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核心重点有哪些?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2015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5 年全国共举办3168 个展览会,展览会总面积约8900 万平方米。其中经贸类展览会有2612 个,比2014 年增加约7.8%,总面积约为7874 万平方米,比2014 年增加约10.8%。规模以上展览城市中有74% 的城市展览面积增加,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展览重点城市增长更为明显。展览会总体规模继续扩张,但增长率仅为1.2%,增长步伐明显放缓,“精耕细作”式的发展逐渐成为展览业发展的“新常态”。 那么在2016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要注重哪些要点核心问题? 2017年12月17日 1 条回复 1134 次浏览 会展,经济,经济发展,行业
回复 ( 1 )
2016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需要紧握4大核心要点
2015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5 年全国共举办3168 个展览会,展览会总面积约8900 万平方米。其中经贸类展览会有2612 个,比2014 年增加约7.8%,总面积约为7874 万平方米,比2014 年增加约10.8%。规模以上展览城市中有74% 的城市展览面积增加,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展览重点城市增长更为明显。展览会总体规模继续扩张,但增长率仅为1.2%,增长步伐明显放缓,“精耕细作”式的发展逐渐成为展览业发展的“新常
在我国,展览业虽然作为新兴产业,我国会展业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比如我们曾成功举办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汽车展、APEC会议、博鳌亚洲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等,同时也涌现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杭州等这样一批优秀的会展城市。
然而需要特别重视的是:我国的会展经济在产业规模与结构、会展场馆规模、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会展组织管理、专业人才、展会品牌以及相关法规的完善程度等方面还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如缺乏行业管理,市场存在恶性竞争;场馆设施软硬件不配套;会展企业经营意识不强,特别是缺乏专业会展人才,摆脱固步自封,向新经济形态转型等。
【正视到重视会展经济的经济拉动作用】
展会是一个集旅游、商业、物流、通讯、餐饮、住宿等多方受益的产业,国际上有1:9的说法,即办展会的场馆收入如果是1的话,那么相关的社会收入就是它的9倍。
瑞士的日内瓦,德国的慕尼黑,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意大利的米兰等都是国际上著名的“展览城”,这些城市将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展览业的兴盛带来了巨额利润和城市繁荣。
虽然有个说法是:2015 年是展览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去年4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福建、湖北、黑龙江等省也相继发布相关政策实施文件。同年10 月,商务部牵头建立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说明展览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各级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随后财政部亦发布《关于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有关经费支持方式改革的通知(试行)》,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的财政直接拨款,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加快脱钩。国内逐步从官方政策上开始进一步注重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但是政策上的下达和到落地的执行,这其中存在着太多的“阻力”。
聚沙成塔,水滴石穿这绝非一日之功,接下来中国会展业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去调整,更加需要不同层级的角色的同心协力。
展会有利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提升城市品牌价值,因此,国内各个有关部门在确定发展会展产业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研发,尤其是在最上游的政府相关部门,不要简单的只把眼睛盯在那个“1”上,要把眼光放在“1+9”上,最大限度让会展经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
【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地位有待更进一步提高 】
现代意义上的会展经济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兴起的。自从经济全球化开始,接轨国际、深入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企业、政府、各类组织寻求全球化合作与交流的愿望,这同时无疑也加速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和会展经济的雨后春笋般兴起。
2015 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国际环境持续恶化和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双重影响。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增速降至2009 年以来最低水平。发达国家生产率增长缓慢,投资需求不足,金融市场信心不够稳固,经济复苏弱于预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内需不振,出口萎缩,资本外流,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国内方面,2015 年,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具备保持7% 左右中高速的条件,但仍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经济运行效益尚未改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会展经济是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经济形态而存在的。它不是简单的个体经济行为,而是一种集体性的大规模物质、文化交流方式。会展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资源和要素在全国,乃至于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提高了各国、各地区的开放性,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国内,我们不得不承认,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展览业起步较晚、规模还小、水平尚低,在场馆建设、管理机制、组织手段、配套服务诸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离国际水平还有相当差距。如:众多审批、缺少行业机制、诚信匮乏、质量低下等等,归根结底,这是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市场环境造成的。因此,必需强调的是:“会展本身就是一个经过包装的产品,没有好的市场环境是必定没有好的会展,更加无法奢求向会展经济要效益。”
【人才,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在欧美发达国家,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展览业已相当发达,形成了成熟的会展经理人市场。尤其在德国和美国,不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会展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而且还建立了专门的会展专业人才认证制度。在美国,则以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所建立的培训和认证体系最为著名。
目前我国会展人才表现为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流失率大,会展经理人极不成熟、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的状况。好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国内部分学院已经逐步开设了会展的课程,一些院校也在积极争取促成国家教育部门把会展列入教学体系, 2016年最新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显示,又有14所高校获批通过开办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至此,在我国,已共有98所会展专业本科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
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组织结构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必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启动,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有配备了与岗位职能相适应的人员,才能达到建立组织结构的目的,并使该组织真正适应市场经济,按市场规律办事。
因此,为使会展行业管理体制能更好地运转起来,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已有的行业管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另一方面要特别强调人才的流动性,吸纳新鲜血液,引进国内外的会展专业人才进入到会展行业承担一部分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国内会展管理的水平与理念,保障会展业的管理体制的更好地运转。
【拥抱新经济形态,转型成必然】
2015 年,中国展览业信息化水平得到长足推进。展览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数量均显著增长,公众号、APP 等新技术手段得到普遍应用。而展览信息平台化建设成为展览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全国性展览信息平台、地方性展览信息平台和企业自主研发的展览信息交易平台成为推动展览信息平台化发展的三驾马车,为未来举办网络虚拟展览会以及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展览业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展览业与互联网新技术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正成为中国展会市场发展的新特点。
展览会是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聚合,由于展览会具有举办期间资源多、时间短、参与者结构复杂等特点,传统数据处理方式无法深入开发。移动互联网重构了商业价值、变革了服务边界,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成为变革展览形式的重要手段。预计未来中国展览业将加快运营机制的互联网流程再造,运用大数据发展平台化管理与运营,从而开创展览业发展新局面。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展览业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不但与国家经济转型密切相关,更对国家经济的创新驱动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会展经济的未来发展,政策、姿态、人才、创新,紧握这4大核心要点,中国必将树立世界展览业大国、会展业强国之林。
文/会点网 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