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会引发债务危机吗?
说道债务问题,中国最大的隐患是地方债
240%,这是东方汇理银行的高级经济师高大力给出的一个预测值。这个数值意味着,到2013年底,中国这个经济体中的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家庭债务的总和,也就是债务总额,相对于中国经济全年的GDP而言,比例将达到240%。也就是说,债务是收入的2.4倍。
虽然很多人关心政府债务,而地方债在去年底也有了一个官方说法,但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债务水平缺乏概念。高大力的预测,应该算是我能看到的最新预计,因为2013年才刚刚结束。
简单看到240%这个数值,会发生很多误读。你的第一感觉应该是太高了,难道1元钱的GDP需要2.4元的债务来支持吗?这种感觉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比例的确不小,说不对是因为你可能从来没有对债务GDP比例有过认识,超过100%的比例你都可能认为不妥。
我们需要做一些对比。高大力认为中国需要大规模的债务重组,因为如果他的预测正确,240%就不是一个好兆头,“在欧债危机高潮期,欧洲债务总量占GDP的比例约为250%”。这是横向比,纵向比呢?2012年底,中国所有债务的总额已占GDP的216%。因此到2013年的预测值240%,杠杆上升的势头依然很猛。
216%这个数据来自哪里?高大力没有说清楚来源,但我能找到的一个近似数据是215%。这个数据是上月刚刚发布的,来自于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强调,中国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去杠杆”在所难免。
李扬认为,从总量上看中国的总债务水平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但比南非之外的其他金砖国家都要高,尚处于温和、可控阶段。鉴于中国的债务水平近年来上升较快,应当保持警惕。从风险视角来看,李扬指出,国家资产负债表近期的风险特点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贷、地方债务以及银行不良贷款等项目,而中长期风险则更多集中在对外资产、企业债务以及社保欠账等项目。无论哪类风险都和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应对办法还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李扬说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高大力说的大规模的债务重组有什么不同?我看没有什么不同。李扬说的是方式,高大力说的是方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不可避免地就是大规模的债务重组。
从李扬2013年底公布的2012年底的债务GDP比例215%,到高大力2014年初预计的2013年底的债务GDP比例240%,这是一个怎样的增速?如果你还是认识不够,我们再看看之前的数据。
在我可以查到的说法中,渣打银行[微博]的王志浩2012年11月时曾经预计当年年底中国债务占GDP比重将超200%。现在来看基本没错。而当时王志浩还提及了他掌握的两个数据,“(中国的)信贷扩张在2009年经历了快速增长之后,整体杠杆率从2008年底的153%增加到2009年底的185%。”
如果王志浩的数据基本准确,而高大力的预测基本靠谱,那么中国经济的整体杠杆率,相当于从2008年的153%涨到了2013年的240%。
正因为这样的势头,所以高大力说“如果这个步调持续下去的话,十年以后债务占GDP的比例可能会达到500%。如果到了这么高的杠杆率,比较疲软的企业和政府必然会违约。在接下来五到十年,中国必须要有大规模的债务重组,否则违约风险将大增”。
2014年开始,我已经在《地平线》专栏中写了三篇文章,分别是“2014年看好中国的最大理由”、“索罗斯的中国难题”、“央行的算盘:紧而不慌的‘去杠杆’”,加上今天这篇“中国的债务杠杆到底有多高?”半个月我都在讨论中国经济的杠杆率。
这里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列举了各方面对中国杠杆率的分析和预测。有乐观一些的,也有悲观之极的。但是,所有人都会承认,一个仅仅依靠债务杠杆支持的GDP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大家的分歧只不过在于,中国经济的杠杆过程到底在什么位置?是在一个上升过程中,还有增加的余地?还是到了一个顶点,即将反转?还是说已经开始反转,开启了去杠杆化的过程?
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位置将强烈暗示着央行货币政策的不同操作。如果杠杆还在上冲,意味着市场主体主动加杠杆的欲望还在,那么央行就应该从紧甚至加息;如果杠杆已经开始收缩,一个债务收缩的过程已经开始,央行反而应该为了稳定需求放松银根,比如降低存款保证金率甚至减息。
央行有没有答案?在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中,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9.7%,达到17.29万亿元的年度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8.4%。而央行的表态是,“2013年M2和贷款数据基本达到调控要求,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不会收紧或放松货币政策。”
文章链接16万亿背后:中国地方债政策的三次转向及反思
谢邀。资产价格和M2没有特别关系。注册制,国企改革,T+0,两融期权门槛,都会影响资产价格。
M2/GDP是一个特别简单的概念,主要用于媒体宣传民粹。经济学很难用这种没有道理的比值去衡量债务危机。
城投债问题,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套用知乎的格式,不谈剂量的毒性都是耍流氓。中国机构从来不持有银行股,但是股市是按银行股定价的。所以中国股市也好,所谓的债务危机也好,都是特别民粹的看法。所谓的机构,只是希望黑银行股,从而使得他的市梦率找到人接货而已。他都没持有银行股,说什么银行不良升高有什么意义?无非是对HS300有日内空单而已。
城投平台,资产个人认为是比较优质的。而且城投平台做事情比民企,规范太多。个人在园区,有些民营企业家,真的就是高官白手套。城投平台老总还是多少讲政治的,他毕竟要政绩去当官,所以经济下行了城投平台肯定是在抓经济的。有些民营企业家,补贴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的手续都附议承诺函,所有的审批都是用于争取财政补贴,不用于实际审批。几个亿的补贴躺在他账上,他反正就是经济不好我就不开工。如今园区也不敢得罪他们,但是三方监管是绝对做得到的。你不开工,我总之不会让你取。反正什么所谓的资本家精神,我只在大学课本里看过,开始工作了,所有的资本家都是为(G)人(C)民(D)服务。
我坚持认为,政府推动国企改革,推动简政放权,现在的M2肯定是低了。
1949年10月以前,中国gdp总量为466亿美元,名义汇率是100法币兑30美元,实际黑市是6,7000法币对1美元。1949年,中国gdp按官方汇率是1553亿法币。
1946年,中国政府发行了2.6942万亿元法币,财政支出43万亿。
1947年,发行29.4624万亿法币。
1948年,发行34.1573万亿法币。同年黄金储备2亿美元。
即m2/gdp=341573/1553=21994%,即220倍左右。
1948年1月,上海淮海路房价法币1500万元/平米,5月暴涨涨至5
800万元/平米;到8月则涨至1平米6500万元了。1949年2月,创出顶峰价格2.27亿/平米,一套普通房子以百亿计价。中国全国gdp总量还不够在上海卖10套房。几百间工厂的价值还不如当时上海一套房。
然后逐步回落,至1956年,上海房价跌至0元/平米。
40年代,上海普通一套商品房,至少需要300根金条来顶,一根金条大概几千万。
老上海老一辈人说起,好点地段的石库门或新式里弄,需十多根金条。如果1根金条约等于10盎司,1盎司等于35美金的话,那么,10根金条就等于3500美金。也就是说,买个石库门怎么也需要4000-5000美金,普通人不吃不喝也得需要10年。
…………相对目前的收入房价比而言,现在上海的房价是1947-1948年的房价的3-10倍。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旧中国亡国。
看经济发展喽。
如果经济结构转型成功,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能支撑资产价格持续上涨,那么就皆大欢喜,大家手里的钱越来越多,资产越来越值钱,共同富裕又进了一步。
若果经济转型失败,实体经济创造不出足够财富,资产价格形成泡沫,那就危如累卵,信贷断裂然后债务危机,房地产暴跌,汇率大幅贬值,人们手里的钱不值钱,资产难以变现,那么就经济崩溃,动乱和战争站在门口随时准备破门而入。
现有答案里:
用上海房价历史上的变化曲线来与国家兴替曲线强行拟合,连相关性都不论证一下,民科思维。
地方债是个问题,但不一定是大问题,所有内债问题都可以通过开动印钞机来解决。做得好是美联储,做不好是日本,最差也不过是津巴布韦。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4 )
说道债务问题,中国最大的隐患是地方债
文章链接16万亿背后:中国地方债政策的三次转向及反思
谢邀。资产价格和M2没有特别关系。注册制,国企改革,T+0,两融期权门槛,都会影响资产价格。
M2/GDP是一个特别简单的概念,主要用于媒体宣传民粹。经济学很难用这种没有道理的比值去衡量债务危机。
城投债问题,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套用知乎的格式,不谈剂量的毒性都是耍流氓。中国机构从来不持有银行股,但是股市是按银行股定价的。所以中国股市也好,所谓的债务危机也好,都是特别民粹的看法。所谓的机构,只是希望黑银行股,从而使得他的市梦率找到人接货而已。他都没持有银行股,说什么银行不良升高有什么意义?无非是对HS300有日内空单而已。
城投平台,资产个人认为是比较优质的。而且城投平台做事情比民企,规范太多。个人在园区,有些民营企业家,真的就是高官白手套。城投平台老总还是多少讲政治的,他毕竟要政绩去当官,所以经济下行了城投平台肯定是在抓经济的。有些民营企业家,补贴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的手续都附议承诺函,所有的审批都是用于争取财政补贴,不用于实际审批。几个亿的补贴躺在他账上,他反正就是经济不好我就不开工。如今园区也不敢得罪他们,但是三方监管是绝对做得到的。你不开工,我总之不会让你取。反正什么所谓的资本家精神,我只在大学课本里看过,开始工作了,所有的资本家都是为(G)人(C)民(D)服务。
我坚持认为,政府推动国企改革,推动简政放权,现在的M2肯定是低了。
1949年10月以前,中国gdp总量为466亿美元,名义汇率是100法币兑30美元,实际黑市是6,7000法币对1美元。1949年,中国gdp按官方汇率是1553亿法币。
1946年,中国政府发行了2.6942万亿元法币,财政支出43万亿。
1947年,发行29.4624万亿法币。
1948年,发行34.1573万亿法币。同年黄金储备2亿美元。
即m2/gdp=341573/1553=21994%,即220倍左右。
1948年1月,上海淮海路房价法币1500万元/平米,5月暴涨涨至5
800万元/平米;到8月则涨至1平米6500万元了。1949年2月,创出顶峰价格2.27亿/平米,一套普通房子以百亿计价。中国全国gdp总量还不够在上海卖10套房。几百间工厂的价值还不如当时上海一套房。
然后逐步回落,至1956年,上海房价跌至0元/平米。
40年代,上海普通一套商品房,至少需要300根金条来顶,一根金条大概几千万。
老上海老一辈人说起,好点地段的石库门或新式里弄,需十多根金条。如果1根金条约等于10盎司,1盎司等于35美金的话,那么,10根金条就等于3500美金。也就是说,买个石库门怎么也需要4000-5000美金,普通人不吃不喝也得需要10年。
…………相对目前的收入房价比而言,现在上海的房价是1947-1948年的房价的3-10倍。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旧中国亡国。
看经济发展喽。
如果经济结构转型成功,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能支撑资产价格持续上涨,那么就皆大欢喜,大家手里的钱越来越多,资产越来越值钱,共同富裕又进了一步。
若果经济转型失败,实体经济创造不出足够财富,资产价格形成泡沫,那就危如累卵,信贷断裂然后债务危机,房地产暴跌,汇率大幅贬值,人们手里的钱不值钱,资产难以变现,那么就经济崩溃,动乱和战争站在门口随时准备破门而入。
现有答案里:
用上海房价历史上的变化曲线来与国家兴替曲线强行拟合,连相关性都不论证一下,民科思维。
地方债是个问题,但不一定是大问题,所有内债问题都可以通过开动印钞机来解决。做得好是美联储,做不好是日本,最差也不过是津巴布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