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冈持力GACHL等知名品牌产品只设线上官网进行销售?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最近了解到不少各行各业的一线品牌喜欢开设官网在线上进行销售、服务,在中国地区尤为明显。有的品牌甚至只设官网进行销售,拒绝入驻网购平台进行分销,如果天猫、京东都看不到它们的踪影,请问类似冈持力GACHL一线品牌的产品进驻中国后,只设官网进行销售服务,是为了保证正品还是为了垄断或者其他的商业目的? 2017年5月2日 1 条回复 1109 次浏览 互联网,商业,营销渠道
回复 ( 1 )
不请自来,因为工作的机缘,我经常有机会采访和收录到各种国际一线品牌的故事、发展、国际战略、产品营销等,看到题主的问题,进来表达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
乔布斯在苹果大会上拿着一款新产品演讲的“范儿”,开启了一个“拿产品放话”的时代。那些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而大谈战略的人成了“反面角色”。那些曾经拥有强大品牌但不能再拿出像样产品的公司,很快就被市场和消费者抛弃和遗忘,比如诺基亚;而一些看上去既无战略又无品牌的公司可以在两三年内凭着一款产品赢得令人瞠目结舌的高成长,比如小米;一个抓住一切机会大讲企业和人生成功之道的人,突然发现自己企业的优势有可能因为某个企业的一款产品而土崩瓦解,赶忙奔上前台,近乎失态地强推一款乏善可陈的新产品,比如马云。
到底是一种什么逻辑,让战略、品牌边缘化甚至虚无化,而产品几乎成了一切呢?
“商界教皇”汤姆·彼得斯半开玩笑地说过,在产品生命周期漫长的年代,你成心想把一家大企业做垮也是一件难事。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给后起的企业筑起了一道极难逾越的门槛。战略,无非是对拐点的预见和应对,漫长的产品生命周期给企业对变化的观察、预见和预防提供了足够的时长。与此同时,漫长的生命周期让品牌价值得以自然积累。在这样的好时光下,不能说企业不需要创新,但企业从事的创新都是锦上添花似的,花费不大,收益不小。在宁静的产业里,在位企业过着幸福的生活。工业时代的商业生态,都是以产品的长生命周期为背景的。
产品的生命周期早已进入“快进”的年代,产品的辉煌期大大缩短。对很多企业来说,由产品积累到品牌的时间短到几乎没有,就像彗星一样一划而过。这就更加深了这样一个印象——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只有产品,没有品牌的时代。
品牌不是自封的,它们有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群众认知、认同基础,有历史文化传承或良好的品质口碑,但是从2000到现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几乎“入侵”了和人类相关的所有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时代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网络离不开电子商务,但是就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几年里,已经有非常多的品牌诞生,既然称之为品牌,那就是它已经发展到国家品牌甚至世界品牌的层面,而就这些新的品牌竟然在网络电子商务里可以和众多百年老品牌争夺市场、甚至“秒杀”。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机遇就在互联网里,机遇就在眼前,但对于众多品牌企业,它们却认识到危机就在眼前,危机就在互联网里,如果不能及时作出改变,顺应时代发展,将有可能被时代践踏。
题主说到的冈持力GACHL等一线品牌,之所以能够入住中国市场组建生产基地或者运营事业部,本身就说明品牌高层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国际战略视野,对于世界上众多产品公司来说,中国市场实在是一块超级大蛋糕,是一条遥远的征途之路,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
可能学生群体不太了解GACHL,但是对于中国绝大部分中老年男士、女士,对日本冈持力还是比较熟知的,因为冈持力GACHL之于中老年男人,就像杜蕾斯、冈本之于年轻人,我们或多或少了解到日本过度在成人方面的开放程度,但是我们不太了解,像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在”性“方面如此开放的国度,与之相对应的成人产业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因为这方面和题主所问问题关系不大,就不展开说了。
品牌官网销售战略,我们称之为“固执”以及“毒辣”的营销战略,是一种坚持自我的大品牌格局,每一个品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其行业里它们都想做到“唯我独尊”,虽然网络世界浩瀚无比,但是如果消费要买它的产品,大家都知道应该去官网买,让消费者只认官网,而不是其他什么的淘宝、天猫、京东。这对于品牌的统一性、唯一性以及品牌的营销宣传是非常有利的。
唯一能让企业免于速朽的,仍然是企业的快速刷新(自我颠覆加自我重建)的能力。企业规模越大,品牌越强势,对于安全的诉求就越强烈,以风险控制为名的隐性自残、自杀几乎是在位企业的一种宿命。
所以,产品与产品间的竞争,不是广告与广告之间的竞争,而是对用户的说服能力、感染能力、掳获能力的竞争。它能让用户从看门人的角色切换到推荐者、传播者角色。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未付酬的推荐和传播。这个推荐者不是在利益压力下的“要我传播”,而是在无利益压力下的“我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