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可能减少竞争,Rocket Internet 选择将自己的山寨产品主要面向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包括德国、中国、俄罗斯和巴西。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远离与“原品”的直接竞争,也有助于日后他们将自己的山寨产品直接出售给“原品”。对于“原品”而言,开拓新兴市场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需要承担各种风险,如果能以合理的价格直接收购,既可以节约时间快速拓展市场范围,又避免了运营失败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To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Internet Platform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成为美国和中国之外的最大的网络平台
瞬间对这个公司有了巨大的好感,毕竟感觉这是在赞美我们的祖国。
然后在官网的一个角落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段话:
Rocket Internet builds and invests in Internet companies that take proven online business models to new, fast-growing markets. Rocket Internet focuses on five industry sectors of online and mobile retail services that make up a significant share of consumer spending: Food & Groceries, Fashion, General Merchandise, Home & Living and Travel. Its network of companies conducts business in a large number of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with more than 36,000 employees at the end of 2015.
回复 ( 10 )
Rocket
Internet公司成立于2007年,打着“我们抄袭、我们不要脸,但我们知道自己是赚钱的好公司”的口号,已成为如今世界上最赚钱的孵化创业公司,同时也做着投资的生意。
Rocket Internet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投资抄袭硅谷创业项目的公司,让他们以光速在欧洲、南美、亚洲发展。一旦Rocket Internet投资的公司占领了一个市场之后,他们就把公司卖给硅谷被抄袭的创业公司。举个例子,他们第一次抄袭是抄袭了美国最大的电商品牌ebay,在德国成立了Alando这个可谓与ebay一模一样的电商品牌,然后在成立一百天后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买还给了ebay。为什么这个公司可以如此轻易的获得成功呢?
第一,Rocket
Internet抄袭的是已经成功的公司,也就是说这个商业模式已经是成功了的,所以抄袭的公司运行起来就会相对的轻松容易成功很多。
第二,Rocket Internet聘请的都是来自高盛摩根等大银行的年轻银行家,年龄都不超过三十岁,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对数字和钱极为敏感,但大多都没有管理公司的经验,因此Rocket Internet会为这些银行家提供专业的培训,提高管理的能力。且年轻的银行家拥有更多的拼劲,正处在一个打拼的阶段,因此选用这些年轻银行家作为山寨公司的CEO是非常合适的。
第三,Rocket Internet将山寨公司投放到欧洲南美亚洲等相较于美国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缺乏这样的新型公司,因此竞争就比较少,市场占有率就会很大,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第四,当Rocket Internet的这些山寨公司在全球各地获得市场后在卖还给哪些被抄袭的公司,又是绝妙的一步。当山寨公司成熟之后Rocket Internet就放手,这样就不会再消耗他自己公司的精力,从而使他能够带着充足的资金和精力进入到下一个山寨公司的打造中。
所以说,Rocket Internet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就相当于帮助一个成型公司开拓了新市场,然后在收取一定的佣金。虽然这样的模式遭到很多业界人士的唾弃,但这也无疑是一种高效的赚钱之道。
对于艺术家而言是这样没错,但对狼群而言,成功捕到猎物,在狼群中获得地位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
在我看来,火箭网能够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精准的眼光
如果Samwer兄弟的抄袭对象仅仅是那些巨型企业的话,恐怕他们还不会如此成功,早年在旧金山生活时,三兄弟便潜心研究了众多的科技企业,这也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之后的一次对 Facebook 的投资更是让他们在硅谷投资圈声名鹊起。此外,他们还能够很好地发现市场空缺,尤其是欧洲,南美洲与亚洲市场,三兄弟通过对美国流行的电商模式的精准复制,在上述三大市场收获颇丰,而他们最著名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短线策略,在公司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便转手卖出,以便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下一次的 copy 中去。
极高的执行力与效率
“奥利是一个极其有效率,不讲废话,非常理性的人,他常常说,全世界只有一家公司能做我们所不能做的,那就是中央情报局 。”——曾经以总经理身份帮助三兄弟发展火箭网的马托·佩里奇(Mato Peri 表示。这样的品质无疑是一家初创公司的领导者所必备的。也是火箭网孵化出的各大企业能够蓬勃发展的关键。
青年才俊的帮助
很多年轻人从名校毕业,本可以进入投行或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但他们却选择了为Samwer兄弟打工,待在乱糟糟的创业工作室,拿着相比之下不是那么高的公司,我想真正吸引他们的是startup的股权——大量山寨成功的经验(70%~80%的成功率)和值得信任的领导者使得员工相信,在公司上市之后,他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所以说,大量年轻人才的帮助也是Samwer兄弟的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为某一行业的开拓者,先进入这个行业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品牌优势与时间优势,但承担的确实更大的风险 ,Samwer 三兄弟正是有效规避了这一风险,尽管放弃了品牌优势与时间优势,却抓住了空间上的优势(他国市场空缺)。这就是三兄弟经商的核心观念。
Rocket Internet(下面简称RI)在商业模式上是一个创新,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我认为大多数答主都在回答 RI能够成功的原因,实际上没有具体从课上所说的商业模式来表达。个人认为,RI的商业模式就是一个勤劳的搬运工,不过也有 @Eagles Ding 说过,RI是一个成功的孵化创业公司,实质上是搬运工。为什么这么说呢,RI的主要运营模式就是找寻一个“抄袭”目标然后迅速抄袭,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复制一个“像素级”( @徐永杰 )的公司,然后有青年才俊们对复制公司疯狂推广,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最大,最后再把这个公司卖给原来的被抄袭者。实际上,RI就是将一个未成熟但是非常优秀的“商业模式”进行孵化,而孵化成功后将成果卖出,然后再收取“被抄袭者”的佣金,的强制孵化措施。
勤劳的搬运工模式,此中的价值不匹配在于,RI对年幼的创业公司进行一番推广后的占据大量市场,此时RI卖的并不是公司,而是对原创的完善和孵化。但是在我们看来,这个德国公司plagrism的行为会造成法律的制裁,但是实际上,这种营销并不被法律限制。但是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答主们都说了RI招募的都是年轻银行家,因为他们对数字敏感。这个能力是RI公司必不可少的,对一个年幼但是优秀的创业公司的分析,少不了对数据的分析。
另外,RI对有潜力的公司,推广后并不会完全卖出,他们会入股这家公司。在获得投资上的收益,不过这背后的分析,还得需要青年银行家。
再说说国内的C2C模式,一味盲目的抄袭复制在国内看来并没有什么强大的效果。倒是腾讯这个国家级大企业还在抄袭,但是这次抄袭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那么简单了,实际上腾讯也是很成功的。Quora在国外很火,但是被搬运到国内的知乎,相比之下,知乎终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比如说”让商业模式的同学来交商业模式的作业“。值乎,live等,外加广告等方面的运作。但是实际上知乎除了交作业,还能怎么认真起来。国内有人评价道
Quora在国外,用户follow的是大牛和大牛还有同事同学,知乎在国内,用户follow的就大多是 @成绩有点好 @XX公司CEO @某明星 之类的。风水土地造就了不一样的用户风格,所以在国内,知乎就大多成为程序员聚居地(观察得知)。
总之,RI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虽然造成互联网一贯的嗤之以鼻,但是总之,他成功了。
Rocket Internet, Samwer 们如何做到?
提起Samwer 三兄弟,业内人士往往嗤之以鼻,然而他们就像是狼群一样,狡诈、贪婪,却勇猛、狠厉、直切要害,高速有效地赚取大量财富。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些狼的“生存法则”又是如何?
(他们的商业背景:来自德国科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是律师),这3个兄弟以老二Oliver Samwer (38岁) 为要角,在短短的10年内,迅速串红,成为德国网络Startup界的代言。在不少称得上成功的Startup,Samwer兄弟都曾参一脚; 他们从不放过任何网络最新的趋势,然后将其打造成德国版的山寨; 许多风光的投资煺场,Samwer兄弟无不能狠狠地海削一笔; 就算是网络同行的投资人,也不得不佩服Samwer兄弟专业独到的投资能力。
触角遍及德国美国,包括Facebook与Groupon
不只在德国,他们也将触角延伸至美国,2008年,Samwer兄弟投资了Facebook几百万美元,自此硅谷开始对他们另眼相看; 接着,他们获得Groupon的股份,现在他们正等着Groupon上市,看能带走多少。
1999年,3兄弟中最年轻的Alexander当时才24岁,他的两个哥哥和其他3个合伙人创立拍卖网站Alando,并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以5千万美元卖给了eBay。接下来,他们的第二个Startup 是贩卖手机铃声的Jamba,在2004年卖给了位于加州的网络通讯公司Verisign,也替他们赚进了2千多万美元。[1]
首先敲定他们的商业模式特色:快、狠、准。作为抄袭界的“业界大佬”,他们无疑比其他人有着更敏锐的嗅觉,警觉而又狡猾的“头狼”,Oliver在麦肯锡做过实习投顾。他们兄弟三个曾经替一些加州知名的科技和投资公司免费工作,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了整个产业最重要的思维和专业精华。这奠定了他们的基础,锻炼了”嗅觉”。同时也给予他们准确行动的计划设计头脑,没错他们可以根据硅谷或者其他成功企业的行为判断他们的企图或短期规划,然后毫不犹豫的在成功企业为占据的市场进行复制,或者改进后复制,以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站稳脚跟,然后将子公司迅速卖掉,有时会保留股份,达到积累大量财富的目的,至于长远的发展,Samwer兄弟决定让他们见鬼去,反正短期的收益已经拿到,公司后续发展与他们的干系也就不大了。
商场如战场,有了敏锐的嗅觉,加上迅速狠厉准确的行动实施,往往可以快速抢占市场,这就可以带来财富。而且他们敏锐的嗅觉还可以带来准确的投资,“2008年,Samwer兄弟投资了Facebook几百万美元,自此硅谷开始对他们另眼相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Samwer们果断拿出巨额资金,去投资对的东西,然后狠捞一笔。从准确上来讲,除了Samwer们早期山寨出了Alando,Jamba等之后,他们后期一直在做投资生意,只不过这种投资算是一种培养投资而已,所以他们叫做创业孵化器。
Rocket Internet 已经道出了实质,互联网发展太快,复制互联网成功企业也变得容易快速,Samwer也知道,要想自己赚大钱,就要“发展下线,培养小弟”.让复制更快更多的进行,同时降低自己承担的风险。
[1] 《关于德国网络Startup投资圈 不可不知Samwer三兄弟》
Ewan
一个自己制作的流程图:
列举:
1、 针对亚马逊,Rocket Internet有多款模仿产品。Lazada主要针对东南亚市场,主要覆盖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泰国。Linio主要针对拉丁美洲市场,而Jumia主要的经营范围在非洲。
2、 在德国,也有PayPal,但是得叫BillPay
3、 2012年,Rocket Internet分别在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启动了网络拍卖市场Kaymu和Azmalo
4、 婚恋交友网站eHarmony
5、 Rocket Internet旗下的打车应用EasyTaxi与Uber类似,该应用主要在拉美、非洲和亚洲地区使用。
6、 桑威尔兄弟2005年推出了被称为德国版Facebook的社交网站StudiVZ
7、 Pinspire是Rocket Internet山寨Pinterest而推出的
8、 Rocket Internet旗下Payleven是移动支付初创公司Sqaure的山寨版
9、 旅游短租网Wimdu的创建灵感来源于Airbnb,目前其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增长。Rocket Internet在中国推出了一家名为爱日租(Airizu)的Airbnb克隆公司,但其近期已被关闭。
10、 CityDeal是Rocket Internet推出的德国克隆版Groupon。
11、 Rocket Internet是化妆品和个人护理订购网站Glossybox的投资方,该网站的运作方式与美国的Birchbox相似
12、 Rocket Internet就创建了类似美国GrubHub的在线订餐服务FoodPanda
13、 美国鞋类和服装产品在线零售商Zappos也是Rocket Internet的抄袭对象。该机构旗下的Zalora最初的经营范围只在东南亚,在去年已经筹集了1亿美元。此外,Rocket Internet还推出了两家类似的网站,一家是在南非创办的Zando,另一家则是主营中东六国鞋类业务的网络零售商Namshi。
14、 受Zynga的启发,Rocket Internet创办了社交游戏平台Plinga
15、 去年,Rocket Internet在非洲启动了其首个酒店预订网站Jovago。一年之后,Jovago已经将业务拓展至巴基斯坦[1]
总结:可以看到其经营的范围方面十分广泛,但是都是互联网的搜索引擎、购物网站、交易平台等等易于建立,重在管理和模式的成功企业。不只是新型的企业,像是亚马逊等老牌他们只要觉得合适也会抄袭,当真是“不择手段“,但是这样的营销模式却可以带来大额盈利,除了在中国的爱日租失败(可以看出中国其他善战小公司短小精悍的游击战往往可以战胜这种“砸钱”大规模山寨公司的营销,说明其灵活性非常好,同时rocket的失败还在于没有抓住合适的收购时机,定的收购金额预期太高,因为有两家公司分别以3000美金和2000美金来收购爱日租系列,但是rocket认为的预期在5000美金,结果后来却以更低的价格被收购,这是rocket的一桩亏本买卖),其余的山寨都基本成功,这种营销模式从商业角度来讲未必不好。
[1] 《德国山寨之王是怎么抄遍互联网的》 李路 腾讯科技
桑威尔兄弟的“山寨”帝国
桑威尔兄弟创建的“Rocket Internet”的策略非常简单和直接——投资那些抄袭在美国已经创业成功的项目和公司,然后以超强执行力快速在欧洲、南美、亚洲等母语非英语类地区推广和发展,占领市场,获得更多投资,最后再卖掉或者上市。
商业模式:
1.
发现目标
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寻找价值的不匹配。
在美国发现其他国家还未出现的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这样就发现了套利的机会。
2.
复制目标
在进行本地“山寨”的时候,桑威尔兄弟展示出了德国式的严谨与严格,他们有一个专门的研究团队去研究那些被抄袭的对象,每天都能得到被抄袭对象的详尽分析和跟进。
3.
急速推广
在原创公司刚刚创业成功无暇顾及海外市场的时候,Rocket Internet有一支非常强大的由银行家组成的挖掘团队,一旦发现哪个值得投资的项目,就会立刻向这家公司注入大量资金,短期大量资金投入换取激进式增长,其中也不乏恶意收购、高薪抢人,以及“擦线经营”等不光彩手段,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营造出这个项目的繁荣景象,让公司产生产生收入,吸引投资人,获得更多投资,然后上市。
4.
高位卖出
在复制项目数据最好的时刻,桑威尔兄弟便会将其出手,然后把“闪电战”带来的烂摊子留给买下这个项目的投资人和公司,自己则带着充足的资金投入下一个项目。
盈利关键点:桑威尔兄弟关注了创业公司在创业成功初期的“时间差”和“地域差”,抓住了这个短暂的机遇,因为在一种新的互联网模式被成功推出之后,往往会有一段“资本兴奋”期,人们都会抢着希望可以分一杯羹,桑威尔兄弟当前的策略就是在空白市场用钱堆砌虚假繁荣,为原创者或后进入者画饼,争取在高位时卖出,卖出后的情况他们就不在乎了,他们被戏称为“为卖而创”。
关于Rocket Internet商业模式浅谈
在听说这家公司以前,我一直以为“抄袭”,“山寨”只是国人的专长。
Rocket Internet的盈利来源简单来说就是孵化和投资山寨公司,复制他人的成功,再将山寨公司卖给原来的“正版”公司。这种模式看上去是十分疯狂的,然而这家公司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的诀窍并完成了无数成功的尝试。
1.抄袭的选择
首先,Rocket
Internet的抄袭对象大多以较为成功的电商为主,避开了社区或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这是非常聪明的选择,因为社区的深度影响到稳定受众群体的数量,从而难以从“正版”公司抢到用户流量,而技术密集型公司复制成本较为高昂且条件苛刻,且用户大多对于知名度较高产品的复制和抄袭十分敏感,导致这种选择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然而孵化电商公司的相对而言技术成本较低,也很少有较为深厚的社区属性的搭载,门槛相对前两者低很多,关键在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客户流量的争取,然后他们就可以倚仗自己强大的执行力和融资来获得竞争优势。
2.套利模式
Rocket Internet的终极收入来源并不是其孵化公司在用户方面获得的收益,而是“原版”公司购买其山寨公司所带来的的巨额收益。那么有趣的地方来了——为什么原版公司愿意花如此高的代价来购买一个抄袭自己的“盗版”公司呢?我认为其中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Rocket Internet善于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Rocket Internet具有非常年轻甚至可以说是狂热的员工,这使得其本身的执行率和运行效率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而“原版”公司却处于十分被动地状态,他们需要想办法创新来摆脱山寨公司的冲击。然而事实是他们的创新与改变不足以形成明显的差距,而山寨公司以非常高的效率机械式地复制这些改进的同时,又提供更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导致“原版”公司疲于应战,最终不得不妥协。第二,Rocket Internet对于优先占据市场的完美把控。许多刚刚兴起或是在其本土占据市场的公司都会有拓宽其市场的计划,而Rocket Internet所孵化的山寨公司机智地抢先占据了这些地方的市场,比如一些发展中的国家甚至不太发达的地区,而此时“原版”公司就难以占据这些地方的市场份额,再考虑到打入一个新的市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最终他们选择了购买山寨公司来更为高效地达到其市场预期。这就好比提前预估到了对手弹性极差的需求,然后提前制造号产品守株待兔,对手最终不得不乖乖跳入这样的商业模式中。第三,bluffing。
这个词是我在听老师博弈论讲座的时候学到的,虽然我不敢肯定这个词用在Rocket Internet这家公司身上是否过于牵强,不过我认为大概是有类似的元素存在的。Rocket Internet的虚张声势在于其山寨公司的市值,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融资和盈利,使得山寨公司的市值在短时间内飞升,这其中包括降低产品价格和烧钱宣传,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几乎是赌博的存在,即使他们背后有非常富有的投资者的支持。试想一下,如果“原版”公司足够有钱,且下定决心进行持久的市场争夺战,山寨公司可能一段时间后就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然而事实是这种试想并不存在,山寨公司的实际价值与去本身所显示出来的市场价值似乎是不匹配的,导致“原版”公司对其有着非常高的市值判断,这种不匹配也正是Rocket Internet套利的来源。当然,退一步说,山寨公司即使失败,Rocket
Internet也会采取非常极端的方式终止这项投资以避免进一步亏损,而介于其撒网范围之广,其最终的成功与统计套利有异曲同工之妙。
3.道德取向
抄袭行为是plagiarism,会遭到道德层面的批判。然而有趣的是,这家公司似乎并没有收到法庭的通告,大概是因为他们的抄袭巧妙的避开了“专利”“知识产权”的范畴,这或许是个漏洞,不过不得不承认这个空子钻的十分巧妙。不过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是十分成功的案例,他利用商业模式套住的,是那些自以为将用户玩弄于自己商业模式中的公司。这大概就是business的本质所在,这不是信导,无关作弊,法律之内,利益便是唯一的规则所在。
胡俊宇
我觉得以下三点是Rocket Internet模式的关键
1.在新兴市场山寨,减少竞争
为了尽可能减少竞争,Rocket Internet 选择将自己的山寨产品主要面向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包括德国、中国、俄罗斯和巴西。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远离与“原品”的直接竞争,也有助于日后他们将自己的山寨产品直接出售给“原品”。对于“原品”而言,开拓新兴市场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需要承担各种风险,如果能以合理的价格直接收购,既可以节约时间快速拓展市场范围,又避免了运营失败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除此以外,很多新兴市场都是一些待开发的处女地,有着新用户快速增长的流量红利,相比成熟市场更容易获得成功,例如如今的印尼。由于4G普及率激增,这个热带岛国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市场。Rocket Internet这个由德国人创办的以“复制成功模式养肥了再卖”为宗旨的互联网公司运营了Lazada,Zalora,Carmudi等成功企业[1]。
2. 快速拓展,不断试错,高效执行
另一方面,抄袭并不一定能成功,即使是抄袭,你依然要面对众多竞争对手。世界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各种不同文化区域之间也有壁垒,在欧美地区成熟的产品,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未必能获得成功。Rocket Internet选择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切入,非常强调快速执行。因为即使快速执行的结果是失败的,这也能尽快得到反馈,及时止损,反思错误,重新进行下一轮投资。
3. 一个优秀的创意并没有那么重要
一个优秀的点子是值得赞扬的,但这并非那么重要。从一个创意到一个成熟的公司中途需要经过众多考验。一个好的创意,如果想占领市场,优秀的运营,可靠的技术支持,充足的现金流,良好的财务状况,这些东西缺一不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克隆得到成功,Samwers三兄弟的复制商业模式通过选择年轻的银行家等来作为山寨项目CEO,强调山寨公司的运营能力,这样更有助于诞生一个成熟的企业。
参考资料
[1] 泳帽、摩托车和热钱,中国创投圈在印尼的真实故事
[2] 德国创业圈的山寨王:Samwer三兄弟的故事_36氪
[3] 复制的教训:Copy to China模式在中国还能走多久?
Rocket Internet对于商业社会来说是有参考意义的,一方面他将商业上成功的要素给抽象出来——极强的执行力、模式的快速验证、数目化管理、以财务数据为导向(控制现金流)等,并通过野蛮生长的结果来证明了一套规范的商业流程远超过idea本身。另一方面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对于垄断者的挑战也让能够让他们充分受益。在商业社会里,Rocket Internet是作为鲶鱼的角色所存在,既作为一个实验性先锋角色来验证商业模式并且也作为一个搅局者来使得垄断者自我改变,其本身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上来看,其危害无疑是非常巨大的,Rocket Internet对于任何一个创新性的小公司来说,其就如同骑着野牛的印第安人面对着轰鸣蒸汽火车一样的恐怖,对于一个独立创新者来说,就像普通人面对利维坦一样无力。Rocket Internet验证了世俗上商业成功完全能够通过一种纯粹的工业化的手段来进行像素级的复制,这标志了工业化在商业领域的胜利。但这不像纺织机对于手工艺者的挑战,因为对于机械化的工作来说工业化的胜利能够提升生产力,但是对于创意产业来说,工业化所带来的将是永恒的死寂。任何一个有可能取得商业成功的idea都会因为工业化的抄袭而扼杀在摇篮或者蹒跚学步时,创新成本就将变的极其高昂,在此时互联网行业也将演变成传统的重资产行业,除了寡头之间的竞争就很难再出现奇迹的种子了。
先贴个官网地址:https://www
瞬间对这个公司有了巨大的好感,毕竟感觉这是在赞美我们的祖国。
然后在官网的一个角落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段话:
显而易见这是公司简介。大致可以看出,这个公司的盈利手段不是靠自己的创意和创新来盈利,而是寻找并且投资现有的具有优秀的商业模式的公司来实现扩大市场和盈利的目的。换句话说,这大概就是抄袭吧。
在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之后,总结出几点R-I能够成功的理由。
1.敏锐的商业视觉
R-I能够以极其精准和快速地发现值得投资的“抄袭”项目,并及时对其注入资金,进行合理的发展,甚至将这个项目做得比“被抄袭”公司所具有的原项目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当这个被投资的项目在原项目并未触及的地区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并形成威胁以后,又将投资项目卖给“被抄袭”者。他们利用了强有力的杠杆来达到自己盈利的最大化和便利。
2.高效的执行力
快速招聘。在当地招聘项目相关的行业精英,用最快的速度复制具有成功可能性的商业模式并将它们投入市场。在这样的模式之下,R-I有着极快的招聘速度的同时也有着极快的裁员速度。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这个项目是否能够在短期内有成功的收益。
可以说这种高速的套利方式成为了R-I的成功之处,虽然在道德问题上有些站不住脚,但确确实实让R-I成为了一个在商业上十分成功的公司。
商场如战场,兵不厌诈,这大概就是这个公司的公司文化所在吧。
推荐阅读:
这家公司靠无耻抄袭市值超30亿美元
文章内容原创,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不论Samwer兄弟用怎样的方式牟利,是凭借慧眼还是模仿欺骗,他们赚钱了,这就算是成功的。以下是根据以往他们的获利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几个特点。
专业独到的投资能力
三兄弟产业遍及范围广,包括Facebook与Groupon。他们能抓住网上最新的流行趋势,将其收为己用或者自己复制出来。
迅速消灭对手,迅速得到回报
与长远利益相比,Samwer兄弟更看重本身短期的利益,并且通过给员工超乎标准的绩效要求,争取行业竞争的胜利。
不近人情的雇主
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将Citydeal创建成功再转卖给Groupon,钻德国法律的空子,对还在试用期的雇员进行疯狂裁员来降低资金燃烧率。
专业团队刷高网站点击率和商品好评率
这一点其实在国内的各大网站中也很常见,之所以列出来是因为他们做的太成功。成立SEO建大量空壳网站和虚假账号,以此刷高点击率,甚至刷到google搜索排行的第一名,成功宣传产品网站等。
将手中项目经营至巅峰时迅速转卖
参考StudiVZ项目,Samwer兄弟在将该项目转手卖给Holtzbrinck
Ventures后迅速投资facebook,并宣布为facebook开拓欧洲市场,取代StudiVZ。从中足以见三兄弟的商业模式(如图)
他们只是一个致力于找到最有效率的赚钱方式的公司而已,创业与投资,是他们的工具;上面写的,是他们的手段。我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