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在用「伙伴关系系统」来重建「朝贡体系」?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当然,我不是说真正的朝贡体系,那是不可能的。我是说在尊重现代国际秩序的基础上,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中国按照自己的逻辑办事(把各个国家分成不同的伙伴关系,然后就给予不同的待遇)。而且中国也并非唯我独尊,其他国家也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伙伴关系系统。 2017年4月15日 5 条回复 1423 次浏览 中国,国际,国际关系,国际贸易,外交,政治,活动
回复 ( 5 )
朝贡体系 这个说法太夸张了吧
应该说是 以中国为主导的伙伴体系
中国就忙活这个呢
不错,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长远都将是中国经贸的后院,RCEP(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包括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即将完成,到时占全球一半人口的东部亚洲都将是中国产品的倾销地和原材料的来源地。
国家大了,资源不够使,就得出去找资源。找到资源,人家不给,就得想办法拿过来。想办法拿,最好的方法,就是这个办法自己说了算。所以,中国现在确实是在制定规则,但多少人听,不好说。
这是一道结合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的大问题。
朝贡是朝拜和进贡的简称,是两国或两个政府之间承认尊卑地位的外交关系,其中一方将财富以某种形式给予另一方,以朝贡的方式换来大国对小国的承认,或顺从或结盟。这些礼物称为贡品。朝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
总结下:
1.朝贡本身是一个政治行为,形成之前一般有军事行为。一方通过军事打击(多)或者文化认同(少)让另一方认同,有时还会有兄弟(宋辽),叔侄(宋和西夏)甚至父子(明和朝鲜)关系,更多的表现两国或两个政府在政治地位和合作话语权上的差异;
2.朝贡关系会促进经济交流,虽然有马格尔尼那种情况。。。
3.朝贡关系的长期运维除了一方在国力财力军力的压制,同时要有相当程度的文化认同。或者说两者是互相促进,由于朝贡使双方加大文化交流,在拥有文化交流后维持朝贡的长期性。
个人观点:朝贡是以军事为开端,以文化认同为纽带,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一种政治关系。
那么我们开始对比:伙伴关系系统
1.没有军事关系,我兔在成立后正经八百打的只有老美、阿三、猴子,老毛子就是糊弄下,非洲的黑叔叔咱就去打了打海盗。
2.经济关系比重大大增加,基本现在兔子的各种关系都是以经济为主(网民污之为大撒钱)。
3.文化认同不在作为主要纽带,政治认同及附属关系也大大减弱。过去朝鲜对中华比儿子都乖,西域各国有的索性融入大中华,越南要不是五代时候出去了现在没准还是云南的一部分(不同时期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不同,这里只是随口做例子,可能有所偏颇)。
个人观点:现在的“伙伴合作关系”是以经济支援和经济建设为开端,以经济合作和互惠为纽带,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政治认同,是一种经济外交关系。
不同吗?
我一直认为:所有关系和事件的谈论不能忽略或者跳出时代影响。
1.军事关系是时代背景下的大方向,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至少从军事层面的争斗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2.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进程使得我们不得不加大经济程度。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模式确保了自给自足的生产关系,对外的经济交流只是锦上添花,甚至是特殊阶层的带有奢侈性质的特权。如今经济全球化背景,对外经济交流基本成多个行业的必须过程,需求量不可同日而语,自然经济外交就成了主流。
3.文化多元化使得原本的单一文化认同基本不可能重复。例子可能不合适:历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要么汉化要么滚蛋(胡无百年之运),是因为单方文化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统一势力的少数民族(北魏、辽、金、西夏、清)中,蒙古黄金家族对中原文化认同最少,汉化最低。除去民族特性和时代背景,蒙古族的文化多元性也是最好,基督、伊斯兰、儒家、释迦、道教,基本世界主流文化都见识了,反而不会完全以某一种为主。如今信息交流简单,文化形式多元,我们能做到宣传中华文化已是不易,文化融合更是百年演变,非一时之功。
4.政治认同并不是那么绝对,或者不是以前那样明显。比如:认同一个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五大“流氓”身份。现在是不像以前那样直接叫爸爸当儿子那么直接,都是名义上站在平等的关系外交。但是实际上是否平等,谁有话语权,请结合第二条。
个人观点:方式不同,主要目的和次要目的互换,结果上根据时代有所变化,双方的关系更平等,交流更多元,双方的表面收货和实质收货有区别。所以:个人认为“伙伴合作关系”是新时代背景下,经过改良的「朝贡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个好理论
没啥干货,毕竟不是专业学国际政治的,只是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才不会承认我是在等比赛看奉先
城管派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