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10 )

  1. 陈思好
    理由
    举报 取消

    去年三月份magic公司的公开亮相,使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了私人助理服务这一新型创业模式。其实在这一模式诞生之前,一系列的类似于格瓦拉电影,猫眼电影,饿了么外卖,美团外卖的网站都是某一领域的助理服务。而magic模式的诞生则是将这些便民服务融合一体,成为了一个能满足客户各种需求,更加便民的模式。

    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变得更加懒惰,希望足不出户就能达成自己的需求。这也就使得magic模式拥有了无比开阔的前景和庞大的客户基础。但如何做到即使客户满意,又能使客户心甘情愿掏钱,成了magic模式创业团队势必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在我看来,到现在为止出现的几类magic模式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百度推出的“度秘”,在形式上来说,“度秘”采用的是纯人工智能模式,当客户提出需求是利用计算机迅速查找答案提供解决办法。从效率上来说,“度秘”无疑是成功的,节省了人工成本以及时间成本,本身就作为科技信息领域的巨头,在技术上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度秘”提供的服务却无法使大多数人满意。首先,“度秘”在查找解决办法时只是将客户的需求与有能力解决该需求的第三方进行连线,也就是说,只是简单的帮你找到了第三方,仍需客户自己通过第三方来满足需求,所以“度秘”做的就是利用百度先前积累起来的资源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生活便捷索引平台,这就与“私人助理”这一概念有些脱轨。其次,采用纯机器服务,势必削弱了作为“私人助理”应有的一些人情味和灵活性,因此“度秘”的发展需要在服务能力和质量上在下功夫。

    还有一类,作为magic模式小型创业团队,缺乏技术基础和资源积累基础,使用“人工+机器”或者“纯人工”的方式。这些团队相较于“度秘”可以更加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但在成本上就会大大上升。不仅如此,由于资源积累不足,这些小型创业团队服务的领域和地域都会受到严重的限制,这也会导致大量的客户转移到另一些能够提供这一领域或地域服务的平台。

    客户群的选定也是这些创业团队所要思考的。有些团队选定的是高端人群,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提供高级餐厅订座,私人保镖,保姆,私人教练等服务。针对于高端人群,收益自然会高,但高端人群的数量毕竟有限,且相对聚集,大多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所以一旦选择了高端人群,那服务的对象和地域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发展的前景多少也会受到限制。反观那些定位于所有人群的团队来说,需要更庞大专业的团队才能支持起那么多的服务对象,而对于社会各个层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揣测也会变得更加的困难。

    再谈及这些magic模式的盈利模式。开发这些平台的终究是要赚钱的,大多数公司的盈利模式在于利用低频长尾非标化的服务赚的一些佣金,而在高频标品服务上实现免费。由于高频标品服务的频率高,所以免费表面上看是一大笔损失,但其实不然,高频标品服务的成本其实是很低的,标品在于客户的需求大多是普遍的所以容易满足,因此利用高频标品服务免费不仅可以拴住客户还可以带动一批客户选择低频长尾非标化的服务,从而赚的一些佣金。在我看来,其实过于的依赖低频长尾非标化服务不利于公司的收益。第一,非标化服务意味着客户的要求不是普遍的,可能是非常努力能够满足的,但考虑成本接了这些单会花费很多人工成本,不接这些单有损失了很多收益,因此接与不接的权衡过程是需要创业团队花心思考虑花时间投入社会去测验的。第二,长尾意味着服务时间可能会拖的很长,这就导致了时间成本的急剧增加,如果放弃了正在进行的长尾服务可以节省时间成本,但损失的会是声誉和客户的信任,如果继续,那巨大时间成本对于一个小型创业团队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我认为过于依赖低频长尾非标化服务赚取佣金是不可取的。

    还有一类盈利模式是在于利用会员制,通过包会员获得更多服务,公司也通过出售会员来赚取更多盈利。会员制由来已久,对于刚上线的私人助理服务领域我认为现阶段的会员制是可行的,但当前是无法盈利的。目前国内上线的magic模式公司已有40余家,在一个新领域同时出现40多家全新的公司,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对于客户来说,既然面前都是陌生的平台,那么谁的优惠尺度更大就会优先试用谁,道理很简单,支付宝的优惠力度比微信支付大,那客户一定会选择支付宝消费。因此在当前的推广领域实行会员制的平台也势必会跟随整个行业优惠的步伐,对会员的价格进行折扣处理或者干脆免费试用,所以我认为目前来说会员制是无法盈利的。但是会员制在未来必定成为这一领域的一个固定盈利模式。第一,会员制的收入稳定。第二,会员制可以相对的拴住客户。所以会员制可以说是发展成熟后最稳健的盈利模式。

    最后简单说一下我对于这个模式当前推广方式的看法。大多团队采用的微信公众号来推广。对于我自己而言,那么多平台已经上线了近半年,竟然没有听说过一个这样的平台,可以想象,像我这样平常上网的年轻人都很少了解,听说过这些平台的人肯定不会太多。所以如何推广,是否仅仅依靠微信公众号推广,这都是需要思考的。另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借助已存在的平台,例如支付宝,饿了么等成熟的平台来进行推广。

    Magic模式是一块新型领域,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成熟的平台,所有团队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如何提高人工智能的水平,如何在大客户量的情况下保持服务水准,如何巧妙的进行盈利,将是magic模式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回答且要回答好的问题。

    看完之后一点小感想,欢迎交流

  2. Eagles Ding
    理由
    举报 取消

    《国内Magic创业沉浮录》读后感 商业模式第一次作业

    丁一凡

    国内Magic创业沉浮录:强劲玩家已登场,私人助理服务到底该怎么做?(原文链接

    如图是Chris Anderson提出的长尾模型。在传统的规模工业社会中,长尾是不值得重视的部分,因为长尾与短头的模式流程不同,不仅没有什么收益,反而徒然增加成本。然而在信息时代,由于开辟新领域的成本几乎为0,长尾反而成为了一些中小企业的生态龛,正如在文章开头所指出的,对于百度的进入,一些行业内的企业表示并不担心,反而感谢提高了私人助理行业的知名度。

    根据自身定位的不同,目前的私人助理业务也分为短头与长尾两大模式。再具体地说,这体现于几个指标:

    1.AI还是人工?(建立在当前AI水平还不能超越人工的基础上)

    2.资源整合平台(典型代表:度秘)还是专业服务代表?

    3.会员制(吸引中高档业务,收取会费)还是大众化

    从文中提到的一些案例来看,处于长尾生态龛的企业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比如美妆业务,商务助理,高端购物指南等等。国内Magic目前的行业现状,可以说也诠释了Long tail模型的正确性。

    三、具体分析长尾与短头的生存状况

    短头:度秘及其目前的尴尬

    度秘是百度在2015年互联网大会上推出的,定位是面向大众的私人助理服务。但是以我观察,度秘的内容实质可以分拆成两部分:结合百度搜索资源的智能机器人问答服务(如:今天天气怎么样?)以及整合百度平台上的O2O服务(如:帮我订一张电影票)。

    作为BAT巨头下的产物,有坐拥百度的各项资源优势,度秘的发展应该非常蓬勃才对。然而,在读到这一篇文章前,我几乎没有听说过度秘的存在。就观察身边人来看,度秘占有的市场份额非常之小。

    首先,就O2O来说,人们已经习惯于已有的生态圈。对于餐饮,人们使用饿了么与大众点评;对于出租车,人们使用滴滴等打车软件。更重要的是,用户习惯于一类事放在一个平台上来做,而该平台也必然精于此。然而,度秘的定位看上去什么都做,在不能保证用户体验好于其他O2O商家的情况下,很难分流到客户。

    其次,就智能机器人问答服务而言,度秘也不见得比Siri,Google now等同行出色,从技术与用户体验来说。更关键的是,度秘与硬件是脱节的。ios上的siri与部分安卓的google now,不需要考虑吸引用户的问题,而对于移动设备的拥有者,安装度秘的必要性似乎也不存在。

    由于两方面的尴尬境地,度秘目前的存在感很低。与其说百度推出度秘是为了改变行业结构的,不如说是出于作为BAT巨头“先搞一搞,万一火了呢”的心态。

    长尾:遍地开花,难成气候

    原文中列举了不下10种的长尾非标的magic模式企业,我仔细看了下,发现其服务对象集中于:商务,婚庆,美妆等有一定刚需,难以标化,需要专业化服务的领域。

    然而,这些Magic模式公司在发展时面临着与旧有的外包服务公司的竞争。要想成功,就必须在用户体验下下功夫,而这又会带来成本的上升。此外,即使在一个领域内做的最好,也难有大的规模与体量(目前公布的公司数据,大有水分之嫌)。

    结语

    Magic模式自从在西海岸诞生之后,本土化尝试就未曾停止。短头与长尾内的不同企业用不同的生存方式努力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分一杯羹。在未来,我们显然可以预见Magic模式因其更好的搜索结果,更好的助理服务而成为主流,但是,起码不是现在。

  3. 郭子路
    理由
    举报 取消

    从未想过在知乎回答会是课程作业,但这种作业方式又确实既符合知乎的模式,又是对大学课程的教育方式新的尝试。

    Magic为国外一家研发人工私人助理公司产品,成立不到一个月,在 YC 亮相,拿到红杉 1200 万美元融资,估值超过 4000 万美元。《国内Magic 创业沉浮录》则以由Magic事件出现所引发的国内一系列“私人助理服务”创业浪潮进行深刻探讨。上篇合集主要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国内 “私人助理服务” 创业的主要实现路径和线下服务落地方式,并呈现了现在处于成长期的 6 家全品类服务产品发展情况(助理来也、大白、9588、跑的快、神猪和度秘),在下篇合集中,密集列举了12家目前处于探索期(Get、亲秘、小达)、转型期(应应、哆啦、小蜜蜂、如意如意)和垂直细分领域(人群)(会客助理、美位、魔镜在线、V助理、一号私秘)的 “私人助理服务” 创业公司。

    这种模式的愿景是免去用户安装一堆APP,仅靠一个终端应用实现客户需求。从普遍的吃穿住行到一些边际小众需求,用户都能在一个聊天界面和助理语言沟通。

    在这方面相似功能上我最先想到的是苹果的Siri和微软的Cortana。这两个语音助手依托手机系统最先实现全平台服务普及,通过云计算,搜索引擎、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初级助理查询和提醒服务。这本身是技术发展的驱动结果。作为Siri的最小载体,苹果手表Apple Watch也不容小觑。倘若Siri的助理服务不再仅仅是调出内置的app,而是能够帮人们实现更多订购代理生活化功能,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极具颠覆性的影响!

    从目前的国内互联网格局来看,几大巨头对市场需求提供服务的重合性越来越高,magic模式的思想中主要一点是整合杂散的单元,百度的“度秘”整合了自己多款产品的服务,借助自己成熟的搜索引擎,将百度地图,百度糯米,百度外卖,百度医生,百度新闻等功能整合集成,优势是最明显的。不过对于普遍乐于在各大APP寻找时有时无的特价电影票,机票、打车优惠券或者订餐满减优惠的中低收入人群,Magic模式如何攻破还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手机安装了度秘,在界面底部就看到几乎所有功能,同时还提供向导模式便于和助理交流。在稍晚时间弹出消息提示:”度秘每天22:00开始充电,此时度秘将进入普通智能模式,于次日8:30开始,重新为您更好的服务”。这种情况下基本就只能点击一些菜单中的功能,无法解决用户个性输入的文字需求了。

    从用户体验而言,magic类服务会便捷很多,但在订单完成后能否完成支付以及售后流程等功能也应考虑。对于创业者而言,是否对服务人群细分,如何对服务覆盖领域划分都是要非常明确的问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私人助理” 将被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Richard Ding
    理由
    举报 取消

    Last modified: March 8th, 2016 18:40:17

    有不对之处欢迎各位评论区指正。

    一、利益相关方

    – 终端用户(End User)

    – 类Magic助理平台(Magic-like Assistant Platform)

    – 平台自营服务(Self-run Service)

    –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3rd-party service provider)

    二、商业模式

    1、常见产品盈利模式

    1、毛在猪身上:类Magic助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通过用户在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以下简称“第三方”)购买服务,平台获得第三方的提成返利。

    2、毛在猪身上:导流+回扣。当平台用户数量规模较大,形成一定的垄断时,就存在了“对于同一个用户需求,平台把客流量往哪里导”的问题。举个例子,假设每天有很多人通过这个平台直接或者间接(例如平台很智能,做了秘书的工作)使用了订车的服务,那么平台在打车服务提供商上就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这个时候,第三方服务商与平台的“合作”,或者以竞价排名机制获取客流量,就成为了平台掌握主导权获利的方式之一。

    3、毛在羊身上:平台自营服务,例如跑腿、高级定制人工秘书等服务。

    4、毛在羊身上:VIP增值服务。

    三、商业机会

    1. 增加接入深度,体现助理的私人化:尽量减少用户与店家需要沟通的步骤,例如直接提供与商家文字沟通的窗口,自动向商家提供用户常用地址,一句话订车。

    2. 增加接入广度,一些有潜在需求但尚未被完全开发的标品化服务。作为助理服务,可以在有大客户流量的前提下,这些服务的收入也十分可观。

    3. 高度定制化智能服务,通过对用户已有的了解尽可能帮助用户安排服务。

    这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已知我要从上海去香港出差,助理通过半人工半自动的方式,(a)查询了所有可用的交通方案。考虑到我的(b)历史订票方案偏向于飞机出行,但又很少定过晚上的航班,因此最终推荐给我两到三个航班。我只需要动一下手指选择,(c)助理就帮我提交了订票信息订好了票。出差前一晚,(d)提醒我香港天气转凉,在整理行李时需要带上保暖衣物。第二天早上,在(e)助理设定的闹铃中醒来,(f)已经帮我预定好了早餐和的士。

    在这个例子中,所有助理所做的服务已经用字母标出。没有一项单独的服务是难以做到的,难的是将所有这些与用户本人高度相关的定制化服务有机整合起来。在这一方面仅使用AI无需人工干预的做的最好的:Google Now.

  5. 徐永杰
    理由
    举报 取消

    前言:

    • 互联网如果只是虚拟世界的事情,那它便只是一种更为先进的通讯手段,绝对不会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活形态。当互联网与消费时代的大背景有机结合时,一场商业革命的化学反应就势不可挡的被引发了。互联网给消费带来的是透明与廉价,便捷与高效,竞争与优化……O2O时代满地都是机会,找到很容易——对任何想尝试的人来说都是如此——笑到最后却实在需要超乎常人的眼光和能从容应对瞬息万变市场的睿智。

    Magic的市场需求从何而来?

    了解一个市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市场需求。

    • 需求1.从最基础的支付与购物到饮食、出行、金融乃至雇佣,O2O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众多用户在对各种手机app新鲜感的新鲜感消退之后,平添了应用使人眼花缭乱、操作繁杂的苦恼。用户迫切需要一款能够整合各种功能,能够提供傻瓜式一键操作的便捷应用。
    • 需求2.消费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便会诞生出个性化的消费。但消费者并不愿意耗费时间与精力去联系生产者或者服务提供者以获取自己的需求,于是这时一个能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平台就拥有了广阔的市场。

    Magic识别模式如何选择?

    对于识别模式,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机器并不能取代人脑。

    • 目前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进行智能识别推送的技术门槛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大多数选择了以人工识别为主的方式,即使像百度一样拥有强大技术实力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也只能实现较为基础的识别与推送功能。
    • 现阶段Magic还在市场接受期,规模较小,可以通过人工投入来实现较好的用户体验。然而应当意识到,要想吞下一块大蛋糕,靠高成本、低效率的人工投入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将机器识别(AI)不断地进行优化,丰富平台数据库并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 因此,最终理想的Magic的识别模式应当是建立在机器对中高频类标品或半标品化服务完全接管,对低频长尾服务智能分类并交由相关人工端处理,这应建立在不断研发与投入的基础之上。

    Magic服务模式如何选择?

    服务是维持一个产品能够长久生存的决定性因素。

    • 既然Magic的定位是建立在资源的聚合之上的服务助手,那么就必须能对各个潜在的服务中都有所关联。显然,即使是像百度、阿里这样已经拥有自己的生态链的霸主来讲,靠自己的力量也是无从实现的。所以,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应是其服务模式的中心部分。
    • 在这种服务模式能够稳定的提供用户所需的服务之后,可尝试建立或拓宽自营服务,以拓宽利润增长点、提供更可控优质的服务。

    Magic盈利模式如何设定?

    • 互联网公司只要拥有流量与用户,就不怕赚不到钱,但问题是如何在赚钱的同时保持用户黏度与产品竞争力。
    • 通过向用户推荐指定的服务提供商,以从用户订单中分一杯羹,这应当是Magic主要的盈利模式。对于不同类型的服务,平台运营者都需要投入足够的重视:
    • 虽然单笔的高频标品化订单带来的收益较小,但却是服务的主体部分,带来的整体收益同样不可小觑,并且这也是增强用户粘性的重要基础。对于低频长尾服务,需要事先与潜在的服务提供商洽谈,以达成适当的利益分配方案。
    • 与此同时,流量引导、适量的广告与大数据也应当是利润的有机组成部分。

    Magic创业者前景如何?

    • 就目前的中国互联网界来讲,要想在三大巨头间杀出一条血路,是几乎不可能的。既然市场前景如此广阔,三大巨头势必会插足其中,如若与其相斗,将免不了被收购或者被淘汰出局的惨剧。
    • 因此,在相同的领域找到不同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三大巨头插足Magic势必是想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服务生态——即全方位服务。然而这也会给精确定位的服务留下可乘之机。如果能够将服务定位到到某一精确的方面,使之成为这方面的专业级”私人助手”,也将会收获一批忠实的用户,另开辟一条创业之路。

    总结:

    Magic领域市场潜力巨大,在互联网行业的风起云涌之中,很难预料最后的走向如何,但有一点准没错,想尽办法给用户想要的,让用户体验到便捷与舒心——这就成功一大半了。

  6. 罗宸麒
    理由
    举报 取消

    准备回答,第一次进入知乎的写作模式,才会发现为啥知乎作答的水平比百度知道 之类的高出一个层次了。

    我们看到的是以私人助理类服务的Magic创业公司在新兴互联网浪潮中崛起。

    我将从以下几点深入探讨,再对《国内Magic创业沉浮录》进行评价。

    以下仅供参考

    互联网的网页爬虫的捆绑用户性

    我们从现有的互联网公司和他们所做的行为中就可以发现:互联网作为一个大数据时代,在信息方面铺天盖地,然而当他们掌握了用户的生活作息、兴趣爱好、购买偏向,便开始实行了这项秘密捆绑用户的网页爬虫,如果这是一台全新的笔记本电脑,没有登录任何用户账号,那你打开百度、淘宝、京东、可能会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界面。现在只要你登录了账号,大量的数据已经捆绑到你电脑的mac地址和你的IP地址,即使你退出了账号,在相同的ip地址下,也会收到针对于你个人的广告业务和淘宝商品。

    那么这样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对于企业来说,就拿阿里巴巴淘宝来说吧,针对客户推送他们喜欢的东西无疑是如今最强大的一项技术了,并且将买家和卖家相连,为他们铺平道路产生交易,从中在赚取费用。而近期的大量的捆绑用户使我感到了恐惧,只要你在用你的常用设备,百度、淘宝给你显示的只是你感兴趣的内容,其余内容几乎一干二净全部不剩了,这是有多可怕,相当于把你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环境内,似乎只有你一个人。对于用户来说,长期的相同推送和广告以及商品会产生极大的疲倦感和厌烦感,你会感觉到一种通俗来说就是没有新鲜感。人永远是想了解更多的东西的,如果你限制了他的空间,他会对你产生极大的厌烦感。

    在网页爬虫捆绑用户性来说孰好孰坏?我觉得可对半开,部分捆绑部分自由,给足用户丰富的自主权。Magic这类私人服务我觉得在选择针对客户时也可采用捆绑用户式,但我认为新型app或网站不应过度局限客户视野,在捆绑的同时一定要赋予用户大量的自主权。我们的知乎平台我觉得就很好,至少没有过度局限。

    长尾理论的切实存在和面面俱到的全能大数据时代

    那么随着互联网时代铺天盖地的展开,人类面对着越来越多的选择,有一个叫做排行榜的东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会去关注于排行榜上的内容,然而当所有人都去关注这个榜单时,你的品位是不是就意味着成为了大众品位了呢? 而会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长尾理论所提到的人们会去关注在排行榜底端的内容,

    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克里斯·安德森

    那么作为一家私人助理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如果把服务目标定义为小范围个性化的长尾服务,其实并不是有很大的困难,首先你可以通过上述提到的网络爬虫对用户进行分析,然后将客服服务人员根据对象分类指派,达到零成本高效并且具有面向对象的效率。这在普通的私人助理业务上新的开拓几乎是很有意义的,设想你的互联网私人助理如果可以达到真实私人助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那用户的体验几乎是完美的。你过去普通的只能回复你天气安排日程,这给用户的体验顶多就是个机器人,毫无存在感,如今这一服务会让用户有了炫耀的资本,你看我的私人助理能干吗能干吗。

    人工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然后不得不提到人工和技术的结合了,如今的互联网技术还未达到可以完全人工智能的状态,此时采用人工与技术的结合倒是一种聪明的方法。单纯的技术太过死板没有灵性,单纯的人工工作效率低下,没有效率。当你的公司专门对于私人助理有所研究,用户一般提出的任务都可被列为助理基础面向对象业务,每次用户提出后,助理可通过公司数据库快速定位到任务所在,选择快速处理,中间一系列的操作会由公司对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对接、调控,然后系统直接快速处理。这无非大大提高了效率。然而对于用户提出的“个性化需求”,人工显得格外重要,当现代的人工智能还无法获取到该任务的意思时,由公司指派的专家客服便会出面。然而整个一个从上之下获取任务,执行任务,的过程十分的条理化、效率化并且去掉了许多中间过程。

    至关重要的用户体验

    一个产品,一个app带给用户的直接体验是衡量产品价值很关键的一点,可以从第一、心理层面,第二、功能层面来看待。首先心理层面,我认为这项技术首先攻克的便是用户的心理,你居然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私人助理,这对于一般人还是很具有诱惑性的,用户会很想去体验一下,再加上用户入门的门槛不高,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十分便利。第二是功能层面,私人助理类服务的产品的功能远远大于传统AI型的说话机器人,一方面,长尾非标的私人服务使用户体验大大提升,一方面高频标品服务有着比一般更快更高的效率。更有一方面我认为,就算是一个真实助理不能帮你去做的事情,或许私人助理可以帮你完成,这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提升,具有无比大的市场。另外,私人服务类助理其界面以texting的窗口,简单的管家问答型形式使个人办公、购物、生活的技术门槛降低,更加便捷,就连老年人也可以用这种方式。

    带给人前所未有的快感

    什么快感,直白的讲,用户只关注价格、体验、效率。首先,价格是最关键的,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市场是很残酷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市场会被“价格屠夫者”所占据大量份额。其次就是上述提到的用户体验。效率也是由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所提升。

    客户为什么要追求简单的体验感受

    简单本来就很美,简单中蕴含着大量便捷性功能,便显得更加友好。

    互联网品牌推广路线

    由于长尾非标的私人服务层出不穷,变化莫测,由私人助理平台为领头的平台会作为一个信息共享,有着集合资源的作用,拉拢各方资源、产业,可能原来是区域垄断的一项业务,会由此被影响,在私人助理平台上公平竞争。在用户表面上看到只有平台为自己服务的同时,大量的线下业务和增值服务将因为平台吸引用户的能力拉拢各方资源,招募资源入驻自己平台。然而,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推广路线,那么在一开始互联网品牌如何推广?同时在有一个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如何脱颖而出?我的理解是,从小范围做起,从小群体做起。Facebook 从Harvard做起,Youtube 在披萨店和餐馆开始做起,其对象都是小规模群体,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并且用户的自由性交互性是很重要的,当你这项产品足够好时(私人助理已经是足够好的了),由小群体的推广是非常不错的,我所说的前提是你的影响力有限的情况下,像百度这样的大企业,推广肯定是不同寻常的了。我认为如果是我现在想初创一个商业模式,最合适的便是在校园内最早开始实行,并不是直接向社会推广。

    如何打造自己的差异化品牌,使相类似的品牌具有自己的品牌价值。

    然后在众多私人助理性产品中,如何脱颖而出呢?无疑,价格对于每个公司是公平的,差异性不会很多,A公司定价比B公司低,B 公司为了抢占A公司的市场份额,即使零成本或者负成本运营,也会跟A拼最低价格。其次,便是技术。谈到技术,无疑更加是门槛较低的,大量的新技术被直接开发,在互联网上Github上,一个新的技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免费性,这些技术会很快被技术人员攻克,共享。一个公司只在app互联网技术上的革新,将很快被其他公司学习并用于使用。故品牌价值是差异化品牌在我看来至关重要的一点,在市场竞争不断进行着的同时,以仅仅低价和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公司将无法继续生存,只有具有自己品牌价值的才会获取持续的盈利。

    本身就应该作为免费的互联网是否应该盈利,如何盈利?

    一般的互联网公司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门槛,降低了中间成本,以低价、免费、赔本的形式运营着,然而正是因为这门槛的降低,商家和用户这两头都可以受益于此。互联网相当于一个平台,连接着各方利益单位,只要有充足的来访量和流量,商家会想方设法在你的平台上出现,赚取更多的利益,用户会想方设法在你的平台上获取更好的服务买到更实惠的东西,此时利益相关方便出现了。无论此时互联网公司在做什么,都可以有所盈利的。

    评说点收费和包月服务包年服务。

    点收费:是一种按需收费,我认为理想的社会所有的东西都是按需收费的,不存在流量包月1G,电话费月租费、包月会员费这种种费用,因为这些费用出现的很不合理。可以说这是一种盈利模式,但是互联网的免费、自由竞争、去中心化会使得这种包制度慢慢退出。

    包月模式可以吸引用户去消费,但也不是最理想的,我认为最理想的便是按点收费去鼓励点消费,不浪费多一份的资源。

    假如,我们想阅读一本书的一章,我只需要付一章的价钱,然后你拿到1章的书,这是公平的。

    在私人服务中,如果能做到按需付费自动增长,便是一种进步。

    互联网品牌拓展路线

    有演出 – 音乐演出神器

    像有演出,大麦网这样的平台,可以以原有平台为优势,使用户性加强,而不是仅仅的单一业务,而注册用户只是为了完成个人信息。

    首页 – Dotamax

    游戏类网站的开放社交,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模式。

    其他以用户为首的扩展路线都是可行的。

    私人助理类服务,我觉得可以以其原有平台为根本,开发以问答形式多种多样的服务形式,可能有网络类课程、服务的接入等等。

    最后做个总评

    互联网服务层出不穷,新意不断,谁能从众多新新产业中吸引到用户的眼球就成功很大一部分了,而私人助理业务目前就我个人来看,还未吸引我的眼球或者说能够让我去使用接触这一产品,说明其在产品、推广、服务上还存在问题,但作为一个潜力型的互联网产品,它存在很大的空间,Magic创业沉浮录带我领略了各种此特点的产品,直观地剖析了现有私人助理的市场,我们现在要拭目以待的就是像Magic这样私人助理产品今后的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7.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知乎回答Token: LHC

    概念辨析

    我想先做一个概念辨析,我认为实际上大多数Magic模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助理」,而其实是一个「代理」(当然是一个聚合度很高的代理平台)。

    仅仅代用户完成各种事项,这种功能只是真人秘书,或者说「助理」的子集。纯人工或者弱智能的Magic模式目前其实就是集中了原本存在的各个服务的入口而已。而要真正做到「助理」级别,显然人工服务是远远不能满足超高频的日常需求,必须转向强智能才能较好地处理(可以参见后文关于微软的Cortana,谷歌的Google Now和苹果的Siri的分析)。

    所以,我更愿意称目前的Magic模式为一种「代理聚合平台」,和时下已经较成熟的「新闻聚合平台」有一定相似之处(同为资源聚合,掌握入口,流量导向,都需要对用户的使用情况和需求进行分析并作相应推荐),不同之处在于Magic模式需要很强的线下结合和即时响应。这对应用Magic模式的创业团队的运作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关于Magic模式

    早在Magic在2015年进入资本和大众视线之前,原属Nokia的豪华手机品牌Vertu已在「线上个人助理」这一领域深耕多年。以已成为朋友圈热门转发文章的美国运通所谓「黑卡」的诸多特权和便利服务为代表的针对高级信用卡客户的代理服务也运行了很久。甚至在淘宝上,很早就出现了在各地区代为跑腿、办事的服务。Vertu助理以及高级信用卡客户的增值服务和代办跑腿服务是典型的低频长尾非标化服务。前者主要针对的是高端客户(Vertu个人助理一年的订阅费用是两万美元左右),后者则是大众化的。

    微软的Cortana,谷歌的Google Now和苹果的Siri这三者作为三巨头全力推动的「系统级个人助理服务」,由于与用户日常使用的操作系统从底层整合,呈现给用户的优先级远远高于第三方应用,以及三家企业他人难以企及的极限技术优势,在不需人工干预的「自动获取用户需求」这一个人助理需求上已经获得了很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通过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已经能实现部分「代理」的前期功能(三者都支持直接根据用户的语音/文字指令推荐相关服务的直接入口)

    所以就「代为完成个人事项」这一总体需求来说,Magic模式不能说是从零到一的突破。Magic模式受人关注的亮点在于其深挖了所谓「懒人经济」的概念:相对原本分散,单一的底层服务平台进行聚合,从而抢占了更接近实际用户的流量入口。在这个流量为王,用户数据至上的时代,能获得资本的青睐。

    沉浮

    先说一点和Magic模式无关的内容,现在一些文章,谈到新型互联网创业,总是三字不离「获得××××的〇〇〇〇万投资」、「上线AA月,就获得了BB用户,日均活跃用户高达CC」诸如此类的浮夸表述,我个人是比较反感的。诚然资本的关注度和商业模式成功的可能性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在如今浮躁的大环境下显得刺眼,背后实际情况如何,或许外人难以知道。而通过列举用户流量来为一个初创企业或者模式背书更是不靠谱,对于这样一个服务型的模式,夸大用户数据实在便利不过(甚至某著名话题性手机的天猫预售都能三倍造假)。实物审计都有办法瞒天过海,这些些单薄的数字又能说明什么呢?

    当然我不是一味否定数据的重要性,而是说这样的表述几乎可以应用到任何一个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营造出一种「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的气氛,我想这对于浮躁气氛的形成也是有一定贡献的。

    从应对的需求类型上划分,Magic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可分为高频标化、多品类的日常需求和低频长尾非标化的个性需求。

    高频标化:

    之前提到过,目前的类Magic模式在高频标化需求的应对上本质上其实是对现有「下层」服务的聚合。为了应对高频的需求,即使是标化的,任何人力处理都会成为模式继续增长的瓶颈。显然,Magic模式的快速响应将是该模式生存的必要条件。「懒人经济」的重要一环就是「节省时间」,如果丧失了即时响应的优势,那么用户就几乎完全没有使用的理由(就连Vertu的助理服务在宣传的时候很注重其「24小时在线」特色。而且「懒人经济」中另一环「简化流程」在高频标化的需求中几乎没有体现,现有的O2O平台在这方面的用户体验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和支付相关的接口也更加紧密和安全)。如果使用智能方式进行需求分析,那么会遇到很高的技术壁垒。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的语义分析、模式识别等都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即使是Cortana,Google Now和Siri,也不能完全做到准确识别用户的标化指令。如果识别不准确或失败的次数过多,那么用户肯快就会失去耐心。

    对下层服务的聚合,实际上将原本流经各O2O平台等中层服务提供商的流量预先导向平台并进行了筛选,这很可能会引起下游部分的不满。如果没有一种非常非常强大的力量介入化解利益冲突,创业型的Magic模式很有可能因为实际服务提供者的抵制而使服务质量劣化。因为光就收集用户需求来说,Magic模式并没有很大的话语权和必要性,因为标化的需求的流量完全可以直接进入原本各大O2O平台而无须经过Magic模式,而这些O2O平台本身已经做到了信息聚合的作用,已经通过收取手续费或者佣金和底层商户形成了闭环,甚至于像饿了么这样的餐饮类O2O平台已经开始向花店、蛋糕店等相对低频长尾的领域拓展,凭借自己成熟的平台基础和餐饮服务带来的巨额稳定流量,会比空中楼阁般的Magic模式更有前景。如果没有Magic模式,高频标化的需求本来就会直接导向O2O平台,原本的O2O平台凭借订单历史功能能够很好地处理高频标化需求。此时的初创型Magic模式企业就犹如空中楼阁一般,既没有强力的渠道控制能力,也没有做到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增值(信息整合实际上已经有成熟O2O平台把持)。

    综上所述,在可以遇见的未来,由于人工服务的限制和流量渠道话语权的弱势,大多数类Magic模式只能维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盈利空间非常狭窄。如果采取订阅制收费的话,在本身不具有强烈必要性的时候去对中国的一般用户收费无异于自杀,而且用户数量的限制也严重制约了收入。

    所以个人认为,以创业公司的方向去复制Magic模式,发展前景不大。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的「度秘」。很多人认为,BAT这类巨头进入了哪个领域,采取了什么模式,就认为这个模式,这个领域大有可为。其实这是一种盲从和迷信。百度已经通过直接收购和资本运作的方式在各大O2O领域站稳了脚跟,其本身也有(不光彩)的强大搜索引擎和(无原则)竞价排名机制作为强大的数据来源和企业支持。然而度秘自2015年发布以来就基本消失在了业界新闻的大海中(甚至其官方贴吧只有502人关注),百度也没有利用其强大的能量全方位推广这个产品。从度秘实际的体验来看,只是把百度原有的O2O服务进行整合做了一个入口,并对用户需求进行推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Magic模式。并且,对于用户给出的需求无法直通,再加上对于用户的自然指令不能很好辨别,这将是一个脱裤子放屁的僵尸产品。

    我倾向于认为,BAT三家在某个领域出击,仅仅代表他们对该领域产生了关注,并不完全等于这个领域一定有宏伟的前景。对于BAT这三家托拉斯级别的公司,付出相对微小的人力,财力和运营推广成本在一个新兴领域「占坑」是非常常见的状况。

    「占坑」的主要目的如下:

    1.
    提前规划。针对新兴领域,在不明确前景的情况下投入少量资源进行提前规划,从实际运营的过程中进行调研和数据的收集分析,以便日后的决策。

    2. 技术与模式的实验室与试验场。谷歌、微软都有类似的实验性或者开发中的产品直接上线的情况。便于以实际的生产环境快速验证功能,便于产品迭代。

    3. 宣告存在,施加压力。在新的领域宣告自身的存在与关注,能够刺激该领域,对该领域新兴的创业公司形成压力,便于日后可能的收购。

    相较于BAT自身的体量而言,完全可以在倾注相对较小的精力情况下在该领域形成热门话题,采取类似广撒网的赌博式策略,多边下注,只要能押中少数几个就能收回投资。这和许多投资公司的投资策略是类似的。并不一定说明该领域前途「一片光明」。

    低频长尾非标化:

    我认为低频长尾非标化的服务才是Magic模式应该关注的对象。在目前确保用户的即时体验的情况下,人工服务或者人工+弱智能的方式是较优的选择。这种方式本身就限定了一个平台最大能承载的用户数量不会特别高,所以选择低频长尾非标化能够比较合理地保障利润,或者采用高单价订阅的方式专注于高端用户群体。

    从「懒人经济」的角度来讲,低频长尾非标化的服务目前比较分散,很多领域缺少成熟的O2O平台,所以在「节省时间」和「节约流程」的角度上都有值得挖掘的切入点。

    然而如果继续做实体商品或服务,本质上就是在这个领域打造一个O2O平台,再交由Magic模式进行需求整合,这将是不很现实的。因为首先打造任何一个实用性质的O2O平台需要很大的线下精力,并且为了一个原本低频长尾的需求去打造一个O2O平台显得性价比极低,活跃度也是问题,所以Magic模式应当维持人工代办,以符合线下服务和产品提供者本身的生态,也能提供更个性化、定制化和更优质的服务。在像婚庆,高级酒店、餐饮和服务预定这类高端需求中,人脉本身就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运营者能够整合发展线下人脉资源提供服务,将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个人认为,Vertu的个人助理和高级信用卡持卡人的特殊服务是这方面较好的先行者,后来者可以通过采用Magic模式来将代理服务从Vertu手机和高级信用卡上的其他大额前期成本上剥离出来,使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目前国内Magic模式里我比较看好会客助理:商务人士助理服务应应:美妆领域助理服务。这两者都具有低频长尾非标化的特点,并且专注某一个细分门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人工客服。并且细分门类中一旦形成稳定的用户粘度,后继者再想分一杯羹就有困难。像应应这样针对女性化妆需求的服务,很容易就形成一个类似社区的氛围,便能具有内部的正向反馈循环和对外部的自发宣传推广作用。会客助理专注商务会客的极度细分领域,通过给用户提供即将会面的对方的背景信息,从而便利用户的谈判会议,能产生远超过一次服务本身价值的潜在附加价值。其实承担了往往只有大型企业才会具有的承担调查的专门部门,和目前小微企业常用的账务外包模式有相似之处,除此之外由于背景调查是广泛的需求,所以实用性更广,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有很好的前景。当然,这种垂直细分的模式只能实现特定的「代理」功能,模式缺乏灵活性,商务类型的细分如果忽视了与自身主推服务相配套的日程管理、提醒功能,则会反而增加用户的流程复杂度,造成粘性降低,最终可能导致客户流失。

    综上所述,初创型企业在不具备海量资源的情况下大多只能通过差异化竞争,在垂直细分领域上发挥自身团队的特长才能稳定生存。

    未来展望

    对于一般创业公司来说,找到并深耕垂直细分领域的模式将会比全品类高频标化铺开的模式要好存活。

    在全品类高频标化方面,从Magic模式直接入手的创业公司很可能敌不过借道Magic模式拓展业务范围的现有O2O平台。现有O2O平台可以依靠稳定的流量、用户粘性和较完整熟练的线下运营提升和扩展入口,比如饿了么向花店、蛋糕店、礼品店的扩张。虽然这种方式和Magic模式一切以与一个「个人助理」对话来完成需求的模式有不同,但是实际上只是指令输入模式的不同,二者背后的实际操作机制是完全相同的。「个人助理」这一模式更多地还提供了使用者一种「专业的」、「被服务的」感受。如果说一般消费者在高频标化消费的初期可能会有新奇感的话,等到新鲜感消失以后自身环境与这种私密专业的助理服务的冲突就会影响用户体验,反而使用传统O2O平台才是符合大多数用户期望的生活方式。

    对于专注垂直细分的模式,也会根据运营能力,行业本身契合度等进行筛选,这些都应该是正常的商业活动。能够为高端用户(特别是商务用户)提供良好的专业,私密,迅速的用户体验和富有自身特点的服务模式将是明星。

    真正的巨头们很可能会加入这片蓝海。目前的三大个人助手和系统深度整合,能做到良好的安排个人事项,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与邮件等文书工作,用户体验优秀,认可度高。再加上三家拥有很高的技术优势,可以进一步提升助理的「人格感」,增强助理与用户个人生活的结合。同时依托强大的线上资源提供海量分类信息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用户行为分析与个性化推荐,能够在高起点模仿Magic模式控制用户入口。与操作系统深度整合这一点则是全品类标化模式创业者所不具有的用户入口的绝对优势。从资本、社会影响和运作能力来说,巨头们和原有承担实际业务功能的O2O平台的合作会比创业公司更加顺利,甚至可能出现各大O2O平台为了争夺自身服务的系统级入口而反过来补贴的情况。对于巨头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把实验室技术投放到生产环境的大好机会,也是扩大提升自身操作系统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更是向线下拓展业务、加强线上下互动的绝好入手点。更有甚者,此举可以获得用户更私密更频繁的个人信息。

    尽管可能有浮夸,有水分,我相信YC的投资不会是拍脑袋决定。Magic以短信服务的方式提供了更接近真实秘书体验的助理服务,这一点用户体验的革新非常值得学习。然而对于其本质的商业模式而言,有待探索尝试的部分还有很多。

    总之,会有无数大船,小船,舢板在这片蓝海里沉浮。

  8. Wuych
    理由
    举报 取消

    《国内Magic创业沉浮录》读后感

    Magic模式看重的是终端用户与第三方软件之间的空间。随着O2O模式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量各类APP充斥着市场,其服务范围包含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越来越深的植根于日常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在第三方软件与用户之间,用户面临着包括搜索、安装、注册、绑定、筛选、比较等繁复的操作。大量零散、冗杂的APP也需要一个中间方进行整合,Magic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一方面是对于今后私人助手尤其是在巨头介入后发展方向的分析预测,另一方面也提供互联网竞争中两个值得考虑的关键点,也是看完本文之后印象最深的两点。

    一、差异化:

    度秘作为百度旗下的又一新成员,借助百度原有的影响力和其旗下的子品牌无疑会给这一市场带来巨大影响。而面对这样的巨头,创业者很难在技术和资源上正面与之抗衡。所以“差异化”将成为众多新兴私人助理软件求得发展空间的一个必然选择。从微信、QQ,到淘宝、亚马逊、1号店。互联网竞争中正是差异化使得不同品牌打破垄断,得以共存。所以,应对度秘介入,私人助理们需要独特的产品定位(诸如服务范围、服务人群等),以一技之长切入市场。

    而高频标品化服务因为其标品化的特点,寻求差异相对较难。于是便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个关键词——个性化。

    二、个性化:

    对于高频标品化的需求,目前已有的各类专业化App已经做得十分完善、便捷,终端用户与第三方软件之间空间较窄。私人助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有限,因此,我认为私人助理在这一块只需完成整合工作就足够了。

    面对用户提出的比如订购电影票的需求(较少的个性化元素且用户更多的只是接受信息并做出判断),相比于在对话框中输入电影名称、时间、地点,直接给出某些当下主流电影订票软件的界面或许来得更为直接,也并未给人太多距离感。(当然具体给出哪款软件的问题上应该基于用户习惯,给与用户自由选择的空间。)

    由于高频标准化服务的潜在空间有限,且垄断现象严重,客户习惯难以改变等问题。竞争十分激烈,软件开发者尤其是对于新兴创业公司来说,试图通过做全做细高频标品化服务脱颖而出十分困难。于是对于更多新兴软件关注点就可能会在低频长尾非标服务上了。也就是打“个性化服务”牌。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扩展服务范围、流程长度,提供个性化服务所需要的成本越来越低。因此为长尾理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使得单类需求量较低但种类丰富的低频服务有可能反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也正因为其种类的多样性其市场十分广阔,难以形成垄断,更容易体现品牌差异,竞争也会相对较弱,更容易成为一个获利点。

    正如同超市有时即使亏本也会引入一些低销量商品以带给顾客品种齐全的感受,着重低频长尾非标服务,除其直接带来的经济收益外,往往带给用户更人性化的用户体验,从而间接获得品牌价值。

    至于是选择人工还是机器,以本文的思路来说,基于现在的技术,为了实现个性化这一关键点,我认为虽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完成大部分高频标品化服务和信息的筛选过滤分类等工作,但人工服务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对于新兴创业公司来说,人工服务环节将十分重要。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私人助理服务体验用户的一些看法观点,仅供参考,欢迎交流。

  9. 袁蕴哲
    理由
    举报 取消

    咦,所以说这是商模新作业吗(逃

  10. 张淑贤
    理由
    举报 取消

    写的思路有些乱。。。。。。。。。。

    《国内magic创业沉浮录》读后感

    2015级本科生 张淑贤

    看了magic模式。想到江南《龙族》的Mint俱乐部 ,无论你在世界哪个角落,一个电话,十分钟之内,Mint可以山顶上为你放两个小时的烟花,订下一个已经被预定的高档餐馆,安排好复杂的旅游方案,还会依照你的习惯带来更多人性化的细节制定。Magic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这样一种私人助理,帮你自动或者方便的打理好生活中的琐碎,尽量拿出满足你的愿望和要求的方案。只不过magic更廉价一点,面对的受众也多得多。(在下文中我们把国内magic模式运作的软件叫做magic)

    先分析一下magic们的商业模式(仅限于文中提到部分),再进行细节分析

    l 利益相关者:服务公司,消费者

    l 局部关系:消费者从服务公司获取服务

    l 产品服务的形成/费用/流向:消费者付费给服务公司

    l 盈利模式:消费者资金流向服务公司

    l 服务公司

    服务 付费(此处箭头消失掉了)

    消费人群(分类)

    正是由于magic们要面向更多的人,所以如何快速高效地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呢?尤其是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服务并不能统一化处理。这时候就要将消费人群分类,需求为

    1. 高频标准化的人群(助理来也,大白,9588,度秘),对于这类人群,公司主要偏重于技术支持,说白了,类似于批量化/流程性处理,这样难度偏小,市场较大,较成熟的技术可以做到直接给用户方案,而目前还比较粗糙的度秘还只能像是小娜和siri一样给出相关链接,由用户自己操作。这样的好处是公司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但是并不意味着完全打开了市场,目前这些技术流公司能满足的市场比较小,而且佣金不可能很高。

    2. 需求非标服务,这类人群的需求比较小众,长期以来被忽视,但是根据长尾理论,如果将这一块的市场抓住,虽然琐碎,但是市场还是较大的。这就对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支持要求提高的同时,需要大量人工客服来灵活处理。这样的市场对于公司成本要求较高,而市场需求较难以满足。“跑得快”是做这一方面的线下服务,神猪则用强人工客服来解决之一问题,get则专门做这个市场,希望通过真实的感知用户来打开这个领域。目前这一部分还在试探阶段。

    3. 高净值人群,对于高净值人群,公司可以付出较高的成本来服务,但是服务价格和其效率要与现实助理竞争。小达希望通过多维度服务来竞争市场,美位则强调专业/经验/渠道,以公司团体的优势来赢取客户。一号私秘则与细分领域的magic公司合作,应该说也是在专业性上赢取客户。

    4. 细分领域垂直化服务,服务人群的需求一般比较相似,那么无论是人工客服还是AI客服都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确定的流程来满足客户要求,这样就会带来效率提高。“亲秘”就是做企业市场的一家magic,但是其面对的线下竞争更多更成熟,其服务也并不是完全标准化,每个客户的需求都需要“量身定制”,会客助理则提供较单一性,但是效率高的服务来赢取客户。

    l 总结:这一方面还有问题是有关客户情感的问题,比如说AI无法跟客户拥有情感性交流。我的想法则是将情感类与技术类分开。也就是说心理上的服务通过高质量的人工客服来解决,而高频类需求/简单的非标服务通过人性化AI解决,至于高净值人群和较难的非标服务甚至细分领域垂直化服务都可以交给人工客服解决。这里的人工客服可以有唯一性,也就是一对一交流,但是在解决问题方面可以增加一个高层设计团队,来高效率解决问题

    l 客户问题

    情感类 高频类/简单的非标服务
    高净值人群/较难非标 细分(箭头消失掉了)

    心理客服 AI
    普通客服

    中级/高级设计团队

    l 接下来讨论模式问题,也有商业模式为连接性的magic。比如应应,哆啦,小蜜蜂,都是通过连接线下线上自由职业者和需求服务的人群赚取中间利润。这样的好处在于公司不用去支付雇佣客服的费用,但是客户无法得到标准高质和具有唯一感的用户体验。

    l 私人助理模式必将成为收拢长尾市场的方式,但是如何满足市场是对所有magic“玩家“的挑战。在我的使用过程中,我会发现这样的问题:easy问题的确可以由软件解决,甚至在专业性方面,对于我较困难的问题这些软件也可以解决,但是总会有很多更困难的问题是他们无法解决的,而且他们可以解决的问题我自己少费工夫也可以搞定,这就导致目前的magic们处境尴尬,犹如鸡肋。

    l 说到这,我想到了未来要覆盖全球的物联网,顾名思义,那是一个物与物的连接,用通俗例子解释就是说家门感应到我的存在于是自动打开,继而空调根据我的体温以及环境温度自动控温,甚至椅子自动拉开,微波炉自动开门,衣服自动清洗···被称为信息产业发展第三次浪潮的物联网的核心是用户体验。而magic们也是以用户体验为生的产业。那么为不搭上物联网的大船,挤上新的人类时代呢?我想,如果我做这类产业的话,我不仅会提高效率能力等,我会在人性化的基础上着重自动化/生活化,自动化可以补充人性化和效率化,而生活化可以让私人化更出色。也许,magic并不仅仅是Chris Anderson口中的长尾,而是一个在未来演变成主体的一个暂时性的“伪长尾”。

    l 在目前的技术下要想长远的做好magic,需要企业领导者在灵活选择商业模式,处理人工客服与技术的关系,完美解决客户需求同时,高瞻远瞩地进行技术物联化处理,为有朝一日在新时代中称霸而准备。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