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Robot 管理大师

回复 ( 2 )

  1. 孙小姐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知道回答这种问题会不会被查水表。。。。。

    兰蔻公关危机做的呃,简单来说就是费力不讨好,两边都得罪了吧。现在是内地的消费者抵制,也被香港的消费者“杯葛”了。

    没有立场的说,兰蔻这次危机公关的几个关键点都没有抓对。 时间上,hys是六月二号在脸书上发了和兰蔻的合作关系,而兰蔻是在六月四号才发表了所谓的“声明”,那么六月三号一整天都在揣测声明应该发什么吗?这种效率也是不懂,对于一个国际大品牌,对待危机公关的反应应该是迅速机敏的,在24小时内一定要果断采取行动,兰蔻隔了一天才发声,给了事件发酵的时间;从内容上看,兰蔻六月四号发表了一份声明,乍一看是没问题的,撇清与艺人关系,态度坚决,但是,受众的直观感受就是品牌的责任感差没有担当,hys不是你们的代言人又怎样,你们赞助了她是不是确有其事呢?声明的内容完全不能细推敲,把责任撇的一干二净且把网友当傻子,完全违背“承担责任、真诚沟通”的公关原则;而且公关内容完全没抓住关键人物/关键点,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现在上升到香港的店铺受到牵连,旗下其他品牌也受到影响,而且墙内墙外双重标准,整个公关方案就是一个混乱不堪。

    事件还在发酵当中,非常期待像兰蔻这样的国际大品牌能够做出有意义的反应成为经典公关案例,可惜了。危机一直都存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品牌能一直能欣欣向荣地发展是好事,但是如果没有做好危机的预警和平常的品牌建设,一切的繁荣都是水中花,镜中月,一次小小的危机就能令大厦将倾。兰蔻香港出了这种事,香港区的销售部/市场部的总裁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吧。

  2.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兰蔻的目标消费者会期待兰蔻怎样的回复。但是问题又出现了,不同的目标客户在不同地区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期待,怎么办?

    再者,兰蔻隶属于欧莱雅集团,从一个品牌立身角度和一个集团运营的方向考虑问题分析利益相关都是不同的。全球化和互联网给予的不仅是人傻钱多的市场,而是要求了一个更高标准的内部沟通协作机制,不知道欧莱雅做到了哪里?

    最后运用康德老师说的话, 真的幸福符合大多数人利益~,所以得欧莱雅扪心自问下谁才是这个大多数人?

    最后的最后,最好的危机公关细水长流也是地利人和,别人出了一个更大的事儿是速效救心丸更是天时。

    以上全是我梦到的。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