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hostage 初入职场

回复 ( 1 )

  1. hostage
    理由
    举报 取消

    作为一位咖啡爱好者,在咖啡行业潜伏了两年的时间,粗略算一算,这两年时间也喝了1500+杯的咖啡,是真的有瘾啊,首先,两家店真的太巧了,都是1971年创立的,星巴克在美国西雅图,Costa在英国伦敦

    去过北美的朋友应该有发现尽然没有一家Costa,但是在英国还是有相当多的星巴克,而且生意也还不错(虽然本地人都是去喝的Costa,去英国旅游的朋友大部分会选星巴克)就这点来说,星巴克在知名度上要更高一点,毕竟开店的数量庞大啊。

    自己也喝了无数杯Costa和星巴克,两家的咖啡本身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看两家的机器,星巴克是全自动咖啡机(Mastrena),Costa是半自动的咖啡机(CMA定制款),那全自动的机器操作上来说,要简单的多,只需按一下按键,一边打奶泡即可,那半自动的机器需要有咖啡师手动操作,包括手动磨粉接粉布粉,结果是每位咖啡师做出来的Espress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半自动机器是存在人为操作的不稳定性的问题,但是有些人会认为半自动咖啡机出品的咖啡会更有滋味一些,插一句啊:任何一家咖啡馆,好喝不好喝还是要看咖啡师的心情呐……相比之下全自动的稳定性更高一点,也因为星巴克更加偏商业化,消费形式的主体是倡导Grab&GO的形式,一进店面就能感受到一种快速的氛围,出品基本上全部转入纸杯了,一般顾客都是拿到就走,也方便清理,所以星巴克非常重视咖啡出品的速度,采用全自动的咖啡机也是一种趋势所向,而在Costa店内喝咖啡还是以瓷杯为主,每家店的装修风格也很统一,店内的灯光偏暖色还有音乐相比星巴克更柔和一些,桌椅也全是软布皮质的,体验感会更舒服。

    说完咖啡机我们来谈谈咖啡最重要的灵魂部分—咖啡豆,星巴克用的咖啡豆是百分百的阿拉比卡,懂点咖啡的都知道,阿拉比卡是高端豆品质好,产量低价格也高,市场的需求量太大,全球有23000家门店,要想做到大批次的烘焙风味的一致性,就只能牺牲一些品质的东西了,全部统一用深度烘焙去平衡整体,焦苦味自然避免不了。Costa的咖啡豆是黄金比例的配比,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6:1,罗布斯塔这个豆子一直是褒贬不加,但是它作为适当的混合豆来说,的确能补充一些特有的风味,田口护大师在咖啡品鉴里也这么说过。

    总之,喜欢喝咖啡的人会找咖啡喝,两个品牌可能是很多人的咖啡启蒙吧(sorry,我又自动忽略雀巢了…),咖啡市场需求还是在不断增加的,星巴克和Costa都属于量产的东西就不能单纯去要求它有高等级的质,应该综合多方位衡量,还是有很多值得同行借鉴的地方,如今两家品牌都在优化自己的实力,不难发现星巴克战略重心转向了精品市场这块,还有最近的全球第二家星巴克烘焙工厂落地魔都上海,想想西雅图首家概念店逼格满分。

    一直保持低调的Costa从去年开始的转型,也加快了追回的市场的节奏,营销定位结构更明确,渠道推广一路猛追,官微官博都全力出击,主推英伦文化的代表,和小红书的跨界合作,一改往日的风格,就是在说“我得主动一点,不能再那么害羞了。”新增加的微信会员制度,活跃的积分方式带来的了很好的引流效果,不管两家的咖啡味道好不好喝,优点在两家都以消费者为本,持续稳扎稳打占市场。

    还有很多对星巴克和Costa有很可笑很苛刻的看待的同行,相比起很多聪明的行内人,他们都自己找品质去了,硬分孰优孰劣不是最终目的,做出来的咖啡是干什么的?最终目的是卖给顾客消费!没人消费的话自己靠说情怀是不行的,心思多花在消费者身上才是守店的真理,一个杯子里能装多少东西,用心才知道。

    微信公众号:啡少 feishaom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