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定要做营销宣传才能有好票房吗?

理由
举报 取消

感觉现在的电影都把精力更多的用在电影的营销宣传上面了,甚至比制作电影还更用心,弄好多花样进行宣传,却忽略了电影内容。难道电影一定要做营销宣传才能有好票房?

2017年5月1日 10 条回复 1253 次浏览

发起人:利兰 初入职场

回复 ( 10 )

  1. 木易
    理由
    举报 取消

    营销宣传不一定能直接带来好票房,但好票房一定离不开营销宣传。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电影市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市场电影票房收入为144.7亿,观影人次达4.2亿,像发生在电影市场近年屡见不鲜的情况一样,这两项数据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三个月时间,票房将近145亿,甚至比以往一年还多得多,这样的票房高潮下面,都有哪些因素像吃了伟哥一样持续给力呢?

    即便是刚进电影行业浸淫没多久的从业者,大概都能列出如下几点:

    1、档期给力——第一季度有两个档期给了电影票房第一波高潮:贺岁档联袂春节档,两个占尽天时的档期给了观众进入影院的理由,加上情人节档的推波助澜,这一段时间的观影人次翻几番都不是难事。令人惊得下巴都变尖的是,这个档期里竟然创造过“7天36亿”的票房“奇迹”,其他各种纪录也是不断被打破,出现了不少“史上之最”。

    2、观众给力——怎么说呢,尽管我国还存在大多数的贫困地区,贫富差距也较为显著,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时下的观众们也是越来越有钱了——至少,看个电影是不差钱了。观众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也让他们有了更多走进影院的选择,甚至有些消费近似于盲目——不管好片烂片,都去看看。人们消费实力的增强,也大大增加了进影院的观众人次,推动票房也就很自然了。

    3、建设给力——也许这一方面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你若对四五线城市少有了解,你便不难发现,全国影院的建设是多么的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影院建设给更多观众提供了基础设施服务,也为电影市场带来了全新格局。

    4、资本给力——这也是不大明显的一点,在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刺激下,原本对电影行业了无兴趣的资本纷纷涌入,试图分一杯羹。尽管这很难说能给电影本身的质量带来多大好处,但就电影的数量而言,的确是被刺激得不要不要的——电影多了,观众的选择也多了,票房怎能不往上扬。

    5、明星给力——毫无疑问,这一季度的票房里,明星的号召力也给票房提供了不小力量:比如星爷,他个人的“周星驰效应”就让电影《美人鱼》不断打破票房纪录;《澳门风云3》和《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都是依靠着豪华明星阵容吸人眼球,将大批观众引入影院,拉动票房。

    瞧瞧,这五项给力因素算是十分给力了吧?但它们却都离不开另一个最为给力的因素——营销宣传。

    是的,档期的确每年都有,观众的确渐渐有钱,影院的确越来越多,资本的确非常牛逼,明星的确十分有吸引力,但如果没有营销宣传的推波助澜,没有各种营销手段影响观众的视听,再怎么有时间、有钱、有影院、有数量、有明星,观众也不会轻易走进影院的。

    正是有了各式各样的营销宣传,才让更多观众进到影院,从而不断创造着票房奇迹,打破各种记录。也许有人会问:营销宣传有这么大魔力?不是电影质量好就够了吗?

    诚然,决定电影票房成绩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电影本身。质量过硬的电影自然会收获大量观众的认可,甚至出现好评如潮、口碑爆棚的喜人局面,相应的票房也会随着口碑发酵而水涨船高。譬如去年上映的《大圣归来》,便是此种典型代表。但尴尬的是,这样的情况出现得并不是很多,普遍情况是:大多数质量过硬的好电影,往往都会因为营销宣传的投入不够而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电影质量是好,但票房成绩却不佳。比如去年上映的《闯入者》和《心迷宫》,口碑是不错,但票房成绩却较为惨淡。

    实际上,当我们引用《大圣归来》作为例子时,你当真以为这前前后后完全没有营销宣传的助力吗?当然不可能!也许他们的广告不是那么铺天盖地,也许他们的新媒体营销不是那么风风火火,但你若是真觉得所有的好评都来自自来水,未免有些太天真——他们至少借着早期的好口碑恰到好处地进行了一场“不那么明显”的口碑营销。

    那营销宣传到底能给电影带来多大的票房推动呢?这显然不好量化,我也不想假装非常专业地搬弄市场营销学里头的诸多术语来充当权威,但我乐意结合以往的从业经验和自身的理解为大家梳理几个营销宣传之于电影的作用:

    1、让你的电影被更多人“知道”——成熟的电影宣传往往从电影立项阶段就开始了,无论是一些新闻通稿还是影片物料,发布到传统媒体、新媒体各个渠道和平台,看似不那么起眼,但却近乎“无处不在”,这种曝光会让观众于潜移默化中“知道”这部电影。在有节奏的物料投放中,让观众时不时地了解到电影的名字、主演、大概内容、幕后花絮等等信息,从而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你的电影。

    2、让你的电影被更多人“提及”——有节奏地投放电影物料带来的效果除了是足够的曝光之外,还会让不断看到的观众产生分享欲。看到一则该电影的新闻、一副海报或一支预告片,都会加深他们对该电影的“知道”程度,并在这样的“知道”中有意无意地会向身边人提及,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口碑效应。

    3、让你的电影被更多人“产生兴趣”——当对这部电影有了一定的了解,身边又老有人提及,难免就会对这部电影“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不完全是真正的“喜欢”,有可能只是好奇。随着电影宣布档期,各方面的宣传越来越紧凑,铺天盖地一般的电影信息将会越加撩拨观众的兴趣,从而产生某种期待。

    4、让你的电影被更多人“口口相传”——电影上映后,围绕电影的讨论将会变得越来越多,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有讨论的声音,宣传的效果就出来了。许多人觉得电影一定要有好口碑方可迎接好票房,殊不知,眼下的一些差评电影也会随着骂声越多而越引人注意。好的口碑固然能给电影加分,但骂的声音同样也会吸引观众注意。如此一来,电影被口口相传,渐渐影响到观众。

    5、让你的电影被更多人“买票观看”——大多数观众的观影选择,实际上是非理智的,不管电影好坏如何,只要身边人都在谈论,就觉得自己也要去看看。无论是因为好口碑吸引而进的影院,还是坏口碑勾起的猎奇心理(就想看看到底有多烂~),其实都是营销宣传带来推动的效应——你以为宣传方让主演上综艺节目、请影评人给好评、请媒体给报道都是为了什么?就是要更加大范围的、更加深度的影响到各个观众人群。

    成熟、专业的电影营销宣传所发挥的作用其实远不止我简单罗列的这些,而随着媒体的逐渐多样化(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电影的营销宣传手法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一些高明的营销手法甚至会让人察觉不到做了营销。

    不妨拿“史上最高票房”的《美人鱼》举例:

    《美人鱼》自春节上映以来,票房便势如破竹:上映首日票房便紧逼3亿,首周连续七天内日票房均破2亿,至一季度结束票房便累积超33亿。这不仅缔造了华语电影的票房神话,也很好的印证了电影营销宣传的重要性。

    不少人可能会觉得,《美人鱼》的票房成绩主要归功于影片本身的质量、影片上映的档期、影片的故事题材、影片的演员阵容以及“星爷”这个强大的独立IP。影片本身的质量如何显然各有各的看法,但其上映档期、题材、演员的选择,的确给影片加分不少。尤其是周星驰个人的影响力,所勾起的各种怀旧情绪,也为电影的票房成功起到了巨大作用。

    好像没有宣传营销什么事儿?你看连找影评人、媒体提前看片都没有!这营销宣传也是做得够失败的!

    恰恰相反,《美人鱼》打从一开始,就已经发起了不少的宣传营销攻势,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做得令人以为他们没做什么。

    但实际上他们至少做了如下几方面的营销:

    1、饥饿营销——你以为不安排看片就是不重视宣传?错!人家就是要用“不安排任何超前影片观看”和“不透露任何电影内容”的方式,调足粉丝胃口,让观众提升期待值和好奇度!

    2、情怀营销——“星爷”本身引起的情怀波澜,就已经够吸引大多数观众了。但还不止如此,片方邀请郑少秋与莫文蔚来合唱宣传曲,并基于“星爷”主演的经典影片制作和发布大量充满“怀旧”情怀的海报与视频等物料,调足了观众的情怀。

    3、口碑营销——除了电影上映之后的媒体报道、影评人的评价之外,大量粉丝“自来水”一般的口口相传,让影片的口碑发酵得好评如潮,吸引更多观众观看也就变得很正常了。

    4、渠道营销——也许你未曾留意,但肯定多多少少有过印象,在影片上映前后,你所使用的一些手机软件里,总能看到《美人鱼》的身影——各电商平台强强联合,竟然推出了“超前预售票房”的高潮。

    5、线下营销——印象中的“星爷”几乎很少参与电影的线下宣传,一些电视通告都走得很少。但《美人鱼》上映前后,“星爷”史无前例地亲自参加了多达二十几场的路演!更是有“20天20城”的疯狂路演,每到一处,自然引起一众粉丝的簇拥和关注,对电影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

    你看,正如前面所说到的那样,营销宣传不一定就能给电影带来好票房,尤其是本身质量很差的电影,怎么营销宣传也都难以制造佳绩。尽管存在反例,比如《富春山居图》,比如《恶棍天使》,这些电影的票房成功,营销宣传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更多时候,营销宣传弥补不了电影的烂,也提升不了票房。

    而好的票房一定离不开营销宣传,无论明显还是不明显,只要你稍作研究,必会发现其中的“奥秘”。这没什么可指责的,成熟的电影体系里,就应该给营销宣传足够的地位。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题主有所助益。由于这多半都是经验之谈,肯定存在不足之处,还望大家补充交流。

    PS:文字为作者原创,谢绝任何不打招呼的转载。

  2. 袁冰涛
    理由
    举报 取消

    题主问的问题太绝对,电影一定要做营销宣传才能有好票房吗?

    当然是,因为每年上映300多部电影,一点不做营销宣传的都是自己都没打算卖钱的。既然花了钱让他上映,当然都做了宣传。

    真正的问题是,是不是一定要宣传做好或者声势做大才能票房好?

    不是

    疯狂动物园,宣传力度大吗?阿凡达当初是影城打电话给发行要宣传品,中影都不想给,一个海报大图发到公邮,想做的自己花钱。

    这是进口片,国产片也有。

    夏洛特烦恼宣传做的什么玩意,票房也没耽误。

    大圣归来第一天的票房还不如第15天的高,你说它宣传做得好都对不起宣传这个行业。

    北京遇上西雅图也差不多,基本等于没做宣传。

    这些电影最后口碑起了重要作用,自来水起来之后,宣传才跟上把他放大。

    中国电影市场完全没有宣传的,确实没有。宣传做的平均水平甚至远不及平均水平,但是超级大卖的有很多的案例。

    这个年代,一部商业性强、质量好的电影,不管有没有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都不会因为宣传做的不好被埋没,一部都没有。

  3. 梦羽灵泉
    理由
    举报 取消

    关于这种非绝对映射的答案,用只有才,或者只要就之类的逻辑语句提问的,统统都不绝对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根本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

    ================================================================

    但我想说的是另一方面,就是即使是宣发本身,就其特点而言,经过去年的大圣归来事件,中国市场也呈现出了非常大的走向变化

    就不说背后金主利益纠葛的那几个敏感的国产片,单说发行端在大洋彼岸并且实际上其实是一家的今年前后脚的两部译制片《星战7》和《疯狂动物城》,前者企图像速7一样靠一个情怀IP大量砸“概念”来获取关注度,却在圈了一波好奇心之后迅速被观众遗忘。后者则前期根本没有足够的线上线下宣传,如果不是动画爱好者的推广和其本身话题性足以引起讨论(作为比较,同样高水平但相对“自我”一些的头脑特工队就没火),这片子其实不会比其他迪士尼合家欢影响力大多少

    所以宣传的作用经大圣归来一折腾显现出来,大家也都不傻,都看到了后期口碑在文艺网络化时代的重要性,所以即使是那些其实本来并不怎么样的典型二流商业片,也学会了很假模假式滴把宣传从前期吸睛转移到后期所谓的“口碑发酵”上来,所以最近两年,知乎和豆瓣暴涨的那些看似客观但其实流水得一比的所谓专业人士情怀影评越来越多越来越水越来越嚣张,多烂的电影都能抓住一个所谓的“真诚”的点卖口碑吹得天花乱坠,去年某电影票房一飞冲天,豆瓣评分也是高处不胜寒,但甫一下线,评分立马就掉到了及格线,所以,像大圣归来 疯狂动物城这样的片子,总会给观众一些对电影艺术创作上前进的信心,但紧跟的商业作恶却又会以极快的反应力迅速把市场拉回丑恶的现实。

  4. 塔拉胡
    理由
    举报 取消

    6分电影靠宣传,6分以上演员、导演、剧作、宣发等等各种因素都会助力它的票房成功,6分以下要么靠明星,粉丝电影,要么靠宣传的剑走偏锋,比如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一个看法,不一定准。

    别忘了,发行也很重要,宣发宣发缺一不可,想看,找不到场可看也白瞎。

    当然,最近听说多了一种买票房的做法,不提也罢。

  5. 夏狐狸Sylar
    理由
    举报 取消

    作者:夏狐狸Sylar

    链接:怎么做【电影营销】? – 知乎用户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在2011年前的时候,电影营销还很是传统。

    比如基本可以按照付费和免费,线上和线下进行区分。

    当时的微博还远没开始火,电影院的购票渠道中团购网站还不是特别主流,

    当时行业杂志还是个很火的部分,比如《看电影》等垂直行业的官媒。

    但是随着这几年社交网络的兴起,‘

    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太多的APP和网站逐渐形成了新的营销阵营。

    比如用于社交的微信和陌陌。

    用于日常工具的滴滴、Uber、墨迹天气。

    用于达人社交信息互动的微博等。

    用于日常娱乐的QQ音乐,秒拍APP,和各类视频APP。

    今天我们系统梳理下关于近两年来——【电影营销】的一些逻辑和玩法。

    首先看下大的框架:

    框架梳理清楚。

    我们来看看整体的传播逻辑。

    如果把电影和电视剧本身当做是“产品”来看。

    那么基本所有的互联网营销逻辑和策略就都可以纳入进来。

    从传播的策略来说。

    其实营销不是决定的点。

    毕竟在现有的产业链中,

    营销不是从头开始进入到产品制作环节中的。

    大部分的营销都是在产品已经完毕后才进入到传播。

    相信未来这个矛盾会有所改善。

    产品是营销的基础,人群意味着盘子的大小。

    营销更多是手段,帮助一件好产品与更多目标受众接触。

    甚至通过影响目标受众,从而引起大众 的兴趣。

    宏观来说,

    与运营一件产品和品牌一样。

    电影的营销开始,

    必须先确认这件产品的主打卖点。

    毕竟每年的电影案例千千万。

    红海里游泳,主打的概念就是交通工具。

    你的是游艇,对方是水上飞机。

    谁厉害就一目了然了。

    当然在传播的时候也要做到“多点开花”。

    一个主要的概念为主。

    辅以多个不同的次要的概念作为“多点打援”。

    这就跟运营一个品牌公众号一样。

    功能性的卖点却不只有一个。

    那么情感的利益点,自我表达的利益点都要加以配合。

    比如《我的少女时代》

    根据剧本其实可以划分出多条主线。

    1,女主工作不得志,于是回想起自己的少女时代的初恋,继而在后来再次偶遇初恋情人,于是再续前缘;

    2,少女时代暗恋A,结果反而被B感动;

    3,与B之间达成追爱联盟,少女帮B追A的女友……B帮少女追A……

    4,少女一直都很喜欢刘德华,后来B帮少女真的见到了偶像……

    5,少女从猪扒成功逆袭变身美丽少女的故事……

    多条剧情发展下。

    最终的传播却选择了第二条,而没有选择第一条的狗血剧情。

    于是全剧带着我们所有观众重新看了一遍女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浓浓的青春气息和怀旧感,也让整个故事不俗套,还充满80后的回忆。

    所有产品在发布和销售的过程中。

    都会分阶段做不同的事。

    下图就简单列举,整体的三个阶段要做哪些事。

    除了上图中列出的常规内容外。

    下面我们来看下近年来,

    有哪些新的玩法值得大家学习。

    IP这个概念作为舶来品,

    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热起来。

    概念本身很简单,

    但却给了影视剧产品作为大的版权拥有者,

    授权更多虚拟和实体产品做周边这样一件事,

    以更加广阔的视野。

    于是在2015我们不仅看到《大圣归来》异军突起,

    更是看到老牌的《星球大战》刷爆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2011年《失恋33天》的《失恋物语》刷爆了整个的微博和人人网后。

    社交网络的运营,尤其是视频推广就变成了电影营销的标配。

    下图我们来看下,在影视剧传播这个方面,

    影视剧们是如何深入运营各大社会化营销渠道的。

    最后,我们简单看下。

    影视剧本身作为产品,销售渠道其实并不太多。

    基本各类能付款的渠道,都变成了销售通道。

    ———————————-2016年2月8日更新关于《美人鱼》的营销————————–

    题目:星爷新片《美人鱼》上映前营销玩法预测&已有玩法拆解》

    时间:2016.2.2

    我想在这个话题里,

    不聊情怀和剧情,

    单纯说说我看到的关于《美人鱼》的一些营销点。

    营销这件事呢。

    说到底考虑的是内容、渠道和方式。

    电影营销有自己的产品特性。

    就是有些电影作为产品,

    上映前本身具有保密特征。

    就像《大圣归来》,

    作为动画电影,

    上映前说是国漫良心,

    大家都没看到产品谁也不会信啊。

    所以这类电影营销的重点其实要放在上映中

    但上映中呢,如果是院线电影,

    又牵扯到太多影院的因素,

    可控度又真是有点欠佳。

    当然不是所有的电影,

    都会遇到这类保密属性太大没内容可发的尴尬。

    比如举另一组例子,

    就会完全相反。

    其中2016年初最著名的就要数《星球大战7》了,

    作为卢卡斯一手打造的巨量IP,

    星战系类在全世界圈粉无数。

    实话讲,即便新导演拍出一坨屎。

    过个几年,依旧是最牛逼的系列电影。

    比如我早年就不喜欢《星战前传》的阿纳金。

    后来果断对海登·克里斯滕森路转粉。

    与上面两类营销的两极情况不同。

    大多数院线电影遇到的情况,

    在宣传的时候,

    都可以深挖导演和明星等周边故事。

    换着法儿的炒冷饭。

    总会有内容可以挖。

    比如徐峥的“人在囧途”系列电影。

    和周星驰近期即将上映的《美人鱼》。

    所以这类的电影的营销。

    除了从结尾导向来看的同期上映电影是直接竞争对手外。

    观众们比较关注的,

    其实是这些电影与上一部导演剧作的对比。

    和与类型片的对比。

    回到《美人鱼》,定档大年初一。

    作为一个打算把电影营销作为案例拆解的公众号来说。

    这次狐狸要开始玩起神棍生意。

    我们在上映前,从我的一些了解,

    一方面拆解一下截止目前,《美人鱼》做了哪些事。

    以及,根据以往了解到一些行业玩法,

    我们来拆一下,

    后续可能会做哪些事。

    下面这张脑图,

    标颜色的部分是还未发生的。

    未标颜色的,

    基本是已经发生的,和较为常规的玩法。

    【2016.4.4】更新

    近期拆解了《蝙蝠侠大战超人》和《火锅英雄》的营销内容。

    详情可以关注公众号获取。

    顺便整理了一张用于后续长期更新的表格。

    电影营销到最后,玩的都是节奏和钱。

    毕竟事件营销是钱多的不行的情况下才会玩的。

    更别提微博段子手,微信影评人,媒体采访和各地巡演需要耗费的力气。

    那么关于节奏究竟是啥呢?

    一张表格可以看得更加透彻。

    2016.9.13更新

    如果把电影营销当做一个campaign来看的话,完全可以研究一下下面这个我们做campaign时会用到的物料表

    每次活动前把这张表打印出来,一一想清楚,很大程度上前期的规划就全了。

    —————————————————————————————————————————————

    关注【夏狐狸说电商和电影营销】,微信号:Sylar54

    我们将定期分享营销知识,

    以及用电影的营销做案例来拆解

  6. 曜冰
    理由
    举报 取消

    当然是。

    营销不是贬义词,也不是褒义词。

    宣传自己电影制作多么精良用心也是营销……当观众比起大胸、『特效』、明星更在乎电影品质时,这种营销和配得上这种营销的电影自然会多起来。

    营销只是电影的窗口。具体利弊还是看窗外的人更在意窗子的哪个角度,更在意窗内的内容还是窗子本身的华丽。

  7. 志同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没有到处吆喝,谁会知道你有一个电影要上映呢?而且电影属于先付费内容,如果没有看过的,又怎么知道内容的好坏呢?

    票房的爆炸是基于一定的前期铺垫和精良的制作,两两配合才能获得好的票房。不是说忽略了内容制作,而是现在很多无良的导演们,凭借自己的名气或者高人气IP(知识产权),捞一把就走,把电影市场搞的有点过热,也过于浮躁了。

  8. 无声胜有声
    理由
    举报 取消

    题主问“难道电影只要营销宣传就能获得好票房”?

    答案,只要宣传做得好,狗屎也能变成宝。

    开个玩笑。确切的回答,做好营销是一部电影获得好票房的基础保证。而一部高票房的电影,除了内容过关,(不是优良,伟大的电影一般难以获得高票房)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就是口碑和宣传要到位。我党还有中宣部呢。

    产品要卖出去,就得做广告宣传,让大众知道它的存在;而只有了解了它,消费者有可能会去买。至于最后买不买,要看这款产品的价格,口碑以及实用性。

    电影,也是产品。它的受众都是哪些人群?至少在当下中国,除了真正热爱电影艺术的一些小众,大多数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只不过是把它当做一种消遣放松的娱乐方式;电视广告多,在家憋的慌,那就去看场电影吧。文艺,小资,又经济。而这些人获得电影口碑的方式,大多是网络。最近某某某片很火,有某某明星,都成了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噱头。在这个电影产业井喷式发展,投资人都在抢钱的时代,随便拉几个大牌明星,塞一个故事,假模假式的表演一下放到电影院,接下来开始在各大网络平台,电视台综艺节目,各种活动庆典以及发布会上做足宣传。你想想看,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某部电影的广告宣传,难道好奇心不会驱使你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鬼?

    我知道,题主其实想表达的就是:电影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电影本身,而不是单纯的只为谋取利益而不求质量。

    很遗憾,电影除了是一门艺术,它还是一种商品。商品就得拿出去卖,卖了就得赚钱,前期不营销,后期就只能促销了。

    但也不必灰心,我们还有一批不求票房只为艺术专心做好电影的从业者,比如贾樟柯等。

    我们也有一批看重票房也有艺术追求的电影人,比如王家卫等。

    有人把电影当做艺术作品欣赏,就有人把电影当成商品买卖交易。

    等到有一天我们的电影产业以及观众观影经验相对成熟了,也许就会产生更多的注重电影内容的观众以及电影人。

  9. 郭嘎嘶
    理由
    举报 取消

    一个经常打业余篮球联赛的朋友说,没有不给裁判送红包的球队。红包送多大,也算是彼此心知肚明的【行规】,差不太离。但球队是要买自己赢吗?不是。红包买的是一个公平,让裁判能相对公正吹罚的公平。送了,看自己水平,不送,一定输。

    给电影做营销也是一样,买一个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机会,让观众进电影院。最后口碑如何,票房如何,更多还是看实力了。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