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虔城逸少 初入职场

因为热爱

回复 ( 10 )

  1. 归海龙腾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来说说我的理解吧。利益相关但却没关成(YYPnc粉,汽车行业研究僧)不对之处还请新车评的大神指正哈 @曾颖卓@冯晞帆@yyp 估计@ 不到,哈哈。

    1、当yyp周五在他的公众号上说周六有个谋划已久的宏大构想时,我就隐隐约约地猜到了YYP可能会有一个类似于让读者通过赞赏给他买车让他长测这种动作了,因为YYP不止一次地在他的公众号表达过在筹划一个项目,包括之前收取月费,先是定额定时间,后面又改成了金额不定,时间周期也大概是一个月左右,而惯常的月费好像有一段时间没有交了。但这次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竟然是一个完整的创业项目,众筹门槛10000元。说实话,当时看到这里,我突然就有点不切实际地感到心动了,我在想我现在能不能参与进去,我能不能承担这10000的投资,这个项目是怎么一个众筹形式,参与进去之后能获得怎样的回报,虽然本人还是一个学生,苦逼的没有收入的研究生(每个月国家补贴600,然并卵),但是那种想要马上参与的心情却是实实在在的。

    2、冷静下来之后我仔细地思考了这个项目。有下面几个点可以给大家参考讨论。第一点,这个项目名称叫做大家CARS,YYP也不止一次说过这个项目是不能接受厂家充值的,所以,他要做的事是可以称作独立和第三方的。至于在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能不能摆脱厂家的公关,这确实是一个问题,特别是不知道这个项目能不能真的实现盈利,能盈利还好说,虽然也要面对厂家强大的无孔不入的公关手段,但是我相信YYP有这个能力和态度去做好这件事。如果很不幸这个项目在后期不能持续盈利,而投资人是需要回报的,这时候再面对厂家的公关,是很难顶住投资人的压力的,不过我猜YYP在这个项目中应该会保持自己的绝对大股东地位。当然,话说回来,最后如果真的没有抵挡住厂家的充值,那又回到了新车评原有的模式,YYP又何必再弄一个项目?

    第二点,关于大家CARS的盈利方式,YYP提到了几点,一个是做汽车后市场,已经在卖的安索机油,名为大家CARS的微店和淘宝店,以及群众呼声最高的但是还没卖的行车记录仪,都是大家看得到的盈利来源。但是一个大V开店卖东西是不需要通过众筹的,YYP更想做的其实还是自己的老本行,做车评,卖内容。具体卖什么内容呢?我个人猜想应该也是类似于美国消费者报告那样,直接让用户对高质量的内容付费。这样的话,必定会有更为长期的新车测评,很有可能涵盖到汽车的可靠性评分,至少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份真正的令人信服的可靠性报告,那些说国内的J.D.Power和汽车之家的可以洗洗睡了,对可靠性的测试绝不是随随便便一个问卷就搞定的事情,新车评的半年长测、一年长测也很难达到可靠性评价的目的。所以,YYP之前提到过让大家买车给他评测,其实评测的话不用把车买回来,借一辆试驾车和朋友的车就可以把测评报告写得八九不离十,但是对可靠性的测评,只能是车主或者厂家。

    第三点,类似于这种让用户买单的模式行不行得通?除了不接受厂家充值以外,大家CARS跟新车评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产出的内容要是跟新车评产生冲突了怎么办,到时候会不会引发网友对新车评的信任危机呢?要是内容不够冲突不够劲爆,大家对内容付费的热情会不会那么高?尽管YYP拥有目前国内汽车圈质量最高的粉丝群体,但是,仅仅靠粉丝群体的付费显然是很难做大的,不然直接运营YYP的微信公众号就行了。但是一旦要做大,必然会导致整体粉丝质量的下降,况且中国目前能够为内容付费的中产,在经过过前一轮的股市和这一轮的房市之后,能够定期为内容付费的能力和意愿已经大大下降了。当然我们要看未来,未来的互联网必定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从现在的爱奇艺和优酷的各种网络节目可以看出来,只要把内容做好了,确实就能吸引到流量,而有了流量,还是不愁钱的。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知道像《TOP GEAR》那么土豪的节目都能够存在并持续盈利(虽然现在不如之前了),汽车内容必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所以,这个不接受厂家充值的模式一定是可以行得通的,单独让用户买单和后市场的盈利来支撑日常也应该是没问题的。而且未来的盈利空间是可以想象的。只是建立这样一个体系需要时间和运气,YYP的眼光和能力我丝毫不会怀疑,至于运气,那就看我们的了。

  2. 洋耗子
    理由
    举报 取消

    付费观看、付费阅读,这类付费内容,感觉在中国行不通。

    无论是谁,只要是付费的,一定有人会把里面的内容扒拉出来的。要么拿出来免费供应顺带吸粉、要么便宜一点再倒卖一次、甚至是眼红的竞争对手或者被你黑过的厂商,出于搞垮你的目的,找个人混进去……

    虽然理想很好,但是具体在中国,觉得前景不妙。

  3. 明日雨
    理由
    举报 取消

    就怕付了费仍旧看着充值的评测。

    ——————————————–

    7.8更新

    一块钱听真话?

    yyp吃相真的越来越难看了。

    我付费听了下陈震的音频,excuse me?

    除了虚假,我还能说什么。

    简单分析下,大家car就是为了让广大网友能听到不被充值的车评人的声音,那么请来的这些车评人就应该默认是之前被充值的。观众其实也是能接受之前被充值过这个设定的。

    那你既然平台上的车评人否认了充值过这一点,那么这些车评人上平台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增收,让观众买单,还有别的理由?

    退一步讲,ok,我接受了大家car这个平台需要用户观众来买单,但是现在推广出来的活动都都是什么?

    付费解答?行吧,毕竟算主业?还算理解。

    一块钱听假话?算是来侮辱用户智商的?

  4. Raymond Liang
    理由
    举报 取消

    38号是不是自己买车做测评的?

    效果好像一般,可能车型覆盖面太窄。他的视频还免费,如果这个还收费观看的话,估计有难度,但希望其能成功。

    3月23号更新,看到YYP的公众号说他们的众筹很成功,也许很快就可以看到效果如何了。

    对了,刚想起之前很喜欢的一个汽车测评类节目,台湾的go车志的朱嘉伟的评测视频,我觉得充值的痕迹也挺明显的。但视频的质量非常很高,最起码一点,如果我对某款车型感兴趣,我搜索去看他的视频,能够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最遗憾的是,他测评的大部分车型在国内市场都不是很重合,也许对台湾本地市场价值要好点。

    所以说是否被充值是不是汽车测评好坏的唯一标准?我暂时有保留

  5. 王永和大王
    理由
    举报 取消

    项目众筹书目前没看到,无法具体来谈,就看到yyp发表的文章随便聊聊。

    其中一条“收费文章”这事一定要慎重,国内整体的商业环境目前没有付费文章的土壤,我不否认有人会花钱,但是作为一个平台项目,付费用户是否能支撑起盈利值得商榷,另外就是付费是否会增加阅读门槛降低传播效率。

    另外yyp的新车评,内容非常有分量,但是有点偏科,之前新车评做的app我下载下来了,里面的用研和开发可以用惊悚来形容,简直太难用,主题不分明,整体框架思路还是pc的感觉,系统也不稳定。 既然要做平台就要整体的看产品,就像车一样,你研发者可以偏执,但产品一定要整体均衡(产品方向正确,界面UI清爽切,用研好用易用,后台结构稳定,数据文章质量优秀)才能称的上好产品,这里面有大量互联网的工作,在这一部分,至少从新车评app的产品来看是yyp的短板。

    还是补充一点,初期的投资者应该还不错(估值别做的太疯),后期就算项目不赚钱,靠估值折现不成问题。

  6. 雲山
    理由
    举报 取消

    想法很好,中国就是缺独立的,不受厂商影响的汽车媒体

  7. 黄金
    理由
    举报 取消

    关注新车评网很久了,觉得比其他测评还是要深入些,能看到爱车的人对车的一种感情。对操控占的比例过大,对缺点一笔带过。有一点可能被通用充值了,话说驾仕派好像也被通用充值了。

  8. 然泽
    理由
    举报 取消

    他是最能装的,被充值最狠的车评人之一。一张人畜无害的脸,不晓得欺骗了多少涉世未深的处男。

  9. 谭振翔
    理由
    举报 取消

    有点难过,就像一直在追的剧换主角了

  10. 卡斯特梅的雨季
    理由
    举报 取消

    感觉这几个人,出名的车评人都是充值的厉害,38号目前看不出充值的痕迹,但是以后保不齐…..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