况,农民工、外地狗都滚了之后,本地逼们还能过上现在的安生日子么?做人不要图样。)

    接近3亿农民工,哪怕只有10%、5%被抛弃,那也是几千万的不稳定因素。

    即使winners要把他们当成90年代的下岗工人来牺牲,也得考虑一下“慰问”的成本。

    今天的80户、90后农民工,可不是看个小品就能“我不下岗谁下岗”,听首歌就能“从头再来”的。

    (3)何况,中国还已经积累了3亿左右高中以上学历的人群。

    这部分相对学历较高的人群,绝大多数已经在城市落户,大部分买房也问题不大,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因为房价游离于城乡之间,彷徨不知所终。

    比如我所在的中文专业类的文科狗,我身边就有不止一只手的大学同学年过30还买不了房——即使是县城。

    大家可以瞧不起这里面的5%、10%。都是losers么。

    大学毕业这么多年都买不上房,不是loser是什么。

    你穷是因为你懒,你穷是因为你笨,你穷你还有理了?

    你穷还想结婚生孩子了?你穷还想买房子?

    嘲笑完了,咱们还得继续想想:

    20岁的loser,顶多是个愤青,键盘上喷一喷;毕竟,人生上半场再苦逼,终归还有希望。

    40岁、50岁的loser,真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欲为房奴而不可得,无妻无子,下半生绝望,才是最要命的。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止,无不为矣。——《孟子》,初中课文。

    我们总不能指望这些被时代抛下的losers们,一个个都安安稳稳“顾全大局”,老老实实“别闹事”,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安安静静地默默去死

    不现实,也不可能。

    没人会做这么愚蠢的假设,即使是口口声声诘难穷人“你穷你还有理了?”的知乎赢家们。

    穷人不能指望不劳而获,但社会不能指望他们沉默一生。

    20岁、30岁贫穷,最多变成愤青、键盘侠,大多数穷人还是会忍耐,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希望。

    40岁、50岁还一无所有,他们会做什么呢?

    如果接下来的十年,房价还打算再翻几番,相当一部分80后、90后,将成为40岁、50岁还一无所有的穷人。

    至于渲染崩盘多可怕的论调,我想说:1、坏事不会因为可怕,就不发生;2、只有暴涨才会导致崩盘,我反对暴涨,正是因为我不是崩盘论者。

    (4)举几个大不敬、不河蟹的例子:

    40岁还没娶上媳妇的刘bang,

    写《 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无业游民王薄,

    连秀才都中不了的盐贩子黄chao,

    驿站精简编制后的下岗职工li自成,

    写诗都不押韵的精神障碍患者洪xiu全,

    ————想想,他们后来让这个社会买的单有多大。

    说是秀才那啥三年不成,可一旦逼得他们三年、甚至三十年都毫无希望,全社三年、三十年后还都不搭理这上千万的穷酸秀才,那真是会闹出大新闻的。

    人数多了,时间久了,黑天鹅总会出现的。聪明人不会赌黑天鹅永远不出现,而我相信“他们”是聪明人。

    也不要说现代社会那啥不可能,明末的时候,江南的缙绅们看来,西北那群盲流也是自寻死路。

    即使只是犯罪率提升十几个百分点

    即使是和平的太阳花

    占领中〇

    占领墙街

    红衫军黄衫军对阵

    都能让我们自以为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变得不堪一击。

    (5)所以,政府不会坐视不理。

    假如真的有一天药丸,公知大V、良心企业家、任大真理炮……都可以一走了之。一张飞机票的事,护照绿卡早就办好了。所以他们不在乎。

    但政府不能。

    20多年前,苏修末代书记,连退休金都领不到,问问退休金的事,还要被继任者嘲笑;

    20多年前,罗马尼亚的狩猎爱好者拉着妻子的手,面带微笑看着行刑队

    三千万铁饭碗,八千万先锋,将是维稳失败的最大受害群体之一。

    相比随时可以跑路的、富有良心的公知、富豪、企业家,反而是一直被大家吐槽诟病甚至仇视的权力阶层,反而是被愤青们抵触的最厉害的官府,在社会稳定与发展问题上,才是不得不跟愤青loser们站在一个阵线上的人。

    我非但不是喷政府的大缓则,反而是一个比自干五更铁杆的精神赵家人——虽然我对赵家人毫无好感。

    因为我相信,某派对,还没退化的那么彻底,也不会像对岸的对手那么无能。

    至于黄金?

    人类告别金本位已经一百多年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想图保值,还不如买几大罐石油埋起来呢,毕竟现在石油的低位的短暂的,将来反弹是必然的。

    但是真大批量买油存起来,技术难度还挺大。

    貌似我们只能买石油期货,期货我不懂,我不乱说话。

    利益相关:我不是空头,更不是唱衰未来。

    实际上,我今年刚刚在我最不看好的三线买一套房,因为我想在鸡年生个猴子。

    个人判断,未来政府必然不会继续放任乃至向过去一样推波助澜助长房价大涨。

    (1)政客们的核心工作,就在于权衡利弊。

    权衡哪一部分人可以牺牲,哪一部分人会从中受益;

    可以牺牲的,能牺牲到什么程度而不崩盘;

    可以受益的,受益到什么程度,才不会势力膨胀,幻想篡班夺权。

    看核心的表态,现在最关心的,内政无非是去库存、产业转型、扩大内需三件。无论这三件事成与不成、阻力多大,都是必然要搞的。

    “房价上涨”的预期,恰好站在三者的对立面。

    之所以还不能马上真动手打压房价,无非是需要时间缓冲这巨大的惯性。

    高速路上180°急转弯,会翻车。

    但反对拐弯的乘客,都会被踹下车,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前面是什么。

    司机尤其清楚。

    哪怕反对拐弯的乘客坐在第一排,曾经跟司机谈笑风生过很久很久。

    (2)货币注水仍在继续,甚至还再创新高,可实际比例是在下降的。

    M2 只有40万亿时,来个4万亿,相当于注水10%;M2达到150万亿时,就算来个10万亿,也只能稀释6%。

    印钞机好用,但不能滥用,越用副作用越大,正效果越小。

    这注定是手术前的吗啡。(当然,也不排除一直注射吗啡最后high死的可能性。)

    至于很多二三线城市这波“政策利好”下的上涨,就是把本来是大手术前镇痛的吗啡,当成是医生又新开的营养液。

    即使是营养液,也该明白,重病已久,调养的差不多,就该动刀子切病灶了。

    (3)2016年,房价总体不会跌。2017年,估计也不会。

    至于三年后、五年后?

    母鸡呀。我又不是钦定的上帝。

    只是“万年上涨论”,必然会被打脸。

    (4)今后,以10年未期看长远,房价即使不跌,也必须跑不赢通胀。

    (2018年换届之前,可能还能继续涨,但我说的是10年,不是3年。)

    另外,必须不是必然——虽然赵家铁了心干的事情,好像还没有干不成的。

    房价不需要崩,只需要别疯涨,矛盾就不会激化;

    适当给低收入人群让一点利,矛盾就不会激化。

    经济转型成功了,房价再涨一点,也无所谓;即使暴跌,也没大家想的那么可怕。

    可怕的是转型失败,在一个高度老龄化和彻底拉美化的社会,房价没意义。

    离开实体经济本身的繁荣,房价100万一平或者100块一平,没区别,都是药丸。

    如果未来房价还像之前这十几年一样疯涨,转型就是空谈,就等于赵太爷放弃转型、承认失败了。

    (5)如今,还指望房子增值,无非就是赌自己不是最后一棒罢了。

    但是,最后一棒,肯定是近了。

    重温一下农场主和鸡的故事:

    一个农场主养了一群火鸡,每天早上十一点给鸡喂饲料,一年之后 ,火鸡中的哲学家宣布:“每天早上11点食物就会 从天而降!”然而第二天十一点,降临的不是食物,而是死亡。

    因为感恩节到了。

    不做更多解释。

    (6)还要补充一点:就算房价跌了,我们穷人也不会从中受益多少,我们穷人相对的社会阶层、地位也不会改变

    80年代我们的父辈,结婚时会为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痛苦不已;

    90年代我们的叔辈,结婚时会因为彩电、冰箱、洗衣机的高昂价格捶胸顿足;

    2000年后的我们这一代,结婚时看着逐年疯涨的房价欲哭无泪,甚至觉得了无生趣。

    十几年后,房价完全可以变成白菜价、负资产,但我们的工资,肯定还是会贡献给新的“蓄水池”,下一代年轻人结婚时,也会继续面对一个新的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30年以上收入的拦路虎——也许是跑车,也许是私家飞机,也许是家庭机器人,也许是小型核电站,也许是我家乡国际化大昌乐出产的天价蓝宝石,脑洞随意开。

    当然,也可能是硬着陆,大家一起勒紧裤腰带——本来就已经卖了裤腰带的穷人怎么办?天知道。

    房价变成负资产是完全可能的。比如,那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发现,一堆夫妻两三年的收入就可以在二线城市买房,但每年养房的物业费、房产税、附加税,要比房贷还要多得多——不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怎么解决?(只是打比方,不探讨具体操作可行性)

    又说不定,到时候还会配合公立学校、公立医院改制,买完房,还要给就近的学校和医院交各种教育附加费、医疗附加费——毕竟我们的房子与户口、户口与教育、医疗、养老,是捆绑在一起的。

    无非是换一种方式来割韭菜,换一种姿势来插入~

    但至少,很多穷人终于不用隔三差五被房东赶走、被中介宰割了,能够不被丈母娘一票否决了,能安心繁衍穷三代了。

    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下面的内容可看可不看,个人对老家穷人生活的一些感触**********************

    看到有童鞋质疑我说,穷人在县城买不起房,还一本正经的算账,说在县城买房,收入、月供是多么低、买起来多容易。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接触过穷人,有没有过在县城里真正生活个一两年。

    有父母可以啃老,

    有父母的房子可以合住,

    夫妻二人都有一份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作,

    每个月扣除基本的吃穿住用水电气暖房租交通等生存开支还能稳定结余1500以上,

    能够从县城里的银行拿到20%的最低首付,

    能够按标准利率甚至85折、8折利率还贷,

    甚至还可以有公积金——

    在县城过上这样的日子,可能例子很多很多,但他们真的不是穷人。

    何况,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各种意想不到的开支,远远多于计算器上按几个键得出的数字。

    做过乙方运营的人都应该都知道:

    预算永远是用来给甲方看的,后期执行的时候肯定要追加,不然会赔死的。

    他们还需要夫妻两个都要一直有稳定工作(越是穷人,就越难稳定下来),

    不能有生老病死,

    不需要打点人情往来,

    不需要打点各路牛鬼蛇神,

    不会吃亏上当遭遇电话诈骗,

    没有烟、酒、网瘾、赌博之类不良嗜好,

    不能生活在房价虚高的县城里(有穷县比临近全国GDP前40的地级市房价还贵的,非要点名引地图炮么),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遇到任何意外

    ……

    老家的穷人们想要过上这样的生活,持续30年都这样无病无灾、安安心心还房贷,

    这跟让我们在北京过上77元廉租房的生活差不多,需要CCTV的魔力。

    就像教科书上的“理想状况”一样,忽略摩擦,忽略能量损失,默认纯度,忽略个体差异,在标准大气压下,或者在绝对真空…..

    每加上一个“理想条件”,都意味着这个理论模型过滤掉了一部分样本——最穷的那部分。

    即使每次被“忽略不计”的只有1%,这么多条件筛选下来,早就把相当大比例的人,都忽略了。

    比如,哪怕只是一句“有手有脚”,就把上千万的残疾人,云淡风轻地抹去了。

    我不否认现在老家多数人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了。农民种一亩大棚蔬菜,赶上好价钱,一年收入10万问题不大。在县城开个小饭馆,生意好的一晚上毛收入两三千。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但别忘了,我说的是穷人。每天靠去劳务市场有一搭没一搭打零工的,家里躺着一个病人的(不需要更多一个就够),开个小店黄了的,刚攒一笔小钱就被偷了的,摆摊被城管揍了的。

    你以为他们每个月收入三千,你听说他们一笔小生意利润翻番,但你并不知道他们每年过年时的辛酸。

    愿阳光每天都能照在乐观者的身上,永远没有阴天下雨刮风打雷。

  3. 俗不可耐
    理由
    举报 取消

    真正的危机会在大家一致看多的时候突然爆发。还有那么多人喊着,要死了,要死了。证明风险是自下而上都看得明白的。那么就算是危机也不会太离谱。

    我不相信中国经济会永远健康,但这次却依然不认为它会崩盘。在大部分老百姓都勒紧裤腰带存钱的情况下,政府和银行能够打的牌还很多。

    要知道美国人民的存款可是负数!但人家从来不想经济危机爆了怎么办。

    我们觉得省吃俭用,要死要活地赚钱是常态。其实在世界上是珍惜物种。几亿人不分男女不惜每天工作十小时去多赚钱,然后他喵的不花天酒地,把大部分都存起来。多大的窟窿也能堵得住。

    可怜的两代人!有钱不敢花!其实都是给国家做贡献了。

  4. 李子健
    理由
    举报 取消

    唱空房价的那帮人,坟头草都一人多高了吧,现在还谈房价崩盘呢?

    我怎么觉得,唱空者中有一大批都是无房一族,而且手里拿着几十万等着房价崩溃抄底京沪楼盘呢。

  5. 浪客行
    理由
    举报 取消

    政府现在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步。调控房地产吧,资金推高别的资产价格,继续增发货币维持房地产吧,加速的资产外流让央行很快无法维持这个持续了20年的游戏。

    先放2张图。

    第一张图,中国对外投资额,翻倍之后又翻倍;不仅仅是外币在流出,大量企业和个人还在进行对外投资(比如安邦)。

    第二张图,M2和名义GDP的比值从1990年的70%涨到了205%,增长了293%,同时物价也只增长了283%。

    请注意,中国的GDP是名义GDP,如果算上GDP平减指数(类似CPI),CPI少增长了将近3倍,这3倍到哪里去了?

    有一个基本的公式 MV=PY

    M就是货币量,V是货币流速,P是物价,Y就是实际GDP

    增发的货币量如果超过GDP的增速,要么降低资本的流速,要么推高物价,在中国显然两者兼有:

    1.超发的货币被货币流动速度更慢的行业吸收了,比如房地产,比如基础建设投资,都是超长期的债务。

    2.CPI没有计入房地产资产的价格提升,实际物价指数上升的会更快一点。

    这个游戏持续了20多年,因为遇到了2001年的911和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的这个游戏没有受到太多的阻碍。

    但是现在面对美元向全球抽血,国内的货币市场就很尴尬了:

    继续超发货币,推高房地产价格。更多的外币流出会抵消货币的增发(人民币基本是依靠外汇占款发货币的),货币贬值会失控。

    如果控制货币的发行量的话,无法继续推高资产的价格,大量沉淀在房地产和基础建设里的资本就会大量流出,货币流速增快,疯狂推高物价。还记得4-5月的期货的疯涨吗?这就是货币无处可去到处推高资产价格的后果。

    无论是哪个处理手法,都无法避免对经济的巨大冲击。当然依靠P2P跑路、债转股、国家队砸盘、房地产降价收回流动性无疑会造成通缩,通缩是哪个央行都不愿意面对的。

  6. 施盈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手里的货币会不会缩水,取决于两个因素,你是否投资了房市,和CPI涨幅。

    (大前提是国家不加班加点印刷货币,M2涨幅过大,资金还是会流入房市,也崩盘不了)

    如果房市崩盘,你手里有多于刚需的房,那你要出手的时候,必然会资产缩水。

    如果你只有一套自己住的房子,那房产崩盘,与你无直接关系。

    如果你手里没房,根据此题假设,今年可能崩盘的话,你觉得你是不要买呢,还是不要买呢,还是不要买呢?

    (今年的房价分析实属另一个问题了,此题背景已设定。)

    再讨论CPI。

    房市崩盘的结果,与股市股灾类似,凡是做多的,基本都会资产缩水,因为股市也不是简单的零和游戏。

    去年股灾中很多人卖都卖不出去是为什么?因为做空者直接用自己手中的仓位把价格钉死在跌停板,大多数人想割肉都割不了。

    这种情况下,你也可以参考自股灾以来,近一年的CPI,基本低于2,2是通胀通缩的荣枯线。

    其实也很好理解,如果房市崩盘,带动相关产业的不景气,大多数人手里的钱少了,自然物价就降低了。

    得出结论,如果你只有刚需房,那你手中的货币应该购买力会更高。

    当然,去年股灾这种情况,就算不去做空股指期货,做空商品期货也是赚钱的,如果房地产崩盘,不光想着保值,做空商品期货增值也可以。

  7. 温酒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房地产上敢说真话的已经被做掉了。

    牛刀和谢国忠开心了?

    他去年说什么了?

    2015年不买房,可能短期内都买不起了。

    当时我记得有个问题问啊,如何看待他这个言论啊。

    下面那个喷得惨烈哟。

    “这不是他说的”

    “他这是放屁”

    “他不是这个意思”

    结果,今年年初房价你们还记得么?现在去买呀……

    信了任志强,升官发财奔小康也就是眼皮底下的事情。

    现在人家不好说话了,大家只能小马过河了。

    我跟你们这些傻空头说,

    全世界没有比我们这些傻多头更希望房价往下跌的了。

    全世界没有比你们这些空头更能阻止房价往下跌的了。

    说某个地方房价贵的人越多,这个地方房价越要涨。

    说某个地方房价便宜的人越多,这个地方房价越要跌。

    每一个空头,都是潜在的多头。

    每一个多头,都是潜在的空头。

    好好想想这是为什么。

    到底崩盘怎么办?

    很简单啊,你只要醒过来就好了。

  8. max
    理由
    举报 取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要想着你能独善其身,除非你肉身翻墙。

  9. Edward li
    理由
    举报 取消

    看到这么多人唱空,我就放心了。

  10. 每天都会很快乐
    理由
    举报 取消

    快把房子卖了买黄金吧!

    反正也不是我的钱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