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罗辑思维「得到」App 推出的付费专栏订阅 199 元一年?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仅仅想听听各位的看法。相关问题:如何评价罗辑思维出品的 app:得到? 2017年4月18日 10 条回复 1281 次浏览 App,互联网,互联网创业,社区
回复 ( 10 )
判断价格是否合理,最好的方式是,如果作者的文章换成书出版,读者要花多少钱买呢?
结论是:「得到」的读者并没有花更多钱,但作者赚了更多,是非常多。
注意这里只讨论为内容付费,其他的体验和服务都不考虑在内。
以万维刚为例,如果他这些文字换成书来卖呢?他每天都写,每天字数按平均 1500 字算。一年 547,500 字,分开出版 4 本书。他现在一本书卖 40 元。那么读者需要支付 160 元来买书。稍微比年付 199 元便宜一些。
再说作者的受益,仍以万维刚为例,他现在订户:47463,那么年收入:9,445,137。然后假设「得到」与作者按三七来分。他最后的受益:9,445,137*0.7=6,611,595.9,也就是 660 万。
如果他这些文字换成书来卖呢?出版 4 本书。一本书卖 40 元,版税分成按 10% 计算,一本赚 4 元。 假设还是和订户数量一样的人来支持作者。那么他卖四本书赚:759,408(元)。
76 万和 660 万,收益的差异非常大。
即使出版社给作者版税乘以二到 20%(这是超级作者才能拿的版税),或者「得到」再多分些分成。都不会影响「得到」模式比出版模式多更多的情况。
所以,作者更赚钱了,读者并没有花更多钱。那作者是赚了谁的钱呢?这才是我们最该思考的问题吧。
再说说内容付费。
罗辑思维是知识付费的先锋,我希望他们赚钱。把付费的模式给尝试成熟,对内容生产者是利好。就像早期的商业片一样,有了《英雄》,之后才可能有更多名利双收的电影。无论是类型片《泰囧》还是艺术片《路边野餐》。
得到里的作者,例如万维刚、何帆和王烁三位老师,都是我觉得勤奋且对自己有要求的作者。他们能挖掘出书籍里的重点,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背景去解读。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其实需要这样的「解释者」。
其实何帆之前在 FT 中文网的专栏也是一样的类型的文章,不同的是 FT 给他稿酬,读者免费读,媒体收广告费和品牌效益。「得到」是读者给钱,作者和平台分成。直接给作者付费,其实是最简单和干净的商业模式。
但「得到」也有很水的作者。内容就是这样,你还是得做判断。小到判断作者,大到判断承载作者的媒体和平台。都是可以选的。所以「得到」的模式如果成熟,也会有更多类型和风格的平台出现吧。对读者和内容创造者来说,都是好事。
我很讨厌罗胖这个人,但却很喜欢[得到]这个产品。
1、首先大家都在谈[得到]里的专栏内容到底值不值得199元。其实在[得到]花199花订阅一个专栏,并不只是订阅了一个专栏,你已订阅专栏的文章是有5个名额可以微信分享给其他人看的,有一个潜在的社交属性在里面,且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交属性,这个先不聊。也就是说,如果我有几个朋友,我们同时订阅了不同的专栏,互相分享着看,等于花199元订阅5个专栏,其实是40块钱一年每个专栏。
2、5个微信分享名额,还不只是分摊订阅费这么简单,这是我最认可[得到]的地方,也是罗振宇牛b的地方,它潜在的社交属性。像我业余时间要健身、学英语、读书、追剧、跟朋友浪,能花在手机阅读的时间很少,所以平常就看看订阅的rss以及知乎日报等我筛选出来觉得值得花时间的内容。[得到]里大牛不少,很多优秀的知识我都不想错过,但时间有限呐,更主要是知识到底好不好我不确定,因为是门外汉,像《雪枫音乐会》我特别想订阅了提升下自己古典音乐的知识,可我不懂他到底好不好,我都不认识这位老师。但我了解《槽边往事》,我看和菜头的博客很多年了,我懂他的好,跟冯唐一样好的文采。既然是每周更新,内容肯定参差不齐,可和菜头的文章我读的多,能从中辨别优劣。如果我能认识一个懂古典音乐的朋友,他能辨别《雪枫音乐会》的参差。那可就妙不可言了,这周我订阅的专栏内容优质,我就分享给他;下周我订阅的专栏内容不好,就能告诉他不需要读,浪费时间。同理,他订阅的古典音乐专栏,他觉得适合我的就分享给我,觉得内容差的就pass掉,相当于筛选了一遍。这个筛选的过程既能节约时间,关键是这样的社交多有趣,分享看完就能顺带聊会儿其内容,这样的讨论想想就有趣。[得到]不止提供知识,通过你订阅的专栏能延伸出高质量有意思的社交,这样的社交方式太有趣了。
3、「得到」的里专栏的定价与知乎「live」有非常明显区别,得到的专栏是作者与订阅者两者之间的关系,订阅者直接向专栏作者付费,专栏作者提供内容。所以无论订阅者人数有多少,跟价格没太大关系,专栏的内容跟订阅人数无关,不存在因为订阅的人数多就影响专栏质量,要降价,订阅人数少就涨价,这是知乎「live」的定价方式,因为知乎「live」的内容是主讲人、参与者们一起互动,是人跟人群之间互动产生的内容,如果一个「live」人数超过500人,定价就不可能订高了,至于报名人数超过1000的「live」价格跟价值真的很难考量了,不止要主讲人的内容好,还要考验主讲人主持一场live的能力,否则被问题淹没了。
我在知乎报名了 @Arjuna 的live,还未开讲,我只是猎奇,想着如果他能以最接近古音的声音朗诵一首诗经,他满足了我的要求。如果一场live能提供如此好的内容,100元一场也不贵。
4、知识到底值多少钱?很难讲明白的。我喜欢和菜头的文字,一年199我觉得太值得了,武汉欢乐谷一张门票都得200,能花199元让和菜头每周更新一篇文章,简直太划算了,这样的知识只要价格不是贵的离谱,我都能接受,因为内容我能预估,我知道我会享受。可是上次知乎李笑来的那个《一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的live,1块钱,我都不愿意花,因为对我来说这个标题看着就烦,这要花1块钱去听一个小时,肯定是添堵,这样的知识,1分钱我都不愿意花。不是因为李笑来的live讲的差,而是我能预估我不喜欢,看了难受,所以不看即可。
5、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得到]不是面向所有人的一个APP,它是面向对这些专栏作者感兴趣的人。如果不是我喜欢和菜头的文章,下载[得到]无非三天,就肯定删。如果目前的专栏作者没你感兴趣的,那你肯定是路人。如果未来有你喜欢的人开专栏了,你可能订阅。[得到]是一件商品,并不是一件必需品,你喜欢,你会买。至于单纯对[知识]感兴趣,只是单纯想通过其来提升自己,那没必要,浪费钱,不如自己读书以及其他的方式获得。想通过《五分钟商学院》变成商业精英走上身上巅峰,这是做梦。如果你喜欢刘润,那你可以订阅这个专栏,利用碎片时间读一读其文章,挑着好的给朋友分享一下,有趣,比发红包有意思多了。
6、如果李延隆老师在[得到]开个专栏讲英语,别说199,1999一年我都毫不犹豫。
7、不早了,先写这么多,[得到]是建立在社交的基础上的阅读。我喜欢和菜头的文字,能辨别优劣,如果有其他专栏订阅者也自认为能辨别其优劣的,私信撩一下,咱们兴许高质量社交呢,最差也分摊下专栏费嘛,期待。(未订阅专栏的朋友请勿扰)目前15个专栏,唯独我订阅的《槽边往事》订阅人数成倍的差距低于其他专栏,物以稀为贵啊朋友,快让咱们社交起来。
一句话:罗振宇推出的《得到》是做泛学习类的人跨界进入在线教育的新星,是所有做在线教育(包括做k12和职业教育的)应该去学习的榜样。
过段时间我来解释为什么如此。
先不讨论199元这个价格的问题,说一下为什么我看好得到的这种课程模式。
1、阻碍学习,现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书』已经不是最好的知识载体了,对大部分人来说,书的长篇幅,给人压力,让很多人选择不读或粗读。
2、体验差,书本的核心的知识点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梳理,效率低,有难度,很多人看完一遍之后可能也只是一只半解,需要通读几遍才能有所收获
3、阻碍创作,对创作者而言,书籍写作、出版的低收益、高门槛阻挡了很多能产生有价值的知识的人
4、阻碍传播,对小众的知识,读者群分散,书籍难以推广销售
1、 降低学习压力,书本当然还是记录系统性知识的最好方式,但看书已经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了 ,日课模式拆分知识点,让你小步快跑去学习
2、提高学习效率,将书本的知识经过二次的人工拆分总结,借助别人的思考提高自己学习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3、降低学习门槛,音频这种知识载体,进一步降低了学习门槛,听比看更简单,同时能一心二用,听的同时可以做别的事情,弹幕在A站、B站火的原因,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看的时候同时可以看到更多的评论信息。
QQ空间上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就是中国人不读书了,肤浅,素质低,哀鸿遍野,各种妄自菲薄的评论。这种观点我是非常不认同的。
1、看新闻,看网文、看博客,看微博、刷朋友圈、看电子书,跟看书一样都是学习,都是在吸收知识,了解信息,不代表看手机就是在玩,看书的格调就更高,用手机学习一种更进步、更高效、符合现在这个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不要因为思想落伍的人的抱怨就自我贬低,他们其实也没错,他们只是墨守成规,理解不了这个时代了。
2、另外,配图中看报纸看书,是因为地铁里没信号或者是前几年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原因吧,手机里可以看到所有的新闻和书,我们真的需要在车上去看既不方便内容也少的报纸和书吗?
为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没有问题。
问题是,这个价格是合理的么?
那么,我们要看是否有其他选择,和其他选择的价格。
对我个人而言,twitter,quora, stackoverflow和很多blogs上信息流免费的质量就足够好,那么这个价格不值得。从我的观点看,这个价格就是选择少而付出的非合理议价。
此外,选择这个模式意味着,你选择的是:199的价格 = 一个人,碎片化的思维,长期连续的有效输出(这样的人有,但确实不多)。
付费服务,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两厢情愿的事。至于罗振宇这些内容值不值这个钱,要靠消费者自己去判断,淘宝上还有高价卖永动机和葫芦娃的呢,你要觉得值,不会买六娃回来,那Ok。
以下是我个人对罗振宇的看法:
罗振宇就像一个走街串巷的赤脚医生,手里就那么几个草头方子,不管是什么病症,都用这几个方子抓药。治好了,他就吹嘘一番,顺带推销几盒狗皮膏药给患者;治不好,也没人说他什么,这种事多了去了。
毕竟愿意找江湖郎中看病的人,自身的文化和经济水平就高不到哪里去。
你想凭199就获得成功新世界,想用钱买好的知识,拜托真的想多了!
有一群人,他们是知识焦虑症者。
如果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就好紧张,坐立不安,好像就失去了世界。
于是,看到
“得到”这么多牛人专栏,不要998,也不要488,只要199,最新最有用的知识带回家!
……………………………………………………………………………
好吧,前面只是尝试另一种文风。嗯,开始严肃答题:
试着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
先说优点,
1.多倍速播放。
神技!传统听书,速度太慢,还不如直接去看书。而这一设计符合生活在“快时代”人的需求。
2.随听。
大概服务于有车一族,地铁一族吧。替代原有的听电台新闻的习惯。
3.最新观点。(卖点)
与看书的区分。传统作者写书到读者买书,存在编辑,出版的时间差,失去了时效性。另外,相对于新闻而言,又多了书籍那样内容的可靠性。所以专栏是融合了两者优势的。
4.浓缩版书籍。
得到很多书都有浓缩版。这其实又符合了“快时代”的现在,另外还符合了人们的读书习惯:略读,通读全文!
不过!不过!还是需要直接看原书!
看书,篇幅更长,很多时候不是作者啰嗦,他是为了系统性地阐述观点,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营造认知概念。相对于文章而言,你会记忆的更深刻!
5.多层次定价。
从免费,到几块钱,几十块,到199,价格体系完善~符合有少量付费意愿的,也符合形成已有知识付费的人们~对中产阶级们和小青年们来说,一年订阅,199真的不算多~
一场live还要最低9.9………
说了这么多优点,不谈谈缺点,会不会认为我是内部人员…(话说也想投投得到的简历)
1.碎片化信息
前面说了,如果指望199获得优质知识,那是真的想多。知识,是要经过自己的理解,才能
将信息转换,但很多人没有这个习惯!
光一个话题,都需要线下时间去思考以及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才能融会贯通到自己的知识体系。
2.分享交流机制,本来想赞一个,又想吐槽。
专栏订阅是可以分享免费读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们众筹的话,其实不用199,就可以获得。
但,说实在不就是种“双赢”的运营方式吗。虽达不到病毒式传播,但只要打开后,就已经产生了用户行为~
要是分享的内容感兴趣,那么又产生了新的用户群。
但是,在专栏订阅后,像其他答主说的,交流体验比较差劲!
只能通过留言的方式进行反馈。然而这种反馈,还需要作家钦点翻牌子,问题是估计为了照顾一些人能被选上,所以质量良莠不齐,或者回答并不出色。
它的社区功能说实在还很不完善,讨论积极性不高,何不如在社区每天置顶一条当天文章,底下来讨论。
不过,人民智慧是伟大的!
有许多人组建了微信群,并且举行主题讨论,其效果明显好的多。
3.随听内容不够体系
其实可以利用大数据,通过用户自主选择的话题分析出关键词,进而筛选出最合适,相对成体系的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
总结下来,其实只要选择靠谱的专栏作家就足以,这样
我们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对了,我个人只订阅了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
配音员不错,话题符合我口味,同时他也算是高产和高质量作家,配合书籍食用更佳!
有问题可评论提问。
感觉就是在线卖杂志的。
我以为,从长期发展来看,得到会成为一个网红或者大V的付费订阅号,主要活跃人群应该是独立作家呀,知名记着,编辑这样的人,其它领域的专业人士,可能未必有时间经历,再牛的人可能不会持续的活跃。至于里面的质量咋样,初期应该不错,之后会越来越烂。为什么?因为长期输出品质优良的作品,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
分答未来应该也会发展成这样的东西。知乎live也有很大的可能。
如果是从投资和赚钱的角度来说,应该有爆发性,半年一年就能起来,利润可观。天花板也不高,很容易看得到,不过用户流失这个问题……毕竟不是NBA联赛,年年都精彩。
别人付出劳动,接受服务的人收钱。
你捏脚时,一个小时200块,
你洗车时,十几分钟50块,
你大保健时,你去东莞时……你享受任何服务时,
你都不会有应不应该付费的疑问。
唯独在看别人辛辛苦苦写的文章时,
这反倒成为了讨论的话题,这让我觉得很崩溃……
仿佛这些老师,写的东西只要收一毛钱,就满身铜臭味一样……
200块钱一年,万维刚老师连美国大学的物理学家都不当了,专职为大家写东西,并且这些东西如果他不全职来写,压根就不会有。
觉得内容不好或者不合适,这是个人爱好和品味问题,
觉得应不应该为内容付费,这就是智商问题了。
看了几个答案都在讨论价格,内容,模式,忘了一点:时间。
如果你从不读书,也没时间读,那不用关注这个问题了。
如果你有大把的时间读书,那么没必要付这个费了。好书多了去了,比罗胖万维钢菜头们大的咖也多了去了,你倒是读啊。
如果你很想读书又没有时间,那么不妨考虑一下。
罗胖卖的不是观点,卖的是时间。
请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