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db:提问者简介]
这里不谈这个收购本身,只想聊一下创业公司对自己的认识,以及由此带来的今后发展走向的不同的路。
有一些创业公司,他们的创业项目,从创业开始以及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能满足人们的硬需求,但是区别在于,这个硬需求随着时间、外部环境的演变,最后变成了这个需求还在,可是不见得人们最后都使用这些公司提供的服务来满足,简单的说就是,需求还在但是不再需要他们了。
我见过两个这样的公司。
第一个公司是迅雷,解决人们下载资源的需求,即使到迅雷创业之后十几年的现在,这个需求仍然是硬需求,只是最开始人们找到迅雷大部分的原因是迅雷的资源足够多,下载速度足够快。可是到了现在,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带宽越来越快了,由于国家对版权、色情的打击,迅雷也不得不删除了很多资源。现在在我身边,提到下载一个电影,已经很少人再会想起迅雷了。
第二个公司是UC浏览器,解决人们使用手机上网浏览的需求。最开始,人们使用UC,是因为速度快省流量,十几年后,3G\4G等无线网络兴起,这两个需求已经不见得非得通过手机浏览器来进行满足了,人们也不再在意那么几百K以及快那么几秒的体验了。
这两个公司的产品特点都是类似的:虽然能满足人们一时的需求,然而如果创始团队看不清环境的局限性,及时进行转型,就可能走上不同的道路。前面提过迅雷已经逐渐式微,UC在一开始就打出了几张除了浏览器之外的牌:国际化路线,很早就布局手游门户。即使在现在,UC也在试图做一些不那么浏览器的事情来:手机搜索、公众平台。这两个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两者最后发展道路的差别。
在我看来,豌豆荚也是类似的公司。应用搜索、发行虽然是强需求,但是太容易被“插队”,手机厂商可以做,BAT也可以做。可是在最风光的时候没有想清楚这些,看新闻说最好的时候估值10亿美刀也没有同意收购,到现在只有2亿的收购价格了。
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在最好的时间寻求突破别的路线,或者有个好价格卖掉,这是我从这几个公司的故事里面读到的。
===分割线===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迅雷主页看看,现在迅雷也并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下载软件了,而是所谓的“全球领先的众筹云计算服务商”。
UC也是同样,不再定义自己仅仅是一个人们浏览页面的工具入口,也开始要自己产生内容了。
王俊煜:19亿美元很提神 但拒绝被收购
那句话:早卖早解脱;
进阿里:卖了就死。。。
以后变成了uc浏览器一员,阿里全家桶。
PP助手一打开,淘宝的推送就马上出现在通知栏里了。
豌豆荚现已加入阿里爸爸豪华全家桶。
天天动听改成阿里星球,豌豆荚是不是要改成阿里战舰?
当初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贵一点不卖,能赚钱的时候觉得可以再等等,现在低价出货收场。
几唏嘘。
豌豆荚卖晚了。
很多人喜欢这么说,有的人说得很刻薄,有的人想说得很刻薄又不太好意思,毕竟2亿美元的公司也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于是就拿周鸿祎的话来说,
“在中国互联网要做成事,你们这些“书生”是不行的,太阳春白雪是打不了仗的,是成不了气候的”。
世界是被路子野的男人搞定的
如果说男人是被路子野的女人搞定的,那么大概世界就是被路子野的男人搞定的。中国的互联网也是属于路子野的人的,大人物哪个不是嘴上说着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心里念着毛选的口诀。
和全系产品被苹果官方下架的360相比,豌豆荚确实不会打仗。
福建距离深圳822公里,91手机助手能用扫街的方式拿下华强北,再通过卖家占领用户市场。豌豆荚在创新工场的办公室下楼就是中关村,却一直在为自己用户主动下载比例高沾沾自喜,手机预装这块市场完全放给对手。
这就是王俊煜所承认的“而外界对我们在商业化和渠道能力上的作战能力欠缺一直有所批评,这点我虚心接受。”
但是打动我的是,王俊煜接下来写了这句话,
“但我并不想因此吸取什么‘在中国不能这样或那样做事情’的教训。即使更难,我仍然会按照我认为对的方式去继续向前,这样才能问心无愧。”
想不作恶,让世界变得更好,这是每个创业者心中都有的牵挂。但是在利益面前能不能坚持的下来,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当年10万元把91手机助手卖给网龙的熊俊,2010年出来创业的时候也想“和91不一样,只分享正版的软件”,但是坚持不到半年就开始推荐盗版破解的资源。
熊俊回忆说,
“2012年初,我们出现了一个竞争对手,PP手机助手。他们自己破解软件,放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下载速度和软件更新数量都比我们多,抢了我们很多的用户。犹豫了很久,我们只得向现实低头,开始做和他们一样的事。”
PP助手就是那个用企业签名让用户不越狱免费安装“正版软件”的始作俑者,当年铺天盖地在地铁里面打广告,最后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UC。
网龙卖给了百度19亿美元,PP手机助手卖给了UC2亿美元,同步推卖给了台湾人10亿人民币,但是创业时间只有豌豆荚的一半。所以大家都拿这些人作为正面的例子来寒碜豌豆荚。
豌豆荚不是白莲花
这里我要说,王俊煜和豌豆荚不是白莲花。捆绑下载,搜集用户信息,要求员工加班、降薪,断交社保这种事情豌豆荚都做过。
但是王俊煜是个正常人,有错误他会承认,在知乎上一笔一划写答案、道歉、说明原因。
最近一个月,他还写了两篇文章《不是终点》、《在弯路上继续向前》,文笔冷静流畅,是个非常正常的人在说话。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说,他的新公司“要是一帮正常的人,做正常的事情”。因为在互联网行业,正常人是很稀缺的。你必须张牙舞爪,像个教主,或者像个上帝,永远不会犯错,又能点石成金的样子。看不正常的创始人久了,正常的创始人反而显得不正常了。
网龙和豌豆荚后来一样都是一个孵化器一样的公司,但是网龙每款游戏立项之前都要求签算卦。网龙的董事长刘德建可是堪萨斯大学生物与化学专业毕业的啊!
过去两年里,眼见着多少成功的创业者,本来很正常,突然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影响,也张牙舞爪起来,也开始造金句,打鸡血,装神弄鬼地要做教主。这些人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似乎不相信一个正常的人可以把公司做好。
豌豆荚2亿美元卖给阿里巴巴,在我眼中就证明了一个正常的人,可以把公司做到2亿美元。
有人说如果他不正常,走一些野路子,豌豆荚会更成功。
王俊煜是这么说的,
“不管是最初创业,还是 2013 年选择保持独立、扩张品类,还是今天做出的选择,我们都会问自己,哪种选择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我们的使命?成功与否,我始终认为要看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而不是某个世俗的标准。”
如果你可以选择,成为现在的王俊煜还是其他的什么人?
在《华尔街之狼》里面,小李子说,我穷过也富过,I choose rich every fucking time。
而让我选择100遍,每一遍我都会选择成为王俊煜。
本文作者老编辑,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道消息(laodaoxx),原标题《每一遍我都选择成为王俊煜》。老编辑的团队正在招暑期实习作者和运营实习生,至少要实习3个月,每周四天,需要是在京2018年应届毕业生,发送简历和作品到4@bushangban.com。,有意者发简历和作品到4@bushangban.com
豌豆荚这次被收购应该是板上钉钉了,豌豆荚再不嫁就真嫁不出去了。
这不是第一次传出阿里巴巴要收购豌豆荚的消息,2013年阿里就有意向要收购豌豆荚,那一年百度以19亿美金的天价收购91无线,UC以大约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P助手,那是应用分发市场的好时候,应用分发市场掌握着App与用户之间最关键的通道,在移动互联网争得不可开交的巨头们都想通过应用分发市场拿到所谓的船票,就算不卖给巨头,靠广告费和游戏联运也能赚得钵满盆满。
豌豆荚在当时的选择是,不卖。
一是王俊煜看到91被百度收购之后出现业务下滑,担心卖给巨头之后业务可能会下滑;二是王俊煜更有情怀,豌豆荚在所有应用分发市场中,商业化进程最慢,一直保持着小清新的风格,卖给巨头,豌豆荚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坚持,事实证明,被巨头收购之后再独立发展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是春秋大梦。三是豌豆荚彼时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自认为不差钱。
如果做出不想卖的决定,总能给自己找一些理由。
在百度收购91之后,王俊煜如此点评:“所以即使别人能用更少的用户卖出天价,也跟我们没有关系——既然你们所追求的地平线上的那座高山,并不是同一座。”言下之意是豌豆荚还有自己的追求。周鸿祎则对这位1985年出生的年轻人说:“像你们这些书生,在中国做互联网是不行的。你们做的事太阳春白雪了,是打不了仗的,生存不下去。”
2013年,阿里巴巴投资微博;2014年,阿里巴巴再全资收购UC。这两个动作之后,阿里巴巴移动布局接近完成,对豌豆荚的兴趣已大不如前。2014年,豌豆荚引入软银领投的纯财务投资,投资金额为1.2亿美元,估值达10亿美元,算是一个折中。2015年初,又先后有消息称腾讯和联想旗下的神奇工场将要收购豌豆荚,最终都不了了之。豌豆荚在错过2013年的“卖身”好时光之后可谓一波三折。
在最新传言中,阿里巴巴收购豌豆荚报价已不到2亿美金,远低于两年前软银投资时的10亿美金估值。豌豆荚完美错过了2013年应用分发市场的好时机,不知道王俊煜是否会为当初的选择后悔?
为什么豌豆荚今天不好卖了?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手机厂商的应用分发市场在这几年强势崛起,夺走了应用分发市场大部分蛋糕。小米让所有手机厂商意识到,我们不能只靠卖手机赚钱,掀起了“ROM”大潮:每一家手机厂商都基于Android开发了自家的“ROM”,有的叫OS、有的叫UI,但它们都一致地将应用分发当做核心商业模式。强势推广自带应用分发市场,限制用户搜索第三方市场,还提供出厂预装等多种应用广告模式。小米手机在拥有超过1亿MIUI用户之后,已进入应用分发市场第一阵营,与百度、360和腾讯比肩,华为也不例外。一份来自荷兰数据研究机构Newzoo公布的数据显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荷兰机构来调研中国市场),豌豆荚市场份额已跌至第十。
应用分发市场商业模式本身就有先天缺陷:用户下载App之后,就与应用分发市场没什么关系了。豌豆荚采取的策略是,搜索化,先后推出了主打视频搜索的资源搜索功能,以及主打应用内内容聚合的客户端“豌豆荚一览”,然而,收效甚微。豌豆荚的野心很大,不甘于只做应用市场,要切移动搜索市场的蛋糕,但移动搜索市场已被百度拿下,并且这个市场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大,百度正在O2O等领域寻求新的机会。
时期不同,买家不同,价值不同。对于豌豆荚来说,能够给出高价的卖家只有BAT,然而它们早已完成移动布局,投资重心已经转向别的领域:云计算、O2O、人工智能、文化娱乐、金融……对于巨头来说,眼下豌豆荚已经不是好的标的,不会出现争抢情况,阿里巴巴接盘豌豆荚,或许更多是买软银的面子,还有豌豆荚相对而言与阿里巴巴业务有更多整合空间:
UC在收购PP助手后,本身已是应用分发市场的一支力量,但一直未进入第一阵营,豌豆荚可充当增量。豌豆荚一直在尝试的搜索与UC的神马也可整合起来,UC头条与豌豆荚一览也有结合空间。除了UC,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投资YunOS,今年将拿到1亿用户,豌豆荚与这个手机操作系统自然可协作起来。
许多创业公司都有独立发展的梦想,在巨头对自己感兴趣时,要么待价而沽,期望卖出更高的价格;要么直接拒绝,谋求独立上市的机会。但倘若错过了好时机,想卖恐怕都很难找到下家了,就算找到也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移动互联网变化实在是太快。
审时度势的俞永福在昨天还在坚持要做BAT之外的第四极、UC是非卖品,今天就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接收大员。先执掌阿里移动事业群再到今天负责阿里巴巴大文娱板块,成为马云心腹爱将。豌豆荚被阿里收购后与UC整合在所难免,王俊煜的选择是向俞永福汇报,还是出走再创业?
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 罗超(luochaotmt)
以后安卓启动豌豆荚,淘宝,天猫,旺旺,虾米之中任何一个,其他全部一起启动!
打算卸载
早期豌豆荚代表着良心。现在是酷安。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这里不谈这个收购本身,只想聊一下创业公司对自己的认识,以及由此带来的今后发展走向的不同的路。
有一些创业公司,他们的创业项目,从创业开始以及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能满足人们的硬需求,但是区别在于,这个硬需求随着时间、外部环境的演变,最后变成了这个需求还在,可是不见得人们最后都使用这些公司提供的服务来满足,简单的说就是,需求还在但是不再需要他们了。
我见过两个这样的公司。
第一个公司是迅雷,解决人们下载资源的需求,即使到迅雷创业之后十几年的现在,这个需求仍然是硬需求,只是最开始人们找到迅雷大部分的原因是迅雷的资源足够多,下载速度足够快。可是到了现在,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带宽越来越快了,由于国家对版权、色情的打击,迅雷也不得不删除了很多资源。现在在我身边,提到下载一个电影,已经很少人再会想起迅雷了。
第二个公司是UC浏览器,解决人们使用手机上网浏览的需求。最开始,人们使用UC,是因为速度快省流量,十几年后,3G\4G等无线网络兴起,这两个需求已经不见得非得通过手机浏览器来进行满足了,人们也不再在意那么几百K以及快那么几秒的体验了。
这两个公司的产品特点都是类似的:虽然能满足人们一时的需求,然而如果创始团队看不清环境的局限性,及时进行转型,就可能走上不同的道路。前面提过迅雷已经逐渐式微,UC在一开始就打出了几张除了浏览器之外的牌:国际化路线,很早就布局手游门户。即使在现在,UC也在试图做一些不那么浏览器的事情来:手机搜索、公众平台。这两个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两者最后发展道路的差别。
在我看来,豌豆荚也是类似的公司。应用搜索、发行虽然是强需求,但是太容易被“插队”,手机厂商可以做,BAT也可以做。可是在最风光的时候没有想清楚这些,看新闻说最好的时候估值10亿美刀也没有同意收购,到现在只有2亿的收购价格了。
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在最好的时间寻求突破别的路线,或者有个好价格卖掉,这是我从这几个公司的故事里面读到的。
===分割线===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迅雷主页看看,现在迅雷也并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下载软件了,而是所谓的“全球领先的众筹云计算服务商”。
UC也是同样,不再定义自己仅仅是一个人们浏览页面的工具入口,也开始要自己产生内容了。
王俊煜:19亿美元很提神 但拒绝被收购
那句话:早卖早解脱;
进阿里:卖了就死。。。
以后变成了uc浏览器一员,阿里全家桶。
PP助手一打开,淘宝的推送就马上出现在通知栏里了。
豌豆荚现已加入阿里爸爸豪华全家桶。
天天动听改成阿里星球,豌豆荚是不是要改成阿里战舰?
当初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贵一点不卖,能赚钱的时候觉得可以再等等,现在低价出货收场。
几唏嘘。
豌豆荚卖晚了。
很多人喜欢这么说,有的人说得很刻薄,有的人想说得很刻薄又不太好意思,毕竟2亿美元的公司也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于是就拿周鸿祎的话来说,
世界是被路子野的男人搞定的
如果说男人是被路子野的女人搞定的,那么大概世界就是被路子野的男人搞定的。中国的互联网也是属于路子野的人的,大人物哪个不是嘴上说着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心里念着毛选的口诀。
和全系产品被苹果官方下架的360相比,豌豆荚确实不会打仗。
福建距离深圳822公里,91手机助手能用扫街的方式拿下华强北,再通过卖家占领用户市场。豌豆荚在创新工场的办公室下楼就是中关村,却一直在为自己用户主动下载比例高沾沾自喜,手机预装这块市场完全放给对手。
这就是王俊煜所承认的“而外界对我们在商业化和渠道能力上的作战能力欠缺一直有所批评,这点我虚心接受。”
但是打动我的是,王俊煜接下来写了这句话,
想不作恶,让世界变得更好,这是每个创业者心中都有的牵挂。但是在利益面前能不能坚持的下来,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当年10万元把91手机助手卖给网龙的熊俊,2010年出来创业的时候也想“和91不一样,只分享正版的软件”,但是坚持不到半年就开始推荐盗版破解的资源。
熊俊回忆说,
PP助手就是那个用企业签名让用户不越狱免费安装“正版软件”的始作俑者,当年铺天盖地在地铁里面打广告,最后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UC。
网龙卖给了百度19亿美元,PP手机助手卖给了UC2亿美元,同步推卖给了台湾人10亿人民币,但是创业时间只有豌豆荚的一半。所以大家都拿这些人作为正面的例子来寒碜豌豆荚。
豌豆荚不是白莲花
这里我要说,王俊煜和豌豆荚不是白莲花。捆绑下载,搜集用户信息,要求员工加班、降薪,断交社保这种事情豌豆荚都做过。
但是王俊煜是个正常人,有错误他会承认,在知乎上一笔一划写答案、道歉、说明原因。
最近一个月,他还写了两篇文章《不是终点》、《在弯路上继续向前》,文笔冷静流畅,是个非常正常的人在说话。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说,他的新公司“要是一帮正常的人,做正常的事情”。因为在互联网行业,正常人是很稀缺的。你必须张牙舞爪,像个教主,或者像个上帝,永远不会犯错,又能点石成金的样子。看不正常的创始人久了,正常的创始人反而显得不正常了。
网龙和豌豆荚后来一样都是一个孵化器一样的公司,但是网龙每款游戏立项之前都要求签算卦。网龙的董事长刘德建可是堪萨斯大学生物与化学专业毕业的啊!
过去两年里,眼见着多少成功的创业者,本来很正常,突然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影响,也张牙舞爪起来,也开始造金句,打鸡血,装神弄鬼地要做教主。这些人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似乎不相信一个正常的人可以把公司做好。
豌豆荚2亿美元卖给阿里巴巴,在我眼中就证明了一个正常的人,可以把公司做到2亿美元。
有人说如果他不正常,走一些野路子,豌豆荚会更成功。
王俊煜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可以选择,成为现在的王俊煜还是其他的什么人?
在《华尔街之狼》里面,小李子说,我穷过也富过,I choose rich every fucking time。
而让我选择100遍,每一遍我都会选择成为王俊煜。
本文作者老编辑,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道消息(laodaoxx),原标题《每一遍我都选择成为王俊煜》。老编辑的团队正在招暑期实习作者和运营实习生,至少要实习3个月,每周四天,需要是在京2018年应届毕业生,发送简历和作品到4@bushangban.com。,有意者发简历和作品到4@bushangban.com
豌豆荚这次被收购应该是板上钉钉了,豌豆荚再不嫁就真嫁不出去了。
这不是第一次传出阿里巴巴要收购豌豆荚的消息,2013年阿里就有意向要收购豌豆荚,那一年百度以19亿美金的天价收购91无线,UC以大约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P助手,那是应用分发市场的好时候,应用分发市场掌握着App与用户之间最关键的通道,在移动互联网争得不可开交的巨头们都想通过应用分发市场拿到所谓的船票,就算不卖给巨头,靠广告费和游戏联运也能赚得钵满盆满。
豌豆荚在当时的选择是,不卖。
一是王俊煜看到91被百度收购之后出现业务下滑,担心卖给巨头之后业务可能会下滑;二是王俊煜更有情怀,豌豆荚在所有应用分发市场中,商业化进程最慢,一直保持着小清新的风格,卖给巨头,豌豆荚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坚持,事实证明,被巨头收购之后再独立发展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是春秋大梦。三是豌豆荚彼时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自认为不差钱。
如果做出不想卖的决定,总能给自己找一些理由。
在百度收购91之后,王俊煜如此点评:“所以即使别人能用更少的用户卖出天价,也跟我们没有关系——既然你们所追求的地平线上的那座高山,并不是同一座。”言下之意是豌豆荚还有自己的追求。周鸿祎则对这位1985年出生的年轻人说:“像你们这些书生,在中国做互联网是不行的。你们做的事太阳春白雪了,是打不了仗的,生存不下去。”
2013年,阿里巴巴投资微博;2014年,阿里巴巴再全资收购UC。这两个动作之后,阿里巴巴移动布局接近完成,对豌豆荚的兴趣已大不如前。2014年,豌豆荚引入软银领投的纯财务投资,投资金额为1.2亿美元,估值达10亿美元,算是一个折中。2015年初,又先后有消息称腾讯和联想旗下的神奇工场将要收购豌豆荚,最终都不了了之。豌豆荚在错过2013年的“卖身”好时光之后可谓一波三折。
在最新传言中,阿里巴巴收购豌豆荚报价已不到2亿美金,远低于两年前软银投资时的10亿美金估值。豌豆荚完美错过了2013年应用分发市场的好时机,不知道王俊煜是否会为当初的选择后悔?
为什么豌豆荚今天不好卖了?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手机厂商的应用分发市场在这几年强势崛起,夺走了应用分发市场大部分蛋糕。小米让所有手机厂商意识到,我们不能只靠卖手机赚钱,掀起了“ROM”大潮:每一家手机厂商都基于Android开发了自家的“ROM”,有的叫OS、有的叫UI,但它们都一致地将应用分发当做核心商业模式。强势推广自带应用分发市场,限制用户搜索第三方市场,还提供出厂预装等多种应用广告模式。小米手机在拥有超过1亿MIUI用户之后,已进入应用分发市场第一阵营,与百度、360和腾讯比肩,华为也不例外。一份来自荷兰数据研究机构Newzoo公布的数据显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荷兰机构来调研中国市场),豌豆荚市场份额已跌至第十。
应用分发市场商业模式本身就有先天缺陷:用户下载App之后,就与应用分发市场没什么关系了。豌豆荚采取的策略是,搜索化,先后推出了主打视频搜索的资源搜索功能,以及主打应用内内容聚合的客户端“豌豆荚一览”,然而,收效甚微。豌豆荚的野心很大,不甘于只做应用市场,要切移动搜索市场的蛋糕,但移动搜索市场已被百度拿下,并且这个市场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大,百度正在O2O等领域寻求新的机会。
时期不同,买家不同,价值不同。对于豌豆荚来说,能够给出高价的卖家只有BAT,然而它们早已完成移动布局,投资重心已经转向别的领域:云计算、O2O、人工智能、文化娱乐、金融……对于巨头来说,眼下豌豆荚已经不是好的标的,不会出现争抢情况,阿里巴巴接盘豌豆荚,或许更多是买软银的面子,还有豌豆荚相对而言与阿里巴巴业务有更多整合空间:
UC在收购PP助手后,本身已是应用分发市场的一支力量,但一直未进入第一阵营,豌豆荚可充当增量。豌豆荚一直在尝试的搜索与UC的神马也可整合起来,UC头条与豌豆荚一览也有结合空间。除了UC,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投资YunOS,今年将拿到1亿用户,豌豆荚与这个手机操作系统自然可协作起来。
许多创业公司都有独立发展的梦想,在巨头对自己感兴趣时,要么待价而沽,期望卖出更高的价格;要么直接拒绝,谋求独立上市的机会。但倘若错过了好时机,想卖恐怕都很难找到下家了,就算找到也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移动互联网变化实在是太快。
审时度势的俞永福在昨天还在坚持要做BAT之外的第四极、UC是非卖品,今天就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接收大员。先执掌阿里移动事业群再到今天负责阿里巴巴大文娱板块,成为马云心腹爱将。豌豆荚被阿里收购后与UC整合在所难免,王俊煜的选择是向俞永福汇报,还是出走再创业?
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 罗超(luochaotmt)
以后安卓启动豌豆荚,淘宝,天猫,旺旺,虾米之中任何一个,其他全部一起启动!
打算卸载
早期豌豆荚代表着良心。现在是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