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典型的,如收购Periscope这个直播App鼻祖的Twitter——CEO Dick Costolo 7月1日辞职,半年多时间的努力仍然无法止住Twitter用户及股价的流失。Twitter面临商业模式卡关之时,它的竞争对手们却挟着更新的商业模式、以大幅度的成长一步步进逼甚至超越了Twitter。Twitter的问题极其显而易见,和Skype类似,原因都出在未能即时更新商业模式,在全新的“社群”行为模式之前,因其太过简化、与其偏向单向的发文形式,缺乏深层的双向互动与多元交谈性,而变得不合时宜。即使买下了Periscope,Twitter公司就其在社交平台的竞争场上,却仍然未能即时观察到其间的细微变化与隐藏于其后的模式,也提不出质变的创新;于是,当一波波新的趋势海潮翻涌而来,Twitter就像是沙滩上的沙雕,逐渐被海浪淘尽而慢慢烟消云散。
the night like the 4th of July,还是蛮应景的。而实际上,在这场直播的主办方是天猫国际梅西百货旗舰店,全过程中都植入了推广,侧边栏、评论区里也都是各种商品信息,全过程设置了互动抽奖之类的活动。将营销植入在直播内容之中,不仅不容易引起受众群体的反感,也能够带来更高的转化率乃至二次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用直播内容吸引消费者主动帮你曝光,会成为直播+电商的新机遇。
回复 ( 10 )
我想稍微给直播这件事浇点冷水。
的确,直播现在越来越火,YouTube凭着良好的基础建设平台前段时间也做起了直播,Facebook Live最近也加入了变脸、预定直播时间和双人录制的功能,更不用说国内的如火如荼:KTV在直播、电商行业在直播、金融行业在直播。不过想想以前的球赛、晚会也是直播,这并不稀奇。真正带来巨大改变的是移动端直播的兴起,让人具备了随时随地观看的可能,所以说关键是技术创新的整体“生产率提升”效应,而不是创新本身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我们对互联网连接一切这种文化所做的选择,结果却造就了史上最孤立的社会体系。这是题外话,拉回来说直播这件事。
风口出现向来是基于技术变化,电商崛起基于互联网普及,O2O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而移动直播则更多是3G、4G的普及。但当前2C的直播应用火爆的来源,正在于把技术思路真正做成了互联网产品。利用明星或者话题热点转化为流量。过去,偶像与粉丝的互动,主要靠现场演出,场地、人数、距离多有受制,现在则没有了这方面的限制。所以说2C直播主要还是明星和秀场的模式为主,前段时间网上很多说平台刷单的事情,其实无论刷单与否,都改变不了最终马太效应的结局,在2C直播领域能活到最后的只是极少数。
很多人在进入直播行业时,并不了解直播行业的水深火热,以为有一笔钱或者融到资加上一腔热血就进场。但其实直播不是金矿,目前大多数公司都没有盈利,利润率奇低。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直播的本质。
直播主要目的是营造强烈的现场感,直击用户的大脑,实现在日常生活中所不能达到的“梦想”,所以现场感和社交性很重要。靠新鲜感聚集流量只能算是初级阶段,一旦用户失去新鲜感就会迅速流失。直播真正的价值,是陪伴或者展现,是双向互动的沉淀。
而作为内容或者社交导向的产品,与是否是直播已经没有关系,其本质还是在于本身的用户留存。目前主流的秀场模式,问题在于用户和主播的流动性,很容易快速流失。导购直播,推销员进行视频化和内容化,这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整合资源的空间,各个公司根据自己的业务特征可以打的组合拳很多。游戏直播因为特定的受众和题材,逐渐转型成了小型的视频内容门户。
直播本身并没有成熟的行业价值链,所以简单的秀场模式是不完整和不可持续的。对网红来说,当观众无法得到更多新鲜感的时候,围观和付费的动力会迅速丧失。而非热门的主播更是难以持续,这使得平台难以形成长期沉淀。目前能看到的尝试,仍然只是用新的人物、场景和内容来满足用户猎奇心态。所以说,如果没有创新化的内容输出,尽管用户仍在增长,但用户留存和持久沉淀的问题终究会暴露出来,最终市场格局只会留下少数综合性直播平台和垂直细分的特色平台。
事实上,视频直播并不是社交沟通的有效方式,也不是用户的刚需。除了秀场模式为代表的娱乐方向之外,视频移动直播其实还有更多的场景应用。比如商品发布会、娱乐体育赛事、技能培训、在线教育、新闻资讯等等,这些场景的商业化前景其实更加清晰。
接着,我们来看商业模式。
作为新一代社交平台,移动直播的变现几乎同步展开,这一点类似于游戏。直播平台上线第一天起,从打赏道具到功能设置,都在引导用户付费。映客号称收入很高,但这依赖于巨大的在线活跃人数,当人数低于一定阙值时这个模式行不通。至于PC平台,最难办的则是带宽费用的问题,直播的流量巨大,每个月这些平台都要为带宽付出数千万的代价。秀场和游戏还略有区别,游戏平台需要支付主播的签约费,签约和挖角的成本甚至成了游戏直播平台最大的支出,斗鱼长期烧钱已是众所周知。
目前我们创业者的普遍结构性问题是商业敏锐度显然不够。也许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并不鼓励小孩子参与商业活动,因此造成很多年轻人对于商业生意的想像,仍然很浅薄。大部分创业团队都是从商业模式的左边开始思考:我有一个想法、我有什么关键资源和厉害的技术、或者我有产业经验等,结果不是搞错用户,就是无法精准的接触用户,甚至根本不知道是哪里出问题。这中间的过程太漫长,钱和时间就这样消磨殆尽的例子十分常见。大部分现在做直播的创业者就是这样,参照现成的商业模型,寄希望于自己是大浪淘沙剩下的一个,殊不知机会极为渺茫。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其实创业者应该要从商业模式的右边开始思考,你为用户创造了什么价值?如何通过不同方式传递这个价值,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厘清的关键问题。很多创业团队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会犯的错误是,告诉我市场很大,机会很多,但这只是你自己的观点。商业模式里其实有非常多的假设,重点是,团队如果没有很自觉的思考和讨论,他们很容易自我感觉良好。要能看见自己的盲点,创业要有热情没错,但除了热情之外你要很诚实,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不足,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问题,再用自己的热情去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一个好的生意五年前不能做,不见得现在不能做;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可以做,不代表在美国可以做。经营环境有太多变数(趋势,市场等等),每个商业模式都和当时的时空背景与市场状态有密切的关连,中间当然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却无法被轻易复制,这也是创业最难的地方。
再来说下潜在的价值空间。
和传统工业产能过剩不同,娱乐领域我们向来并不缺需求,而是缺供给。虽然生产者很多,但对于口味越来越刁的用户来说,远远不够。但目前市场的悲哀是,真正愿意沉下心认真酝酿产品并不多见。做产业底层结构的,因为投资长期回报率不如大平台可观,大部分时候并不为投资人和媒体所关注。
去年我在看直播这个领域的时候,当时我有两个方向很有价值,一个是前面提到的,聚集用户的平台,眼下的模式也许有缺陷,但如果具备长期留存用户的能力,可以等待其模式演变;另一个则是工具化,为企业或个人提供视频移动直播的解决方案,也正是题主这个问题所对应而需求。
但我看到绝大部分的直播都把目标放在C端,企业服务的很少。有人会说各个大企业都可以自己做直播,做B端没有前途。但搭建直播平台需要相当的技术和硬件投入,对于普通企业而言开发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尤其是一些特定的专业直播需求,比如说远程会议、产品发布、安全监控等,需要的定制性也很强。如果为企业提供性价比合理的视频移动直播服务,而且更容易快速实现商业价值。当前线下的会议、活动非常之多,从未来趋势上看,线下活动都会配合直播。如果技术实现的便利度和成本能大大优化,这是一个可以很容易算出来的价值。与2C播更多的是“明星&网红+(场景)”的形式不同,2B直播的内容注重价值与沉淀,满足客户需求,例如面向行业的直播营销可以帮助客户更好的了解产品,提高销售转化率。
但去年在看直播领域的时候,做这块的并不多,寥寥数家。其中以商务直播为主的微吼是最早定位在技术服务的公司之一,服务对象是类似天猫这样的第三方。当时和他们的交流当中,能明显感觉到从2B切入带来的技术积累,例如编解码的优化,容错性的切换,比一家公司从头开始搭建平台要好很多。并且,因为2B直播比2C的要求要高的很多,作为商业传播,卡顿和崩溃几乎是不可容忍的。所以做2B直播对质量把控的要求,是远远高于2C视频直播的。这种技术积累对于未来形态的开拓,或许会是一种优势。
当前铺天盖地的这些直播平台,优点是简单,只需要移动端的设备和解决方案,大部分问题都是视频处理的问题。而类似微吼这样的企业服务产品,承载的是富媒体流的直播,视频只是媒体流其中的一种形态,此外还有文章、桌面共享等各种互动方式,都需要同步进行传播。所以2B角度考虑的东西,实质上是通过不同路径传播内容,同步性变得十分重要。而且,实际的应用场景中需要考虑PC、摄像机、无人机等各种硬件配置,以及各种格式视频文件的传输。各种采集设备、文件格式、直播模式,都需要涉及。那么后者的优势就出来了,对于未来直播形式的可扩展性,就具备了更多空间。
对于想做直播平台的人,如果现在开始做2B业务技术积累恐怕是来不及了,倒是可以考虑和已有的这些企业服务产品进行合作。2B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范围比较广,作为给商务客户量身定制的东西其实是方便了中小企业。
还有一个误区,很多人一说直播就是移动直播,其实PC和手机端是可以打通的。但直播本身的丰富变化性更多还是产生在PC端,移动端的增长很大,但只会是一个迷你版,提供发起直播和观看直播这些简单的社交互动。要想玩出花样,PC端功能的丰富度很重要,这更加不是一个新公司能够简单搞定的。
回到企业服务的话题上,结合积累下来的数据,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其实是能够把大数据营销结合到视频直播当中的。一个直播过程中,这部分观众在哪儿,人物画像是怎样,对什么活动感兴趣,这些分析出来以后,对营销效果的价值不言而喻。
只要抓住细分市场,致力于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是大有空间的。以滴滴打车为例,顺势从消费市场进入企业用车市场,得到了市场的良性回应。那么在同样充满着强劲需求的视频移动直播企业市场上,又有什么不可能呢?所以企业服务必然会是将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最后,从创业者的角度总结一下。
回顾历史会发现,创业公司总是会面临BAT竞争的威胁,然而有的公司能活下来了,多数却没有。视频行业的竞争曾经是PPTV、爱奇艺、搜狐和优酷土豆的天下,现在除了腾讯视频外都比较惨淡。唱吧也逐渐落后于全民K歌,纯粹依靠线上流量的公司与滴滴美团小米这种有实体环节的公司相比,城墙脆弱得多。必然会在很短时间内,2C直播行业的格局将尘埃落定,多数场上的玩家会在内容/服务同质化、成本入不敷出的困境中消亡。
作为创业者,只有在理解直播业务本质,判断自己的业务能否做直播、怎么做直播、用什么解决方案之后,才是考虑要不要去做的问题。
眼下的社会氛围让大多数人只重术不重道,只重答案,不重过程,因此造成很多创业风潮就是一窝蜂,因为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做的东西很浅,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大家一直在换一个方法、换一个新名词,其实都是在做一样的事情。许多时候提了案例大家只想照抄。
然而现在的生意并不是这样做的,因为变化实在太快,你需要真正的去了解客户与情境、了解市场,然后厘清自己的优势和资源,一直去追问、确认什么是现在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目的性地去做尝试和盲目撞墙是两回事。
因为投资的风险性和基金的时限性,投资机构往往会一窝蜂追逐离钱进的行业,尤其是缺乏概念的情况下。继O2O概念冷却之后,直播恰恰是离钱最近的,所以大量平台拿到投资,几大互联网巨头也全部入场。但仔细观察数据,你会发现目前的直播平台两百多家,但大部分都很早期,很大一部分连A轮都没拿到,更糟糕的是很大一部分主要靠烧钱维持,源于盈利模式的单一。直播的便捷化、低门槛,以及对新技术的吸收,使得它不会成为伪风口。但应该认识到,直播未来只是各行业的标配,不会成为很多个“总和平台”。拥有超级流量的入口和渠道,最终仍将掌握直播受众的实际需求。如果变现模式上不清晰,最后很难和大平台进行竞争。等钱烧完,画好的大饼应声落地,轰轰烈烈的投入也便打了水漂。
最典型的,如收购Periscope这个直播App鼻祖的Twitter——CEO Dick Costolo 7月1日辞职,半年多时间的努力仍然无法止住Twitter用户及股价的流失。Twitter面临商业模式卡关之时,它的竞争对手们却挟着更新的商业模式、以大幅度的成长一步步进逼甚至超越了Twitter。Twitter的问题极其显而易见,和Skype类似,原因都出在未能即时更新商业模式,在全新的“社群”行为模式之前,因其太过简化、与其偏向单向的发文形式,缺乏深层的双向互动与多元交谈性,而变得不合时宜。即使买下了Periscope,Twitter公司就其在社交平台的竞争场上,却仍然未能即时观察到其间的细微变化与隐藏于其后的模式,也提不出质变的创新;于是,当一波波新的趋势海潮翻涌而来,Twitter就像是沙滩上的沙雕,逐渐被海浪淘尽而慢慢烟消云散。
眼下的直播毋庸置疑充满着数量泡沫(非金额泡沫),这种追随概念博取机会的策略已经在过去几年中被一次又一次证明是投资黑洞。事实上,只有围绕价值链中最核心的环节来布局,获得撬动更多资源的杠杆,才能真正降低风险。从这个角度上说,网红培训的生意看上去是抓住头部,但其实和游戏行业想复制自身成功一样高估判断。这些环节是什么?在哪里?值得大家思考。
随着经济变冷和O2O等泡沫的破灭,市场越来越谨慎,投资人也不再追逐商业模式创新,而转而关注财务收入。但平台当前的收入能维持多久,这是新的问题。别忘了上市公司并购的手游公司,有多少达成了持续的收入目标?
眼下直播中最成熟的部分,反倒是属于企业服务这部分。之前看到新闻里说,微吼最新一轮的融资加入了关于收入的对赌,这样的条款在直播平台当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是利是弊也许见仁见智;但敢于强调收入部分,至少说明业务本身的商业模式成立。反过来说,没有几家直播平台敢拍胸脯保证自己未来的数据不会增长停滞或者活跃下降。对2C的直播平台来说,要么像游戏平台那样对内容具有控制力,否则需要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或者业务的核心落脚点;不然等到资本光环褪去,恐怕是一地鸡毛。
所谓商业模式,说穿了就是你靠什么方法赚钱,你究竟创造了什么价值是别人创造不了的?即便互联网不需要第一天就赚钱,但你有没有什么原因让客户不离不弃,这是最重要的关键点。在寻找的过程要投资要烧钱很合理,但是你有没有思考你取得这些客户之后有什么因素让这些客户不会离开?这才是真正的功力所在。
直播暴发户的红利时代,迅速来临,也迅速过去了。
在电视台主导的年代,直播是一砣大事,负责过直播的人那都是台里的精英。
技术让直播变得简单,从一砣高大上的东西,变成人人可干的事情,这中间当然会有大量围观,然后有大量的一哄而上。
我们有太多的一哄而上,就像去年初爆发的VR,不知道烧了多少投资,结果呢?
这还是得回到一个基本话题:直播的意义,什么东西值得让受众去看直播?
重大体育赛事。我是体育迷,我不在场,我需要跟在场的人同步看到比赛过程,而不是等结束了听到一个比分。
真正的探秘。你今天去到了百慕大,说我来给你们直播我在百慕大的实时经历(前提是也得有信号哈),那我愿意看,因为其他人很难去得到那个地方,而且对结果完全未知。
全民关注的事件。雷洋案如果开庭,庭审的直播;文艺座谈会,座谈会的直播……
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去到个餐厅,直播他们吃饭的过程,你第一次觉得新奇,第二次觉得有点搞笑,接下来呢,有谁,有这个时间,去看这种直播?明显的,那就是整天没啥事可干的,势力一点,他们为直播的支付能力在哪里?
大家提到《楚门的世界》,要真是有个《楚门的世界》,24小时直播,你们真有闲心去看人家的生活吗?
名人、明星24小时直播肯定有人看,问题是明星的光环值钱,是在于他们工作的成就,还在于神秘,当所有都不神秘的时候,能值多少钱?
网络直播的特性,决定了直播时长至少必须是1小时起步,才有可能有围观度,如果每天都有直播内容,试问这个内容掺杂了多少水分?里面还剩了多少笑点或者卖点?
大家都在赞美《地球脉动2》,试问你知道那背后花了摄制组多少时间、多少片比吗?那是淘汰了无数东西,最后给你剪出的精华。但凡他们拍摄时就在给你直播,那些几小时几小时根本不动的机位,你真的有耐心去看吗?
直播技术简便,带来的新奇特红利已经过去了,能留得下来的直播,只会回到真正有直播价值的内容上。
经过设计、剪辑,一堆人智慧加工的录播节目,还是王道。
场景+优质内容+互动形式, 总结思维导图一张献献丑
修正: 红点直播只是音频直播
一、概念界定
首先直播是一项技术,直播本身不是一个行业。秀场直播现在太火爆了,以至于人们提到直播就想起秀场直播,然而在秀场直播火爆之前,体育直播,赛事直播等等已经是非常普及的。直播这项技术其实已经被用于秀场、社交、教育、医疗、电商各个领域。对于手机直播未来的趋势的讨论,我认为不能仅仅只局限在秀场直播这个场景。
二、直播未来的爆点和趋势
一个行业开始火爆之后,资本和创业者便蜂拥而上,开始在这个行业耕耘,做平台一统江湖是奢侈的,经过市场的厮杀,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拥有足够能力的那个平台才能笑到最后,然而互联网让创业者和投资人痴狂的是一统江湖是不可能的,淘宝天猫如此强大,京东、唯品会在这个市场上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因此,直播在未来2年内都是资本和创业者青睐的对象,越来越多的直播产品会出现,直播目前所存在的审核问题、高带宽成本等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直播的市场会更更加成熟。
盈利模式将多样化
直播产品虽然要支出高昂的带宽成本,但是和传统的c端产品不一样,直播产品的变现速度很快,观众购买道具,顺其自然地绑定了银行卡或支付宝,然后向主播打赏,主播和平台分成,并且连接了用户的支付手段,这是现在和未来直播平台最大的盈利方式,也是吸引大量创业者和投资人最大的引爆点。然而,作为c端产品,直播同样拥有c端产品的盈利模式。广告、会员、竞价排名、垂直电商都将是直播的盈利方式。
直播产业链的完善
直播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火爆起来,直播的产业链已经若影若现。直播本是IP时代下的产物,直播中的IP便是主播,只要直播不死,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直播产业链上笑的最开心的肯定是主播的拥有者,主播经纪公司站在直播食物链的顶端,各大网红经纪平台、游戏经纪平台、模特经纪公司向直播产品输出主播,一个游戏主播的签约费动辄到达上千万。面对高昂的成本,直播平台开始培养自己的主播,即时自己的直播平台死了,也可以把主播卖给其他平台。想想发展了很多年的足球俱乐部,直播的发展模式不也是这样嘛,只不过直播的平台更大,可涉及的场景更丰富。
直播产品向垂直方向发展
SNS群雄逐鹿已经是上个十年的故事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SNS的江湖并没有被几家大平台所垄断,专注于校园场景的人人网虽然已经暗淡了,但是当人们提到问答社区就会想到知乎,当人们想到电影社区就想到豆瓣,当人们谈论科技就会想到果壳。斗鱼、战旗tv、熊猫tv仍然在游戏直播的领域比拼;映客、花椒在美女主播领域比拼。游戏直播和美女直播占了先机,接下来会出现什么?会议直播:创业圈的活动每天都会有几百场,而目前的活动都是通过门户网站进行直播,未来应该站出来一个专门做会场直播的平台,将大大小小的活动进行直播。总之,直播的游戏才刚刚开始,直播产品将围绕着一个用户群体越来越垂直。最终几个在垂直领域的老大又会将触角伸到其他领域,企图成为直播界的淘宝。斗鱼本来是做游戏直播的,现在不也有美女直播了吗。
直播将成为各大网站的标配
直播的本质是一种技术,直播不是一个行业。技术只有和实际生产结合才会产生价值。教育应用直播来实现在线教育、医疗应用直播来实现远程医疗和在线问诊。电视购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记得,不也是应用了直播的技术,如今,用户已经普遍接受直播,淘宝已经直播双12晚会了,谁知道淘宝会不会也搞个直播购物呢。
利益相关
我们团队是做直播技术的,底层架构都是做好的,开放给开发者sdk和api接口,开发者接入后就可以实现直播的功能。感兴趣的同学qq2479775187私聊
对于直播,在技术上了解多一些,从其他角度看,知乎专栏这篇文章汇集了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欢迎大家指点。我的认识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这是一个教害羞男人跟女孩子说话都可以赚钱的时代;
这是一个美少女直播吃饭都有人看的时代;
这是一个向人提问回答问题都需要付费的时代;
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整个世界的信息量爆炸式地增长,然而有多少人能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对自己是无意义的呢?
你们讨论商业模式,讨论行业前景,讨论这个那个,而我看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把自己的业余时间贡献给观看直播。除开游戏直播,占比最大的群体就是美女直播了。甭管直播内容是什么,只要有一张网红脸,总会有观众。可悲的是,美女千千万,却没有一个是你的。
直播,尤其是美女直播对社会最大的影响将会是,造就一大批废物。话重了些,但如果屏幕前的你现在每天都能花上半小时看这样那样的直播,不好意思,你差不多已经是个废人了。
要我说,90%的直播内容都是毫无意义的,甚至连生理冲动都无法满足。有这闲工夫,不如去看新闻联播。
谢知友们邀。前几天关于直播的答案之后,邀请我回答直播方面问题的人就格外多,也有不少朋友问我:你是不是不看好直播?直播在未来还有没有更好的趋势?恰好看到这道题,来回答下吧。
首先,从个人角度讲,我还是很喜欢直播这一载体的。除了个人喜好之外,在我看来,这种新的传播形式,相比其它任何传播载体,都能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
1.视听同步性:有研究表明,人所接受信息的感官越多样,接受信息的能力也就会更强。时至今日,虽然媒体的形式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实现视听同步的,仍然只有电视(电影)和视频网站两种。而直播,本质上是以视频为载体的,因此相比其它媒介是有优势的。
2.即时互动性:如果视听同步性这一优势也能被电视和网络视频拥有,那么“即时互动性”绝对是直播这一载体独一无二的优势。传统媒体,纸媒也好,电视也罢,想实现互动几乎不可能;到了自媒体时代,粉丝和内容创作者可以进行互动,但是依旧是带有延迟的非即时互动。而直播,可以创造粉丝和网红的即时互动,这无疑更容易打动目标受众。
当“视听同步性”和“即时互动性”能合二为一时,直播经济自然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事实上, 将这两者发挥到极致,也就可以找到直播在未来的一个新的商业趋势——直播+电商。
一直以来,直播平台们采用的都是“X丝捧人场,土豪捧钱场”的商业模式,但是这只发挥了直播经济的一小部分的价值。而将“视听同步性”和“即时互动性”这两大要素考虑进来,再去思考直播和电商的关系,我们会有更清晰的答案。作为产品人格化的主体,直播的网红拥有明星的某些特质,可以充当产品代言人的身份;而同时,作为一个可以即时互动的对象,直播中的网红直接或者间接展示商品,回答问题,又相当于一个终端的销售。如果说朋友圈的微商只能不停地发图卖货,那么直播平台上的网红可以用视听结合的方式传递更大的信息量,两者效果很难同日而语。
关于直播+电商,我最初的了解是来自映客平台上,一名网红在直播期间反复展示自己代理的某款微商化妆品。在画面中,我看到,很快就有络绎不绝的人去加主播的微信求购化妆品,而通过淘宝等渠道搜索购买的只会更多。这种以广告形式的直播+电商,可能是最基础的商业模式,但是同样也是最简单粗暴的一种,无论主播的收入还是广告主的转化率,都相当可观。
实际上,类似的广告已经相当普遍,附图一张,是某直播平台的网红广告报价(小部分)。
而更深入的玩法,则是将产品本身融入到直播里,用集群效应提升整体曝光度,创造二次传播,同时也有效提升销售的转化率。这个玩的很不错的,就是前段时间很火的杜蕾斯直播了。
虽然,经过了几个小时的前戏,最后无数观看者表示:“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但是在无数网友的期待和吐槽下,杜蕾斯的品牌再一次得到了完美的曝光……
前边所说,无论是微商,还是杜蕾斯,还仅仅停留在曝光的层面上,而淘宝直播则实现了更直接的“卖货”。最近名气比较大的,是AngelaBaby直播代言美宝莲口红的发布会。其实一开始作为不了解化妆品的直男,并没有体会到这场直播的影响力,也没觉得转化率会有多高,后来才得知……
两个小时,卖出了1万支口红!嗯……比起某些直播平台“号称1万”的在线人数,马云笑了……
后来也研究了一下他们的策略,其实也很简单,把购买按钮直接嵌入直播页面,甚至连填写地址、支付之类的流程都无需跳出直播页面。最大化地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门槛,自然就提升了由曝光到购买的转化率,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
再举最后一个例子,也是最近刚刚结束的一个活动——天猫国际的“极限盛典”直播活动。
同是阿里系,天猫和淘宝的玩法区别还是不小的。淘宝直播,更多倾向于网红经济,希望成为新的网红孵化阵地,以小品牌为驱动力,实现网红变现。而天猫直播更多倾向于品牌输出,不惜成本聚集活跃粉丝,然后突出长尾效应实现快速转化。在手法上,一般也都是高大上路线,冲击力非常强。其中,天猫国际的玩法尤为特殊,之前的“苹果发布会”让我记忆犹新,这次也很有意思,直接喊出了“9国32场跨境直播”的口号。
嗯,无视高大上的名词,通俗说,就是在全世界各地直播商品的生产流程、销售现场、使用场景……从韩国化妆品,到日本动漫手办,各种商品以最自然的形式,成为了直播最关键的一部分。从韩德国厨房,到新西兰家庭,最真实的场景成为了直播的主题。
其实一直以来,场景化的直播一直是很多直播平台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存在很多阻碍。以360的水滴直播为例,虽然长期推广,还是不温不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少互动性和新鲜感。人需要的是沉浸式的体验,所以愿意花上万块和一周时间出国旅行,也不会看某个无聊场景的直播哪怕一分钟。
反观天猫国际这次的直播,这两个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海外直播”的概念,让直播不再是只看网红在屏幕前搔首弄姿,而是体验境外的真实场景;而以商品为主题的全程互动元素,又保持了这一直播活动“即时互动”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向受众输出的,不是枯燥的商品信息,也不仅仅是网红导购,更是商品所带来的全新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
从寻找顾客,到寻找生活方式的共同公约数——通过这一方式实现的销售转化,相比传统媒体亦或是普通自媒体的传播自然更高。相应的,这些被直播吸引而来的用户会有更强的忠诚度,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在日本场的直播中,少女帯逛二次元仓库,直接亮出各种Made in Japan玩偶,实际上全程都会很自然地引导观看者购买某旗舰店的玩偶手办商品,目测销售转化率会相当可观。
再比如,7月4日的美国国庆日焰火直播,直接把坐标设在纽约阿兹利公园。虽说像素不太高,不过能在国内看到美帝的独立日烟花,还是不错的一件事情。
情不自禁想起水果姐那首歌:
the night like the 4th of July,还是蛮应景的。而实际上,在这场直播的主办方是天猫国际梅西百货旗舰店,全过程中都植入了推广,侧边栏、评论区里也都是各种商品信息,全过程设置了互动抽奖之类的活动。将营销植入在直播内容之中,不仅不容易引起受众群体的反感,也能够带来更高的转化率乃至二次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用直播内容吸引消费者主动帮你曝光,会成为直播+电商的新机遇。
(边看边买,都是套路……)
移动互联网时代,将广告塞给用户正在成为过去,而将广告打包成有价值的内容,让用户主动了解,可能会成为广告主最好的选择。作为内容的载体,直播兴起于网红经济,但也远远不止于网红经济。
突然想到罗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讲里提到的一句话:商业交易的入口一共有三代:流量,价格,人格。在未来,人们会越来越多的为人格化的商品买单。而面对更加独立、更加个性的年轻一代,传统的明星营销已经无法再如此大的作用。新的消费者,不仅需要商品的人格化,更需要这一人格化的主体,是近距离可以触碰的“人”。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直播塑造人格化主体的IP的同时,同时又通过电商这一渠道更好地发挥自己的IP价值。而在这个大趋势下,无论是杜蕾斯的大型百人直播,还是淘宝的美宝莲明星直播,抑或是天猫国际的跨境直播,每一个例子又都能代表电商与直播在跨界融合过程中的一种细分新趋势。
直播规模化,网红明星化,场景跨境化,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用内容去打动消费者,直播+电商将成为比传统渠道更值得的选择,也将成为直播这个行业本身新的商业趋势。
难得花时间写个长答案,关于直播就说这么多了,以上。
直播行业到今天为止已经是血海了。非常同意上面几位高票答主的大部分意见,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衍生产业可能没有被重视到——类似微博易模式的一站式网红广告投放平台。
我个人并不是直播的典型受众,但是我有朋友做过小主播,当初为了捧场,也在映客上给她刷过几个小礼物,借此机会去其他房间转悠,确实,现在直播内容还是以美女这个吸睛点在做支撑,这是非常不健康的模式,因为美女并不是垄断资源,观众随时随地会转移阵地,随时随地会厌倦反感。真正有价值的即时分享互动,80%可能会是未来的主流,我脑中能想到的有教育直播、手艺匠人的工作直播,和一切之前在相对封闭环境下的高价值干货直播。
商业卡位理论在之前一直是被验证可行的,你做APP,我就做应用市场,你做应用市场我就做操作系统、你做操作系统我就直接做手机,等大家都做完手机把C端瓜分殆尽,那这个行业基本到头,除非能做硬件升级再来一轮,又或者把刚才提到的因为卡位去做的东西但却由于过分竞争造成产能过剩,全部拿出来,做共享经济,甚至是跨界连接。直播现在也是一样的,你做房间,我就做软件,你做软件我就做平台,你做平台我就做综合平台,你做综合平台我就提供子弹做网红工会,你做网红工会我就再往上卡位,做网红经纪提供商业变现,你做网红经纪我直接做孵化器,按理说,卡位卡到这层,应该算卡到底了。因此我觉得机会可能并不在更高阶更上游的产业,而在于每一层的连接上,最能来钱的应该是网红经纪对接企业品牌的这层连接上。
现在的网红经纪公司其实在与企业对接时,非常不严谨。这源于两个原因:
1、网红经济现在确实是野蛮生长期,很多东西来不及细细打磨。我见过一个每天观众峰值大概只有2000人左右的网红,直播一小时,开价要4万的。按照传统广告的思路,相当于2万块钱一个CPM。然后我也见过一个大胸妹子,人气挺足的,完事晚上直播的时候靠露点肉引来无数屌丝的追捧,结果商家找到她,说你给我做个品牌露出,给你5000块钱,大胸妹子把这活儿接了,也不知道咋回事那天晚上企业市场部人不在,结果第二天妹子说我给你直播过了啊,给钱,市场部说不好意思昨晚我们公司都喝多了,没看到您直播,能提供个证据或者录像回放啥的么?妹子直接蒙逼,说没有。结果双方就扯逼了。
2、网红经纪公司对旗下网红的控制力太低,经纪公司发过来一张清单,好家伙,至少好几百网红,随手挑几个,说我就要这几个了,预算不是问题。结果隔两天,接到电话说,谁谁谁大姨妈来了,不舒服,谁谁谁没有档期,谁谁谁和男朋友吵架不让她当网红了,谁谁谁临时说要提高价格,你这点预算她不接。
所以我认为,应该有一个类似微博易模式的自助广告投放平台,可以完成商家和网红的高效双向对接。
我查了下,现在网上确实有,但是问题太多。排除一些死站点,感觉有点成型的有微博易、沃米优选,红人点点等。
但是这些平台我感觉都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企业市场部,我没有非常强烈的意愿在上面自主下单,我更愿意对着名字自己去私下联系网红。
原因有几点:
1、网站的界面没有公信力和设计感,好像是临时抄个模版弄出来的,我如何敢在上面付费呢?
2、网红数据不详实,我看了上面罗列的这么多网红,我还是不知道我应该选谁。
3、没有以往投放企业的痕迹,感觉自己是第一口吃螃蟹的人,怕怕的。
4、最关键,没有告诉我这些网红对产品的展现形式,哪怕是粗略的DEMO也行。
特别是最后一点,相信我,能有权控制企业投放预算的市场部人员,90%不可能是直播的受众,他们没有大把的时间去看这些无聊的东西(可能是我主观判断了,若有偏差望指正),因此当他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妹子,粉丝数这么多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是个流量入口,第二反应就该是,我怎么用好这个入口,但是这些平台并没有提供DEMO,和预估投放效果。
最后,我在上海,我们公司已经对这个网红自主投放平台立项,一旦模式被验证成立,这很可能是桩不小的生意。如果有兴趣交流,可以私信我。
终于知道实名反对的价值了,凸显自己的专业性和建立自己的答题信心。
实名反对 @孙志超的关于直播的大部分观点,想看趋势的拉到最后面。
这个问题一看到大V答了,我个人就不想回答了,粗读一下 @孙志超的回答,主线是:
直播目前的现状讨论
直播的盈利可能
直播将要大洗牌
直播的宽容度讨论
直播的属性:内容、工具
资本或自己对直播市场及其他可能蛋糕发酵期的市场的态度
关于资本,我没啥发言权。就直播来给大家提供和 @孙志超相近但表述不同的讨论,以飨读者
背景介绍的话,基本没问题。
其实直播,很多家在盈利的!不盈利的,是烧流量的移动端,原因是对秀场的叛离!
在PC上,传统的YY、网易BOBO、6间房、9158、QQ炫舞等等直播都是赚钱的!准确地说,是靠秀场模式赚钱的!
所以,如果针对的是要流量才能讲故事的移动直播(全民直播),目前确实大部分未盈利,但是产品内容主要是秀场的,盈利就是大多的。
并且秀场关于主播的成本也是不低的……(这是我绝对能保证的)
直播的属性:
可能 @孙志超理解没错,但是表达上有些问题。
直播的本质,太多了!!
我们没办法定义任何一种直播不是直播的本质,就像去定义任何文字不是文字的本质一样。好吧,文字的本质是记录。
非要说一个本质:直播的本质是可触达的互动可能。
互动,不是一定要现场感,互动,也不是一定要不能达。互动,就是简单的能感受到的实时的信息和交流。
在可触达的互动可能之外,可以有内容消费、可以有情景共鸣、可以有你想的直播所有。
商业模式不说了,在直播说直播:
映客、淘宝、微博、陌陌都在搞直播,直播还能与哪些行业做结合? – Nero Lee 的回答
创业、市场环境什么的我也不大懂,你们觉得不对欢迎反驳。
2B、2C 的讨论:
这个非常有趣。
说句透心底儿的话,在一年前,你说2B玩直播?那你就是2B。
正是因为一年多来的蛋糕发酵,所以2B才有了市场可能。如果直播产品是用的自己技术积累的话,随时可以2B,您别不信。用户对直播的宽容度比各位非行内人想得要低的多。
所以,直播这件小事,从2b来说一开始可能会好,是不大对的。
应该是那些老产品的技术积累未来是有转化成技术服务商的可能的。(比如网易BOBO,我在知乎看到好几回他们家的广告了)
讲到这里也反驳得差不多了,因为 @孙志超是大V,我在正面讨论的时候总有点不自信,大家感受到字里行间的不客气或者什么的,也劳烦见谅了。
回答题主问题:
直播渗透什么行业?
在未来有什么趋势?
什么行业都可以渗透,流量稳的行业:
娱乐的内容消费:竞技、情色、综艺、旅游等
助益属性的内容消费:教育、辅导、技能、导购等
区域的社交直播:服务用户社交(实现O2O)、结合品牌区域辐射
*如果算法牛逼,关于社交的随便做,可劲儿买流量就行。
未来趋势?
凡是说未来的,基本吹牛逼的。
1.直播会成为场景入口和环节纽带,这个观点应该是关注直播话题的大家都知道的。
你把直播想成一个流媒体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而流媒体的市场未来就是直播的市场未来。
像文字一样,即时通讯的市场未来肯定会带来无限的想象可能。
而直播的集合是要大于即时通讯的,因为它的辐射力,共鸣可能,传播可能都是还没被挖掘出来。
2.VR什么的,太不确定了,万一想错了,就让人尴尬,大家在评论区随便想,我和你讨论是可以的。
3. @孙志超 说的 部分直播产品化为直播服务商,我是认同的。一部分做细分内容,一部分做好算法社交组织兴趣社群,还一部分做定制服务。
*关于这点很好展开说,展开说也太杂且没必要,这点大家可以自己多想象的,想象不要成本。我就不随便带路了。
有兴趣还是看下我的这个答案
映客、淘宝、微博、陌陌都在搞直播,直播还能与哪些行业做结合? – Nero Lee 的回答
直播的题目我都不想答了, 像我之前说的,这个蛋糕已经变成黑暗料理,不做秀场是马上死,做秀场是死马上。
直播平台 以后肯定还是巨头们坐下来谈流量圈地的故事,后面进来想做平台的尽量考虑区域、细分,有一线生机。
对了,给大家说一下,以后线上线下的消费战大家会看得很精彩,菜鸟、京东、顺丰四通一达、新美大、支付工具、直播、区域、场景、流量口。
眼球会爆炸。
“谢谢点亮”将代替“吃饭了吗”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生活用语。
其他趋势我不知道,但是广电总局的唐僧式紧箍咒会越念越凶!