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广告案例会在非广告人群里引起强烈反响?

理由
举报 取消

昨天朋友圈被奔驰宝马撕逼的文案刷屏了,我强烈感觉到这场广告之争,不仅圈内人反应很强,很多其他行业的朋友也都转发了相关的文章。我一直觉得引起非广告人讨论与关注的才是真正好的广告。我个人认为,(1)与品牌本身知名度美誉度有关,(2)奔驰调皮戏谑的文案确实经典,(3)迎合了时下喜闻乐见的“撕逼”之争,大多数人很乐意看。大家觉得呢?

2017年6月14日 10 条回复 1152 次浏览

发起人:Ellen 管理专家

回复 ( 10 )

  1. 车路
    理由
    举报 取消

    广告人通常注意到的广告,都是“特别”的广告。

    特别的广告并非普适的,它通常对小部分人起作用,但是它是创作者、广告人的精神食粮。看这些特别的广告,有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而世界上广泛存在、形成效果的广告,大多不是那些特别的广告。那些广告平凡无奇,但是真正地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

    我目前服务多个快销品客户。有一天,在影片拍摄现场,一个客户高层问起我们服务的另外一个项目,最近又搞了什么新花样。我们说这一次的传播是有情怀的,客户领导冷笑,说:“情怀有什么用,又不是持久的策略。”

    这句话让我有很深的感触。因为,在这位客户的眼里,想要的广告,是能够大规模执行,长期执行,以期得到超额回报的一种商业行为。这个品牌在四五年前,就锁定了“有机”这个词,而到现在,“有机”这个词依然是战略中的重要部分,影响着每一个人。品牌依靠着亿元的投入,在争夺百亿级的市场。

    如果来对比情怀和有机这两个广告策略,会有不同的投入、不同的产出,不同的结果。

    其实,那些广泛影响消费者的广告,就是这些广告。它们本身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2. 赵洪流
    理由
    举报 取消

    1.

    某天,街头的王老二跟张老三打起来了。

    有人看吗?有,但不认识他们的人都不会看。

    要是有一天罗玉凤和韩寒打起来了,看的人多吗?

    当然多,说不定还会有人卖门票。

    iphone的花边消息,王思聪的围脖,腾讯最近的大动作…

    这些东西用户会自己去主动关注。

    广告的传播,品牌主自身的关注度往往是第一要素。

    2.

    还有一种情况,是推广本身势头很足。

    脑白金打了十几年过家回家送礼,这是声势大;

    老罗英语在迷笛音乐节投了FUCK广告,这是爆发力强;

    去哪儿都能看见链家的门头,这是渠道广;

    “我们恨化学”被那么多人骂,这是大投放+争议。

    想像一下,二十辆的劳斯莱斯迎亲车队打你家过去,你能不讨论?

    投放往往是决定广告效果的第一要素

    3.

    有些广告主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也没什么推广,为什么也会火?

    比如说,甜过初恋。广告主就一个老奶奶呀。

    因为它迎合了人们“高手在民间”的猎奇心。

    比如说,杜蕾斯的微博为什么每次都有人看?

    因为就它家最快呀。

    比如说,为什么多力多滋的广告大赛,每年都有人参加?

    就是因为可以上超级碗呀。

    再比如说,为什么耐克的、潘婷的励志广告,都会被人津津乐道?

    就是因为很有正能量呀。

    这种广告,往往满足了人们的某种普世需求

    4.

    关注度高,势头足,满足普世需求。

    5.

    以上。

  3. 萌面赵圆圆
    理由
    举报 取消

    开年之后,和客户开会,聊开心了,对方说:咱们别做那些曲高和寡,每次就几十万参与量的互动了。做点大众更容易参与的吧。我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广告不是拿来秀的。

    目前广告圈内做得好的,基本是在作秀,秀美术,秀文案,秀脑洞。广告人挺自嗨的,甲方也觉得逼格高耸入云,但其实大部分消费者看球不懂。过年回家一问,亲朋好友都不知道六小龄童上春晚这事儿,即使题主说的宝马奔驰这一波,绝大部分也是圈内的自嗨。圈外看到这广告的,也只是觉得俩品牌撕逼真逗,至于会帮助卖车或者强化品牌美誉度什么的,再说吧。

    没办法,这就是一个甲方不懂广告乙方群体作秀的时代,彼此都玩的开心,消费者一脸懵逼。

    不管吹牛逼吹得有多好,广告也无法摆脱招人烦的本质,因为你再牛逼,再怎么受甲方和广告圈的追捧,在非广告人群的眼里,你也是“讨厌的广告”。

    去看看湖南卫视的插播广告,那是中国的主流。

    非广告人群看的广告有几个特点

    1.一个脑细胞都不用动(看广告我为什么要动脑筋)

    2.你是卖什么的,说清楚(尤其是品牌广告)

    3.你对我有什么好处,说清楚(早上来一瓶,精神一上午)。

    4.如果有个有趣的故事就更好了(不是那种绕弯子的,就是特别简单抖机灵的,比如他好我也好)

    我这么说肯定有人要说low逼了,但广告的本质就是告知产品,不是搞艺术啊!

  4. 张强
    理由
    举报 取消

    看题主的描述,应该是想问“什么样的广告才是成功的广告?

    这个业内人描述不一,就以结果导向来说吧:

    “牵涉”品牌层级,提高品牌知名度、信誉度,完善品牌定位。

    广告层级,让受众对品牌和产品产生“正确”认知,长久记忆,扩大影响力。

    市场层级,在不破坏品牌定位的前提下,对销售额有提升的才是好广告。

    活动促销,原则上,促销就像毒品,短期的销售提升意味着长远的利益牺牲,能不做就不做。真正的奢侈品品牌、顶级品牌也没几个去做的。但是现在非著名品牌的市场竞争激烈,电商市场更激烈,你不做活动,竞争品牌ABCDE……轮流做,竞争的结果是没有多少企业能有资金去坚持追求长远利益?

    ———————————————————————————————————————————

    题主举的例子算是social广告,是顶尖品牌常用的一种曝光策略,品牌的知名度和事件的话题性缺一不可,在时代潮流前端的3C和电商巨头做得比较多。

    营造策划出大新闻的氛围,进而引人关注,才是最关键的地方。各种各样的手法参杂在其中,文案的诙谐犀利只是其中的一环。

    这类广告的流程如下:

    1)话题选定
    
  5. 言知
    理由
    举报 取消

    从来不喜欢挂人,但评论区里这位奇葩的逻辑不挂都觉得可惜。这种非常典型的只能考虑一层逻辑的思维方式,必然想不明白我答案里说的道理。

    各位喷我的时候引以为戒,像图中这样既没逻辑也没道理还没道德并且若在灯塔国可能都触犯了某些法律条文的回复就别发给我看了。懒得辩驳。

    像个女孩一样 Like A Gir

    要是让你像个女孩子一样跑步,

    你第一反应怎么跑?

    让你像个女孩子一样扔东西

    你会怎么扔呢?

    护舒宝 Always 的海外广告,2014 年拍摄的《 Like A Girl》 的短片,不仅斩获了戛纳戛纳国际创意节最高荣誉之一——最佳公关类大奖,也在 YouTube 上面获得将近 6000 万的浏览量,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像女孩一样”这句话在英文中多少带有侮辱、歧视的意味(其实在中文中也一样,当两个男人吵架时,说对方“像女人一样”这句话时,其实是一个有着侮辱意图的攻击。而中国古代更是有诸葛亮赠司马懿裙衩以激怒对方的典故。)。短片的导演希望通过不同年龄段人的反应来诠释这个简单的状语给女孩——尤其是青春期女孩——带来的影响。

    短片开头,青春期的和成年的男孩女孩在回应动作指令时展示出了赤裸裸的成见:“像女孩一样奔跑”时,他们双手滑稽地在身边甩动、甚至装出担心自己发型的模样。“像女孩一样投掷”时,他们有气无力,手只是象征性地轻抛一下。而“像女孩一样搏击”时,这些男孩女孩表现出来的与其说是搏击,不如说是抓挠,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接着,导演请上了一组10岁及更小的女孩,问她们同样的问题。这些女孩没有经历过青春期的敏感与信心低落,也不太领会“像女孩一样”这句话所隐含的社会成见,反而表现出了生龙活虎、充满劲道的跑、投、搏击动作。当导演问一个低龄组的小女孩,“当我说‘像女孩一样奔跑’时,你想到什么?”,那个满脸稚气、穿着吊带红裙子的小姑娘目光笃定地说,“能跑多快就跑多快(It means run fast as you can.)。”

    两周内,这段短片在YouTube上播放了2500万次。和一些就此发表过评论的人一样,我在看到那个小女孩的回答时,眼眶一热:她对性别偏见还一无所知,因此绽放出来的生鲜冲劲令人感慨。

    在此之前,有没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当国外开始探寻女权运动的本质问题时,当国外开始重新定义女性这个词的词义时。我们的媒体在做什么呢?

    前两天一篇人民网微博发布的长微博《好好过日子,收起少女心》点燃了整个社会关于女性定位的大讨论。

    文章将女性定义为结婚后就应该收起所谓的“少女心”(实则是女性追求个人价值以及个人生活品味的意思),应该回归家庭,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做饭,伺候公婆,伺候老公,照顾孩子,等大家都被妥妥的伺候舒服了后,才能晚上半夜加班完成自己未完的工作。

    WTF!

    我一大老爷们都看不下去了,这些人是不是下一步就得翻出《女训》来教育大家了?

    紧接着,一场普通的叫做《非常大脑》的秀上,两位嘉宾一言不合开始吵架。

    一方有着名校博士的头衔,几乎代表着全中国受过最顶尖教育的人群的那位嘉宾,在吵架过程中,愤而喷出一句“像在跟一个女人吵架。”这句话什么意思?结合Like A Gir的视频看,我想,有思想的人已经看出了其中的歧视和侮辱了。但更可悲的是,为这位专家洗地的人中,居然女性占得更多,很多人洗地的原因仅仅是与这位博士吵架的另一位嘉宾,不如这位博士讨人喜欢!

    WTF!

    有人觉得,开车开得不好的一定是女司机。女人就是喜欢无理取闹,不讲道理,你看,我妈就这样,我姐也这样。

    结果发现开车烂的其实是个大叔。真正无理取闹在街上开车疯狂撞死路人的,或者只是多看了他一眼,他就丝毫不讲道理暴起伤人甚至砍死路人的是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男人!

    姑娘们,有时候,你们应该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下,这个社会就究竟怎么了?为何很多人敢明目张胆的发出《好好过日子,收起少女心》这样的文章,为何很多人敢明目张胆的发出《在我老家,女人小孩不上桌的家庭更兴旺》这样的文章?为何一出车祸,无数的评论者先说一句“肯定是女司机”。为何不讲道理、小心眼、爱无理取闹这样的有着侮辱性质的词汇与”女人“两字挂钩。

    性别从来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做好一件事的依据,从来不是区分讲不讲道理的定理,更不是贴在每一个人身上不可更改不可逾越的标签!

    但如果连女性自己都不去纠正这个观念,都会认可这些观念,都觉得这些刻板印象是正确的,那么谁来纠正呢?有很多事,你们不在乎了,才会有人得寸进尺的。你们觉得无所谓的刻板印象,其实才是引发歧视的根源。

    下面,请静心看看这个广告。然后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下,为何这个广告能引发6000万人(现在应该已经过亿了)的播放并引发各国各个层面上的大讨论,为何戛纳要给这个广告如此之高的荣誉。

    另外,我不指望各位能认可我的观点,我认为我的逻辑是很清晰的,若您觉得哪有不对的,那说明您没看懂,没想清楚这个逻辑中的某几个关键点。所以,别来跟我争辩。你们能静静的思考一下,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实,我真的不指望这代中国人中能有多少人把这事想的清清楚楚。

    文中部分引用内容,转发自彭博商业周刊。

    像女孩一样会怎样?

    作者:包蓓蓓(荣鼎咨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现居纽约,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及北京大学)

    像个女孩一样—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6. 八路
    理由
    举报 取消

    “反响”这种东西毫无意义。

    对于广告主来说,他们更想要的是持续性的关注,

    这话可以再精确一点,他们其实连关注也不需要,他们需要的只是你在买的时候,想起他们来。

    关注有啥意义,关注多了鸡毛蒜皮的破事儿都能给人拿出来当大新闻炒,公关费都不知道要浪费多少——全国炒人的公司那么多,为啥华为偏偏就被盯上了呢?

    你接着吹任正非的管理哲学嘛……

    界定目的之后,你会发现——

    其实我们玩得很多都是自己觉得好有趣的东西,很多传播的东西做出来之后,你甚至都能听到作者内心的呼声——

    看这个双关玩得溜不溜?这个隐喻你妹想到吧?哥的情怀是不是又感染了你一把?

    ……

    至于它对于产品销售的促进——很多人都不怎么关心。

    其实有时候水花砸得越大,过后的沉寂时间就越长——砸大水花也是要花大钱的。

    还有很多玩“神转折”的广告,看第一眼你觉得惊艳无比,

    电视台播半年试试!!!

    做广告做得时间越久,越发现,其实营销性强而有效的广告,往往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很简单,很不起眼,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无聊,但是人家利益点抓得准,区隔做得到位,配合有效而又少花钱的媒体切入渠道,做一段时间的踏踏实实的投放,效果自然会跟着上来。

    这个才是务实有效的做广告的途径。

    当然,再细分到行业领域,不同的行业可能还会有不同的侧重和需求,这个要展开就有的说了。

    举一个最近体会比较深刻的例子——

    最近几次在超市买洗衣粉,连续几次选的都是一个产品——这事儿是我买回家后,看到原来用完的洗衣粉袋子才发现的。

    至于我选择的理由,其实好没有说服力——那个包装让我觉得稍微舒服那么一点儿……

    至于这个品牌本身,艾玛我都忘了它叫啥名儿了,就别提它给我带来啥反响了。

    其实我觉得有时候广告人应该自律一点,节省一点,踏踏实实做精准的广告,别像章鱼一样,所有能玩的渠道全踩上一脚,浪费了客户的钱不说,全社会的信息污染有四分之三都是我们造成的。想想都觉得对不起人类。

  7. 罗超群
    理由
    举报 取消

    如果一只广告不能到达期待影响的人群,那无疑是一篇失败的广告。但是广告的好坏和传播量,却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要讲清楚这个问题,至少有以下几个层面的东西要讲。

    第一个问题:假如没有外力影响,什么广告才具备广泛传播的基础。

    1、FF有一句经典名言:如果要卖灯,就不要谈论灯的材质发光时间长短等等物理层面的东西,而是要告诉世界光的重要性。

    2、《the copy book》中讲到一个创意方法,我认为可以上升到创意之源的层面:广告人真正要做的,是寻找人们所处的樊篱世界,与普罗大众都向往的世界之间的联系。

    3、以上两句话,本质上在讲一件事情:人们只会关心自己需要的东西。广告人的工作就在于找到产业与人性需求相结合的部分。

    4、当广告的主体内容与人性需求结合紧密的时候,广告就具备的大众传播的基础。

    其实这就是一篇广告是否具备传播性的本质。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一篇吐槽的文章分分钟10w+点击量,而一篇写得还不错的专业性文章,阅读量寥寥无几。

    讲人们都关心的内容,才可能有机会在普通人群中传播开来。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广告做得不怎么样,也能为大家熟知?

    渠道的力量。随便举几个例子“恒源祥羊羊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假如甲方特有钱,把央视黄金档都包了,就算你只放一只狗到电视屏幕上,这只狗也会瞬间变成网红。

    品牌的力量。广告圈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广告公司其实不咋地,但是因为成为了某个品牌的服务代理商,慢慢就知名了。这个逻辑也同样适用于广告创意。很大一部分资质平平的广告能被大家看见,是因为它的品牌历经几十年沉淀已经有了很大的市场基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的品牌就是广告、就是话题。包括奔驰调侃宝马这一篇,设想一下广告主变成了比亚迪和力帆,情况会怎样。

    当然,这篇广告本质上具备西方人特有的幽默和乐观性格,资质还算不粗,就像我们看美剧能感受的那种文化,这一层要另当别论。

    第三个问题:广告被越多人看到了,就是越好的广告吗?

    答案肯定不是,这里面涉及另外两个问题。

    1、转化率的问题。回到刚刚说的那个例子。很多广告主迷信流量,投了很多吐槽段子手的公众号,阅读量是上去了,看的人却只记住的段子,甚至连谁的广告都不知道,更不要说购买了。

    这就是一个转化率的问题,不要以为引起购买行动了才算转化率,引起好感也是转化率的一种。

    2、广告人的意淫。过年的时候我推送过一篇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看了。很多被广告圈刷屏的东西,圈子外的人根本不知道。

    其实不论一则广告有多烂,只要是新广告,大家都会看,这是在满足生存的需要。所以要做大众层面传播的作品,就要多想想外行为什么看广告。

    以上叨逼了这么多,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好广告在广告之外。

  8. 刘雅敏姣
    理由
    举报 取消

    [就像我写这种干货一定没人看,我写段子就有,黄段子更多。]

    1、在非广告专业人群中引起巨大反响的究竟是哪些广告?

    到底是这样的

    还是这样的

    答案显而易见吧。

    2、那什么样的广告才能在非广告人群中引起强烈反响(剧烈讨论争相转发口口相传)?

    第一、代言广告

    详情参见oppo

    第二、鬼畜广告

    详情参见霸王duang~

    第三、大众觉得很傻逼的广告

    详情参见恒源祥、溜溜梅

    第四、情色广告

    详情参见杜蕾斯

    广告是促销艺术,是告知艺术,是花式赚钱的艺术,就是不是艺术。

    受众吃着臊子面听着二人转,广告人还硬要穿着长衫念古诗?谁买你东西?

  9.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最近刚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突然看到有人提了这个问题,感觉好亲切。

    过年时,回家说父母问到以后想去什么样的公司。

    我说公司名你们是一个都不知道,我就说你们耳熟能详的广告吧。 一个H5叫《我们之间就一个字》特别好,那家公司。。。

    “你等下,”我妈说“啥叫H5?”

    接下来我给我妈说了半天什么是H5,在描述了半天之后我妈还是似懂非懂。接着,我准备用W公司的作品征服她,那我手机给她打开《我们之间就一个字》结果我妈说她没看过。我不信,让她再想想,看了第一眼,她说“就是没看过。”

    所谓的刷屏级。。。

    我还不放弃,我说“你看内容,看文案。” 我妈拿过手机,翻了翻,中间还问我怎么滑动的,大约二十秒之后,她把手机还给我,说“这到底是个什么广告?没有商标。”

    我拿过手机一看,她还没有滑到最后一页,于是刷刷刷的滑到最后,“你看,大众点评嘛,团购的。”

    “噢,看了半天,不知道他要说啥,急得很。”

    “有没有觉得文案很美!你儿子能写出来就很不错了,”

    “我就好好看了第一个,那么长,而且这些鸡汤,都是平常我给别人说的,都一把年纪的,看到早就没啥感觉了。”

    我悻悻的收起手机,“可能你不是大众点评的受众,广告不是做给你的,当然你看不惯。”

    我妈掏出手机,熟练的打开大众点评。可能四十多岁的人不是大众点评最主力的用户,但是,也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但是,去年大众点评最热的H5,却完全触动不了我妈他们的心。

    我不知道是W的问题,还是广告的问题,还是什么。 过年那会我想到现在,我都不清楚。后来,我在自己的小伙伴中也问过他们,都是95左右的大学生,可是在我眼里牛逼闪闪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到底要说啥么!急死了,懒得看。” 他们不仅仅是不打开,而且是打开了也看不完。

    广告真的是自嗨吗?不知道。

    我越发的想起了包益民先生的话“我认为总有一个很有设计感logo的咖啡厅倒闭了,我无能为力。我认为是世界上最丑的logo——旺旺一年赚50亿新台币。”

    我到底在做什么,我到底在学什么。

    广告只是商业很后段的细枝末节的一个部分吧。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