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 1 月 9 日麦当劳出售内地和香港业务?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外媒:麦当劳将出售中国内地和香港门店 报价30亿美元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麦当劳将卖出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门店,报价高达30亿美金。目前已有至少6家财团表现出兴趣,包括北京旅游集团,三胞集团,中国化工等。 麦当劳向收购方提供为期20年有限制的加盟特许经营权。 相关问题:中信和凯雷为什么要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如何理解 160 亿港元的交易价格? 2017年4月14日 10 条回复 1238 次浏览 企业,商业,市场经济,餐饮业,麦当劳
回复 ( 10 )
其实不光是麦当劳,百胜中国(肯德基的母公司)也已宣布从百胜全球剥离,在纽交所独立上市。根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百胜中国子公司的整体估值为100亿美元,可能出售19.9%的股权。
关于这两家快餐公司都相继想要把自己“卖掉”,我们对大家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做了一个梳理,希望有所帮助。
1.
关于它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卖掉?
这个问题最浅层次的答案有点老生常谈,无非是快餐生意在中国市场的好时光已经不再。只要看看自己在不同食物上的花费、解决吃饭问题的方法,你就能体会这一点——新的餐饮品牌、便利店、外卖等等,都是快餐的替代者。单就快餐市场而言,这两个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下降。欧睿咨询的数据显示,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快餐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由高点时的约57%(两个品牌分别占40%和17%)下降至约37%(两个品牌分别为24%和13% )。
无法继续维持高增长,但两家公司都想盘活生意。百胜和麦当劳为走出困境想出的招数有点不同,百胜中国选择从百胜集团的全球架构中剥离,成为一个独立公司,然后出售其中19.9%的股权。而麦当劳是把自己在中国市场未来20年的品牌经营权卖掉,其中包括正在营业的2200家店铺的经营权。
两家公司都因此轮交易获得了大量资金,这些钱会是它们接下来自我投资的重要来源。两家公司各自都有大量餐厅等待翻新——不管什么餐厅,年轻人都想要更舒适、设计更新潮的用餐环境。要想从碎片化市场中找到消费者,它们还要赶数字化的风潮。这些都需要钱,大量的钱。
差别在于,两家公司“卖掉”自己的方式非常不同。
百胜的方式意味着未来百胜中国的主导权还在管理团队手里,麦当劳则是给中国团队换了个新东家——未来新东家是否会继续使用这个团队还说不定,至少,百胜中国前CEO苏敬轼,以及一些麦当劳的离职高管,都曾接到过一些投资者组建的团队的延揽请求。
回到为什么要卖掉的问题上,比“在溢价最高的时候把自己卖掉”更有建设性的价值,如两家公司所说,是“卖出去能让生意变得更好”。
百胜和麦当劳的“出售”都相当于把中国市场的经营权交到了本地团队手中,这意味着产品研发、开店决策等层面的“本土化”。过去二十多年,正是“本土化”三个字帮助肯德基在市场份额上赢过了麦当劳。
2. 为什么这个交易如此漫长,从年初一直谈到年尾?
不断讨价还价自不必说,此外,也没有一家公司能吃掉麦当劳或百胜中国这么大规模的生意,饿了么就因要出的钱太多,自动退出了竞购。与这些原因相比,更关键的是,两家公司虽然着急卖,但它们也很在意买家是谁。
百胜中国的买家是蚂蚁金服和春华资本,前者代表着把单纯的线下生意延伸成O2O的可能性,后者则意味着百胜要找的是懂投资的人——入股百胜中国后,春华资本的创始人胡祖六成了百胜中国非执行董事长。对这一点,百胜中国CEO的原话是:“意味着我们建立了强有力的严谨的公司治理结构。”要理解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的重要性,看看万科这一年的经历就知道了。
你可能已经听过很多次“麦当劳没找到满意的投资者”的说法。原因就在于,外来资本不止是钱,其背后是新的关系和新的能力。
中信集团和美国凯雷集团的组合,其实跟百胜引入的资本组合类似:作为国企,中信代表着政府关系,这是之前身为外资的麦当劳非常缺乏的,尤其在寻找合适的店面资源的时候。你知道,所有连锁生意最关键的问题就是location。而凯雷相当于胡祖六在百胜中国扮演的角色,它是同为美国公司的麦当劳需要的全球性资本。
3.
快餐生意都不好了还有人买,投资者都在想什么?
为什么值得买?这是所有人一开始都困惑的问题,包括那些真的去跟麦当劳和肯德基洽谈了的人,尤其是在两家公司于差不多时间释放出出售消息的情况下。问题又多了一个:“谁更值得买?”
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精确的估算方法,百胜在各竞购者出价时不断抱怨“估值太低了”,它的董事之一Keith Meister甚至直白地对投资者喊:“(七八十美元)只是公司的营收数字,不是公司的价值!”言下之意,投资者不能只盯着现有资产,也不能只盯着公司当前的盈利能力。
在中国,麦当劳有两千多家门店,百胜有七千多家。出售消息放出后,多路买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交易,“快餐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还有多大市场空间”是思考的角度之一。一些投资者也私下咨询了在两家公司工作过的人的意见。其中一位离职高管提供的角度就是O2O:“有哪一个品牌有5000个线下网点,而它们都在城市里最好位置的?”他说。
没有哪个投资者是仅根据门店数量做投资决策的,因为“买百胜中国买不到控股权,买麦当劳中国是在买控股权”,这种最基本的差异决定了投资者可以在公司中扮演什么角色。理论上,只有拿到控股权,才能在日后决定这家公司的生意走向。
也有一些投资者留意到两家公司的“体质”不同,比如“百胜是一个在15年时间里靠个人(百胜中国前CEO苏敬轼)支撑的品牌,而麦当劳每三四年换一次领导,是一台靠系统运行的机器”,以及“麦当劳更擅长品牌营销,而百胜在产品创新、价格体系上做得更好”
等。
4. 被卖掉之后,我们还能吃到正宗的炸鸡、汉堡吗?
什么才叫正宗?跟美国本土的口味一样才叫正宗吗?那你以前在中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吃到的汉堡、炸鸡可能都不“正宗”,因为它们都在口味和制作方式上做了本地化的调整——不止麦当劳和肯德基,所有的食品公司都是这么做的。
要理解产品在公司出售之后还正不正宗,我们需要先理解其中国业务和全球公司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出售后的百胜中国现在是百胜在中国的唯一加盟商,它被授权经营百胜的所有品牌及产品,产品什么时候上新是由百胜中国决定的,可能与全球不同步。当然,它也可以自主开发它认为适合在中国门店销售的产品,也就是在全球其他市场的百胜门店吃不到的产品。
麦当劳并未透露合作细节,因此我们不能确定类似百胜的状况是否一定会发生在麦当劳,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麦当劳中国也将拥有产品研发权。毕竟,麦当劳此番出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更“本土化”。
5. 麦当劳说出售的只是20年的经营权,那20年后呢?
要想知道20年后会怎样,看看星巴克和统一集团的合作就知道了。20年合作期满后,两家公司最近刚刚续签了合作协议——星巴克华东地区的生意都是由统一集团开发和运营的。
当经营方把生意做得够大,品牌方不敢轻易对其做出更换。20年,足可以改变一家公司在一项合作里的话语权。当然,前提是经营得够好。
文 | 吴洋洋 回答时有所改动
查看原文 如果麦当劳被卖掉了,我们吃的汉堡还正宗吗?
本来还想着什么时候美帝的麦当劳KFC把我国的菜单进口进来,看来没戏了(
终于可以吼一句,你们都错了,我是指在坐所有答主,除了 @甄昊元 外。
但这个名字令我(贾元昊)极其不爽。
早期签署的长期租赁合约,在今天的价值,未亲眼见到、亲手处理,则在坐所有诸君,确实难以凭空想象。
因惧违约传票,细节已遗忘,特征遗忘已。
⊙▽⊙
最近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似乎撰写回忆录的时机,降临了。(`Δ´)!
1 月 9 日,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称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与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凯雷投资集团将以 20.8 亿美元的价格正式收购麦当劳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业务。收购完成后,麦当劳将仅持有新组成公司 20% 的股份,几乎不再拥有中国区业务的决策 “话语权”。
根据其 2016 年 7 月到 9 月的财报显示,中国区盈利持续减少,净利润同比下降 3%。
不只是中国区业务增长放缓,麦当劳在美国本土市场也已经维持了连续数个季度的负增长了。2015 年麦当劳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 254.1 亿美元和 45.3 亿美元,较 2014 年分别下跌 7% 和 5%。
从被憧憬向往,到出售中国区业务,麦当劳的 “节节败退”,看上去令人意外,却也是一种必然。
成也标准化,败也标准化
提到汉堡,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麦当劳,但麦当劳其实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卖汉堡的。
从 19 世纪开始,美国就出现了汉堡售卖亭
通过引入标准化的快餐服务体系和连锁经营体制,克罗克把麦当劳从最开始的连锁小餐馆变成了世界级的连锁餐厅。从店面的装潢、员工的培训,到餐点的口感、食材大小,麦当劳都严格遵循标准化作业。
为了保证出餐的标准化,克罗克研发了薯条漂炸定机器和肥肉分析仪等电子辅助装置,使得每一块肉、每一根薯条大小和口感都几乎一模一样。为了保证餐厅运营的标准化,克罗克甚至创立了 “汉堡包大学”,专门为麦当劳餐厅培养经营和管理人员。
如今除了地点不同,全球几乎所有的麦当劳餐厅都有相似的模样:店面以黄红颜色为主进行装潢,身穿红白条衣服黄色背心的小丑——雷纳德 · 麦当劳永远不会缺席,在菜单上你也总能找到那些经典的餐食。而一切都按标准流程走的麦当劳,伴随着美国推动的全球化浪潮,也成为西方文化输出的代表。
截至 2015 年底,麦当劳在全球拥有超过 36000 家餐厅
除此之外,国产连锁快餐品牌就像 “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也加入了中国餐饮行业的竞争红海。从前,人们吃快餐时只有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选择,现在还有真功夫、72 街,甚至是兰州拉面、沙县小吃还有黄焖鸡米饭。同样的连锁经营,同样有品质保证,在选择多元化的同时还有价格优势,消费者自然会 “用脚投票”。
据欧睿咨询(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统计
去年 3 月 31 日,麦当劳中国公开宣布将引进战略投资者
彼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水平发展极为有限,一切从国外进来的东西都是新奇的,更不要提从美帝来的麦当劳了。不论男女老幼,都为能吃一顿 “洋快餐” 而兴奋不已。再加上与物价水平相比相对高昂的价格,可以说,当时能够吃一顿麦当劳是身份的象征,可以成为亲戚朋友之间夸耀的资本。
但随着中国经济起飞,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在麦当劳消费逐渐成为日常。人们发现,出门下馆子除了麦当劳肯德基,还有更多其他的选择。从前在麦当劳约会的男男女女,如今跑去了星巴克;从前选择在麦当劳 “搓一顿” 的年轻人,如今还可以在海底捞大快朵颐。
去掉了 “稀罕玩意儿” 这个品牌溢价,麦当劳在中国逐渐失去了 “稀缺性”,回归了它的快餐本质,成为人们在旅途中和繁忙时填饱肚子的众多选择之一。
除此之外,健康饮食逐渐成为人们填饱肚子之外的更高层次需求。在知识水平不断提升、餐饮市场也极度多元化的今天,人们逐渐发现,包含油炸食品、碳酸饮料在内的高热量快餐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弊大于利。
当父母们发现,这种 “伤害” 可能对孩子们的身体发育产生影响时,幡然醒悟的家长们纷纷选择将自己的孩子带离 “垃圾食品”;爱美的女性们发现,要想减肥变美,必须控制自己的热量摄入,快餐这种高热量食物简直是 “罪大恶极”……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今天,麦当劳的快餐血统仿佛成了它的原罪。
压力之下,麦当劳开始改良自己的菜单
事件曝光后,尽管麦当劳宣称已停用相关原料,并下架相关食品,但品牌信誉还是受到了严重影响。上至政府机关,下至普通消费者,都要求关联企业 “给个说法
2015 年起,麦当劳把已在美国大范围推广的自助点餐项目——Create Your Taste 引入中国大陆市场,先后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完成试点布局。2016 年 1 月 27 日,麦当劳与微信合作建立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家未来智慧概念餐厅
在这场名为 “科技,为你带来新滋味” 的活动中,麦当劳通过将线上线下结合,让消费者获得了更加智能、贴心的饮食体验。
除此之外,麦当劳还为中国市场做出了更多 “本土化” 的努力。如今的麦当劳早餐中,除了经典的 “麦满分” 系列,还增加了金馒头、脆香油条、谷物鸡肉麦鲜粥、油条培根蛋麦煎饼等中式餐点。针对越来越火爆的中国外卖市场,在自家外送平台麦乐送的基础之上,麦当劳还开始支持在第三方外卖平台下单。
但试图用科技和本土化武装自己、扭转颓势的麦当劳,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真正让麦当劳失去魔力的,不是它没跟上时代,而是时代早已主动抛弃了它。
据悉,完成收购后的新公司将在未来的五年内,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开设 1500 多家新餐厅,麦当劳也将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三、四线城市。尽管三、四线城市有相对较低的店面租金以及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但麦当劳在此遇到的其他挑战却是相似的。
以麦当劳为代表的快餐文化,正被消费升级时代的健康、高质量潮流所淹没;麦当劳所推崇的标准化,也正在被追求多元、独特的千禧一代所抛弃。在这种情况之下,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的麦当劳自然会感到迷茫无措。
如今,麦当劳仍然是全球第一大快餐连锁品牌。只是,领先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近期就有分析师认为,“虽然可能不是在 2017 年,但星巴克超越麦当劳,摘得餐饮市场王冠只是时间问题。”
当哼唱 “i’m lovin’ it. ” 的人越来越少,麦当劳接下来要靠什么来继续 “热爱” 呢?
————————————————————————————————————
原文作者:爱范儿 · 刘莎
后期编辑: @巫冬
我猜麦当劳大部分店面租期将近,麦当劳继续获得土地增值的几率下降,于是套利撤出了。
大家都在谈麦当劳和中信,其实背后,凯雷的角色有可能很关键,它绝对是近年想吃下快消和轻奢侈这个年轻人市场,可以从很多动作看出来
麦当劳希望甩掉某些觉得成长性不足的地区业务,至少一定程度引入战略资本,让自己负担降下来,同时有套现资金回流需求,或许背后还有他们股东的政治授意和表态,最核心还是大陆的这个业务,麦当劳实际上变成卖品牌和依靠地产,那么它的成长性自己有所评估,从各方面来说确实在高位(不敢说头部,这个定义太深刻)
中信,非常直接就是资产荒,还有它对这类资产的把控力,更有它在国内多元化的历史作风,背景做够好,拿下后,它等于把握了一个餐饮快消结合地产的绝对利刃,多了一个可能性
这个新闻里比较忽视的是凯雷,其实凯雷也是个多元化的主,它爱投一些杂七杂八不算太把持国家命脉的玩意儿,并且最近几年非常主动,按照公开信息它拿了28%股权,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开设1500家以上的新餐厅
这个很重要,就是接下来麦当劳会变成什么样的餐饮模式,和他们内部什么板块来做跨界,凯雷很可能充当很关键的资源整合角色,它太有经验了,这次的股本投资将来自凯雷亚洲四号基金,公开信息到16年9月30日,凯雷投资集团已经在中国做了 90项投资,投资总额70亿刀
时尚品方面是有动作的,GoldenGoose,那双非常火的鞋俺自己也买了,最近它们就是凯雷在谈,4亿欧元的报价它的多数股权买家
实际上凯雷动作很多,在这方面或许它的预判就是直接介入,先占据制高点,做二三把手,在快消和轻奢潮品,都有动作,最近几年收购的时尚品牌就有Twin-Set和荷兰内衣Hunkemöller,还卖了巴西内衣生产商ScalinaSA
我一直在关注它另外一个动作,是聘请高盛银行寻求出售旗下The Nature’s Bounty,全美最大的草本营养补充剂供应商之一,总部在纽约,它这招是个目前非主流的决策
麦当劳的商业模式早已不是卖汉堡,而卖店。就像肯德基不在卖炸鸡,而是在炒房地产一样(这虽然是句玩笑,但是足以让我们重新思考商业模式的演变)。
有一点点像专职创业的公司,我把店开起来,有了稳定的客流和现金流,把店的价值从零迅速提升,当其增速无法与我预期匹配时直接卖出,像不像VC的思路?只不过品牌是我的、商业模式是固定的而且被无数案例检验过的,所以风险小了无数倍。
而且麦当劳并没有放弃所有未来的现金流,所有买主还是要为品牌价值付出持续的管理费,这也是麦当劳品牌管理的核心价值与竞争壁垒,所以我们宁愿出高价买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可口可乐,也不会去街边便宜很多的炸鸡店咖啡店和崂山可乐(又黑了我大青岛)。
另外,注意一下中信和凯雷,中信国资背景毋庸置疑,就像可口可乐(中国)被中粮控股一样,国进民退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贯彻与落实。对于凯雷等外资PE来说,餐饮业或者大农业其实是他们少有的几个能够安全进入或退出的领域的,君不见像KKR都开始炒酱油厂了么……为他们小小的忧伤一下。
跨国公司面临的换算(汇率)风险,经营(政治,经济波动)风险超出其能承受的范围,就会选择撤资,转移资产或者收缩经营来避免出现较大损失,这不是常识么
除了麦当劳,肯德基也出售了。应该是和李嘉诚一样的套路。
麦当劳在中国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是麦当劳为了减轻包袱、拓展中国市场、优化资产、重振业务而做出的决定。
麦当劳在世界其他范围内的餐厅特许经营比例达到了80%。但在中国市场,由于以前国内市场不成熟且不规范,以及本地餐饮营管理人才的缺失,麦当劳一直采用亲自把控的直营模式。同时麦当劳对门店的选址和开业的决定的态度非常谨慎,一般在开业前会进行较长时间的市场调查:计算当地消费能力、调查人群消费意愿、清点选址地点的基础人流量和目标人流量等等,并且还要求稳定客观的商业预期和长时间稳定的租赁条件,如果不达要求不会轻易开店。
如某自治区首府首家麦当劳,当地在新千年的时候就邀请麦当劳在本地最繁华的百货大楼一楼门厅开店。但是麦当劳因为店铺人流量不达标为由数次延迟开店时间,直到所有条件达标为止。由此可见麦当劳对于店铺长期稳定盈利能力要求非常看重,这也是麦当劳重视市调的原因。而一家门店业绩不佳,麦当劳则会将其关闭。可以说麦当劳对于市场的嗅觉非常灵敏,且会根据变动不断做出调整。——以上是背景
目前麦当劳面临以下问题:
①经济不景气,消费力降低,导致全球市场销售量下滑严重;
②麦当劳本身对新一代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
中国方面:
③中国市场同行竞争激烈,麦当劳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
④国内新快餐的崛起;
⑤国内消费能力的提升带来的快餐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转变。
但麦当劳认为,当下的中国仍然是非常有潜力的、巨大的市场。虽然麦当劳每年会在中国关闭一定数量业绩不佳的门店,但是仍不及每年新开的门店数量多,可以认为麦当劳的中国市场在其全球业绩萧条的大环境下表现尚可。麦当劳希望在中国拓展业务,并且实现一定的资产收缩,来实现资产的回收和财政压力的缓解。
麦当劳在特许经营管理方面已经是身经百战了,早年也在中国境内做了一些类似尝试。现在大规模开放特许经营权的门槛还是非常高的,有利于筛选出高质量的合作者,保证品牌和质量效应(咦?)。但是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在中国市场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是否能维持麦当劳蜀黍的品牌形象和商品质量,增加收入扩展市场,一切尚未可知,拭目以待。
私货:Burger King才是王道啊它的French Fries又粗又长好吃到爆,我都叫它Fries King!而且汉堡的肉饼想加多少加多少啊!冰激凌量多料足啊!我弟吃了一次就表示对麦当劳再也不感冒了…
——————————————————
感谢知乎平台,在此回答下请允许我再发表一些个人的愚见:在M记和K记进入中国市场之初,这些品牌都被老百姓当成高档的就餐场所。虽然这些食物并不符合中国老百姓的饮食习惯。但是作为较高端的消费品,这些外国快餐品牌仍然受到了众多年轻人尤其是孩子的追捧。即使能吃的机会不多,一有条件很多孩子往往都会选择洋快餐,作为犒劳自己的大餐。在众人趋之若鹜的情况下,外国快餐最初在华销量非常好。但是如今中国人消费水平提升,同时可供选择的餐厅增多。这些餐厅诸如牛排店、牛蛙店、日料店、以及各种逼格很高的小资餐厅等,好吃不贵,对食客的吸引力并不比两家差。而两家今后的定位就会和发达国家的情况一样回归快餐的本质。而作为快餐,西式快餐并不符合中国人的胃口,中国人不会每一顿工作餐都在这两家解决。由此看来,两家在国内的竞争力是在下降的,长期来看我自己并不十分看好两家在中国的发展。
以上
参考网站:
私货参考网站:
BURGER KING® 汉堡王中国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