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张呦呦 初入职场

在媒体人的路上

回复 ( 10 )

  1. 黄勇刚
    理由
    举报 取消

    经济主要讲规则,不讲道德。

    规则和道德,有的时候相吻合,有的时候背道而驰。

  2. walt white
    理由
    举报 取消

    相辅相成。道德包括信誉,古往今来,人无信不义,无信不商。诈骗、假货、皮包公司、公司欠巨款拒绝破产、欠巨款老板跑路,都是无信的表现,都是损害市场经济的。道德当然重要。社会主义法制有督促市场遵守道德规范的暴力强制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

    请叫我中国好百姓。

  3. 鲶鱼殿
    理由
    举报 取消

    题主这个问题很大,我推荐三本经典供题主参考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听说,《情操论》和《国富论》一起看有咖啡味哦)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弗里德曼《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

  4. 田中太郎
    理由
    举报 取消

    泻药。

    既相辅相成,又背道而驰。

    先说背道而驰。

    一个基本的概念,一切的前提是理性人——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道德吗?显然这和通常来说的道德是背道而驰的。(道德一般来说鼓吹无私奉献啥的)

    那么为什么理性人是前提?

    答案很简单,一个人追逐利益最大化,也就意味着社会总体财富的增长。

    而这也是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来源。

    假设现在超级富豪们疯了,高买低卖,大量赔钱生产商品……(违背了理性人的原则咯)那么要不了多久,市场上的商品就会变得极为混乱。肥皂不要钱白送甚至倒贴钱卖,但是面包却谁也买不起。也就是说社会崩溃了。

    市场经济的妙处正是人们的趋利性使得市场能够自我调节。如果一样商品供不应求,那么根据供需关系,价格就会变高,利润也随之增加,而这也吸引更多的资本家们去更多地生产它。反正,如果哪样商品过剩了,利润下降,资本家们就会倾向于缩减生产,供需关系重新回归正常。

    然而,逐利这个特点和道德准绳是相违背的。道德上被推崇的永远都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而不会推崇自私自利者。

    但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这种道德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做了一件好事,被倾向于认为是不该要求回报的,其结果就是做好事的人反而变少了。

    所以鼓吹人们不去逐利,反而很可能造成社会总体财富的减损。

    再来谈论相辅相成。

    一般来说,价位相当,优秀的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次品则会被淘汰。(市场竞争)但是嘛……

    若你想买一辆二手的摩托
    卖主对这辆摩托的性能一清二楚,比如它的行程,它的经历,它的一切;而作为买方的你却只能从这辆摩托的外形来作各种揣测,或者是从你试骑的那一刻的感觉来
    推断。于是,问题就出现了,由于这宗买卖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买卖双方对摩托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买方无法确定这辆二手摩托车的质量,所以想
    让买方付款买二手高价车比让他们用低价买二手车困难得多。但在二手车市场上,因为好车车主只愿意以较高价成交,而次车车主却愿意以较低价出手。买主知道有
    一定的概率会买到次车,因此愿意出的价格就要打折扣。如果市场上的次车比例大到一定程度,这种折扣就足够大,使得好车卖方不再愿意把车投入市场。结果,市
    场上只剩下了次车。

    可以看出,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倒是卖次品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结果是什么?市场上倒是只有次品了,良品反而被淘汰。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相成的例子。

    另外,商业依赖的基石是契约精神,如果没有契约精神,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商业可言。(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要立法保护契约)

  5. 经济日记本
    理由
    举报 取消

    送上一篇文章,我对市场与道德的理解,《爱与自由经济学》:

    你若问我,爱、自由是什么?我答,爱,就是自由;自由,就是爱。

    中国的传统文化,实质上是并不打算赋予它的成员相对多的自由的,因为自由的累计是以某些方面的损失为代价的。从小,父母就对我们拥有绝对拥有权、处置权、管理权,作为小孩的我们,与商业社会中的物产是没有多大异同的。幸运地,是绝大多数父母并未,把他们的小孩当做狗、猫、猪等动物来教化,不然,连存在的自由都可能被剥夺了。之前的封建家族社会,那些封建道德传统里,周围的舆论氛围都直接把个人意识形态秒杀了,更不用提及纯粹的个人主义实践了。然而,在当下中国的父母圈子中,对子女的爱愈来愈成为了对子女自由和个人意识的侵占,可,我的结论是,爱的越多越深,则这个子女的自由和个人域就会变得越窄越有限。

    孩子还没有出生,父母就计划了这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吃什么奶粉、读什么书籍、穿什么衣服、理什么发型等等。说是要喝最高级的国外奶粉,然后一罐子花掉了差不多整个家庭一周的收入,以此来表现他们对这个小孩的至切的爱,那直接的后果,就是这中间的爱所引致的机会成本,就会间接地附加在这对父母对该小孩自由的侵蚀。试想,一对新晋父母去奶粉超市为其新生婴儿购买奶粉,假如有两罐价格分别为300元和400元的奶粉成为这对父母的备选项目,那他们的奶粉购买选择暗含着什么呢?若这对父母有一些意见差异,母亲坚持购买400元的质量最好的进口奶粉,而父亲却认为300元的国产高档奶粉符合家庭预算,那这母亲与父亲间对奶粉购买价格100元区间的差异意味着什么?看起来是母亲更爱护她的小婴儿,希望给他最质量上乘并且即使可能带给家庭预算紧张也要卖给小孩;可这高出的100元所包含的机会成本,却往往成为母亲将来侵占小孩自由域的价格,这个价格越高,意味着母亲对该小孩自由侵蚀的可能性越大。

    有姐姐、妹妹两个小孩在这个四口之家,妹妹基本用着姐姐曾经穿过的却也挺新的衣服,姐姐总能让父母购买最新款的衣服,此处由于姐姐穿过的衣服属于家庭的沉没成本(若妹妹没有穿戴这些衣服),假设这些穿过的衣服的成本为零。姐姐新买的这套漂亮衣服花掉了100元,姐姐只穿了它一回,就打算放弃并觊觎另一套最新款的,父母觉得毕竟这衣服只穿了一次,于是把这件姐姐穿过了一次的衣服拿给妹妹穿戴。如果妹妹愿意穿着这件衣服,那么这父母为姐姐购买支出的100元与父母拿姐姐给妹妹穿这件姐姐穿过的衣服支出的0元,区间相差的100元,就代表了姐姐自由的将来价格的折现值。而妹妹此次所节省的100元,就代表了妹妹为换取将来更多自由所支付的价格现值。如果妹妹愿意接受父母将姐姐穿过一次的衣服,并且姐姐也愿意把这套衣服给妹妹以此寄希望于其他更新款衣服,那就代表了姐姐与妹妹之间就同意的“自由”的价格进行了针对将来“自由”的交易。在这次完整交易中,父母扮演了第三方可能相对中立的角色,来见证并确认这次交易是在双方同意基础上所进行的,并且担保在将来如果一方就关于“自由”的交易可能的违约,而进行裁判并且可能补偿方面的安排。

    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个体之间,有一条规律——“有所获必定有所付出”,是亘古不变的,只不过收获和付出表现的方式有时候未必那么易于观察。上面提到的自由也是如此,自由无论任何时候,它都是一种较为稀缺的资源,因此自由一般都是通过一些隐含的定价机制而在不同主体间分配的。自由要获得更有效的配置,最有效地满足自由供需双方的自由交易,那么自由的公平定价就不可不提及。大部分人会说,你是不是疯了,自由能够定价吗?“若为自由故,爱情和生命皆可以抛弃。”然后,爱情和生命这么高尚的事物,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类社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定价,并且还在以此价格,进行各种相关的市场交易。这里就不再过分强调爱情和生命的定价了,一个人人皆知的例子,无非就是商业保险了。人寿商业保险的核心,就在于对各个阶段某个区域死亡概率的统计,让后与该个体未来潜在收入流折现值相乘取其期望,来进行收取保费和赔付。自由,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不管你感觉得到与否,一直是以被市场定价的方式隐形存在着的。凡是是资源,并且是一种稀缺资源,那么就应当定价进行有效分配,金融领域的风险、权益,气候领域碳排放量,政治领域的选票交易,所有这些都被定价而在各个主体间进行交易的。

    接着上面关于奶粉、衣服价格区间差异的故事,我们会看到自由跟任何大自然的其他客观事物几乎无差异,他们都服从大数定律和正太分布,即都讲究一个中间状态往往占了很大比例,而极端状态很少出现的。自由,与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利息,有很大的相似特性。在今天,一部分人选择更少自由域,以此将其借贷给那些需要在今天使用更多自由的个体,类似于,在今天,一部分人选择更少的消费,以此将资本借贷给那些需要在今天使用更多资金进行消费、投资的个体。而今天的更少自由域是为了换回明日更多的自由域,如果那些曾经在进行自由借贷的个体,在明日支付不了曾经借贷的自由域,那就必须要将其他们的自由域割舍给我进行占领,因为这是市场交易的公平信用准则。前面提到了,妹妹愿意放弃她在这个时段所能享有的对一手新衣服的穿戴自由,而那部分自由域的价格是三方同意了的100元,那也就相当于,在未来某个时间段,妹妹能够获得对姐姐部分自由域控制的所有权,因为这与我们所说的“时间、资金跨期配资”一个意思。可是,如若姐姐不能够扩大她曾经通过使用妹妹出让的其自由域而创造或增长的自由域,那作为相对独立中立的第三方父母就必须通过强制执行这个曾经隐含的条约,而将姐姐未来所可能拥有的自由域进行人为地侵占,把控制的这部分转让给曾经牺牲了其自由域的妹妹。如果,父母也跟着姐姐的步伐,否认前面允诺的隐含条约,那这个进行“自由”交易的市场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市场会逐渐开始萎缩甚至消失。类比着看,中国政府如果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且先富带后富”合约方式,通过借入内陆地区公民的自由域,而扩展东部沿海地区自由域以促进其发展,那么在未来,东部沿海地区就必须履行曾经隐含的合约来,偿还他们曾经借入的内陆地区公民的自由域,否则这个公平交易的准绳就会让这个自由域市场萎缩甚至消失。

    那回到前面的一句话,父母对子女当下的爱,是与父母对子女明日自由域的索要,父母越是爱其子女的童年,那就意味着父母准备着单方面保有着对子女未来自由域的占有权。如果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不能够明白那些自由域等相关概念,那父母对这个婴儿的过分溺爱,就相当于在单方面通过专制强迫的方式,让这个毫无意识的婴儿接受父母所拟定的无形自由交易条约。简单地说,父母对这个婴儿的爱,意味着,父母是在将他们当下的自由域进行有意的缩小,而将这部分留下来的自由域转借给这个需要更多自由域但无能力获取的小婴儿。在父母相对有限的家庭收入里,本可以用来购买书籍来补充知识的预算,现在需要砍掉来服务于小婴儿的奶粉、尿布支出,这就明显是在忍受书籍阅读的不自由,来转借给小婴儿其个人的饮食、生活方面的自由。而如果这个小孩出生在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庭里,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小孩进入最好的私塾接受教育,那意味着,父母已经将超过一半以上的自由域,转借给这个在他这个年龄段自由域虽小但在不断扩展的小孩。面对父母或武力强制或道德强制附加给该小孩的隐含的“自由域交易”合约,小孩在将来所失去而由父母占有的自由域就会越大,因为小孩必须承受父母寄予的教育期望所带来的压力,而且在将来,父母时不时可能会提及,当年要不是我们忍饥挨饿,供养你去最好的私塾读书,你可能早就饿死了,所以你现在应当用最大的诚意回报了。这就是,我真正想说的,关于爱与自由,越畸形的爱,会带来越专制的氛围。父母爱护孩子,天经地义,但,此文说明的是,父母对孩子有多么无私的爱,也就暗含着,父母对孩子在多大程度上的专制。

    一个婴儿,出生了,父母希望他能够变成超级富翁,然后取名,李富翁。多么好的心意,多么善良的父母,多么诚挚的爱所产生的名字,可是,反面是,多么大的专制,多么粗暴的目的,以及多么让这小孩失去自由的称呼。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夹杂着父母对子女自由的剥削,要知道,父爱、母爱始终是建立在父母和小孩双方自由域此消彼长的基础上的。父母爱你有多么让他们自己受到感动,也就暗示了小孩受到的专制和压迫有多强大,只因为爱和自由是此消彼长的共同体,爱多一点,自由就会少一点。要判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否畸形,那就看看,子女是否拥有了足够的自由域,而拥有足够的自由域的标准,是看他们与你有多大程度的不同。最好的教育、最优质的医疗、最先进的玩具、最时尚的服饰,如果代表了父母对子女的爱,那也就始终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自由剥夺,因为不那么好的教育、不那么优质的医疗、不那么先进的玩具、不那么时尚的服务,被父母通过个人专权作风人为地排除在这个小孩的自由域之外了。除此之外,教育、医疗、玩具、服饰前面的“最”,却都是父母通过他们的定义而加以标签化的,若让小孩使用这些被贴上“最”字标签的商品和服务,就暗含着,让小孩强制接受这个由父母定义而加以解释的“最”字了。这与中国的审查制度没有太多差异的,电视节目、互联网络、新闻期刊等大众传播平台都需要先通过政府审查,然后剔除那些可能会污染社会风气,带坏社会传统的部分文字、画面,最后呈现给受众的,是符合民族文化传统的健康内容。这种做法确实能够证明政府部门是足够爱护她的公民的,可是这种过渡的关爱,却间接侵占了被关爱对象的自由域,毕竟被关爱对象失去了关于“好”、“坏”的定义自由。

    你若再问我,爱、自由是什么?我依然答,爱,就是自由;自由,就是爱。

    有兴趣也可以关注我的天涯:

  6. 南极WX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道德与经济相辅相成。

    第一,道德风险会引发逆向选择问题,导致柠檬市场的扩大,优质企业会被淘汰,道德败坏的企业会充斥市场。随着优质企业的减少,消费者效用降低会考虑减少消费,从而导致刚需严重萎缩,使得GDP下降。

    第二,道德风险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致金融市场大规模信用风险频发,导致融资困难,企业就不得不减少投资,缩小经营规模,使得产出减少。

    第三,严重且大规模的道德风险会引发社会动荡,造成大规模的失业现象,使经济快速进入萧条期 。

    有的答案真的很扯,答不对题。

  7. 张义潮
    理由
    举报 取消

    孔子就说过,“无商不奸,无奸不商。”

    在一个追求价值(交换价值)、利润的社会,任何道德良知都是狗屁,都会被碾得粉碎,而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为利润而生产!正如穷人饿不饿死、国家存不存在粮食安全对于逐利的市场来说狗屁都不是,什么值得生产,以什么规模进行生产完全按利润原则确定,哪怕到处饥荒,只要经济作物、房地产等有更高的利润,那么资本就会不断的圈占粮食生产农田,同样工业社会大规模环境污染都是为利润生产的制度造就的。医疗上更是如此,本来医院应该是救命的,但是市场、资本要的不是人命而是钱,没钱随时把你从医院赶出来。管用的低价药可以不生产,全是高价药。教育对资本来说更是产业,一个大蛋糕,所到处是学贷奴、医贷奴、房贷奴,因为市场要的是利润。

    市场社会中商人世俗基础是什么呢?实际需要,自私自利。商人世俗礼拜是什么呢?经商牟利。他们的世俗的神是什么呢?金钱。金钱是以商人们的妒忌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金钱贬低了人所崇奉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商品。

    而追求分配金钱(价值)的实质,就是追求分配他人被支配的劳动本身,它代表了权力,而不是财富,而价值(金钱)增值源于剩余劳动的这种不等交换,其价值(金钱)增值的实质就是要把多数人有限的生命时用于资本金钱的无限增值,从而市场经济把人变成了压榨人的魔鬼

    资本是惧怕没有利润或利润过于微小。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壮起来。10%会保障它在任何地方被使用;20%会使它活泼起来;50%的利润会引起积极的大胆;100%会使人不顾一切人的法律;300%就会使人不顾犯罪,甚至不惜冒绞首的危险了。叫嚷和斗争如果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这二者。历史和现在的走私与奴隶贸易,充分证明了这里所说的一切。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作为商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市场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它象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者从资本主义经济逻辑来说明追求利润的制度极端邪恶

      当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时,成本是要素消耗(劳动消耗和拥有的资源消耗),因为这里生产的目的是相应的物(或服务),这时个人会节约自身的劳动时间。

      而当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时,成本就不是要素消耗,而是花多少钱用多少钱代表的交换比例。因为利润是用货币计量的剩余劳动,支配他人的剩余劳动就代表了权力。这样用相应的工资去交换更长的工作时间,或者相应的工作时间下给更低的工资成本才更低,最典型的就是减员增效,不是提高单位工作时间内的物质生产效率,而是提高剥削效率,即让工人更长的工作时间不属于自身。

      由于资本主义的均衡是,资本追求更高利润率导致的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社会支配秩序均衡,低于平均利润率的金钱积累速度资本就会破产。这样每个行业、环节的资本都存在着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为主的竞争,这种竞争会加重对工人的不等交换比例,以提升不断下降的利润率,但多数人不断的因资本积累而压榨到生理极限,这时要嘛大量的失业,要嘛成为一份、两份、多份工作都还不起学贷、房贷的穷忙人。

     正如房价上涨利润率太高,其它行业的资本就会通过积累式竞争来对抗,如压缩产能产量开除一定的工人,出售利润率较低的一部分资产,同时拥入或者够买利润率较高领域的资产。这样低利润率行业利润率有所上升,高利润率行业有所下降。但资本主义的成本不是要素消耗,而是交换比例,这样各行业的资本竞争必然导致的是加重不等交换比例而降低成本。这样生产最终将大量指向少数人消费的奢侈品,穷人们需要的当时生产力下的中低档消费品生产被大量压缩或者他们必须用更多的工作时间去交换。由于每个环节的资本都要利润,利润率自然下降,任何的社会福利成本将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可维持。正如医院要利润,生产药品的厂商要利润,研究药品专利的资本要利润,生产资源机器、原料的资本要利润,出租厂房的资本还是要利润,每个环节都要有越来越多的资本量分利润,利润率自然下降,但这时多数人已被剥削到了生理极限,当一份两分多份工作都不能还起学贷、房贷、医贷时,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这时只有大量的资本破产,社会关系才能重组,利润率才能恢复,但该谁破产呢?这个问题不正是导致的两次世界大战么?

  8. 洛克希德马丁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可知道亚当斯密还有一本书叫道德情操论?

    是坏人搅市场的浑水,不是市场把人染黑。

  9. 罗斯巴德d
    理由
    举报 取消

    市场经济才是道德,因为市场经济代表自我负责,代表个人自由,

    自由是唯一的道德,

    一点浅见,

  10. 黄奎智
    理由
    举报 取消

    个人认为这要看你怎么定义道德这个事情。打个比方,发生了大地震,灾区缺水,不考虑政府介入,这时卖矿泉水的是否可以坐地起价。从道德的角度来说是不可以坐地起价的,但是如果不坐地起价,水资源如何分配,谁该渴死,谁不该渴死,如果平均分配大家都不渴死那自然好解决,我们不考虑这种情况,因为这个情况不是缺水,只是水资源不充足。如果给某人喝了水,另外的人就一定要渴死,那么给谁喝,这时是不是市场经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钱自然就可以不渴死。说到这里,应该会有不少人喷我,说唯利是图,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优胜劣汰,这是自然法则。道德标准为何不写入相关法律法规,我想也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的,毕竟我们大锅饭,平均分配的时代我们都经历过。

    另外再举一个道德的例子,一列火车开到一个岔道口,正常的行进路线上有一个小孩子在玩耍,此时刹车已经来不及,唯一能做的选择就是在岔道口拐弯,但是一旦拐弯,火车将脱轨失事,此时如果你是火车司机,你会如何选择呢?

    我认为道德是政府必须做,力争抹平由于上一辈甚至上上辈导致的这一辈与其他同辈人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问题,这就是基建,教育等等公众事业。道德就某个人,某个小组织,某个企业来说,能做最好,不做也无可厚非,否则,世界可能就不会进步,经济也不会发展。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