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知名度极高的品牌竟会逐渐没落?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每一代人的口味都随着成长年龄的环境更迭而发生了习惯迁移。如果想让它们起化学反应,那么商品本身是不是必须去迎合消费者的潮流? 2017年8月7日 10 条回复 1050 次浏览 品牌,商业,市场,年轻,改革
回复 ( 10 )
谢邀,怀旧和商业消费之间会有一些情感联系,但当然不可能天然相关。
譬如知乎上耳熟能详的“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与到你耳朵之间可能就隔了巨大的营销策划;譬如你依然喜欢任贤齐,但你可能就再也不愿意买他的专辑了;再譬如也许你会怀念健力宝,但你已经不愿意再喝它们的饮料了。
在这中间缺的,是巨大的商业计划、执行与运作,正如题主所言,每一代人的口味都随着成长年龄的环境更迭而发生了习惯迁移。如果想让它们起化学反应,那么商品必须得去主动把握潮流。
我们不说引领潮流。引领潮流难度太高,这中间不仅需要强大的资源后盾,还需要机缘运气。
其实我一直觉得,即使是改革自身去跟随潮流,对于一个庞大的公司来说依然是一件比我们这些作为个体的消费者想象之中更为艰难的事。
既然提到健力宝,我们可以拿饮料来举个例子,两大巨头公司表过不提,它们可以称得上是潮流的引领者,模仿借鉴的意义不大,挑一个老品牌,比如“统一”、“汇源”、“椰树”、“露露”来说一说。
不知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个有趣的现象,过年回家,无论参加何种聚会,桌子上除了雪碧可乐,大都还会摆上一瓶“鲜橙多”,而且大伙儿似乎更喜欢后者多一些,我妈的解释是:碳酸饮料不健康,你还是喝这个吧。。。
这就涉及到最重要的第一点:产品定位。
统一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也是最早进入大陆的饮料品牌之一。在90年代放开贸易政策之后,统一就抓住先机开拓了亚太地区市场,定位很巧妙,完全放弃了碳酸饮料、运动类饮料、奶类饮品等大线,只把精力放在主打茶饮料和果汁饮料这两条线上。放弃的抉择很明智,对比两大巨头,避开竞争才是正确的商业选择;定位同样很精准,中国向来有茶情节,给消费者树立了健康、传统的品牌形象,讨好了相对年龄偏长的消费者群体;而果汁饮料,又补充了活泼、现代的一面,吸引了相对年龄偏小的消费者群体。答主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在超市买到的果汁饮料,就是鲜橙多,惊为天人。
这样成功的开局模式,后来也被它的竞争对手“康师傅”所模仿,开展了两家长达数十年的相爱相杀史。
产品线的扩展就值得仔细提一提了。
经过数次大规模的调查及口味测试,统一当年终于把冰红茶的重度消费群体确定在15-23岁的年轻群体,并在十年前就掀起了当年热遍全国的校园歌手冠名赛。这些新生代群体追求个性化生活,喜欢表现自我,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统一针对重度消费群体的生活态度,着重去塑造一个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品牌形象,摆脱了常规推广模式,处处标新立异,吸引市场关注。
统一饮料在竞争过程中除了基本类型和经典款以外,不时推出新的茶饮料品种用于迎合不同口味消费者的需要。根据我查阅的资料来看,其在代言人选择上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细致,冰红茶找了艾薇儿,后期找了孙燕姿;统一鲜橙多找了张根硕和朴敏英;冰醇茉莉找了萧敬腾和郭采洁;统一饮养四季(冰糖雪梨、冰糖山楂、冰糖金桔)找了梁静茹。
就连统一最知名的产品线鲜橙多,它们也没有放弃改变,又推出了新款“橙PLUS”,名字上借用了被苹果炒红的副词,虽然知乎上的诸位可能会觉得有点土,但对于中国广袤的小城市市场来说,这个词的杀伤力可不小;比之老产品,口感上也增加了粘稠性,浓果汁配上更饱满的果粒,更容易令人享受到果粒在口中咀嚼爆汁的真诚感。他们比谁都明白,情怀这种东西,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配饰,只有顺风而舞,征服新一代人的感官,才能延续品牌的生命力。
这些选择应当说都可以拿到90分的卷面,不管是产品线的更新换代,还是代言明星的选择,都表现出了对市场很高的敏锐度和反应力。
这真的不是一件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的事,很多知名度极高的品牌,在渐渐成长为一个大公司之后,转身赶路时就带上了胖子的累赘,气喘吁吁。
高层的信任、中层的眼光和底层的触觉,都是巨人身上转动身体最重要的骨关节,缺一不可。
我记得有一次朋友开玩笑说,国内某家老牌电影公司的老大,一位在当年出品过许多经典国产电影的大佬,某一天开会时突然对属下说:“我们这个电影呢,看来以后还是得多找小鲜肉来演。”属下们听了很开心,想“老大真棒啊,竟然连小鲜肉这个词都知道了。”谁知道他下一句话是——“比如说黄晓明啊。”
这个段子就很形象说明了如今市场的风潮变化,十年之前,谁能想到以三个小男生为代表的鲜肉款竟然会对娱乐圈产生如此飓风式的影响。
我觉得,在如今的任何一个行业,年轻的消费群体都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流,说主流并不是因为他们承担了家庭收入和指导消费的责任,而是因为他们是具有成长性的潜力股,他们占据了舆论的发声,他们是社交媒体的重度使用者,他们更乐于替自己喜欢的产品做代言,即使在中国的家庭建构中,孩子的地位以及对上一代人的文化反哺也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而谁如果忽视这一点,被市场淘汰几乎是命中注定的事。
想想e租宝
时代更新,风起云涌
被风吹上天的猪,不抓紧时间长出翅膀,反而固步自封,洋洋得意的沉醉于过去,风停了也就摔死了
只是在时间的长河里泛起了一朵浪花,
偶尔还能有后人记起
想起柯达了,当年都是胶卷相机的时候威风无比,数码相机时代就落寞了。当一个在自身产业无敌的公司,面临技术革新的时候,原先让它称雄的落后技术产业就变成了掉不下去的大尾巴,所以说要迎合的不光是消费者还有技术爆发,政策转向等等吧。绝世高手正忙于寂寞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精益求精,很难对未来预测得面面俱到。有句话叫气数已尽,等到那时候就随缘吧。啊对,类似的还有诺基亚。。。
春都火腿肠
风光起来是随着政策,走了第一步,做了第一件事。
然而,管理缺乏人才,眼光不长远,
在别人打价格战的时候,把自己的产品含肉量降低来打价格战。
抛开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恶化的情况不谈,也有很多“自然”因素导致品牌没落:
1、技术进步。例如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的灭杀,移动支付对POS机的挤压,太多了。
2、社会经济形势变化。例如经济危机导致奢侈品行业萎缩,食品安全危机导致加工类食品没落,反腐导致高端酒类滑坡。
3、生活方式变化。例如旅行更多自助使得旅行社品牌落寞。
4、品牌老化。所有人全部都爱用也不代表能够永生,例如微信现在在00后中普及率极低,迟早药丸。
变化是恒久的,不能跟上变化,再好的品牌也会挂。
浪琴
作为消费者,我看到的是每个事物刚出来的时候都是因为新颖而且数量少于是占据市场。当后来市场同类产品丰富了,别家的产品为了侵占你的市场必然去努力迎合消费者,如果你不改变咯,那很自然就被淘汰了。
这里会有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虽然说以前的很多大品牌确实在一定的时间段给人留下了烙印,但随着对社会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变迁,很多东西很自然的就被推翻了,就像前面几位答主提到的健力宝问题。前几年小学生,甚至初中生放学路上手里捧个健力宝就像大人开个宝马一样有自豪感,但随着科研对碳酸饮料的定位,认为它喝多了对健康不好,,,经过一定时间的变迁,眼尖的商家就嗅到了商机,就会出现代替碳酸饮料的饮品出现,什么奶品,汇源之类的东西,经过炒作和广告,自然曾经的大牌就会面临衰落。还比如说曾经的翻盖手机火的不行,我一同学当时开玩笑说,看见老师走在路上用翻盖手机接电话,样子太帅,恨不得马上让老师睡了她。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人的同病,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有喜新厌旧和随大流意识,所以随着各商家的各种“套路”,也容易让一些品牌挤出局。
最后,我想说点个人想法,大品牌能被挤出局,很大一个原因是走上巅峰后自身价值开始走下坡路,套用一句影评“消费者拿它当最爱了,它拿消费者当傻逼了”。
你在说班尼路和美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