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商标中文化有什么规律,在诸多进入国内的国外品牌的中文化是怎么做的,其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我看,大致来讲外来品牌商标的中文化无非就是分三类:音译和意译,还有其它。其中貌似音译是绝对主流诸如:利兹卡尔顿,尼桑,奔驰,斯沃琪,劳力士,索尼,可口可乐等。意译典型的例子也有像微软,苹果,假日饭店,时代周刊,万国,半岛酒店。剩下的我也想不起来了。我觉得是不是不能翻译的词都做音译处理,而有实际意义的词都做意译处理?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士解答一下吗?个人一直以为宝马是BMW前两个字的拼音缩写(手动无知脸)。。。。。。 2017年11月29日 1 条回复 428 次浏览 品牌
回复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