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人际交际模式的潜规则是什么样子?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生意场上,一个不懂游戏规则的人会被视为“傻子”,需要熟悉那些成功的潜规则,为自己赢得跟多朋友,在生意场立于不败之地?

2018年1月26日 9 条回复 1523 次浏览

回复 ( 9 )

  1. tian tian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我不知道。太复杂了。估计我再活30年,也不敢说自己看懂了人际关系的潜规则。

    但是我知道自己要什么。

    如果找不到潜规则,找不到门路,做不成某个人际关系影响了我的目标。那么就换一个方式,再试试。没有谁能拒绝我十次。每次找错了方向,我就这么安慰自己鼓励自己。

  2. 玮小哲
    理由
    举报 取消

    个人以为,在中国,适当的、可控的、有意的暴露缺点是普通人际交往原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情景例子:

    1.假设有一个大龄单身、精神层面优秀、物质层面中等的人,他的追求是年纪适当、精神层面至少中等、物质层面至少合格的灵魂伴侣,在与人交流中,与其去解释这些信息,远不如一句“我没有钱”来的有力。这种适当的示弱其实是一种双向过滤型交往。

    中国人际交往的特色是,我们并不太尊重内心的强大,物质是衡量优秀与否的标准,当然,也只有物质能衡量,这并不错。

    但这种交流方式会省去你一些麻烦。

    2.假设有一个兴趣爱好专业精通却不靠它生存的人,而他交流对象的专业恰好和这个人的兴趣专业重叠,与其平等的交换意见,不如只是做一个倾听者,并适当的提出一些基础常识型的问题来迎合对方,这种适当的示弱是一种单向咬合型交流。

    中国人际交往的另一个特色是,我们并不太相信兴趣所能带来的力量,收入是衡量专业精通与否的标准,当然,也只有收入能衡量,这也不错。

    但这种交流方式会省去你另一些麻烦。

    3.假设你想说出一个结论,不要自己说出来,尽量在交流过程中,帮你的交流对象排除掉所有他能考虑到的其他选项,由他的口中说出,比自己口中有说服力的多。这种交流,自己首先要比对方在这个结论的论据上更精确与严谨,其次是要对对方了如指掌并且是有一定发言权限的身份。这种适当的示弱方式其实是一种单向引导型交流。

    中国人际交往的再一个特色是,我们并不太接受来自高智商提炼后的结果,亲力亲为是衡量利弊得失的标准,当然,也只有亲力亲为能衡量,这也不错。

    但这种交流方式会省去你最大的麻烦。

  3. 叶飞
    理由
    举报 取消

    泻药

    外国不懂,不知道哪些部分是中国特色

    只以人际交际的潜规则而论,最重要的是符合个人认知的等价交换。

    比如,在办公室里,我帮AB两人送文件,在我的认知里这是个小忙,但毕竟是帮忙;对A,他觉得是个大忙;对B,他觉得这是举手之劳,不值一提。在这种情况下,人情而论,A送得太多,浪费;B送得太少,得罪人。

    大约这就是最基本的人情潜规则吧

  4. 生生
    理由
    举报 取消

    楼上有说等价互换的。忽然想起来有个鸡汤文说的故事,帮过你的人会再次帮你的概率大于你帮过的人帮你的概率。就说这些吧,隐隐可以看出社会圈子的某种单向性,就像热力学第二定律。

  5. 赵先森
    理由
    举报 取消

    有肉大家吃!

  6. 永远
    理由
    举报 取消

    能量大小排名,从大到小,关系,钱,服从度,能力。

  7. 赵某某
    理由
    举报 取消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少帅》里,张学良的老爸张作霖说的那句,“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仔细品下这句话,想想为什么张作霖可以当东北王。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