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首先这里的入口是指社交入口。
阿里巴巴的自有入口包括电商平台首页、一淘网,合作入口包括淘宝联盟合作的各类站点以及除百 度外的搜索引擎入口。但是细细分析来看,电商首页、一淘网和搜索引擎入口都是精准搜索式的,需要客户面对海量的产品,自己做出筛选,与实体零售店形成补 充。淘宝联盟与众多站点都有合作,其中个人站点、门户网站和垂直网站分布较为零散,淘宝推广占据的版面有限,客户无法主动筛选,主要依赖数据的匹配的程 度;媒体网站和导购网站能够满足用户的社交购物需求,正在一步步扩大。也就说,阿里自有入口缺乏社交类,合作的社交入口崛起。
这种入口缺陷与阿里巴巴的精力分配有关。我们可以从阿里的投资地图上看出:在08年,阿里提出“大淘宝”战略,力图将淘宝由网店平台转型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平台。在余下的几年里,淘宝陆续收购了购物助手、擎天科技、CNZZ等诸多电商支撑网站,物流领域的汇通快递、星辰急便等也都有涉及,基本实现了为网商提供整套的网络零售解决方案目标。11年,阿里巴巴提出“大阿里”战略,目标为将和所有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充分分享。此后,淘宝加大了对金融、O2O领域的投资布局,进一步加深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控制力度。据此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大淘宝”还是“大阿里”,阿里巴巴都没有弥补这样的缺陷:入口单一、客户与客户之间关系未形成。
在PC端,阿里多种措施夺回入口,但效果不明显
显然,阿里并不希望自己上游出现“巨头”,但入口多样化的趋势又不可避免。12年5月,马云曾在内部会议上发表了针对已经略成气候的导购网站的原则:“不扶持上游导购网站继续做大,阿里的流量入口应该是草原而不是森林。”作为“草原计划”的一部分,阿里推出了培养自有入口、扶植大树和曲线竞争的多种措施。
1、阿里多次尝试建立自有社会化入口,但成果不明显
事实上,淘宝早已意识到了社会化入口缺乏的问题。在11年的淘宝年会上,马云喊出“淘宝要SNS化”,并推出了被视为“大淘宝”用户平台的SNS产品“淘江湖”,然而客户并不买账,在经历几次改版后,在阿里内部也已无人提及。之后淘宝收购了口碑网、陌陌等于社交相关的产品,但在SNS产品满天飞的互联网市场,这些产品目前仍然收到没有明显的效果。被寄予厚望的一淘网则至今仍然是一个以购物搜索平台,缺乏场景使用体验。总之,淘宝的社交产品在用户增长、用户活跃度等数据上远不及蘑菇街、美丽说等新兴购物分享社区,类似“豆瓣”的达人引导类内容社交模式在淘宝内部尚未塑造成功。可以说,淘宝的自有社交化入口尝试在PC端没有成功。
2、阿里跟多家社交网站合作,合作方式仍在探索
除了改造自有入口外,淘宝在也开始和其他社交网站合作,增加社会化入口。早先在投资人人网时,淘宝即在其主页上推出了“爱逛街”人人主页,向女大学生群体推广衣服、 首饰等,作为淘宝控制外部流量的一种渠道。但是,由于人人网强行向每个用户推广该主页,且刷屏现象严重,导致该推广方式并不受欢迎。深究原因,乃是人人网 的网友们多在该社交网站上获取同学信息,对逛街的需求不大,且占据主屏幕的方式十分容易招致用户反感。因此,淘宝在人人上占据的广告位并没有成为外部流量的主要入口。除了人人网外,阿里巴巴还投资了PC端剩余不多的社交棋子——新浪微博,以5.86亿元换购新浪18%的股份,借此在社交大局上获得一席之地,但具体的合作方式还未体现。此外,阿里收购蘑菇街的说法也一度甚嚣尘上,然而从蘑菇街的几次融资消息来看,阿里并没有参股其中。由此可见,在社交领域,阿里偏好用户规模较大的公司,但投资力度并不大,目前对入口的贡献效益不明显。
3、媒体、邮件也是阿里关注的入口,扩大覆盖面
相比在社交领域的弱行动,阿里在其他渠道上频频发力,探索流量导入的新渠道。首先是对垂直资讯网站的投资。阿里通过对用户转化率的检测对比,发现通过专业类资讯网站导入的用户,购买转化率远远高于普通导购网站。因此,12年12月,天猫宣布联姻太平洋女性网,其合作模式将包括资讯网站与天猫对接,在产品介绍页、品牌专区、策划专题栏目中展示天猫商品信息及购买链接。在“逛”资讯、查产品信息的过程中,促成跳转购买。除了“媒体导购”模式以外,阿里还利用雅虎股东的优势,趁机将把雅虎邮箱变成阿里邮箱,发展个性化邮件推送模式。个性化邮件推送属于大数据的一种,做的好的话,对销售的提升力度很大。由于与大数据很贴合,这种模式很受阿里的青睐。亚马逊即为这种模式的受益者,在某些情况下,亚马逊网站推荐的销售转化率可高达60%,远远高于其他导购平台。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 )
首先这里的入口是指社交入口。
阿里巴巴的自有入口包括电商平台首页、一淘网,合作入口包括淘宝联盟合作的各类站点以及除百
度外的搜索引擎入口。但是细细分析来看,电商首页、一淘网和搜索引擎入口都是精准搜索式的,需要客户面对海量的产品,自己做出筛选,与实体零售店形成补
充。淘宝联盟与众多站点都有合作,其中个人站点、门户网站和垂直网站分布较为零散,淘宝推广占据的版面有限,客户无法主动筛选,主要依赖数据的匹配的程
度;媒体网站和导购网站能够满足用户的社交购物需求,正在一步步扩大。也就说,阿里自有入口缺乏社交类,合作的社交入口崛起。
这种入口缺陷与阿里巴巴的精力分配有关。我们可以从阿里的投资地图上看出:在08年,阿里提出“大淘宝”战略,力图将淘宝由网店平台转型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平台。在余下的几年里,淘宝陆续收购了购物助手、擎天科技、CNZZ等诸多电商支撑网站,物流领域的汇通快递、星辰急便等也都有涉及,基本实现了为网商提供整套的网络零售解决方案目标。11年,阿里巴巴提出“大阿里”战略,目标为将和所有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充分分享。此后,淘宝加大了对金融、O2O领域的投资布局,进一步加深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控制力度。据此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大淘宝”还是“大阿里”,阿里巴巴都没有弥补这样的缺陷:入口单一、客户与客户之间关系未形成。
在PC端,阿里多种措施夺回入口,但效果不明显
显然,阿里并不希望自己上游出现“巨头”,但入口多样化的趋势又不可避免。12年5月,马云曾在内部会议上发表了针对已经略成气候的导购网站的原则:“不扶持上游导购网站继续做大,阿里的流量入口应该是草原而不是森林。”作为“草原计划”的一部分,阿里推出了培养自有入口、扶植大树和曲线竞争的多种措施。
1、阿里多次尝试建立自有社会化入口,但成果不明显
事实上,淘宝早已意识到了社会化入口缺乏的问题。在11年的淘宝年会上,马云喊出“淘宝要SNS化”,并推出了被视为“大淘宝”用户平台的SNS产品“淘江湖”,然而客户并不买账,在经历几次改版后,在阿里内部也已无人提及。之后淘宝收购了口碑网、陌陌等于社交相关的产品,但在SNS产品满天飞的互联网市场,这些产品目前仍然收到没有明显的效果。被寄予厚望的一淘网则至今仍然是一个以购物搜索平台,缺乏场景使用体验。总之,淘宝的社交产品在用户增长、用户活跃度等数据上远不及蘑菇街、美丽说等新兴购物分享社区,类似“豆瓣”的达人引导类内容社交模式在淘宝内部尚未塑造成功。可以说,淘宝的自有社交化入口尝试在PC端没有成功。
2、阿里跟多家社交网站合作,合作方式仍在探索
除了改造自有入口外,淘宝在也开始和其他社交网站合作,增加社会化入口。早先在投资人人网时,淘宝即在其主页上推出了“爱逛街”人人主页,向女大学生群体推广衣服、
首饰等,作为淘宝控制外部流量的一种渠道。但是,由于人人网强行向每个用户推广该主页,且刷屏现象严重,导致该推广方式并不受欢迎。深究原因,乃是人人网
的网友们多在该社交网站上获取同学信息,对逛街的需求不大,且占据主屏幕的方式十分容易招致用户反感。因此,淘宝在人人上占据的广告位并没有成为外部流量的主要入口。除了人人网外,阿里巴巴还投资了PC端剩余不多的社交棋子——新浪微博,以5.86亿元换购新浪18%的股份,借此在社交大局上获得一席之地,但具体的合作方式还未体现。此外,阿里收购蘑菇街的说法也一度甚嚣尘上,然而从蘑菇街的几次融资消息来看,阿里并没有参股其中。由此可见,在社交领域,阿里偏好用户规模较大的公司,但投资力度并不大,目前对入口的贡献效益不明显。
3、媒体、邮件也是阿里关注的入口,扩大覆盖面
相比在社交领域的弱行动,阿里在其他渠道上频频发力,探索流量导入的新渠道。首先是对垂直资讯网站的投资。阿里通过对用户转化率的检测对比,发现通过专业类资讯网站导入的用户,购买转化率远远高于普通导购网站。因此,12年12月,天猫宣布联姻太平洋女性网,其合作模式将包括资讯网站与天猫对接,在产品介绍页、品牌专区、策划专题栏目中展示天猫商品信息及购买链接。在“逛”资讯、查产品信息的过程中,促成跳转购买。除了“媒体导购”模式以外,阿里还利用雅虎股东的优势,趁机将把雅虎邮箱变成阿里邮箱,发展个性化邮件推送模式。个性化邮件推送属于大数据的一种,做的好的话,对销售的提升力度很大。由于与大数据很贴合,这种模式很受阿里的青睐。亚马逊即为这种模式的受益者,在某些情况下,亚马逊网站推荐的销售转化率可高达60%,远远高于其他导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