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必要商城的C2M商业模式?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微信上看到文章介绍,看起来很美好,实际可行么?这种砍掉中间环节的模式肯定有很多人想过,但似乎还没见过成功案例,究竟难点在哪? 2017年10月6日 7 条回复 1339 次浏览 商业模式
回复 ( 7 )
传统制造业人来答一发。
的确如题主所说,这种模式很多人都想过,成功者了了私以为难度有二:
一, 小厂没钱
二, 大厂没魄力
小厂质量一般,名气全无,想直接销售给用户可谓难上加难。同样的价格,直接某宝搜索,分分钟发货。何必再在你这下单还等你生产?
大厂有知名代工品牌背书,但首先传统行业难以改变其思路,我每月大量订单足够养活,何必再直售顾客?并且直售价格不能过高,否则失去了最大优势价格。其次可能会有版权问题,除非拥有独立设计能力。
所以这种模式,首先得找到有钱又有魄力的大厂,单这一点全国代工厂就刷掉99%了吧?
买了件冲锋衣,虽然等了一个多月,但是拿到衣服瞬间满足了,质量绝对棒棒哒。起码相当于市价3000以上的水准。
之后,陆续在知乎上买买买,基本原则是,只要必要上有的,就在必要上买。
我是这么看的:
1.首先,人类文明的最大推动力不是技术不是智慧而是“协作”,稍有常识的都会明白这个道理,协作的模式看似会增加成本瓜分利润,但总体效应和对整个生态的繁荣作用是巨大的,这点不容怀疑。
2.而必要包括其他电商平台都打着”去中间环节“的旗号,其实他们所做的事情不是去掉而是取代,利用互联网的特点,统一整合碎片资源而作了传统经销商的工作,这可以视为一种“管理优化”,至于是否真正优化了?看看淘宝就知道了,随着用户量的增长边缘递减效应也出现了。也就是说,你在电商平台这个“代理商”身上的投入产出比提高了,这就是电商越来越不赚钱的原因。
3.必要平台对品牌有较高的要求,说白了,他在消费品牌价值(整合优质资源,借势),其个性化定制所带来的红利是一定要通过不同形式转化分享给代工厂的(这当中伴随管理成本)。个性化定制这一行为会一定程度增加品牌价值,但同时令高端品牌有平民化的倾向,而为了适应这种新的供货模式,品牌商也要付出成本和风险。
4.从3可见,电商平台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营销环节,它只是通过一个交易信用体系(这是首要前提)解决了渠道问题,但并不解决品牌塑造和增值这部分工作,还要依赖品牌商自己。这里说句大白话:所有电商平台所干的事不过是抢传统代理商和推销员饭碗而已,就这么简单!
综上,可以这样看:互联网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商业活动产生颠覆,而是参与到其中,让其内部系统优化重组····未来也许是这样:品牌商主们负责品牌核心运营工作,代工厂负责产品开发和制作生产(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早就这么干的),线上主要作为提货渠道(前台),线下实体店主要作为品牌宣传推广的窗口,传统商业的核心环节一个都没省掉,而是模块化,每个模块都在纵深方向优化,形成高效协作。所有这些环节都要尽可能优化成本,如果在成本和收益之间找不到长期平衡,作为顾客的购物成本依然降不下来········当然这还涉及到另一个更宏观的问题:即这个社会的每个人既是价值创造者也是消费者。你买到便宜的东西并不能根本上改变什么,不能使你成为更富有或更幸福的人,因为你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始终在同一个维度(比如你是个在工厂造铅笔的工人,你买到了便宜的铅笔但是你的工资也一定高不到哪里去。你是个造房子的人也许你买不起房子,因为地产行业的参与者更多,其他人瓜分掉了更大量的利润),只有对资源拥有更多的支配能力或跨越更高阶层(阶层背后的意义就是一种资源垄断,利用资源优势去创造价值和掠夺低阶层)才是改变人生的关键。这个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八十年代我们羡慕外国连穷人都有肉吃有衣穿,然并卵,他们仍然是穷人,居于社会底层,太多的机会和社会资源他们争取不到。
别的产品不知道,在别人推荐下配过一副眼镜,镜框连镜片一共168。颜值颇高,用的时间不久质量不好说。冲着所谓C2M来的人,不就是图个性价比么,我觉得值了。
不知道必要会不会死,但我能在必要买就在必要卖买。_
哗众取宠罢了!屏蔽负评,犹如掩耳盗铃,必不久矣
它这种玩法 适合标准化一些的商品,个性化的商品它就不太适合,推广上太过于倾重名牌代工厂的背书,而忽略了强调自己品牌平台上产品。要明确你平台上的产品首先是你自己的品牌的,名厂只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背书而已。这样才能逐渐的将关注力移到自己品牌上,当消费者的认知固定后,逐渐淡化名厂,直接管理自己的品牌即可。产品的研发上,多开发消费者喜欢的标准化的,个性程度低的商品。比如电动牙刷,行李箱什么的…做的好看点就行,消费者主要关注于他们的实用性,而这一点恰好是名厂具备的(大牌代工厂不具备自己的设计能力,但是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及实用性)。
必要商城前期卖一些生活中必要且不个性化的东西,后期加强设计力,还是有点搞头的…速度要快……
否则像网易严选之类的也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