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家请来王石代言,钉钉投入5个亿做广告,腾讯上线企业微信,为什么各家拼命争夺企业办公平台的市场?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2016年5月30日,云之家请来了王石做代言人,将同时投入了大量的广告做宣传;阿里钉钉投入5个亿来推广钉钉,各个写字楼纷纷打广告;微信推出了企业微信来进行迎战。链接:王石代言/全面升级 金蝶发布云之家v7版-IT168 手机专区试用了一下几家的软件,也没有看到他们的赢利点在哪里。为什么各家纷纷投入巨资来抢占移动办公平台的市场呢?为什么Gartner说,企业办公平台的市场有2800亿美元? 2017年4月20日 10 条回复 971 次浏览 之家,企业管理软件,移动办公
回复 ( 10 )
巨头们的争夺战,吓退小创业者,垄断更加方便!
企业内部效率提升的空间很大。
相比普通个人用户喜欢用免费软件,企业更愿意掏钱付费。
3.14更新
上几周云之家团队做了一些关于移动办公本质的脑暴,我把我的答案贴上去,应该是正文的补充:
移动办公的本质是什么
99年开始,爸爸负责过一段时间宽窄巷子的拆迁工作,为此他买了一个BB机,一个大哥大。
他的工作比较杂,去政府里听指示,去居委会培养群众关系,去办公室写总结,和包工头吃饭。各方面的突发事件的幺蛾子也很多,他会用电话去错开时间差,比如在去居委会的路上,用电话和包工头约麻将,顺便转弯去学校接我放学,把我领到居委会,他和大妈们聊天,让我搬着一个小凳子拿一个电话,帮他把BB机里的留言都给听写到他的记事本上,方便他安排明天的工作,顺便“提高我语文听写的能力”(太无耻了……)
在我看来,移动办公的本质是,弹性。
对个人来说,移动办公是一个弹性的时间管理方式。移动办公可以让自己的时间变成一整段,也可以让自己的时间变的零散,穿插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我在浇花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创意,可以不用马上起身奔跑到电脑前记录下来,而是能马上进行记录和分享。
对团队来说,移动办公是一种弹性的信息沟通方式。我们有更多的方式(面对面,邮件,消息,音视频,广播,表情,红包),更容易找到的沟通对象,更加广泛和开放的沟通内容(公共文件,UGC分享社区),我们有更多的余力去了解事情发展的整个脉络,容纳变革和错误,为创造力提供温床,个体崛起,从螺丝钉变成了一个人的工坊。
———————————————————————————————————
关于云之家
2016年已经悄然落下了帷幕,企业办公平台的上半场已经结束,有平台潜力的三家已经显现出来了端倪,云之家,企业微信,钉钉。舒了一口气,又提起了一根弦,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许多用户的认知里,云之家是一个公司内部管理工具箱,上面的一个一个功能模块,代表着企业某些业务板块的信息化了,先进性的脚步。就像超市买菜的菜篮子,我买了蔬菜和肉类,那么就是说我能做出一桌好菜?
不是的,很多企业,发现一个个功能模块买了,上了,但是仍然过不好提升内部效率的这一生。
对于那些大企业,实施和运维的成本,行政命令的从上至下的折损,等等都让热情逐渐冷却。这样的企业,他们的初始需求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升级,一个简单管理不用运维不用部署的,用户能马上用起来的企业移动工具包。这样的企业,他们有自己的系统和管理套路,移动化工具,是穿针引线的管理补充,就像跨越广阔大地上的水系,水里不能长出粮食,但是可以运输,可以滋润。 他们关注的是,系统的稳定,数据的安全,基础体验的流畅可靠,OA类型功能模块的移动化。
而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整个公司还没有进入一个信息管理的阶段。如果说大企业只是缺少烹调采买的蔬菜和肉类的云之家大厨,那么,中小企业,是属于连厨房都没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们对云之家报以的期望,不是移动业务的穿针引线,而是一体化服务,从建造厨房开始,到端上一桌好菜。特别是云之家挂靠着金蝶的牌子,这样的初始期待会更加明显。
于是,两类客户的需求,也是非常明显的两个模式。
“云之家可以和你的ERP系统对接,简单的查看一下报表,库存预警,简单的审批,打卡,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大公司的销售话术,这样的客户,对人员同步状态,消息推送的及时性,自建和部署相关ERP轻应用,诉求比较强烈。而云之家在这些方面,也的确做到了为企业业务穿针引线的作用。我们需要做的,把针传的更深一点,让用户看不到针眼,非常简洁,非常美观,就像本来就如此生长一般自然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是从业务场景出发,将云之家许多的功能联系起来,将某一个场景下的功能串联起来。我们通过一步步升级产品,让串联企业各个业务模块的针线更加强韧,缝纫的手法更加精妙,这样能解决用户各个业务模块很多,非常分散,操作复杂的痛点
“有了云之家,就是有了一个免费简单的打卡系统,审批工作流,我们还有最实惠的CRM系统,支持多个端使用”——中小公司的销售话术,中小公司,迟早也会知道云之家直接作为直接完备的内部管理系统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会退而求其次,在某一个场景上,提出非常多关于完备性的要求。比如审批,会从单纯的自由流,到传阅,到审批单打印,一串的需求,都会提出。希望能用云之家完全替代某一个业务,至少这个业务能做到免费的信息化,移动化,可能以后就只用这个模块,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慢慢用起来,这类企业的生命周期进入了下一个新阶段,他们也会变得像上一类用户一样,希望在各个业务模块之间,找到纽带来连接,全面使用云之家,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云之家,在某个场景纵深的产品设计,是摇摆的,我们不希望成为一个繁重庞杂的ERP系统,功能越来越堆积的多,但是这类用户的需求又是那么迫切。于是,关于某一个场景的完备性,比如签到,比如审批,我们做的都没有竞品极致,不想成为ERP这样繁重的东东,但是却落下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形象。会造成的结果是,我们虽然和竞品一样有某个东西,但是都不细致。
针对后一种中小企业,云之家的定位和使命,其实应该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教练。这类的企业主,在外部环境恶劣,利润越来越稀薄的时候,对内部管理提升的诉求会更加渴望,他们常常会参加各种MBA,会议,学习,希望能为自己的公司开辟出一条路子。因此我们针对这样的客户,应该是服务优先于产品,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如何通过云之家这种工具,管理我们的公司;其次,产品上,提供4-5个精品应用,让用户能够用的比较深入,场景完备。针对这类用户的串联型的需求,倒是可以降低优先级。
除了以上两种企业之外,其实还有一种企业,自主开发的意识非常强,他们就像一个班级里的不用怎么听课就能考满分的怪才,他们对云之家来帮助自己企业内部运营的热情非常高,IT能力也不弱,常常会创造出不一样的使用场景,针对这种客户,云之家的定位应该是不断的开放自己的能力,以他们作为共创企业,让研发们和产品们都深入到企业里面去,看看他们如何工作如何使用云之家解决他们内部管理的问题,一方面检验自己的开放能力,一方面观察,他们会怎么运用云之家,以他们为蓝本,为其他的公司提供范例。
赞同 @赵洪日的观点,企业的采购决策通常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决策过程,相对来说很少存在冲动性的购买,因此在传统2C市场上的营销模式和价格策略在2B的市场上并不适用。宣称的永久免费的钉钉,会不会成为2B市场中的淘宝,我觉得是不太现实的。可以参考我写的这个回答:
企业购买IT软件,免费是不是就是最好的?价格重要性高吗? – 小随呀的回答 – 知乎
——————————————————————-
接下来讨论一下移动办公市场为何会那么热。
首先,协同类产品在不同的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并不存在一个永远正确的答案。从历史上说,90年代最流行的是Lotus,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工作流,竞争优势是拥有一个图形化的可视的工作流设计器,在98年IBM以35亿美金收购Lotus之后,因为没有及时拥抱WEB,逐步从大中公司的标配,衰落为鲜有人问津。
2000年以后,协同市场流行门户和知识管理的概念,代表产品是微软的Sharepoint和IBM的Websphere Portal,门户能够将企业分散在各处的网站或信息聚合到一个统一的入口,并拥有比较强大的企业搜索功能,解决了企业的信息检索问题。而知识管理解决的是如何把有经验人群头脑中的隐形知识进行显性化,形成文档和数据,并且如何把这些显性知识有效地存储、传播、检索、加工,从而形成知识累积的正反馈。
比尔·盖茨在的《数字神经系统》一书中,提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构建一个类似人的神经系统的面向企业的快速反馈和协调的信息系统,使得企业的不同部分的员工针对外界的刺激,能够迅速做出响应,调动和协调各个部分快速达到一个预定的反应目标。
乔布斯在《遗失的录像带》电视采访中也指出,面向特定目标、快速构建虚拟团队、及时沟通和协调、达到目的后即告解散,会使电子系统带给企业管理的最大的价值。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协同软件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就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过的面向特定目标、快速组建团队和进行反应,使得协同后的整体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移动所带来的一直在线、即时反应,为这种进步带来了技术保障,所以今天协同软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协同如何快速达到特定目标的问题,而不是聊天、发送这样的沟通层面的作用。
以钉钉为例,钉钉最初被市场接受的是免费通话,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应该是中国的通信供应商,因为钉钉打击的是他们的主营业务。之后的更新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功能(甚至出现了抢红包)。一些涉及效率的功能,和几个OA开发商来合作,但是事实上这些开发商只拿出了简化版,作为用户导流的手段和钉钉免费合作,目的还是销售自己收费的专业版,这种同床异梦的做法实际上使得用户不可能得到一个完整集成的解决方案。
再说一下微软,微软作为过去几十年在企业办公和协作领域的一直的第一,被市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完整集成的特点,在单机办公时代,OLE技术使得你可以把一张excel表格嵌入到word文档中,在局域网时代,你可以在outlook邮件客户端中看到给你发这封邮件的人是否在线,点击小人头就可以和他进行MSN式的即时沟通。
而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解决方案,要么缺乏真正杀手级的功能,要么无法满足先进企业的整体性要求,所以无论他们在市场上宣传的声音有多大,都还是处于早期摸索的阶段,因为2B市场的特点就是企业不会因为你的宣传声势浩大就买单,关乎到全体员工和管理者的工作效率的大事,企业还是会先试后买,试用的称心才会买单长期使用,因为上线这种系统所产生的长期的效率提升、成本节省的价值,远远大于购买不同软件的价格差别。
所以,这类产品的设计理念,是基于长期对企业管理的深入洞察和客户访谈,围绕执行力这个概念而打造的。我认为,像传达、沟通、协作这些功能会是企业进行移动化管理的必备和基础性功能,这些方面做得不好,高级的功能就成为空中楼阁,这些方面做得好,也很难成为主要的竞争优势。我们团队时刻关注拥有协作能力的移动化管理平台,如何能真正为企业办事提高效率,尤其是涉及到多人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面向特定目标的事情,如何消除人员之间的等待、信息不对称,如何充分利用公司资源、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特点,达到前所未有的执行层面的落地能力和效率,甚至能够让员工之间按照预料之外的形式,产生创造性的协作,去响应计划之外的市场变化,这才是企业追求移动化管理的价值所在。这也是无论免费通话、免费电子邮件、免费即时消息、免费文档分享这些看似对消费者有吸引力,但是不能解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的软件目前陷入的泥潭。
如同十多年前oicq刚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不觉得这玩意儿有啥搞头,以致于后来想让金蝶收却被老徐委婉拒绝,现在的移动办公也有当年qq的意思,qq是针对2C的入口,而移动办公则是2B的入口,云之家依托的是云ERP的大数据,钉钉则是阿里那些小微企业的信息,企业微信则需要从原来的2C慢慢转到2B,移动办公只是表面的现象,真正的是基于这个平台的活跃用户的连接以及可能产生的交易,甚至广告、商城、推荐、营销等等原来在现实中存在的都会转移到对应的平台,很难有一家独大的平台,细分领域的应用平台也同样会出现很多好的应用,如CRM系统的销售易。
特别不看好现在这些2b服务软件用之前2c产品的思维模式来做免费的平台产品,企业服务的本质应该是给企业提供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的付费商业化服务,而且一定要靠生态去建立上下游的利益链,平台的作用应该是定义生态链的标准和规则,而不是一味的跑马圈地,以垄断为目标式的发展最后肯定又出现各种不兼容的问题,最后导致整个企业级服务市场又停滞不前
四个原因。
一,资本驱动。资本是永不停歇的,2c已经做无可做了。2c的领域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完成,已经终结和妥协了。比如手机厂商,比如刚开始很火的rom,比如美团大众,比如滴滴快的uber。
二,人口结构改变。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软件比人便宜了。很多70、80后成为企业话语权所有者,这部分自小对电脑工具提高效率这件事较他们的前一代更有认知。
三,技术条件到了,大数据、云计算、saas等技术可以让传统企业软件行业摆脱“劳动力密集型”的实施工作,可以快速铺开、做大,也是这一点让腾讯阿里看到了突破口吧
四、2c端的个体信息都已经电子化了,比如身份、支付、地理位置。2b领域只是2c从端到某个中心的富集,比如支付到发票到报销到企业应收应付到财务报表。之前的erp只是内部的电子化,这次是从端发起,农村包围城市。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对你的问题有帮助,多谢。
移动办公市场这块蛋糕,一度被认为是互联时代的又一个风口,一时间市场上很多的创业者带着产品随风而来,各有特色,免费版,付费版,免费付费结合模式,总归是跳不过SaaS模式,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多了,同时也可以节约成本,何乐不为。要想做到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还是要能够真正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作为用户,选择产品是个理性消费过程。我觉得沃易的自定义信息化管理系统还不错,为定制而生,每个企业的需求和流程都不一样,实现灵活定制,买的不只是一套服务,同时是一套安全可信任的工具。
企业IT服务是一个体量非常大的一个市场。但又是最难做的一个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在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指引下快速发展。
发展到今天外部环境恶劣竞争越来越激烈。
所以企业不得不通过内部优化控制成本来维持生存。
信息化管理是一个规范的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未来企业生存必要的东西。
随着企业发展会上各种各样的系统。这些系统都需要跟企业办公平台进行数据上的交换。
其他企业业务系统都需要与企业办公平台做对接。如果掌握了企业办公平台可以在实施其他企业
业务系统时在比较有利的位置上。所以各家拼命争夺企业办公平台。
相比大量打广告试图垄断企业办公平台市场不如踏实做产品,本人在用友企业空间实习过一段时间,并没有通过踩底别人抬高自己的想法,企业空间虽起步较晚,但其产品理念我认为相比钉钉、云之家一些产品更符合企业发展逻辑,摒弃那些徒有其表的噱头,在2B路上不断摸索,改变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利用公司资源、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