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这一轮互联网的热潮只发生在中国和美国?
而其他国家互联网企业大多数不温不火的,并没有成这么大气候,世界前十大互联网公司几乎中国和美国平分秋色。这几年美国和中国的互联网创业氛围很浓厚,中国和美国的资本也比较青睐互联网行业,感觉中国和美国在互联网创新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的感觉~~如果说论人口,印度和中国的人口基数差不多,而且由于印度成熟的软件外包行业,有着比中国更好的码农基础,按理来说印度也应该能够孕育出优秀的互联网企业,但是却在互联网大潮中销声匿迹。论发达程度,很多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民众思维也更活跃开阔,但是很多欧洲国家却未能在互联网热潮中抢占一席之地。PS:我这里指的互联网公司指的是传统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好的互联网公司,请不要把什么和互联网技术有关的大公司都归类为互联网公司。那些IBM、苹果、高通、索尼之类的,真心不是公认的互联网公司,只是科技公司而已。很多欧洲国家本土互联网企业发展落后是公认的事实,包括我的很多欧洲朋友来中国都很惊讶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便捷程度。参考链接:最新的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是哪十个? – 互联网
回复 ( 10 )
欧洲日本,是因为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打劫盟友。
印度有码农,但真正城市化的人口还是少,缺国内市场。
谢邀!
其实印度的互联网环境发展的很不错,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印度自己也有当地的很知名的电商企业和打车软件。而且国内的电商企业、手机、移动端很多公司都已经进驻印度市场。
——————
再说题主的问题。其实这与美国的环境,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基数有关系。美国有成熟的互联网环境和创业氛围,而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基数大,有巨大的市场,所以相对来讲美国和中国比较热。
因为人多啊。人多有钱。
谢邀,
我觉得会有这个感受主要是因为全球范围内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美国的吧。至于中国,互联网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反之,巨大的人口基数产生了巨大的市场和红利。所以本土的互联网公司依托本土市场也可以过得很好。
我觉得共同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大基数人口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条件。
人的本性就是偷懒,好色。
互联网经济中什么火?
饿了么解决人们吃饭偷懒的问题(不用自己做,不用出去买,直接送上门)
uber,滴滴解决的人们偷懒的问题(不用自己开车)
facebook,Instagram解决人们交友(好色)的需求
微信火起来据说和摇一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摇一摇是干嘛的?
共享经济实际上就是在共享的平台上迎合人类偷懒好色的本性。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语言都不通,很多东西就没法共享了。
举个例子,维珍航空种族歧视这个事情在国内微博或者知乎关注量大,但是在国外却并没被怎么关注,这也是因为语言作为屏障隔绝了一个新闻的发酵。
如果一个产品使用者都是使用同一个语言的,自然一传十十传百。我老板和客户还有我爹妈都在用微信,你说我是不是必须用微信?可是如果一个俄罗斯人跟一个蒙古人和一个日本人使用同一个产品会是什么效果呢?即使是工作时候不得不用,回家之后也没有用的必要了吧。
语言和文字都不通还共享个什么经济……
秦始皇可能万万没想到他统一文字最后得益的居然是马云和刘强东╮(╯▽╰)╭
可能中国、美国文化高,转型比较快吧。前面那个也说了,互联网可以让人们更加便捷,不出名就买到了东西。也许比较传统的国家,没这个市场,甚至也没能力组织那么多码农。
互联网……
说到互联网真是特么的想笑
就以去年互联网大会为例,搞个互联网大会无非是炫耀而已
中国大部分的idea都是从美国那边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修改的,然后迭代。
大概的意思就是中国山寨美国,不喜勿喷。
如今互联网炒的比较火的就是估值,一个破idea你特么还估值上亿,中国和美国都是一样的,创业者浮躁。看到那些巨头都市值几百亿,几千万,自己也想去试试,然后就死了一大片。其实这种情况哪里都会出现,只是中国和美国比较明显而已。
谢邀。
欧洲和日本这方面为什么不行,原因如下:
1、欧洲各国人口相对偏少。
2、市场公开透明,社会环境接近。和美国比,比技术比不了,比资金没他多。
3、日本传统行业太发达。
中国为什么行,原因如下:
1、人多,不出国门也能活的很滋润。
2、有没有发现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里,就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复杂的互联网环境,美国企业大部分水土不服。
3、政府有意识的扶持。
4、讲真的。我觉得中国人还是很有野心的,只是能力还不够与美国互联网公司在全球市场上一决高下。
美国技术能力领先,中国有人口规模和互联网基础。
中国众多的人口,和居住集中的特点,天生适合互联网的发展,说实话,中国互联网最发达才是正常的。
一是政府出台互联网创业政策和鼓励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巨头们希望不再依赖别人;三是中国使用互联网人口基数大;四是中国正在兴起互联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