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好问题。
我觉得基础货币不是凭空增加的,有投放渠道。首先是货币市场。通常来说,货币供应量增加(主要考虑由中央银行导致的外生性增加)无非是通过1.降低准备金率 2.二级市场上买入债券(公开市场操作)。那么货币市场的反应应该是利率下降,那么贷款量会增加,投资和消费增加,需求增加,物价上升。
第二种是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政策性金融机构(比如国开行)的票据,或者干脆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这个除了影响利率之外可以定向为财政政策提供资金,类似于08年的四万亿计划和地方债,结果也是投资激增、物价上升。
此外,房市、汇市都是传导渠道(对于不同国家传导渠道不尽相同)。关于这个话题,可以关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这个主题。
货币增加,流通在市场的钱变多,人们手头的钱也变多,购买东西的人变多,货物变少,物价抬高,货物供不应求,产生通货膨胀
谢邀!基本动作方式, @豆芽 说的很好了,我就不补充了。我说一下货币供应量增加而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
实际上市场并不能感知货币供应量增加,只能感知到流动性增加,比如新发行的货币直接进入银行作为准备金,市场是不会有反应的。也就是说,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不是百分之一百都能进入流通领域,不进入流通领域,流动性就不会增加,那么通货膨胀就不可能出现。毕竟通货膨胀是戴“通”这个帽子的。
另外货币供应量增加和通货膨胀没有相关关系,因为没有考虑经济规模增长的情况。货币供应量是水量,通货膨胀是水位,经济规模就是盆。盆在不断增大,水也不断增多,盆里的水位是变高还是变低还是得看盆增大的快还是水增加的快。
要想知道市场是如何感知到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就必须要了解货币供应是如何流入市场的。
这就要涉及到货币发行和财政政策这两大块了。
很多民(阴)间(谋)科(论)学(者)家对这种问题感觉很神秘,满腹狐疑,于是就会自己编造出一些看似很聪明,实质笑死人的逻辑来解释它。这里我就不一一罗列了,有兴趣自己可以去找来当笑话看。
要认识和说明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有金融学的常识。
首先,我们知道,整个金融体系的最最根本和关键的原料,就是货币。
而货币的发行和监管,又牵涉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所以这是一个社会的金融和经济的神经。
通常一个社会的货币发行和监管,都会有一个叫做中央银行的机构。
中央银行,简称央行。各国各地区的央行,或者起央行地位和作用的机构,叫法不一而致。比如,美国的央行,叫联邦储备局,简称联储局,或者联储,我们通常会叫它美联储。像香港,它只是一个特别行政区,但它也有类似央行的机构,叫做金融管理局,简称金管局。而我们国家的央行,则是中国人民银行,我们又会亲切地称之为央妈。
央妈的职责,就像一只老母鸡,她要照看好自己的小鸡崽。哪里有火灾,央妈就要冲在前扑救。老鹰出现在哪里,央妈就要冲在前面和敌人搏斗,保护鸡雏。
比如,08年金融海啸,美联储就动用了量化宽松的力量,空中接油,撒钱接济濒临崩溃的美国金融体系。97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金管局也动用了香港的外汇储备,入市拦截金融大鳄们的肆虐。而在去年年中爆发股灾后,央妈也出手撒钱,力挽狂澜。
因此,央妈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保护神,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
除此之外,央妈在平时的经济过热或萧条期,还会通过货币政策,调整货币的发行节奏和松紧度。经济过热了,央妈就把利率提高一点,就像是孩子要跑远了,妈就要把系在孩子身上的绳子拉一拉,以免跑丢了。要是经济偏萧条了,央妈又会把利率降低一些,以免孩子被勒得过紧,喘不过气来。
央妈在撒钱的时候,钱是怎么撒的呢?
比如,可以用直接投放的方式,像美联储在08年救市,就采用直接接手买入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的债务或资产。也可以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比如滚动发行国债,而金融市场里又会有各种衍生产品,可以根据国债或其他原生金融产品,衍生出各种金融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可以通过提高杠杆率的形式,来制造出更多的钱来。
上面说的可能还是比较抽象,下面来举个形象一点的例子。
比如央妈发行了一批国债,那么社会就会有相应的认购资金,这笔资金如果不认购国债,通常也是做一些低风险的储蓄或投资,但央妈发行了国债,由于收益还可以,期限也比较长,信誉绝对有保障,因此购买非常踊跃。
这批国债如果用于投资建设,我们知道,投资如果成功,利润是很丰厚的,而有央妈和财政部等机构的联手,经营收益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这笔钱就会流入市场,开始采购建设需要的各种原材料、设备、支付人员工资薪酬。于是,这笔钱就流入到了社会上了。对于原来的社会买卖的平衡状态来说,突然增加了一大笔钱来买东西了,原来平衡的供需状态就被打破,买方开始进入到一个互相竞争,抢夺卖方提供的商品的状态,而卖方又一时无法组织太多的货源来满足突然增加的市场购买力,因此,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提高价格的方法,来抑制过多的需求,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而这种状态的改变是非常迅速的,一个社会的金融系统,就像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如果大脑发出了指令,那信号会迅速通过神经中枢,传达到全身的神经末梢。作为买卖方的神经末梢,很难理解这个信息是怎么来的,但他们的本能,就知道该涨了,或者该跌了。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渠道有很多,最常见的是降息降准,而这是央行公开的消息,市场一旦接收了这个消息,在强有效市场(中国最多是半强),股票什么立马反应,各个经济体也会相应有所行动,小贩会商议最新价格,然后你就可以看到东西都哗哗涨价,通胀开始。
需求的激增。某些人手中的钱多了,购买力增加,需求的增加导致供求曲线的移动,从而导致供求关系的自动调整,最终的结果就是物价上升,通货膨胀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6 )
好问题。
我觉得基础货币不是凭空增加的,有投放渠道。首先是货币市场。通常来说,货币供应量增加(主要考虑由中央银行导致的外生性增加)无非是通过1.降低准备金率 2.二级市场上买入债券(公开市场操作)。那么货币市场的反应应该是利率下降,那么贷款量会增加,投资和消费增加,需求增加,物价上升。
第二种是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政策性金融机构(比如国开行)的票据,或者干脆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这个除了影响利率之外可以定向为财政政策提供资金,类似于08年的四万亿计划和地方债,结果也是投资激增、物价上升。
此外,房市、汇市都是传导渠道(对于不同国家传导渠道不尽相同)。关于这个话题,可以关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这个主题。
货币增加,流通在市场的钱变多,人们手头的钱也变多,购买东西的人变多,货物变少,物价抬高,货物供不应求,产生通货膨胀
谢邀!基本动作方式, @豆芽 说的很好了,我就不补充了。我说一下货币供应量增加而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
实际上市场并不能感知货币供应量增加,只能感知到流动性增加,比如新发行的货币直接进入银行作为准备金,市场是不会有反应的。也就是说,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不是百分之一百都能进入流通领域,不进入流通领域,流动性就不会增加,那么通货膨胀就不可能出现。毕竟通货膨胀是戴“通”这个帽子的。
另外货币供应量增加和通货膨胀没有相关关系,因为没有考虑经济规模增长的情况。货币供应量是水量,通货膨胀是水位,经济规模就是盆。盆在不断增大,水也不断增多,盆里的水位是变高还是变低还是得看盆增大的快还是水增加的快。
要想知道市场是如何感知到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就必须要了解货币供应是如何流入市场的。
这就要涉及到货币发行和财政政策这两大块了。
很多民(阴)间(谋)科(论)学(者)家对这种问题感觉很神秘,满腹狐疑,于是就会自己编造出一些看似很聪明,实质笑死人的逻辑来解释它。这里我就不一一罗列了,有兴趣自己可以去找来当笑话看。
要认识和说明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有金融学的常识。
首先,我们知道,整个金融体系的最最根本和关键的原料,就是货币。
而货币的发行和监管,又牵涉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所以这是一个社会的金融和经济的神经。
通常一个社会的货币发行和监管,都会有一个叫做中央银行的机构。
中央银行,简称央行。各国各地区的央行,或者起央行地位和作用的机构,叫法不一而致。比如,美国的央行,叫联邦储备局,简称联储局,或者联储,我们通常会叫它美联储。像香港,它只是一个特别行政区,但它也有类似央行的机构,叫做金融管理局,简称金管局。而我们国家的央行,则是中国人民银行,我们又会亲切地称之为央妈。
央妈的职责,就像一只老母鸡,她要照看好自己的小鸡崽。哪里有火灾,央妈就要冲在前扑救。老鹰出现在哪里,央妈就要冲在前面和敌人搏斗,保护鸡雏。
比如,08年金融海啸,美联储就动用了量化宽松的力量,空中接油,撒钱接济濒临崩溃的美国金融体系。97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金管局也动用了香港的外汇储备,入市拦截金融大鳄们的肆虐。而在去年年中爆发股灾后,央妈也出手撒钱,力挽狂澜。
因此,央妈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保护神,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
除此之外,央妈在平时的经济过热或萧条期,还会通过货币政策,调整货币的发行节奏和松紧度。经济过热了,央妈就把利率提高一点,就像是孩子要跑远了,妈就要把系在孩子身上的绳子拉一拉,以免跑丢了。要是经济偏萧条了,央妈又会把利率降低一些,以免孩子被勒得过紧,喘不过气来。
央妈在撒钱的时候,钱是怎么撒的呢?
比如,可以用直接投放的方式,像美联储在08年救市,就采用直接接手买入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的债务或资产。也可以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比如滚动发行国债,而金融市场里又会有各种衍生产品,可以根据国债或其他原生金融产品,衍生出各种金融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可以通过提高杠杆率的形式,来制造出更多的钱来。
上面说的可能还是比较抽象,下面来举个形象一点的例子。
比如央妈发行了一批国债,那么社会就会有相应的认购资金,这笔资金如果不认购国债,通常也是做一些低风险的储蓄或投资,但央妈发行了国债,由于收益还可以,期限也比较长,信誉绝对有保障,因此购买非常踊跃。
这批国债如果用于投资建设,我们知道,投资如果成功,利润是很丰厚的,而有央妈和财政部等机构的联手,经营收益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这笔钱就会流入市场,开始采购建设需要的各种原材料、设备、支付人员工资薪酬。于是,这笔钱就流入到了社会上了。对于原来的社会买卖的平衡状态来说,突然增加了一大笔钱来买东西了,原来平衡的供需状态就被打破,买方开始进入到一个互相竞争,抢夺卖方提供的商品的状态,而卖方又一时无法组织太多的货源来满足突然增加的市场购买力,因此,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提高价格的方法,来抑制过多的需求,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而这种状态的改变是非常迅速的,一个社会的金融系统,就像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如果大脑发出了指令,那信号会迅速通过神经中枢,传达到全身的神经末梢。作为买卖方的神经末梢,很难理解这个信息是怎么来的,但他们的本能,就知道该涨了,或者该跌了。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渠道有很多,最常见的是降息降准,而这是央行公开的消息,市场一旦接收了这个消息,在强有效市场(中国最多是半强),股票什么立马反应,各个经济体也会相应有所行动,小贩会商议最新价格,然后你就可以看到东西都哗哗涨价,通胀开始。
需求的激增。某些人手中的钱多了,购买力增加,需求的增加导致供求曲线的移动,从而导致供求关系的自动调整,最终的结果就是物价上升,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