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房价破灭后的日本银行和政府是怎么处理的?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关联问题:1990 年代在高位接盘的日本人,房价崩溃后怎么样了呢? – 金融大部分现有论文讨论的都是1991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房价走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有没有对房价破灭后政府的处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等分析的文章?如果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国民经济又如何可以承受的住? 2017年12月13日 9 条回复 1739 次浏览 房价,日本,银行
回复 ( 9 )
88年,不动产业持续数年的高额利润让丰田汽车、富士重工、日立电机等等这些日本实体经济的领头羊再也按耐不住,开始大举进入不动产业。
不动产的高速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日本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围绕日本应如何发展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如果把这些争论归纳一下,争论主要是围绕3个方面展开:
1. 促进不动产业的发展是否符合日本的基本国策?
2. 不动产业的发展是否能保持日本经济的持续繁荣?
3. 如果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NO”,那么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更适合于日本?
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表面上看是日本政府一连串的经济政策所致,其政策实质是日本政府对以上争论的一个明确回答。
二战以后,日本有两个被称为不变的基本国策,一个是基本农田制度,一个是科技兴国战略。
所谓的基本农田制就是日本的基本农田保有量必须能够满足日本的粮食自给自足,不能在粮食问题上受制于他国。不动产开发的持续高涨,直接威胁到了日本基本农田的保有量。
所谓科技兴国战略,是二战后,日本政府对已经是一片焦土、百废待兴的日本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做过长时间的论证。曾一度想效仿荷兰成为亚洲与欧美之间的贸易集散地。但考虑日本与荷兰在人口数量与所处外部环境等方面相差甚远,贸易集散地的构想被彻底否定,最终决定走工业科技兴国的道路。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日本在刺破泡沫后只是在努力回归科技兴国的道路。我在这篇文章中也有解读。【解析】为何神州没有高科技
房价破灭很大程度上不需要政府处理 因为一大部分都卖出去了 银行收债麻烦点就是 债只要跟到个人头上基本就是稳定了 俗称优质资产
至于那些玩儿杠杆玩儿死的企业… 大口吃饭总会掉几粒米的…
日本在走上这条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路之前情况已经很糟糕了 别一说到危机说到崩盘就想‘如果没崩盘那怎么怎么样’ 日本房地产以前也没‘辉煌’过 至少之前的国家的问题解决了 通过甩给一部分人
发生系统性风险怎么办 找接盘侠啊
仗着以为国家不会让房子崩盘去炒房简直太… 不会崩盘的只有真有价值的北上广
以及赵家的房子… 去库存了以后房子还姓赵么?
通过金融手段把大部分压力推给中小企业和个人。
关键词:日元汇率、通货膨胀、养老金。
像个男人一样死去
日本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按照凯恩斯开的药方,实施了财政和货币双重扩张的政策,可惜收效……
首先是货币政策,危机后,政府一方面不断运用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干预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促使利率、外汇供求有利于稳定日元汇率的变化。另一方面本连续9次下调再贴现率,并在1995年降至0.5%,此后再未上调。然而银行由于受到资产价格暴跌的重创,不良贷款大幅增加,即使货币政策已经极度宽松,但心有余悸的银行放贷积极性仍然不高,造成企业融资困难。2001年,日本银行准备金原本只需4万亿元,但实际有10万亿元,可想有多少款没有贷出去,这样的银行,如何能有效支撑经济的发展呢?
其次是财政政策,日本大幅度加强了公共设施投资。1992-1994年间,日本通过公共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分别增加了17.6%,13.13%,和2.4%,此外,还实施了针对个人所得税的特别减税政策。这些政策也一度使日本的经济出现曙光,1996年日本的实际GDP增长达到了3.5%(事实上这与政府宣布1997年要提高消费税所造成的突击消费有关)。但与此同时,为刺激经济,日本政府自身也债台高筑,1996年,日本国家及地方债务余额已占GDP80.6%,1997年,为缓解财政压力,1997年日本政府提高了消费税(相当于我国增值税),经济应声下行。日本政府不得不回到财政刺激的老路上来。但是持续的增发国债形成了“挤出效应”,消费及民间设备投资增长缓慢,最终使日本陷入了财政刺激,则债务增长;停止刺激,则经济停滞的两难境地。目前日本政府债务余额与GDP比重已超过200%,不知如何才能跳出这个怪圈
不管怎么处理,结局不是好好的样子
嗯嗯
这牛逼啊。碉堡了
可是东京的地价还是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