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请分享你的建议
商业模式第二次作业 丁一凡
一、为什么信用卡要提供先借后还的模式?
信用卡本身而言是一种金融产品,服务提供商将资本提供者的资本作为自己的立命之本,因此,信用卡为了吸引客户,推出先借后还的模式,这不仅是其相比于现金交易的一大便利之处,也帮助持卡人有一点资金上的回旋余地。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信用卡行业来说,利息固然是很大的收入,但是回佣、惩罚、取现、手续费与年费的收入也占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它们来说,损失的先借后还的一部分的利息,完全是可以承受的。
对于信用卡来说,既然提供一定额度的先借后还/透支容许是可行的,而信用卡最重要的,是将客户的钱留在自己的池子里。这也是为什么信用卡问世至今,先借后还的模式被全面运用。除了这一项之外,向客户在指定商家让利、提供积分兑换服务、小礼品等也成为一种通用模式。可以说,为了保持住客户的资本这一生命线,信用卡服务者会无所不用其极。
二
传统“信用卡”业务该如何应对与诸如“花呗”、“借呗”的竞争?
以我的观察,信用卡的直接对手,并非诸如花呗与借呗的金融服务。或者说它们不在一个次元中。
1 用户群及额度不同
信用卡的用户需要严格的审核以及偿还能力证明,以高中生为例,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可能办理信用卡的。然而,高中生却不用太大障碍就可以使用花呗。可以说,信用卡要吸引的,是能够提供以万为基本单位的资金的拥有者,而花呗吸收资金,可以说以用户数量取胜,额度多不超过万元。
2 使用领域不同
信用卡作为一项金融产品,可以说完全成为了货币的替代品,在实体与虚拟的任何领域,难能寻得不能使用信用卡的。然而诸如花呗,借呗的服务,由于体量原因,目前还只是局限于日常消费领域,可能也难以向上发展。
由于这两个根本的不同,我想在这一阶段,信用卡与诸如花呗,借呗的金融服务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我想有信用卡的人,可能也会在便利店消费时动用花呗,然而这不妨碍他将数以万计的资金存储于信用卡中进行奢侈品消费。而对于一部分花呗、借呗用户来说,银行也不愿意冒着增加呆账坏账的风险去给他们开通信用卡。
如果说从花呗、借呗的出现以及目前可以说成功的发展能够让信用卡借鉴到什么的话,我想那就是开发在线服务及app,比如信用卡完全虚拟化等等,来吸引用户。在两者商业模式的巨大差异前,任何尝试同化的想法(比如降低办理信用卡门槛)我觉得都难以实现。
个人没有信用卡,没有信用卡体验
信用卡其实是一种信贷方式,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账单日时再进行还款。
对于个人来说,其给予你的信用额度相当于增加了你的流动资产
这种模式一经提出,就广受欢迎,特别是面对于工薪层
他鼓励了消费,银行在其
1.收取商家手续费
2,透支罚款
3,取现手续费等。
4.信息交换收入即收单行向发卡行支付的占特约商户交易金额一定百分比的费用;
发展到后来,信用卡与各大公司紧密合作,推出各类办卡送礼品券等等手段。
总体来说,在信用卡业务的利润中,78%来自信贷利息收入,10%来自交换费,2%来自年费,4%来自现金提取费,6%为迟缴和其他收入。
获取了收入。
其实在我看来,特别重要要的一点,原来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他们掌握了清算中心这个部门,所有的交易信息和客户信息掌握在他们手中极其重要。然而,现在随着使用支付宝的人数以指数增多,使这个清算中心慢慢向支付宝方向转移,而用户信息和交易、货币流通信息也就掌握在了支付宝手中,随后他推出花呗、提前收款等信贷服务,表面看上去与普通信用卡公司一样,但其背后有着巨大的数据库中心,对用户的信用评分极为公平和谨慎,在什么页面上推送花呗支付也很有讲究。然而他的金额也大都有5000元左右,可以说一个月5000元的免息是非常划算的。
对于卖家,Alibaba也推出了提前收款等信贷服务,相当于提供给淘宝卖家提前资金回笼条件,并收取手续费,这减少了传统信用卡和银行之间的中间过程,直接提供贷款提供了便捷。
换句话说,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对特型用户推广类信用卡服务,并且用户使用起来会更加便捷,传统信用卡公司如何应对其实是很难的。
我试着提出以下建议:
1.放弃信用卡使用门槛,加快信用卡申请流程和速度
2.同样推出网上虚拟信用卡服务,以银行为担保,使自己的信用指数远超支付宝推出的花呗业务。
3.推出国外visa 信用卡合作网站,由于国外网站基本都是使用信用卡,国内信用卡与国外的信用卡合作会加强传统信用卡的使用。
信用卡作为一种90年代才在中国出现,二十一世纪才广泛使用的银行卡,近二十年里它是如何影响经济,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未来类似于蚂蚁花呗服务平台的冲击下又该如转型,下面是我的一点小思考。
信用卡,最为直接的功能是超前消费。何为超前消费,简单的说就是用你还没赚到手的钱提前购买物品。超前消费的概念在我们中国人的脑子是比较浅的,由于中国人较为保守的思维方式,较少的人会选择用还不属于自己的钱进行超前消费,而在一些思想开放的四方国家,信用卡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已经普及,超前消费在他们的脑子里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既然持卡者会怕自己日后会还不起钱,那银行会不会害怕持卡者还不起钱呢?准确的说,银行也会怕,但比起信用卡带来的巨大利益,银行自然会选择承担一些风险从而获取巨大利益。然而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利用信用卡业务实现盈利的银行屈指可数,大多数仍处在非盈利状态,那之前说的巨大利益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其最大的利益就是信用卡的使用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整个社会资金链的更快速的循环。只要有了资金的大规模流动银行就有钱赚。
先来看看信用卡是如何刺激消费的。“先消费后还款”的模式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购买力。比如说这个月的工资没有发,但又有东西要买,没有钱怎么办呢?不太大的金额贷个款没必要吧,这时候信用卡就可以出来帮忙,信用卡会告诉你先刷等你工资来了再还。于是就是这样的模式,使消费一次次的提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变得超前,消费力也随着消费阻碍的削弱变得更加强大,自然地资金的流动量也会更大,流动速度也会更快。银行便可以在这样庞大的资金流中获利。说完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缩小范围,对于某一银行来说,如果客户都选择使用你的信用卡,那么相当于客户会借你的钱进行消费,还款时又将钱存回了你的银行,也就是说它产生了一种锁定账户和资金的功能,强迫客户的钱都要通过你的银行,而银行最希望看到的莫过于此,银行强迫新员工拉存款也就是为了锁定账户和资金这一目的。这便是信用卡业务带来的隐性收益。
信用卡本身的显性盈利模式也有很多,目前来看利息的收入还是占有主导地位,如果每次消费后只还了最低的还款金额,那剩下的金额将会产生接近百分之二十的利息,这样高昂的利息会给银行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利息的收入固然重要,但当开展信用卡业务的银行越来越多,信用卡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款利息是否会有下调的可能?这一点需要众多的银行加以考虑。如果某一银行可以权衡好降息带来的损失与降息带来的客户数之间的关系,那他的信用卡项目一定会发展的更好。除了利息,年费也是一个固定的收入,但年费这一收入已经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开始减少甚至免费。随着竞争愈加激烈,减少的不仅是年费的收入,商家回佣的收入也在减少,银行数目多了商家议价的的可能就增大了,回佣率自然也就下降了。
为了吸引客户,信用卡的增值服务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诱人。最早出现的建行的龙卡汽车卡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免费洗车,优惠加油,优惠保养,团购价买车险等等。信用卡的增值服务往往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在使用它消费之余给客户的生活带来最大的便利。大多数信用卡还在各大机场开设有VIP候机室,免费升舱等功能。信用卡不惜财力的开设增值服务,或自己砸钱开设服务或砸钱给第三方提供服务,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多消费。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类似于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的网络金融服务业务,这些业务的基本职能与信用卡类似,这月消费下月还钱,其基本目的也在于刺激消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目前这些业务都由一些类似于蚂蚁金服这样的信贷机构与购物平台合作,那么为什么信贷机构要开发这些业务呢?随着我国GDP的增长,国民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由之前的温饱消费转向享受型个性化消费,然而在我国消费金融的规模仍非常小,仅仅局限于信用卡和一些私人贷款,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贷款金额无论是中期还是长期都翻了一倍多。因此,消费性资金缺口便催生了分期消费的需求,加之电商的火速发展,国民的消费观念越来越超前,更愿意用未来的钱提前消费,就这样专业的分期购物平台应运而生。这样的一个分期购物平台带给消费者的是更加便捷的消费,而带给信用卡业务的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蚂蚁花呗这样的分期购物平台在网上购物方面无疑是拥有优势的。他更加便捷。无论何时消费,只要在第二个月的十号之前还清就不会收取额外的利息,且开通服务方便,无需跑到银行再开通一张信用卡,只需一张实名认证的储蓄卡就可办理。这样快捷的消费新理念新模式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追捧。但在我分析看来,信用卡的前景并不会受到蚂蚁花呗这类平台的太大影响。
首先,分析蚂蚁花呗的主要客户群,无疑是一些爱逛网店的青少年,可供消费的资金有限,但消费欲望却随着电商的火速发展急剧膨胀,因此导致了很多青少年选择借下个月的钱满足这个月的消费欲望。对于那些中青年来说,有着较为可观的且可控的积蓄,在网上购物时并不需要借款消费,靠自己的积蓄便足以应对,也就是说,蚂蚁花呗提供给他的最大金额他本身就有能力承受根本不需向花呗借款。这些中青年人往往习惯于外出实体店消费或需要大金额消费,而这些情景就是花呗无法满足而信用卡能轻松应对的。所以客户对象的锁定是银行继续开展信用卡业务的首要任务。在我看来,越来越多的信用卡业务会延伸至高端人群,为他们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例如现在很多高端人士喜欢用的黑卡就是一个定位。毕竟社会的大部分资产都是掌握在那一小部分人手里的,而控制了这些客户也就相当于有了一大笔的可控资金。
其次,蚂蚁花呗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而信用卡是基于实体经济的。实体经济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虽然近几年来电商火速发展使许多商家不得不放弃线下而转到线上,但还是有很多行业是无法单一靠网络就可以解决的,不得不说信用卡的使用广度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当不可否认的是,在实体经济大背景下,信用卡市场不会减小。在随着这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信用卡市场还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能。
蚂蚁花呗的存在带动的是线上的超前消费,而信用卡带动的是线下的超前消费。这两种模式是不冲突的,虽然存在着一些竞争市场份额的关系,但更多的是合作共赢的机遇,抓住这些机遇才是两个业务平台的当务之急。
一.为什么“信用卡”要提供用户“先消费后还款”这样的服务?
在回答为什么“信用卡”要提供用户“先消费后还款”这样的服务之前,我觉得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信用卡是怎么将钱从百姓的口袋里转到银行卡口袋里的。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利息收入和回佣收入,两者权重分别为36%和41%。
利息收入:当客户在本月有消费时,月末结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额还款,另外一种是分期还款,而利息就出在分期还款上。每次分期还款,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本金和一定数额的手续费。例如在建行,分24期还款5400元,则每月收取手续费占消费金额的0.6%,则每月应缴纳5400/24+5400*0.6%=225+32.4=257.4元。在这个例子中,每月的手续费占了每月还款的八分之一,这笔数额还是相当高昂的。
回佣收入:当客户在商户消费时刷信用卡时,商户总会有部分钱回佣给银行、银联与收单行。回佣率根据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比率。如下表,为工商银行的部分地区部分产业的回佣率。由表格第三列可以清晰的看到,回佣占消费金额还是有很大的比重的。
中国工商银行部分地区特约商户情况
现在再回到为什么要推出信用卡这一“先消费后还款”的机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1. 有显性收益。
银行在提供信用卡这一服务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制造成本,时间成本、客户办卡时赠送的礼品费和维护成本等。而对于收入款项则主要包括上面所述的利息收入、回佣收入、惩罚收入和取现收入等。就以上成本与收入来看,成本主要是前期成本,而在信用卡使用进入成熟期之后,成本则是以机会成本的形式存在,收入则会显著提高。
2. 有隐性收益。
I)在客户使用信用卡前,必须开立结算账户,而结算账户的开立则引入了流量,从而为借记卡的推销和银行其他业务的拓展留下了空间。
II)客户使用信用卡,实际上刷的是信用额度即虚拟货币而并非资金,这使得银行减少了存款的流出,而当采购商使用POS机进行付款时,他行资金又顺利的归集了本行的存款中。
III)信用卡服务,既是对本银行业务的拓展,也能使得用户的粘度提高。如同阿里巴巴一样,各个产品类目齐全且收银机制完整,使得更多的用户选择阿里巴巴旗下网站购买产品。
二.传统信用卡如何应对来自网络的“信用卡”(以“花呗”、“借呗”为例)的竞争?
我觉得先要理解一下“花呗”、“借呗”他们存在的合理性和其弊端,才能为信用卡能竞争过网络平台提出一点合理的建议。
合理性:
I)无抵押担保贷款、无门槛办理业务。
II)小额贷款。贷款金额从一千元到五万元不等。视本人的消费信用和购买能力而定。
III)在授信方面,“花呗”的灵活度更高,它会根据用户消费实时更改透支额度,减少信用损失。
弊端:
I)能够使用的网络平台有限、受众面积相对较窄。如花呗,只能够在购买天猫或者是淘宝上的部分产品时使用。
II)利息高。而逾期还款利息与银行逾期利息均为0.05%。
III)线下服务有先天不足。因为“花呗”、“借呗”都是基于支付宝的产品功能,而支付宝则主打线上工作,虽然在线下占有一定市场,但是在现在的大额款项的支付功能还是银行行业运作,另外“花呗”、“借呗”也不存在提现功能,这给其市场竞争带来不利性。
在面对来自网络“信用卡”的竞争时,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I)提高授信的灵活度。对于一般用户而言,银行提高信用额度的周期过长,以交通银行为例,从一万的信用额度到五万的信用额度大约需要五年,这也导致了客户需要在较长的周期才能购买价格高昂的商品。
II)增大对线上产品的优惠力度,与各大网络平台深入合作。例如若使用信用卡支付,产品有相应的打折。
III)降低信用卡办理门槛,吸收一批以大学生为主的潜在客户。因为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于超前消费的理解更深,但是由于办理信用卡的门槛过高,许多大学生不能办理到信用卡。将门槛降低有利于未来信用卡的普及与广泛使用。
郑程
Token:LHC
信用卡的商业模式
信用卡的运行模式可以描述为一个以持卡人的「信用」为担保的相对小额的短期借贷工具。发卡行的直接收入来源主要是:
1. 利息:包括持卡人免息期外需支付的利息和分期付款等增值服务带来的利息。
2. 手续费:包括商户佣金、取现等服务收取的手续费。
3. 年费:持卡人向发卡行缴的年费,随着信用卡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费的收入占比正在不断降低。
4. 惩罚性收入:持卡人未能按时还款而需缴纳的罚金。
如果光就信用卡的「借贷」属性来看,发卡行设定一个50天左右的免息期是及其不利于其盈利的。所以信用卡的本质不仅限于一个「借贷工具」。免息期的设定和以持卡人的「信用」作为非实体的担保明显就是为了鼓励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而存在的。信用卡本身也具有通用、方便的特性,能够把实际的金钱消费抽象化,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小持卡人消费时因为付出而产生的焦虑(负面情绪?)。通过鼓励使用信用卡消费,推出各种增值服务,提供如预授权的便利服务等吸引用户与培养生态,发卡行能够更多的从每次交易中收取手续费来获取利润。同时,信用卡往往能成为促使用户进入该行生态圈的入口,有助于推进其他业务,发卡行也能从中获取商户和用户的数据供其他部门使用。
故发卡机构通过牺牲免息期内的利息,来促进信用卡生态发展,增加交易次数。这个过程中银行从商户获取利润,相应的这部分利润大多会被隐性地加到商品价格里,而信用卡本身的特点又能抵消掉部分上涨的价格对消费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能提供「先消费后还款」的服务。
互联网的冲击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对传统信用卡行业的冲击基于作为其基础的平台的成熟。传统的信用卡模式大多由银行作背书,原因除了频繁的结算以外,因为作为担保的「信用」不能直接产生价值,发卡机构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来应对持卡人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也因为银行本身具有较高的信用和稳定性能够及时兑现从而吸引商户使用。同时银行具有很高的线下话语权,从而能推进自身信用卡生态的建设。
而如今我们看到的成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如花呗正是因为支付宝已经满足了上文提到的传统发卡银行所具备的条件才能作为一个产品而推出运营。
而京东白条则类似信用卡的原始形态 Diners Club——仅能在特定商户使用的具有一定记账、赊账功能的原始信用卡。其原因是京东作为商品零售平台,对供应链的掌控非常高,资金主要在零售行业中流转,其话语权也主要在零售行业中体现,所以只能推出京东白条这一形式上类似信用卡的产品。
而借呗实际上是一个借贷产品,仅仅根据用户的信用来决定额度,没有免息期,和信用卡模式差别较大,故个人觉得不能算作信用卡式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特点如下:
1. 对于持卡人的信用有较好的判断。信用卡离不开作为担保的「信用」,由于中国的国情特殊,在信用卡模式被引入中国时缺乏全社会广泛认同的个人信用体系,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而目前的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基于成熟的互联网平台,能够便捷,准确,全面地收集个人信息,从而判断出个人信用从而授予相应额度。除此之外,信用增减的时效性也更高,更能体现信用的担保属性。
2. 申请门槛低、流程简便。传统信用卡往往申请门槛较高,流程繁琐。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能够争取到大量不满足传统信用卡条件的中低收入群体,进而延续传统信用卡的模式,从本来传统信用卡没有涉足的一些小额商品交易中向商家收取手续费作为利润,极大地扩展了势力范围。从消费者端和商家端都拓宽了势力范围,进而能更广泛地培养生态,获取话语权和银行竞争。对于商户来说也免去了申请POS机的审核条件和需要提交诸多文件证明的繁琐流程。
3. 与平台整合度高,扩张迅速。以花呗为例,花呗作为支付宝整个产品体系的一部分,是与支付宝余额,网络银行,余额宝等支付方式平行的一种支付方式,与其他方式共享支付宝的支付接口,商户无需像传统信用卡那样申请POS机便能支持消费。只要相应的平台扩张,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便能扩张到哪里。
4. 利息相对传统信用卡较低。这是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与传统信用卡竞争的重要手段。
传统信用卡的救赎
以上提到的几个优点,相较于目前传统信用卡有绝对的优势。个人认为传统信用卡的改革空间不大,可能的路径如下:
1. 继续稳固银行基础的存贷款及其他业务。如前文提到,传统信用卡基于持卡人和商户都相信银行能够稳定地承兑(其实任何银行业务基本都基于此),并且银行自身的体量能够维持一个庞大的系统。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背后的平台往往不如银行稳定,这是一个风险。
2. 适当加快扩张速度。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目前比较碎片化(支付宝除外),相互之间可能存在更佳激烈,更加排他性的竞争(比如京东不支持支付宝结算)。银行可以借此机会整合自身业务,加快拓张,从高视点切入,例如针对外币业务降低利率,利用自身金融机构的海外优势争取目前越来越热门的海淘和海外旅游用户。但是不能为了快速扩张而过度降低审核门槛。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具有高灵活性,而传统信用卡则不然。比如曾经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发卡潮,最终演变成信用危机,进而导致上层发文件严控学生申请信用卡。目前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针对学生用户基本没有很严格的限制,然而学生群体通过网上购物积累的信用,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其家庭的实际支出,具有一定水分。扣除从家庭的经济来源产生的信用,学生本身的信用其实不高。针对学生的滥发实际上是在压榨学生的家庭。长此以往,如果产生信用危机,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将会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并且,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目前可使用的范围有限,如果银行盲目降低审核要求,那么可能导致信用卡犯罪率的提升。
3. 增强传统信用卡增值服务建设。许多大额高端用户频繁地使用一些信用卡的增值服务,这也是他们青睐传统信用卡的理由之一,例如飞行里程,贵宾候机室,特殊预约等。这是银行具有的坚实的线下资源,目前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还没有过多触及,银行应该继续深耕这个领域,通过增值服务来差异化竞争,扩大线下优势。
4. 推出自身的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我和信用卡之间唯一的接触,就是上大学前母上大人叮嘱我一定不要办信用卡了= =
信用卡是一种由发卡机构发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以在信用卡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在联网通用组织的受理机具上使用,具有信用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其模式为“先消费后还款”,正是这种颠覆了以往消费方式的出现,瞬间吸引大量用户,既满足了他们心理上购物的欲望又暂缓了暂时性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刺激了消费,扩大内需,并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用户具有一定的信用基础之上。
信用卡的盈利主要靠贷款造成的利差、超高的滞纳金年费、商户回佣、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几种方式。
1.贷款造成的利差。信用卡的设计理念就是依靠收取未付款利息来获取收入,所以利息收入自然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各大银行的免息期和利率各不相同,但若是一旦超过免息期其还款金额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2.超高的滞纳金年费。大多数银行收取的年费都很高,这也是其收入来源之一。另外,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的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的滞纳金累计在一起也是一笔客观的收入。而且还有超限费等等收费。
3.商户回佣。当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进行结账时,店家支付给信用卡发行银行的一定费用。在每笔交易中,发卡行会获取商户回佣中70%的费用。
4.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将信用卡应收账款转化为证券销售给投资人,不仅增加收入,也拓宽了发卡机构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发卡机构的资金压力。
而近来上线的“花呗”“借呗”也具有信用消费、借贷等功能。二者功能有交互之处,但”花呗”等主要针对于网购,信用卡更多用于日常的线下购物,竞争关系并不明显。但信用卡也可以借鉴“花呗”的新模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以下是我的建议:
1.加强对pos机发放等环节的监察,并且加强对信用卡持有者的信息保护力度。无需密码,只要签名进行消费是信用卡的一个弊端,或许可以通过隐藏信用卡背后的签名或者改用指纹虹膜识别等其他现代技术手段对其加密,以防信用卡丢失带来的麻烦。
2.扩大使用人群范围。可以提供小额低利息免年费的信用卡给学生等群体。更多中年人并不习惯信用卡这种消费模式,而是保持着有钱就花、没钱不花的行为方式,所以把适用人群扩大至青少年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办理信用卡。但青少年并不适用大额信用卡,他们的经济来源只有父母,父母自然会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限制,所以只需提供小额的卡以备不时之需。另外给公司团体等提供特殊信用卡,满足特殊需求。
3.与更多消费行为挂钩,并举办一系列优惠活动。部分商家在顾客使用微信支付时给予八折优惠,信用卡也可以给予一定优惠。
4.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不局限于线下平台,让消费付款更加一体化。
首先为什么“信用卡”要提供用户“先消费后还款”这样的服务?
答案无非两方面,用户有需求,商家能获利。
需求
首先提供这样的服务当然是因为用户有这样的需求。有些人可能认为信用卡消费最终还是要还款的,并没有太多意义。但是举个简单的例子,设想你需要租车一周,除去租赁费用外你还需要预交一笔数额不小的押金,而恰巧这笔押金钱有另有他用呢?又比如你存进银行的定期或者购买的理财产品还有几天才能到期,但今天你急需用钱又不想麻烦朋友借钱呢?又或是双十一的打折狂欢,而你手头能用的钱不够呢?这些时候信用卡就派上了它的用处。加之各种优惠和积分换购模式,信用卡培养出消费者一种独特的支付习惯。
利益
光有需求当然不够,既然提供这样的服务,那银行当然也是可以从这一过程中获利的。获利的途经主要有以下几条:
1. 抽取商家手续费
2. 用户分期和逾期还款的利息
3. 流量信息
银行同时通过信用卡获得消费信息,分析持卡人的消费习惯,进而向持卡人推销其他保险,理财等各种服务。
面对网络信用卡的冲击,我认为传统信用卡行业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应对:
1. 区别定位:
基于花呗等网络信用卡门槛低的特点,其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所以,也难以提供给客户较大的信用额度。同时其适用范围也有限,不能在紧急情况下透支出现金,也无法在境外使用。这些都无法满足一些大客户的需求。而银行信用卡则可以利用这一点,充分发挥二八定律的效应,定位20%的客户,以高门槛高质量的服务占领市场份额。
2.和移动端合作,增加便捷度
之前的传统信用卡支付过程相较于支付宝等支付软件来说太过于繁琐。而这一点恰是用户十分在意的。而与移动端合作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与Apple pay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吴越宸
信用卡为什么要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业务?
1、 就收益的角度看:1、信用卡先消费后付款的方式所提供的利率要远远高于普通的银行贷款的利息,2,顾客以刷卡方式向商家支付购物款或服务费,意味着发卡银行代理商家向顾客收款,商家必须向发卡行支付佣金,这一笔的回佣收入也是极其巨大的3、与此同时对于那些逾期偿还的人,还有很大的一笔惩罚,4、不仅如此,大部分的信用卡提现要付出很大的一笔手续费。这也就使得单位资产之下,信用卡借贷的收益远高于普通贷款的收益。如此多的收入的方式,对于银行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2、 从风险承担角度看:信用卡的借贷的额度并不是无限的,取决于个人在申请程序中提供的有效收入和资产担保价值,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不会因为一些原因而导致还不出钱的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的避免死帐造成的损失,这一点有些类似于传统的典当行项目,因而信用卡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种高收益的成熟的方式。
3、 对于用户而言,信用卡为持卡人提供了额度范围内的现金流,可以满足持卡人短期内的资金需求,待到有临时资金需求,又难以筹借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比借钱贷款都要方便及时得多。因此即便信用卡有如此大的坑,还是有着选择它的必要性。
4、 此类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让消费者敢于花钱,因而在一定程度之上也会刺激于银行业务的发展。可以说信用卡的先消费后付款的方式的出现完全符合当下人们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便利于人民,所以能较快的占有市场。
在目前互联网支付服务(如支付宝)的冲击之下,网络金融服务中已经陆续涌现出类似于信用卡的业务(如花呗,借呗),请问传统的“信用卡业务该如何应对可能的竞争,你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主要优势:
1、信用卡贷款的最高额度高于借呗、花呗。2、借贷期限相对较长3、了解信用卡的人比较多,花呗借呗还没有被大多数人们所知所用
主要劣势:
1、银行信用贷款的利率根据每个人贷款资质的不同,在基准基础之上上浮10%-40%之间,一般在月利率2%左右。而借呗、花呗贷款的日利率是0.045%,合为月利率约为1.35%左右,可见信用卡的利率相对偏高。
2、借贷手续过于麻烦。
由此可见信用卡似乎确实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实际上花呗并没有动到银行业的核心利益,因为信用卡的目标用户群体跟花呗并不重叠。使用花呗的人,一般来说是目前经济实力并不强的,多数是大学生或者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故而也很难从银行申请到信用卡。
建议1、降低办卡门槛,扩大信用卡的目标用户人群, 根据首个《P2P个人无抵押小额信贷报告》:500万借款人风控大数据“魔镜”分析:30-40岁高学历群体还款信用最高,但事实上,这一部分人群并非能够获得最大的贷款额度,银行可以尝试扩大他们的信用贷款额度。
2、针对于花呗、借呗使用范围之上的局限性,信用卡可以进一步扩大其的优势,扩大信用卡的适用范围,与此同时,进一步推动不同银行不同商家之间的合作,让顾客一卡在手,天下我有。
3、推动机器化的服务,尽量加快办卡的效率,缩短办卡所需的时间,来更好地方便客户。
4、造就品牌,推动信用卡的国际化,努力占有国际市场,扩大目标人群。目前建行的龙卡和交通银行的太平洋卡,都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信用卡品牌,还只能是附属于VISA和万事达这些国大品牌之下的国内信用卡品牌。
5、推动信用卡的网上业务的发展,通过app等形式,让人们在网上也能很容易的享受到借贷服务。
6、减少发卡的数量而提高发卡的质量,避免卡多给顾客造成的不便之处。可以将不同的卡合并,扩大卡的功能所在。
7、提高服务水平,加大促销的力度通过豁免年费、积分换礼、交叉行销等活动来刺激卡片的使用,提高用户的忠诚度,从而确保自己的目标群体不会被花呗借呗抢去。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如有不正之处,还望大家能够指出。
邱泽天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简单得来梳理一下信用卡的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分析:1.利息收入(依靠收取未付款利息来获得收入)
2.年费收入(中国先阶段各商业银行为争夺市场还处于免年费阶段)
3.商家折扣(国内目前在0.5到2个百分点左右,与国外相必处于偏低水平)
4.其他收入(越界销售、信用卡资产证券化)
主要成本分析:1.资金成本
2.运营成本
3.营销成本
4.坏账成本
5.欺诈损失等.
Question one:为什么信用卡要提供用户先消费后还款的服务。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思考,首先从用户方面,服务都是双方面的,不妨我们思考一下用户为何会有这种服务的需求。最明显的原因我想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在当前手头金钱不足的时候,预支未来属于你的钱显然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此外也利用国内目前的长免息期预支一些资金进行其他理财投资。
那么银行自然也是十分愿意来提供这样的服务的,虽然说不可避免的先消费后还款的服务会有一定的风险,比如之前所提及的坏账成本和欺诈损失,但是信用卡顾名思义通过信用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坏账等等。放眼国外,信用卡市场的利息收益是非常丰厚的,虽然在当前国内民众的传统思想观念下,整体上这个市场还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前景必然是毋庸置疑的。
Question two:在目前互联网支付服务的冲击下,网络金融服务中已经陆续涌现出类似“信用卡”的业务,那么传统“信用卡”业务应该如何应对可能的竞争。
首先先讨论一下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服务的影响,的确目前支付宝的支付渠道以及覆盖程度越来越广,网上支付市场快速膨胀势不可挡,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对传统信用卡服务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要在这个大环境下力挽狂澜,传统信用卡业务又该如何呢。
依我个人观点,一方面要以及发展自己的优势,比起互联网支付业务相必较,传统商业银行在安全以及信用程度上更胜一筹,移动支付工具方便的背后始终存在的是安全的隐患,因此银行可以尝试在不失去传统ic卡的安全特点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支付的工具,改善大众同样关注的方便快捷的特点。
并且还要继续保持相比起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的另外一大优势,海外市场,在海外小额支付市场目前传统信用卡业务的覆盖程度相比支付宝还是有不小的优势的,因此要进一步的拓宽拓展海外市场,抢占先机。
第三点我认为要积极的发展与线上的商户的合作,抢占互联网的支付市场,可以采取一些免手续费或者部分补贴手段或者是进一步加大目前已经有的积分制度的力度,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砸钱来抢回用户,抢回市场份额,之后再享受盈利果实。 蔡真 上科大 67543642
从图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银行的确是从信用卡得到了一定的收益,然而银行的收益还远远不仅于此。
1.与其掌握他的心、他的胃,不如掌控他的钱。对于银行这个领域,鲜少人还会因某种情怀而降资产储存于固定的某几个银行中。任何一个大幅度的银行优惠政策都有可能导致用户将资金转移。信用卡将金钱以一种符号流通的方式,先支出再归还的模式使得银行将资金控制在自己的资金链中,有效增加的用户的忠诚度或者说是减少忠诚度危机带来的影响。
2.买买买与卡付卡。在现金消费的传统模式中,现金的减少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实实在在存在的,由于贪婪的本性人们不愿轻易失去手中的任何东西。而用信用卡消费,对于消费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损失而且减轻了人们为满足自己欲望过度消费的愧疚感,从而达到促进消费、资金流通的效果。然而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增加了自己的购物欲,会产生某种恶性循环的效果,例如卡付卡。而这种惩罚性费用远远高于普通贷款利率。
3.信息,了如指掌。除了金钱等物质利益,还有信息利益的潜在利益。我们的每笔消费,个人信息,银行都清楚了解。这有利于银行进行针对性措施来锁定自己的客户量和资金链。
相对于虚拟信用卡,在目前阶段信用卡具有占有线下这一块大蛋糕。如何将此最大利润化应是银行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
工商银行 工银分期购第三波 即日起至2015年6月30日,持工银信用卡至三星指定门店,分期付款购买S6/S6 edge等机型,可享6期、12期0手续费及24期4%优惠费率。 评级:★★☆ 点评:”宇宙第一行”此番优惠力度不小,居然12期都可以0手续费购机,有购机打算的看过来。 p.s这是某站对15年5—6月份信用卡优惠力度总结的一部分。
工商银行 工银分期购第三波
即日起至2015年6月30日,持工银信用卡至三星指定门店,分期付款购买S6/S6 edge等机型,可享6期、12期0手续费及24期4%优惠费率。
评级:★★☆
点评:”宇宙第一行”此番优惠力度不小,居然12期都可以0手续费购机,有购机打算的看过来。
p.s这是某站对15年5—6月份信用卡优惠力度总结的一部分。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信用卡与实体店中的商家进行合作可以产生双赢的效果。除此之外,积分兑换,与商场消费进行一定的优惠挂钩。因为很多实体店也在受着电商的冲击,如何能够将它们的选择固定在银行上而非尝试虚拟信用卡?
虚拟信用卡的优势主要是线上为其主场优势,简单快捷,门槛低;但毕竟涉及的领域少。如果信用卡能够大幅度的完全占有除了部分电商的领域,那么虚拟信用卡的优势将会大幅度减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虚拟信用卡和信用卡在消费过程中十分相似。而利用大多数用户的虚拟信用卡等还具有一定的怀疑心理,如若加大优惠力度和范围,扩大信用卡的对象,使用信用卡的频率一定大大提高。
增加信用卡的功能。例如,与理财、缴费、城市一卡通等进行合作。
除此之外,信用卡还具有额度高的优势。将信用卡与分期付款等较大额贷款相挂钩。而且信用卡毕竟处于传统银行当中,充分利用其广泛业务,使得信用卡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再适当考虑进军虚拟信用卡领域。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商业模式第二次作业 丁一凡
一、为什么信用卡要提供先借后还的模式?
信用卡本身而言是一种金融产品,服务提供商将资本提供者的资本作为自己的立命之本,因此,信用卡为了吸引客户,推出先借后还的模式,这不仅是其相比于现金交易的一大便利之处,也帮助持卡人有一点资金上的回旋余地。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信用卡行业来说,利息固然是很大的收入,但是回佣、惩罚、取现、手续费与年费的收入也占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它们来说,损失的先借后还的一部分的利息,完全是可以承受的。
对于信用卡来说,既然提供一定额度的先借后还/透支容许是可行的,而信用卡最重要的,是将客户的钱留在自己的池子里。这也是为什么信用卡问世至今,先借后还的模式被全面运用。除了这一项之外,向客户在指定商家让利、提供积分兑换服务、小礼品等也成为一种通用模式。可以说,为了保持住客户的资本这一生命线,信用卡服务者会无所不用其极。
二
传统“信用卡”业务该如何应对与诸如“花呗”、“借呗”的竞争?
以我的观察,信用卡的直接对手,并非诸如花呗与借呗的金融服务。或者说它们不在一个次元中。
1 用户群及额度不同
信用卡的用户需要严格的审核以及偿还能力证明,以高中生为例,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可能办理信用卡的。然而,高中生却不用太大障碍就可以使用花呗。可以说,信用卡要吸引的,是能够提供以万为基本单位的资金的拥有者,而花呗吸收资金,可以说以用户数量取胜,额度多不超过万元。
2 使用领域不同
信用卡作为一项金融产品,可以说完全成为了货币的替代品,在实体与虚拟的任何领域,难能寻得不能使用信用卡的。然而诸如花呗,借呗的服务,由于体量原因,目前还只是局限于日常消费领域,可能也难以向上发展。
由于这两个根本的不同,我想在这一阶段,信用卡与诸如花呗,借呗的金融服务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我想有信用卡的人,可能也会在便利店消费时动用花呗,然而这不妨碍他将数以万计的资金存储于信用卡中进行奢侈品消费。而对于一部分花呗、借呗用户来说,银行也不愿意冒着增加呆账坏账的风险去给他们开通信用卡。
如果说从花呗、借呗的出现以及目前可以说成功的发展能够让信用卡借鉴到什么的话,我想那就是开发在线服务及app,比如信用卡完全虚拟化等等,来吸引用户。在两者商业模式的巨大差异前,任何尝试同化的想法(比如降低办理信用卡门槛)我觉得都难以实现。
个人没有信用卡,没有信用卡体验
信用卡其实是一种信贷方式,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账单日时再进行还款。
对于个人来说,其给予你的信用额度相当于增加了你的流动资产
这种模式一经提出,就广受欢迎,特别是面对于工薪层
他鼓励了消费,银行在其
1.收取商家手续费
2,透支罚款
3,取现手续费等。
4.信息交换收入即收单行向发卡行支付的占特约商户交易金额一定百分比的费用;
发展到后来,信用卡与各大公司紧密合作,推出各类办卡送礼品券等等手段。
总体来说,在信用卡业务的利润中,78%来自信贷利息收入,10%来自交换费,2%来自年费,4%来自现金提取费,6%为迟缴和其他收入。
获取了收入。
其实在我看来,特别重要要的一点,原来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他们掌握了清算中心这个部门,所有的交易信息和客户信息掌握在他们手中极其重要。然而,现在随着使用支付宝的人数以指数增多,使这个清算中心慢慢向支付宝方向转移,而用户信息和交易、货币流通信息也就掌握在了支付宝手中,随后他推出花呗、提前收款等信贷服务,表面看上去与普通信用卡公司一样,但其背后有着巨大的数据库中心,对用户的信用评分极为公平和谨慎,在什么页面上推送花呗支付也很有讲究。然而他的金额也大都有5000元左右,可以说一个月5000元的免息是非常划算的。
对于卖家,Alibaba也推出了提前收款等信贷服务,相当于提供给淘宝卖家提前资金回笼条件,并收取手续费,这减少了传统信用卡和银行之间的中间过程,直接提供贷款提供了便捷。
换句话说,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对特型用户推广类信用卡服务,并且用户使用起来会更加便捷,传统信用卡公司如何应对其实是很难的。
我试着提出以下建议:
1.放弃信用卡使用门槛,加快信用卡申请流程和速度
2.同样推出网上虚拟信用卡服务,以银行为担保,使自己的信用指数远超支付宝推出的花呗业务。
3.推出国外visa 信用卡合作网站,由于国外网站基本都是使用信用卡,国内信用卡与国外的信用卡合作会加强传统信用卡的使用。
信用卡作为一种90年代才在中国出现,二十一世纪才广泛使用的银行卡,近二十年里它是如何影响经济,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未来类似于蚂蚁花呗服务平台的冲击下又该如转型,下面是我的一点小思考。
信用卡,最为直接的功能是超前消费。何为超前消费,简单的说就是用你还没赚到手的钱提前购买物品。超前消费的概念在我们中国人的脑子是比较浅的,由于中国人较为保守的思维方式,较少的人会选择用还不属于自己的钱进行超前消费,而在一些思想开放的四方国家,信用卡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已经普及,超前消费在他们的脑子里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既然持卡者会怕自己日后会还不起钱,那银行会不会害怕持卡者还不起钱呢?准确的说,银行也会怕,但比起信用卡带来的巨大利益,银行自然会选择承担一些风险从而获取巨大利益。然而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利用信用卡业务实现盈利的银行屈指可数,大多数仍处在非盈利状态,那之前说的巨大利益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其最大的利益就是信用卡的使用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整个社会资金链的更快速的循环。只要有了资金的大规模流动银行就有钱赚。
先来看看信用卡是如何刺激消费的。“先消费后还款”的模式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购买力。比如说这个月的工资没有发,但又有东西要买,没有钱怎么办呢?不太大的金额贷个款没必要吧,这时候信用卡就可以出来帮忙,信用卡会告诉你先刷等你工资来了再还。于是就是这样的模式,使消费一次次的提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变得超前,消费力也随着消费阻碍的削弱变得更加强大,自然地资金的流动量也会更大,流动速度也会更快。银行便可以在这样庞大的资金流中获利。说完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缩小范围,对于某一银行来说,如果客户都选择使用你的信用卡,那么相当于客户会借你的钱进行消费,还款时又将钱存回了你的银行,也就是说它产生了一种锁定账户和资金的功能,强迫客户的钱都要通过你的银行,而银行最希望看到的莫过于此,银行强迫新员工拉存款也就是为了锁定账户和资金这一目的。这便是信用卡业务带来的隐性收益。
信用卡本身的显性盈利模式也有很多,目前来看利息的收入还是占有主导地位,如果每次消费后只还了最低的还款金额,那剩下的金额将会产生接近百分之二十的利息,这样高昂的利息会给银行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利息的收入固然重要,但当开展信用卡业务的银行越来越多,信用卡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款利息是否会有下调的可能?这一点需要众多的银行加以考虑。如果某一银行可以权衡好降息带来的损失与降息带来的客户数之间的关系,那他的信用卡项目一定会发展的更好。除了利息,年费也是一个固定的收入,但年费这一收入已经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开始减少甚至免费。随着竞争愈加激烈,减少的不仅是年费的收入,商家回佣的收入也在减少,银行数目多了商家议价的的可能就增大了,回佣率自然也就下降了。
为了吸引客户,信用卡的增值服务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诱人。最早出现的建行的龙卡汽车卡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免费洗车,优惠加油,优惠保养,团购价买车险等等。信用卡的增值服务往往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在使用它消费之余给客户的生活带来最大的便利。大多数信用卡还在各大机场开设有VIP候机室,免费升舱等功能。信用卡不惜财力的开设增值服务,或自己砸钱开设服务或砸钱给第三方提供服务,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多消费。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类似于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的网络金融服务业务,这些业务的基本职能与信用卡类似,这月消费下月还钱,其基本目的也在于刺激消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目前这些业务都由一些类似于蚂蚁金服这样的信贷机构与购物平台合作,那么为什么信贷机构要开发这些业务呢?随着我国GDP的增长,国民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由之前的温饱消费转向享受型个性化消费,然而在我国消费金融的规模仍非常小,仅仅局限于信用卡和一些私人贷款,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贷款金额无论是中期还是长期都翻了一倍多。因此,消费性资金缺口便催生了分期消费的需求,加之电商的火速发展,国民的消费观念越来越超前,更愿意用未来的钱提前消费,就这样专业的分期购物平台应运而生。这样的一个分期购物平台带给消费者的是更加便捷的消费,而带给信用卡业务的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蚂蚁花呗这样的分期购物平台在网上购物方面无疑是拥有优势的。他更加便捷。无论何时消费,只要在第二个月的十号之前还清就不会收取额外的利息,且开通服务方便,无需跑到银行再开通一张信用卡,只需一张实名认证的储蓄卡就可办理。这样快捷的消费新理念新模式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追捧。但在我分析看来,信用卡的前景并不会受到蚂蚁花呗这类平台的太大影响。
首先,分析蚂蚁花呗的主要客户群,无疑是一些爱逛网店的青少年,可供消费的资金有限,但消费欲望却随着电商的火速发展急剧膨胀,因此导致了很多青少年选择借下个月的钱满足这个月的消费欲望。对于那些中青年来说,有着较为可观的且可控的积蓄,在网上购物时并不需要借款消费,靠自己的积蓄便足以应对,也就是说,蚂蚁花呗提供给他的最大金额他本身就有能力承受根本不需向花呗借款。这些中青年人往往习惯于外出实体店消费或需要大金额消费,而这些情景就是花呗无法满足而信用卡能轻松应对的。所以客户对象的锁定是银行继续开展信用卡业务的首要任务。在我看来,越来越多的信用卡业务会延伸至高端人群,为他们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例如现在很多高端人士喜欢用的黑卡就是一个定位。毕竟社会的大部分资产都是掌握在那一小部分人手里的,而控制了这些客户也就相当于有了一大笔的可控资金。
其次,蚂蚁花呗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而信用卡是基于实体经济的。实体经济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虽然近几年来电商火速发展使许多商家不得不放弃线下而转到线上,但还是有很多行业是无法单一靠网络就可以解决的,不得不说信用卡的使用广度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当不可否认的是,在实体经济大背景下,信用卡市场不会减小。在随着这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信用卡市场还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能。
蚂蚁花呗的存在带动的是线上的超前消费,而信用卡带动的是线下的超前消费。这两种模式是不冲突的,虽然存在着一些竞争市场份额的关系,但更多的是合作共赢的机遇,抓住这些机遇才是两个业务平台的当务之急。
一.为什么“信用卡”要提供用户“先消费后还款”这样的服务?
在回答为什么“信用卡”要提供用户“先消费后还款”这样的服务之前,我觉得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信用卡是怎么将钱从百姓的口袋里转到银行卡口袋里的。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利息收入和回佣收入,两者权重分别为36%和41%。
利息收入:当客户在本月有消费时,月末结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额还款,另外一种是分期还款,而利息就出在分期还款上。每次分期还款,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本金和一定数额的手续费。例如在建行,分24期还款5400元,则每月收取手续费占消费金额的0.6%,则每月应缴纳5400/24+5400*0.6%=225+32.4=257.4元。在这个例子中,每月的手续费占了每月还款的八分之一,这笔数额还是相当高昂的。
回佣收入:当客户在商户消费时刷信用卡时,商户总会有部分钱回佣给银行、银联与收单行。回佣率根据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比率。如下表,为工商银行的部分地区部分产业的回佣率。由表格第三列可以清晰的看到,回佣占消费金额还是有很大的比重的。
中国工商银行部分地区特约商户情况
现在再回到为什么要推出信用卡这一“先消费后还款”的机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1.
有显性收益。
银行在提供信用卡这一服务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制造成本,时间成本、客户办卡时赠送的礼品费和维护成本等。而对于收入款项则主要包括上面所述的利息收入、回佣收入、惩罚收入和取现收入等。就以上成本与收入来看,成本主要是前期成本,而在信用卡使用进入成熟期之后,成本则是以机会成本的形式存在,收入则会显著提高。
2.
有隐性收益。
I)在客户使用信用卡前,必须开立结算账户,而结算账户的开立则引入了流量,从而为借记卡的推销和银行其他业务的拓展留下了空间。
II)客户使用信用卡,实际上刷的是信用额度即虚拟货币而并非资金,这使得银行减少了存款的流出,而当采购商使用POS机进行付款时,他行资金又顺利的归集了本行的存款中。
III)信用卡服务,既是对本银行业务的拓展,也能使得用户的粘度提高。如同阿里巴巴一样,各个产品类目齐全且收银机制完整,使得更多的用户选择阿里巴巴旗下网站购买产品。
二.传统信用卡如何应对来自网络的“信用卡”(以“花呗”、“借呗”为例)的竞争?
我觉得先要理解一下“花呗”、“借呗”他们存在的合理性和其弊端,才能为信用卡能竞争过网络平台提出一点合理的建议。
合理性:
I)无抵押担保贷款、无门槛办理业务。
II)小额贷款。贷款金额从一千元到五万元不等。视本人的消费信用和购买能力而定。
III)在授信方面,“花呗”的灵活度更高,它会根据用户消费实时更改透支额度,减少信用损失。
弊端:
I)能够使用的网络平台有限、受众面积相对较窄。如花呗,只能够在购买天猫或者是淘宝上的部分产品时使用。
II)利息高。而逾期还款利息与银行逾期利息均为0.05%。
III)线下服务有先天不足。因为“花呗”、“借呗”都是基于支付宝的产品功能,而支付宝则主打线上工作,虽然在线下占有一定市场,但是在现在的大额款项的支付功能还是银行行业运作,另外“花呗”、“借呗”也不存在提现功能,这给其市场竞争带来不利性。
在面对来自网络“信用卡”的竞争时,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I)提高授信的灵活度。对于一般用户而言,银行提高信用额度的周期过长,以交通银行为例,从一万的信用额度到五万的信用额度大约需要五年,这也导致了客户需要在较长的周期才能购买价格高昂的商品。
II)增大对线上产品的优惠力度,与各大网络平台深入合作。例如若使用信用卡支付,产品有相应的打折。
III)降低信用卡办理门槛,吸收一批以大学生为主的潜在客户。因为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于超前消费的理解更深,但是由于办理信用卡的门槛过高,许多大学生不能办理到信用卡。将门槛降低有利于未来信用卡的普及与广泛使用。
郑程
Token:LHC
信用卡的商业模式
信用卡的运行模式可以描述为一个以持卡人的「信用」为担保的相对小额的短期借贷工具。发卡行的直接收入来源主要是:
1. 利息:包括持卡人免息期外需支付的利息和分期付款等增值服务带来的利息。
2. 手续费:包括商户佣金、取现等服务收取的手续费。
3. 年费:持卡人向发卡行缴的年费,随着信用卡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费的收入占比正在不断降低。
4. 惩罚性收入:持卡人未能按时还款而需缴纳的罚金。
如果光就信用卡的「借贷」属性来看,发卡行设定一个50天左右的免息期是及其不利于其盈利的。所以信用卡的本质不仅限于一个「借贷工具」。免息期的设定和以持卡人的「信用」作为非实体的担保明显就是为了鼓励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而存在的。信用卡本身也具有通用、方便的特性,能够把实际的金钱消费抽象化,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小持卡人消费时因为付出而产生的焦虑(负面情绪?)。通过鼓励使用信用卡消费,推出各种增值服务,提供如预授权的便利服务等吸引用户与培养生态,发卡行能够更多的从每次交易中收取手续费来获取利润。同时,信用卡往往能成为促使用户进入该行生态圈的入口,有助于推进其他业务,发卡行也能从中获取商户和用户的数据供其他部门使用。
故发卡机构通过牺牲免息期内的利息,来促进信用卡生态发展,增加交易次数。这个过程中银行从商户获取利润,相应的这部分利润大多会被隐性地加到商品价格里,而信用卡本身的特点又能抵消掉部分上涨的价格对消费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能提供「先消费后还款」的服务。
互联网的冲击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对传统信用卡行业的冲击基于作为其基础的平台的成熟。传统的信用卡模式大多由银行作背书,原因除了频繁的结算以外,因为作为担保的「信用」不能直接产生价值,发卡机构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来应对持卡人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也因为银行本身具有较高的信用和稳定性能够及时兑现从而吸引商户使用。同时银行具有很高的线下话语权,从而能推进自身信用卡生态的建设。
而如今我们看到的成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如花呗正是因为支付宝已经满足了上文提到的传统发卡银行所具备的条件才能作为一个产品而推出运营。
而京东白条则类似信用卡的原始形态 Diners
Club——仅能在特定商户使用的具有一定记账、赊账功能的原始信用卡。其原因是京东作为商品零售平台,对供应链的掌控非常高,资金主要在零售行业中流转,其话语权也主要在零售行业中体现,所以只能推出京东白条这一形式上类似信用卡的产品。
而借呗实际上是一个借贷产品,仅仅根据用户的信用来决定额度,没有免息期,和信用卡模式差别较大,故个人觉得不能算作信用卡式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特点如下:
1. 对于持卡人的信用有较好的判断。信用卡离不开作为担保的「信用」,由于中国的国情特殊,在信用卡模式被引入中国时缺乏全社会广泛认同的个人信用体系,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而目前的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基于成熟的互联网平台,能够便捷,准确,全面地收集个人信息,从而判断出个人信用从而授予相应额度。除此之外,信用增减的时效性也更高,更能体现信用的担保属性。
2. 申请门槛低、流程简便。传统信用卡往往申请门槛较高,流程繁琐。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能够争取到大量不满足传统信用卡条件的中低收入群体,进而延续传统信用卡的模式,从本来传统信用卡没有涉足的一些小额商品交易中向商家收取手续费作为利润,极大地扩展了势力范围。从消费者端和商家端都拓宽了势力范围,进而能更广泛地培养生态,获取话语权和银行竞争。对于商户来说也免去了申请POS机的审核条件和需要提交诸多文件证明的繁琐流程。
3. 与平台整合度高,扩张迅速。以花呗为例,花呗作为支付宝整个产品体系的一部分,是与支付宝余额,网络银行,余额宝等支付方式平行的一种支付方式,与其他方式共享支付宝的支付接口,商户无需像传统信用卡那样申请POS机便能支持消费。只要相应的平台扩张,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便能扩张到哪里。
4. 利息相对传统信用卡较低。这是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与传统信用卡竞争的重要手段。
传统信用卡的救赎
以上提到的几个优点,相较于目前传统信用卡有绝对的优势。个人认为传统信用卡的改革空间不大,可能的路径如下:
1. 继续稳固银行基础的存贷款及其他业务。如前文提到,传统信用卡基于持卡人和商户都相信银行能够稳定地承兑(其实任何银行业务基本都基于此),并且银行自身的体量能够维持一个庞大的系统。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背后的平台往往不如银行稳定,这是一个风险。
2. 适当加快扩张速度。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目前比较碎片化(支付宝除外),相互之间可能存在更佳激烈,更加排他性的竞争(比如京东不支持支付宝结算)。银行可以借此机会整合自身业务,加快拓张,从高视点切入,例如针对外币业务降低利率,利用自身金融机构的海外优势争取目前越来越热门的海淘和海外旅游用户。但是不能为了快速扩张而过度降低审核门槛。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具有高灵活性,而传统信用卡则不然。比如曾经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发卡潮,最终演变成信用危机,进而导致上层发文件严控学生申请信用卡。目前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针对学生用户基本没有很严格的限制,然而学生群体通过网上购物积累的信用,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其家庭的实际支出,具有一定水分。扣除从家庭的经济来源产生的信用,学生本身的信用其实不高。针对学生的滥发实际上是在压榨学生的家庭。长此以往,如果产生信用危机,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将会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并且,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目前可使用的范围有限,如果银行盲目降低审核要求,那么可能导致信用卡犯罪率的提升。
3. 增强传统信用卡增值服务建设。许多大额高端用户频繁地使用一些信用卡的增值服务,这也是他们青睐传统信用卡的理由之一,例如飞行里程,贵宾候机室,特殊预约等。这是银行具有的坚实的线下资源,目前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还没有过多触及,银行应该继续深耕这个领域,通过增值服务来差异化竞争,扩大线下优势。
4. 推出自身的信用卡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我和信用卡之间唯一的接触,就是上大学前母上大人叮嘱我一定不要办信用卡了= =
信用卡是一种由发卡机构发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以在信用卡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在联网通用组织的受理机具上使用,具有信用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其模式为“先消费后还款”,正是这种颠覆了以往消费方式的出现,瞬间吸引大量用户,既满足了他们心理上购物的欲望又暂缓了暂时性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刺激了消费,扩大内需,并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用户具有一定的信用基础之上。
信用卡的盈利主要靠贷款造成的利差、超高的滞纳金年费、商户回佣、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几种方式。
1.贷款造成的利差。信用卡的设计理念就是依靠收取未付款利息来获取收入,所以利息收入自然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各大银行的免息期和利率各不相同,但若是一旦超过免息期其还款金额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2.超高的滞纳金年费。大多数银行收取的年费都很高,这也是其收入来源之一。另外,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的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的滞纳金累计在一起也是一笔客观的收入。而且还有超限费等等收费。
3.商户回佣。当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进行结账时,店家支付给信用卡发行银行的一定费用。在每笔交易中,发卡行会获取商户回佣中70%的费用。
4.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将信用卡应收账款转化为证券销售给投资人,不仅增加收入,也拓宽了发卡机构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发卡机构的资金压力。
而近来上线的“花呗”“借呗”也具有信用消费、借贷等功能。二者功能有交互之处,但”花呗”等主要针对于网购,信用卡更多用于日常的线下购物,竞争关系并不明显。但信用卡也可以借鉴“花呗”的新模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以下是我的建议:
1.加强对pos机发放等环节的监察,并且加强对信用卡持有者的信息保护力度。无需密码,只要签名进行消费是信用卡的一个弊端,或许可以通过隐藏信用卡背后的签名或者改用指纹虹膜识别等其他现代技术手段对其加密,以防信用卡丢失带来的麻烦。
2.扩大使用人群范围。可以提供小额低利息免年费的信用卡给学生等群体。更多中年人并不习惯信用卡这种消费模式,而是保持着有钱就花、没钱不花的行为方式,所以把适用人群扩大至青少年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办理信用卡。但青少年并不适用大额信用卡,他们的经济来源只有父母,父母自然会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限制,所以只需提供小额的卡以备不时之需。另外给公司团体等提供特殊信用卡,满足特殊需求。
3.与更多消费行为挂钩,并举办一系列优惠活动。部分商家在顾客使用微信支付时给予八折优惠,信用卡也可以给予一定优惠。
4.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不局限于线下平台,让消费付款更加一体化。
首先为什么“信用卡”要提供用户“先消费后还款”这样的服务?
答案无非两方面,用户有需求,商家能获利。
需求
首先提供这样的服务当然是因为用户有这样的需求。有些人可能认为信用卡消费最终还是要还款的,并没有太多意义。但是举个简单的例子,设想你需要租车一周,除去租赁费用外你还需要预交一笔数额不小的押金,而恰巧这笔押金钱有另有他用呢?又比如你存进银行的定期或者购买的理财产品还有几天才能到期,但今天你急需用钱又不想麻烦朋友借钱呢?又或是双十一的打折狂欢,而你手头能用的钱不够呢?这些时候信用卡就派上了它的用处。加之各种优惠和积分换购模式,信用卡培养出消费者一种独特的支付习惯。
利益
光有需求当然不够,既然提供这样的服务,那银行当然也是可以从这一过程中获利的。获利的途经主要有以下几条:
1. 抽取商家手续费
2. 用户分期和逾期还款的利息
3. 流量信息
银行同时通过信用卡获得消费信息,分析持卡人的消费习惯,进而向持卡人推销其他保险,理财等各种服务。
面对网络信用卡的冲击,我认为传统信用卡行业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应对:
1.
区别定位:
基于花呗等网络信用卡门槛低的特点,其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所以,也难以提供给客户较大的信用额度。同时其适用范围也有限,不能在紧急情况下透支出现金,也无法在境外使用。这些都无法满足一些大客户的需求。而银行信用卡则可以利用这一点,充分发挥二八定律的效应,定位20%的客户,以高门槛高质量的服务占领市场份额。
2.和移动端合作,增加便捷度
之前的传统信用卡支付过程相较于支付宝等支付软件来说太过于繁琐。而这一点恰是用户十分在意的。而与移动端合作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与Apple pay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吴越宸
信用卡为什么要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业务?
1、 就收益的角度看:1、信用卡先消费后付款的方式所提供的利率要远远高于普通的银行贷款的利息,2,顾客以刷卡方式向商家支付购物款或服务费,意味着发卡银行代理商家向顾客收款,商家必须向发卡行支付佣金,这一笔的回佣收入也是极其巨大的3、与此同时对于那些逾期偿还的人,还有很大的一笔惩罚,4、不仅如此,大部分的信用卡提现要付出很大的一笔手续费。这也就使得单位资产之下,信用卡借贷的收益远高于普通贷款的收益。如此多的收入的方式,对于银行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2、 从风险承担角度看:信用卡的借贷的额度并不是无限的,取决于个人在申请程序中提供的有效收入和资产担保价值,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不会因为一些原因而导致还不出钱的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的避免死帐造成的损失,这一点有些类似于传统的典当行项目,因而信用卡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种高收益的成熟的方式。
3、 对于用户而言,信用卡为持卡人提供了额度范围内的现金流,可以满足持卡人短期内的资金需求,待到有临时资金需求,又难以筹借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比借钱贷款都要方便及时得多。因此即便信用卡有如此大的坑,还是有着选择它的必要性。
4、 此类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让消费者敢于花钱,因而在一定程度之上也会刺激于银行业务的发展。可以说信用卡的先消费后付款的方式的出现完全符合当下人们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便利于人民,所以能较快的占有市场。
在目前互联网支付服务(如支付宝)的冲击之下,网络金融服务中已经陆续涌现出类似于信用卡的业务(如花呗,借呗),请问传统的“信用卡业务该如何应对可能的竞争,你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主要优势:
1、信用卡贷款的最高额度高于借呗、花呗。2、借贷期限相对较长3、了解信用卡的人比较多,花呗借呗还没有被大多数人们所知所用
主要劣势:
1、银行信用贷款的利率根据每个人贷款资质的不同,在基准基础之上上浮10%-40%之间,一般在月利率2%左右。而借呗、花呗贷款的日利率是0.045%,合为月利率约为1.35%左右,可见信用卡的利率相对偏高。
2、借贷手续过于麻烦。
由此可见信用卡似乎确实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实际上花呗并没有动到银行业的核心利益,因为信用卡的目标用户群体跟花呗并不重叠。使用花呗的人,一般来说是目前经济实力并不强的,多数是大学生或者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故而也很难从银行申请到信用卡。
建议1、降低办卡门槛,扩大信用卡的目标用户人群, 根据首个《P2P个人无抵押小额信贷报告》:500万借款人风控大数据“魔镜”分析:30-40岁高学历群体还款信用最高,但事实上,这一部分人群并非能够获得最大的贷款额度,银行可以尝试扩大他们的信用贷款额度。
2、针对于花呗、借呗使用范围之上的局限性,信用卡可以进一步扩大其的优势,扩大信用卡的适用范围,与此同时,进一步推动不同银行不同商家之间的合作,让顾客一卡在手,天下我有。
3、推动机器化的服务,尽量加快办卡的效率,缩短办卡所需的时间,来更好地方便客户。
4、造就品牌,推动信用卡的国际化,努力占有国际市场,扩大目标人群。目前建行的龙卡和交通银行的太平洋卡,都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信用卡品牌,还只能是附属于VISA和万事达这些国大品牌之下的国内信用卡品牌。
5、推动信用卡的网上业务的发展,通过app等形式,让人们在网上也能很容易的享受到借贷服务。
6、减少发卡的数量而提高发卡的质量,避免卡多给顾客造成的不便之处。可以将不同的卡合并,扩大卡的功能所在。
7、提高服务水平,加大促销的力度通过豁免年费、积分换礼、交叉行销等活动来刺激卡片的使用,提高用户的忠诚度,从而确保自己的目标群体不会被花呗借呗抢去。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如有不正之处,还望大家能够指出。
邱泽天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简单得来梳理一下信用卡的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分析:1.利息收入(依靠收取未付款利息来获得收入)
2.年费收入(中国先阶段各商业银行为争夺市场还处于免年费阶段)
3.商家折扣(国内目前在0.5到2个百分点左右,与国外相必处于偏低水平)
4.其他收入(越界销售、信用卡资产证券化)
主要成本分析:1.资金成本
2.运营成本
3.营销成本
4.坏账成本
5.欺诈损失等.
Question one:为什么信用卡要提供用户先消费后还款的服务。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思考,首先从用户方面,服务都是双方面的,不妨我们思考一下用户为何会有这种服务的需求。最明显的原因我想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在当前手头金钱不足的时候,预支未来属于你的钱显然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此外也利用国内目前的长免息期预支一些资金进行其他理财投资。
那么银行自然也是十分愿意来提供这样的服务的,虽然说不可避免的先消费后还款的服务会有一定的风险,比如之前所提及的坏账成本和欺诈损失,但是信用卡顾名思义通过信用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坏账等等。放眼国外,信用卡市场的利息收益是非常丰厚的,虽然在当前国内民众的传统思想观念下,整体上这个市场还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前景必然是毋庸置疑的。
Question two:在目前互联网支付服务的冲击下,网络金融服务中已经陆续涌现出类似“信用卡”的业务,那么传统“信用卡”业务应该如何应对可能的竞争。
首先先讨论一下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服务的影响,的确目前支付宝的支付渠道以及覆盖程度越来越广,网上支付市场快速膨胀势不可挡,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对传统信用卡服务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要在这个大环境下力挽狂澜,传统信用卡业务又该如何呢。
依我个人观点,一方面要以及发展自己的优势,比起互联网支付业务相必较,传统商业银行在安全以及信用程度上更胜一筹,移动支付工具方便的背后始终存在的是安全的隐患,因此银行可以尝试在不失去传统ic卡的安全特点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支付的工具,改善大众同样关注的方便快捷的特点。
并且还要继续保持相比起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的另外一大优势,海外市场,在海外小额支付市场目前传统信用卡业务的覆盖程度相比支付宝还是有不小的优势的,因此要进一步的拓宽拓展海外市场,抢占先机。
第三点我认为要积极的发展与线上的商户的合作,抢占互联网的支付市场,可以采取一些免手续费或者部分补贴手段或者是进一步加大目前已经有的积分制度的力度,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砸钱来抢回用户,抢回市场份额,之后再享受盈利果实。 蔡真 上科大 67543642
从图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银行的确是从信用卡得到了一定的收益,然而银行的收益还远远不仅于此。
1.与其掌握他的心、他的胃,不如掌控他的钱。对于银行这个领域,鲜少人还会因某种情怀而降资产储存于固定的某几个银行中。任何一个大幅度的银行优惠政策都有可能导致用户将资金转移。信用卡将金钱以一种符号流通的方式,先支出再归还的模式使得银行将资金控制在自己的资金链中,有效增加的用户的忠诚度或者说是减少忠诚度危机带来的影响。
2.买买买与卡付卡。在现金消费的传统模式中,现金的减少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实实在在存在的,由于贪婪的本性人们不愿轻易失去手中的任何东西。而用信用卡消费,对于消费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损失而且减轻了人们为满足自己欲望过度消费的愧疚感,从而达到促进消费、资金流通的效果。然而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增加了自己的购物欲,会产生某种恶性循环的效果,例如卡付卡。而这种惩罚性费用远远高于普通贷款利率。
3.信息,了如指掌。除了金钱等物质利益,还有信息利益的潜在利益。我们的每笔消费,个人信息,银行都清楚了解。这有利于银行进行针对性措施来锁定自己的客户量和资金链。
相对于虚拟信用卡,在目前阶段信用卡具有占有线下这一块大蛋糕。如何将此最大利润化应是银行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信用卡与实体店中的商家进行合作可以产生双赢的效果。除此之外,积分兑换,与商场消费进行一定的优惠挂钩。因为很多实体店也在受着电商的冲击,如何能够将它们的选择固定在银行上而非尝试虚拟信用卡?
虚拟信用卡的优势主要是线上为其主场优势,简单快捷,门槛低;但毕竟涉及的领域少。如果信用卡能够大幅度的完全占有除了部分电商的领域,那么虚拟信用卡的优势将会大幅度减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虚拟信用卡和信用卡在消费过程中十分相似。而利用大多数用户的虚拟信用卡等还具有一定的怀疑心理,如若加大优惠力度和范围,扩大信用卡的对象,使用信用卡的频率一定大大提高。
增加信用卡的功能。例如,与理财、缴费、城市一卡通等进行合作。
除此之外,信用卡还具有额度高的优势。将信用卡与分期付款等较大额贷款相挂钩。而且信用卡毕竟处于传统银行当中,充分利用其广泛业务,使得信用卡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再适当考虑进军虚拟信用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