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者你身边的人身上有哪些你想说的创业故事?

理由
举报 取消

如题,每个人身上总有那样或这样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2017年11月12日 9 条回复 1361 次浏览

发起人:赵子龙 初入职场

费话少说,做淘客挣钱的找我,要上车了。

回复 ( 9 )

  1. Uncle Special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公司人的一天 | 就这么任性:十年换十次工作也能实现财务自由(论小E的十年奋斗史)

    小E是大叔的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他工作了多少年就换了多少份工作,以前,我们每年同学聚会的时候,很多人都笑话他,理由是没有稳定的工作经验,单身N年,又不按常理出牌换工作,可这次聚会,所有人再见到小E的时候都傻了……

    大学毕业十年的同学聚会定在XX五星级大酒店,因为这家饭店离市区较远,所有同学都是开车前往,因小E自读书那会我关系不错,于是我会像往常一样,去他家找他,然后约好一起去,可这次却……

    聚会前一两天早上,小E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开车来接我,要我在家等他,等我见到小E的时候傻眼了,一辆红色的宝马X6停在大叔家门口,我打开车门,看见熟悉的面孔……

    小E笑着看着我,“兄弟,好久不见啊,你他妈的还是这么绅士,不像我,哈哈哈,都沾染社会气了。对了,兄弟,你最近还好吗?”,我回答,“还好啊,就是你一下子就这么出息了,好让人感到开心”。小E还是大学里那么开朗,这一点一点也没有变。

    “你知道么,许X(大叔姓许),你说这话我还真信,咱俩认识18年了,哈哈,我记得自读中学那会起,我就抄你作业,要不是你,我年轻的时候得挨多少板子啊……”,说完大笑起来,“我知道你一定会有很多话想问我,咱不急,先去同学聚会,晚上找一地好好聊聊天。”,我点点头。

    同学聚会上,小E和往常一样,依旧不怎么说话,继续当大家嘲笑的话柄,只是在大家临别前,当小E启动那辆红色的宝马X6的时候,所有人都傻了,“这车有150万吧……”,人群里有人说,小E看了我一眼,说“别理这些人,咱们走”,于是他用以前那种礼貌而漠然的眼神和大家打了声招呼,和每年的同学聚会一样,就离开了,只不过,这次开的是宝马X6。

    很快,我们就来到一家清吧,点上两杯啤酒,小E就开始聊起来,“以前,我老是在想,光干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拿着死工资确实不错,可是,在工作三个月后,我发现我并没有进步,反倒是退后了不少,比如我读大学那会英文就很棒,工作三个月基本忘光;而且我身边的人的生活模式都不是我喜欢的,我不想那样就活一辈子,兄弟,你说的对,年轻就得多去尝试,不过,我选择了一条很多人都不认可的路——连续性频繁跳槽,而且,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的。”

    小E接着说,“在30岁之前,我通过试错来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错,虽然晚了一点,可是未来好就行,上班打工就和金字塔一样,千军万马要求升职加薪,即使是升职加薪又如何呢,本质还是一样嘛。”

    他点上一根烟,继续说,“在职场里,你得首先根据国家政策,就是你说的跟随时代发展,然后选准好的行业扎根进去,可是国家政策又是随时调整,你不可能老遇见这么好的工作,换工作风险又高,又得重头来,那问题来了,我咋办?”

    小E陷入沉思,过了一会,他继续说道。

    “兄弟,你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我想开家自己的公司么,那么怎么开呢?我家里没人开公司,那我就专门研究公司有哪些部门,然后每次找工作的时候,就以助理的身份进去,我不要高工资,只要工作经历,每次换工作,我都照死里加班,用一年的工作实时间拼命拿工作经验,一年换一份工作,我先后经历过市场、公关、销售、人事、财务、行政、产品运营、记者助理和出版十个行业,看,以上技能我都具备了,加上我外语好,我就开外贸公司,也正好借助国家的“互联网+”政策嘛。”

    说到这里,我问小E,“你这么拼,到底是为了什么?”,他笑了下,“因为我爸妈养我不容易,年轻的时候我老折腾,总不安于现状,我爸妈很操心,我现在有钱了,给了爸妈我拥有财富的一半,给他们请了一位贴身导游和一位私人医生,让他们去安享晚年了,想去哪就去哪,只要开心就好。”说完就沉思了许久……

    离别的时候,我们照例来了个熊抱,然后他对我说,“我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对我说,“我和别人不一样”,现在我实现了,兄弟,你也赶紧的!”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E已经找到女朋友了,女孩是哈弗大学的哲学博士。前段时间,小E打电话和我说,“许X(大叔),你追妹子水平一流啊,我用你教我的方法哈哈哈,哈弗妹子就到手啦,要不要帮你推广啊”,我也笑了,回答道,“你开心就好”。

    【大叔曰】

    1、「今天,你找到自己要什么了么?」——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如果你找到了,就去努力拼搏争取,如果你还在寻找的路上,就继续寻找,文中小E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人,大家别按照小E那样给自己贴标签,也别按照小E那样去做(大叔不推荐你这么做),要知道,每个人的选择是不同的,这一点请大家切记;

    2、人贵在自知之明,即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别人的故事听听就好,关键还得自己做决定,别给自己贴标签,别迷茫就好;

    3、今天你回复「努力」和「拼」,给你看两篇文章;

    你的,

    大叔

    【本文是大叔原创,文中的小E是大叔的死党,经他授权大叔撰写此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叔的微信号:uncleandyou,封面图片来自互联网)

  2. 邱俊
    理由
    举报 取消

    嗯,看吧,创业,装修新店!

  3. 周Jane
    理由
    举报 取消

    附近最大的办公家具厂,年营业额曾经过十亿。

    有一次请人维护大楼外面的雨棚,不知怎么,一个工人从上面掉下来,四楼,死了。

    不多久后,开发副业跟朋友合起来做租车生意,谁知被贩毒分子租车去了云南。警察找上门的时候,还是懵的。没办法,用了点钱,又亲自去云南提车回来。租车公司因此被迫关闭。

    又没隔多久,厂里忽然大火,仓库里的货全部报废,到期交货的也不能交货。违约金、采购款、工资、贷款全部没有着落。老板也进了局子。

    后来厂子以极其低的价格,卖给了他的一个手下。豪车豪宅被银行拍卖,从X总,一夜之间变成了老X。

    风云际变,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现在已经六十几岁的老板,又租了一间不足四十平的办公室重新创业。谁知道好运什么时候会来呢?

  4. 辣条厂厂长
    理由
    举报 取消

    上周在学校门口听到几个女家长在聊天,一个说以前创业靠的是胆大,没文化,现在不行了,必读书,才会用电脑。

    我觉得,当时靠胆大创业成功的现在都读完MBA了好么。用电脑?他们怎么可能不会,连租地下室民工都会上网那批老板怎么可能不会用电脑。那个时候地球上还没有电脑这东西罢了。

    胆大是不会创业的人欠缺的,但创业成功的人的特质不仅仅是胆大。 现在要读书没错,现在读书是基础,并不能和不同的时代相比较。会不会用电脑也不是大学毕业证书划等号,有的大学生更本搞不懂电脑,有个仅然跟我说内存几G几G是硬盘,尽然不知道内存条。

    说这么多,我以厂长的角度说一下创业,以上只是先说个创业要素的大概。既要有胆敢创业,又要有实战能力。

    上面说这么多,无非想给不肯创业总是找理由说这个条件不成熟我那个条件不具备的人,那只是你不敢不肯创业的借口罢了。会创业的人随时会立即动手干,当然不想创业的条件满足也只想上班的人大有人在,不是非要创业,既然想创业就不要想那么多。选择走什么路要想好,其他就不用考虑,边做边调整。

    说一下我们国家着几代人创业史,是我身边的。

    1、创一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那叫“私有”,是要被剃光头的。那时工人下班帮人做点物件,农民去外地卖菜籽,很多,被处罚的也多。年纪大一点的应该都不陌生这个说法。这是我们国家创一代。我身边很多。后来放开后,这批人跑国企乡企等做点小生意比如收购车工废铁屑边角料啥的,也有的做工程队包工头,或者有的开始接触外贸单子。诸如此类开始原始生长。大约在八九十年代开始慢慢做起来了。

    2、创二代:

    这批人六零后七零后甚至八零后居多。很多来自父母亲戚的帮带。有的也有前领导的栽培。一些拆迁户有了资本也开始创业。身边的创业者不乏此类创业人群。

    新生代:

    就是这些年的创业者。社会已经比较发达,创业方向也从办厂、加工,转向服务行业第三产业、文创、旅游、餐饮、旅游、网络电商、之类行业里创业的多了。身边也很多。

    我其实一直专注于辣条。

  5. 李文元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创业3年了,特别纪念一下。

    2013年9月30日,在一家年销售额曾经做到10个亿的企业,在这个成就了化妆品炒作类行业奇迹的地方,在这个成就了2个亿万富翁,至少10个千万富翁,若干百万富翁的平台,在国庆节即将到来的前一天,这个企业就和一栋老旧的高楼大厦一样倒塌了,从此以后,宣告了这个行业走向了灭亡。这个景象就和我在十年前的经历一模一样,只不过那个时候,我是以一个所谓创业者的身份结束的。

    2000年,20岁。初入社会的我来到了内蒙古,销售洗涤设备,工作一年半后承包了这个市场,多少钱呢?两个人每人出5000元,负担房租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从学校毕业后就没计划在国营单位过一辈子平稳的生活,记得在太钢实习的时候,看到了那些工人双眼无光,每天就是炼钢,周而复始,不断重复,混吃等死,看了 后就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未来,这样的工作虽然是我上学时的简单想法,但经过了4年的学校生涯,思想已经巨变。

    我认为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成长环境,父母的影响和指引,人脉圈的渗透,环境在促使着你改变思想,改变行为,改变对事情的认知;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的悟性和认知。创业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做生意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我有个同学,他家是卖菜世家,他毕业后果断选择了继续卖菜,到今天还在卖菜,风里来雨里去,年龄看上去比我要年长10岁、还有一个同学,很早就选择了创业,他的梦想是把山西的刀削面推向全国,到现在已经开了90家连锁店,虽然步履蹒跚,但总是在追寻着自己当初的梦想,而我呢,当我父亲和我家亲戚(我们学校负责管分配的老师)问我为什么不选择进入钢铁厂,我说我的理想是做销售,市场营销。我到今天还能记得当时我家亲戚的表情,明显的不屑一顾,甚至能感到他对我想法的讥笑。

    很快,我承包的洗涤设备市场被竞争对手挤兑的喘不过气来,虽然一年营业额60万,大概挣了几万块钱吧,年少轻狂就是这么定义的,一个23岁的小屁孩哪有什么深刻的想法,认知不够,再加上当年的非典,生意没法做了,这个时候就是2003年9月30日。

    怎么办呢?开饭店。上文提到的我那个同学,我两一人出2万,合伙在呼和浩特开了第一家分店,记得装完门头后两个人在饭店对面的台阶上抽着2元钱一包的大青山,我豪言壮语的说到,要把大同七中削面王开成中国特色的麦当劳。还好到今天只有我两个知道这个事情,为什么?因为我干了一年就关门了。原因种种,总之就是不喜欢做餐饮,太累了。太辛苦了,没有假期,没有娱乐,那个时候我疯狂迷恋着cs,喜欢自由的生活,不喜欢看客人的脸色,不喜欢和菜市场那些小商贩讨价还价,不喜欢每天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拉上卷帘门的那一刻,我暗暗发誓这辈子都不做餐饮,一年挣20万都不干,没想到这20万后来成为一个有意思的数字。

    生命有时候感觉就和轮回一样,如果你不去做点什么巨大的改变,她就会往复循环,但,只要你在思想上稍微动一下脑子,轨迹就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改变。

    拉上卷帘门的那一刻,给自己立了两条规矩:1、做不到总经理不出来单干。2、跟对老板。当然,行业选择很重要,但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个真不重要,因为已经赔的什么都没有了。

    回到了太原,这个时候是2004年9月26日。步入社会的这4年也不是没有收获,物质上什么都没有,精神上收获一枚女朋友,后来成了我的妻子,这里不表。

  6. 千一酱
    理由
    举报 取消

    泻药。看到这个问题,很有感触。回答一个家父的例子。

    家父60年代生人,属羊。本科在某二线城市。大学毕业包分配时,为了和家母去一个单位,就被分配到了附近的某个小县城,在那里的某个国企工作了几年。

    几年后,家父脑子比较活络,承包了当地唯一的大商场,在那几年可以说是在当地风生水起。可惜后来由于承包的收紧,商场就在合同到期后取消了家父的承包权。当时在90年代,我家已经有了电脑、当时最好的音响、大哥大等物件,对于一个从农家走出的孩子来说已经很好了。

    后来家父考上了mba,毕业找工作时,他已经找好了一家证券公司,可惜被一个同学欺骗(顶替了他,且并未告知家父),使得他只能去了一个生物类创业企业。还记得21世纪开始时,还有人老喊着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然而后来的结果大家也看见了,企业倒闭了。之后家父又和自己的大学同学再次进行创业,也以失败告终,最后只得去了一个医药国企。这几年家里也就是小康水平而已,要知道,完全没有背景的父母在大城市打拼的难度。

    时间就这么到了2006年,家父本来已经在公司干的很好,离开前老总想把部门总监的位置给他,可是天又不遂人愿,2006年,该老总因为某些问题下台,换来的老总清洗了一波人员,而合同快到期的家父,就这么被下岗了。

    2006年底,家父被大学同学邀请到江苏某城市进行钢材贸易生意,担任公司的副总,嗯,没错公司的对面就是南大。那2年,正是钢材生意火爆的时候,父亲的同学(公司的老总)也从一个渔民的儿子,开上了奔驰,买了别墅,但是到了2009年,随着总公司的一些内部管理问题,加上钢材贸易开始外部出现不稳,公司人员陆陆续续离开,家父也离开了公司(离开时,一半的人也随着家父的离开而离开了)。之后,家父看准了教育培训行业的火爆,加盟了某个著名的英语培训品牌,开始了英语培训的生意。第一年生意很平平,第2年家父联系了很多很多的学校,搞定了很多班主任和校长,报名的人数很多(一个人2000左右,培训几天,包吃包住的那种模式,平时的周末培训可以覆盖日常的成本,赚钱主要依靠寒暑假的学生集中培训),那时已经是2008年了。当年暑假,有500多个学生报名。大家可以算算,500*2000的数目,等于那一次的成功可以看成是家父翻身的一仗。但是,2008年的寒假,南方遭遇百年不遇的大学,许多家长退钱,又一次没有成功。

    2010年,父亲放弃了教育培训生意,回老家开采一种矿石(瓷砖中会用到的一种成分),但由于离家太久,即使村长、局长都表示同意的情况下,由于村民的反对,夜晚偷偷的去矿山捣乱,最后也以亏损告终。

    2011年后,父亲专职操心起股票来。(他是老股民了,在企业里是也已经开始在投资部门负责很多事项了),本金翻了10倍不止,包括躲过6月份的股灾,并且还在股灾中小有盈利(多亏某些大蓝筹),家里的情况也变成想去法国玩一下也就随意去了的状态,开着奔驰,住着河景房,喝几万一斤的茶,买几万一幅的画,以万为单位的表,当然我知道有些人肯定不信炒股能盈利,但是这是真实的。

    反观原来的一些朋友呢,比如钢铁公司的老总,娶了个小女孩(父母都生病了),生意不好,房子车子都没了,现在混的神魂颠倒的;搞创业的一个朋友呢,到处和人乱搞,被人家老公打;几个此前身价过亿的叔叔呢?一个搞茶叶,高位接盘,现在手里全是茶没有钱,500万流动资金都没了;一个投资石油,亏了8000多万;一个干传媒的,原来有100多套房,现在生意不行,去干安利了,到处和人推广;还有一些现在混的不错的,但运气这种事,谁又说得准呢?

    这个故事讲述了父亲的一些事情,也是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一代人中一个小个体的缩影,总结起来一句话,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7. 戴春平-创友
    理由
    举报 取消

    文中可能有点广告,不要介意~

    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80后码农,经常被朋友成为技术大牛。曾主导过上百万级别的大型web项目,喜欢自己开发软件,也比较关注硬件,不过最爱的还是运动,算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吧!我还依稀的记得,从2011年起点创业营开营活动开始,就踏入了创业大军的热潮

    第一次移动互联网创业

    2012年从某市值2000亿的上市公司的研发主任离职,正式的迈向了创业的折腾之路。当时做的第一个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叫:“乐玩”,一个社交+生活服务娱乐APP,最初的idea是来自2010年初,阿凡达在国内首映间一票难求,心想如果有个APP可以在手机上预订座位并支付该是一个多么炫酷的事情,于是2012年开始付诸行动,首先开始策划产品原型,线框图几页一画,哎哟,不错。随后准备自己动手学习iOS开发此App,但是没有太注意寻找创业合伙人和投资人。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一个人开展创业项目的进展是痛苦与缓慢的。一边要找影院合作找到电影票源,一边要找出票设备打印电影票据,另外还要开发App,运营推广App。对于一个码农来说,不仅要专注产品研发,还要去寻找市场合作,以及APP的运营,是非常困难的。折腾了近半年,如同乌龟般的进度,加上自己对运营和市场不了解,最终走向了失败。

    第二次移动互联网创业

    之后为了解决运营和市场的瓶颈,我经常会去参加一些创业类的活动和社交类的活动,希望能从活动中找到几个懂市场或者运营的合伙人。一个码农想通过活动寻找市场类的合伙人,可谓比登天还难。每次都是别人想拉我去合伙,最终实在没办法,就找了个程序员合伙人。自己专注市场和运营那块。我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第二个移动互联网项目叫:“马上快递”APP,类似滴滴打车的发快递应用,有马上快递APP(用户端),马上取件APP(快递员端),服务端,管理后台四部分,APP包涵Android和IOS两种。服务端采用SOA架构,WCF通讯,管理后台使用了jQuery+MVC4+NHibrnate、数据库采用了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新需求分析、任务分析、进度跟踪、重要逻辑优化、重点技术问题解决。当时团队有5人,一个CTO,负责后台和数据,两个安卓工程师,一个IOS工程师兼UI设计,我负责产品和市场还有运营。

    起初就是去各大快递公司寻找合作,开始可谓是处处碰壁,不过还好,有找到几家小的快递公司合作。然后就是线上的运营,APP应用市场的分发,以及通过一些QQ群去发广告宣传APP。因为当时根本不知道融资说法,因为资金问题,大概10个月左右我们就只好宣布倒闭。

    当时我之前的老板听到其他同事说我目前创业资金比较紧张,打电话让我过去,直接把去银行取好的钱塞给我,当时我拒绝了。直到现在,每次公司年会,老板都会打电话让我过去聚聚,经常说我当年是公司最优秀的员工,我只是觉得我做好了本份的事。也许无论上班也好,创业也好,都在尽善尽美的做好每件事。

    之后因为创业几次把手头钱都用完了,只好去外面接点外包APP的单子,一来自己有点收入,保证自己的生活。二来可以认识更多的人,为了下一次创业做准备。

    第三次移动互联网创业

    后来在一次创业的活动中,我发现在如今这个创业大潮,还没有一个是针对创业者这块的APP,创业者服务类的APP更是少之又少,如今的创业者这些群体又非常庞大。因为经常帮助一些创业者开发APP,接触的创业者也比较多,经常会和他们沟通他们前期创业的需求。于是我就有了这么一个idea,做一个创业者社交服务的APP应用,美名其曰:创友+,这个APP不仅可以帮助创业者找合伙人,还可以帮助创业者对接资本。这个idea是我从2015年4月开始有的,真正开始实施是5月份,中间有寻找原来的团队等。

    因为经历了前两次的失败经历,我发现创业并不是你能赚多少钱,也不是你能走的多快,而是你是否能保持公司的平稳,以及给你APP上面的用户什么帮助。目前我们这个项目还在做,走的比较平稳,也在一步步的打磨产品。虽然如今还没有融资什么的,但至少我们有个10人的团队,朝着这个项目的未来前进。

    如今是我的第四个十年了,我想把这第四个十年留给我现在的这个项目。

    创友+,创业路上的好基友。

  8. 陈大哥
    理由
    举报 取消

    MODGEN
    做有态度灯饰,诚赢友人尊重

    如果说灯具只是照明,那就是工业流水线的无脑模具复刻。但如果让灯具去传达我们生活的感悟、情操的展现、格调的追求,那每一件作品都需要设计师有着超长的“触角”,感知大家共鸣的情感,灵光乍现间与反复推敲中不断拷问设计师的心血,最终极致体现。

    更重要的是,每一件作品都需要全体团队,通过更多的生产研发,找到最能贴合作品理念的材质、物料,制作流程等必备条件,最终完成一件完美的艺术。换句话说,一个极致的作品应该是执着的设计加上一丝不苟的制作团队和有态度的领导者,共同打造的以设计师为核心的创作土壤!

    MODGEN灯饰品牌创始人陈华亮先生,身边的小伙伴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B哥”,他的身边就围绕着这样一群有态度的设计团队。

    B哥给我讲过一个故事:MODGEN生产基地在中国广东省,属亚热带气候,月平均气温通常都不低于10摄氏度。有年冬天,B哥去内蒙古出差,寒冷的北风让他想起了出口波兰的一批Signal灯饰。波兰是个温差很大的国家,而Signal用的是亚克力灯罩,可能会因为当地的温差,使灯罩冻裂。想到这儿,B哥组织团队马上展开研讨,赶出一批新的玻璃材质的灯罩,在产品没有发生任何质量问题之前,就避免掉了可能性意外。

    把Signal灯饰全部换成玻璃灯罩,会增加更多的复杂工艺。因为玻璃本身的杂质偏多,要达到作品清透的标准级别,重制的过程并不是敲碎重来那么简单。但为了客户的认可和作品的完美,小伙伴们经过尝试、纠正、再试等数次调整,终于确定解决方案,将产品在没出现裂痕前交到了对方手里,并且是免费更换。

    这次换灯罩事件的影响力是两个月后凸显出来的。事后,波兰方负责人亲自到厂感谢,并重新拟定了合作意向书,要和MODGEN一起开拓波兰市场,让中国的MODGEN灯饰温暖波兰的城市。

    好的作品,往往与整个团队的态度和用心程度成正比。B哥淡然地说,我们只是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发心,我们本来就不是卖照明工具,而是在极力构建家居文化,更是在不断吸引有共同价值观的伙伴们在一起:创造、沟通、信任、共赢。

    产品我们随处可见,但能给人一种温暖、震撼的感觉,一看就是用了心的产品却少之又少。希望我们周边多出一些像陈华亮先生这样,对生活有态度、对作品有态度、对顾客有态度的企业家,也多出一些像MODGEN灯饰这样用心又暖心的知名品牌,让中国的品牌屹立在世界之巅,赢得世人的尊重和敬仰。

  9. 墨羽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山西枣农大枣滞销的事,当时负责帮助他们并进行义卖的就是农梦成真团队。

    大学生创业真的很不容易,虽然会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毕竟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在这方面都没有什么经验,其实大学生创业的例子很多,但是大多数都夭折了,坚持下来的不过寥寥,也许农梦成真并不是名气很大,但作为一个从我们学校走出来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说我们这些人都是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更多的是迎难而上,还有无论何时都笑着面对的他们。

    另一个就是我们的一位教授,他曾经自嘲说自己只是一个卖韭菜的,事实上也是,他确实做的研究是这方面的。如果事止于此,那估计也就只是课堂玩笑。但事实上,那位教授有自己的公司,申请到了国外公司的投资,他曾经在荷兰深造,现在回到学校继续教授课程,同时我也可以拍着胸脯说,他的研究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他的韭菜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真正的绿色无污染。

    作为一个学生,我身边的圈子其实不大,接触的创业者也很少,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能让你觉得,他们的努力不会白费。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